改革开放30年的人身保险产品变迁.doc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30年人身保险产品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身保险产品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一到综合、从保障到投资,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日益增多的、具备不同保障层次及满足各种投资理财需求的保险产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身保险产品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把它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82年-1992年):人身保险产品恢复发展,产品以简易人身保险和统筹养老金保险为主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国保险业迎来了新曙光。

197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分行行长在京召开会议,做出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重大决策。4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分行长会议纪要》,明确提出“逐步恢复国内保险业务”。11月19日,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开始复业。

1982年3月召开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决定,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办一年期的职工团体人身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对于简易人身保险、集体企业职工和个体户的养老年金保险,上半年先在上海试办,下半年各地区再视本地所具条件定点试办。同时,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开办了“上海市合作社职工医疗保险”,经1982年的试点后于1983年1月正式实施。这是恢复保险业务后我国大陆第一个健康保险业务。

1982年,全国有上海、四川、陕西、吉林、湖北、广东等省市先后试办了简易人身保险、团体人身意外险和公路旅客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试办当年,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为159万元,仅占国内保险业务保费总收入的0.2%。

1984年11月,国务院批转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保险事业的报告》,要求

集体所有制职工养老保险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经营,使城镇集体企业职工的退休养老金工作社会化。

1985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首次推出了学生平安保险。

1986年,不少省市政府先后发布有关集体职工养老保险的暂行规定或办法。此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人身险部内成立了社会保险处,并推出了集体职工统筹养老金保险,其性质是社会保险。从保费收入看,1990年前9个月,全国养老金保险业务收入达17.5亿元,跃居人身险各类险种业务之首。

1987年1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与上海市卫生局共同制定了《上海市郊区农民医疗保险》。1988年5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管理规定》和《上海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条例》,商业保险公司开始开办合资企业职工健康保险,保险责任包括门诊和住院医疗。1990年,为了配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又推出了人工流产安康保险,与之前的分娩节育保险、母婴安康保险等产品共同构成了计划生育系列保险。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1988年平安保险公司在深圳成立,1991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在上海成立。平安和太保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独家垄断局面的打破和保险业竞争时期的到来。

1982年-1991年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表

这一阶段人身保险产品的主要特点有:

1、这一时期人民生活水平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普遍缺乏保险意识,产品以简易人身保险和统筹养老金保险为主。由于国家实行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国家、企业包揽职工医疗费,因此社会大众对商业健康保险的需求总体不大。

2、产品定价风险很大。由于当时中国的人身保险刚刚起步,作为现代保险业经营之基础的精算科学尚未引进,缺乏专业精算人员,产品定价缺乏科学性;从80年代中期开始,人身保险业在产品定价中采用日本生命表,预定利率为5%-6%左右,存在较大的利差损风险。

3、产品管理比较薄弱。这一阶段电子化、信息化程度很低,产品管理工作主要依靠手工完成,信息采集、反馈比较缓慢,效率低下,对产品的监控、效益的评估工作开展困难。当时的准备金计提方法是:保费收入减去按规定比例提取的费用和给付后,余额全部提作准备金。

二、第二阶段(1992年-1999年):传统人身保险产品创新,出现大量个人人身保险产品,推动中国人身保险业快速发展

1992年之前,中国人身保险产品主要以简易人身保险、统筹养老金保险等产品为主,业务规模较小,而且团体保险业务占绝大多数。1992年友邦人寿上海分公司的成立引进了全新的行销模式——代理人专职销售个人保险。这是中国人身保险业行销体制的一个重大创新。随着老百姓对保险特别是个人人身保险的认知程度直线上升,各保险公司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积极吸取国外经验,积极开发新产品。1994年,平安也开始在全国推行个人营销业务,开发设计了一大批针对个人需求的人身保险产品,如少儿保险、储蓄型保险等。

少儿保险是一种以满足被保险人未来教育金需求为主要目的的两全保险,以储蓄为主,保障为辅。由于我国政府倡导和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少儿保险产品很受欢迎。典型的产品有平安的“少儿终身平安保险”。

储蓄型保险主要以生死两全保险和含有周期性(如每三年或五年)生存给付为特色的终身险为主要产品形态。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普遍将这种保险产品作为一种储蓄的工具。这一时期典型的产品有太保的“老来福保险”、平安的“平安长寿保险”等,这类产品也是很受欢迎的个险产品。

在医疗保障方面,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的弊端日益突出,医疗费用持续大幅上涨,国家和企业负担很重。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各地开始探索并逐步试行新的医疗保障制度。1994年,镇江和九江被国务院确定为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推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1996年,试点扩大到近40个城市。随着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力度的加大,我国保险公司也纷纷加大了健康保险产品的开发力度。

1995年,中国人身保险市场首次出现个人附加定期重大疾病保险,提供包括癌症、脑中风、心肌梗塞、冠状动脉绕道手术、尿毒症、瘫痪和重要器官移植在内的7种重大疾病保障。

1995年之前,我国保险公司既能经营人身保险业务,又能经营财产保险业务。1995年《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