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语句排序题
内蒙+王笛丹+行测巧解言语理解之语句排序

行测巧解语句排序三连环文都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王笛丹语句排序可以说是公考道路上的一个拦路虎,它不仅语言文字多,而且顺序完全被打乱。
考生在做的过程中一是要克服心理厌烦的问题;二是要练就“火眼金睛”找到其中的一些关键词。
所以,就如何才能提高这种题目的准确度我们必须做如下努力:一首句法对于语句排序题目,绝大多数考生都知道先看选项,目的是观察选项中的首句分别是第几句,然后从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进行筛选,从而确定首句。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首句如何判定呢?(一)不能做首句的句子(大多数情况):1、含有指代词的句子。
比如说“这”、“这些”、“他”、“他们”等,因为,指示代词一出现就知道,前面指代的肯定有内容。
2、关联词的后半部分。
比如说“虽然...但是”、“不仅...而且”这样的关联词出现,绝不能让后半部分的“但是”、“而且”当首句,因为前面也有内容。
3、总括句。
比如说“总之”、“由此可见”,自然也是不能放在句首的。
4、详细的例子。
因为我们的逻辑顺序是提出观点,然后是分析论证。
所以,详细的例子之类的都属于论据,自然是不能被放在句首的,要尽量往后放。
(二)可以做首句的句子:1、描述宏观背景的句子。
宏观背景是为引出下文做铺垫的,自然要被放在句首。
2、名言警句。
正如我们写文章时喜欢用名人的话先声夺人一般,语句排序也喜欢用名人名言开篇引出话题。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名人名言都应该被放在句首,也有一些是用在句尾的。
只是,用在句首的居多。
至于用在哪里,大家读题的时候会有语感的指引,练几道题目就了解了。
例如:①单纯罗列史料,构不成历史②只有在史料引导下发挥想象力,才能把历史人物和时间的丰富内涵表现出来③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史学家通过史料发挥合理想象④所谓合理想象,就是要尽可能避免不实之虚构⑤这是一种悖论,又难以杜绝⑥但是,只要想象就难以避免不实虚构出现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③①②④⑥⑤B.④⑤③⑥②①C.①③④⑥⑤②D.⑤③②①④⑥首先观察四个选项,就会发现首句各不相同,通过阅读之后,我们可以确定⑤不可以做首句,因为在这句中出现了指代词“这”。
巧解言语中的语句排序题

巧解言语中的语句排序题语句排序题在江西省考中每年都会出现,但很多同学对于语句排序题却特别头疼,看完题目毫无头绪,无从下手,加上此类题型题干较长,心态更加慌乱,进而导致错误率很高。
其实语句排序题并非那么可怕,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完全可以轻松应对。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两个小技巧帮助大家快速解题。
一、正确的解题顺序我们在面对言语其他题型时,往往是从提问方式或者题干入手,但是在面对语句排序题时,我们应该从选项入手,通过选项的对比快速排出错误选项或锁定正确选项,解题时切记不要脱离选项自行排列顺序,以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二、确定首句通过对比选项中的首句,确定哪些适合首句或者哪些不适合首句,可以快速的排除错误选项,甚至起到秒杀的效果。
a、首句特征。
大家可以联想我们片段阅读的题干,文段的开头往往是背景的介绍或者是某个概念的引出,因此当选项出现背景引入、提出观点或者下定义这些特征时,往往适用于首句。
我们来看一个例题。
(2017江西)①人的一生约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是人的生命再生产的过程②在睡眠日把睡眠作为一个“公共议题”,这本身就说明人们的健康意识在提升③没有良好的睡眠,就没有清醒的头脑和健康的体魄④放在以前,人们常认为失眠是一个隐私问题,说出来会被人认为“有心事”,因此往往羞于启齿⑤对健康而言,睡眠与阳光、空气、食物和水一样重要⑥而当很多人都遭遇失眠的困扰,就说明睡眠不仅是一个个人问题、健康问题,更是一个群体性和社会性的现象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①⑤③②④⑥B.①③⑤④②⑥C.⑤①③④⑥②D.⑤③④①⑥②对比选项,判断首句,分别是①⑤,①是对“睡眠”下了一个定义,而⑤是在强调睡眠对健康而言很重要。
我们应先引出“睡眠”的概念再去分析其重要性,因此①更适合作为首句,排除CD两项。
接着对比AB两项,①后分别接的是⑤和③,⑤之前已经分析过,是在强调睡眠对健康而言很重要,而③在强调良好睡眠对头脑和健康体魄的重要性,⑤是对③其中一个方面的分析,因此⑤应该在③之后,此题选择B项。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如何破解语句排序题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如何破解语句排序题做了许多行测模拟题还是没有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分数?那是你没有掌握一些技巧和重点,下面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言语理解技巧:如何破解语句排序题”,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的考试资讯!行测言语理解技巧:如何破解语句排序题在国省考行测中,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语句表达主要分为语句排序和语句衔接,要保证言语题的正确率也很关键,今天针对语句排序的解题技巧与大家分享。
一、观察选项,排除错误在遇到语句排序题时,不建议大家一上来就看题干,要先观察选项,看看选项是把哪些句子当成了首句,然后再去题干中看这个句子能否作首句,如果可以就保留,不可以就排除该选项。
有以下情形的句子不能作为首句:1.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开头引导的句子,比如:他(们)、它(们)、这种、那些等等。
2.关联词语的后半部分引导的句子,比如:但是、所以等等。
3.总结性词语引导的句子,比如:因此、总之等。
4.具体分析、描述性的句子。
二、抓标志词、合并语句通过抓逻辑起点(首句)无法排除错误选项或排除后还剩下别的干扰选项时,回到题干中,关注一些标志性词语:1.关联词;2.指代词;3.总结词;4.顺序词;5.重复词,并在题本上做相应的勾画,这样能够确定一些句子的先后顺序,进而排除错误选项。
例如指代词前要有具体指称对象,如果发现有指代词,要快速找一下这个指代词到底指代什么,进而锁定顺序。
例如:①据此,海岛分为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冲击岛四大类型②它们万变不离其宗,或是从大陆分离出来,或是由海底火山爆发和珊瑚虫构造而来③尽管海岛面貌千姿百态,人们仍然能找到其中的规律性④前者姓“陆”,地质构造与附近大陆相似⑤后者姓“海”,地质构造与大陆没有直接关系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A.③②④⑤①B.②③④⑤①C.①④⑤②③D.②③①④⑤【解析】答案:A纵观选项,分别把③、②和①当做首句,而①句以“据此”开头,②句以“它们”开头,均出现了指代词,所以①和②都不能作为首句,排除BCD。
2015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巧解语句表达之排序题

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巧解语句表达之排序题郑州省考交流群号:35094686语句排序题属于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片段阅读中的语句表达类题目,近年来公务员考试中,这种题型已经成为常考题型之一,因此需要引起各位考生的注意。
句子排序题通常是题干给我们六句话,这六句话的顺序是被打乱的,要求我们对这六句话重新排序,使这六句话成为一个连贯的片段。
有些考生在做这种题目的时候喜欢把题目给出的六句话顺读一下,然后再去根据自己的语感进行排序,而通常全部读下来非常浪费考生时间,并且正确率不高,行测考试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选出正确选项,因此顺读不是做这类题的可靠方法。
为了使考试更好的攻克此类题目,华图网校专家谈谈针对排序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首先,抓中心语句。
抓中心语句是为了让我们从选项入手,判断首句的方法。
我们可以观察选项中作为排在第一的那句话是否可以作为首句,如果不能作为首句则直接排除。
语句排序题首句不是观点句,也不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它只是为了引出某个名词,引出某个论述对象、论述主体,首句一般不会以关联词或者代词开头。
其次,抓标志词语。
抓标志词语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原文中哪两句话是必然放在一块的。
比如说指代词:这、那、其、它们等等,出现指代词,意味着前文中论述过此主体,看到指代词潜意识的看它前文论述的内容,这两句话一定相连。
再比如说关联词,如果句子中分别出现虽然...但是...,这两句话一般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必然在一起的关联词判断哪两句话必然在一起进而再去看选项,可以直接排除选项。
最后,抓行文脉络。
写文章作者有一定的写作思路和写作顺序,而作者的思路可以帮我们排除错误选项。
行文脉络有几种种类,比如时间、空间顺序,或者因果、递进等顺序,当我们能够把握作者写作思路时能保证我们排序的准确率。
答题方法例析:①尽管海外屯田存有各种风险,但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为保障国内粮食供给而对耕地施加的压力。
因此,我国也应积极探索海外屯田②印度也于2008年开始在巴拉圭、乌拉圭、巴西等国展开租田谈判③2007年的粮食危机又引发了新一轮的“海外屯田潮”④日本最先开始海外屯田,它拥有超过国内农田面积三倍的1200万公顷海外农田⑤此外,一些企业,如摩根士丹利、英国Landkom公司、瑞士黑土农垦和阿尔帕科农业公司等也开始积极投资购买海外农田⑥在全球粮食危机和粮食贸易保护的背景下,大量国家加入了耕地海外扩张行列,将“海外屯田”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⑦过去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沙特、阿曼等海湾国家在2008年组成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携手并战于海外屯田将以上7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①⑥④③⑦②⑤B.⑥④⑦⑤②③①C.①⑥④⑦②③⑤D.⑥④③⑦②⑤①【答案】D。
言语理解语句排序解题技巧

/动态定制全程督学
言语理解中的语句排序有捷径可循
语句排序是言语理解与表达里的一种常见题型,通常给出6个短句,让我们选出一个正确的排序。
注意,这是选择题,只有4个选项,这比凭空排序要简单的多,而且在选项里,也是有捷径可循的。
下面我们以真题为例,来看看捷径在哪?
①们没有超过一千年的家谱
②金鱼是世界上养殖最普遍的宠物鱼类
③不过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
④却没有多少证据证实它们是什么时候被驯养的
⑤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还没有引进
⑥尽管我们知道金鱼原产于中国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⑤⑥④③①
B.②⑤③⑥④①
C.②⑤③①⑥④
D.⑥④③①②⑤
【分析】语句排序,确定首句最重要。
而选项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捷径,从选项中可以看出,只②⑥可能排在首句,因此我们无需把六个句子逐一判断,只需看这两句即可。
⑥以“尽管”开头,显然不能作为整段的开头,因此可以判断②是首句。
D项可以排除,继续从选项中找线索,只有⑤排在②后,排在⑤后的可能有③或⑥,③“不过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
的前面应该描述了一些不确定的事情,因此不适合放在②⑤后,⑤⑥都涉及到国家,因此⑥放在⑤后合适,至此只剩下A选项了。
这就是语句排序中的捷径,充分利用选项,结合排除法,把句子的顺序确定下来。
——源自红麒麟定制式公考督学平台
1。
巧解语句排序题

巧解语句排序题言语理解与表达不仅是行测中题量最大的部分,它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它不仅题干材料很长、阅读量大,而且材料有较强的主观性,诸多特点都增加了题目的难度。
因此,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和技巧对于每一位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中公网校专家从其中一种题型——语句排序讲起,给出一些做题技巧和建议,以助各位考生公考之路顺利过关。
语句排序题是言语理解和表达部分每年必考题。
对于这一部分,我们既要正确率,又要效率。
简单地讲,排序题的解题思路就是要先看选项,再看语句,从特殊句子先排序,最后结合选项确定答案。
看选项就是看首句,看语句就是看有标志词的特殊句子,最后结合选项排除错误选项。
以下举例说明:①他们保存历史的唯一办法是将历史当做传说讲述,由讲述人一代接一代地将史实描述为传奇故事口传下来。
②但是,没有人能把他们当时做的事情记载下来。
③这些传说是很有用的,因为它们能告诉我们以往人们辽居的情况。
④我们从书籍中可以读到5000年前近东发生的事情,那里的人最早学会了写字。
⑤但直到现在,世界上仍然有些地方,人们还不会书写。
将以上5个句子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①③②④⑤B.④①③②⑤C.④⑤①③②D.①②③④⑤【参考答案】C。
【中公解析】首先看选项特征,四个选项的只有两句充当首句,即①和④,接下来重点关注题干中这两句话,并根据一定的逻辑思维找到有没有可以排除,也就是不适合当首句的句子。
①和④这两句话都比较特殊,特殊在它们都是由指代词引导开头的句子,“他们”和“我们”,指代词一般都有指代的内容,并且指代的内容多是在前文去找,所以一般指代词引导开头的句子都不适合做首句,然而也有一些例外,“我”“我们”表示第一人称的指代词可以当首句,或者指代内容可以在指代词所在句子种直接找到对应解释的也可以当首句,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很快排除①做首句的选项,即A和D。
接着我们继续看剩下的两个选项,发现其中特点为①③②都一样,所以这三句话的排序可以确定,重点是找到④后面到底是①还是⑤。
巧用解题技巧快刀斩乱麻速解行测语句排序题

巧用解题技巧快刀斩乱麻速解行测语句排序题近年来,在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排序题已经发展为了一种稳定题型,纵观近五年的国考试题,排序题每年必考1—2道,由于其阅读量大,看似复杂而成为很多考生放弃的对象。
然而在争分夺秒的考场中,得分才能制胜,所以,对于此类“小众型”的题目,千万不可小觑。
在国考备考阶段,为各位考生“快刀斩乱麻”,揭开排序题神秘的面纱,几十秒锁定答案。
一、观察选项,首句排除排序题从首句入手是做题的一大法宝,直接可以帮助考生排除干扰选项。
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和行文脉络,不难发现,以下所涉及的首句类型都是可以排除的:1.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不作首句。
例如“他(他们)”、“这(这些)”、“那(那些)”等。
2.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后者不作首句例如“甚至”、“但是”、“也”、“所以”等。
3.含有总结性的词语不作首句例如“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由此可见”、“这意味着”等。
4.具体分析、无主语的句子不作首句例如分析原因、影响、意义的句子。
二、抓标志词语,合并同类语句有些题目可以通过首句排除,有些题目第一步不好排除,那就可以通过寻找材料中的标志性词语,进一步合并同类语句,再进行排除。
标志性的词语主要涉及以下类型:1.关联词【真题示例】①演化性适应的重要秘诀之一就是多样性②维持世界秩序并保存文化多元化的问题,这是一个我们面临、但想象不出解决办法的问题③一旦去除了文化的差异,出现了一个一致的世界文化,虽然若干政治整合的问题得以解决④去除了人类的多样性可能到最后会付出持续的意想不到的代价⑤文化的歧异多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人类资源⑥但可能会使人类一切智慧和理想的源泉枯竭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⑤④③①②⑥B.②⑤③⑥①④C.②④①⑤⑥③D.⑤⑥②③①④【答案】B。
解析:首先观察首句,②句提出问题,⑤句分析问题,所以②句应放在第一句。
可排除A、D。
③和⑥中有一对关联词“虽然……,但……”所以③⑥放在一起,并且③在前⑥在后,由此,答案选B。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备考:巧解语句排序题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备考:巧解语句排序题省考将近,不知道大家对知识点掌握的如何,在行测中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科目不仅分值高而且知识点也有11个之多。
有人说做言语题是靠语感,其实不然,很多题型是有很强的技巧性的,例如语句排序题。
语句排序题在解题时需从选项入手,确定首句项。
在确定首句项时往往是排除不能做首句的句子,采用的技巧有时间顺序、代词指代、逻辑顺序、援引观点等。
然后把剩下的句子按照逻辑顺序、话题一致原则进行排列。
【2014-辽宁】①草原上的大量事例已经证明这些帝国都是昙花一现②这些民族在历史上是一股巨大的力量③这种压力不断地影响着这些地区历史的发展④世界上的游牧民族大都生息在欧亚大草原上⑤他们的历史重要性在于他们向东、向西流动时,对中国、波斯、印度和欧洲所产生的压力⑥他们的历史重要性主要不在于他们所建立的帝国A.①④⑥⑤③②B.①⑥⑤③④②C.④②⑥①⑤③D.④①⑥⑤②③【答案】C【解析】语句排序题。
观察首项①中代词“这些”指代不明,故排除A和B,确定首句为④,接着②中的“这些民族”与④中的“世界上的游牧民族”正好遵循了话题推进的原则,而D中④后面接着的①,两句分别论述了两个不衔接的话题,故排除D。
答案选C。
【2016-国家】①当地球撞进尘埃带时,从地球上看,是短时间内无数尘埃以极高的速度划破大气层下落②因此,流星雨实际上是彗星留下的无数尘埃形成的③进入大气层的尘埃被大气加热,发出明亮的光④彗星释放出的尘埃,并非顷刻扩散到宇宙空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是留在彗星的轨道上持续公转⑤这样看上去就有许多流星,也就是流星雨⑥这样形成的“尘埃带”,有些和地球的公转轨道交叉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首先判断首句,我们能够看到每句话几乎都是围绕“尘埃”来论述,而④句则是引出“尘埃”这个话题的句子,因此,④要做首句。
②句和⑤句都有“流星雨”,因此,②句和⑤句要排在一起。
综上,答案为C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解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语句排序题
语句排序题是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常考题型,2010-2013年近三年的国考中题量比较稳定,维持在2-3道题目,考生在此部分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做题的速度比较慢、耽误的时间比较多。
但是,只要考生掌握一定的做题方法,此部分题目的难度不大。
一、解题思路与选项的四种模式
为确保做题速度与正确性,语句排序题很好的切入点就是从选项入手。
因此,华图教育在这里提示各位考生较好的解决语句排序题的方法是排除法,首先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再对剩下的选项进行二次验证。
在考试中语句排序题题目的选项排布会有以下四种模式:
第一种:A.③②⑥⑤④①
B.③①⑤④②⑥
C.④①③②⑥⑤
D.③②④①⑥⑤第二种:A.③②⑥⑤④①
B.⑥①⑤④③②
C.④①③②⑥⑤
D.③②④①⑥⑤
第四种:A.⑤②①⑥③④
B.②④①⑥③⑤
C.②⑥①④③⑤
D.⑤⑥②③①④第四种:A.③②⑥⑤④①
B.⑥①⑤④③②
C.④①③②⑥⑤
D.②③④①⑤⑥
通过上表我们能够发现:第一种模式中首句为③的选项有三个,而④做首句的选项此时只有一个,可运用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现将C选项排除掉,为正确选项的概率极低,接下来进行验证选项,判断③之后与②和①句义关系哪个正确;第二种模式中仍然可用少数服从多数,现将B、C排除,但是为了避免过于绝对的情况出现,④与⑥我们可以判定下能否做首句;第三种模式的首句两两相同,无法运用少数服从多数,需要判断⑤与②哪个适合做首句,将不能做首句的先排除,在验证剩下的两个选项哪个合适;第四种模式便是首句各不相同,现将不能做首句的选项排除,接下来再剩下的选项中验证选项。
首句的特征一般有以下的几个特点,一般情况下援引观点、背景铺垫、设问等这样的几种句式多为首句。
在考试中通常不做首句的也有自己的特征:(1)补充类描述,如当然、也、又、如果、所谓等;(2)指代类描述,如这、此、那等代词;(3)反面论证,如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等。
一般因此,所以、最终、终于等词语在几个句子中出现的时候,比较适合做尾句。
在关联性验证的时候我们一般用到的方法有以下几个:关联词语搭配、话题衔接一致与时空顺序。
二、真题感知
【2013国考-51】
①上个世纪30年代,徽州的一些文献继续流往杭州、南京等地
②抗战结束之初,历史学家方豪在南京购得一批徽州文书,于上世纪70年代撰写并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这是目前所知学术界对徽州文书的第一次收集
③徽州文书是徽州民众在日常生活、商业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原始档案
④目前所知从徽州外流最早的文书,是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明代歙县方氏信函700通。
这批尺牍在晚清光绪以前就已流入日本
⑤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文书档案逐渐散落出来
⑥它们原先主要保存在私人手中,还有的保存于祠堂、文会等各类基层组织的管理者手中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②③⑥⑤④①
B. ②③⑤④⑥①
C. ③①⑥⑤④②
D. ③⑥⑤④①②
此题答案为D。
首先观察选项,比较②③哪句适合做首句,②说明关于徽州文书的历史事件、③定义徽州文书,③更适合做首句,排除A、B两项。
⑥中有“原先”,1句中有“上世纪30年代”,根据时间顺序,应该⑥在①之前,排除C。
将D带入验证,发现语句通顺、逻辑清楚,故选择D。
语句排序题目难度一般,希望广大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灵活把握、科学备考、打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