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粉虫

合集下载

黄粉虫简介

黄粉虫简介


病因:多发生于湿度大、温度低的多雨季节。因饲养场所 空气潮湿,加上难筛而用力幅度过大造成虫体受伤,粪便 及饲料受到污染而发病。 症状:行动迟缓、食欲下降、产仔少、排黑便,重者虫体 变黑、变软、腐烂而死亡。病虫排的黑便还会污染其他虫 子,如不及时处理,甚至会造成整盒虫子全部死亡。是一 种危害较为严重的疾病,也是夏季主要预防的疾病。 防治:应立即停喂青菜饲料,及时清理病虫粪便,开门窗 通风排潮,及时挑出变软变黑的病虫。若连续阴雨室内湿 度大温度低时,可燃煤炉升温驱潮。 药物防治措施:可用 0.25 克氯霉素或土霉素拌豆面或玉米 面250克/箱投喂
黄粉虫规模化养殖项目投入产出预测表
项目 说明
种虫市场价50元/公斤;繁殖成虫后20%留种,80%作为成虫销售;流动资 金按第一期的养殖成本投入
销售 价格
活虫14元/公斤;干虫价26元/公斤(3-4斤活虫可加工干虫1斤)
大量酒糟、木薯渣加少量的麦麸、青菜叶就可饲养,饲养成本大约在5-6 元/公斤。 养房租赁费:每平方米X元/年,每10平方米养殖1公斤种虫 饲养设施比较简单:木盘、纸盘、筛盘、铁架、饲料搅拌机、温度计等 人工工资1800元/月,每1人管理50公斤种虫,每年水电费XXX 成虫每3天接卵一次,每个周期3个月,可繁殖15-20倍/周期,一年可繁殖 4个周期。




病因:一般在 7 ~ 9 月份高温高湿容易发生螨虫病害。饵料带 螨卵是螨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症状:螨虫一般生活在饲料的表面,可发现集群的白色蠕动 的螨虫,寄生于已经变质的饲料和腐烂的虫体内,它们取食 黄粉虫卵,叮咬或吃掉弱小幼虫和正在蜕皮的中幼虫,污染 饲料。即使不能吃掉黄粉虫,也会搅扰得虫子日夜不得安宁, 使虫体受到侵害而日趋衰弱,食欲不振而陆续死亡 防治:饵料应无杂虫、无霉变,先爆晒消毒后再投喂。蔬菜 湿度不能太大。还要及时清除虫粪、残食,保持食盘的清洁 和干燥。如果发现饲料带螨,可移至太阳下晒 5 ~ 10 分钟 ( 饲 料平摊开)即可以杀灭螨虫。加工饲料应经日晒或膨化、消毒、 灭菌处理。

黄粉虫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黄粉虫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足部
3对足,胸部和腹部的 足发达,用于爬行。
触角
触角1对,细长,呈念 珠状。
生活习性
01
02
03
温度
黄粉虫适宜生活在2030℃的环境中,耐寒性较 强,但不耐高温。
湿度
适宜的湿度为60%-70%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 响其正常生长。
光照
黄粉虫对光照有一定的适 应性,但光照过强或过弱 都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 响。
04
05
黄粉虫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养殖成本分析
养殖设备
包括养殖箱、养殖架、饲料盘等,以及 养殖环境所需的加温、通风、照明等设
备。
人工成本
包括养殖人员的工资、培训和管理等 费用。
饲料成本
黄粉虫主要饲料是麦麸、蔬菜等,根 据养殖规模和生长周期的不同,饲料 成本也会有所差异。
其他成本
如防疫、消毒、药品等费用。
养殖收益分析
黄粉虫的市场价格
黄粉虫作为高蛋白饲料, 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相对 较高。
养殖产量
黄粉虫的生长周期短,繁 殖速度快,因此产量较高 。
销售渠道
可以通过与饲料厂、养殖 户等合作,建立稳定的销 售渠道。
经济效益评估与提升
经济效益评估
通过对养殖成本和收益进行综合分析 ,评估黄粉虫养殖的经济效益。
温度调节方法
温度变化对黄粉虫的影响
温度变化会影响黄粉虫的代谢和生长 速度,甚至可能导致黄粉虫死亡。
可以通过加温或降温设备调节温度, 保持恒温状态。
湿度管理
湿度控制
黄粉虫需要适宜的湿度,一般为50-70%,最佳湿度为60%左右。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黄粉虫的生长和繁殖。
湿度调节方法
可以通过加湿或除湿设备调节湿度,保持恒湿状态。

黄粉虫研究报告

黄粉虫研究报告

黄粉虫研究报告引言黄粉虫(Brachypelma smithi),又称墨西哥红膝蜘蛛,是一种常见于墨西哥地区的大型蜘蛛。

由于其鲜艳的红色腿部和黑色身体以及独特的性格特征,黄粉虫被广泛饲养为宠物蜘蛛。

本报告旨在对黄粉虫的分类、生态习性、饲养管理以及潜在的保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黄粉虫的分类黄粉虫属于蜘蛛目(Araneae),蜘蛛科(Theraphosidae)下的Brachypelma属。

该属包括多个物种,黄粉虫(Brachypelma smithi)是其中最知名和最受欢迎的一个物种。

黄粉虫的外观特征主要包括黑色的身体和红色的腿部,雌性个体通常较大,身体长度可达8厘米。

二、黄粉虫的生态习性黄粉虫主要分布于墨西哥的干旱地区,如米卡尔托斯沙漠和锡耶纳特乌哈卡尔沙漠。

它们通常在地面上或洞穴中建造巢穴,并以其他昆虫、小型爬行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

黄粉虫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多数时候都躲藏在巢穴中,晚上才会出来觅食。

黄粉虫的繁殖循环是相当复杂的。

在交配之后,雌性黄粉虫会产卵并保护卵团直到孵化。

雌性个体对卵团有很高的亲缘性,经常会贴在卵团上,为了保持卵团的温度和湿度。

黄粉虫卵孵化后,幼虫会经历多次蜕皮来达到成年虫的形态。

三、黄粉虫的饲养管理由于其美丽的外观和温顺的性格,黄粉虫成为了许多蜘蛛爱好者的首选宠物。

下面是一些黄粉虫饲养管理的要点:1. 居住环境:提供一个适宜的栖息地非常重要。

一个适当大小的玻璃或塑料容器可以作为黄粉虫的住所,容器内部要有足够的底土厚度和藏身处。

2. 温度和湿度:黄粉虫适应于较高的温度(24°C-28°C)和适度的湿度(60%-70%)。

3. 饲料:黄粉虫以昆虫为食,主要以蟋蟀、蚕蛹、小型飞虫等为主食。

饲料应该是新鲜的,且无农药残留。

4. 注意事项:黄粉虫不喜欢被干扰,所以在饲养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打扰。

另外,黄粉虫的毛囊中有一种刺激性的毛发,可能引起人类或其他动物的过敏反应,因此接触时需要小心。

黄粉虫

黄粉虫

食用价值
黄粉虫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蛋白质的含量大大高于鸡蛋、牛肉、羊肉等常规动物性食 品,且有易于消化吸收的特点,是优良的蛋白食品。黄粉虫口感好,具有独特风味,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可进行 煎炸、烘烤、精制成蛋白粉和酒精饮品、加工成含有果仁味道的蛋白饮品等各种形式的食品 。
食用黄粉虫
2、避免环境污染
湿度过大、粪便污染、饲料变质,都会造成幼虫的腐烂病,即排黑便,身体渐变软、变黑。病虫排出的液体 会传染其他虫子,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整箱虫子死亡。饲料污染霉变或连阴雨季较易导致发生这种病。饲养 箱内不能有水 。
3、防止螨类的危害
主要为害为食性螨、粉螨,这些螨虫不但取食黄粉虫卵,而且会咬伤蜕皮期的幼虫和蛹,污染饲料。螨虫的 孳生主要是因为饲料湿度大所致。在投喂瓜果皮时晾干 。
简介
简介
黄粉虫图片(8张)黄粉虫属昆虫纲、鞘翅目、拟步甲科、粉甲属的一个物种,俗称面包虫,是人工养殖最理 想的饲料昆虫。黄粉虫的幼虫除粗蛋白质、脂肪含量高外,还含有多种糖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及矿物 质磷、铁、钾、钠、钙等,营养价值高,可直接作为饲养蛙、鳖、蝎子、蜈蚣、蚂蚁、优质鱼、观赏鸟、药用兽、 珍贵皮毛动物和稀有畜禽等的活体动物蛋白饲料,而且经过加工可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因其蛋白 营养成分高居各类活体动物蛋白饲料之首,被誉为“蛋白质饲料的宝库” 。
饲料一般用麸皮、米糠、酒糟、花生麸等,兼用蔬菜叶、树叶、瓜果皮等。另外,大规模饲养黄粉虫时,可 使用发酵饲料,利用麦草、稻草、玉米秆等发酵处理后饲喂。用发酵饲料可降低生产成本,变废为宝,且营养丰 富,是值得推广的黄粉虫饲料。实践证明,使用发酵饲料,不仅成本低,而且能加快其生长速度,提高繁殖率 。
1、黄粉虫幼虫饲养和蛹的分离:黄粉虫幼虫孵化后,开始采食卵箱中的饲料。为了防止干燥缺水,可在麸 皮中埋放一些瓜果皮等鲜料。10~20天基本食完,然后尽快将虫粪筛除(用100目筛网)。每次投放的饲料量为虫总 质量的10%~20%,一般幼虫为3~5天筛1次虫粪,投喂1次饲料 。

黄粉虫介绍

黄粉虫介绍

黄粉虫黄粉虫,又名面包虫(因国外作为面包的添加剂而得名),其蛋白质含量高居各类活体动物之首。

黄粉虫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个物种,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鞘翅目、拟步行甲科、粉甲属。

具有生长快、繁殖系数高等特点。

其主要食物为麦麸、农作物秸秆糠粉及废弃蔬菜等。

目前全世界已知昆虫种类180余万种,中国已知有33万种;世界各国已开始加强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取得了许多成果。

在墨西哥、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餐桌上,"昆虫菜"非常普遍。

英国、西德一些昆虫食品开发商已开发生产了十几种"昆虫饮料",目前我国也在进行黄粉虫的开发研究。

二、 黄粉虫的用途及广阔的市场空间分析,蛹菜昆虫食品的营养价值 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昆虫蛹不仅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着特殊作用的几丁质、抗菌肽防御素和外源性凝集素,还富含人体必需的九种氨基酸和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营养成分,且与人体的正常比例一致,很容易被吸收和利用。

昆虫食品将是21世纪人类的全营养食品,有着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

以黄粉虫鲜虫体或脱脂蛋白为原料开发的食品、饮料、调味品不断涌现,如菜肴,面包、饼干、黄粉虫蛹罐头、黄粉虫复合补充剂等等。

有关专家预测,昆虫蛹食品规模化生产,是继蔬菜、禽蛋等之后的一项新兴产业,它开创了一个新的能源领城,是我国菜篮子工程的新兴项目。

虫蛹以其纯天然、无污染、清香可口、营养价值高和独特滋补作用,倍受消费者的青睐。

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南宁等地的一些高档酒店已有销售。

各地的昆虫虫蛹价不断攀升,在北京的新世纪饭店,油炸昆虫蛹卖到138元一盘,在上海的铜川路水产市场每公斤面包虫蛹卖到78元,且常常无货可供,奇货可居。

据专家测试分析脂肪含量28.20%,鲜虫蛋白质含量高达61%以上,此外还含有磷、钾、铁、钠、铝等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及动物生长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每100克干品含氨基酸高达947.91微克,其各种营养成份居各类食品之首。

黄粉虫

黄粉虫
原产北美洲,50 年代从苏联引进我国饲养,黄粉虫干品含脂肪30%,含蛋白质高达50%以上,此外还含有磷、钾、铁、钠、铝等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因干燥的黄粉虫幼虫含蛋白质40%左右、蛹含57%、成虫含60%(据《中药科技报》报道)。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有人声称试验后:它是养殖蜘蛛、蜈蚣、蝎子、蛇以及家禽家畜的最佳饲料,用黄粉虫作饲料基本能够让它们生长发育和繁殖。
金融危机后黄粉虫行业的发展状态和趋势
(3)蛹。幼虫长到50天后,长约2-3厘米,开始化蛹。蛹头大尾小,头部基本模样,两足(薄翅)向下紧贴胸部。蛹的两侧呈锯齿状,棱角。蛹初为白色半透明,体较软,渐变褐色后变硬。
(4)成虫。蛹在25℃以上经过一星期后蜕皮为成虫。成虫刚刚蜕皮出来为乳白色,甲壳很薄,十来个小时后变为黄褐色,黑褐色, 有光泽,呈椭圆形,长约14毫米,宽约6毫米,甲壳变得又厚又硬,这时完全成熟了。经过交配产卵进行第二代繁殖。虫体分为头、胸、 腹三部分。成虫头部比幼虫头部多长出一对触须,并且是幼虫面的五倍长。足三对,一对长在前胸部,二对长在腹部,足长比幼虫长8至10倍。每个足尖二个钩爪,足趾上有毛剌。背部翅膀上有竖纹若干条。 成虫虽然有一对漂亮的翅膀,但只能作短距离飞行, 翅膀一方面保护身躯,另一方面还有助于爬行。
不同饲料产卵量及历期有差异,人工饲料、麦麸、面粉、黄豆粉饲养的成虫,历期及产卵一分别为60-90天、人工饲料的配方为麦麸100克,葡萄糖20克,胆固醇0.5克,氯化胆碱0.02克,核黄素0.5毫克,水40毫升。
黄粉虫的特殊功能
虫子吃塑料并可以消化。西安市第八中学高三(2)班17岁的女学生陈重光经过3年研究试验,获得“昆虫可消化有机塑料的发现”。该项发现在去年陕西省市青少年科技大赛中获一等奖。在全国第十八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最近又被选送全国小科学家大赛,并正式申请国家专利。据陈重光说,她希望利用这一发现治理“白色污染”,改变人类生存环境。

黄粉虫的生活史

黄粉虫的生活史

VS
变态
黄粉虫的生长过程经历了从卵到幼虫,再 到蛹,最后到成虫的阶段,这个过程就是 变态。变态过程中,黄粉虫的身体结构和 生活习性都会发生变化。
成虫期的生活
繁殖
成虫期的黄粉虫会进行繁殖,雌虫产 卵后可以继续生活数月,而雄虫寿命 较短。
寻找食物
成虫期的黄粉虫需要寻找食物来维持 生命,它们通常以植物的叶子、果实 和种子为食。
以方便清理。
温度控制
黄粉虫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825℃,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
其生长和繁殖。
湿度控制
保持饲养环境的湿度在50%60%之间,可通过喷水等方
式进行调节。
光照控制
黄粉虫需要一定的光照,可在 室内使用日光灯进行补充。
饲料与营养供应
饲料种类
黄粉虫可食用各种植物性和动物性的食物, 如麦麸、米糠、酵母粉、鱼粉等。
黄粉虫的生活史
汇报人: 2023-11-28
• 概述 • 黄粉虫的形态特征 • 黄粉虫的生活习性 • 黄粉虫的生长与发育 • 黄粉虫的繁殖与饲养管理 • 黄粉虫的病虫害防治 • 黄粉虫的应用与开发利用
01
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黄粉虫是一种贮藏用的昆虫,属 于鞘翅目拟步行科粉甲属。它们 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主要用 于食用和饲料。
幼虫期
幼虫期是黄粉虫生长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三个 部分:头龄幼虫、中龄幼虫和老龄幼虫。每个阶段的生长 速度和身体特征都有所不同。
成虫期
蛹期过后,黄粉虫会羽化成为成虫。成虫期的生活主要是 繁殖和寻找食物。
蜕皮与变态
蜕皮
黄粉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蜕皮 ,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
营养供应
为保证黄粉虫的营养均衡,需提供含有蛋白 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的食物。

黄粉虫

黄粉虫

黄粉虫黄粉虫黄粉虫又名大黄粉虫,属昆虫纲,翘翅目。

它们生活在粮食仓库、药材仓库及各种农副产品仓库,是一种世界级的仓库害虫。

但是,随着近年来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黄粉虫的体内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多种化学物质,并经实验证明,以黄粉虫为原料制成的保健品具有抗病、防病的功能。

目录[隐藏]∙ 1 物种简介∙ 2 外形特征∙ 3 生活习性∙ 4 物种价值:∙ 5 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6 病虫害防治∙7 金融危机后黄粉虫行业的发展状态和趋势∙8 参考资料:黄粉虫-物种简介黄粉虫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鞘翅目,拟步行虫科。

黄粉虫是一种蛋白质含量高的昆虫,一般作为活体饲料喂养特养经济动物。

黄粉虫虫体营养价值高,幼虫含粗蛋白51%(蛹含粗蛋白57%,成虫含粗蛋白64%),脂肪28.56%,还含有多种糖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及矿物质磷、铁、钾、钠、钙等,营养价值高,它可直接作为肉食性动物高蛋白鲜活饲料。

用黄粉虫代替鱼粉作配合饲料,效果甚好,能加快生长发育,增强抗病抗逆能力,降低饲料成本,提高产出效益等。

用3%~6%的鲜虫代替等量的国产鱼粉饲养肉鸡,增重率可提高13%,饲料报酬提高23%。

用黄粉虫也可喂饲中国林蛙。

黄粉虫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即成虫、卵、幼虫、蛹四种变态。

黄粉虫-外形特征黄粉虫外形特征黄粉虫是全变态昆虫,即成虫、卵、幼虫、蛹四种态型。

成虫:刚羽化的成虫第1对翅柔软,为白色,然后为黄色,黄褐色,逐渐变成黑色有金属光泽,头部为前口式,唇基两侧不超过触觉基部,成虫在羽化过程中,头、胸、足为淡棕色,腹部和鞘翅为乳白色,开始虫体稚嫩,不愿活动,鞘翅黑色变硬,灵活,第二对翅为膜翅,但因退化不能飞翔,爬行很快,经精心喂养后,成虫群体交尾,产卵,成虫每次产卵2-4粒,每只雌虫约产卵300粒,散产于饲料底部的筛网下,成虫期约50-70天。

卵:极小,乳白色,长椭圆形,长径0.7-1.2毫米,短径约0.3-0.8毫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昆虫黄粉虫初探摘要:本文对我国黄粉虫Tenebrio m olitor (L. )的养殖历史,形态鉴定特征,生物学习性,饲养方法以及实用价值做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该种资源昆虫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黄粉虫养殖实用价值发展前景黄粉虫Tenebrio m olitor (L. )属鞘翅目、拟步甲科,别名面包虫、高蛋白虫等,世界性分布,原产于美洲, 20世纪50年代由前苏联传入我国。

原为贮藏物害虫,国内于1963年开始研究与描述,为分类鉴定提供了依据。

黄粉虫的人工饲养已有100余年历史,国内外均有民间饲养的记载,是一种传统活体饵料。

目前主要作为新型动物蛋白来源、科学研究材料,在饲料、食品和医药保健品以及抗菌蛋白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进入新世纪,黄粉虫的资源价值越来越被社会所发掘和重视, 2001~2003年国家农业部将“黄粉虫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列入丰收计划项目,使黄粉虫的人工生产养殖技术向高效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发展,并且涌现出许多专业化的公司和企业,带动了产业化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这一珍贵昆虫蛋白资源的利用[1]。

1.形态特征黄粉虫属于全变态类昆虫,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分为成虫、卵、幼虫、蛹4个阶段。

1.1 成虫体长约15~20毫米,虫体为长椭圆形,体色初羽化时为乳白色,后逐渐变为黄白色、黄褐色、黑褐色,最后呈黑赤褐色即为性成熟期,开始进行交配。

体面多密集黑斑点,无毛,有光泽。

黄粉虫成虫食性杂。

不能飞行,爬行速度快。

喜黑暗,怕光,夜间活动较多。

在一定条件下,成虫有自相残杀习性,但比幼虫要轻得多。

初羽化的成虫为乳白色,隔2天后逐渐变为坚硬的黄褐、红褐,4~5天后变为黑色,开始交配、产卵。

成虫的寿命在50~160天,一般寿命为60~90天,平均寿命达50天以上。

1.2 卵卵长1~1.5毫米,长圆形,乳白色,卵壳较脆软,易破裂。

黄粉虫成虫在产卵的同时分泌大量黏液,包裹于卵壳外,粘附食物碎屑及粪便,可以起到保护卵的作用,同时可以保证幼虫孵化后及时直接食用饲料和卵壳。

卵常产于饲料或粉状物中。

1.3 幼虫幼虫初孵化时仅有2~3毫米,为乳白色;以后随着龄期的增加,体长增加;各龄幼虫在蜕皮时为乳白色,随着生长,体色加深,逐步变为黄白色、浅黄褐色;老熟幼虫一般体长28~35毫米,身体前后粗细基本一致,体径约为5~7毫米,体壁较硬,无大毛,有光泽;虫体为黄褐色。

头壳较硬,为深褐色。

幼虫生长期一般为80~130天,。

幼虫蜕皮时常爬浮于群体及饲料的表面。

,幼虫耐饥可达6个月以上。

在饲料供给量不足或水分缺乏的情况下,幼虫自相残杀的习性表现更加充分。

1.4 蛹长约15~19毫米,乳白色或黄褐色,无毛,有光泽。

腹部末节腹面有一对不分节的乳状突,雌蛹乳突大而明显,端部扁平,向两边弯曲,雄蛹乳突较小,不显著,基部愈合,端部呈圆形,不弯曲,伸向后方,以此可区别雌雄蛹。

蛹只能依靠扭动腹部运动,不能爬行前进。

2 生物学习性黄粉虫主要有趋光性与自相残杀的习性。

此外,成虫、幼虫有群聚成堆的特性。

黄粉虫怕光而趋黑,主要以触角及感觉器官作为导向,呈负趋光性;成虫也一样怕光,因而养殖场所应保持黑暗。

黄粉虫群体中存在一定的自相残杀现象,均是发生于特殊时期与条件下。

各虫态均有被同类咬伤或食掉的危险。

成虫羽化初期,刚从蛹壳中出来的成虫,体壁白嫩,行动迟缓,易受伤害;从老熟幼虫新化的蛹体柔软不能活动,也易受到损伤,事实上,黄粉虫成虫和幼虫随时都可以将蛹作为食物,尤其是在蛹的初期。

只要蛹的体壁被咬伤一个极小的伤口,就会死亡或羽化出畸形成虫。

蛹期对温、湿度要求也较严格,温湿度不合适,可以造成蛹期的过长或过短,增加蛹期感染疾病、增加死亡率的可能性。

而正在蜕皮的幼虫和卵期等,都是同类取食的对象。

3 黄粉虫的养殖根据生产饲养规模、市场开拓、应用范围和管理水平,可将目前的生产饲养分为四种类型: ①个体饲养自用,主要为养鱼、养鸟爱好者; ②较大规模的专业养殖户,多具有十几年的生产饲养历史,年产规模在1万~5万Kg不等,主要供应观赏鱼、鸟批发市场; ③公司内自成半封闭式产业链,主要是综合性农业公司,如自养、制作特种饲料、进入畜牧业、渔业等领域; ④专业公司运作,以公司+基地+ 养殖户或合作社的形式,主动开拓国内外市场应用范围,总体规模最大,应用领域广泛,包括食用(蛹菜、蛹粉) ,饲用、加工等。

3. 1 小规模散养黄粉虫的利用初期仅是作为珍禽、观赏鱼、宠物和食用、药用蛙类的活体饵料,大多数是分散于家庭小规模饲养,各种虫态混杂于一个饲养容器,生产效益低,应用范围狭窄。

3. 2 大规模饲养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粉虫的规模饲养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 1989年山东省农业厅组织了《黄粉虫新品种选育、繁育、工厂化生产及产业化开发》项目鉴定,为大规模饲养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3. 3 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养殖工厂化生产主要体现在可以采用设施条件、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与设备(自动分拣、干燥、粉碎、包装等)的应用。

2003年山东省农业厅组织鉴定了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黄粉虫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提高了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

3.4 黄粉虫养殖的主要技术黄粉虫喜暗怕光, 因此在饲养场地上应选择能防止阳光直射、保持相对比较暗的房间。

目前的饲养技术主要是首先要选择优良的黄粉虫虫种。

其次是场地的选择。

箱养的基本设备有养虫箱、产卵箱、分离箱和筛子等。

幼虫的饲养密度一般保持在, 但种虫的密度应保持在2.0千克每平方米。

饲料以数皮、米糠等下脚料为主, 可在基础棍合饲料表面覆盖一些辅助饲料, 如新鲜的菜叶、萝卜叶等辅料。

这样既能防基础混合饲料水分过度蒸发, 又能增加天然维生素含量及所需的水源。

待孵化的卵、幼虫、蛹和成虫均需分开, 不要混养。

要注意饲养过程中的环境卫生, 及时清除死虫, 也要防止黄粉虫的天敌老鼠、壁虎、蚂蚁和蚊子的危害。

如果要获得大量优质黄粉虫, 并且作为一般养殖业的动物性蛋白饲料, 其饲养技术非常重要大型饲养这种生产方式可以大规模提供黄粉虫原料, 适合经济动物等的养殖需要, 可以满足较大规模养殖的需求, 尤其能够缓解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比较缺乏的地方。

该种养殖方式需要大的养殖空间, 饲养室的门窗要按装纱窗, 以免害虫或其他有害的东西进入。

恙虫设施主要有若干排木架或铁架每只木铁架分成3或4层, 每层间隔50厘米。

每层放置1个饲养槽或盘, 槽或盘的大小与木架相适应。

饲养槽或盘可用铁皮或木板做成, 一般规格为长2米、宽1米、高20厘米。

若用木板做槽, 其边框内壁要用蜡光纸裱贴, 使其光滑, 防止黄粉虫爬出。

小型饲养这种养殖方式可用面盆、木箱等任意容器来饲养并且可放在随意的地方, 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

要选择容器表面光滑的盆或箱, 若容器表面太粗糙的, 黄粉虫的成虫和幼虫会爬出, 或逃逸, 可在内壁贴裱蜡光纸即可使用。

饲料及其投喂法人工养殖黄粉虫的饲料分两大类一类是精料一麦数和米糠另一类是青料一各种瓜果皮或青菜叶。

精料使用前要消毒晒干或着70度烘干以备用, 新鲜麦数也可以直接使用。

青料要洗去泥土, 晾干再喂。

不要把过多的水分带进饲养槽, 以防饲料发霉。

发霉的饲料最好不要投喂。

温度与湿度黄粉虫是变温动物, 其生长活动、生命周期与外界温度、湿度密切相关。

4 实用价值4.1 黄粉虫所具有的营养价值黄粉虫是一种高蛋白、高脂肪、氨基酸含量较全面的虫资源, 还含有多种糖类、维生素、矿物质。

黄粉虫干粉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钾、钙、磷、铁以及钠、镁、锌、铜、锰、硒等矿物质元素。

叶兴乾等对黄粉虫的幼虫、蛹和成虫的蛋白质、脂肪含量、氨基酸含量和组成、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将这些成分与鸡蛋、牛乳和大豆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黄粉虫同样具有较优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 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蛋白质黄粉虫成虫、幼虫和蛹的粗蛋白干物质含量分别为63%, 47%和55%。

影响黄粉虫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于季节和虫龄期的不同, 蛹和越冬期幼虫蛋白质含量较低, 成虫和生长期虫蛋白质含量高。

黄粉虫含有17种氨基酸, 氨基酸的种类齐全, 还含有人体不能合成的7种必需氨基酸, 半合成的4种氨基酸, 尤其是胧氨酸、赖氨酸的含量高, 其蛋白的必需氨基酸与其它含有优质蛋白质的大豆、瘦猪肉、瘦鸡肉、瘦牛肉等相比较毫不逊色。

测试的结果表明黄粉虫含有的这些氨基酸都是人体和动物所需要的, 幼虫、蛹和成虫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百分含量分别为41%,43%,44%和半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含量分别达11%,13%,和10%。

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和胧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

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都超过40%, 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标准〔卜’〕。

黄粉虫的粗灰分含量为7%, 高于蚕蛹而接近豆饼等, 钙、磷含量分别为4%和0.6%。

黄粉虫含有的各种无机盐量都很高, 均为有机矿物元素, 动物消化吸收好, 如钙、镁等。

此外, 幼虫干粉中有机硒含量高。

黄粉虫虫体含维生素A、B、C、D、E和核黄素均较高。

维生素B和D含量高于牛羊肉和牛奶等,而维生素A则也明显高于牛羊肉和牛奶以及猪肉等。

维生素C含量超过了菠菜和韭菜维生素E是猪肉的4倍, 牛肉的3倍, 羊肉的5倍, 牛奶的10倍。

此外,黄粉虫的脂肪和脂肪酸含量也很高。

幼虫、蛹和成虫脂肪含量分别为34%, 36%和30%。

而且,黄粉虫中的短链、中链、和超长链脂肪酸含量极少, 以碳十六和碳十八脂肪酸为主, 组成中以不饱和脂肪酸占主要, 其中尤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 三种虫态的油酸含量高达以上50%, 亚油酸达25%以上。

4.2黄粉虫在生产上的应用4.2.1饲料应用为了解决由于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添加剂紧缺而导致的限制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发昆虫蛋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大趋势。

昆虫生产养殖自身也发展成为一个朝阳产业。

根据饲料来源,可将现有的蛋白质饲料分成四类: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单细胞蛋白饲料、非蛋白质含氮物质(NPN) 。

在肉骨粉污染、鱼粉短缺以及推进绿色安全生产的全球形势下,昆虫源蛋白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黄粉虫也由单纯的活体利用向饲料添加剂加工方向发展。

可以进行活体利用,延长特色生态养殖链,也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调整传统养殖业结构,提升传统养殖业水平。

4.2.2食品应用黄粉虫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以蛹态为主,可以分为原形食品、蛹菜及蛹粉、酶解营养液、蛋白胶囊、高蛋白甜奶、精练虫油、罐头食品和高纯度蛋白质营养强化剂等系列。

现在已经用于开发蛹菜与蛹粉,用于食品加工,生产复合氨基酸及相关产品。

4.2.3环保应用黄粉虫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环境昆虫加以利用,主要用于转化处理城乡生活、生产有机垃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