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16 沪教版
合集下载
沪教化学下册第6章3物质的溶解性(共34张PPT)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下: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不饱和
饱和
溶 液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溶液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
温度对氢氧化钙溶液的影响恰好相反
4.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 一定量的溶剂中都能形成其饱 和溶液,而如酒精等,能与水 以任意比例混溶,所以不具有 其饱和溶液。
讨论:有人说饱和溶液一定就是浓溶 液,稀溶液肯定是不饱和的,你认为对 吗?
浓溶液和稀溶液
浓溶液和稀溶液是为了粗略地表 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 浓溶液是指一定质量的溶剂里含有较 多溶质的溶液; 稀溶液则是指一定质量的溶剂中含有 较少溶质的溶液。
5. 浓 溶 液 、 稀 溶 液 与 饱 和 溶 液 、 不 饱 和 溶液的关系?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常温下的 熟石灰饱和溶液,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 的Ca(OH)2为0.17g,为稀溶液),不饱 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2、如何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 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以氯化钠、硝 酸钾为例) 在同一温度下、等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 氯化钠、硝酸钾,观察溶解的量的多少。
3、取少量下列家庭常见物质,放入水中,充 分搅拌,不能完全溶解的是( C )
A.食醋
B.蔗糖
C.金龙鱼食用调和油
D.食盐
• 4. 下列关于物质的溶解性的叙述中,不 正确的一项是( B )
• 实验一
(1)取3只试管都加入5毫升的水。 (2)分别放入蔗糖、食盐、消石灰各1克, 并进行搅拌。
(3)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蔗糖 完全溶解 食盐大部分溶解 消 石灰_少__量__溶_解______ 实验表明:_在__相__同__条__件_下__,__不__同__物__质_在__同__一__种__
沪教版九年级第6章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共20张PPT)

各种瓶装有机溶剂如香蕉水、酒精、 苯等
清扫人员:第一步是先倒溶解剂(爱斯50专用清洗剂)。 第二步就是用铲刀把口香糖的表层给它铲碎,这么 反复地打,铲碎。第三步就是再次倒溶解剂。第四 步就是用铁刷子使劲刷。为了防止有的东西没刷掉, 所以第五步还得坚持倒溶解剂,再次刷,看差不多 刷掉了,最后一步一擦。
2、100克水中加入10克硝酸钾制成溶液,则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3、90克水中加入10克硝酸钾制成溶液,则该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
溶液质量-溶剂质量
不变
增加
增加
减小
增加
不变
增加
增大
什么是物质的溶解性?
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
(溶剂)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你发现了吗?
修摩托车处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修车的师傅把沾满 黑色油污的双手先用一种淡黄色的液体洗,然后在 手上倒了一些洗衣粉,在水笼头下面搓洗,很快手 就洗干净了。
1、那种淡黄色的液体是什么?
归纳小结: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 溶解能力不同
返回
实验3: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水,将其中 1支 试管加热至沸腾,然后分别加入5g硝酸钾,充分 振荡试管,观察硝酸钾是否完全溶解。
问题:
1、加热前观察到什么现象? 2、加热后又观察到什么现象? 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小结:
同一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返回
问题:
1、你观察到现象是什么?
化学:6.3《物质的溶解性》课件(沪教版九年级)-16页PPT资料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
现象:氯化钠全部溶解, 氢氧化钙没有全部溶解。
结论: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 溶解性不同
实验2 在两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植物油,
左边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 右边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酒精, 分别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食用油溶解于酒精中,不能溶于水
中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 的溶解性不同
实验3 两同学各向试管中加入3g硝酸
呢绒、毛、丝绸等高级衣料用水洗会引起 皱缩、变形和损伤,或不易洗净,故常采用干 洗的方法。干洗剂是由易挥发的有机溶剂,表 面活性剂和少量水(或不加水)及乳化剂组成 的。有机溶剂的作用是溶解衣物上的油污(常 用的有轻石油烃和氯代烃),表面活性剂能防 止溶于溶剂的污垢微粒再沉积。干洗剂尽管对 清洁油性污渍非常有效,但对水溶性污渍的去 污效果却不明显。
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还有哪些疑问?
; /0_1/ 万界天尊 stb03rus
奶奶即使变成了鬼,我也不害怕!”刚到半上午时分,一个宽敞的大坑就挖好了。他们把大坑的一头做成了一面斜坡,兄妹三 人合力,把两副寿棺稳稳地推入坑里摆放整齐,心酸的眼泪再一次流淌下来……良久,耿正说:“我们把梁爷爷和梁奶奶掩埋 起来吧,让他们从此安息,不再有痛苦和烦恼……”在一堆红土前,耿正兄妹三人并排跪下来磕头。耿正说:“梁爷爷,梁奶 奶,安息吧!只要我们在景德镇,就会经常来看你们……”耿英说:“梁爷爷,梁奶奶,我们会给你们做七、做百日、做周 年……”耿直说:“梁爷爷,梁奶奶,我们会永远想念你们……”75第六十七回 梁爷爷临终赠宅店|(回光返照凝余力,梁爷 爷临终赠宅店;喜有儿孙给送终,梁奶奶含笑赴九泉。)却说老梁头的病情加重,到后来竟然发展到水米不进了。他自己又不 让给灌药汤和灌米粥面糊,因此只能是干咳一会儿,喘息一会儿,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痛苦着。但是,就这么着苦苦挨到晚上 的时候,老人家的精神忽然大有好转,自己提出来要喝米粥。兄妹三人很高兴,认为梁爷爷这热病看来要大好了!耿英马上去 厨房热了晚上刚熬的米粥,盛一大碗端过来。耿正小心地扶老人坐起来,耿英用木头小勺慢慢地喂他喝了半碗,老人的脸上渐 渐泛起少见的红晕。看到老人摇头表示不再喝了,耿正又小心地扶他躺下。他喘息着干渴几声后,对耿正兄妹三人说:“娃儿 们,爷爷有话,要跟你们说。”耿正说:“梁爷爷,那您先少说几句吧。等身体养好了,咱们再慢慢说!”老梁头摇摇头,轻 轻地说:“不,爷爷现在有点儿精神,要把想说的话,全部和你们说完。我怕万一哪天,我去了,就没有机会说,说了啊!” 耿直说:“爷爷您说什么呢?有我们三个照顾着,您和奶奶一定会好起来的!”老梁头无力地笑了,说:“那当然好了,可这, 生生死死的事情,谁又能够知道啊!”说完这话,老人歇息一会儿,将目光转向耿正,又看看耿英和耿直,慢慢地说:“爷爷 和你们的奶奶,来到这景德镇,整整五十年了,从给人家钉鞋、洗衣服做起,好不容易置下了,这个窄条条的小院子,为的就 是前,前面的三间门面房。开了这个小,小饭店的前几年,咱薄利多销的,生意还算,说得过去,也积攒了一些银子。想的是 我们俩,没儿没女的,积攒点儿钱,等老了的时候,能有个花的。但最近几年,我们实在,干不动了,只能靠熬粥和,和打烧 饼赚,赚点儿小钱。可恨的是,那些银子都,都被那窃贼抢,抢走了……”又是一阵干咳之后,老人哽咽着说不下去了。耿英 说:“爷爷您别太伤心了。有我们兄妹三人在,您和奶奶就不会缺少吃穿的。歇息一会儿再说吧!”耿正也说:“爷爷您别伤 心,我们一定会一直照顾您和奶奶的!”老人流着眼泪继
第7章 探索溶解现象第4节 物质的溶解性(课件)2024-2025九下化学沪教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概念: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常用符号“”表示)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溶剂(通常溶剂为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
(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①指该物质在此温度下,在溶剂(通常溶剂为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示例1
在时的溶解度为,就是指在时, 在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 (或在时,水中最多溶解 的质量为 )。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表示①列表法:用表格的形式把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示出来的方法称为列表法。下表列出了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
13.9
31.6
61.3
106
167
②曲线法:
(2)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表现为曲线坡度比较“陡”,如。②“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表现为曲线坡度比较“平”,如。③“下降型”: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为曲线下降,如。
(4)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①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或溶质、溶剂的种类)。
示例3
如在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它们溶解度不同的原因是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溶质本身的性质不同。
②外因:温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5)固体物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①溶解度和溶解性
(4)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典例2 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
(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①指该物质在此温度下,在溶剂(通常溶剂为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示例1
在时的溶解度为,就是指在时, 在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 (或在时,水中最多溶解 的质量为 )。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表示①列表法:用表格的形式把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示出来的方法称为列表法。下表列出了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
13.9
31.6
61.3
106
167
②曲线法:
(2)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表现为曲线坡度比较“陡”,如。②“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表现为曲线坡度比较“平”,如。③“下降型”: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为曲线下降,如。
(4)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①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或溶质、溶剂的种类)。
示例3
如在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它们溶解度不同的原因是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溶质本身的性质不同。
②外因:温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5)固体物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①溶解度和溶解性
(4)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典例2 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3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课件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后在烧 杯底部有固体析出,这叫什么呢?
[实验1]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的氯化钠溶液, 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玻璃棒附有 白色的食盐 晶体
[实验2]在一只盛有30mL沸水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硝 酸钾,配成浓溶液,将烧杯放在冷水中降温(图 6—18)观察实验现象
图6—18 结晶实验 沸 水 热的硝酸钾浓溶液
B 200C 时, 20g 硝酸钾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 所以2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 C 把 31.6g 硝酸钾溶解在 100g 水里,形成饱和 溶液,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
D 200C 时, 31.6g 硝酸钾溶解在 100g 水水里,形成 饱和溶液,所以2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系呢?回答以下问题找出 答案。
(1)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 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 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 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 度还与什么有关?
5、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1)气体的性质(2)温度(3)压强
*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热 的 饱 和 溶 液 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析出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使晶体析出
在生产上,人们常用结晶的 方法从溶液中提取溶质。
借助日光 和风力
把海水引入海滩
使水分蒸发
从而得到食盐
同步练习
1.下列关于硝酸钾的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200C 时, 20g 硝酸钾溶解在 100g 水里,所以 200C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
冷 水
从上述实验可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固体物 质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
沪教化学下册第6章3物质的溶解性(共20张PPT)

水质量:_1_0_0_g KNO3质量:不__变__ 溶质质量分数_不__变_,是否饱和__否__
2、降温至20℃ 水质量:不__变_析出
NaCl质量:__2_g_
溶质质量分数_变__小_,是否饱和___是_
水溶质质量质:量不_分_变_数__变析__小出_,K是N否O饱3质和量_:__是__7_8_._4g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C )
A.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
B. 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KNO3
13.3 31.6
60℃: NaCl饱和溶液
水:100g ;NaCl质量:_3_8_g_ 1、升温至100℃
水质量:1_00_g_ NaCl质量:_不__变_ 溶质质量分数_不__变_,是否饱和_否___
63.9 110 169 246 KNO3饱和溶液 水:100g; KNO3质量:__1_1_0_g__
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 体物质(如KNO3) 。
某天老师在实验室整理化学药品时,不小心将一 瓶NaCl固体打翻在地,老师小心翼翼的把洒落的 食盐固体扫起来,发现里面混有了泥沙,请你帮 忙想办法把混有泥沙的食盐固体恢复原状?
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有:
1、加水溶解 2、过滤 3、蒸发结晶
在这三个步骤中都需要用到的
水溶质质量质:量_5_分0_g_数析_变_出大__K,是NO否3质饱量和:___无_否____
结晶的方法
• 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 加热蒸发,使溶液由不饱和状态变为饱和 状态,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析出。
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物质一般 采用蒸发溶剂法。(如:氯化钠)
• 2、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 饱和溶液,使溶质析出。
2、降温至20℃ 水质量:不__变_析出
NaCl质量:__2_g_
溶质质量分数_变__小_,是否饱和___是_
水溶质质量质:量不_分_变_数__变析__小出_,K是N否O饱3质和量_:__是__7_8_._4g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C )
A.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
B. 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KNO3
13.3 31.6
60℃: NaCl饱和溶液
水:100g ;NaCl质量:_3_8_g_ 1、升温至100℃
水质量:1_00_g_ NaCl质量:_不__变_ 溶质质量分数_不__变_,是否饱和_否___
63.9 110 169 246 KNO3饱和溶液 水:100g; KNO3质量:__1_1_0_g__
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 体物质(如KNO3) 。
某天老师在实验室整理化学药品时,不小心将一 瓶NaCl固体打翻在地,老师小心翼翼的把洒落的 食盐固体扫起来,发现里面混有了泥沙,请你帮 忙想办法把混有泥沙的食盐固体恢复原状?
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有:
1、加水溶解 2、过滤 3、蒸发结晶
在这三个步骤中都需要用到的
水溶质质量质:量_5_分0_g_数析_变_出大__K,是NO否3质饱量和:___无_否____
结晶的方法
• 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 加热蒸发,使溶液由不饱和状态变为饱和 状态,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析出。
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物质一般 采用蒸发溶剂法。(如:氯化钠)
• 2、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 饱和溶液,使溶质析出。
沪教初中化学九下《6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

5、0℃时,用100g水配制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若把溶 液加热到70℃(不考虑水的蒸发),从溶液中可析 出氢氧化钙约 0.0g7。
(1)查找某些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 (2)观察得出各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趋势; (3)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4)根据某温度时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物质的
1、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是 温度升高,物质溶解度增大。。
2、图6-17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物质 是 硝酸铵,影响最小的物质是 食盐。
3、在0℃时,图6-1中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 顺序是 硝酸钾、硫酸铜、氯化钾、氯化铵、食盐、硝酸钠、。硝酸铵
4、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约为 50g。80℃时140g硝 酸钠溶于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 不饱和(填“饱和” 或“、不饱和”)溶液。
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 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怎样表示这种 变化关系最直观、形象,又便于 应用呢?
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 解度曲线来表示。(见教材 P.169页)
溶解度曲线
图1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图2 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见教材P.170页)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填空。
质量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5)推断物质结晶的方法。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仅跟气体的性 质有关,还跟压强和温度有关。
当温度不变时,随着压强的增大,气 体溶解度增大。反之,压强减小,气体 溶解度减小。
当压强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 体的溶解度减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怎样 的收获?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结归纳
1、溶解度定义 2、溶解度曲线绘制及应用 3、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
物质的溶解性是难于直接 测定的,那么我们该常溶剂为水) 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 量。
(1)查找某些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 (2)观察得出各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趋势; (3)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4)根据某温度时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物质的
1、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是 温度升高,物质溶解度增大。。
2、图6-17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物质 是 硝酸铵,影响最小的物质是 食盐。
3、在0℃时,图6-1中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 顺序是 硝酸钾、硫酸铜、氯化钾、氯化铵、食盐、硝酸钠、。硝酸铵
4、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约为 50g。80℃时140g硝 酸钠溶于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 不饱和(填“饱和” 或“、不饱和”)溶液。
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 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怎样表示这种 变化关系最直观、形象,又便于 应用呢?
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 解度曲线来表示。(见教材 P.169页)
溶解度曲线
图1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图2 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见教材P.170页)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填空。
质量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5)推断物质结晶的方法。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仅跟气体的性 质有关,还跟压强和温度有关。
当温度不变时,随着压强的增大,气 体溶解度增大。反之,压强减小,气体 溶解度减小。
当压强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 体的溶解度减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怎样 的收获?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结归纳
1、溶解度定义 2、溶解度曲线绘制及应用 3、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
物质的溶解性是难于直接 测定的,那么我们该常溶剂为水) 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 量。
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 沪教版

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叫 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练习:
有两瓶KNO3溶液,一瓶是20℃饱和溶 液,一瓶是20℃不饱和溶液,如何确定哪 一瓶是饱和溶液?
通过哪些途径能将KNO3溶液的饱和溶 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通过哪些途径能把不饱和的溶液变为饱 和溶液?
饱和溶液
加热、加溶剂等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现象:在相同的水中食盐和蔗糖溶解的多, 熟石灰溶 解的少。
结论: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探究并思考二:
1、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植物油 2、一支加少量的水 3、另一支加少量的汽油
现象:植物油在水中不溶解,在汽油中溶解。 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探究并思考三:
1、在1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水 2、加入硝酸钾,振荡,观察、 3、如不能完全溶解,加热,观察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思考: 为什么在相同的条件下,面粉在水中 不易溶解,而食盐易溶于水中; 为什么油渍在水中很难溶解,在汽油 中却很容易溶解?
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 质(溶剂)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呢?
探究并思考一:
1、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 水 2、分别加入食盐、蔗糖、消石灰 3、振荡,观察溶解情况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降温、增加溶质、减少溶剂(如蒸发)等
注:以上为通常情况,不适合所有的物质。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 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 站不稳的样子。
练习:
有两瓶KNO3溶液,一瓶是20℃饱和溶 液,一瓶是20℃不饱和溶液,如何确定哪 一瓶是饱和溶液?
通过哪些途径能将KNO3溶液的饱和溶 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通过哪些途径能把不饱和的溶液变为饱 和溶液?
饱和溶液
加热、加溶剂等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现象:在相同的水中食盐和蔗糖溶解的多, 熟石灰溶 解的少。
结论: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探究并思考二:
1、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植物油 2、一支加少量的水 3、另一支加少量的汽油
现象:植物油在水中不溶解,在汽油中溶解。 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探究并思考三:
1、在1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水 2、加入硝酸钾,振荡,观察、 3、如不能完全溶解,加热,观察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思考: 为什么在相同的条件下,面粉在水中 不易溶解,而食盐易溶于水中; 为什么油渍在水中很难溶解,在汽油 中却很容易溶解?
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 质(溶剂)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呢?
探究并思考一:
1、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 水 2、分别加入食盐、蔗糖、消石灰 3、振荡,观察溶解情况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降温、增加溶质、减少溶剂(如蒸发)等
注:以上为通常情况,不适合所有的物质。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 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 站不稳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硝酸钾3g 水5mL 加热 固体全部溶解
结论
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注意: ⑴.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如,硝酸钾 ⑵.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弱,如,氢氧化钙
我会总结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不同的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2)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序号 4 5
结论
溶质 溶剂 食用油 水
现象 食用油不溶于水
食用油 酒精 食用油溶于酒精中
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实验3:
取1支试管,加入5mL水,然后加入3g硝酸钾,充分振荡, 硝酸钾是否能完全溶解?如不能完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实 验现象。
序号 溶质 溶剂 温度
现象
6 硝酸钾3g 水5mL 室温 固体没有全部溶解
3、 下列措施不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D )
A.蒸发溶剂
B.增加溶质
C.改变温度
D.加速搅拌
4、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100克,能使该溶液变为
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D )
A.恒温蒸发掉20克水 B.温度不变,加入20克硝酸钾C.降低温度源自10℃D.升高温度到30℃
5.两支试管中盛装的都是硝酸钾溶液,其中一支为饱和溶液, 另一支为不饱和溶液,请用实验的方法加以鉴别。
A、B两只烧杯中的硝酸钾都不溶解
交流讨论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不能无限的溶解在溶剂里。 “在一定条件下”是指什么条件呢?
[实验2]在A烧杯中再加入5mL水,观察未溶解 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加水后硝酸钾继续溶解。
[实验3]在酒精灯上加热B烧杯,观察未溶解的 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加热后硝酸钾继续溶解。
(3)与温度等有关 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
度有关。
课外探秘
思考: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能不能无限的溶解在溶剂里?
溶液能“吃饱”吗?
[实验1] 取一瓶底部留有硝酸钾晶体的硝酸钾 溶 液,分别取出20mL加入A、B两只烧杯中 再分别向烧杯中加入2g硝酸钾晶体,用玻璃 棒搅拌,观察固体是否溶解。
任务三、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 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在溶解某种 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 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序号 溶质
溶剂
现象
1
食盐1g 水5mL
食盐完全溶解
2
蔗糖1g 水5mL 蔗糖完全溶解
3 氢氧化钙1g 水5mL 消石灰没有完全溶解
结论 注意:
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固体物质的溶解性有强有弱,如,食盐、蔗糖、硝酸钾等易
溶于水,而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碳酸钙却不溶于水。
实验2:
取A、B两支试管,分别滴入少量食用油。往试管A中加 入少量水,往试管B中加入少量酒精,振荡,观察现象。
1.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2.在上面的前提条件下,溶液是否饱和关键看 什么?溶质是否能继续溶解
3.为什么必须说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但 对于其他物质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了。
硝酸钾饱和溶液
加入少量 高锰酸钾
再加硝酸钾
说明:
1.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能 继续溶解高锰酸钾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注:以上为通常情况,不适合所有的物质。
注意:
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性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 的升高而减少,因此将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转 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 反之是降低温度。
学完本课
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 物质(溶剂)里的能力。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①溶质性质 ②溶剂性质 ③温度
加溶剂、升温
蒸发溶剂、加溶质、降温
课堂检测
1、 下列因素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是( B )
A.溶质的性质
B.溶剂的质量
C.溶剂的性质
D.温度
2、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D )
A.浓溶液
B.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稀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2.此液为硝酸钾饱和溶液 高锰酸钾不饱和溶液
讨论: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呢?
1.如果溶液底有少量未溶解的溶质,说明溶液 在此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溶质,肯定为饱和 溶液。
2.如果溶液中不存在未溶解完的溶质,可试着 加少量同种溶质观察,若溶质不能溶解,则为 此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吗?不饱和溶液可 以转变成饱和溶液吗?如能转化,怎样转化?
分别取样,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若能继续溶解,则是不 饱和溶液,若不能溶解,则是饱和溶液。
6、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只知道其中一瓶 是氯化钠,另一瓶是碳酸钙,为了区别这两瓶白色固体, 我们可采用什么物理方法?
分别取样,加入适量水,若能溶解,则是氯化钠,若不能 溶解,则是碳酸钙。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 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 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界的鼓励和支持。一个小男孩在自 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扔出棒球,挥动依旧没有 和球,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可是接下来的结果,并未如愿。男孩子似乎有些气馁,可是转念一想:我抛球这么刁,一定是个很 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挥球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做不到这看似荒谬的自我鼓励,可是,这故事却深深反映了这个男孩子自我鼓励下的执著,而这执著
学习目标:
1、记住溶解性的概念,理解影响溶解性的 因素;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3、知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二者的
转化。
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
物质(溶剂)里的能力。 •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呢?
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的因素
❖ 活动1. 活动与探究
实验1:
用量筒各量取5mL水,分别加入A、B、C三支试管中,再 分别加入食盐、蔗糖、消石灰各1g,振荡片刻,静置,观察物 质的溶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