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中风PPT课件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中风ppt

康复训练
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指导
针灸治疗中风的康复护理
针灸治疗中风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04
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重视消毒和操作规范
合理选择穴位
针灸治疗中风的注意事项
伴有严重的心肝肺肾疾病或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妊娠早期和中风急性期患者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要点三
政策支持
争取政府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强针灸治疗中风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针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广应用
积极推广针灸治疗中风的适宜技术,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临床疗效 Nhomakorabea服务质量。
普及科学知识
加强公众对针灸治疗中风的科学知识普及,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促进针灸治疗的广泛应用。
针灸可以刺激肌肉组织,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预防和改善肌肉萎缩。
针灸可以缓解中风后疼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可以辅助药物治疗,提高药物的疗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针灸治疗中风的原理和作用
作用
缓解疼痛
辅助治疗
改善肌肉萎缩
针灸治疗中风的正确方法
02
如百会、印堂、太阳等,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中西医结合
针灸治疗中风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要点三
作用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针灸治疗中风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要点一
要点二
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研究
开展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的针灸治疗中风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提高针灸治疗的质量和水平。
对比研究
开展与西医常规治疗的对比研究,评估针灸治疗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指导
针灸治疗中风的康复护理
针灸治疗中风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04
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重视消毒和操作规范
合理选择穴位
针灸治疗中风的注意事项
伴有严重的心肝肺肾疾病或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妊娠早期和中风急性期患者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要点三
政策支持
争取政府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强针灸治疗中风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针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广应用
积极推广针灸治疗中风的适宜技术,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临床疗效 Nhomakorabea服务质量。
普及科学知识
加强公众对针灸治疗中风的科学知识普及,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促进针灸治疗的广泛应用。
针灸可以刺激肌肉组织,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预防和改善肌肉萎缩。
针灸可以缓解中风后疼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可以辅助药物治疗,提高药物的疗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针灸治疗中风的原理和作用
作用
缓解疼痛
辅助治疗
改善肌肉萎缩
针灸治疗中风的正确方法
02
如百会、印堂、太阳等,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中西医结合
针灸治疗中风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要点三
作用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针灸治疗中风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要点一
要点二
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研究
开展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的针灸治疗中风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提高针灸治疗的质量和水平。
对比研究
开展与西医常规治疗的对比研究,评估针灸治疗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针灸学课件中风PPT课件

评估工具
中风评分量表
利用中风评分量表,如NIHSS(美国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பைடு நூலகம்表)、mRS (改良Rankin量表)等,对患者的病 情严重程度、预后等进行评估。
功能评估
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 、语言能力等方面的评估,了解患者 中风后的功能障碍程度,为制定康复 计划提供依据。
04
中风的治疗与针灸疗法
THANKS
状。
中风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疾 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
高死亡率的特点。
中风的分类:缺血性中风与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
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 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
出血性中风
由于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 脑组织,引起脑组织压迫和坏死 。
中风的症状与表现
突然出现的肢体瘫痪、麻木、 无力等症状。
增加中风的风险。
03
中风的诊断与评估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 征,如面部表情、肢体运 动、语言能力等,初步判 断是否发生中风。
影像学检查
利用CT、MRI等影像学手 段,观察脑部是否存在缺 血或出血病灶,以明确诊 断。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了解患者 的血脂、血糖、凝血功能 等指标,有助于评估中风 风险和预后。
语言障碍,如口齿不清、失 语等。
02
01
视觉障碍,如视力模糊、视
野缺损等。
03
意识障碍,如昏迷、嗜睡等。
04
05
其他症状,如头痛、恶心、 呕吐等。
02
中风的原因与风险因素
常见原因
01
02
03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 损伤,使血管弹性降低, 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 血栓形成。
中风针灸ppt课件

中风针灸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中风概述 • 中风针灸治疗原理 • 中风针灸治疗方法 • 中风针灸治疗案例分享 • 中风针灸治疗的未来展望
01 中风概述
CHAPTER
中风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 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 织缺血或出血,进而引发一系列 神经功能障碍。
头针治疗,中风后偏瘫,恢复肢体功能
详细描述
患者李先生,55岁,因脑梗塞导致左侧肢体偏瘫。经过头针治疗,刺激头部穴 位,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经过3个月的治疗,李先生的肢体 功能逐渐恢复,能够独立行走和日常生活自理。
成功案例二:体针治疗中风后失语
总结词
体针治疗,中风后失语,恢复语言能力
中风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
扩大适用人群
随着针灸治疗中风研究的深入, 适用人群将进一步扩大,包括急 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中风
患者。
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高针 灸治疗中风的效果,降低致残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国际化推广
将中风针灸治疗的研究成果向国际 推广,为全球中风患者提供更有效 的治疗方法。
谢谢
THANKS
详细描述
患者张女士,60岁,因脑出血导致语言障碍。经过体针治疗,刺激相关穴位,改善语 言中枢神经功能。经过2个月的治疗,张女士的语言能力逐渐恢复,能够进行简单的交
流和表达。
成功案例三:耳针治疗中风后失眠
总结词
耳针治疗,中风后失眠,改善睡眠质量
VS
详细描述
患者王先生,48岁,因脑梗塞导致长期 失眠。经过耳针治疗,刺激耳部穴位,调 节自主神经功能。经过1个月的治疗,王 先生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能够安稳入睡 并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目录
CONTENTS
• 中风概述 • 中风针灸治疗原理 • 中风针灸治疗方法 • 中风针灸治疗案例分享 • 中风针灸治疗的未来展望
01 中风概述
CHAPTER
中风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 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 织缺血或出血,进而引发一系列 神经功能障碍。
头针治疗,中风后偏瘫,恢复肢体功能
详细描述
患者李先生,55岁,因脑梗塞导致左侧肢体偏瘫。经过头针治疗,刺激头部穴 位,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经过3个月的治疗,李先生的肢体 功能逐渐恢复,能够独立行走和日常生活自理。
成功案例二:体针治疗中风后失语
总结词
体针治疗,中风后失语,恢复语言能力
中风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
扩大适用人群
随着针灸治疗中风研究的深入, 适用人群将进一步扩大,包括急 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中风
患者。
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高针 灸治疗中风的效果,降低致残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国际化推广
将中风针灸治疗的研究成果向国际 推广,为全球中风患者提供更有效 的治疗方法。
谢谢
THANKS
详细描述
患者张女士,60岁,因脑出血导致语言障碍。经过体针治疗,刺激相关穴位,改善语 言中枢神经功能。经过2个月的治疗,张女士的语言能力逐渐恢复,能够进行简单的交
流和表达。
成功案例三:耳针治疗中风后失眠
总结词
耳针治疗,中风后失眠,改善睡眠质量
VS
详细描述
患者王先生,48岁,因脑梗塞导致长期 失眠。经过耳针治疗,刺激耳部穴位,调 节自主神经功能。经过1个月的治疗,王 先生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能够安稳入睡 并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PPT课件

针灸康复治疗应持续进行,以巩固疗 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程分期
根据中风的病程分期,选择合适的针 灸治疗方法,如急性期以醒脑开窍为 主,恢复期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 主。
注意事项
适应症选择
针灸康复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中 风患者,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适应症。
配合其他治疗
针灸康复治疗可配合其他治疗方 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以提高疗效。
治疗效果
经过4个月的治疗,患者左侧肢体肌 力逐渐恢复,可以独立行走,语言 功能也有很大改善,能够进行简单 的交流。
典型案例三
患者情况
患者张先生,48岁,因脑梗导致右侧肢体偏瘫,伴有吞咽障碍。经过急性期治疗,病情 稳定后开始针灸康复治疗。
治疗方案
采用头针、体针和耳针治疗。头针刺激头皮感觉区,调节大脑皮层功能;体针刺激上肢、 下肢的穴位,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耳针刺激耳部穴位,改善吞咽功能。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 ppt课件
• 中风概述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原理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方法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注意事项 • 中风针灸康复治疗案例分享
目录
Part
01
中风概述
中风的定义
定义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进而引 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
病因
治疗效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右侧肢体肌力明显恢复,可以独立行走,吞咽功能也有很大改善 ,能够正常进食。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严格消毒
针灸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消毒,预 防感染。
观察病情变化
针灸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 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
预防措施
STEP 02
《中风的针灸治疗》课件

选择品质好的艾绒,制作成大小合适 的艾炷或艾条。
艾灸的步骤
艾灸的注意事项
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对于感觉障碍的 患者要特别小心,同时注意室内通风 ,防止艾烟对呼吸道产生刺激。
将艾绒点燃,放置在选定的穴位上, 进行温和的灸烤。
针灸治疗中风的穴位选择
头面部穴位
百会、太阳、风池等, 主治中风引起的头痛、
眩晕等症状。
02
中风患者通常会出现经络不通、 气血不畅的情况,针灸治疗通过 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促进气血 流通,从而改善中风症状。
脏腑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脏腑之间相互关联 、相互制约,针灸治疗中风时,需要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调理脏腑功能, 以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刺激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改 善患者体内环境,促进身体康复。
中风的影响与后果
致残率高
中风后多数患者会遗留不 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言语 不清等后遗症,严重影响 生活质量。
死亡率高
中风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尤其在急性期, 死亡率较高。
复发率高
中风后再次复发的风险较 高,需要长期控制危险因 素以降低复发风险。
02
针灸治疗中风的理论依据
经络理论
01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调 节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 的目的。
语言训练
对于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训 练,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认知训练
对患者的认知能力进行训练,提高其 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 穿衣、进食、洗漱等,使其逐渐恢复 正常生活。
THANKS
感谢观看
03
针灸治疗中风的实践方法
针刺方法
针刺前的准备
艾灸的步骤
艾灸的注意事项
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对于感觉障碍的 患者要特别小心,同时注意室内通风 ,防止艾烟对呼吸道产生刺激。
将艾绒点燃,放置在选定的穴位上, 进行温和的灸烤。
针灸治疗中风的穴位选择
头面部穴位
百会、太阳、风池等, 主治中风引起的头痛、
眩晕等症状。
02
中风患者通常会出现经络不通、 气血不畅的情况,针灸治疗通过 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促进气血 流通,从而改善中风症状。
脏腑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脏腑之间相互关联 、相互制约,针灸治疗中风时,需要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调理脏腑功能, 以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刺激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改 善患者体内环境,促进身体康复。
中风的影响与后果
致残率高
中风后多数患者会遗留不 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言语 不清等后遗症,严重影响 生活质量。
死亡率高
中风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尤其在急性期, 死亡率较高。
复发率高
中风后再次复发的风险较 高,需要长期控制危险因 素以降低复发风险。
02
针灸治疗中风的理论依据
经络理论
01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调 节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 的目的。
语言训练
对于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训 练,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认知训练
对患者的认知能力进行训练,提高其 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 穿衣、进食、洗漱等,使其逐渐恢复 正常生活。
THANKS
感谢观看
03
针灸治疗中风的实践方法
针刺方法
针刺前的准备
中风的针灸及中药治疗ppt

质量。
常用中药材及其功效
补气药
如人参、黄芪等,具有补气养血、 恢复元气的作用,用于治疗气虚型 中风。
活血化瘀药
如丹参、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 通经活络的作用,用于治疗瘀血型 中风。
清热化痰药
如黄连、浙贝母等,具有清热解毒 、化痰开窍的作用,用于治疗痰热 型中风。
平肝息风药
如天麻、钩藤等,具有平肝息风、 舒筋止痉的作用,用于治疗肝风型 中风。
结论总结
针灸和中药治疗在中风康复过 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改善患 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
力。
针灸治疗可刺激大脑皮层,促 进脑组织重塑,中药治疗可改 善血液循环和神经保护,两者
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中风二级预防对于减少复发和 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针灸和中药在预防方面也具有
一定作用。
研究不足与展望
避免过量饮食,以免引起 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的 异常。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 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改 善消化和排泄。
运动康复护理
被动运动
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如 关节活动、按摩等,以缓 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的症状 。
主动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 如坐、站、行走等,有助 于恢复肌肉力量和平衡感 。
中风分类
根据症状和体征表现,中风可分为完全性中风和不完全性中 风。
中风的临床表现
完全性中风
突然出现昏迷、偏瘫、感觉障碍、失语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不完全性中风
出现单侧肢体麻木、无力、口齿不清、视力模糊等症状,病情较轻者仍可生 活自理。
中风的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
患者出现突发性的神经系统功能缺失,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风的针灸及中药治疗
常用中药材及其功效
补气药
如人参、黄芪等,具有补气养血、 恢复元气的作用,用于治疗气虚型 中风。
活血化瘀药
如丹参、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 通经活络的作用,用于治疗瘀血型 中风。
清热化痰药
如黄连、浙贝母等,具有清热解毒 、化痰开窍的作用,用于治疗痰热 型中风。
平肝息风药
如天麻、钩藤等,具有平肝息风、 舒筋止痉的作用,用于治疗肝风型 中风。
结论总结
针灸和中药治疗在中风康复过 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改善患 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
力。
针灸治疗可刺激大脑皮层,促 进脑组织重塑,中药治疗可改 善血液循环和神经保护,两者
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中风二级预防对于减少复发和 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针灸和中药在预防方面也具有
一定作用。
研究不足与展望
避免过量饮食,以免引起 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的 异常。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 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改 善消化和排泄。
运动康复护理
被动运动
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如 关节活动、按摩等,以缓 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的症状 。
主动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 如坐、站、行走等,有助 于恢复肌肉力量和平衡感 。
中风分类
根据症状和体征表现,中风可分为完全性中风和不完全性中 风。
中风的临床表现
完全性中风
突然出现昏迷、偏瘫、感觉障碍、失语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不完全性中风
出现单侧肢体麻木、无力、口齿不清、视力模糊等症状,病情较轻者仍可生 活自理。
中风的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
患者出现突发性的神经系统功能缺失,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风的针灸及中药治疗
《中风针灸治疗》课件

针灸治疗的理论依据
经络理论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 经络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
阴阳五行理论
针灸治疗遵循阴阳平衡和五行相 生的原则,通过调和阴阳五行来
治疗疾病。
脏腑理论
针灸治疗与中医脏腑理论密切相 关,强调调理脏腑功能,以改善
疾病症状。
针灸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针灸治疗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显著、 操作简便等特点。对于一些慢性病和 疑难杂症,针灸治疗效果较好。
02
03
04
定期记录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定 期记录血压、血糖等指标。
调整生活方式
帮助患者调整作息时间,保证 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科学饮食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 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均衡。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他们 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康复信心
。
中风患者的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
ERA
中风的定义
01
02
03
定义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 病,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 破裂导致脑组织损伤。
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吸烟、酗酒等是 中风的高危因素。
发病机制
中风发生时,脑部血管阻 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 或出血,进而引发一系列 神经功能障碍。
中风的分类与症状
分类
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
针灸治疗的中风疗程与注意事项
疗程安排
一般来说,中风针灸治疗需要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具体疗程应根据病情而定。建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耐心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同时,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对 治疗的影响。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针灸治疗后, 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引起身体不适。如有任何不适或异常反应,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中风的针灸治疗PPT课件

外关
位置:尺骨与挠骨之间,腕背横 纹上2寸。 作用:五官疾病,手臂屈伸不利, 手颤。
内关
位置: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作用:五官疾病,手臂屈伸不利, 手颤。晕车
合谷
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 掌骨桡侧中点 作用:用治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 喉肿痛,鼻衄,耳聋,痄腮,牙关紧闭,口 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经闭,滞产,腹 痛,便秘;上肢疼痛,不遂
丰隆
位置: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 条口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 作用:健脾化痰。用治咳嗽,痰多, 哮喘;头痛,眩晕,癫狂;下肢痿痹
血海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内 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 处 作用:月经不调,经闭用: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月 经不调,失眠,神经性皮炎。
谢谢聆听!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肩髃
位置: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上 臂平举肩部前方的凹陷 作用: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 瘾疹
曲池
位置: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与 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作用:热病,咽喉肿痛,齿痛,目赤 痛,头痛,眩晕,癫狂;上肢不遂,手 臂肿痛,瘰疬;瘾疹;月经不调,腹痛 吐泻
手三里
位置:位于前臂背面挠侧,曲池 下2寸。 作用:手臂麻疼,屈伸不利,腹 胀。
颊车
位置: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 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 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 作用:牙痛,面神经麻痹,腮腺 炎,下颌关节炎。
地仓
位置:目正视瞳孔直下口角水平 交界处 作用:眼睑瞤动,口角歪斜,流涎
迎香
位置: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0.5 寸,鼻唇沟中。 作用:鼻塞,鼻炎,口眼歪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碍
•中风病窍的闭总神病机匿:,神不导气
中风是痰瘀等各种病理产物阻闭脑脉(缺 血性)或损伤脑络,血溢脉外(出血性),最终 造成元神之府脑窍闭阻,脑神不能支配人体 各种正常的功能活动而引发中风。
中经络
中 风
中脏腑 意识障碍
• 1995年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 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为题的科学研究获 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为建国以来中 医临床研究所获得的最高奖励。
治疗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 肌腱桡侧凹陷处。
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 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治疗
委中:在腘横纹中点,当 股二头肌与半腱肌腱之间。
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施提插 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中风病其他并发症的治疗
饮水呛咳——风池、完骨、翳风、上 廉泉
治疗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 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的后 方。
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1~1.5 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治疗
:在腋窝顶点,腋动 脉搏动处。
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 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便秘——外水道、外归来、丰隆
尿失禁、尿潴留——中极、曲骨、关元
复视:针天柱、晴明、球后。
肩手综合征——肩髃、肩髎、肩内陵、 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痛点刺络拔罐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
以督脉穴为主,以“醒脑开 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 络”为辅。
醒脑开窍法可用于中风全过程(急性 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中经络并不 是痰瘀直接闭阻半侧肢体,主要病灶 在脑,中经络也应该用醒神、调神的 方法来恢复脏腑和肢体的功能,所以 中经络、中脏腑都可用醒脑开窍治疗。
治疗
注意事项
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在以下几种情 况应慎用或禁用:
针向结喉,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 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
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
手指固握——合谷透三间
进针1~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 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
言语不清——金津、玉液
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毫升;
足内翻——丘墟透照海
约1.5~2寸,局部酸胀为度。
针灸学—治疗各论
中风
什么是中风?
中风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 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 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 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急
缺血性 腔隙性脑梗死
性 脑
脑梗死 脑栓塞
血
管
脑出血
病
出血性 脑血管畸形
脑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 偏瘫 • 偏身感觉障碍 • 偏盲 • 有或无意识障
(1)暴发型的严重出血病人。 ①脑干、脑室出血2周以内; ②内囊出血损伤丘脑下部2周以内; ③丘脑、基底节出血、血肿在 20ml以上,病程在2周以内;
④大脑半球出血,血肿在4 0ml以上, 病程在2周以内;
⑤脑出血病情逐渐加重,尤其是生命 指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 识、瞳孔)进行性改变
(2)有脑疝倾向者;
• 针灸教学和针灸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面 分别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科技成 果推广二等奖。
• 1999年被国家中管局列为十大医药科 技推广项目之一。
• 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全国针灸专科医 疗中心
• 国家中风病临床研究基地
治疗上,针对病机立“醒脑 开窍”大法,将“治神、调神” 作为贯穿中风病各期的主线。
(3)严重脑水肿;
治疗
内关
人中
主穴
患侧 三阴交
治疗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 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 腕横纹上2寸,即掌长 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 间。
治疗
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
法,施手法1分钟;
人中:在面部,当人 中沟的上1/3与中1/3 交点处。
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 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中风病窍的闭总神病机匿:,神不导气
中风是痰瘀等各种病理产物阻闭脑脉(缺 血性)或损伤脑络,血溢脉外(出血性),最终 造成元神之府脑窍闭阻,脑神不能支配人体 各种正常的功能活动而引发中风。
中经络
中 风
中脏腑 意识障碍
• 1995年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 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为题的科学研究获 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为建国以来中 医临床研究所获得的最高奖励。
治疗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 肌腱桡侧凹陷处。
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 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治疗
委中:在腘横纹中点,当 股二头肌与半腱肌腱之间。
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施提插 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中风病其他并发症的治疗
饮水呛咳——风池、完骨、翳风、上 廉泉
治疗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 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的后 方。
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1~1.5 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治疗
:在腋窝顶点,腋动 脉搏动处。
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 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便秘——外水道、外归来、丰隆
尿失禁、尿潴留——中极、曲骨、关元
复视:针天柱、晴明、球后。
肩手综合征——肩髃、肩髎、肩内陵、 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痛点刺络拔罐
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教育项目
以督脉穴为主,以“醒脑开 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 络”为辅。
醒脑开窍法可用于中风全过程(急性 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中经络并不 是痰瘀直接闭阻半侧肢体,主要病灶 在脑,中经络也应该用醒神、调神的 方法来恢复脏腑和肢体的功能,所以 中经络、中脏腑都可用醒脑开窍治疗。
治疗
注意事项
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在以下几种情 况应慎用或禁用:
针向结喉,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 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
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
手指固握——合谷透三间
进针1~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 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
言语不清——金津、玉液
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毫升;
足内翻——丘墟透照海
约1.5~2寸,局部酸胀为度。
针灸学—治疗各论
中风
什么是中风?
中风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 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 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 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急
缺血性 腔隙性脑梗死
性 脑
脑梗死 脑栓塞
血
管
脑出血
病
出血性 脑血管畸形
脑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 偏瘫 • 偏身感觉障碍 • 偏盲 • 有或无意识障
(1)暴发型的严重出血病人。 ①脑干、脑室出血2周以内; ②内囊出血损伤丘脑下部2周以内; ③丘脑、基底节出血、血肿在 20ml以上,病程在2周以内;
④大脑半球出血,血肿在4 0ml以上, 病程在2周以内;
⑤脑出血病情逐渐加重,尤其是生命 指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 识、瞳孔)进行性改变
(2)有脑疝倾向者;
• 针灸教学和针灸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面 分别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科技成 果推广二等奖。
• 1999年被国家中管局列为十大医药科 技推广项目之一。
• 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全国针灸专科医 疗中心
• 国家中风病临床研究基地
治疗上,针对病机立“醒脑 开窍”大法,将“治神、调神” 作为贯穿中风病各期的主线。
(3)严重脑水肿;
治疗
内关
人中
主穴
患侧 三阴交
治疗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 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 腕横纹上2寸,即掌长 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 间。
治疗
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
法,施手法1分钟;
人中:在面部,当人 中沟的上1/3与中1/3 交点处。
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 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