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之欧阳文创编

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一、概述:小儿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吸入或过敏反应等)所致的肺部炎症。
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其共同的临床表现。
小儿肺炎中以支气管肺炎最为常见。
本病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小儿肺炎属于中医学的“肺痹”、“肺胀”、“肺炎喘嗽”等证的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
或有轻度发绀。
1.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1.3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
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1.4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1.5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
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1.6 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西医诊断标准:2.1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
2.2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发展为变证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
或持续壮热不已,神昏谵语,四肢抽搐。
初生儿、素体气阳不足的小婴儿上述部分症状可不典型。
2.3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哕音。
2.4实验室检查:(1) 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2)周围血象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可增多。
(3)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
(二)证候诊断1、风热闭肺证:咳嗽,喘急,鼻煽,或伴发热重,恶风,鼻塞流涕,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于风关。
15.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中医诊疗方案

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儿科学》(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1]、《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王雪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2]肺炎喘嗽的诊断标准。
(1)起病较急,有发热,干咳,气促,鼻煽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出版)[3]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2015年发布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4]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
(1)新近出现发热,干咳为主,稍有黏痰,可伴有畏寒、头痛、胸痛等症状。
婴幼儿症状相对较重,可出现喘息或呼吸困难。
(2)肺部听诊可闻及吸气末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或干啰音,年长患儿肺部体征初期常不明显。
(3)胸部X线检查显示点状、斑片状、节段性、大叶性浸润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必要时行胸部CT检查。
(4)肺炎支原体检测:肺炎支原体(MP)抗原阳性和(或)单次MP–IgM抗体滴度≥1∶160;或者恢复期和急性期双份血清MP–IgM或IgG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或减低。
(二)证候诊断参考《中医儿科学》(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1]、《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王雪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2]1.急性期常证(1)风热闭肺证:发热,咳嗽,咽红,气急,有汗,口微渴,痰黄,量少或无,舌红,苔黄,脉浮数。
(2)痰热闭肺证:高热不退,咳嗽,痰黄黏稠,痰涎壅盛,气急鼻煽,面赤口渴,口周发绀,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3)毒热闭肺证:高热炽盛,喘憋,咳嗽,烦躁口渴,涕泪俱无,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红芒刺,苔黄,脉洪数。
(4)湿热闭肺证:身热不扬,咳嗽,咯痰不爽,食少腹胀,大便黏腻,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之欧阳道创编

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一、概述:小儿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吸入或过敏反应等)所致的肺部炎症。
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其共同的临床表现。
小儿肺炎中以支气管肺炎最为常见。
本病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小儿肺炎属于中医学的“肺痹”、“肺胀”、“肺炎喘嗽”等证的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
或有轻度发绀。
1.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1.3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
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1.4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1.5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
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1.6 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西医诊断标准:2.1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
2.2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发展为变证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
或持续壮热不已,神昏谵语,四肢抽搐。
初生儿、素体气阳不足的小婴儿上述部分症状可不典型。
2.3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哕音。
2.4实验室检查:(1) 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2)周围血象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可增多。
(3)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
(二)证候诊断1、风热闭肺证:咳嗽,喘急,鼻煽,或伴发热重,恶风,鼻塞流涕,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于风关。
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_0

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肺炎喘嗽(肺炎) 诊疗方案一、概述:小儿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吸入或过敏反应等)所致的肺部炎症。
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其共同的临床表现。
小儿肺炎中以支气管肺炎最为常见。
本病多见于 3 岁以下婴幼儿。
小儿肺炎属于中医学的肺痹、肺胀、肺炎喘嗽等证的范畴。
二、诊断 (一)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1. 1 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
或有轻度发绀。
1. 2 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1. 3 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
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1. 4 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1. 5 血象:1/ 3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
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1. 6 X 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西医诊断标准:2. 1 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
2. 2 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发展为变证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
或持续壮热不已,神昏谵语,四肢抽搐。
初生儿、素体气阳不足的小婴儿上述部分症状可不典型。
2. 3 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哕音。
2. 4 实验室检查:(1) 胸部 X 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2) 周围血象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可增多。
(3) 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
(二) 证候诊断 1、风热闭肺证:咳嗽,喘急,鼻煽,或伴发热重,恶风,鼻塞流涕,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于风关。
儿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儿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肺炎喘嗽(肺炎)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病名:肺炎喘嗽(TCD编码:BEZ020)西医病名:肺炎(ICD-10编码:肺炎喘嗽是以肺气闭塞为基本病机,以发热、咳嗽、气促、鼻煽为主要表现的肺系病证。
肺炎喘嗽相当于西医学的肺炎,即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ZY / TO01 . 4-94 ) 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
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
或有轻度发绀。
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
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
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6 年10 月)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
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发展为变证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
或持续壮热不己,神昏澹语,四肢抽搐。
初生儿、素体气阳不足的小婴儿上述部分症状可不典型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1)胸部X 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2)(2)周围血象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可增多。
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之欧阳学创编

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一、概述:小儿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吸入或过敏反应等)所致的肺部炎症。
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其共同的临床表现。
小儿肺炎中以支气管肺炎最为常见。
本病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小儿肺炎属于中医学的“肺痹”、“肺胀”、“肺炎喘嗽”等证的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
或有轻度发绀。
1.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1.3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
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1.4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1.5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
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1.6 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西医诊断标准:2.1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
2.2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发展为变证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
或持续壮热不已,神昏谵语,四肢抽搐。
初生儿、素体气阳不足的小婴儿上述部分症状可不典型。
2.3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哕音。
2.4实验室检查:(1) 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2)周围血象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可增多。
(3)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
(二)证候诊断1、风热闭肺证:咳嗽,喘急,鼻煽,或伴发热重,恶风,鼻塞流涕,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于风关。
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方案疗效评价及优化措施

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方案疗效评价及优化措施肺炎喘嗽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等症状。
中医诊疗方案通过辨证施治,既可以缓解症状,也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在评价疗效和优化措施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疗效评价1.症状改善:观察患者的咳嗽、气喘等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
通过问诊、观察和患者自己的反馈,了解症状是否有明显好转。
2.体征改善:观察患者的胸部启闭情况、呼吸频率等体征是否有所改善。
通过触诊、叩诊等手段,了解患者的体征是否发生变化。
3.辅助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观察辅助检查结果的变化。
例如,肺部X光或CT的结果是否有明显改善。
二、优化措施1.辨证施治:中医诊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针对不同患者的体质、证候,采用不同的中药配方以及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
2.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病情好转,可以适当减少药物剂量或停止一些治疗措施;如果病情不稳定或进展,需要增加治疗措施或更换药物配方。
3.注意病人的日常护理: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避免劳累和寒冷刺激。
另外,还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烟尘等刺激物。
4.加强宣教: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宣教,如疾病的预防、注意事项等。
提醒患者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
5.定期随访: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
在随访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了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
总结起来,肺炎喘嗽的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评价及优化措施主要包括观察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辅助检查结果的变化;优化措施则包括辨证施治、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注意病人的日常护理、加强宣教以及定期随访等。
通过以上措施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评价疗效并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012年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肺炎(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方案》
(2012年版)
《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方案》2011年版疗效分析总结评估报告
肺炎(肺炎喘嗽)诊治的难点分析及中医解决思路和措施
一、诊治难点
1.中医辨证分型尚不够全面,对临床灵活辨证存在一定的束缚,尚需细化,或增加附方。
2.辨证临床症状多,可操作性差,故需简化辨证要点,便于临床操作。
3.目前病毒性肺炎逐步增多,比例呈上升趋势,治疗药物需要适当调整。
4.肺炎支原体肺炎逐年上升,查肺炎支原体抗体需要一定时间窗,影响了早期诊治,需要增加早期诊断的病原学检测。
二、肺炎喘嗽中医难点解决思路和措施
1.细化了证型分型,需要临床医师辨证能力较强,正确做出辨证和类方鉴别处治,区分了类方应用选择,加强医师培训,便于推广应用,以期提高疗效。
2.简化辨证要点,便于临床操作。
3.增加了热毒宁注射液静脉应用,扩大了抗病毒药物的种类。
4.在诊治过程中尽量向家长说明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争取配合。
增加了肺炎支原体咽拭子抗原的检测,可早期检出肺炎支原体,且取样方便,减少了患儿对抽血的恐惧,依从性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肺炎喘嗽(肺炎)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病名:小儿肺炎喘嗽
西医病名:肺炎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
1.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
或有轻度发绀。
1.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不退。
1.3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
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1.4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1.5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
若因病人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增多或正常。
1.6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6年10月)。
2.1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
2.2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
鼻翼煽动,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发展为变证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
或持续壮热不已,神昏谵语,四肢抽搐。
初生儿、素体气阳不足的小婴儿上述部分症状可不典型。
2.3肺部听诊可闻及中性细湿罗音。
2.4实验室检查:
(1)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点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阴影。
(2)周围血象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增多。
(3)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
(二)证候诊断
1.风热闭肺证:咳嗽,喘急,鼻煽,或伴发热重,恶风,鼻塞流涕,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于风关。
2.痰热闭肺证:咳嗽痰多,喉间痰鸣,呼吸急促,发热,胸闷纳呆,泛吐痰涎,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或指纹紫于风关。
3.热毒闭肺证:高热不退,咳嗽剧烈,气急喘憋,便秘溲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舌红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青紫。
4.正虚邪恋证(肺脾气虚证与阴虚肺热证)
在肺炎病程恢复期症状减轻,体温趋于正常,但表现有多汗、胃肠功
能紊乱、体质虚弱或肺部罗音久经不消者。
(1)阴虚肺热证可有低热不退,咳嗽少痰,盗汗,面色潮红,唇红,舌红少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指纹紫。
(2)肺脾气虚证可有咳少痰多,神疲倦怠,面色少华,自汗食少,大便稀溏,唇舌淡红,脉细弱无力或指纹淡红。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中药汤剂
(1)风热闭肺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开闭
推荐方药:银翘散和麻杏石甘汤,炙麻黄、生石膏、杏仁、甘草、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
(2)痰热闭肺证
治法:清热涤痰,泄肺开闭
推荐方药:五虎汤和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炙麻黄、石膏、杏仁、甘草、葶苈子、鱼腥草、瓜蒌皮、桑白皮。
(3)毒热闭肺证
治法:清热解毒,泄肺开闭
推荐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炙麻黄、杏仁、枳壳、黄连、黄芩、栀子、石膏、甘草、知母。
(4)正虚邪恋证(肺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宣肺化痰
推荐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人参、白术、云苓、五味子、麦冬、炙甘草。
(5)正虚邪恋证(阴虚肺热证)
治法:清热宣肺,养阴益胃
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桑叶、玄参、贝母、生甘草。
1.中药煮散剂(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针对肺炎喘嗽的常证,以宣肺开闭清热化痰为原则,选用儿科院内制剂中药煮散剂,再结合患儿临床表现、舌象、脉象,根据不同证型随证加减。
煮散剂服用方法:每日2~3次,水煎滤渣服
2.中成药
辨证选择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金振口服液、猴枣散等。
(二)中药注射剂
热毒宁注射剂、喜炎平注射液等,根据说明书按儿童年龄及体重计算用量。
(三)外治法
1.药物敷胸疗法,适用于肺炎喘嗽(肺炎轻症)各证型。
2.药物穴位敷贴疗法,适用于肺炎喘嗽(肺炎轻症)咳嗽或气喘症明显者。
3.肺炎贴经皮治疗,适用于咳嗽气急,或痰多难咯,或肺部听诊有明显的湿罗音者。
4.雾化吸入疗法,适用于咳嗽气急,或痰多难咯者。
5.药物敷脐疗法,适用于肺脾气虚者。
6.中药灌肠法,口服中药困难者可选择中药灌肠法,根据不同证型、取陪相应的中药液体(辨证汤剂)
7.拔罐疗法:适用于肺炎后期痰多,肺部罗音难消者。
8.天灸疗法(即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适用于慢性肺炎与反复肺炎的患者。
(四)护理
1.室内通风,保持安静,尽力避免患儿烦躁、哭闹;
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
3.必要时吸氧,一般采用40%~50%氧气湿化后经鼻管或面罩给氧;
4.给予容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出入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记录;
6.控制钠、水摄入,输液时避免速度过快、液体量过多,以防止增加心脏负担。
三、难点分析:
中医药在防治病毒性肺炎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主要体现在减少并发症,提高痊愈率,缩短住院天数,节约费用,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但临床上采用单一中医药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问题如下:
1.支气管肺炎患儿出现严重并发症时,中药优势不明显,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微循环衰竭等需要采取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2.既往关于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做了大量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均证实中医药对于病毒性肺炎具有肯定的疗效,而对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则缺乏有说服力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规范化临床研究总结资料。
3.西医关于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多以病因分类为依据,根据不同病原体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但对病毒性肺炎未见特异性疗效。
中医药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中临床应用广泛,效果也值得肯定,但目前还缺乏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外的病毒性肺炎(西医不同病因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和疗效评价研究,也缺少中医辨证属于痰热闭肺证以外较少证型的规范化研究报告。
4.小儿肺炎的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此年龄组患儿中药汤剂口服有一定困难,依从性差,因此开发新的中药制剂对于推广中药在小儿肺炎中的使用率意义重大。
5.反复肺部感染是儿科临床医师治疗中的棘手问题,如何运用中药增强患儿体质,减少肺炎发生率是一个重大临床问题。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指标
1.主要症状:发热、咳嗽、痰鸣、喘促四大主症的改善情况
2.体征:肺部罗音改善情况
3.理化指标:X线、全胸片阴影吸收情况
(二)疗效判断
临床痊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喘促主症消失,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肺部体征消失或X线全胸片阴影明显吸收。
显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喘促主症消失及其他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肺部体征明显好转。
有效:发热、咳嗽、咳痰、喘促主症减轻及肺部体征好转
无效:发热、咳嗽、咳痰、喘促主症及肺部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其他临床症状也多无改善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