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与记忆障碍

合集下载

思维、记忆、认知障碍(1)

思维、记忆、认知障碍(1)

思维、记忆、认知障碍(1)
思维、记忆、认知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们都会对我们
日常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这些障碍及其
治疗方法。

一、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是指个体在思维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如思考困难、注
意力不集中等。

这种障碍经常出现在认知障碍或精神障碍患者身上。

在治疗上,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是两种常见的方式。

心理干预包括认
知行为疗法、认知挑战、认知重构等技术。

药物治疗可以用于改善注
意力、思维速度和正常的情绪状态。

二、记忆障碍
记忆障碍是指患者在记忆能力方面出现的问题。

这种障碍可以因年龄、神经疾病、外伤等原因而产生。

记忆障碍的治疗包括行为治疗、药物
治疗和反射疗法等。

行为治疗包括逐步回忆和提示问题技术,药物治
疗可以用于改善短期和长期记忆,反射疗法,如正面反射疗法等,可
以帮助患者通过自我催眠来加强记忆力。

三、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是指患者在认知能力方面遇到的问题,例如语言障碍、理解
障碍和方向障碍等。

治疗障碍的方法包括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物理
疗法等。

行为治疗包括语言修复和认知训练,药物治疗可以用于改善
记忆能力和情绪状态,物理疗法包括物理活动和物理刺激。

总之,思维、记忆、认知障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来帮助治疗这些神经系统疾病。

认知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ppt课件

认知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ppt课件
取与海马系统无关,可能储存在新皮层。
精选
随着对记忆的深入研究,现在人们普遍接受Tulving提 出的记忆的多系统理论。
Memory
回顾性记忆 Retrospective memory
前瞻性记忆 Prospective Memory
陈述性记忆 Explicit memory
非陈述性记忆 implicit memory
提取功能。 最常应用的检查方式检查3个不相关的词在5分钟内
的记忆情况,或早上吃什么饭?
精选
3.长时记忆(远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后,在头脑中保
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如一个人生长的地方,一个人的第一个老师,祖父
母的名字。著名的人物或事件,如总统的名字等等。 内侧颞叶的损害并不影响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提
精选
遗忘综合征
是由脑部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认知功能障 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 主要原因:酒中毒最为常见。 发病机制:酒中毒常致B族维生素缺乏,造成乳头体、 海马、视丘内外侧核群等间脑与颞叶结构损害。 临床表现:主要是近事记忆障碍(顺行或逆行遗忘)。 常继发错构虚构现象,如果既有近事遗忘、同时有定 向障碍及虚构著,被称为柯尔萨可夫综合征。
精选
扣带回 丘脑前核
隔膜区 乳头体
额叶
胼胝体 穹隆
丘脑后内侧核
海马
杏仁核
Papez‘s circuit 记忆的解剖基础
海马→穹隆→隔膜区和乳头体→丘脑前核→扣带回→额叶→扣带回→海马
Behavioral Neurology: A Practical Approach. New York: Churchill Livingstone, 1986.
memory):指对当某个特定的目标事件出现时去执 行某个行为的记忆。 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time-based prospective memory):指对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去执行某个行为 的记忆。

记忆障碍的分类

记忆障碍的分类

记忆障碍的分类
记忆障碍是指人类在记忆方面的问题,包括记忆力减退、遗忘、混淆等。

根据其病因、症状和表现形式,记忆障碍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短期记忆障碍:指在某段时间内,人类无法记住或保持新信息,例如在做事情时忘记所要做的事情,或者忘记刚刚看到的东西。

2. 长期记忆障碍:指人类无法记住或保持长期存储的信息,例如遗忘儿时的记忆或者无法回忆起某段时间的经历。

3. 运动记忆障碍:指人类无法记住或保持动作和技能的信息,例如无法记住如何做某种运动或者技能。

4. 语言记忆障碍:指人类无法记住或保持语言信息,例如无法记住单词、语法规则等。

5. 空间记忆障碍:指人类无法记住或保持空间信息,例如无法记住地图、路线等。

记忆障碍的类型多种多样,治疗方法也因病因而不同。

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记忆障碍,需要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以期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1 -。

记忆障碍

记忆障碍

记忆障碍记忆障碍指个人处于一种不能记住或回忆信息或技能的状态,有可能是由于病理生理性的或情境性的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记忆障碍记忆的类型1.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

感觉寄存器只能将来自各个感官的信息保持几十到几百毫秒。

在感觉寄存器中,信息可能受到注意,经过编码获得意义,继续进入下一阶段的加工活动,如果不被注意或编码,它们就会自动消退。

瞬时记忆时间很短,也就数秒钟,其储存时间一般在0.25s~2s。

只有一部分信息受到关注而得到进一步加工,进入短时记忆。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之后的第二个记忆阶段。

它发生在瞬时记忆之后,在瞬时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再从这里进入可以长久保存的长时记忆。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20s~30s,但如果加以复述,便可以继续保存。

短时记忆是一个中继站,待记忆的内容在这里可以被有意识的保存着,并为进入长时记忆做好准备。

短时记忆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不同类型:一个是初始记忆,另一个是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工作记忆是指在信息存储的同时,对信息进行处理或操作的机制,从而使信息能够以适宜的方式存储在永久性的长时记忆中。

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性的加工和贮存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学习、语言理解以及社会认知等复杂认知的完成都需要依赖工作记忆来实现。

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经过语音转换可以进入人的长时记忆系统。

信息在这里可以长期保存,最长可以保持一生。

长时记忆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它保存着我们将来可以运用的各种事实、表象和知识。

长时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

长时记忆的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所以记住的内容在经过较长时间以后会有所改变。

4.情景记忆情景记忆是指与人的经历,其中包括特定的时间和地方等联系在一起的记忆。

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与记忆障碍

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与记忆障碍

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与记忆障碍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障碍。

本文将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记忆障碍,并介绍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

一、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是其主要的症状之一。

这些功能包括注意力、工作记忆、语言、执行功能等。

研究发现,患者在注意力上常常表现出分散、困难集中和维持注意的能力下降。

他们也会在工作记忆方面出现困难,无法有效地处理和存储信息。

此外,患者在语言理解和表达方面也可能出现问题,他们的语言可能变得混乱、不连贯。

执行功能方面,患者往往无法有效地进行决策、计划和执行任务。

二、记忆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障碍也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记忆分为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两个部分。

工作记忆是指短期记忆,用于暂时存储和处理信息。

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工作记忆方面存在缺陷,他们往往无法有效地处理和存储信息。

长期记忆是指长期存储的记忆,包括事实记忆和经验记忆。

患者在长期记忆方面也可能出现问题,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回忆过去的经历和事件。

三、认知功能与记忆障碍的机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障碍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有关。

例如,脑影像研究发现,患者的脑部结构和功能存在异常,包括前额叶、颞叶和顶叶等脑区。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患者在认知功能和记忆方面出现问题。

此外,神经递质的异常也与认知功能和记忆障碍有关。

研究发现,多巴胺和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中存在异常。

这些异常可能干扰了神经元之间的正常通讯,导致认知功能和记忆的障碍。

四、治疗方法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记忆障碍,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训练。

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他们的认知功能和记忆。

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副作用,如运动障碍和代谢紊乱等。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

记忆障碍的分类

记忆障碍的分类

记忆障碍的分类
1.短期记忆障碍:这种类型的记忆障碍表现为人们无法记住一些临时性的信息,例如电话号码、日程安排等。

2. 长期记忆障碍:这种类型的记忆障碍表现为人们无法记住已经发生过的事件、经历过的事情,甚至无法记住自己的身份信息。

3. 全面性记忆障碍:这种类型的记忆障碍表现为人们无法记住任何事情,甚至无法记住简单的日常活动。

4. 部分性记忆障碍:这种类型的记忆障碍表现为人们只有在某些领域出现记忆问题,例如只有在记忆数字或者语言时出现问题。

以上是记忆障碍的主要分类。

需要注意的是,记忆障碍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其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如老年痴呆症、脑损伤等。

因此,在出现记忆障碍时,需要及时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 1 -。

改善记忆障碍的一般方法

改善记忆障碍的一般方法

改善记忆障碍的一般方法记忆,就像是我们大脑里的一个小仓库,有时候这个仓库会出点小毛病,东西放进去容易丢,找东西也不好找。

今天咱就来唠唠改善记忆障碍的那些事儿。

咱先说说运动这档子事。

运动对大脑可好了,就像给大脑做按摩一样。

你想啊,每天跑跑步,跳跳操,全身的血液都欢快地跑起来了,那血液就带着各种营养物质,像小快递员似的,快速地跑到大脑里去。

大脑吃饱喝足了,那记忆功能也就跟着变好。

我有个朋友,以前老是忘事,今天记着要去买菜,到了菜市场就忘了要买啥。

后来他开始每天早起跑步,坚持了几个月,他就发现自己脑子清楚多了,记东西也快了。

这运动就像是给大脑注入了活力剂,让记忆的小仓库不再乱糟糟。

睡眠也相当关键。

大脑忙了一天了,得好好休息。

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像是给大脑打扫卫生、整理仓库。

要是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质量不好,那大脑里的记忆就像是被打乱的货物堆。

我自己就有过这种体会,有段时间天天熬夜加班,第二天起来感觉脑袋里像糊了一层浆糊,前一天学的东西全忘光了。

所以啊,每天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是让记忆变好的重要一步。

怎么睡好觉呢?有个舒服的枕头,安静的环境,睡觉前别想太多烦心事,让大脑安安静静地进入梦乡。

吃的东西也能影响记忆。

大脑就像一辆小汽车,也需要加油。

有些食物就是优质的汽油。

像核桃,那可是出了名的补脑食物,长得就像大脑似的,吃了就感觉像是给大脑补充了能量。

还有鱼类,鱼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大脑的细胞就像小补丁一样,能让细胞变得更健康。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长辈就经常给我煮鱼汤,说喝了聪明,现在想来,还真有那么点道理。

多吃蔬菜水果也很重要,它们就像是给大脑提供的清洁剂,能把大脑里的一些坏东西清理掉,让记忆更清晰。

学习新东西也是改善记忆障碍的好办法。

大脑就像一块肌肉,越用越发达。

不断地学习新技能、新知识,就像是在给大脑做锻炼。

我有个邻居阿姨,退休之后开始学画画。

刚开始的时候,连画笔都拿不稳,也老是忘记颜色怎么搭配。

可是慢慢地,她画得越来越好,而且发现自己的记忆力也比以前强多了。

心理健康教育课“记忆”教案如何克服记忆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课“记忆”教案如何克服记忆障碍

高中生时常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而记忆障碍是提高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记忆”教案,成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本文将着重于讨论这个教案对学生们如何克服记忆障碍所起到的作用。

一、教学目的1.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记忆机制、提高记忆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掌握自己的学习方法。

2.教学重点:提高记忆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方法,并应用于课程中,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3.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应用记忆方法的能力,并使所学的方法与自己的学习内容紧密结合。

二、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讲授大脑运作的基本原理,分析记忆阻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实践操作: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出自己的记忆方法,并在实际课程学习中进行应用。

3.交流讨论: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记忆方法和体验,相互帮助解决记忆难题,从而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三、课程内容1.了解大脑运作原理让学生了解大脑的基本结构和运作原理,如神经元、突触、记忆的存储等基本概念。

大脑的运作原理是记忆能力的基石,通过理解大脑运作,能够更好地理解记忆机制,从而更好地提高记忆能力。

2.分析记忆阻碍原因通过分析记忆阻碍的原因,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压力大、记忆目标不明确、记忆方法不当等,并相应地提出解决方案,如采用注意力锻炼、分段记忆、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等,帮助学生克服阻碍,提高记忆能力。

3.设计记忆方法在理论分析和方案提出后,老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计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例如,学生可以采用“联想法”、“口诀法”、区分颜色、用画、圆圈等多种记忆方式。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适合选用不同的方法。

通过实践的过程,能够更好地检验记忆方法的效果,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能力。

4.实践使用设计好记忆方法后,学生需要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反复尝试、调整,以此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实践中,学生们应了解抓住重点,理清思路,避免记忆枯燥乏味,不仅能提升记忆力,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忆与记忆障碍
一、概念:是以往事情的重现。

是既往感知过的事情在一定条件下在大脑中的重新反应。

记忆是一种在感知和思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

这类活动在认知过程和人们的一般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切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的发展,都必须有记忆作为基础。

由于人类有记忆的功能,才能不断的积累和丰富经验,并将既往经验运用于人类的认识和改造周围环境中去。

通过不断的积累、扩大和利用经验,人的职能以及知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才得以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所以,记忆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活动。

著名的生理学家谢切诺夫把记忆看做是精神发展的基础。

二、记忆的基本过程、意义、
(一)基本过程:
1. 识记(记住):又叫铭记--是事物或经验在大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

2.保存(不忘):又叫保持—是使这些痕迹储存起来免于消失的过程。

3.回忆(认得):又叫再现--是痕迹重新活跃和复现的过程。

4. 再认(回想):又叫认知--是实现是刺激与以往痕迹的联想过程。

★(联想—感知一件事情或回忆一件往事时,在大脑中引起另
一件事情的现象)
(二)意义:
1.识记是记忆保存的条件或前提。

2.认知和回忆是某种客体在记忆中保存下来的结果或显示。

3.认知和回忆都是通过表象的形式而出现的。

★(表象—既往被感知的东西留在脑中的形象)
(三)分类:
1.按时间分类
(1)瞬时记忆:又称即刻记忆,只对发生在几秒至1﹏2分钟之内的经历的记忆。

(2)※短时记忆:又称短暂记忆,只对发生在几分钟至1﹏2小时之内的经历的记忆。

(3)近事记忆:只对发生在24﹏48小时之内的经历的记忆。

(4)远事记忆:只对发生在48小时以前的经历记忆。

2.按方法分类
(1)机械性记忆又称非理解性记忆(即死记)。

它是以单个的暂时联系为依据,与以往生活经历中其他事物很少联系的识记,如电话号码、陌生人的姓名等,故往往不易记住,且难以保持。

(2)意义性识记又称理解性记忆(活记)是以事物内部各方面的联系为依据,能与以往经历过的事物相联系的记忆,如故事情节、传奇小说等,因此较易被记住并能较牢固的保持。

※一般认为,识记了的东西不一定都理解,而理解了的东西更便于识记。

3.按目的分类
(1)无意的识记即初级的识记(不随意记忆):就是没有预先既定目的地识记。

如日常生活事件、传说等。

(2)有意识的记忆:为制定的目的或任务而采取的一定措施和步骤。

如我们熟记各种规章制度。

★:Ribot定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越是新近识记的事物越是遗忘快,遗忘的发展总是由近事记忆逐渐的发展到远事记忆。

4.其他分类
(1)感知形象记忆:只对看到的或接触到的物体形象的记忆。

(2)词语概念记忆:只对学习过的词语和概念的记忆。

(3)情绪记忆:即记住某种事件当时的情绪体验的记忆。

(4)运动记忆:指记住某个动作或某项操作应该怎样执行的记忆。

三、记忆障碍
临床上记忆障碍大致可分两个方面:记忆量的方面(记忆力增强、记忆力减退、遗忘)记忆质的方面(错构症、虚构症、潜隐记忆)1.记忆增强:是一种病理性的记忆增强,表现为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情都能回忆起来。

(躁狂症特别是轻躁狂病人)※有些有系统妄想的病人也存在记忆增强。

(又自责自罪妄想的抑郁症病人也可有此现象。

一抑郁症病人认定他的罪行是他8岁时将一小孩摔倒的事情上,但是病愈后,就再不能回忆起来这些经过)
2.记忆减退:是指识记、保存、再认和回忆普遍减退,临床比较多见。

见于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和其脑器质性损害的病人。

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

3.遗忘--“回忆的空白”:是指局限于某一事情或某一时期内的经历的遗忘。

它不是记忆的普遍性的减弱,而是一种回忆的丧失。

(1)顺行性遗忘:指不能回忆紧接疾病发生后的一段时间的经历。

多见于脑外伤。

(2)逆行性遗忘:指不能回忆紧接疾病发生前的一段时间的经历。

多见于脑外伤、脑卒中。

(3)进行性遗忘:是大脑疾病不断加重的过程中,记忆损害亦进行性加重。

多见于老年性痴呆。

(4)局限性遗忘:是由于大脑皮层局灶性损害所致的视觉、听觉或运动记忆障碍。

(5)全面性遗忘:由于大脑弥漫性损害引起的全面性痴呆或全面性遗忘。

(6)瞬时遗忘又称瞬刻即忘:是由于近记忆迅速低下,刚接触到的事物并不能铭记而立即遗忘。

多见于老年性痴呆。

(7)界限性遗忘又称阶段性遗忘:是指一段事件的生活经历完全遗忘。

多见于癔症、情感障碍。

(8)后发性遗忘:是指意识恢复的当初记忆尚好,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出现明显的遗忘。

(9)暂时性遗忘:是指发病时出现历时数小时至数日的遗忘然后记忆又大部分恢复。

多见于脑卒中样发作和癫痫。

(10)选择性遗忘又称心因性遗忘:是在心理创伤后完全忘记了一件重大情绪事件的经历,并否认曾经有此事的发生。

多见于情感障碍。

(11)系统成分性遗忘:是指单纯忘记了获得较晚的系统知识(如外语),而对较早掌握的知识保存。

可见于局灶性脑器质性损害。

(12)命名性遗忘又称命名性失语、健忘性失语,是指对某些事物的用途尚知道,但对该事物的名称已忘记。

可见于局灶性脑
器质性损害。

(13)焦虑性遗忘:是指在极度焦虑状态时产生的记忆丧失。

多见于焦虑症、恐怖症。

(14)情感抑制性遗忘:是指意识清醒时因一系列病态的观念的影响,压抑了另一些感情的产生而出现部分遗忘。

多见于抑郁
症。

(15)分离性遗忘:是指一方面表现为记忆完全丧失,另一方面又可以从事各种复杂的动作。

其记忆缺失和人格完整之间发生
明显的分离。

多见于癔症性精神障碍。

4.错构:是一种错误的记忆。

是指一个真实事件的追忆中添加了错误的细节。

见于精神发育迟滞、酒精中毒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疾病和外伤性痴呆。

5.虚构:又称记忆的幻觉:是将过去事实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或体验说成是确有其事,以随意想象出来的没有事实根据的内容来填补记忆中的空白。

6.潜隐记忆:或称歪曲记忆--是指过去见过的、听过的、读过的东西,其内容仍保存在记忆中,但来源却忘记了。

★潜隐记忆分两种:一种是把别人经历过的事回忆成是他本人实际发生过的事;一种是病人本身自己所经历过的。

7.似曾相识症:或熟悉感和旧事如新症或生疏感:病人体验新事物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多见于癫痫病人。

四、记忆的临床检查要点
1.正常的记忆错误—病态的记忆错误:
正常人的回忆也有一些失真现象。

记忆错误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任何人也不能把所有的经历和体验都记住并长时间的保持下来,更不能全部回忆出来。

因此,正常人的记忆与遗忘是分不开的。

记忆测验表明,在短时记忆中,只能保持7件左右的数目。

正常人的记忆一般不会出现超量的记忆错误,更不会出现性质的明显改变。

即使出现某些记忆错误和遗忘,也仅仅是次要的和细节的部分,仍能有效的把既往经验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病态的记忆障碍可出现超量的改变,如记忆显著减退还让病理性生疏感、病理性熟悉感等。

因此,主要的、重要的既往经历被歪曲、改造、脱失并与现实生活发生严重的脱节和割裂均属病态的记忆障碍。

2.检查要点
临床记忆检查,着重是了解病人是否有记忆质和量的改变。

检查通常是采用观察、询问和证实等几种方法来进行。

对其近记忆、远记忆以及瞬时记忆等3各方面都不能忽视。

近记忆的检查较为容易,主要是了解患者是否能准确回忆最近几天或当天所发生的事情。

(如何时入院;何人陪护;是如何来的等)远记忆的检查可让患者叙述其以往的经历,看是否与其家属、亲友、同事等所提供的情况相符。

(如自己的出生、上学的时间、参加工作的时间;家庭成员姓名、年龄;生活中所经历的中的事情等。

)短时记忆和瞬时记忆的检查可采用多种形式,可仿效记忆测量中的某些方法。

(如背数;介绍医生护士的姓名;刚刚介绍过的一些物品等)
★短时记忆往往和定向障碍同时存在。

(例如患者常常找不到自己的房间、床位。

这些可以在观察中予以发现)
通过以上的几方面的检查我们可以知道患者是否存在有记忆障碍,且能更进一步的了解其记忆障碍的改变程度。

同时我们对记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过度增强,也不要忽视,有的患者对一些细微事情都能回忆得一清二楚,这往往与妄想的形成与发展有一定的联系。

五、鉴别:
1.错认和错觉
注:错认:是对原来感知过的东西产生错误的再认,如患者将哥哥误认为是××同学。

2.错构—虚构—潜隐记忆—妄想性回忆—幻想性谎言(病理性谎言)
注:1.妄想性回忆:是指病后回顾以往的生活经历中发生过的事情时,赋予新的妄想性解释并坚信不移。

(如病人自诉自己很快就要死了,称“半年前与××同学握手时,被他点了穴,想害死我,企图霸占我的妻子”。


2.幻想性谎言(病理性谎言):是把少量的事实与大量的谎言掺
和在一起,用白日梦中幻想的内容来代替以往的经历,说的活神活现的,使人信以为真,甚至自己也搞不清楚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