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教学设计

——数学建模

郑州市第九中学郑敏

一、教学内容解析

数学建模是高中数学新课程中新增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课程标准》中没有对数学建模的

内容做具体安排,只是建议将数学建模穿插在相关模块的教学中,要求通过数学建模,了解和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而以函数为模型的应用题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应用题中抽象出问题的数学特征,找出函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也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本节课从“3.2 函数模型应用实例”中选取一道生活中的建模实例,借助图形计算器,综合分析对比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优缺点,为以后的数学建模打基础,但未能使学生全面认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于是又在本题的基础上有所改编,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分析探究、交流合作、小组展示、总结归纳、深化反思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深化数学建模思想.因此本节课是从函数出发,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尝试数学建模,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数学的魅力.

二、学习目标设置

《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课的描述有:

1.通过数学建模,了解和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2.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问题,对同样的问题,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探索解决的方法,从而获得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创新意识.

3.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学会通过查询资料等手段获取信息;学生在数学建模

中应采取各种合作方式解决问题,养成与人交流的好习惯,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在本节课中,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标准,从知识分类、认知水平、学科内涵三个维度对课标的分解为:

知识分类:数学建模过程

认知水平:了解

行为动词有经历、归纳、探索、学会、发现、体验、提出、发挥学科内涵:通过生活实例,归纳数学建模的全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归纳思想、建模思想.

依据行为动词,我又从能力层次将课标进行了再分解,具体如下:

根据《课程标准》,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通过将实际问题提炼成理想的数学问题,借助图形计算器,能找出合适的数学模型,初步总结出数学建模的过程.

2.能根据实际情况检验数学模型,完善数学建模的过程,深化数学建模的思想.

3.经历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全过程,从实际生活出发,思考数学建模的意义,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魅力.

三、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的评价任务一:学生通过自主解决应用题、组内交流合作,借助图形计算器,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能找出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初步总结出数学建模的过程.

针对目标2的评价任务二:通过对进一步变形的问题的探究,能说出选用模型的优缺点,能用实际情况检验数学模型,完善数学建模的过程,深化数学建模的思想.

针对目标3的评价任务三:经历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全过程,能选用合适的数学模型解决跟踪训练一,通过小组交流合作举出生活中数学建模的例子,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魅力.

四、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基础:

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学习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各自的函数特点,基于学校的支持,学生对于图形计算器已经有一定的基础,知道数形结合、转化化归、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但对于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尚不明确.从数学活动经验上来说,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好奇心强,学习比较积极主动.

2、学生面临的问题:

本节课是数学建模的基础课,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认知方式和思维难度上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而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比较薄弱,学生在建立数学模型及优化数学模型的过程中会比较困难.

了解、经历

通过实际例子,引出课题.

数学建模的过程

经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借助图

形计算器得出数学建模的过程

体验数学建模的实

际应用

探索体验数学建模实际生活中

的应用

重点:数学建模的过程形成.

难点:数学建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策略分析

从主导思想上:本节课依据“教评学一致性”的理念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实施目标导引教学.基于学习目标创设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目标设计与之匹配的评价设计和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动手动脑动口,在学习过程中逐步锻炼分析问题、抽象概括的能力.

从内容上:本节课是数学建模的基础课,数学建模是高中数学新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数学建模,了解和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所以本节课从“3.2 函数模型应用实例”中选取一道生活中的建模实例,借助图形计算器,对于选择数学模型这一难点,通过分析探究、交流合作、小组展示、师生释疑等环节,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对比各自函数的特点,得出符合题意的数学模型,从而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但在实际生活中,符合题意的数学模型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于是在题目的基础上加以修改,用实际问题去检验数学模型,不断拟合出最优的数学模型,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优化思想,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深化数学建模思想,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在学习环节中渗透归纳、数形结合、建模等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采取“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同时采用“点拨式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八人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借助五个环节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