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行祖师爷
七十二行祖师之剃头匠祖师罗真人

七十二行祖师之剃头匠祖师罗真人
*导读:北京白云观罗公塔北京剃头业的祖师爷被称做罗公或罗祖。
有传说说他是……
北京白云观罗公塔
北京剃头业的祖师爷被称做罗公或罗祖。
有传说说他是个为雍正剃过头的道士。
清纪昀在《乌鲁木齐杂记》中说:剃工所奉神曰罗祖,每赛会,剃工皆赴祠前。
传说,有一年雍正皇帝头上长疮,梳辫子时不好受,他怀疑是梳头太监搞的鬼,一连杀了好几个太监。
当时有位姓罗的道士住在北京白云观中,他同情那些无辜的被杀者,便想办法制做了剃头刀、刮脸刀和梳辫子用的拢子、篦子之类的理发工具,并研究出按、捶、拿等一套理发的操作方法,教给梳头太监学用。
太监用这些工具和方法给雍正皇帝剃头、梳辫子,雍正皇帝感到很舒服。
问来由,太监们上奏是罗道士传授的。
雍正便赐罗道士以半朝銮驾、小执事称号。
罗道士于是成了理发匠的祖师爷。
他死后,被葬在白云观里,即如今的罗公塔。
雍正封他为淡泊守一真人。
早年理发店里供奉的祖师爷,便是这位罗道士。
第1 页。
社旗山陕会馆观后感小学三年级

社旗山陕会馆观后感小学三年级
今年的十月一,驱车前往社旗山陕会馆,一路上我心潮澎湃是多么盼望快点到呀!是啊,会馆的朋友,两年不见您们好吗?现疫情缓解了,您们又交了新朋友了吧。
一下车我迫不及待要拜访的第一个朋友:会馆“武庙”大门左右两株高耸入云的铁旗杆。
您好!铁旗杆,您还记得我吗?我就是几年前第一次来会馆被您威武雄壮所吸引的朦胧小孩。
您告诉我这会馆是南阳稀有的古建筑群,从前是山西陕西商人合资兴建的一处洽谈生意的地方,您立于清嘉庆二十二年,重五万余斤,高二十余米,堪称全国现存古建筑铁旗杆之最。
谢谢您告诉我这里的历史,让我对会馆产生了极大兴趣。
走过关帝庙,我要拜访的是:两棵大槐树。
槐树爷爷,您们好!又见面了,五六十岁高寿仍然这么年轻健壮!您们见证了会馆的繁华兴盛,还见证当今和未来的繁荣富强真是伟大,祝二老青春永驻!
我还要拜访的是戏台,戏台,您好呀!我仿佛看到了从前你来我往,你唱罢我登场的热闹景象,戏台四根石柱上的对联写得非常好,表明了人生的大喜大乐和勇敢向前的积极人生心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您启迪我要走好人生每一步。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下一位要拜访的是座落会馆中央,世人敬仰的武圣“关老爷”!我点燃了香火,双膝下跪恭恭敬敬的拜叩。
您红光满面对我说:小家伙,长高了好帅啊!”久别重逢格外亲切,“是呀,托您福,谢谢您
保佑我平平安安、学业长进,我很幸福”。
您谆谆教诲:为人光明磊落,忠义仁勇,诚信养德我铭记于心。
时间过的真快,我要回家了,我依依不舍轻轻地挥手,告别了平安鼓、七十二行祖师爷等会馆的众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和相约来年春暖花开再相见的美好憧憬!。
360行,看看各行祖师爷要点

“三百六十行”只是一个约数。
据《清波杂录》所载,我国唐代社会的主要行业为“三十六行”,即:肉肆、宫粉、成衣、玉石、珠宝、丝绸、纸、海味、鲜鱼、文房用具、茶、竹木、酒米、铁器、顾绣、针线、汤店、药肆、扎作、陶土、仵作、巫、驿传、棺木、皮革、故旧、酱料、柴、网罟、花纱、杂耍、彩奥、鼓乐、花果等。
徐珂在《清稗类钞·农商类》中说:“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
就其分工而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则为七十二行,十之则为三百六十行。
”由此可见,“七十二行”是一个虚指数,今天人们常说的七十二行或三百六十行,并非具体数字。
事实上,社会行业的分工已远不止七十二行。
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各行的祖师爷都有谁,说起来都是有历史的。
建筑业(竹木泥瓦匠):春秋鲁班。
公输氏,名般,春秋时鲁国人。
般与班同音,故称鲁班。
曾创造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石岂,又相传曾发明木作工具。
旧时建筑工匠尊奉为祖师。
农业:神农氏(后稷)。
神农氏,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
裁缝业:轩辕氏(黄帝)。
轩辕为复姓,即黄帝。
后世尊其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因传言黄帝曾教民众用骨针穿麻线缝树叶和兽皮做衣。
故被缝纫业尊为祖师。
蚕丝业、纺织业:嫘祖(黄帝妻子)。
传说她是黄帝的妻子,曾教民养蚕治丝,北周以后被视为蚕神。
织布业:黄道婆。
黄道婆又称黄婆,元代女纺织技术家。
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
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染坊业、洗衣业:梅葛二仙(西汉梅福、东晋葛洪)。
梅葛,就是梅福与葛洪的合称。
他们都曾是炼丹的方士,而炼丹与印染原料有些关系,据说曾在炼丹中提炼出各色染料,被后世应用来印染布帛、纸张。
冶铸业(铁、铜、银匠):春秋老子(太上老君)。
传说老子曾铸造八卦炉(后人称为“老君炉”)炼制丹药以求长生。
教育业:孔子。
孔子,春秋鲁国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商业:赵公明、(春秋范蠡)。
塑人塑鬼塑神明

塑人塑鬼塑神明来到丰都鬼城,从下往上,有哼哈祠、报恩殿、财神殿,通过奈何桥、鬼门关,就来到黄泉路、望乡台……这个『阴曹地府?耄?有高约7米的阴天子,头戴金冠,身着蟒袍,双目圆睁,庄重威严。
四大判官、十大阴帅,或慈眉善目,或青面獠牙,或口似血盆,个个身高丈二,威风凛凛,像随时准备执行阴天子发布的命令。
鬼城的『监狱?肜铮?众『鬼?牖蛏系渡剑?或下油锅,或剖腹剜心,或背火背篓,惨不忍睹。
丰都鬼城的2 000多尊泥塑像,全都出自徐氏之手,他们在相隔丰都350多千米的遂宁市大英县。
这门塑人塑鬼塑神明的泥彩塑技艺,在徐家人手里已经传了100多年。
从养家糊口开始徐家在大英县一个偏僻的街道上,两间简陋的临街铺面。
店内没有开灯,看不真切,只铺面柱子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氏泥彩塑”牌子显示着它与周围的不同。
听得动静,一个带着眼镜,清瘦却精神的老人从铺内伸出头来。
他叫徐兴国,是徐氏泥彩塑第4代传承人。
铺面展示的作品不多,且都是小件。
“这些都是闲着没事做的小玩意,好东西都在全国各地摆着呢!”他取下眼镜,在衣服上擦了擦说,“做了几十年,好些作品送走就再也没见过了。
”老人显然见惯了记者,点燃一根“龙凤呈祥”,就滔滔不绝地开始讲起自己的学艺经历。
“其实我学得很晚。
”他的技艺来自父亲徐得亲。
徐得亲是川中塑像名师杨子园、罗体成的关门弟子,当年民间有“杨塑罗画,盖过天下”的美誉。
徐得亲既得两位名师真传,加上自己勤奋钻研,风格自成一派,才有了徐氏泥彩塑。
“大英县泥塑最红火的时候是在解放前后,真是家家户户捏泥人,一个农民一年农闲时做的泥玩具能换两三百斤粮食。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泥塑却热火朝天。
年幼的他满心想,如果以后也能像父亲那样,有这门手艺该多好。
所以徐兴国很小就开始接触泥塑,且模仿能力强,十来岁时已能做些小玩具补贴家用了。
1966年文革爆发,刚上初中的他停了学,自然,泥塑也不敢再做了。
在那段日子里,他挑过粪、插过秧,所有农活都干了个遍。
七十二行祖师爷顺口溜

七十二行祖师爷顺口溜七十二行祖师爷,传世武林的瑰宝。
江湖上人人闻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们身怀绝技,奇门遁甲令人叹羡。
谁能领悟其中真谛?谁能揭开神秘的面纱?一行入地,脱胎换骨。
地下迷宫修行路,虚影映血光。
天下行者,到此一游。
短短几步,世间难寻。
二行无敌,剑指乾坤。
剑气纵横出神州,无人可挡当头。
剑在手,天下我有。
刀光剑影,战无不胜。
三行无影,步步如风。
奇诡无比的身法,让人眼花缭乱。
行云如水,天地难挡。
三生有幸,见此绝艳。
四行神奇,法术妙不可言。
咒语念出口,万物皆倾倒。
驱魔降妖,尽显神威。
四方游子,仰慕我行。
五行连环,相生相克。
金木水火土,五行转化万象。
操控天地,行云流水。
引世间万物变幻莫测。
六行玄妙,谁人能悟?阴阳之道,生生不息。
吞噬生肖,化身万象。
六道轮回,唯我行路。
七行独步,人间瑰宝。
文武双全,无所不能。
七情六欲,掌控尘世纷扰。
尽显行者,祖师爷威风。
八行无双,剑术高妙。
八方无敌,无人可挡。
一剑八方,称霸天下。
挥洒长空,逍遥自在。
九行旷世,奇招迭出。
术法独步,威力绝伦。
九天玄宝,行者齐聚。
相互妙用,诛敌过千。
十行相生,道法无边。
炼丹、养生、长生不老。
道法自然,人间奇妙。
十方大千,无所不在。
十一行灵秘,无边奥妙。
阴阳奇门,犹如巧妙拼图。
阵法变幻,掌控生死。
十一道门,听我号令!十二行玄妙,神功岂凡。
十二生肖,灵动机智。
十二星宿,勇者无敌。
天地唯我行,触碰故事的魔力。
七十二行祖师爷,身怀绝技无人能敌。
他们统领武林,荡平苍生尔故事。
江湖传言,那神秘的存在。
世间闻之,无人不晓。
三十六行的祖师是谁

三十六行的祖师是谁“三百六十行”只是一个约数。
据《清波杂录》所载,我国唐代社会的主要行业为“三十六行”,即:肉肆、宫粉、成衣、玉石、珠宝、丝绸、纸、海味、鲜鱼、文房用具、茶、竹木、酒米、铁器、顾绣、针线、汤店、药肆、扎作、陶土、仵作、巫、驿传、棺木、皮革、故旧、酱料、柴、网罟、花纱、杂耍、彩奥、鼓乐、花果等徐珂在《清稗类钞·农商类》中说:“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
就其分工而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则为七十二行,十之则为三百六十行。
”由此可见,“七十二行”是一个虚指数,今天人们常说的七十二行或三百六十行,并非具体数字。
事实上,社会行业的分工已远不止七十二行。
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各行的祖师爷都有谁,说起来都是有历史的。
建筑业(竹木泥瓦匠):春秋鲁班。
公输氏,名般,春秋时鲁国人。
般与班同音,故称鲁班。
曾创造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石岂,又相传曾发明木作工具。
旧时建筑工匠尊奉为祖师农业:神农氏(后稷)。
神农氏,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裁缝业:轩辕氏(黄帝)。
轩辕为复姓,即黄帝。
后世尊其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因传言黄帝曾教民众用骨针穿麻线缝树叶和兽皮做衣。
故被缝纫业尊为祖师。
蚕丝业、纺织业:嫘祖(黄帝妻子)。
传说她是黄帝的妻子,曾教民养蚕治丝,北周以后被视为蚕神。
织布业:黄道婆。
黄道婆又称黄婆,元代女纺织技术家。
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
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染坊业、洗衣业:梅葛二仙(西汉梅福、东晋葛洪)。
梅葛,就是梅福与葛洪的合称。
他们都曾是炼丹的方士,而炼丹与印染原料有些关系,据说曾在炼丹中提炼出各色染料,被后世应用来印染布帛、纸张。
冶铸业(铁、铜、银匠):春秋老子(太上老君)。
传说老子曾铸造八卦炉(后人称为“老君炉”)炼制丹药以求长生。
教育业:孔子。
孔子,春秋鲁国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商业:赵公明、(春秋范蠡)。
河南省社旗县山陕会馆“七十二行祖师爷”塑像

河南省社旗县山陕会馆“七十二行祖师爷”塑像今天,2022年美利达自行车俱乐部的“第一骑”放在了社旗山陕会馆,虽说去过多次,但今年是首次,仍然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吃罢早饭便匆匆出发了。
山陕会馆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城中心,是山陕富商在此“通商情、敬关爷”的场所。
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竣工,历时136年,会馆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10885平方米,建筑布局采用我国特有的中轴对称的传统风格,集皇宫、庙宇、商馆、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既雄伟壮丽,又典秀大方,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里面栩栩如生的七十二行祖师爷的塑像及介绍深深的吸引了我,分享给大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
追根溯源,敬重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行业祖师崇拜就是其表现形式之一。
祖师,原指佛教、道教中创立宗派的人,又指创立某种学说或创造某种技艺而为众师法的人。
祖师爷又称祖师神,是被当做行业祖师崇拜的行业神。
由祖庙、祖像、传说和师父、师兄弟、敬祖仪式构成的祖师崇拜文化,对内是加强行业团结、促进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对外是彰显行业力量、展示行业形象的重要途径。
神由人造,祖师爷的确定,或某种技艺的发明创造者,或对某一行业的形成有过重大贡献,或为曾从事过某种行业的历史名人。
还有一些根本与行业没关系的神灵、名人也被某些行业奉为祖师,只是为了抬高本行业的身价,地位,如绸缎行奉关公为祖师、刻字行奉文昌帝君为祖师爷。
祖师崇拜虽然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正是在对祖师爷的纪念、拜祭、赞颂中,各行业感受到个体与行业历史之间紧密的联系,从而对当下劳动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产生自尊与自信,产生了一种文化的自觉和个人的历史归属感,使他产生对行业的忠诚,从而获得了新的人生视野!虽然现代工业文明日益发达,祖师崇拜现象也渐趋衰微,但是,通过七十二行祖师雕像,让我们在回眸历史的过程中,从民间民俗文化之中汲取正能量,必将有益于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各行祖师爷

各行祖师爷徐珂在《清稗类钞·农商类》中说:“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
就其分工而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则为七十二行,十之则为三百六十行。
”由此可见,“七十二行”是一个虚指数,今天人们常说的七十二行或三百六十行,并非具体数字。
事实上,社会行业的分工已远不止七十二行。
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各行的祖师爷都有谁,说起来都是有历史的。
建筑业(竹木泥瓦匠):春秋鲁班。
公输氏,名般,春秋时鲁国人。
般与班同音,故称鲁班。
曾创造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石岂,又相传曾发明木作工具。
旧时建筑工匠尊奉为祖师。
农业:神农氏(后稷)。
神农氏,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
裁缝业:轩辕氏(黄帝)。
轩辕为复姓,即黄帝。
后世尊其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因传言黄帝曾教民众用骨针穿麻线缝树叶和兽皮做衣。
故被缝纫业尊为祖师。
蚕丝业、纺织业:嫘祖(黄帝妻子)。
传说她是黄帝的妻子,曾教民养蚕治丝,北周以后被视为蚕神。
织布业:黄道婆。
黄道婆又称黄婆,元代女纺织技术家。
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
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染坊业、洗衣业:梅葛二仙(西汉梅福、东晋葛洪)。
梅葛,就是梅福与葛洪的合称。
他们都曾是炼丹的方士,而炼丹与印染原料有些关系,据说曾在炼丹中提炼出各色染料,被后世应用来印染布帛、纸张。
冶铸业(铁、铜、银匠):春秋老子(太上老君)。
传说老子曾铸造八卦炉(后人称为“老君炉”)炼制丹药以求长生。
教育业:孔子。
孔子,春秋鲁国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商业:赵公明、(春秋范蠡)。
赵公明即赵玄坛,亦称赵公元师。
道教所奉的财神。
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
传说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人(今河南南阳),曾协助越王勾践灭吴,功成后弃宫经商,游齐国称鸱夷子皮,在陶(今山东定陶)称陶朱公,经商曾“三致千金”均散济贫民,其商德极受后人崇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十二行祖师爷俗话说:“敲锣卖糖,各做各行。
”我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分工细、行业多,西周时就有“百工”之称,唐代有“三百六十行”之说,一些笔记小说则记载南宋时杭州有“四百十四行”之多。
行业不同,生产习俗就有很大差别,但不管何种行业,都有敬拜祖师的习俗。
祖师爷的敬拜大体上有这样几种情况:1、祖师爷是各自行业的开创者。
如泥瓦木匠业敬拜鲁班,医药业敬拜神农,渔业敬拜伏羲等。
2、祖师爷是该行业的热心支持赞助者。
如梨园祖师唐明皇、火腿业祖师宗泽等。
3、祖师爷是该行业的能工巧匠。
如绘画祖师吴道子、玉器祖师邱长春等。
4、祖师爷只有象征意味,与该行业并无特殊关系。
如鞋匠祭祀孙膑、阉割去势业敬奉神医华佗等。
虽然有些人确有创业之功,但未被作为祖师加以敬拜。
如扎彩业的开创者,据说是唐代倡导悬灯结彩的致公禅师,但扎彩业崇拜的祖师却是鲁班。
一种行业可以只敬奉一个祖师爷,也可以同时敬奉几个祖师爷。
如笔业只拜蒙恬,纸业只奉蔡伦,但各地的染业却同时敬奉梅福、葛洪两人为祖师;北京成衣社同时敬奉黄帝、伏羲和神农三人为祖师。
同一神被若干不同行业敬奉为祖师,是祭拜祖师习俗的普遍现象,如鲁班被木匠、瓦匠、石匠、棚匠、扎彩匠、雕匠、皮箱行、造船工等诸多行业敬奉为祖师爷;黄帝被帽业、鞋业、成衣业、弹花业、丝织业、医药业、弓匠等行业敬奉为祖师。
有的行业,由于地域不同,所奉祖师也不一样,如陶瓷业敬拜的祖师,景德镇奉童宾,宜兴奉范蠡,石湾奉舜帝,湖南奉陶正;再如理发业祖师,北方奉罗祖,南方奉吕洞宾,南京奉关公,还有的地方奉卢天锡或黄帝。
从业者对祖师爷的称谓在各地也有不同,有神师、祖师爷、祖师、本师、先师、师傅等。
五一节到南阳社旗县旅游,在山陕会馆里看到七十二行祖师爷的简介,现摘抄于下,与大家分享。
1、兽医祖师爷——伯乐伯乐,春秋时代人。
本名孙阳,善相马,有“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之美誉。
他在研究医治马方面也有不懈追求,成为当时有名的畜牧兽医。
著有《伯乐针经》、《伯乐疗马经》等,在后世兽医学术的发展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药铺祖师爷——韩康韩康,字伯休,东汉时京兆霸陵人。
常游名山,采药卖于长安市中,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后人以“韩康”借指隐逸高士,亦泛称采药、卖药者,市井药铺常以“韩康遗风”、“市隐韩康”为匾额,表明卖药童叟无欺。
3、中药祖师爷——李时珍李时珍(1518奶奶—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
湖北蕲州人。
生活于明正德至万历年间。
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
他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4、制药祖师爷——孙思邈孙思邈(581年—682年),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他通百家之说,有二十四成果开创了我国医学史是的先河。
医德高尚,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
被后人誉为“药王”,奉为“医神”。
5、外科祖师爷——华佗华佗()约145—208年,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著名医学家。
他熟练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医治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辨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洁,疗效神速,被后人称为“外科鼻祖”。
6、内科祖师爷——张仲景张仲景(约150~154年—约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人。
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鉴于当时传染病盛行,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出了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人称为“医圣”。
7、玉器祖师爷——丘处机丘处机(公元1148—1227年),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
金朝末年,全真道第五任掌教。
著有词集。
据传说,他早年就掌握了全套琢玉五技艺,故被后人奉为玉器的祖师爷。
8、制漆祖师爷——俞伯牙俞伯牙,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
俞伯牙遇到钟子期,钟子期感叹俞伯牙的音乐“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
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伯牙曾制造漆器,被后世尊为祖师爷。
9、印刷祖师爷——毕昇毕昇(约970年—1051年),中国古代发明家,活字版印刷术发明者。
北宋蕲州(今湖北英山县人)。
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
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故被后人尊为祖师爷。
10、墨砚祖师爷——子路子路(公元前542—前480年),字仲由,鲁国人。
是孔子的著名弟子。
有政治方面的人才。
二十四孝“中为亲负米的主角。
子路侍亲极孝,刚毅勇敢,闻过即改。
传说子路是砚石的发明者,故被称为该行业的保护神。
11、造纸祖师爷——蔡伦蔡伦(61—121年),字敬爱仲,东汉桂阳郡人。
东汉时期的宦官,一致官尊九卿。
东汉之前,书写材料用竹简或锦帛,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材料,制造成纸张,发明了造纸术。
被尊为造纸祖师爷。
12、制笔祖师爷——蒙恬蒙恬(?—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人。
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曾经北防匈奴多年。
因为支持太子扶苏,被宦官赵高设计处决。
据说他以柘木为骨,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制出了便于书写的毛笔。
13、水产的祖师爷——龙王龙王,神话传说中统领水族的王。
龙王能生风雨、兴雷电,职管乙方水旱丰歉。
唐宋以来,帝王封龙神为王。
龙王治水则成为民间普遍的信仰。
因为和水关系极为密切,龙王就成了水产祖师爷。
14、茶叶祖师爷——陆羽陆羽(733—804年),字鸿渐,唐朝复州竞陵(今湖北天门)人。
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擅长品茗。
撰《茶经》三卷,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被誉为“茶仙”、祀为“茶神”。
15、木匠祖师爷——鲁班鲁班,姓公输,名般。
约生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鲁国人。
出生于世代工匠的家庭,在机械、土木、手工工艺等方面多有发明,如曲尺、墨斗、锯子、刨子,钻子等,我国的土木工匠都尊称他为祖师爷。
16、糕点祖师爷——闻仲闻仲,《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商朝末代君王纣王朝中的太师。
武王伐纣时,闻仲随军出征。
他用饴糖与炒熟谷粉制作糖饼,风干后作为士兵的军粮,这是我国糕点的雏形,闻仲因此也就成为糕点行业的祖师爷。
17、渔业祖师爷——伏羲伏羲与神农、黄帝共同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
他又结绳为网,用来不予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称为渔业的祖师爷。
18、农耕祖师爷——后稷后稷,古代神话传说中农业部落周人的祖先,名弃。
后稷出生后曾被抛弃。
但因受到牛羊、鸟兽庇护而未死。
弃自幼聪慧,做游戏的时候,便善于种植麻和豆。
长大后,还把耕种和收获的技术传授给民众,成为后世敬奉的农耕祖师爷。
19、水利祖师爷——大禹大禹,夏后氏部落首领,是传说时与尧舜齐名的显圣帝王,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
在治理黄河水患时,他改堵截为疏导,终于成功。
治水期间,他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因善于治水,被水利行业敬为祖师爷。
20、车夫祖师爷——造父造父,其祖先伯益为颛顼玄孙。
被舜赐姓赢,是西周善御者。
传说他在桃林一代,得到八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
由于造父帮助周穆王打败了入侵之敌,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为赵国始祖。
周时也被奉为车夫祖师爷。
21、酿酒祖师爷——杜康杜康,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夏代国君。
他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曹操有诗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遂成了酒的代名词。
被后人尊崇为酿酒鼻祖和酒圣。
(待续)22、裁缝祖师爷——轩辕轩辕,尊称黄帝。
中国古代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他播百谷草木,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中华文明承前启后的先祖。
被裁缝业敬为祖师。
23、饮食祖师爷——彭祖彭祖,一作彭铿,或云姓?名铿,大彭氏国(今江苏徐州)人。
原系先秦传说中的仙人,后背道教奉为仙宾被帝尧封于大彭。
相传他活了八百多岁。
彭祖善于调制味道鲜美的雉羹(野鸡汤),被尊为饮食业的祖师爷。
24、豆腐祖师爷——刘安刘安(公元前179—前122年),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沛县丰人,汉高祖刘邦之孙,公元前164年被封为淮南王。
刘安为求长生不老之药,炼丹时偶然在煮沸的黄豆汁中加入石膏,形成了鲜嫩绵滑的豆腐。
刘安从此成为豆腐的发明者。
25、馒头祖师爷——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好卧龙,三国时期蜀国丞相。
相传在七擒孟获平定西南之时,诸葛亮率军渡泸水,曾蒸成面皮包裹牛羊肉馅的“蛮头”,以代替“南蛮”俘虏的首级祭祀亡灵。
因此成为制造“馒头”行业的祖师爷。
26、厨师祖师爷——詹王詹王,相传詹王又名詹鼠,湖北广水市(原名应山县)人,出生于战乱纷飞的南北朝时代,从小机智聪明;长大后拥有精湛的厨艺和仁爱的情怀,为救厨师,詹鼠愤而揭榜上谏隋文帝,让隋文帝悟出治国安邦之道。
为感念詹鼠,隋文帝封詹鼠为詹王,民间尊詹王为厨师福星,餐饮业敬詹王为祖师爷。
27、饭馆祖师爷——灶君灶君,也称灶王、灶神、灶王爷、东厨司令,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司饮食之神。
民间认为灶君会在旧历年尾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禀告人间意愿,所以家家都会祭拜灶君,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28、旅店祖师爷——孟尝君孟尝君(?—前279年),性田名文,“战国四公子”之一,以轻财下士著称。
他先任齐相,发展合纵抗秦势力,后任魏相,转而联赵、燕等国,附秦攻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权变之臣。
因门下食客数千人,遂成后世旅店业的祖师爷。
29、制醋祖师爷——帝予帝予,杜康之子。
帝予模仿父亲造酒,21天酉时无意中发明了醋。
从此民间广泛传扬说:“杜康造酒儿造醋”。
30、制糖祖师爷——邹和尚邹和尚,唐代僧人,生卒年不详。
喜游历,足迹遍及全国。
爱科学,尤重制糖技术。
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到遂宁城北三十里的伞山,见那里山清水秀,遍地蔗田,乃在山上结茅而居。
邹和尚在总结外地制糖经验的基础上,悉心研究,生产出色、香、味俱佳的糖霜。
遂成后世制糖业业的祖师爷。
31、乐器祖师爷——孟昶孟昶(919—965年),初名仁赞,字保元,五代后蜀末代皇帝。
孟昶声乐造诣很高,精通音律,创作词曲,首制文人词曲集、首开画院、大规模勒刻经和发扬当地民族音乐,被尊为“孟郎君”或“郎君爷”。
32、画匠祖师爷——吴道子吴道子(约680—759年),唐代画家。
画史尊称吴生。
又名道玄。
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开元年间一善画被召入宫庭。
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33、称匠祖师爷——胡令能胡令能(785——826年)诗人,唐贞元、元和时期人。
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
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
因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戥称为生,人称“胡钉铰”。
后被称匠奉为祖师爷。
34、屠宰业祖师爷——张飞张飞(?—221年),字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
早年以杀猪为业,与刘备、关羽桃园结义,排行第三,是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
因从事屠宰业,故被该行业奉为祖师。
35、扎彩业祖师爷——五道真君五道真君,阴间的神,代表着人死后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