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粉虫养殖技术
黄粉虫怎样养殖

黄粉虫怎样养殖黄粉虫是一种营养广泛的昆虫,我国目前主要将其当饲料喂养,一些需要喂养昆虫类的基本都会优先考虑黄粉虫。
是一种及其好养的物种,那么黄粉虫怎样养殖呢?下面就来个大家讲讲下黄粉虫的养殖技术。
1、养殖环境黄粉虫比较小,幼虫只有1-2厘米左右,而且主要出售的也是幼虫,所以环境主要针对幼虫进行改动。
环境要处于比较暗的状态,因为黄粉虫不喜光,室内温度需要高一点,控制在20°以上,太低了会影响到其生长。
通风不需要太强,以免破坏室内的温度环境。
养殖场所要比较安静,当声音较大时,黄粉虫会处于受刺激的状态。
室内不能有异味,黄粉虫对于异味及其敏感,且伤害较大。
2、搭建养殖地黄粉虫养殖不占地方,一般用木头盒子来养殖,盒子大小在80*40*12左右大小,也可以用纸盒子之类的进行养殖。
准备好盒子后按盒子大小建立合适的架子,架子要坚固一点,高度按自己的需求来,然后将盒子放在架子上面。
盒子要方便取出,因为后面养殖管理时要经常的移动盒子。
盒子内壁需要光滑,最少要空出6-8厘米高左右的距离,这样黄粉虫就不会容易跑出来。
3、幼虫投放当前期准备好后就要投放幼虫了,幼虫投放前需要先在盒子底部放置一些麸皮,厚度在1-2厘米左右,将黄粉虫刚孵化的幼虫放入其中搅拌,数量在8000-10000条左右。
一定要均匀的分开,以免幼虫堆积在一起不利于生长。
在后期则需要视情况决定是否减少单个盒子里黄粉虫数量,在幼虫1-2厘米时期,维持在一个盒子的黄粉虫重3斤左右为上佳生存条件。
4、饲料喂养目前喂养黄粉虫的食物主流的为麦麸,然后混合一些其它的物品来养殖。
盒子里面要用麦麸将黄粉虫分开,将其混合均匀,麦麸厚度在2厘米以上。
为了保持其营养的充分,中间可以添加一些玉米面、豆饼之类的搅拌,比例在麦麸7:玉米:2:豆饼:1左右,除了麦麸占比不变,其它的可以适当调换物品和比列。
为了满足黄粉虫的水分、营养要求,蔬菜叶也是日常必备的食物,将菜叶搅碎,然后均匀的摊洒在盒子里,遵循少量多喂的原则。
黄粉虫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足部
3对足,胸部和腹部的 足发达,用于爬行。
触角
触角1对,细长,呈念 珠状。
生活习性
01
02
03
温度
黄粉虫适宜生活在2030℃的环境中,耐寒性较 强,但不耐高温。
湿度
适宜的湿度为60%-70%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 响其正常生长。
光照
黄粉虫对光照有一定的适 应性,但光照过强或过弱 都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 响。
04
05
黄粉虫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养殖成本分析
养殖设备
包括养殖箱、养殖架、饲料盘等,以及 养殖环境所需的加温、通风、照明等设
备。
人工成本
包括养殖人员的工资、培训和管理等 费用。
饲料成本
黄粉虫主要饲料是麦麸、蔬菜等,根 据养殖规模和生长周期的不同,饲料 成本也会有所差异。
其他成本
如防疫、消毒、药品等费用。
养殖收益分析
黄粉虫的市场价格
黄粉虫作为高蛋白饲料, 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相对 较高。
养殖产量
黄粉虫的生长周期短,繁 殖速度快,因此产量较高 。
销售渠道
可以通过与饲料厂、养殖 户等合作,建立稳定的销 售渠道。
经济效益评估与提升
经济效益评估
通过对养殖成本和收益进行综合分析 ,评估黄粉虫养殖的经济效益。
温度调节方法
温度变化对黄粉虫的影响
温度变化会影响黄粉虫的代谢和生长 速度,甚至可能导致黄粉虫死亡。
可以通过加温或降温设备调节温度, 保持恒温状态。
湿度管理
湿度控制
黄粉虫需要适宜的湿度,一般为50-70%,最佳湿度为60%左右。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黄粉虫的生长和繁殖。
湿度调节方法
可以通过加湿或除湿设备调节湿度,保持恒湿状态。
最新科学黄粉虫养殖技术

最新科学黄粉虫养殖技术1、虫种:黄粉虫传统饲养均是以散存民间的杂乱品种为主,没有进行科学的选择与定向培育。
因而品较差,抗逆性差,产量低而不稳。
2、饲料:黄粉虫食性杂,大多发生于各种农林产品库房中,如粮仓.塑料库.药材库等,凡是具有营养成分的物品都可以作为它的饲料。
在一温、湿度条件下,饲料的营养成分是幼虫生长的关键。
若以合理的复合饲料喂养,不仅成本低,而且能加快生长速度,提高繁殖率。
在传统的饲养实践和笔者所掌握的材料中,均介绍以麦麸为主,辅以青菜叶的饲养模式,饲喂成本较高,对工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工农业有机腐屑)的全面开发利用重视不够。
3、饲养设备:传统黄粉虫饲养设备较简单,规格杂乱,难以统一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
常用盆、缸、木箱、纸盒、砖池等器具进行饲养,但要求内壁光滑,器具缘深达15厘米左右,以防幼虫、成虫逃逸。
4、环境条件控制:黄粉虫传统饲养均以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正常生长发育为主,没有进行最佳环境条件的确定和采取控制措施。
5、饲养管理与防疫:黄粉虫饲养管理模式中,黄粉虫为非目标养殖物,饲养者对其重视不够,饲料成分仅以麦麸为主,没有系列配方和添加剂、诱食剂的配制,饲养设备不规范等,使管理过程粗放,工艺流程技术参数不明确、不稳定,难以形成工厂化规模养殖。
其一般管理程序为:(1)幼虫饲养:饲养前,先在饲养箱、盒等器具内放入经纱网筛过的麸皮和其他饲养,再将黄粉虫放入,幼虫密度以布满器具为准,最多不超过2—3厘米。
最后在上面铺放菜叶,让虫子生活于麸皮与菜叶之间,在任其自由采食。
每隔一星期左右,筛除一次虫粪,换上新饲料。
当幼虫长到20毫米以上时,便可采取用于饲喂其经济动物。
一般幼虫体长达到30毫米时颜色由黄褐色变浅,且食量减少,这是老熟幼虫的后期,很快即进入化蛹阶段。
(2)蛹期管理:初蛹成银白色,逐渐变成淡黄褐色、深黄褐色。
初蛹应及时从幼虫中分拣出来集中管理。
要调节好温、湿度以防虫蛹霉变,经12—14天,便羽化为成虫。
如何饲养黄粉虫黄粉虫的养殖方法

如何饲养黄粉虫黄粉虫的养殖方法黄粉虫,也称为黄曲霉虫,是一种常见的饲料昆虫,适用于养殖各类野生鸟类、爬行动物以及一些淡水鱼类等。
黄粉虫富含蛋白质和营养,是这些动物的理想食物之一、下面将介绍一种简单的黄粉虫养殖方法。
1.养殖设备准备- 饲养箱:选择透明、结实的箱子作为饲养箱。
建议尺寸为40*30*20cm,底部预留一些透气孔。
- 基质:黄粉虫需要以食物为基质生长,常用的有麦麸、糠米、玉米面、小麦麦片等。
选取其中的一种或混合使用。
培养箱底部铺一层基质,厚度约2-3cm。
-食物:黄粉虫以面粉、麦麸等为食。
可以准备一些小碟子,每天将食物放入其中。
2.购买或繁殖种虫-可以去宠物市场或者网店购买一些黄粉虫当作初始种虫。
建议购买较纯净的种虫,避免带入其他虫种。
-初始种虫不能直接投入培养箱中,需要先进行增殖。
3.增殖种虫-取适量麦麸或糠米作为增殖基质,在一个小容器中倒入300-500g的麦麸或糠米,加入适量清水,搅拌均匀。
-将初次购买的种虫置于基质中,放置于温暖、湿润的环境下。
-保持环境温度在25-30°C,相对湿度在60%-80%之间,如果温度太低可以使用加热棒来保温。
-每天定时给种虫添加适量的食物,保持基质湿润。
1-2周后,种虫数量会显著增加。
4.开始正式养殖-将增殖好的种虫转移到饲养箱中。
将一部分基质倒入饲养箱,摊平后将种虫倒入其中。
-饲养箱中的基质应该保持湿润,可以每天或每隔一天喷水一次,但不要过于湿润。
-种虫需要光照,但不能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可放置在有明亮自然光的地方。
-每天饲喂2-3次,每次投喂适量食物,避免食物变质。
-保持环境温度在25-30°C,相对湿度在60%-80%之间,如需调节温度可用加热棒。
-定期清理饲养箱,清除死虫和变质的食物。
5.监控和注意事项-监控虫群数量和繁殖情况,过多的虫群可适量捕捉出来。
-避免饲养病虫害,如发现虫子生长异常或有病虫害现象,及时采取措施消灭。
黄粉虫的养殖

黄粉虫的养殖黄粉虫是家蝇的幼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饲料虫,富含蛋白质和营养物质。
黄粉虫养殖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养殖方式,因为不仅能够提供高品质的饲料虫,而且养殖过程非常简单,成本低,且可以在家中或室外进行。
1、黄粉虫的生命周期黄粉虫的生命周期比较短,一般在室温下需要15天左右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在这个过程中,雌虫产卵,幼虫吃掉食料长大,然后变蛹,最后成虫。
成虫母虫将在第二天开始产卵,并在第三天就可以开始收获成熟的幼虫。
2、养殖黄粉虫的方法(1)种植容器的准备:需要准备一个适合户外或室内的种植容器,如木板箱或者塑料箱等。
在箱子的底部铺上干的泥土或诸如松针,腐叶等有机物质以帮助排水和增加通风。
(2)添加食物:为了让黄粉虫能够消化食物和生长,必须添加适量的食物。
黄粉虫非常喜欢吃蔬菜,如鱼腥草、白菜叶或萝卜叶等。
他们还吃像麵粉、面条、糠饼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3)增加通风:在养殖黄粉虫过程中,空气流动很重要。
可以在盖子或侧面位置开几个小孔,或者使用一个小风扇。
(4)保持温度:黄粉虫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环境下生长,它们会在15-30°C的环境下感到最舒适。
在寒冷的天气,可以使用电热毯或其他加热设备来保持温度。
3、收获黄粉虫当幼虫长到25毫米左右时即可进行收获。
可以把幼虫倒入一个塑料袋里,然后放在冰箱里几分钟进行迷惑。
这样可让幼虫沉静并停止活动,然后把它们倒在一个洁净的容器里,并移至干净的地方。
这样它们会继续蛹化,最终成为成熟的黄粉虫。
4、商业化的养殖黄粉虫养殖可以是一个有利可图的业务,因为不仅黄粉虫成分丰富,而且它们易于养殖。
当你掌握基本的技能和经验之后,你可以开始增加你的细分市场和业务的范围。
例如,你可以提供给私人宠物店或者养殖场馆。
还可以联系农场捕鸟人或好奇的爱好者,他们通常会将黄粉虫用于饲养宠物和小动物。
黄粉虫养殖已经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养殖方式,因为它的成本便宜,养殖过程简单,另外它所需要的设备和材料也很少,对于家庭来说非常适合。
黄粉虫的养殖与使用技术

CATALOGUE 目录•黄粉虫的养殖技术•黄粉虫的使用技术•黄粉虫的疾病防治•黄粉虫的品种选育•黄粉虫的生态影响与可持续发展通风设备安装排风扇或通风口,保持养殖房内空气流通,防止湿度过高滋生病菌。
养殖设施与设备养殖房选择地势平坦、环境安静、避风向阳的地点建造养殖房,房内设置养殖架和养殖箱,利于黄粉虫生长和活动。
养殖箱使用木制或塑料养殖箱,规格可选择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底部铺一层报纸或纱网,以便于清理粪便和收集虫卵。
养殖架使用木制或金属养殖架,每层之间距离约30厘米,便于黄粉虫攀爬和活动。
养殖饲料与营养030201养殖环境与卫生温度控制湿度控制卫生管理繁殖管理日常管理养殖管理采收黄粉虫一般饲养3-4个月后,就可以进行采收。
采收时,可以通过筛子进行筛选,将成虫筛出。
加工采收后的黄粉虫可以进行烘干处理,或者用冰柜进行冷藏保存。
烘干后的黄粉虫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冷藏保存的黄粉虫可以保持其活性,用于后续的繁殖或其他用途。
采收与加工运输储存运输与储存应用领域与用途应用领域黄粉虫在食品、饲料、生物肥料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黄粉虫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也可以作为饲料原料,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还可以作为生物肥料,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用途黄粉虫的用途非常广泛,除了上述领域外,还可以用于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例如,黄粉虫可以用于生产药品和保健品,具有滋补强身、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也可以用于生产化妆品,具有保湿、滋润、美白的功效。
经济效益与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常见疾病及症状干枯病患有软腐病的黄粉虫,腹部和背部容易出现黄色或黑色的斑点,并伴有腥臭味。
这种疾病通常由于饲料变质或环境潮湿引起。
软腐病消化道疾病疾病诊断与防治改善环境避免密度过大选用健康虫源药物治疗03注意药物残留药物使用与注意事项01遵循医嘱02避免滥用药物黄粉虫主要分为面包黄粉虫和黑头黄粉虫两种,每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黄粉虫养殖技术

黄粉虫养殖技术第一篇:黄粉虫养殖技术概述黄粉虫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饲料昆虫,也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重要饲料基地。
其高含量的蛋白质和适宜的脂肪含量,能够提高家畜、家禽和水产品质,且生产成本低,运输方便,使用范围广泛。
因此,黄粉虫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场所选择黄粉虫养殖场应选择在通风、光照、温度、湿度适宜的地方,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30℃,相对湿度70%左右,光线明亮充足。
同时,要注意周边环境干净卫生,避免蚊虫和垃圾的干扰。
二、饲料选择黄粉虫的饲料以禾本科植物如麦麸、谷糠、玉米芯、秸秆等为主。
此外,还可以添加其他营养丰富的食材如鱼粉、蛋白粉、面粉等,但要注意不宜添加过多,否则会引起黄粉虫发生酸死。
三、种群管理1.选择正常生长状况、体形健壮的幼虫群体,用纱网或筛子筛出幼虫群体。
2.幼虫养殖需要适宜温度和湿度,平时多注意饲料控制,定时更换饲料和粪便,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避免发生病害。
3.池塘或容器内要保持水质清洁,积极通风换气,保持相对湿度在70%左右。
4.避免光照过强和急剧温度变化,以免影响了幼虫的发育和长势。
四、繁殖技术(1)昆虫选别选择健康的、体形饱满、色泽鲜艳、活跃度高、无变异、无畸形、无病虫害等优良的黄粉虫个体为配种对象。
(2)选种场所选用光线较强、通风良好、湿度适宜、温度适宜、无害虫危害、无异味的场所,对黄粉虫的繁殖具有良好的环境条件。
(3)选种方法选种装置是将淘汰的饲料混有幼虫和成虫集中放置在一个宽口大底的适合载体上,同时饲养幼虫,以便幼虫蜕变成蛹。
(4)繁殖技巧为了促进黄粉虫的交配,应该适当增加配对机会。
具体实践中可采用下列繁殖方式:方法一:用透明塑料盒,里面放干草、干叶子、竹片等,储存时,每天掀开盖子几个小时,增加通风换气。
方法二:在宽口的小口盆放好食料,成虫放在食料上,注意分散排布,尽量避免繁殖成虫聚集在同一个食料和同一块器皿中,影响繁殖效果。
以上就是黄粉虫养殖技术的概述和种群管理、繁殖技术的讲解,需要养殖者根据实际环境和操作情况持续改进调整,不断提高养殖效益和产量。
黄粉虫养殖与管理

黄粉虫养殖与管理1. 简介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可以作为饲料、宠物食品和药用材料。
养殖黄粉虫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还可以收获丰厚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黄粉虫养殖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养殖环境、饲料、养殖箱的制作等。
2. 养殖环境准备黄粉虫养殖需要营造适宜的养殖环境,以下为养殖环境的准备步骤:2.1 温度和湿度黄粉虫适宜的温度为25摄氏度到30摄氏度,湿度为60%到80%。
可以使用恒温恒湿设备来调节养殖环境的温湿度。
2.2 光照黄粉虫不需要太强的光照,可以选择适度的自然光照或人工照明。
避免直射阳光和过度暗处。
2.3 养殖箱选择适宜大小的养殖箱,比较常见的是使用塑料盒或木箱。
养殖箱需要具备通风良好的设计,可以在盖子上开孔或设置通风装置。
3. 饲料及喂养黄粉虫主要以谷物、面粉或麦麸等为主要饲料,以下为饲料的准备及喂养方法:3.1 饲料准备可以使用小麦麸、玉米粉、麦麸等作为饲料基质。
将饲料基质放入养殖箱中,使其覆盖整个底部,并平均分布。
3.2 饲料补给每隔一段时间需要补给新鲜的饲料。
可将新的饲料平铺在旧饲料的顶部,让黄粉虫逐渐迁移到新的饲料上。
3.3 喂养频率通常每天早晚各喂养一次,每次喂养的量要适量,避免饲料过剩导致发霉腐烂。
4. 生长与繁殖管理黄粉虫的生长和繁殖需要注意以下管理措施:4.1 温度管理黄粉虫的生长速度与温度密切相关,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对黄粉虫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需要保持养殖环境的恒定温度。
4.2 空气流通良好的空气流通可以减少养殖箱内的湿度,预防黄粉虫生长过程中的病害发生。
定期检查养殖箱的通风情况,清除可能堵塞通风口的杂物。
4.3 检查虫群健康情况定期检查黄粉虫的健康状况,包括观察是否有异常死亡现象、是否有异常体形等。
若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或进行必要的治疗。
4.4 繁殖管理黄粉虫的繁殖较为简单,雄、雌虫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即可交配产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粉虫养殖技术 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 鞘翅目,拟步行虫科,粉甲虫属(拟步行虫属)。
原产北美洲,50 年代从苏联引进中国饲养,黄粉虫干品含脂肪30%,含蛋白质高达50%以上,此外还含有磷、钾、铁、钠、铝等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
因干燥的黄粉虫幼虫含蛋白质40%左右、蛹含57%、成虫含60%,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
1形态特征黄粉虫为全变态昆虫,其一生(指一个生长周期),可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卵:椭圆形, 乳白色, 表面有斑纹。
卵长(1.72±0.27)mm , 卵宽(0.91±0.09)mm 。
8月份室内饲养所产卵的孵化率为88.24%。
中文学名 黄粉虫别 称面包虫 界动物界 亚 门六足亚门 亚 纲有翅亚纲 亚 目多食亚目 属 粉甲属 拉丁学名 Tenebrio molitor 二名法 Tenebrio molitor 门 节肢动物门 纲 昆虫纲 目 鞘翅目 科 拟步甲科 种 黄粉虫幼虫:身体细长,呈圆筒形,老熟幼虫体长(24~29)mm,初孵幼虫为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各节背面前后缘淡褐色,节间及腹面为黄白色,各龄幼虫体长及头壳宽比较稳定,是幼虫分龄的主要依据。
蛹:幼虫长到50天后,长约2-3厘米,开始化蛹。
蛹头大尾小,头部基本模样,两足(薄翅)向下紧贴胸部。
蛹的两侧呈锯齿状,棱角。
蛹初为白色半透明,体较软,渐变褐色后变硬。
成虫:扁平长椭圆形,体长(13.02±0.91)mm,体(4.11±0.33) mm ,刚羽化成虫的鞘翅为米黄色,前胸背板为褐色, 3h后鞘翅变为红褐色, 3~4d后,成虫鞘翅颜色变为黑褐色,触角念珠状,第3节长度短于第1、2节之和,末节长宽相等,且长于前一节,鞘翅表面刻点很密。
成虫的产卵前期约为3~5d,卵多为散产,既可产在饲料中,也可产在饲料底层的纸上。
成虫在经过20目筛的上层疏松麦麸饲料中产卵,有97.4%的卵都产于纸上,而在同等厚度(5cm)条件下,用面粉代替麦麸,只有21.4%卵产于纸上,没有饲料时成虫一般不产卵或产卵很少。
[1]2繁殖方式卵卵壳表面带有粘液,因此,卵常常会十几粒粘在一起成为一团,或表面粘满了食料碎屑面难以被发现。
卵壳薄而软,极易受机械损伤。
未经触动的卵,孵化率达95%以上。
卵期5~ 15天。
幼虫幼虫喜群居,常团聚于潮湿、阴暗处。
其食性与成虫相同。
据对群养的500头幼虫进行食量测定,幼虫期共消耗麸皮221g,平均每头0.442g,按8000~ 10000头老熟幼虫重黄粉虫约1kg计算,养成1kg老熟幼虫约需麸皮3.5~ 4.5kg。
幼虫大部分为13~ 16龄,历期为70~ 156天。
蛹老熟幼虫停食4~5天后多在食料表层化蛹,蛹期5~ 11天成虫(1)公羽:全天均可羽化,羽化率90%以上。
(2)性比:检查1984 头成虫,雌雄比为1:1.05。
(3)成虫寿命:据1986一1987 年间饲养的3代成虫统计,寿命最短的2天,最长的196天,平均51 天。
(4)活动:飞翔能力差,善爬行,喜群栖,常常数十头虫聚集在一处。
白天喜躲在阴暗潮湿的间隙或食料中,夜间则十分活跃。
(5)交配与产卵:交配一般在羽化后的第3、4 天后进行。
白天黑夜均有交配现象,时间为l1~ 5 分钟。
成虫喜欢钻到饲养容器的底部产卵,产卵高峰一般在羽化后的30 天内。
(6)食性:嗜食鼓皮、黄豆粉、菜叶、瓜皮、果皮等。
人工饲养时,喂以豆渣、木薯渣、酒糟渣等,均能正常发育,但历期延长。
常咬碎落人饲养盆中的软塑料、纸张、棉布、木块等杂物。
[2]黄粉虫在广州地区一年发生2~ 3代,世代重叠,无越冬现象。
[2]3分布范围原产北美洲,全球广布。
4养殖技术龄期管理幼虫:为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管理方法是:(1)当肉眼能看清幼虫体形时,要进行加温、增湿,促使其生长发育。
升温可采取加大密度方法。
增湿是定时(每天6-8次)向饲养盒洒水。
但量要小,不能出现明水。
在饲料中加大水分也能增湿。
黄粉虫(2)给幼虫投喂营养丰富的一、三、五号饲料,并给予大量青饲料。
(3)大小幼虫最好分开饲养,以免出现残食现象。
(4)此期适宜温度为25一32℃,湿度60%-75%,麸皮湿度10%-15%。
幼虫个体间均有差异,表现在化蛹时间的先后,个体能力的强弱。
刚化成蛹与幼虫混在一个木盘中生活蛹容易被幼虫在胸、腹部咬伤,吃掉内脏而成为空壳;有的蛹在化蛹过程中受病毒感染,化蛹后成为死蛹,这需要经常检查,发现这种情况可用0.310-6 漂白粉溶液喷雾空间,以消毒灭菌。
同时将死蛹及时挑出处理掉。
挑蛹时将在2天内化的蛹放在盛有饲料的同一筛盘中,坚持同步繁殖,集中羽化为成虫。
用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13厘米的木箱,放入3倍~5倍于虫重的混合饲料,将幼虫放入。
再盖以各种菜叶等以保持适宜的温度。
待饲料基本吃光后,将虫粪筛出,再添新料。
如需要留种,则要减少幼虫的密度,一般一箱不超过250克。
前几批幼虫化的蛹要及时拣出,以免被伤害,后期则不必拣蛹。
蛹期:用幼虫饲养箱撒以麦麸,盖上适量菜叶,将蛹放入待羽化。
成虫期:成虫需镶入铁丝网,网的孔以成虫不能钻入为度,箱内四侧加镶防滑材料,以防逃。
铁丝网下垫一张纸或木板,再撒入1厘米的混合料,盖菜叶保湿,最后将孵化的成虫放入,准备产卵。
之后每隔7天将产卵箱底下的板或纸连同麦麸一起抽出,放入幼虫箱内待孵化。
环境要求温暖、通风、干燥、避光、清洁、无化学污染。
(1 )成虫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在5000 — 8000 只。
( 2 )幼虫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在2 万只左右(约5 千克)。
( 3 )蛹身体娇嫩,以单层平摊无重叠挤压为宜。
( 4 )种虫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在2000—3000 条为宜。
( 5 )夏季高温饲养密度要小一些,冬季密度可稍大饲料含水量15 % ,大气湿度70%左右。
若饲料含水量超过18%或空气湿度大于85 % ,黄粉虫发育减慢并容易患病。
幼虫很耐干旱,最适湿度为80~85%。
在特别干燥的情况下,黄粉虫尤其是成虫有互相残食的习性。
黄粉虫幼虫活动的适宜温度为13~32℃,最适温度为25~29℃,低于10℃极少活动,低于0℃或高于35℃有被冻死或热死的危险。
黄粉虫在0℃以上可以安全越冬,10℃以上可以活动吃食。
在长江以南一年四季均可繁殖。
黄粉虫卵的孵化时间随温度高低差异很大,在10~20℃时需20~25天可孵出,25~30℃时只需4~7天便可孵出。
为了缩短卵的孵化时间,尽可能保持室内温暖。
饲料影响不同饲料产卵量及历期有差异,人工饲料、麦麸、面粉、黄豆粉饲养的成虫,历期及产卵一分别为60-90天、人工饲料的配方为麦麸100克,葡萄糖20克,胆固醇0.5克,氯化胆碱0.02克,核黄素0.5毫克,水40毫升。
盆养技巧盆养黄粉虫,可采用旧脸盆等饲养用具,要求这些用具无破洞、内壁光滑。
若内壁不光滑,可贴一圈胶带,围成一个光滑带,防止虫子外逃。
另外,需要60目的筛子一个。
取得虫种后,先经过精心筛选,选择个大、活力强、色泽鲜亮的个体,普通脸盆可养幼虫0.3~0.6公斤。
在盆中放入饲料,如麦麸、玉米粉等,然后放入幼虫虫种,饲料量为虫重的10%~20%。
经3~5天,虫子将饲料吃完后,将虫粪用60目的筛子筛出。
继续投喂饲料,并适当加喂一些蔬菜及瓜皮等水分含量高的饲料。
幼虫化蛹时,及时将蛹挑出存放。
经8~15天,蛹羽化变为成虫。
在盆的底部铺一张纸,然后在纸上铺一层约1厘米厚的精细饲料,将羽化后的成虫放在饲料上。
温度为25℃时,成虫羽化约6天后开始交配产卵。
黄粉虫为群居性昆虫,交配产卵必须有一定的种群密度,每平方米养1500~3000只。
成虫产卵期需投喂较好的精饲料,除用混合饲料加复合维生素外,另加适量水分含量高的饲料。
成虫产卵时将产卵器伸至饲料下面,将卵产于纸上面,经3~5天卵纸上就粘满了虫卵,应该更换新卵纸。
取出的卵纸按相同的日期放在一个盆中,待其孵化。
温度为24℃~34℃时,经6~9天即可孵化。
刚孵化的幼虫十分细软,尽量不要用手触动,以免使其受到伤害。
将初孵化的幼虫集中放在一起饲养,幼虫经过15~20天,盆中饲料基本吃完,即可第一次筛除虫粪。
筛虫粪用60目的筛子,以后每3~5天筛除一次虫粪,同时投喂1次饲料,饲料投入量以3~5天能被幼虫食尽为准。
投喂菜叶或瓜果皮等应在筛虫粪的前一天,投喂量以1个晚上能被幼虫食尽为度,也可在投喂菜叶、瓜果皮前将虫粪筛出,第二天尽快将未食尽的菜叶、瓜果皮挑出。
病害防治干枯病(1)病因:发病原因主要是空气干燥,气温偏高,饲料含水量过低,使黄粉虫体内严重缺水而发病。
一般在冬天用煤炉加温时,或者在炎夏连续数日高温(超过39℃)无雨时易于出现此类症状。
(2)症状:先从头尾部发生干枯,再慢慢发展到整体干枯僵硬而死。
幼虫与蛹患干枯病后,根据虫体变质与否,又可分为“黄枯”与“黑枯”两种表现。
“黄枯”是死虫体色发黄而未变质的枯死(见彩图66、67);“黑枯”是死虫体色发黑已经变质的枯死(见彩图68、69)。
(3)防治:在酷暑高温的夏季,应将饲养盒放至凉爽通风的场所,或打开门窗通风,及时补充各种维生素和青饲料,并在地上洒水降温,防止此病的发生。
在冬季用煤炉加温时,要经常用温湿度表测量饲养室的空气湿度,一旦低于55%,就要向地上洒水增湿,或加大饲料中的水分,或多给青饲料,预防此病的发生。
(4)对干枯发黑而死的黄粉虫,要及时挑出扔掉,防止健康虫吞吃生病。
腐烂病(软腐病)(1)此病多发生于湿度大、温度低的多雨季节。
因饲养场所空气潮湿,加上难筛而用力幅度过大造成虫体受伤,再加上管理不好,粪便及饲料受到污染而发病。
(2)症状:表现为病虫行动迟缓、食欲下降、产仔少、排黑便,重者虫体变黑、变软、腐烂而死亡(见彩图68、69)。
病虫排的黑便还会污染其他虫子,如不及时处理,甚至会造成整盒虫子全部死亡。
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疾病,也是夏季主要预防的疾病。
(3)防治:发现此状况后应立即减少或停喂青菜饲料,及时清理病虫粪便,开门窗通风排潮,及时挑出变软变黑的病虫。
若连续阴雨室内湿度大温度低时,可燃煤炉升温驱潮。
药物防治措施:可用0.25克氯霉素或土霉素拌豆面或玉米面250克/盒投喂,等情况转好后再改为麦麸拌青料投喂。
黑头病(1)病因:据日常观察,发生黑头病的原因是黄粉虫吃了自己的虫粪造成的。
这与养殖户管理不当或不懂得养殖技术有关。
在虫粪未筛净时又投入了青饲料,导致虫粪与青饲料混合在一起,被黄粉虫误食而发病。
(2)症状:先从头部发病变黑,再逐渐蔓延到整个肢体而死(见彩图72 )。
有的仅头部发黑就会死亡。
虫体死亡后一般呈干枯状,也可呈腐烂状(也有人认为黑头病属于干枯病)。
(3)预防:此病系人为造成,提高工作责任心或掌握饲养技术后就能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