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物传感器检测mecA耐药基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快速检测方法的评价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快速检测方法的评价李兴禄;张莉萍;黄长武;陈维贤;聂红;彭辉【期刊名称】《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年(卷),期】2003(13)2【摘要】目的对MecA基因探针分析快速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估。
方法临床分离的 9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 ,4 4株MRSA采用MecA基因探针快速分析 ,并与MecA基因的PCR结果比较。
结果MecA基因探针快速分析鉴定MRSA的灵敏度为 97.7% ,特异性为10 0 %。
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 ,简单易行 ,90min即可完成 ,是常规实验室检出MRSA快速而可靠的分析方法。
【总页数】2页(P105-106)【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快速检测方法;聚合酶链反应【作者】李兴禄;张莉萍;黄长武;陈维贤;聂红;彭辉【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11【相关文献】1.便携式血糖仪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的灵敏检测方法研究 [J], 方杰;余文;陶一一;代涛;袁长婧;杨宇君;唐兰;谢国明2.靶向mecA基因纳米胶体金探针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的建立 [J], 夏云;何云燕;黎颖;张莉萍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检测的LAMP方法建立 [J], 陈凤华;欧红玲;吴丽芬;王岩;白静;张巧云;马盈盈;王欣茹4.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的PCR方法学评价 [J], 陈宇明;胡婷婷;倪洁;王蓓;蒋晓飞;关明;徐峰;刘维薇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的超支化等温扩增PCR检测方法研究[J], 董剑;席家庄;王杉;何建春;赵峻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ecA、Nuc基因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中的应用

MecA、Nuc基因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中的应用郭建巍;齐文峰;郝秀红;李文军;陈昌国;张云;马志家;陈秋圆;赵强元【摘要】目的通过对1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MecA、Nuc基因的检测,以期选择出一种适合临床的并能简便、快速、准确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方法.方法细菌鉴定及药敏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MecA、Nuc基因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法.结果 FQ-PCR对1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Nuc基因检出率为75.0%,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对1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RSA检出率为72.8%,2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对MRSA 的检测正确率为94.8%.结论 FQ-PCR检测MRSA正确率高,只需要1~2 h即可完成.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值得推广应用.【期刊名称】《转化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06)003【总页数】3页(P157-159)【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Nuc基因;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作者】郭建巍;齐文峰;郝秀红;李文军;陈昌国;张云;马志家;陈秋圆;赵强元【作者单位】100048 北京,海军总医院检验科;100048 北京,海军总医院检验科;100048 北京,海军总医院检验科;100048 北京,海军总医院检验科;100048 北京,海军总医院检验科;100048 北京,海军总医院检验科;100048 北京,海军总医院检验科;100048 北京,海军总医院检验科;100048 北京,海军总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临床感染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占到了60%~80%[1-4],并逐年增加。
兽医超级细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强,出现了许多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超级细菌”。
这些超级细菌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也对兽医领域造成了极大影响。
为了研究兽医超级细菌的耐药机制、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我们开展了本次实验。
二、实验目的1. 筛选兽医临床分离的细菌,鉴定其耐药性。
2. 分析兽医超级细菌的耐药基因,探讨其耐药机制。
3. 探究兽医超级细菌的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菌株:从兽医临床分离的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2. 试剂:抗生素药敏纸片、细菌鉴定试剂盒、PCR试剂盒、引物等。
3. 仪器:恒温培养箱、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
四、实验方法1. 菌株培养与分离:将分离得到的细菌接种于血琼脂平板,37℃培养24小时,挑取单菌落进行纯化。
2. 药敏试验:将纯化后的细菌接种于血琼脂平板,用抗生素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观察细菌的抑菌圈直径。
3. 耐药基因检测:采用PCR技术,检测细菌耐药基因,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ecA基因、大肠杆菌的ampC基因、肺炎克雷伯菌的TEM-1基因等。
4. 传播途径研究:通过细菌的接种试验,观察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存活率等,分析其传播途径。
5. 防治方法研究:针对耐药细菌,探讨新型抗生素的使用、联合用药、细菌耐药基因的敲除等防治方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药敏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耐药,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噻肟等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抗生素耐药。
2.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mecA基因,大肠杆菌携带ampC基因,肺炎克雷伯菌携带TEM-1基因。
3. 传播途径研究: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存活率存在差异,主要通过空气、水源、动物排泄物等途径传播。
4. 防治方法研究:针对耐药细菌,可尝试以下方法:(1)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2)联合用药,提高治疗效果;(3)研究新型抗生素,降低耐药风险;(4)加强细菌耐药基因的监测,及时掌握细菌耐药动态。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cA基因的LAMP检测方法研究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cA基因的LAMP检测方法研究李霞;张宏伟;郑文杰;黄金海
【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11(032)008
【摘要】mecA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携带的耐药基因.本实验根据克隆的mecA 基因序列,在保守区设计了一套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耐甲氧青霉素mecA基因LAMP检测方法,其最佳工作条件为:甜菜碱浓度为0.8 mol/L,Mg2+浓度为20 mmol/L,反应温度63℃,时间50 min.此方法可在60 min 左右完成对mecA基因的检测,特异性好,mecA基因的LAMP检测灵敏度比PCR 高100倍.对38株葡萄球菌分离株的mecA基因的检测表明,阳性携带率为44.7%.【总页数】4页(P68-71)
【作者】李霞;张宏伟;郑文杰;黄金海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天津300457;天津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天津300457;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菌悬液直接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cA基因的研究[J], 陈维贤;张莉萍;李兴禄;叶耀红;黄长武;吴倩
2.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cA基因的检测 [J], 左伟;丁雪松;等
3.PCR及核酸探针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cA基因的研究 [J], 杜沂平;邹玲;刘文华;温建新;任慧英
4.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mecA基因 [J], 黄义山;廖涛;唐中
5.用PCR扩增法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mecA基因 [J], 侯晓娜;丁雪松;于笑难;杨婧;解立威;任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头孢西丁耐药的葡萄糖球菌mecA基因检测和耐药性评价

曩 g t  ̄ ¥ 1 ’ 2 0 1 5  ̄ g 甍 蕊
头孢西 丁耐药 的葡萄糖球菌 me c A 基 因检测和 耐 药 性 评 价
赵 纳
( 郑州大学第四附属 医院 4 5 0 0 6 . 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3 2 — 5 2 8 1 ( 2 o 1 5 ) 5
2 . 1 me c A 基 因检测 结果
本组 2 0 7株葡 萄球 菌 经 me c A 基 因检测 显示 ,7 5株为耐 甲氧 西林 金黄 色葡 萄球 菌 ( MR S A) ,占5 6 . 8 2 % ( 7 5 / 1 3 2 ) :4 7 株 为耐 甲氧 西林 凝 固酶 阴性葡 萄球 菌 ( MR c N s ) ,占 6 2 . 6 7 %。
葡 萄球 菌是 一种 常见 医 院感染 病 原菌 ,近 年 来 ,其 检 出率呈 上 升趋 势 ,是医 院感染 防控 工作 的重 点 内容 [ 1 】 。耐 甲氧 西林 葡萄 球菌 ( MR S )是最 为重 要 的葡萄 球 菌之 一 ,具有 多 重耐 药性 ,容 易引起 医院 感染暴 发流行 , 增 加 患者 的病 死率 [ 2 ] 。 正 确掌 握 MR A 的鉴定 和耐 药性 分析 技术 ,对 于 临床用 药 具 有重 要 意义 。本 研究 采 用头 孢西 丁 以及 苯唑 西林纸 片扩 散 法 ( K — B )对 我 院 2 0 7 株葡 萄 球菌 进行 药敏试 验 , 并 分析 了其对 于 1 0 种 临床常 用抗 生素 所具 有 的耐 药性 ,现报 道如 下 :
( O X ) 、氨苄 西林( A MP ) 、万 古霉 素( V A ) 、红 霉素 ( E R Y ) 、克林 霉素
行统 计 ,统计 学处 理采用 S P S S 1 8 . 0软件进 行分 析 ,经 X 2 检验。 P < 0 . 0 5 表 示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2 结 果
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的表达及耐药性分析

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的表达及耐药性分析李海燕;杨松鹏;曹婷婷;姚反修;刘红【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27)18【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HA-SA)中mecA基因的表达和耐药性。
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治疗的HA-SA肺炎患者中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HA-SA进行mecA基因扩增,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结果分离出HA-SA 70株,其中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A-MRSA) 57株,mecA基因均阳性;医院获得性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HA-MSSA) 13株,有3株携带mecA基因。
HA-MRSA和HA-MS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均敏感,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相近,分别为61.4%和51.6%。
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西丁、利福平、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MRSA在HA-SA肺炎患者中发病率高。
HA-MRSA的耐药性高于HA-MSSA。
mecA基因在HA-SA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中起主要作用。
【总页数】4页(P3282-3285)【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耐药性【作者】李海燕;杨松鹏;曹婷婷;姚反修;刘红【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1【相关文献】1.上海地区动物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mecA基因的表达及耐药性分析 [J], 沈莉萍;徐锋2.动物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mecA基因的表达及耐药性分析 [J], 徐进强; 王俊书; 金红岩; 顾庆云; 封家旺3.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和mecA基因的检测分析 [J], 鄢碧蓉;杨慧群;张小兵4.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和mecA基因的检测分析 [J], 鄢碧蓉;杨慧群;张小兵5.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57株的葡萄球菌染色体mec基因盒基因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J], 栾一鸣;颜泽敏;黄海;唐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传感器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

生物传感器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肿瘤是指一种恶性肿瘤,也是现代医学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发现生物传感器可以在肿瘤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生物传感器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以及其优点和局限性。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可以检测和转换生物参量(如DNA、蛋白质、细胞、透明质酸等)变化为可读信号的装置。
肿瘤检测中最常用的生物传感器是基于抗体-抗原反应的传感器,即利用特定的抗体结合特定的抗原来检测肿瘤标志物,从而实现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目前已经开发出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生物传感器可以检测人类胰腺癌标志物CA19-9、白血病标志物BCR-ABL、卵巢癌标志物CA125等,其中最常用的是CA19-9。
CA19-9是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其存在可以提示患者是否患有相关癌症。
生物传感器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原理基于生物学抗原抗体作用,利用特异性识别,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特点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
具体地,生物传感器中的抗体(也可以是核酸、酶等)通过膜蚀刻、电沉积等技术固定在传感器的材料表面上,待检测样本中的抗原与固定抗体结合后,导致生物传感器发生一系列电化学反应,最终反应产物被电化学检测,并转换为可视和可读的数字信号,从而实现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诊断。
生物传感器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具有几个优势。
首先,生物传感器检测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到低浓度的肿瘤标志物,因此可以在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从而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其次,生物传感器在检测过程中不需要多余的试剂,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试剂的使用和化学废料的产生,同时检测过程简便、快速、经济,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最后,生物传感器的检测过程不依赖于实验环境和设备复杂性,不需要专业技能和复杂实验室设备,可以在临床医疗现场实时检测肿瘤标志物,非常方便,节约了患者时间和财力。
当然,生物传感器在肿瘤检测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生物传感器只能检测到已知的肿瘤标志物,对于未知的肿瘤标志物无法有效检测,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生物传感器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传感器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农药残留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为了有效地监测和控制农药残留,科研人员们不断探索着各种新的方法和技术。
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就生物传感器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展开详细研究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生物分子与传感器表面相互作用来实现信号检测和传输的一类传感器。
它的结构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但核心的部分始终是生物分子。
这些生物分子通常有很强的特异性,可以与目标物质选择性地结合,并通过某种信号传导方式将这种结合事件转化成容易测量的信号输出。
因此,生物传感器可以利用生物识别元件(生物传感器)与物理/化学转换元件(传感器)相结合的优势,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检测。
在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生物传感器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基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检测技术,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生物传感器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生物识别元件来识别目标农药成分,与之结合形成特定的配位化合物。
这种高度特异性的识别能力使得生物传感器在区分目标物质和其他物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减少误报和漏报的情况,提高检测准确性。
其次,生物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生物传感器对目标物质的检测可以通过多种信号转导方式进行,包括光学、电化学、压电等多种技术手段。
这些灵敏度较高的信号转导方式可以使得生物传感器在极低浓度下也能够有效地检测到目标农药残留物,满足监测要求。
此外,生物传感器还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便捷性。
生物传感器可以通过微型化、远程数据传输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检测信号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实现对农药残留的即时监测和报警,为防范风险提供了便捷的手段。
生物传感器在农药残留检测领域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物传感器可以应用于土壤中农药残留物的检测。
农药的使用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必要手段,但过量使用或者不当使用农药会导致土壤中农药残留物的积累,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otechnology FrontierApril 2015, Volume 4, Issue 1, PP.21-25 MecA Resistant Gene Detection Based on BiosensorTing Wang, Zhang Zhang, Guoming Xie#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Diagnostics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400016, China#Email: guomingxie@AbstractA novel electrochemical strategy was designed for the detection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midis resistant geneusing methylene blue as signal tag. First, the hairpin probes are immobilized on the gold electrode, and the MCH are used to close non-specific binding sit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electrode. Next, the immobilized hairpin probes recognized the targets to trigger primer extension reaction by target-induced conformational transition, leading to an ultra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bioensor. The designed DNA biosensors can quantitatively detect resistant genes in the optimum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o achieve a lower detection limit, which was amenable to quantification of DNA and would become a simple and powerful tool for bioanalysis and clinic diagnostic application.Keywords:Bacteria Resistant Genes;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MRSA运用生物传感器检测mecA耐药基因汪婷,张章,谢国明#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6摘要:设计一种新颖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亚甲蓝作为信号分子检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耐药基因。
首先,在金电极上固定发夹结构捕获探针,用MCH封闭电极表面的非特异结合位点,加入目标物打开相应捕获探针的茎环结构并与其互补配对,使亚甲蓝远离电极表面,改变电流大小。
本文应用的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以实现对耐药基因片段的灵敏定量检测,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重要线索。
关键词:耐药基因;电化学传感器;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引言细菌的耐药性是指细菌多次与药物接触以后,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小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甚至无效。
“超级细菌”的出现使得细菌耐药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公共卫生危机[1,2]。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从发现至今几乎遍及全球,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3,4]。
今天,医院内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60%~70%都是具有多重抗药性的MRSA[5]。
MRSA对甲氧西林耐药的机制主要是由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介导的,SCCmec中的mecA基因是PBP2a的编码基因[6-8],所以通过检测mecA基因中的一段特异性序列可以评估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性[9-11]。
目前,细菌耐药性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常规表型检测(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
常规药敏试验在国内实验室常规检测中比较常用,但需要至少2-3 天的培养时间,而且许多生长缓慢和不易培养的细菌,无法通过常规药敏试验检测其耐药性。
以DNA探针和聚合酶链式反应为基础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检测细菌耐药。
但是,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每一个测试的抗菌药物,均需要设计相应的分子检测方法,一次只能检测一种耐药机制[12]。
针对现有细菌耐药检测方法费时且低通量等不足,我们提出:采用生物传感新技术从基因水平上快速检测细菌的耐药基因,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重要线索[13]。
本实验建立的传感器主要通过核酸杂交反应改变信号分子亚甲蓝与电极表面的距离,从而引起电流的变化,推算得出目标耐药基因的浓度。
1实验部分1.1仪器与耗材PBS缓冲液(100 mmol/L,pH 7.4,上海生工公司),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1 mol/L,pH 7.4,上海生工公司),三(2-羧乙基)膦盐酸盐(上海阿拉丁公司),6-巯基乙醇(上海生工公司),捕获探针序列5'-SH-(CH2)6-ATCACTTAAA TA TTCATCCATTTTTTTAACGGTTTTAAGTGAT-(CH2)3-Mb-3'(上海生工公司),靶探针序列5'- AACCGTTAAAAAAA TGGA TGAATATTT-3'(上海生工公司),电化学工作站CHI660D(上海辰华公司),实验用水均为双蒸水,其余耗材均购于美国Sigma公司。
1.2试验方法1.2.1 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电化学电极阵列制备流程(图1):(a)预处理:首先用1、0.5、0.05直径的氧化铝粉末轻轻的打磨柱状金电极直至光滑成镜面,然后把打磨好的金电极放在去离子水、无水乙醇、去离子水中分别超声5分钟,并在0.1M的H2SO4溶液中从-0.2V到1.6V反复扫描CV,直至干净金电极的标准CV曲线出现,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并在氮气中烘干。
(b)发夹结构探针的处理:1uM的捕获探针与10uM三(2-羧乙基)膦盐酸盐反应1h减少二硫键的形成,把上述溶液放在95度水浴箱中水浴5分钟后放在冷水中降温30分钟,形成发夹结构的捕获探针,注意全程避光[14]。
(c)捕获探针的固定:将10ul制备好的捕获探针(3’末端标记亚甲蓝)溶液滴加在金电极上,盖上盖防止液体蒸发及避光,4度冰箱放置16小时,探针通过Au-S键固定在金电极上,探针5'标记的亚甲蓝靠近金电极,产生电流信号,接着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三次。
(d)封闭:滴加1mM的6-巯基乙醇溶液在探针修饰后的金电极上,37度2小时,封闭上金电极上未结合的位点并把探针链支撑起来,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三次去除未结合的多余6-巯基乙醇[15]。
(e)杂交反应:10ul加入不同浓度的靶探针溶液继续滴加在探针修饰的电极上,37度温育2小时,靶探针是金电极上固定的捕获探针完全碱基互补配对的单链,因此,加入的靶探针能够打开捕获探针的茎环结构并与其互补配对形成直立的双链DNA,3’末端标记的亚甲蓝远离电极,其产生的电信号减低,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三次[16]。
1.2.2 电化学信号的检测利用传统的三电极检测系统: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对电极,铂丝作为参比电极,修饰后的金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含有140 mM氯化钠、1 mM氯化镁、5 mM氯化钾和1 mM氯化钙的20mM Tris-HCl(pH 7.4)溶液作为工作液,分别应用方波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该传感器修饰的每一步进行表征,并成功实现了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耐药基因的定量检测。
2结果与讨论2.1电化学阻抗谱表征电极修饰过程的表征2.2.1 电化学阻抗谱表征电极表面层层自助装修饰过程可以用电化学阻抗谱进行表征,一个典型的阻抗图包含有一个低频率的线性部分和高频率的半圆部分,半圆部分对应的是电子转移过程,因此,更大的半径代表更大的电阻率。
图1中a代表的是裸电极,只有代表扩散的低频率线性部分,表明裸金电极的导电性很好。
b是经过捕获探针修饰后的电极,由于核酸链上磷酸骨架带负电,阻碍电子的传递,而图中b曲线有一个代表电子传导受阻的半圆部分,表明已成功的将带有负电荷的核酸链修饰在金电极上。
c曲线是用6-巯基乙醇封闭后的阻抗曲线,阻抗谱上半圆直径增大,表明已成功封闭。
d是加入50nM靶探针后的阻抗曲线,靶探针打开捕获探针发夹结构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理杂交修饰在电极上,由于增大了电极上核酸装载量,致使电阻值增大,阻抗谱半径增大。
图1 金电极经不同修饰后在TrisHCl溶液中的阻抗谱2.2.2 方波伏安法表征亚甲蓝是一种促进电子传递物质,当它靠近电极时促进电流传导的作用很大,因此电流信号很大,当它远离电极表面时,其传导电子的作用降低,电流信号也就下降。
图2中两条曲线分别代表50nM靶探针加入前后电极表面的电流信号,没有耐药基因存在时,捕获探针是成发夹结构状态,因此其5'标记的亚甲蓝靠近金电极,产生很大的电流信号,而当靶物质加入后打开其发夹结构,致使亚甲蓝远离电极表面,使信号降低,该图表明了,捕获探针发夹结构的形成及在电极表面的成功修饰,也证明了靶探针是通过与捕获探针杂交而固定在电极表面的。
图2金电极经不同修饰后在TrisHCl溶液中的方波伏安曲线2.2耐药基因的检测通过对不同浓度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耐药基因特异性片段的检测,对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实用性进行了研究(图3),从a-f分别代表加入靶物质浓度为1nM, 10nM, 30nM, 50nM, 60nM,80nM时的电流曲线,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随着目标物浓度的增加,电流信号逐渐下降,并且电流变化值与目标物浓度呈比例关系。
在1nmol/L到80nmol/L的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检测特异性。
af图3不同靶DNA分子浓度下的方波图(nmol/L)3讨论生物传感技术因其高选择性和特异性,通量高,响应快,样品用量少,易于小型化等特点,在制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已有很多应用。
本实验利用构建简单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平台,从基因水平上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ecA耐药基因进行检测,为指导临床上医生合理运用抗生素提供依据,也为运用电化学传感器对其他物质检测提供平台。
R EFERENCE[1]王睿, 柴栋, 细菌耐药机制与临床治疗对策, 国外医药: 抗生素分册, 24 (2003) 97-102[2]戴德银, 康晓曦, 张燕, “超级细菌” 现状及防治对策, 现代临床医学, 36 (2010) 414-415[3]张庆玲, 刘明华, 王仙园,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进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2 (2002) 797-798[4]李春辉, 吴安华, 黄昕, 李洁, 李宪, 黄勋, 文细毛,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 1032-1035[5]程玉林, 任冰, 陈民钧, 重症监护病房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流行,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3 (1998)[6]华德兴, 彭青, 黄源春, 姚芬, 钱元恕,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0)128-133[7]M. Liu, H. Xiang, E. Hua, L. Wang, X. Jing, X. Cao, S. Sheng, G. Xie, Ultra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for the Detectionof the mecA Gene Sequence in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Employing Gold Nanoparticles, Analytical Letters, 47 (2014) 579-591[8]孙明伟, 郑焙文, 高福, 朱宝利, 人类与病原菌的军备竞赛: NDM-1 耐药基因与超级细菌, 生物工程学报, 26 (2010)1461-1472[9]孔海深, 徐根云, 李雪芬, 杨青, 陈瑜, 俞云松, 周建英,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基因检测,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8 (2006) 1027-1029[10]R. Guntupalli, I. Sorokulova, E. Olsen, L. Globa, O. Pustovyy, T. Moore, B. Chin, J. Barbaree, V. V odyanoy, Detection andidentification of methicillin resistant and sensitive strains of< i> Staphylococcus aureus</i> using tandem measurements, 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90 (2012) 182-191[11]W. Jiang, B. Li, X. Zheng, X. Liu, Y. Cen, J. Li, X. Pan, H. Cao, J. Zheng, H. Zhou, Artesunate in combination with oxacillinprotect sepsis model mice challenged with lethal live methicillin-resistant< i> Staphylococcus aureus</i>(MRSA) via its inhibition on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release and enhancement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oxacillin,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11 (2011) 1065-1073[12]韩树波, 李新, 郭光美, 段文中, 苗凤致, 袁倬斌, 孙裕生, 伏安型细菌总数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 化学通报, 63 (2000)49-51[13]W. Zhang, C. Luo, L. Zhong, S. Nie, W. Cheng, D. Zhao, S. Ding, Sensitive detection of enteropathogenic E. coli using a bfpAgene-bas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 Microchimica Acta, 180 (2013) 1233-1240[14]W. Cheng, S. Ding, Q. Li, T. Yu, Y. Yin, H. Ju, G. Ren, A simple electrochemical aptasensor for ultrasensitive protein detectionusing cyclic target-induced primer extension,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36 (2012) 12-17[15] E.A. Josephs, T. Ye, Nanoscal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iolated DNA on Model Nucleic Acid Sensor Surfaces, ACS nano, 7 (2013)3653-3660[16] A. Abi, E.E. Ferapontova, Unmediated by DNA electron transfer in redox-labeled DNA duplexes end-tethered to gold electrode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34 (2012) 14499-14507【作者简介】1汪婷(1990-),女,汉族,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即时检验与生物传感,学习经历:(2013-)就读于重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