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储氢材料简介
新型储氢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发展

新型储氢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深化,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再生的能源备受关注。
然而,储氢技术一直是制约氢能广泛应用的一个难点。
传统的氢气压缩、液化和吸附等储氢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氢能的利用率和安全性较低。
因此,研究和开发新型储氢材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之一。
一、新型储氢材料的种类1. 金属储氢材料金属储氢材料是目前研究比较广泛的一类储氢材料。
其原理是将氢气吸附在金属表面,或者将氢气与金属直接反应生成氢化金属,从而实现氢气的储存。
常见的金属储氢材料包括钛、镁、铝、锆等。
2. 碳材料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储氢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研究表明,碳纳米管、石墨烯和碳纳米纤维等碳材料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和孔径,能够有效地吸附氢气或形成氢化物,从而实现氢气的储存。
3. 有机储氢材料有机储氢材料是指在有机分子中引入氢化基团,从而实现氢气的储存。
通常采用氮、硼等元素与碳骨架结合的方式来构建有机储氢材料。
这些材料具有储氢容量大、重量轻、安全性高等优点。
二、新型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1.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是一种最近开发出来的新型储氢材料。
该材料以金属离子为架构,与有机配体相结合构成高度有序的多孔材料。
研究表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孔径和储氢容量,可以有效地储存氢气。
2. 氨基酸盐氨基酸盐是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结构中含有氨基酸和岛式阳离子。
这种材料能够水解生成反应性极强的氢基自由基,从而吸附氢气并储存。
氨基酸盐具有储氢容量高、重量轻、储存和释放氢气速度快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3. 石墨烯氮修饰材料石墨烯氮修饰材料是一种通过在石墨烯表面引入氮原子来改善其储氢性能的材料。
研究表明,石墨烯氮修饰材料的储氢性能较好,可以实现较高的储氢容量和释放速度。
此外,该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新型储氢材料的应用前景新型储氢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将会推动氢能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基于纳米技术的储氢材料研究和应用

基于纳米技术的储氢材料研究和应用随着能源消耗的加速和环保意识的抬头,储氢技术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节能环保技术之一。
然而,当前还没有一种较为完美的储氢材料方式出现,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这一难题。
而基于纳米技术的储氢材料研究和应用便是最具安全、稳定性和储氢含量的新型材料,下文将介绍其特点和应用前景。
一、纳米技术储氢材料简介一般来说,储氢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压缩氢气储存方法、液态储氢方法及固态储氢方法。
而纳米技术储氢材料便属于以固态储氢为主的一种新型材料方式。
它采用了纳米晶和多孔材料的优势,可以特别有效地储存和释放氢气,拥有更大的储氢密度。
因此,纳米技术储氢材料的出现,将会极大地改变当前的储氢体系,推动未来产业的创新。
二、纳米技术储氢材料的特点纳米技术储氢材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储氢量大与传统储氢方式相比,基于纳米技术的储氢材料储氢量较大,能够在相同体积和重量的情况下储存更多的氢气,为储氢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打下了基础。
2. 更加安全其特殊的纳米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氢气释放的压力和温度,提升储氢材料的安全性。
而固态储氢还可以避免液化和压缩气体对储存设备的污染和腐蚀问题,减轻了储氢周期负载的难度。
3. 操作简便纳米技术储氢材料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它可以使用相对简单和低成本的装置进行储氢,不需要过于复杂和昂贵的储氢设备。
这也为工业和民用储氢提供了更加便利和实用的选择。
三、纳米技术储氢材料的应用前景1. 汽车行业在当前汽车制造业中,探究替代燃料和减少尾气污染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而纳米技术储氢材料正是应用于这种新型能源的最有前景的储氢材料之一。
未来,用纳米技术储氢材料储制氢燃料的汽车的研究和应用,无疑将有力促进整个汽车行业技术的升级和发展。
2. 能源存储行业能源存储是保障能源稳定性和优化能源利用的重要方向。
而纳米技术储氢材料的出现,则可以为能源存储提供具有成本优势和储量优势的替代方案。
未来,纳米技术储氢材料应用于储能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也必将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应用。
材料的储氢材料和氢能储存

材料的储氢材料和氢能储存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追求,氢能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零排放的能源被广泛关注。
然而,氢气的储存一直是一个挑战。
在储存氢气的过程中,储氢材料起到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储氢材料,以及它们在氢能储存中的应用。
1. 金属储氢材料金属储氢材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储氢材料。
它们通常是将氢气吸附或反应嵌入到金属晶格中,从而实现氢气的储存。
1.1 金属合金金属合金是指由两种或更多种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
例如,钛镍合金和镁铝合金都是常见的金属储氢材料。
这些合金具有较高的储氢容量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在氢能储存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是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有机配体组成的晶体材料。
它们具有高度可调性和多孔结构,可以通过改变金属元素和有机配体的组合来调节其储氢性能。
MOF在氢能储存中表现出很高的储氢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2. 炭材料炭材料是一类由碳元素组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储氢性能。
它们通常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可以将氢气吸附到其表面或孔隙中。
例如,活性炭和多孔碳纤维都是常见的炭材料,它们在氢能储存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3. 化合物材料化合物材料是指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它们通常具有较高的储氢容量和较好的热稳定性。
例如,氨合物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储氢材料,可以通过吸附氢气并在一定温度下释放氢气。
4. 氢化物材料氢化物材料是指由金属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它们具有很高的储氢密度和较好的储氢性能。
例如,碱金属氢化物和过渡金属氢化物都是常见的氢化物储氢材料。
总结起来,储氢材料的选择与氢能储存的效率和可行性密切相关。
金属储氢材料、炭材料、化合物材料和氢化物材料都是常见的储氢材料,它们在氢能储存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氢能储存技术将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意:此文章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应根据题目要求自行撰写。
储氢材料综述范文

储氢材料综述范文储氢材料是指能够吸收、储存并释放氢气的材料。
在氢能源领域的发展中,储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氢气的体积密度很大,必须以高效的方式储存,以方便在需要时使用。
本文将对当前常用的储氢材料进行综述,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
1.吸附剂吸附剂是一种通过吸附氢气将其储存的材料。
常见的吸附剂有多孔碳材料、金属有机骨架(MOFs)和石墨烯等。
吸附剂具有吸附容量大、反应速度快等特点,但其储氢能力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较大。
此外,吸附剂在吸附和释放氢气时存在能量损失,影响了系统能量效率。
2.氢化物氢化物是一种将氢气与金属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的材料,例如金属氢化物和金属嵌/插入化合物。
氢化物储氢的优势在于储氢密度高,但其缺点是吸附和释放氢气的反应速度较慢,且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此外,氢化物的循环稳定性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3.化学氢储存(化学吸附)化学氢储存是指将氢气吸附到化学反应中产生产物中的材料。
常见的化学吸附剂有氨基硼烷和有机液体。
化学氢储存的优点是储氢密度高,且在环境条件下能够进行吸附和释放反应。
然而,该方法的主要挑战是吸附和释放反应的速率以及循环稳定性的问题。
4.内聚力储氢内聚力储氢是指将氢气以化学键的形式储存在材料中,例如氢化镁和氢化锂等。
这种储氢方式具有很高的储氢密度,同时释放氢气时产生的化学能也可以被利用。
然而,内聚力储氢的挑战在于原料的成本高,以及吸附和释放氢气的动力学限制。
总体而言,不同类型的储氢材料各有优劣势。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开发新型储氢材料,以提高储氢容量、降低操作条件、提高储氢效率等。
此外,也有一些复合储氢材料正在研究中,通过结合多种储氢机制来提高整体储氢性能。
综上所述,储氢材料是氢能源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吸附剂、氢化物、化学吸附和内聚力储氢等不同类型的储氢材料各有优劣势,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储氢材料。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将会出现更加高效、便捷的储氢技术,进一步推动氢能源的发展。
储氢材料详细资料大全

储氢材料详细资料大全储氢材料(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一类能可逆地吸收和释放氢气的材料。
最早发现的是金属钯,1体积钯能溶解几百体积的氢气,但钯很贵,缺少实用价值。
基本介绍•中文名:储氢材料•外文名: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时间:20世纪70年代以后•不同储氢方式:气态、固态、液态•常见材料:合金、有机液体以及纳米储氢材料•要求:安全、成本低、容量大、使用方便储氢材料简介,储氢方式,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固态储氢,存在问题,常见储氢材料,储氢材料简介储氢材料(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由于近几十年来使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而其使用不可避免地污染环境,再加上其储量有限,所以寻找可再生的绿色能源迫在眉睫。
氢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来源广泛、能量密度高的绿色能源及能源载体,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受到美、日、德、中、加等国家的高度重视,以期在21世纪中叶进入“氢能经济(hydrogen economy)”时代。
氢能利用需要解决以下 3 个问题:氢的制取、储运和套用 ,而氢能的储运则是氢能套用的关键。
氢在通常条件下以气态形式存在, 且易燃、易爆、易扩散,使得人们在实际套用中要优先考虑氢储存和运输中的安全、高效和无泄漏损失,这就给储存和运输带来很大的困难。
储氢方式气态储氢气态存储是对氢气加压,减小体积,以气体形式储存于特定容器中,根据压力大小的不同,气态储存又可分为低压储存和高压储存。
氢气可以像天然气一样用低压储存,使用巨大的水密封储槽。
该 ... 适合大规模储存气体时使用。
由于氢的密度太低,套用不多。
气态高压储存是最普通和最直接的储存方式,通过高压阀的调节就可以直接将氢气释放出来。
普通高压气态储氢是一种套用广泛、简便易行的储氢方式 ,而且成本低, 充放气速度快 , 且在常温下就可进行。
储氢材料分类

储氢材料分类目前储氢材料有金属氢化物、碳纤维碳纳米管、非碳纳米管、玻璃储氢微球、络合物储氢材料以及有机液体氢化物。
下面仅就合金、有机液体以及纳米储氢材料三个方面对储氢材料加以介绍。
一,合金储氢材料储氢合金是指在一定温度和氢气压力下,能可逆的大量吸收、储存和释放氢气的金属间化合物,其原理是金属与氢形成诸如离子型化合物、共价型金属氢化物、金属相氢化物-金属间化合物等结合物,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将氢释放出来。
合金作为储氢材料要满足一定的要求,首先其氢化物的生成热要适当,如果生成热太高,生成的氢化物过于稳定,释放氢时就需要较高的温度.而如果生成热太低,则不易吸收氢。
其次形成氢化物的平衡压要适当,最好在室温附近只有几个大气压,便于吸放氢,而且要吸放速度快,这样才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另外合金及其氢化物对水、氧和二氧化碳等杂质敏感性小,反复吸放氢时,材料性能不至于恶化。
而且,储氢材料的氢化物还要满足在存储与运输过程中性能可靠、安全、无害、化学性质稳定等条件。
现在已研究的并且符合上述要求的有镁系、稀土系、钛系和锆系等。
在上述储氢材料中,镁系储氢合金具有较高的储氢容量,而且吸放氢平台好、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应用前景十分诱人。
镁可直接与氢反应,在300—400℃和较高的压力下, 反应生成Mg和H2反应生成MgH2: Mg + H2= MgH2 △H=-74.6kJ/mol。
MgH2理论氢含量可达7.6% , 具有金红石结构, 性能较稳定, 在287 ℃时分解压为101.3kPa。
由于纯镁的吸放氢反应动力学性能差, 吸放氢温度高, 所以纯镁很少被直接用来储存氢气,为此人们又开始研究镁基储氢合金材料。
到目前为止, 人们已对300多种重要的镁基储氢合金材料进行了研究。
二,液态有机物储氢材料有机液体氢化物贮氢是借助不饱和液体有机物与氢的一对可逆反应, 即加氢和脱氢反应来实现的。
加氢反应时贮氢,脱氢反应时放氢, 有机液体作为氢载体达到贮存和输送氢的目的。
储氢材料研究进展

储氢材料研究进展储氢是一种将氢气存储起来以便在需要时释放的技术。
储氢材料是指能够吸附、吸收或反应氢气的材料。
目前,储氢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下面将对其进行具体介绍。
第一种储氢材料是吸附剂。
吸附剂是指能通过物理吸附将氢气吸附到其表面的材料。
目前研究表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在储氢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MOFs具有高度可调性,表面积大,孔径大小可调,能够提供更好的吸附效果。
此外,碳材料,如活性炭、石墨烯等,也是一种常见的吸附剂。
通过改变碳材料的结构和表面性质,可以提高其吸附氢气的能力。
第二种储氢材料是吸收剂。
吸收剂是指能够将氢气通过化学反应吸收到其内部结构中的材料。
一种典型的吸收剂是金属氢化物。
金属氢化物可以将氢气转化为金属氢化物,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氢气。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金属氢化物材料,即主族金属氢化物(如LiH、MgH2等),显示出了较高的储氢能力。
此外,还有其他吸收剂,如复合材料和拓扑结构材料,也显示出潜在的储氢性能。
第三种储氢材料是反应剂。
反应剂是指能够通过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来储存氢气的材料。
一种常见的反应剂是金属合金。
金属合金通常由两种或多种金属的混合物组成,能够与氢气发生反应,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氢气。
例如,氢化镁镍合金是一种常用的储氢材料,具有较高的储氢能力。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金属合金和复合材料被研究作为储氢材料。
总的来说,储氢材料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储氢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目前已有的储氢材料在储存密度和放氢速率方面仍然存在限制。
其次,储氢材料的稳定性和循环寿命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些储氢材料在反复循环后会失去其储氢性能。
此外,储氢材料的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需要寻找更便宜和可大规模生产的材料。
总之,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为氢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创新,相信储氢材料的储氢能力和性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稀土储氢材料

稀土储氢材料
稀土储氢材料是一类具有很高储氢容量和较低吸放氢温度的材料,是储氢材料
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稀土元素是指镧系元素和镝、铽、钆等元素,它们具有丰富的电子结构和独特的化学性质,因此在储氢材料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稀土储氢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对于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稀土储氢材料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稀土元素具有较高的储氢容量。
稀土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它们具有较
高的储氢能力,因此可以作为储氢材料的主要成分之一。
通过合金化、纳米化等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稀土储氢材料的储氢容量,提高其在储氢领域的应用性能。
其次,稀土储氢材料具有较低的吸放氢温度。
由于稀土元素的特殊电子结构和
晶体结构,使得稀土储氢材料在吸放氢过程中具有较低的吸放氢温度,这对于储氢材料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较低的吸放氢温度可以降低储氢系统的能耗,提高储氢系统的效率,从而推动储氢技术的发展。
最后,稀土储氢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稀土元素与氢气的化学反应是可
逆的,因此稀土储氢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可以反复进行吸放氢循环,不易发生氢化物的结构破坏和性能衰减,这对于储氢材料的长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稀土储氢材料具有较高的储氢容量、较低的吸放氢温度和良好的循
环稳定性,是储氢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未来,随着人们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稀土储氢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和创新,稀土储氢材料有望成为未来储氢技术的重要支撑,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ysisorption
quasimolecular bonding
二、储氢材料的简介
储氢材料的分类---in terms of the strength of hydrogen bonding
(1) 物理吸附储氢,sorbent materials where hydrogen is physisorbed and weakly bound to the substrate;
储氢材料简介
一、能源现状
化石燃料的发展史
煤
石油
18世纪末,工 业革命开始, 煤被广泛地用 作工业燃料。
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 用钻井方法打出世界第 一口油井。石油取代煤 炭成为世界主要能源, 被称为“黑金”、“工 业的血液”、经济增长 的“发动机”、“发光 的水”、“魔鬼的汗 珠”。
天然 气
1925,美国铺 设第一条天然 气长输管道— —现代工业利 用的标志。
一、能源现状
化石燃料的优点与缺点
化石燃料
优点: 浓缩能源; 易储存; 易运输。
缺点: 不可再生资源; 破坏环境 ; 军事冲突。
一、能源现状
石油——不可再生资源
• ~80%能量来源为化石燃料 • 《环境科学技术期刊》—— 化石燃料可能在2050年就会枯竭。可再
生能源到2140年才能在全世界广泛应用 。 • 国际能源署(IEA) —— 石油价格在2015年超过每桶$100,2035年超
(2)复合氢化物储氢,complex hydrides where hydrogen is held in strong covalent bonds; these consist of light metal hydrides and chemical hydrides;
一、能源现状
• 节能技术迫在眉睫
• 发展新能源势在必行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氢能 等。
二、储氢材料的简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氢能
氢能——利用氢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作为能源。 氢能优势:
(1) 氢具有很高的燃烧值;
单位质量的氢气所含的化学能(142MJ/kg)至少是其他化学燃料 的三倍(例如,等质量的液体碳氢化合物是47MJ/kg)。 (2) 氢在氧气中燃烧只产生水,预计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是一种 绿色的能源。
过$200。
一、能源现状
石油储量分布不均
~60%
<5%
一、能源现状
世界能源消耗不均
1990 -2020 (Quadrillion Btu)
地区/国家
1990
1997
美国
84.0
94.2
西欧
59.9
64.0
日本
18.1
21.3
中国
27.0
36.7
前苏联
61.0
40.8
总量
346.7 379.9
2020 120.9 78.4 25.4 97.3 57.3 607.7
二、储氢材料的简介
储氢方式比较
(c) 固态储氢
• 固态储氢的优势:
1) 体积储氢容量高 2) 无需高压及隔热容器 3) 安全性好,无爆炸危险 4) 可得到高纯氢,提高氢的附加值
二、储氢材料的简介
储氢方式比较
体积比较:
二、储氢材料的简介
Three mainly different ways that hydrogen can be adsorbed on a material chemisorption
储氢方式——对储氢材料要求
➢ 可逆性好 ➢ 适应燃料电池的工作条件 ➢ 储氢量大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s storage system提出的目标: 1、 gravimetric and volumetric densities of 7.5 wt % and 70 g/L; 2、an operating temperature between -40 and 85℃; 3、 a minimum delivery pressure of 12 bar ; 4、 a fueling time less than 3 min 。
氢化物箱 燃料电池 有机液
玻璃微球
贮槽
发动机
家庭民用
二、储氢材料的简介
储氢方式比较
(a) 高压储氢(气态储氢)
优点:简单,常用。 缺点:体积能量密度低;
对容器耐压性能高; 不安全;
二、储氢材料的简介
储氢方式比较
(b) 液态储氢
优点:体积能量密度高; 缺点:液化耗能(4~10kw·h/kg);
蒸发损失; 对储槽绝热材料的要求高。
二、储氢材料的简介
(3) 氢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当然,以分子氢形式存在的H仅 占总量的不到1%,绝大部分是结合在水和烃类中。要实现氢能源的 大规模普及,首先要解决氢气的制取问题,而制取氢气是要消耗化 学能的。目前工业上主要以煤或天然气为原料制取氢气,全球产量 达每年5×1010kg,但以化石燃料制取新能源显然有违我们的初衷, 这与燃烧化石燃料无异。最清洁的氢气制取方法是在催化剂(如 TiO2)存在下利用太阳能使水光解:
二、储氢材料的简介
(4) 氢的燃烧能以高效和可控的方式进行。 目前液氢已用作火箭燃料;液氢、液氨或储氢合金贮存的氢气已用
作汽车燃料。但由于氢的生产成本高于化石燃料,推广使用尚有困难。
二、储氢材料的简介
氢能源-----国际对比
二、储氢材料的简介
氢能的使用
制备
关键环节
储存
能量转化
存在的困难
二、储氢材料的简介
二、储氢材料的简介
氢能系统
目前的一些储氢方法
能源 化石能源 太阳能 原子能
风能 海洋能 地热能
制氢原料 制氢方法
煤 石油 天然气
蒸汽转化法 部分氧化法 煤气化法
电解法 水
热化学循环
生物质
汽化
副产氢
微生物法
储氢系统
输送系统 氢的利用
化学工业
压缩
冷冻
车辆 冶金工业
加压 氢 精制
氢化物 碳材
船舶 管道
电子工业 航空航天
这种方法真正实现了能量的持续转化(化学能直接来自太阳能)和 物质的循环利用,且没有污染,是未来大规模产氢的理想途径。
二、储氢材料的简介
Figure 1 shows an ideal hydrogen cycle. where hydrogen is produced by splitting water through electrolysis with solar energy, storing it reversibly in a solid, and using it on demand in a fuel cell to produce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