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由脑血管病变引起,患者常表现为脑卒中后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或肌肉无力的症状。

中风偏瘫病人常常需要长期的康复护理,以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对中风偏瘫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疾病都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或气血运行不畅所引起的。

中医护理侧重于调理患者的气血和阴阳平衡,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

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过程中,中医护理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疗法等手段,中医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调节身体的气血循环,促进病灶部位的恢复。

研究中医护理在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了解中医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情况有何帮助,并总结出中医护理在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具体作用和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旨在为中风偏瘫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护理方案,促进其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在研究过程中,将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案例,分析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护理方式,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2. 正文2.1 中风偏瘫的定义和病因中风偏瘫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导致脑部部分功能障碍,表现为一侧肢体或面部肌肉无力、瘫痪等症状。

中风偏瘫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以及不良生活习惯、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导致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影响脑部供血,从而引发脑卒中。

脑卒中是中风偏瘫的主要病因,占据了中风偏瘫的大部分病例。

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整理我院中风偏瘫患者的中医护理资料,探讨中医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2例中风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患者,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活动功能差异。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4.12%,对照组有效率80.39%,观察组Berg量表、FMA量表、ADL量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受到影响,无法自主生活,通过中医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风偏瘫;中医护理;西医护理;康复效果Abstract: objective: to sort out our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data of the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explore the TCM nursing for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Selection methods: from June 2015 to January 2016, 102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which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of 51 patients, TCM nursing measure is adopted to improve the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nursing activities after functional difference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effectiveness 94.12%, control group effective rate was 80.39%, the observation group Berg scale, FMA scale, ADL scal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limbs activity function, unable toindependent living, by TCM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patients, is worth promoting.Key words: stroke hemiplegia; The doct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Western medicine nursing;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中风偏瘫又可称为“脑卒中”,在我国临床上十分常见,属于脑血管疾病范畴,临床以老年患者为主要发病人群。

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恢复中的应用价值

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恢复中的应用价值

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恢复中的应用价值
中风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
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恢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医特色护理注重整体调理。

中风后偏瘫患者不仅仅是肢体功能受损,还伴有气血不通、脏腑功能失调等问题。

中医特色护理通过整体调理,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脏腑功能,提高患者体能,为肢体恢复奠定基础。

中医特色护理强调个体化护理。

中风后偏瘫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各不相同,因此需要个
体化的护理方案。

中医特色护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针灸、
推拿、草药等治疗方法,切实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护理措施。

中医特色护理重视调理养生。

中风后偏瘫患者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中医特色
护理不仅仅关注病症的治疗,更注重调理养生,提高患者自我康复能力。

通过中医特色护理,患者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按摩、健身操、养生技巧等,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中医特色护理还注重情志护理。

中风后偏瘫患者常常伴有情绪低落、抑郁等心理问题。

中医特色护理可以通过针灸、草药等方法调节患者的情绪,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感,
提高患者对康复治疗的积极性。

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恢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医特色护理注重
整体调理、个体化护理、调理养生和情志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气血流通,改善脏腑功能,
增强康复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特色护理应该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应用。

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风成为了一种日益普遍的疾病。

患有中风偏瘫的患者往往会面临许多生活上的困难,而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正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本文将就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研究。

近年来,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护理对中风偏瘫病人的促进作用,探索中医护理在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治疗中风偏瘫病人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一、中医护理的特点中医护理是一种以中医理论和经验为指导的护理方法。

中医护理强调“以人为本”,重视患者的整体环境和生活习惯,注重促进患者自身防御力的提高,通过中医养生、调理气血、促进气血循环等方法来达到促进康复的效果。

二、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1. 中医药疗法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主要是以中医药疗法为主要手段。

中医药疗法通过调理患者的脏腑功能,调整气血运行,促进病灶的康复,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常用的中医药疗法包括针灸、中药熏蒸、推拿按摩等。

2. 中医养生中风偏瘫病人由于病情的原因,往往会出现多种身体不适。

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中,中医养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合理调整膳食,避免劳累,注意保暖等方法,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促进康复。

三、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效果通过对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发现,中医护理能够有效促进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

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可以缓解患者的身体不适,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还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调理能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促进康复。

四、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医康复护理用于中风后偏瘫中的效果

中医康复护理用于中风后偏瘫中的效果

中医康复护理用于中风后偏瘫中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中风后偏瘫患者接受中医康复护理的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4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后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数据分组参考数表法原则,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

其中,接受常规康复护理的被纳入对照组,接受中医康复护理的被纳入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风后偏瘫患者接受中医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更好,值得借鉴。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中风后偏瘫;肢体功能;神经功能中风也被人们称为脑卒中,该疾病的发生和弥漫性脑功能缺损、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中老年发病率较高[1]。

该疾病发病后大部分患者伴随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传统康复护理的时间较长,护理效果不理想,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

中医学具有悠久历史,护理内容包含中医外治法和情志护理等,其在改善患者康复效果方面的效果较好。

为此,本次研究探讨中风后偏瘫患者接受中医康复护理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4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后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数据分组参考数表法原则,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

其中,对照组男女各12例、8例;平均年龄(52.34±4.69)岁;平均偏瘫时间(12.23±2.34)d。

观察组男女各11例、9例;平均年龄(51.23±4.56)岁;平均偏瘫时间(12.85±2.54)d。

两组治疗对比结果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护理,具体包含的内容有遵医嘱用药、密切监测其病情,开展被动训练,如更换体位、上下肢拉伸等;接受主动训练,如坐、站训练,行走训练等。

观察组接受中医康复护理,具体内容为:(1)中医情志护理。

对患者的情志状态进行积极的评价,立足评价的结果给患者提供情志护理。

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运用

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运用

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运用【摘要】目的:探究中风后遗症患者中医特色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于2022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收治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前40例收治者为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后40例收治者为观察组,行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效果。

结果: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FMA评分、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可显著改善其康复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风;中医特色护理;情志护理;艾灸;中风后遗症中风为临床多发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等诸多特点[1]。

与此同时,多数患者预后会出现有各种各样的后遗症,包括偏瘫、语言障碍等,将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2]。

以往,临床多以常规的功能训练来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干预,但效果并不甚理想。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后遗症患者中的干预价值愈发凸显。

本文以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此展开探索,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纳入患者80例,依收治先后顺序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0-71岁,平均(56.35±2.45)岁;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1-72岁,平均(56.84±2.34)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信息和资料,组间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主要内容包括有肢体康复训练、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语言康复训练,以及日常饮食指导、口腔清洁护理、环境护理等。

观察组中医特色护理:(1)情志护理:其一,给予患者语言上的鼓励、疏导;其二,为患者讲述成功案例;其三,加强患者疾病知识了解;其四,保持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其五,叮嘱患者家属多多陪伴患者。

(2)艾灸:对偏瘫患者,选取手三里、太阳、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艾灸,以通经络、调气血。

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忌油腻、高盐、高糖、刺激等,如果患者血瘀可食黄芪粥,如脉
·76·
络淤阻可食柑橘、萝卜等理气,脾胃虚弱则可食红枣、糯米等,
但需注意预防食物相克。
四、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选择 SPSS15.0 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
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 % ) 表示,采用 t 和 x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岁,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 n = 30) 与并行中医
护理干预实 验 组 ( n = 30) , 分 组 后 两 组 基 础 资 料 对 比, P <
0.05,则为有差异,有可比性。
三、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病程、年龄、体质等情况,为
患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功能位摆放、被动运
病,其致残率高,处理不当将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导致
患者死亡。 由于该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也受到了学者们的广
泛重视,对其进行研究,发现许多患者虽然度过了急性期,但
也遗留了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偏瘫最为多见,所占比例
可以高达 75% ,其中有将近一半者为重度偏瘫。 这些患者行
动能力受到影响,甚至无法维持日常生活,带来诸多问题。
后可以每周进行三次治疗,同时配合肢体功能训练。 ②穴位
按摩,根据患者的偏瘫位置选择对应穴位进行按摩,如果为上
肢偏瘫,可选择手三里、肩井穴、肩贞穴等进行按摩,如果为下
肢偏瘫,可取风市穴、环跳穴、绝骨穴等按摩,如为面部则可选
择下关穴、地仓穴、太阳穴等进行按摩,令所有患者均取大椎
穴、肾俞穴、太冲穴等,一般每日按摩 3 次,每穴按摩 5~ 10min。
利于加快局部微循环的血液灌注,加快机体的代谢;再通过

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中风康复护理中的效果

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中风康复护理中的效果

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中风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摘要】:目的:研究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中风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为我院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我院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吞咽障碍等症状评分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关键词】:中医特色护理;中风康复护理;效果中风属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及吞咽功能障碍,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极易引发褥疮、便秘、坠积性肺炎的等不良反应[1]。

中医护理强调辩证施护及整体性护理,通过治疗与调养的结合,达到疾病康复的效果。

中医护理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将其应用于中风康复护理中临床效果显著,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4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为我院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32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为55-79岁,平均年龄为(66.84±5.71)岁,病程为41-169d,平均病程为(79.25±18.53)d,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为56-77岁,平均年龄为(66.79±5.63)岁,病程为42-173d,平均病程为(79.33±18.59)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具有统计学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我院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护理、营养支持,指导患者日常饮食和活动,提高机体免疫力。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主要措施包括穴位敷贴、艾灸、刮痧、中药泡足、空气压力波、中药透药定向疗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发表时间:2018-08-31T15:36:25.6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作者:陈敏妤
[导读]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江苏常州 21316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与进展。

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偏瘫病人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48例中风后偏瘫病人均分为两组,常规组的24例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的2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特色护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24例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研究组24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中风后偏瘫;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239-02 据报道称,中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风疾病的常发人群为老年人群,该病的致残率以及复发率较高[1]。

中风患者常伴有半身不遂以及口舌歪斜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与正常生活。

临床研究表明,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本次研究分析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与进展,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偏瘫病人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48例中风后偏瘫病人均分为两组;常规组的24例患者中男例15,女例9;年龄为53~76岁;研究组的24例患者中男例14,女例10;年龄为54~7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的24例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主要为:给予患者科学的饮食指导,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与抵抗力,同时要注重患者的生活护理。

研究组的2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特色护理,具体为:(1)穴位按摩,由专科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主要沿患侧血气运行和经络循环路线对相关穴位进行按摩,这样能够起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有力促进患者肌力恢复。

(2)中药熏洗,护理人员要中药煎汤对患者患处进行熏腾,待中药煎汤温度降低后进行浸浴或者是淋洗,这主要能够起到祛风除湿。

温经散寒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细胞组织再生。

(3)艾灸护理,艾灸穴位主要为:足三里、风池、三阴交以及委中等,艾灸的主要作用是疏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

(4)运动锻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抬腿、屈膝以及握拳等训练,指导患者进行伸舌、鼓腮等活动,锻炼患者面部肌力,逐渐纠正患者发音。

1.3 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与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处理研究数据。

在处理数据时,用t值检验计量资料,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P值判定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生活自理能力
研究组24例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85.23±6.21)分明显优于常规组24例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64.19±4.78)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24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3.讨论
据报道称,给予中风后偏瘫患者有效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临床研究表明,虽然常规康复护理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效果并不显著[2]。

随着中医护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医护理技术逐渐应用于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3]。

本组研究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应用了中医护理技术,通过穴位按摩、中药熏洗、艾灸护理以及运动锻炼,疏通患者经络,促进患者的细胞组织再生,同时促进患者肌力恢复,有效的改善了患者预后。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24例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研究组24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芊妤,廖若夷,张月娟,罗尧岳.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8,32(05):677-681.
[2]李淑芹,王宇,郭庆玲.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后偏瘫肢体恢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3):38-40.
[3]农李宁.中医特色护理和常规护理在中风后偏瘫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1):27-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