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和展望-我国现状

合集下载

我国大跨桥梁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大跨桥梁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大跨桥梁现状及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事业迅猛发展,作为公路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桥梁建设也得到了相应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大跨径桥梁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最辉煌的时期,一大批结构新颖、技术复杂、设计和施工难度大和科技含量高的大跨径桥梁相继建成,标志着我国的公路桥梁建设水平已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

近几年建成的特大桥梁,不少在世界桥梁科技进步中具有显著地位。

诸如正在建设的重庆朝天门大桥是世界最大跨度钢拱桥,并创造了该类型桥梁十余项世界第一;苏通大桥以主跨1088m为世界第一跨度斜拉桥,同时成为世界上连续长度最大的双塔斜拉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汊悬索桥,以1490m跨度为世界第三大悬索桥;刚通车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世界第一长跨海大桥;万县长江大桥为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混凝土拱桥;此外江阴长江公路大桥、香港青马大桥,其跨度分别在悬索桥中居世界第四位和第五位;南京长江二桥、白沙洲长江大桥、荆沙长江大桥、鄂黄长江大桥、大佛寺长江大桥、李家沱长江大桥等特大桥的跨度名列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世界前十位。

一座座桥,实现了天堑的跨越,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美化了秀美山川,为我国疆域的沟通和经济的腾飞起着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在桥梁设计阶段采用高度发展的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有效的快速优化和仿真分析,运用智能化制造系统在工厂生产部件,利用GPS和遥控技术控制桥梁施工。

目前,我国桥梁建设正在与国际接轨,开始向大跨、新型、轻质和美观方向发展。

(1)跨径不断增大目前,世界上钢梁、钢拱的最大跨径已超过500m,钢斜拉桥为890m,而钢悬索桥达1990m。

随着跨江跨海的需要,钢斜拉桥的跨径已经突破1000m,钢悬索桥将超过3000m。

至于混凝土桥,梁桥的最大跨径为300m,拱桥已达420m,斜拉桥为530m。

(2)桥型不断丰富本世纪50~60年代,桥梁技术经历了一次飞跃:混凝土梁桥悬臂平衡施工法、顶推法和拱桥无支架方法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桥梁的竞争能力;斜拉桥的涌现和崛起,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极大的生命力;悬索桥采用钢箱加劲梁,技术上出现新的突破。

浅谈斜拉桥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斜拉桥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斜拉桥发展现状及趋势浅谈斜拉桥发展现状及趋势前言现代桥梁正朝着大跨径、更轻巧的方向发展。

斜拉桥是其中一种最为常用的结构。

斜拉桥由主梁、索以及支承缆索的索塔等部分组成,属于组合体系的桥梁。

通过桥塔上多条斜向拉索的支承,斜拉桥结构可以跨越较大的山谷、河流等障碍物。

文中通过对斜拉桥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斜拉桥在设计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斜拉桥的修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德国发展了斜拉桥的早期工艺技术:正交异性板,钢箱梁,斜拉索预应力工艺,施工方法等,斜拉桥得到了大量应用和发展。

发展历史斜拉桥早在l7世纪就有,但当时由于受科技水平的限制,缺乏可靠的理论分析方法和技术,这种结构体系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

同时18世纪初修建的两座斜拉桥的倒塌事件,使得这种结构体系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

直到1938年德国工程师Dishinger 重新认识到了斜拉桥的优越性,并对其进行了研究,1956年由他设计的瑞典Str?msund 桥拉开了现代斜拉桥的序幕。

1956年瑞典建成第一座现代化斜拉桥Str?msund 桥,跨径是74.7m+182m+ 74.7m ,塔是门型框架,拉索辐射形布置,加劲梁由两片板梁组成。

1957年德国Düsseldorf 建成Theodor Heuss 桥,跨径是108m+260m+108m ,钢塔高41m ,横向独立不设横梁,拉索竖琴式布置,索距36m ,钢梁高3.12m 。

1959年德国Cologne 建成Severvin桥,桥跨径是302m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钢箱梁,塔采用A 形,钢索呈放射形,结构为漂浮式,它为桥的抗震提出有效措施,是世界上第一座非对称式钢斜拉桥。

1962年在委内瑞拉建成Maracaibo 桥为第一座混凝土斜拉桥,主跨235m , A形塔,预应力刚性索,混凝土加劲梁,主要为带挂孔的悬臂体系。

20世纪60年代初期,结构分析有了新突破,采用电子计算机分析超静定结构,采用密索体系斜拉桥,从而避免了疏索体系斜拉桥主梁重而配筋多的缺点。

斜拉桥的现状与展望

斜拉桥的现状与展望


Page 33
2.现代斜拉桥的三大历史时期
1998年,瑞士,桑尼伯格 2000年,芜湖长江大桥, L=312m,钢桁架梁双层桥面 ,公铁两用
桥(Sunniberg Bridge, L=140m),四塔五跨
Page 34
2.现代斜拉桥的三大历史时期
斜塔斜拉桥
荷兰Erasmus桥
a、传统无背索斜拉桥
b、无背索部分斜拉桥:一部分荷载由斜拉索传至斜塔,最后传
到基础;另一部分由主梁传递到两边基础
Page 37
2.现代斜拉桥的三大历史时期
高低塔斜拉桥 ① 受水文地质条件限制,两边跨跨径不等的情形 ② 出于桥梁景观考虑,消除单一塔高的单调之感
日本新上平井桥
Page 38
涪陵乌江二桥
1、对300m~800m跨度最有竞争力; 与悬索桥相比,斜拉桥有比较好的刚度。 2、景观方面的新颖感;
塔的型式多样性,拉索布置的灵活性,可以构造出许 多新型的桥梁形式。
2.现代斜拉桥的三大历史时期
多塔斜拉桥
① 双塔桥型一个大主跨无法满足需要时,可考虑多塔多跨斜拉桥 体系 ② 多塔体系需解决整体刚度不足的问题
① ② ③
Page 39
2.现代斜拉桥的三大历史时期
希腊Rion-Antirion桥
香港汀九桥
Page 40
法国Malliu高架桥
2.现代斜拉桥的三大历史时期
承体系以斜索受拉及桥塔受压为主的桥梁。
Page 4
1.概述
斜拉桥的历史很早,在几百年之前就存在有斜拉桥的雏 形。其承重索是用藤罗或竹材编制而成 。
Page 5
1.概述
1784年,德国人勒舍尔(C.J Löscher)在弗莱(Freiburg) 建造了一座木桥,是早期斜拉桥的雏形。

斜拉桥的发展

斜拉桥的发展

中国斜拉桥的发展状态和关键技术摘要:斜拉桥的发展引用着多种现代的高新技术,得以桥梁在大跨度的桥梁施工中,得以精确度的保证以及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并且施工中必须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接下来对以上的问题作以叙述。

关键词:斜拉桥全球卫新定位系统防护措施施工重点斜拉桥又称斜张桥,上部结构由索、梁、塔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从其力学特点看,属于组合体系桥。

斜拉桥依靠斜拉索支撑梁跨,类似于多跨弹性支承梁,梁内弯矩与桥梁的跨度基本无关,而与拉索间距有关。

斜拉桥开始于17世纪,现在斜拉桥正处于发展的高峰期间,长度、跨度和持久性也在不断增加。

斜拉桥采用斜拉索来支撑主梁,使主梁变成多跨支撑连续梁,从而降低主梁高度、增大跨度。

斜拉桥属于自锚结构体系,斜拉索对桥跨结构的主梁产生有利的压力,改善了主梁的受力状态。

主要构造有基础、墩塔、主梁和拉索。

其上的主梁是受弯构件,为多点弹性支撑,弯矩和挠度显著减小,斜拉索水平分力,提供对称的预应力,减缓主梁的压力。

斜索是受拉构件,为主梁提供弹性支持,调整其索力、间距和数量,可调整桥梁内力分布及刚度,对斜拉索进行预张拉。

斜拉桥孔跨布置主要可分为双塔三跨式、独塔双跨式和多塔多跨式等三种形式。

在特殊情况下,斜拉桥也可以布置成独塔单跨式或者混合式。

1、双塔三跨式目前双塔三跨式最常用,形式有对称式和非对称式,适用在跨越较大的河流、海口及海面比较近的工程中。

以下为双塔三跨式的例子,如图一所示。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2007年6月26日贯通,2008年5月1日启用。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纪录,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后世界第三长的桥梁。

此桥的特点为两侧都建有辅助墩,目的是为了缓和端锚索应力集中或减少边跨主梁弯矩,增大桥梁总体刚度。

斜拉桥发展历史及未来方向

斜拉桥发展历史及未来方向

斜拉桥发展历史及未来方向斜拉桥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的计算方法。

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们了解到了不同桥梁的受力特点的不同以及不同桥梁计算时使用的不同的理论。

梁桥以受弯为主的主梁作为承重构件的桥梁。

主梁可以是实腹梁或桁架梁。

实腹梁构造简单,制造、架设和维修均较方便,广泛用于中、小跨度桥梁,但在材料利用上不够经济。

桁架梁的杆件承受轴向力,材料能充分利用,自重较轻,跨越能力大,多用于建造大跨度桥梁。

拱桥指的是在竖直平面内以拱作为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拱桥是向上凸起的曲面,其最大主应力沿拱桥曲面作用,沿拱桥垂直方向的最小主应力为零。

悬索桥既吊桥指的是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或桥两端)的缆索(或钢链)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其缆索几何形状由力的平衡条件决定,一般接近抛物线。

从缆索垂下许多吊杆,把桥面吊住,在桥面和吊杆之间常设置加劲梁,同缆索形成组合体系,以减小活载所引起的挠度变形。

下面我们重点来说说斜拉桥,斜拉桥是由主梁、索塔和斜拉索三大部分组成,主梁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钢和混凝土结构、组合结构或钢结构,索塔主要采用混凝土结构,斜拉索采用高强材料的钢丝或钢绞线制成。

它的主要优点有在各个支点支承的作用下跨中弯矩大大减小,而且由于结构自重较轻,既节省了结构材料,又能大幅地增大桥梁的跨越能力。

此外,斜拉索轴力产生的水平分力对主梁施加了预应力,从而可以增强主梁的抗裂能力,节约主梁中预应力钢材的用钢量。

斜拉桥和梁桥和拱桥相比有着跨越能力大的优势。

而与悬索桥相比在300-1000米跨度又有经济性的优势。

同时外形对称美观更兼线条纤秀,构造简洁,造型优美。

符合桥梁美学的要求。

适合在跨度为300-1000米的桥梁使用。

斜拉桥的发展其实进行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在国外1784年德国人勒舍尔建造了一座跨径为32米的木桥,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斜拉桥。

1821年法国建筑师叶帕特在世界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斜拉桥的结构体系。

浅谈对现代斜拉桥发展与现状的认识

浅谈对现代斜拉桥发展与现状的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现代斜拉桥发展 越
来越快。 桥(Cable- sta yed br dge)的上 斜拉 i
部结构由 索、 梁、 塔三类构件组成 。它是一 种桥面 体系以 加劲梁受压(密索)或受弯稀索)
为主、支承体系以斜索受拉及桥塔受压为主
的桥梁
斜拉桥的塔, 索、 梁பைடு நூலகம்各自 振动特性有
很大差别, 给地震设计带来很大的复杂性。此
盔璐和 SIN 3T W.二 70 C 0E Y 、。 0EE& } CO 7N
工 业 技 术
浅谈对现代斜拉桥发展与现状的认识
陈一统
‘ 汕揭高速公路 公司 广东 广东 有限 揭阳 52203们
摘 要: 简单对 斜拉桥的认识。
关键词 斜拉桥 斜索 桥塔 中图分类号 T U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3791(2007)10(c)--0016- 02
高。
7 各种桥塔形式的特点 7, ,单柱形桥塔
单柱形桥塔的优点是全桥外观简洁, 桥塔 结构简单 塔墩的宽度可以缩减: 缺点为桥面 中央分隔带所占宽度较大。
7 2 双柱形桥塔
双柱形桥塔的优点是两根塔柱之间不设
1.4 设计理 和计算技术的进 论 步
杭风抗 震的计算 理论有了 长足的 进展, 电 子计算机有限元 分析计算软件 的应用。
斜拉桥早在 19 世纪初期在欧洲就曾 风行 一时。但由于当时对于理论认识的不足, 对于
3 设计上存在改进的问题
3 .1 杭风设计
6 3 铰支桥塔
高次超静 定结构无法精确计算以及缺乏 高强 材料等原因, 致使建成的桥梁多 次发生毁 桥事 故, 甚至造成严重的伤亡悲剧, 这就使得 此种
新的桥型没有得到发展。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论文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论文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论文——浅谈斜拉桥的基本概况及发展前景摘要:斜拉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一种由塔、梁、索三种基本构件组成的组合桥梁结构体系,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

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

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斜拉桥在目前所有桥型中具有鲜明的特征和优势。

在此浅述有关斜拉桥的发展历程和建造技术要点,以及斜拉桥在世界桥梁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关键字:跨径结构体系构造建筑美学Abstract:With many girder cable-stayed bridge is will draw directly lasso in bridge tower bridge, is a kind of by a tower, beams, cable three basic components combination bridge structure system, can be considered a lasso more instead of a pier across the elastic supporting continuous beam. It can make the beam is reduced, reduce body bending moment the height and reduce the weight, saving material structure. Cable-stayed bridge by cable tower, girders, composed stay-cables.Cable-stayed bridge in the present in all the distinctive temperature.though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In the light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relevant cable-stayed bridge built technological essencials, as well as in world history ofcable-stayed bridge bridge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Key Words:span structurestructural system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正文:身处三大,身在宜昌这个坐落在长江之滨的魅力城市,自然和跨江桥梁构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斜拉桥施工工艺的创新与应用

斜拉桥施工工艺的创新与应用

斜拉桥施工工艺的创新与应用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桥梁作为连接不同区域和分隔城市交通的重要设施,占据了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通负荷的增加,传统的桥梁设计和施工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此,斜拉桥施工工艺的创新与应用成为了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斜拉桥施工工艺的创新与应用,并对其优势和前景进行分析。

一、斜拉桥施工技术的创新斜拉桥的施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先施工主塔,再拉索悬挂桥面;另一种是先施工桥面,再通过索具连接至主塔。

传统的施工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且施工周期较长。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斜拉桥施工技术得到了不断创新。

现代化的斜拉桥施工技术充分利用了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例如,引入了大型龙门吊和液压起重机,可以快速安装主塔和桥面模块;使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控制系统,可以精确控制斜拉索的张力和桥面的水平度。

这些创新的施工技术大大缩短了桥梁的建设周期,减少了施工成本。

二、斜拉桥施工技术的应用斜拉桥施工技术的创新不仅体现在个别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一些大型城市建设中,斜拉桥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标志性建筑。

由于斜拉桥的外观独特,可以满足城市形象建设的需求。

同时,斜拉桥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能,能够承受大跨度和高载荷的要求。

这使得斜拉桥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和港口码头等交通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斜拉桥的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既有基于传统施工方式的改进,也有全新的施工技术的探索,如采用预制构件、模块化施工等。

这些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更重要的是改善了桥梁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三、斜拉桥施工工艺创新的优势斜拉桥施工工艺创新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缩短施工周期:创新的施工工艺利用了机械化设备和自动化系统,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这对于紧急情况下的桥梁修复和新建项目的开工日期非常重要。

2. 降低施工成本:创新的施工工艺使施工过程更加精确,减少了浪费和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