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与宁静——广州新老城区见闻
广州的感受作文

广州的感受作文《广州,独特的魅力之都》广州啊,那可是个特别的地方。
我刚到广州的时候,就感觉像进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大集市。
走在广州的街上,那是各种声音都有。
汽车喇叭声“滴滴滴”的,摩托车呼啸而过的声音,还有小商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就像是在演奏一场杂乱但又充满生活气息的交响曲。
我就记得有一天早上,我在一个早点摊附近晃悠。
那个摊不大,就支在路边,旁边还摆着几张简易的小桌子。
摊主是个胖胖的大叔,他系着个有点污渍的白围裙,一边大声地招呼着客人,一边熟练地翻动着锅里的肠粉。
“靓仔靓女,新鲜出炉嘅肠粉嘞,好食正啊!”那声音特别洪亮。
我就好奇凑上去看,只见他先在一个特制的盘子上抹了一层油,然后把一勺白白的米浆倒上去,接着就像变魔术一样,快速地撒上虾仁、碎肉和豆芽之类的配料,然后放入蒸笼蒸一下子,拿出来用小铲子一刮,卷起来就放到盘子里,再浇上一勺特制的酱汁。
那肠粉看起来白白嫩嫩的,酱汁的颜色褐中带红,因为里面有一些辣椒圈点缀着,闻着就特别香。
我忍不住就坐下来要了一份,一口下去,软软糯糯的米皮包裹着鲜嫩的虾仁和肉,那味道,真不错。
广州的建筑也是很有意思的。
你看那些骑楼,下面是可以避雨遮阳的走廊,走着走着累了,就可以沿着骑楼逛逛两侧的小店。
那些店什么都卖,从古老的传统工艺品到时髦的现代服饰,琳琅满目。
我还进了一家小小的凉茶铺,那里面的气味特别奇怪,又苦又涩的。
店主是个干瘦但挺精神的阿婆,操着一口我半懂不懂的粤语跟我说喝了什么病都能好点儿。
我一咬牙喝了一碗,那口感,真不是一般的苦,但过后喉咙还真有种清凉的感觉。
到了晚上,广州就更加热闹了。
珠江边被灯光装点得璀璨无比,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灯带。
那些轮船在江上穿梭,一些船上还举办着盛大的酒宴。
人们在江边散步的散步,拍照的拍照。
我就站在江边看了好久,觉得这个城市真是充满了活力。
广州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充满着嘈杂的声音,有着美味的小吃,独特的建筑,还有热情的人们,它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描写家乡变化的作文500字老广州新广州

30年前,天河城还是一片田地,不时有一两头老牛在田里悠闲的吃草。
30年前,每逢下雨漏水的破旧瓦房中,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板床,一台“失声”的收音机,一辆骑起来就咣当的自行车……
30年前,繁华的珠江新城还是一片片农田,听说居民出行主要依靠自行车和公共汽车……
原来,广州30年前是这样的啊!我惊奇的感叹道!
30年后,广州向世人展示着发展的速度和力量,创造出一个个今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30年后的今天,当年的破旧瓦房变成了140平米的楼房,等离子电视、双门冰箱、全自动洗衣机等家当应有尽有,还有一辆雷克萨斯代步。
30年后,广州市区里基本没有农田了,已经封顶的广州新电视塔建成后总高度达610米,成为“世界第一高塔”。
广州的城市面貌在变迁,城市功能在扩大。
其实,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老广州数不胜数。
对于我来说,感受最深的应该是去往学校的那条路。
记得刚到华美学校读书的时候,这条路破破烂烂、坑坑洼洼,每次坐校车我都会晕车。
要是遇到下雨就更麻烦了,即使是妈妈送我回学校我也免不了晕车的“厄运”。
那时,我总想,什么时候才能有一条宽阔平坦的马路呀!如今,马路修好了,路宽了,路平了,我再也找不到晕车的感觉了!
对了,我们亲爱的老师也变了,他们疲倦的脸上又多了几条皱纹,我知道这是为我们操劳的结果,我想说:“有你们的辛勤培育,广州的将来一定会有我们创造的奇迹,广州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两手空空来到广东

两手空空来到广东广东,作为中国南方沿海省份之一,素有“食在广东”之称,其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客。
然而,对于我这个两手空空来到广东的人来说,广东不仅仅意味着美食,更是一个充满了机会和挑战的地方。
我远离了故土,选择了以前从未踏足过的大地。
来到广东,我带着对新环境的期待,同时也带着迷茫和不安。
两手空空的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首先,两手空空来到广东的我面临着住所的问题。
作为一个新来的外地人,我并没有一个可以安身的地方。
于是,我开始了漫长的租房之旅。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仅需要考虑房租的问题,还要寻找一个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的地方。
这需要我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查和比较。
最终,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找到了一个宜居的小区,并在这里找到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家。
除了住所,两手空空来到广东的我还需要面对就业问题。
广东作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各类企业和机构众多,因此就业机会相对较多。
然而,我并没有在广东有任何亲友和人脉关系,这增加了我找工作的难度。
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我报名参加了一些培训班,学习一些热门的技能和知识。
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各种招聘会和职业交流活动,希望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在一家外资企业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在两手空空来到广东的过程中,我还经历了一些文化差异和适应问题。
广东作为一个繁荣的地区,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人口稠密,与我以前生活的地方完全不同。
这让我感受到了城市的喧嚣和忙碌。
与此同时,广东人的饮食习惯和方言也是我需要适应的。
然而,我积极融入当地的生活,学习了广东话,并尝试着去品尝当地的美食。
这不仅让我更好地融入了当地的文化,还增加了我与当地人的交流和理解。
不可否认的是,两手空空来到广东并不容易,我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广东作为一个充满机遇的地方,也给了我很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我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适应了这个城市的生活和工作。
城市的喧嚣与寂静

城市的喧嚣与寂静现代都市生活,即使是在最宁静的角落,也难逃城市带来的喧嚣。
纷繁复杂的城市交通,车辆的嘈杂声、人流的喧嚣声,时刻扰乱着城市居民的心灵。
然而,城市中也存在着让人感受到宁静与平静的角落。
本文将就城市的喧嚣与寂静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城市的喧嚣城市的喧嚣主要体现在交通繁忙、商业繁荣和人流拥挤等方面。
首先,尖锐的汽车喇叭声、引擎咆哮声以及不时传来的交通事故警报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城市交通的“交响曲”。
车辆的喧嚣挥之不去,给城市居民带来了沉重的噪音污染。
其次,商业繁荣带来了人们无休无止的购物欲望,大型商场中人声鼎沸,俨然成为了城市喧嚣的代名词。
再者,人们的聚集增加了城市拥挤的感觉,尤其是交通高峰期,人流如潮,拥堵不堪。
这些都是城市喧嚣的具体体现。
第二部分:城市的寂静然而,在城市喧嚣的背后,我们常常能找到一片宁静的净土。
首先,早晨的城市尚未完全醒来,大街小巷弥漫着一股宁静的氛围,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到城市的宁静之美。
其次,城市公园是人们追寻宁静的理想去处。
在城市公园的绿草地上,或坐或卧,或读或写,都能让人迅速摆脱城市喧嚣,享受到片刻的宁静。
再者,在冬夜的城市,街头巷尾纷飞的雪花落在地上,净化了城市的嘈杂,带来了片刻的寂静。
第三部分:喧嚣与寂静的平衡城市的喧嚣与寂静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平衡的存在。
喧嚣是城市的生命力,表明着人们对更好生活的追求,而寂静则是城市的灵魂,让人们在喧嚣中找到宁静。
在城市喧嚣中找到短暂的寂静,不仅能够让人们得到放松,更能够让人们反思自我,感受生活的真谛。
在城市寂静中找到一丝的喧嚣,能够激发人们的活力,促使城市发展壮大。
因此,喧嚣与寂静的平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结论:城市喧嚣与寂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现代都市中尤为突显。
喧嚣表明着城市的繁荣与活力,而寂静则是城市的灵魂与根基。
只有在喧嚣与寂静的平衡中,城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享受城市喧嚣的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去找到城市的寂静之美,让内心在喧嚣中得到一丝安宁。
广州变迁的故事

广州变迁的故事
《广州变迁的故事》
要说广州的变迁,那可真是大了去了。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那一片片老街区的变化。
记得小时候,我家附近有一片特别老旧的街区,那街道狭窄得呀,两辆自行车错车都得小心翼翼的。
街道两边的房子也都显得很破旧,墙皮剥落,窗户都有些变形。
那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就在这些小巷子里穿梭打闹,感觉特别有意思。
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巷子里玩捉迷藏,我找了个特别隐蔽的角落藏了起来,心想这次肯定没人能找到我。
结果等了半天也没人来,我自己都快无聊死了。
偷偷伸头一看,其他小伙伴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我只好自己跑出来找他们。
在弯弯曲曲的巷子里走啊走,突然发现有一家门口摆着一个特别有趣的小玩具,我就蹲在那看了半天,还差点忘了要去找小伙伴的事儿。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老街区开始改造了。
先是把那些破旧的房子重新修缮,接着拓宽了街道,还种上了好多绿树和花草。
慢慢地,这里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有现代气息了。
那些曾经熟悉的小巷子不见了,取而
代之的是宽敞整洁的大道。
以前那些陈旧的店铺也焕然一新,各种时髦的商店开了起来。
现在每次经过那片街区,我都会感慨万分。
它见证了广州的变迁,从过去的陈旧落后到如今的繁华现代。
这就是广州,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城市,始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我期待着它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精彩呈现,继续书写属于它的变迁故事。
广州最美老街——恩宁路

广州最美老街——恩宁路
作者:杜思琪
来源:《都市人》2020年第08期
或灰或黄的外墙,承载了岁月的痕迹;老城区中那一排排静静伫立着的骑楼,那是广州的标志,更是广州人的骄傲。
熙熙攘攘,闹中有静,休闲、舒适,那就是独属于广州的骑楼。
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的荔湾恩宁路,它诞生于1931年,昔日为西关最繁华之地,恩宁路、龙津西路与第十甫、上下九骑楼连接,成为广州最完整最长的骑楼街。
它像一个经历年岁的老人,即便显出些老态,也看得出满满风情的恩宁路,是一条有浓厚西关特色的老街,承载着西关骑楼建筑的精髓。
广州骑楼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一般楼上是住人的,楼下是商铺卖东西的。
由于骑楼街可以避风雨、防日晒,所以人们非常喜欢,特别适合岭南地区潮湿多雨的天气,以及南方楼宇密集的情况。
即使在春天春雨连绵时,夏天艳阳高照下也不
用怕淋着雨或晒黑,可以照常逛街购物。
而且还可以在骑楼下看人来人往,看马路上的汽车各具特色。
骑楼的颜色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它的色彩是以当地盛产的贝灰的白色和黄色为主,淡雅的色彩,看上去清新和谐,更为突出了骑楼的典雅朴素。
现在恩宁路微改造二期的骑楼部分已经在2019年完工,广州最美骑楼街——恩宁路沿街骑楼穿上全新的浅灰色和白色“新衣”,满洲窗、雕花彩塑在秋日阳光下显得格外精神。
700米恩宁路骑楼街展露新容,将成为继永庆坊一期后又一文化打卡点。
恩宁路改造之后保留了街道原有建筑的完整模樣,留住了大家的记忆。
因为进行了改造,所以才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如此美丽的恩宁街和骑楼,这难道不是美好生活的象征吗?你也快来看看恩宁路的骑楼吧!厂州荔湾欢迎你!。
广州骑楼作文

广州骑楼作文篇一律《广州骑楼之美与我的趣事广州骑楼可是个很特别的存在。
它们就像一群安静的老者,伫立在街边,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骑楼的建筑风格那叫一个独特。
一楼的走廊宽敞得很,就像一把把巨大的伞,为人们遮风挡雨。
我记得有一次我出门没带伞,突然老天就变了脸,下起了倾盆大雨。
我当时心里就想,完了,要变成落汤鸡了。
可是一跑到骑楼下面,我就踏实了。
那长长的骑楼走廊就像一个避风港,雨水在外面噼里啪啦地下着,我却能安然地在下面踱步,看着外面雨幕中的世界,偶尔有没带伞的人也慌慌张张跑进来。
有个大叔一边跑进骑楼一边还嘟囔着“还好有这些骑楼,不然今天就惨咯”。
骑楼的楼上也很有看头。
那些楼看起来有点古旧,但古旧中透着一种韵味。
窗户、阳台的样式各有不同。
我仔细端详过有的阳台,那雕花的栏杆精致得很,虽然有些已经残缺不全,却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有些墙壁上因为雨水冲刷和岁月侵袭有了斑驳的痕迹,就像一幅幅天然的抽象画。
骑楼街边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店。
有卖凉茶的铺子,每次路过都能闻到那浓浓的草药香。
我有一次上火,嗓子疼得厉害,就走进一家骑楼里的凉茶铺。
老板是个很和蔼的大妈,她看了看我的舌头,然后麻利地从一个大罐子里倒出一小碗凉茶递给我。
我喝了一口,那味道,真是苦得直皱眉。
大妈笑着说“苦口良药啊,喝了就好”。
还有卖小饰品的店,里面的小玩意琳琅满目。
在广州的骑楼里走着,就像是走在一个时光的隧道里。
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的生活交融在一起。
人们在骑楼里穿梭,老人坐在街边晒太阳聊天,小孩在骑楼下嬉笑玩耍。
这里充满了生活气息,这些骑楼不仅仅是建筑,更是广州人的生活舞台。
一整天就在这骑楼之间晃悠,感受着其中的独特魅力,这就是广州骑楼的魅力,永远不会让人觉得乏味。
篇两式《穿梭广州骑楼间的惊喜发现》广州骑楼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亲切又神秘。
每次走在骑楼带下面,就像进入了一个别样的小世界。
有一回我陪朋友逛广州的老城区,自然也就钻进了骑楼众多的街道。
这里的骑楼连绵不断,就好像是一长溜的守护者。
美丽宁静的小城

美丽宁静的小城作者:姚嘉慧来源:《都市人》2021年第12期我出生在一个美丽宁静的小城—增城。
没错,我出生的时候,增城还是市。
那时候,我们邮寄东西,写地址时还是写广州市增城市。
2014年增城撤市划区,如今是广州市增城区。
划区后的增城,与以前大不相同了。
它变得更加繁华,更加美好,更加文明,更加温暖。
这几年的增城,修建了很多大型购物商场和热闹繁华的步行街道,居民的生活配套设施齐全了很多。
2018年地铁开通,大大方便了居民们的日常平行。
与过去的低矮楼房截然不同,高高耸起的摩天大楼,一栋又一栋的先进建筑矗立在增城的每個角落。
增城本是一个绿色生态之地,也是闻名的荔枝之乡,如今的增城更是珠三角远近闻名的假日休闲好去处。
这里有著名的白水寨、湖心岛、何仙姑景区以及增江画廊……增江画廊是增江河上一幅绵延的山水画,碧波荡漾,江岸两边绿树成荫。
一到节假日,很多远道而来的游客在这里扎起帐篷,有的一家大小,爸爸垂钓,妈妈带着孩子在一旁嬉戏,其乐融融。
又或是年轻人,约上三五知己,一边悠闲地喝着下午茶,一边畅谈人生理想。
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够感受到花草树木的无限生机,沐浴在爱的海洋当中。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增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不但环境变得干净了,老百姓的文明程度也得到了提升。
我从宽阔的马路转了弯进入到一个小小的街道当中,看到天空中不知道从哪里飘来了一团纸屑,刚好落在了我前方的不远处。
我正要上前去捡,一个黑影飞速地在我面前闪过,将地面上的垃圾扔到垃圾桶中。
我发现那个黑影原来是一个比我小一两岁的小学生,我深深地被他的行为所感动。
我走上前去,拍了拍那名可爱的小学生,说:“你真是一名爱护环境的好学生!”那个学生用坚定的语气回答告诉我,“爸爸妈妈和老师都教育我要好好保护周围的环境,所以看到地上有垃圾,我一定会去捡起来!”看着他炯炯的眼神,我不禁为增城有这样的好市民感到骄傲与自豪!增城这些年来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更多的幸福与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喧嚣与宁静——广州新老城区见闻
广州之行,因为出发匆忙,我没有提前买好高铁票,而是匆匆忙忙跑到高铁站才买票,由于是周末,留给姗姗来迟的我的只有一张无座票。
我走进车厢,开始寻思如何挨过这将近150公里的路程。
然而没多久,列车提示即将进站。
当我走下深圳北到广州南高铁列车,距离我走上列车,仅仅36分钟,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时下的热门词汇——中国速度。
以前对火车站的印象都是很脏,很多人,空气不好。
然而“以前”只是以前了,新的高铁站,整洁敞亮,出色的设计使得人流尽然有序,中央空调带来的是丝丝清凉,让人不得不感慨现代科技发展的迅速。
地铁站和高铁站的无缝衔接使得我能不被一丝紫外线照射到就能走进地铁站,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能生活在中国少数几个有地铁的城市里,无人售票机和自助闸机使得乘坐地铁便利之极。
接下来的地铁之行则让我深刻感受到广州的热闹,由于高铁站是始发站,所以走进地铁很容易找到座位,当地铁开始出站进站,地铁上的人开始多了起来,一发不可收拾。
或许是我遇上上班高峰,以至于我到最后是被夹在人群之中,每当地铁起步刹车强烈的惯性都把我挤的东倒西歪,牛顿第一定律在此体的淋漓尽致。
大街上,汽车鸣笛声、来往路人的交谈声、手机铃声、商城音乐声······无不体现这这个城市的喧嚣。
与喧嚣并存的是让人喘不过气的闷,阳光经过摩天大楼玻璃墙面的一次次反射变得愈加刺眼,洋快餐店飘来的阵阵油烟味道,汽车不断喷出的尾气······路上的行人,脚步轻快,手机从未离开手掌,置身其中,我的步频也不自觉的在渐渐加快。
然而走进老城区,我的步子马上慢了下来,因为在这里,你实在快不起来。
从双向八车道的立交桥,到双向二车道的林荫道,宽阔的人行道也变得“极狭,才通人”。
道路上,缓缓驶过的公共汽车是这里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然而这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似乎并不受欢迎。
站台仅仅只有一个小站牌,没有大块的广告牌,也没有供乘客等候休息的长凳,鲜有人会站在那里等候公交车,这里的人更喜欢步行。
早起,慢慢踱着步子从家走到几公里外的早餐店吃早餐,然后又慢慢悠悠的走回来。
没有风驰电掣的高铁,只有晃晃悠悠的步子。
这里没有直插云天的摩天大楼,周围的建筑也满是岁月的痕迹,破旧的马路,铅华褪尽的门牌,周围的一切都在提醒我这里的老。
走进这里仿佛自己突然进入了历史书里改革开放初期的那以一时期。
这里的门店,民宅都向马路敞开大门。
这里看到的更多是食肆里津津有味的品尝着各色佳肴的食客,而不是玻璃墙里面狼吞虎咽吃着洋快餐的上班族;看到的更多是房子里嬉闹的孩子,而不是门禁刷卡进闸的业主。
这里没有路过大型商场门外时突如其来的冷风,只有路过茶社是传来的悠扬的粤曲声。
可是当从高俯视,感觉泾渭分明的新老城区,界限确是十分模糊。
登上广州最高的建筑物广州塔,环视一周后我发现,下面星星点点的散落着许多老城区,有些独立成片,有些却傍着繁华都市。
虽然狭窄的老城区,抬头往上望只能看见天空,但是当我走上那些老旧房屋的楼顶,我才发现,其实四周都是摩天大厦,看似偏僻的老城区,其实离繁华闹市仅仅一步之遥。
自然科学里面有一种熵增现象,是一个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
统
计学中也有定义,熵衡量系统的无序性,熵越高的系统就越难精确描述其微观状态。
或许在广州种新老城区并存的现象就是一种熵增吧。
我突然意识到一种现象,越是整洁的房间越容易变乱,而本身乱糟糟的房间却不会发生多大变化。
细心绕好的耳机,拿出来的时候总是缠成一团。
熵增很好的解释了这一项现象——越无序的事物越稳定。
这样一来,看似相悖的喧嚣与宁静却能和谐共存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今社会有两种极端,一种人觉得农村应该都往城市发展,这样更易于管理也更适应时代潮流;另一种觉得应该返璞归真,过度的发展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也会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
其实从广州的新老城区的例子不难看出,繁华与荒凉并不矛盾,现代和传统可以并存。
既然现在的一切都如此稳定,何必非要强加一股力气去破坏平衡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勉强不来也阻止不了。
既然如此,何不静下心来,泰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