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1世纪的中俄关系

合集下载

为什么中俄关系让人舒服

为什么中俄关系让人舒服

为何中俄关系让人舒服与人交往,不论是志同道合还是惺惺相惜,但凡要处得融洽,彼此和谐,归根结底都要以双方感到舒服为前提。

国与国的关系和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其实是相通的。

近日,一则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评价同中国打交道“很舒服”的消息受到广泛关注。

笔者认为,“舒服”一词不仅很接地气,而且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中俄关系的现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大邻国,中俄关系中的“舒服”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其一,这是一对完全平等的相互关系。

21世纪的中俄两国不存在主从、高低、老大哥与小兄弟之分。

双方在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互利共赢,国际事务中密切协调。

双方从不凌驾于彼此,也不将自身意志强加于对方。

其二,这是一种高度信任的相互默契。

双方相互尊重对方主权、领土完整、发展道路和社会政治体制,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彼此坚定支持,在交往中不相互猜疑,也不相互使绊。

其三,两国关系中没有解不开的“心结”和“疙瘩”。

中俄2004年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国与国之间化解历史遗留的边界、领土纷争树立了榜样。

不仅如此,中俄还积极探讨中方参与俄远东开发合作,把本来困扰两国关系的最敏感、复杂因素转化为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纽带和双方合作的亮点。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当代的中俄关系是建立在合作共赢基础上的新型国家关系。

双方开展合作,不是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赢者通吃,而是始终注意相向而行,照顾彼此的关切,做到互惠共赢。

中俄双方达成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共识,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

中俄这种“舒服”的双边关系,应该成为当今世界国与国关系的典范。

战后70年,总体和平的国际秩序得以保持,但倘若真要论让彼此都感到舒服的国家关系,恐怕为数不多。

例如某些大国仗着自己财大气粗,“肌肉发达”,就四处煽风点火,拉帮结派,但凡不合心意,轻则指指点点、说三道四,重则威胁恐吓、拳脚相加,怎一个任性、一个霸道了得。

又例如某些海上岛国,成天觊觎别国的领土,强词夺理,惹是生非,让人一刻都不自在。

【推荐下载】7000字国际政治:中俄关系

【推荐下载】7000字国际政治:中俄关系

7000字国际政治:中俄关系论文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以下就是由编辑老师为您提供的7000字国际政治论文。

 俄罗斯总统普京于7月17日至19日对中国进行其担任俄罗斯总统后的首次国事访问,并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中俄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同时双方准备就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着手进行谈判。

期间,普京明确提到,两国关系现有的坚实基础来自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和江泽民主席的不懈努力。

而他这次访华的目的就是要巩固两国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制定发展两国关系的长远目标。

俄决心与中国发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关系,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将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要不断努力,将两国关系提高到新水平。

1这一切都意味着普京任内的俄罗斯将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两国关系这一既定的长远目标,表现出俄罗斯在新世纪中对中俄关系政策上的连续性。

而这一系列事件也使得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中俄这两个因其相互关系发展变化而决定着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和地域战略状况的变化,甚至带动整个国际关系的分化和改组的欧亚大陆中最大的邻邦。

人们不禁要问,中俄两国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要在21世纪继续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中俄两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在21世纪究竟又会怎样发展呢?本文拟从中俄两国现有关系的政治基础、两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两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各自安全环境等几个角度对21世纪中俄关系的发展作简要的分析。

 1991年12月,中俄两国在原中苏友好关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随着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2年12月17日至19日的首次访华,中俄两国以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签署联合声明、联合公报以及一系列重要的协议文件等条约法律形式奠定了两国关系的基础和基本准则,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处理发展两国之间的关系。

【推荐下载】21世纪初中俄关系展望--世界政治

【推荐下载】21世纪初中俄关系展望--世界政治

21世纪初中俄关系展望--世界政治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尤其是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处理国际事务中,对许多事关全球和地区和平、安全、稳定和发展的的问题上负有重大责任,这是一篇21世纪初中俄关系展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俄罗斯总统普京于7月17日至19日对中国进行其担任俄罗斯总统后的首次国事访问,并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中俄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同时双方准备就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着手进行谈判。

期间,普京明确提到,两国关系现有的坚实基础来自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和江泽民主席的不懈努力。

而他这次访华的目的就是要巩固两国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制定发展两国关系的长远目标。

俄决心与中国发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关系,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将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要不断努力,将两国关系提高到新水平。

1这一切都意味着普京任内的俄罗斯将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两国关系这一既定的长远目标,表现出俄罗斯在新世纪中对中俄关系政策上的连续性。

而这一系列事件也使得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中俄这两个因其相互关系发展变化而决定着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和地域战略状况的变化,甚至带动整个国际关系的分化和改组的欧亚大陆中最大的邻邦。

人们不禁要问,中俄两国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要在21世纪继续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中俄两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在21世纪究竟又会怎样发展呢?本文拟从中俄两国现有关系的政治基础、两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两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各自安全环境等几个角度对21世纪中俄关系的发展作简要的分析。

 一、中俄两国具有较好的合作历史、两国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牢固的政治和法律基础 1991年12月,中俄两国在原中苏友好关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随着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2年12月17日至19日的首次访华,中俄两国以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签署联合声明、联合公报以及一系列重要的协议文件等条约法律形式奠定了两国关系的基础和基本准则,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处理发展两国之间的关系。

浅谈中俄关系

浅谈中俄关系

浅谈中俄关系俄罗斯总统普京于7月17日至19日对中国进行其担任俄罗斯总统后的首次国事访问,并与中国国家主席******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中俄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同时双方准备就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着手进行谈判。

期间,普京明确提到,两国关系现有的坚实基础来自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和******主席的不懈努力。

而他这次访华的目的“就是要巩固两国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制定发展两国关系的长远目标。

俄决心与中国发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关系,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将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要“不断努力,将两国关系提高到新水平”。

1这一切都意味着普京任内的俄罗斯将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两国关系这一既定的长远目标,表现出俄罗斯在新世纪中对中俄关系政策上的连续性。

而这一系列事件也使得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中俄这两个因其相互关系发展变化而决定着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和地域战略状况的变化,甚至带动整个国际关系的分化和改组的欧亚大陆中最大的邻邦。

人们不禁要问,中俄两国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要在21世纪继续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中俄两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在21世纪究竟又会怎样发展呢?本文拟从中俄两国现有关系的政治基础、两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两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各自安全环境等几个角度对21世纪中俄关系的发展作简要的分析。

一、中俄两国具有较好的合作历史、两国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牢固的政治和法律基础1991年12月,中俄两国在原中苏友好关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随着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2年12月17日至19日的首次访华,中俄两国以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签署联合声明、联合公报以及一系列重要的协议文件等条约法律形式奠定了两国关系的基础和基本准则,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处理发展两国之间的关系。

如在******主席与叶利钦总统共同签署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声明》中明确指出的:“中俄相互视为友好国家。

21世纪和平交往的例子

21世纪和平交往的例子

21世纪和平交往的例子
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与务实合作具有全球意义,正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言:“中俄关系是21世纪国家间有效互动的典范。


中俄“肩并肩”,为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迈出坚定步伐。

中俄“手牵手”,为推动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2021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1470亿美元,再创新高。

共建“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顺利推进,两国持续拓展在低碳能源、数字经济、农业以及疫苗等领域合作,共享时代机遇,合作蛋糕不断做大。

中俄迄今最大核能合作项目田湾核电站7号、8号机组和徐大堡核电站3号、4号机正式开工,两国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正式启动,科技合作创造崭新成绩。

中俄全方位务实合作展现出巨大优势,为合力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中俄力量”。

人教版2023年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

人教版2023年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

人教版2023年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中俄两国的历史渊源源远流长,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演变,至2023年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回顾并分析人教版2023年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展示两国友好合作的成功经验和未来合作的潜力。

一、起源和初期交往中俄两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的贸易交流。

早在清朝时期,中国和俄罗斯帝国之间就有了一定的边境贸易和文化交流。

然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两国之间出现了一系列冲突和矛盾,最著名的是中俄边界争端。

二、冷战时期的紧张关系在二战之后,中俄关系进入了一个漫长而紧张的时期,即冷战时期。

苏联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者,而中国则成为了另一个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

然而,在冷战初期,中苏关系相对友好,两国互相提供支持并共同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然而,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地缘政治上的竞争,中苏关系逐渐紧张起来。

1960年代中期,中苏两国开始发生分歧,尤其是在对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反对美国的立场上。

最终,中苏交恶,两国关系几乎陷入冷战状态。

三、中国改革开放和中俄友好关系的重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俄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创造了机遇。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为实现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动力。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俄两国重新建立友好关系创造了机遇。

1989年,中国和苏联(后来的俄罗斯)领导人进行了重要的高层互访,为两国之间的和解和合作打下了基础。

此后,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包括经贸、文化和科技等领域。

四、21世纪的合作共赢21世纪以来,中俄关系进一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双边经济合作稳步增长,文化和人文交流更加密切。

在经济领域,中俄两国成为了重要的贸易伙伴。

两国围绕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项目。

此外,中俄两国还加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和合作,共同维护了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的稳定。

五、未来的展望展望未来,中俄两国的合作潜力巨大。

论新时期的中俄关系

论新时期的中俄关系

论新时期的中俄关系摘要:冷战后,中俄关系已步入了平稳发展、充满生机的历史新时期。

新时期中俄关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排除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而对发展国家关系产生的负面影响;二是双方确立了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的国家关系准则;三是中俄既不结盟,也不对抗,更不会针对第三国;四是发展务实的经贸合作。

中俄两国深入发展双边关系具有安全利益和政治主张增多,地缘优势独特,经济互补,政策相互迎合等多种有利条件,因而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但双方也应高度正视和解决所面临的敏感问题。

关键词:中俄关系冷战合作伙伴共同进步正文:冷战后,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发生深刻演变,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多极化趋势发展中的两个重要国家及最大的邻国,相互关系也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

与恩恩怨怨几十年,甚至发生过军事对抗的中苏关系相比,中俄两国关系出现了平稳发展,充满活力的积极势头。

近年来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也趋于深化,中俄两国已就构筑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

实践证明,中俄关系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新时期中俄关系的确立及积极进展新时期中俄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一、从中苏关系正常化到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

1989年5月,前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应邀访华,同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高级会晤。

这次访问标志着中苏两国在对抗了30年之后,终于走向和解,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此次高级会晤最突出的成果就是双方确立了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新型国家关系。

邓小平用“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形象地概括了这次高级会晤的重要意义。

中苏关系的正常化成为两国发展长期稳定友好关系的新起点。

中苏两国在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关系,都有显著进展。

李鹏总理1990年4月访问苏联,双方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在中苏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和加强信任的指导原则协定》、《关于两国经济、科学技术长期合作纲要》等6个政府间文件,使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具体化。

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新特点

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新特点

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新特点郑羽〔编者按〕2009年9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共同举办“庆祝中俄建交60周年”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外交部前副部长、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张德广,中国驻俄罗斯前大使刘古昌等近百名外交官、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我们选取其中的几篇发言刊登如下。

中俄建交60周年是我们两个伟大民族共同的节日。

在过去的60年里,我们不仅有最初的10年蜜月,而且还拥有进入21世纪以来富有成效迅速发展的10年。

在这10年里,中俄关系曾显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其一,新世纪之初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关系处于新的发展平台。

这种战略协作关系通过2001年7月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及后续文件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两国的多领域合作得到了全面规划,两国在全球问题领域,相邻地区和双边领域的合作开始更加均衡与全面的发展。

其二,全面解决了妨碍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

随着2004年10月16日《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签署,中俄边界划分问题全部解决,为两国关系注入新的活力,并为相邻地区的经贸合作与人民交往开辟了新阶段。

其三,两国的友好协作关系开始具有更加深厚的民间基础。

从2006年开始,我们两国政府精心组织了“中国年”、“俄罗斯年”和“俄语年”,明年还将举办“汉语年”,加深了我们两大民族的相互了解,深化了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其四,中俄战略协作的静态劣势和和动态劣势都发生了微妙变化。

中俄两国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俄两国实力与西方集团对比的明显的静态劣势,中俄之间双边合作的加深也减弱了彼此间不能够为对方的发展提供市场支持和投资支持的动态劣势,使双方之间的战略协作更少的受到各自与第三国关系的牵制。

中俄美三角关系中中俄两国的地位开始出现实质性的变化。

其五,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实际功能,有效地改变了相关地区的战略态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俄罗斯的双头鹰政策
1 9 年 苏 联 解 体 后 .西 方 国 家 为 确 保 俄 罗 斯 走 资 本 主 义 道 91 路 . 叶利 钦 政 府 提 出 了庞 大 的 “ 济 援 助 ” 向 经 承诺 。 罗 斯 因此 奉 行 俄
向西 方 “ 边 倒 ” 外交 政 策 . 俄 关 系 发展 缓 慢 。但 是 , 方 对 陷 一 的 中 西 人 经 济 困境 中 的俄 罗 斯 的 援 助 “ 口惠 而 实 不 至 ” 促 使 俄 罗斯 改 变 , 策 略 . 19 于 9 2年下 半 年 提 出 了既 面 向西 方 , 面 向东 方 的 “ 头 鹰 又 双 政 策 ” 中俄 关 系得 以稳 步 向前 发 展 。 ,
俄 罗 斯 近 2 0 3 0年 来 首 次 真 正 面 临沦 为世 界 二 流 国家 . 或 三 0- 0 抑 流 国家 的危 险”

普 京
重 要 原 因 恐怕 在 于俄 罗 斯 对 合 作 对 象 的 态 度 有 别 。
冷 战结束后 , 国在外 交领域 拖行 “ 洋战 略” 美 两 。西 面 是 “ 欧 洲 一 大 西 洋 ” 略 。 以北 约 东 扩 为标 志 , 俄 罗 斯及 独 联 洲 一 太 平 洋 ” 东 亚 战略 , 国不 仅 在 台湾 、 藏 、 疆 美 西 新 等 问题 上 遏 制 中 国 , 且 还 通 过 在 东 亚 的坚 实 盟 友 , 中 国周 边 部 而 在
的 穆 斯林 少 数 民 族 . 以 . 国 同 俄 罗 斯 一 样 , 不 希 望 在 中亚 出 所 中 也
中俄 两 国在 建 立 多 级 世 界 方 面 有 共 同 的 利益 诉 求 。 良好 的 中
俄 关 系 , 俄 罗 斯 的重 要 意 义 在 于 : 方 阵 线 越 稳 固 , 西 方 采 取 对 东 对 行 动 时 就 越 有 信 心 ; 中 国来 说 也 具 有 重 要 的 战 略 意 义 : 国北 部 对 中
成 立 自己 的管 辖 机 构 ,受 哈尔 滨 管 辖 ,进 入 此 地 还 需 办理 海关 手
对 中俄 关 系持 悲 观 论 调 的人 认 为 . 罗 斯 自我 定 位 为 欧 洲 国 俄 家 . 对 于 对 华 关 系 , 疑 更 重 视 与 欧 美 的 关 系 。俄 罗 斯 对 中 国 在 相 无 其 对 外 政 策 中 的定 位 不 高 , 我们 对俄 罗斯 的外 交 定 位 存 在 落 差 。 与 我 们 将 俄 罗斯 视 为最 重 要 的战 略 伙 伴 , 俄 罗斯 则 不 然 。 但 中国 只 是 俄 外 交 的 “ 点 之 一 ” 中俄 石 油 管 道 问 题 反 复 “ 证 ”久 拖 不 决 , 重 。 论 、
“ 三角 ” 带 。 金 地
对 中俄 关 系 持 悲 观 论 调 的 人认 为 。中 俄 相 同 或相 似 立 场 多 集 中在 政 治 与 安 全 领 域 , 经 济 、 技 、 化 关 系 来 看 , 从 科 文 中美 与 俄 美 关 系 都 远 远 超 过 中俄 关 系 。 因 为 中 俄 两 国 都 在 努 力 寻求 从 西 方 主 导 的全 球 化 进 程 中 受 益 。中 美 与 俄 美 关 系 仍是 中俄 两 国对 外 关 系 中
四、 中国威胁论
对 中俄 关 系 持 悲 观 论 调 的人 认 为 ,俄 罗斯 民族 心 理 中有 对 华 过度 戒 备 的倾 向 , 期 内似 难 以根 本 上 消 除 , 无 疑 会 制 约 中俄 关 短 这
( 责任 编辑 : 亦成 ) 罗
系 的深 人 发 展 。 面对 过 去 长 期 落 后 但 现 在 迅 速 壮 大 的 中国 , 罗 斯 俄 从 官 方 到 民间 心存 复 杂 . 罗 斯 社 会 有 关 中 国对 俄 进 行 移 民 渗 透 、 俄 掠 夺 资 源 等 各 种 版 本 的 “ 国威 胁 论 ” 中 始终 不 绝 于耳 , 有 市 场 , 很 加
具有 重要 意 义 。 而且 是 中 国推 行 新 型 安 全 观 、 型发 展 观 的重 要 平 新 台 。 同时 它 也 是 中俄 维 护 国 家 独 立 和 领 土 完 整 、打击 民族 分 裂势
和 西 部 的边 境 保 持 和 平 安 宁 ,使 中 国 能 够节 省更 多资 源 用 于 现 代 化建设 . 以应 付 未 来 来 自东 部 和 东 南 部 的 突 发 事 件 。
署 了 由 宙斯 盾 驱 逐 舰 以及 舰 载 的 标 准 导 弹 组 成 的 海 基 防御 系 统 , 且 装 备 不 断 更 新 。对 此 , 们 绝 不 能 掉 以轻 心 。 我
- 二 、 中俄经贸问题
近 年来 中俄 经 贸方 面 的 合 作 成 果 丰 硕 。 19 如 9 7年 中 俄 两 国签 署 了 建设 田湾 核 电站 合 同 , 总金 额 3 6亿 美 元 。 中 国 在圣 彼 得 堡 建 设的“ 波罗 的海 明珠 ” 合 社 区 开 发 项 目 , 投 资 超 过 1 综 总 3亿 美 元 。 20 o 8年 中俄 贸 易 达 5 0亿 美 元 。 信 随 着 中俄 两 国 经 济 的进 一 步 6 相 持 续 快速 发展 , 国 的经 贸规 模 与水 平 也 会 不 断 发 展 。如 , 罗斯 两 俄 的 纳 霍德 卡港 、海 参 威 和 中 国的 珲 春 地 区 被 联 合 国 称 为未 来 新 的
.¨困 . 1
俄 德 天 然 气 管 道 ( 越 波 罗 的海 ) 能 果 断 决 策 并 迅 速 动 工 , 个 跨 则 一
续 。消 息 一 传 出就 引 起 了 当地 居 民 的抗 议 。
— 五 、 中美俄三角关 系
“ 罗 斯 正处 于其 数 百 年来 最 困难 的一 个 历 史 时 期 。 概这 是 俄 大
俄 两国政府和人 民恩 怨相加的现代交往史。 进入 2 世 纪 , 1 中俄两 国关 系的走向格外 引人 注 目。 面对 中俄 关系 发展道路上的 障碍和 国际敌对势力对 中俄关 系的悲观论调 , 本文通过一 系列的论证指 明 2 1世纪的 中俄 关系
是 一 片光 明的 。
关键词 : 双头鹰政 策 中国威胁论 中美俄三 角关 系

学 术 论坛 i
论 2 世 纪 的中俄 关系 1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李祥周
摘要 : 中俄( 关 系既有共 同 对 日 法西斯 的合作历 史, 苏) 反 本 也发 生过“ 宝岛” 珍 事件这样两 国边界争 端而 造成的不幸冲 突; 既有 5 年代 亲如手足的 “ 0 蜜月阶段 ”又有 6_7 年代 兵戎相见 的惨 痛教 训 , , o-o 这些构成 中
上 西 方 的 挑 拨 离 间 , 而 一 有 风 吹 草 动 , 华 、 华 情 绪 就 通 过 各 因 厌 反 种 渠道 大肆 宣泄 。 现 在 能 源 合 作 领 域 . 表 就是 阻止 中石 油 收 购 斯 拉 夫 石 油公 司 , 是 高 度 警 惕 俄 罗 斯 成 为 中 国 的 “ 材 料 附 庸 ” 近期 就 原 。
最受重视的部分 。
■ 三 、 政治上的协调与合作
在地 区和 全 球 安 全 问 题 上 共 同 反 对 美 日新 军 事 同盟 、北 约东
扩 和 美 国建 立 国家 导 弹 防 御 系 统 , 加 了双 方 利 益 的 契 合 点 , 增 是对 中 俄 战 略协 作 关 系 的外 围补 充 。 中亚 , 国西 部 地 区 聚 集着 大量 在 中
参 考文献 :
『 冷 战 后 的 中俄 关 系 王 树 春 编 著 1 1 时事 出版 社
f1 2 中国威胁谁 陆钢 郭学堂 著 王子奇 策划 学林 出版社
『 俄 罗 斯 与 大 国及 周 边 关 系 冯 绍 雷 相 蓝 欣 主 编 上 海人 民 3 1
出版 社
力 、 怖 势 力 、 教 极 端 势 力 三 股 势 力 的平 台 。 恐 宗
有 俄方 研 究 机 构 指 出 , 要 稳 住 符 拉迪 沃 斯 托 克人 心 、 止 人 口流 若 防 失 、 变 当地 一蹶 不 振 的经 济 面 貌 , 要 与 中 国分 享 这 片 领 土 , 改 需 即
把 城市 一分 为二 , 工 业 区 租 给 中 国 人 , 期 7 将 为 5年 。 中 国部 分 ” “ 将
现 扩 张性 的 民族 势 力 ,危 机 中亚 国家 以 及 中 国 西部 地 区 的安 全 和 稳定 。 海 合 作 组织 是 中 国可 以发 挥 重 要 作 用 的 国际 组 织 。 一组 上 这 织 不仅 对 确 保 中 国西 北 战 略 方 向 的 安 宁 、西部 大 开 发 战 略 的 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