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转型方式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题目中小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综述系经贸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摘要】: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群体,它们数量多、影响广,可以撑起区域经济的一片天,是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驱动器,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差、核心竞争力低等问题,使它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并陷入了生存危机。

本文针对中小民营企业发展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特别是融资难问题,进而寻求解决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民营企业发展问题1.2.1 中小企业的困难(一)内部困难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存在,使得它们在人才引进、战略管理、技术创新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遇到了困难。

(二)外部压力1、融资压力由于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尚不完善,金融市场尚不发达,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十分狭窄,主要依靠间接融资,也就是从银行贷款。

而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信用等级低、财务信息可信程度低、管理水平低、无抵押等因素造成的高借贷风险现实面前,大多都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融资,从而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

2、成本压力目前我国各地出现的作为“民工荒”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内劳动力价格快速上升的问题。

我国劳动力开始从无限供给向敬爱个决定劳动力供给数量的转变,这使得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面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的压力。

3、转型压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十二五”期间的重要目标,国民经济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投资性向消费型”转变、从“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

这就要求企业也必须跟从国家大的政策转变,由“粗放型”向“内生型”发展转变。

但由于中小企业技术水品低、技术创新水品低、资金短缺等问题,使它们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

4、国际市场压力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是中小企业的国际市场大幅萎缩;另一方面,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对出口型或贸易加工型中小企业的影响巨大,使它们失去了国际市场竞争力在这些困难中,融资难显得尤为突出。

浙江中小企业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浙江中小企业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电子商务浙江中小企业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长源,也是其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兴起了民众创业的热潮,民营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使得浙江经济高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随着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推进,全省中小企业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小企业已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中小企业对浙江经济的腾飞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浙江制造”也早已经享誉国内外,这一片繁荣的景象让我们所有的浙江人都感到欣慰和自豪。

通过对以下文献的整理,可以得出这些文献主要研究了在经济危机以后浙江中小企业存在的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经营资金短缺,贸易壁垒和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

因此,这些文献对于浙江中小企业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上述几大问题的研究,旨在为浙江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指导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及时地调整发展战略,从避免在即将来临的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中被市场所淘汰。

二、研究主要成果从资源和战略能力上看,闫彦、李春生在《浙江中小企业资源和战略能力分析》中讲到:浙江省是中国著名的市场大省,目前全省有各类大小商品交易市场4300多个,年成交额3060亿元,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

浙江又是中国小企业王国,中小企业数占全省企业总人数的99%。

2001年浙江中小企业各项经济主要指标的增幅均在20%以上.浙江中小企业已取得令人注目的巨大成绩和多种优势。

以中小企业集群、专业化产业区、商品交易市场以及营销网络组合而成的区域特色经济,是浙江最具竞争力的工业产品的构成基础。

浙江中小企业目前已形成了从原料生产到供应,产品的制造、加工、装配、包装的完整产业链。

这种网络在获取劳动力资源、供应商、信息、增强产业内部互补性和创新动力上具有很高的优势。

以虚拟联合形式,控制上下游企业,建立专业化市场。

文献综述-企业转型

文献综述-企业转型

企业转型期的组织能力建设研究摘要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转型”作为谋求企业复兴或实现持续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

而组织建设已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命题,没有强大的组织支撑的企业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巨大的挑战。

在面临转型的背景下,企业组织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归纳指出了企业转型和组织能力的内涵,组织能力建设与企业转型的关系,讨论了在转型期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建设组织能力来推动企业转型。

关键词企业转型;组织能力;建设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很多企业正在实施或者积极思考企业的转型.而企业转型也对企业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传统的管理体系中,企业组织为了实现其既定的战略目标,唯一手段是强化组织职能的管理,让组织内部的职能体系分工更加明确,流程更加清晰,管控更加有力,以期望达到组织效率的提升。

但是,精心架构起来的组织在日益变化的时代,真的能适应这种变化吗?在全球化的今天,有多少企业的领导者站在自己千辛万苦发现的“蓝海”边扼腕长叹:自己组织能力无法支撑日益显现的市场与商机,并成为阻碍创新的最大障碍,甚至对组织内部的创新与变革出现了“排异”现象!事实证明,一昧地在组织职能层面上强化“管控的力度"和“效率的升级”并不能保证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为新型组织的成长筑造出传统职能型组织以外的全新的创新、学习和沟通空间!组织能力虽然是资源学派的一个观点,但是对其的定义仅仅只是组织协调人和物的能力,本文通过对企业转型升级及组织能力相关文献的概述,挖掘其内在联系,提出企业转型实质上就是组织能力的转型的观点,为研究不同阶段企业如何构建组织能力来转型提供理论支持。

1。

企业转型的相关研究转型这一词汇在20世纪80年代才引入经济管理领域,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宏观层面主要从国家层面来研究经济转型或转轨,国内外学者一般把“转型”理解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观层面则主要指区域经济转型、资源性城市转型、产业转型;微观层面是指从企业的角度来研究转型, 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组织转型、企业战略转型、企业业务转型等方面。

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转型升级文献综述

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转型升级文献综述

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转型升级文献综述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新变革。

这里,我们通过文献综述来分析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转型升级。

1. 转型升级的意义传统企业的营销模式、销售渠道等存在着局限性,无法适应现代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

而转型升级,就是让企业与时俱进,实现技术创新和业态变革。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市场环境,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技术是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它推动着企业业务的创新和进步。

技术创新可以通过研发、创新等方式来实现,从而为企业增加新能力和新优势。

这种能力和优势,可以在企业转型升级之后改变它的竞争格局,获取新市场和新产品。

(1)打造数字化企业数字化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不可或缺的。

数字化可以实现企业的协同和快速响应,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市场竞争和交付价值。

数字化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企业可以将花费在研究与开发上的成本降至最低,并且借助预测系统来提高盈利能力。

(2)建立数据分析系统随着海量数据的积累,越来越多的企业可以尝试建立数据分析系统。

通过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预测市场趋势、消费者需求和销售量。

由此,企业可以更好地引导自身经营方向,依靠市场反馈不断改进自身产品与服务。

(3)实现智能化制造以阿里巴巴为例,阿里巴巴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实现了从一个B2B平台向更为多元化的平台转型。

此外,阿里巴巴还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建立大数据交易平台,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为专业的信息服务。

5. 结论可以从以上分析中得出,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转型升级方案是极为可行的。

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制造等方式,实现“技术加持”,以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数字化转型: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共3篇

企业数字化转型: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共3篇

企业数字化转型: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共3篇企业数字化转型: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1企业数字化转型: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企业普遍面临数字化转型的考验。

数字化转型是指采用数字技术重新设计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模式,以此缩短流程周期、提高效率和决策速度的过程。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它也是具有挑战性和风险的。

本文将对数字化转型开展知识梳理,归纳出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数字化转型的意义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客户服务的质量升级、产品品质的提高,有效地节约企业管理成本。

数字化转型可以实现智能生产、减轻人力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数字化经营带来的效益不仅仅限于增加产值和提升利润率,还能降低运营成本、加速市场反应速度、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增加企业就业机会。

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问题1.资金和技术,资金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资本投入。

数字化转型不只是投资IT技术,还包括了人员培训、数据整合、管理系统更新等。

为了完成数字化转型,企业需要有持续的、充足的基础投资。

然而,在拥有顶级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转型也需要很高的投入。

这就是为什么数字化转型成为中小型企业难以克服的难点之一。

2.组织和文化,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大胆的变革。

它涉及到企业所有的相关部门,包括组织和人员管理,这是与数字技术和文化密切关联的。

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领导者拥有若干的领导品质,包括推动变革、建立数字化文化、协同管理和持续创新等。

3.安全和隐私,随着数据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保护私密信息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加。

由此,企业集中讨论数字化转型的两个要求:数据安全和数据隐私。

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展望数字化转型是持续进行的变革过程。

数字化经营将是未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未来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可以被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化转型将通过多层级和分布式决策架构向前发展。

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文献综述)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文献综述)1.引言在当今社会,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综述当前文献中涉及的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2.宏观经济环境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2.1 经济政策2.1.1 财政政策2.1.2 货币政策2.1.3 扩大内需政策2.2 社会环境2.2.1 人口变化2.2.2 消费者行为2.3 产业竞争2.3.1 行业集中度2.3.2 技术进步2.3.3 产业政策3.中小企业内部问题3.1 资金问题3.1.1 融资渠道3.1.2 贷款难题3.2 人力资源问题3.2.1 人才招聘与培养3.2.2 员工激励机制3.3 经营管理问题3.3.1 创新管理理念3.3.2 提高运营效率3.4 品牌建设问题3.4.1 品牌知名度3.4.2 品牌形象塑造4.支持及政策建议4.1 中央支持政策4.1.1 税收优惠政策4.1.2 宏观调控政策4.2 地方支持措施4.2.1 城市发展规划4.2.2 其他支持措施4.3 政策建议4.3.1 宏观政策改革4.3.2 中小企业培训计划4.3.3 深化行业标准推动5.结语本文对中小企业发展问题进行了综述。

建议中小企业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调整策略,处理好内外部问题,并寻找支持与政策建议。

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能迎接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附件: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财政政策:指国家为调整和稳定国民经济而运用的一切财政手段和政策。

2.货币政策: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一系列手段来调整和控制货币供应量、货币利率及货币汇率等。

关于中小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小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小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研究的文献综述中小企业(SMEs)在全球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促进就业和创造经济增长方面。

然而,由于资源有限性和竞争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着种种挑战。

本文将综述一些关于中小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研究文献,以探讨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成功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应该与其核心竞争力相匹配。

根据Bolton和Thomassen(2004)的研究,中小企业应该通过明确自身的独特优势和不同iators来找到自己的定位。

这包括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或服务、灵活的定价策略、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良好的客户关系来增强竞争力。

其次,中小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应该注重创新和技术转化。

研究表明,创新是中小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Kevin and Mapo(2024)的研究指出,中小企业应该通过不断改进现有产品和服务、探索新的市场机会以及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来提高其创新能力。

同时,中小企业还应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销售渠道。

此外,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还应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文化建设。

根据Jensen和Meckling(1976)的“代理理论”,中小企业的所有者和经理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应该采取适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来激励员工积极投入到企业发展中。

同时,中小企业还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倡导员工创新和团队合作。

对于中小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还有许多其他因素需要考虑,包括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等。

中小企业要成功发展,需要制定全面的经营发展战略,并灵活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内部条件。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面临各种挑战,但通过制定适当的经营发展战略,可以改善竞争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加强内部管理,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研究对于指导中小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文献综述中小企业文献综述一、引言本章主要介绍中小企业的定义、发展状况和重要性,以及撰写综述的目的。

二、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分类本章对中小企业的定义进行详细说明,并介绍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分类标准。

三、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本章对中小企业的数量、从业人员规模和经济贡献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

四、中小企业的管理与创新本章主要介绍中小企业的管理特点和创新能力,包括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和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五、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本章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包括融资渠道、融资难题和解决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六、中小企业的市场拓展本章对中小企业的市场拓展策略进行研究,包括市场选择、市场定位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内容。

七、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本章重点讨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和策略,包括国际市场开拓、跨国并购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八、中小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本章主要探讨中小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包括员工福利、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等方面的内容。

九、中小企业的法律风险和合规管理本章详细介绍中小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和合规管理的重要性,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劳动合同管理和税务合规等方面的内容。

十、中小企业的未来趋势和建议本章对中小企业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包括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统计数据、调研问卷、研究报告等资料。

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小企业: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指在我国独立从事经营活动、依法注册、在市场上属于中小企业范围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知识产权保护:指对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的制度和法律措施。

3-劳动合同管理: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相关规范和程序。

4-税务合规:指企业在税收方面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按时缴纳税款,并且提供准确的税务申报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工商管理中小企业转型方式研究今天,企业转型不断被提高到一个战略的高度,不管是对企业转型的理论研究,还是从实践的角度企业转型都关系到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

如今企业的生存环境乃至全球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一个不容忽视也不得不去面对的现实问题。

1.企业转型的内涵由于对转型的理解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导致对转型的认识存在着分歧。

张聪群在《基于产业集群的浙江中小企业转型模式研究》中综合了国外学者不同的研究角度,从组织变革、战略管理和企业成长的视角对企业转型问题进行了研究。

[1]基于组织变革的视角。

利维和迈瑞(Levy and Merry,1986)认为转型是企业求得生存,在构面上发生重大变化,包括组织使命、目标、结构及企业文化等,即“第二次变革”,是一场多构面、多层次、定性、不连续、逻辑跳跃式的组织变革。

[2]辛恩(Shaheen,1994)认为,转型指当企业组织在价值、形态、表达、技术及行为等项目的移转,让组织构架具备弹性化,能实时应对环境的变化,并认为企业转型包括组织文化的重造、组织架构的重组、战略与产品的新定位及企业核心能力的新变化。

[3]战略管理的视角,斯蒂芬.陈(Stephen Chen)指出,企业转型是实施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变革,重新选择业务组合和适当的组织结构、流程制度、管理风格、公司文化等。

[4]詹姆斯.马丁(James Martin)指出,转型是公司为适应环境、提高竞争力,从一条价值链进入另一条价值链,或者说是对公司彻底的改造和重建的战略,或者是选择一种新业务类型的过程。

[5]从企业成长的视角看,文森特和艾琳通过研究证实战略再定位是那些处于衰退期企业实现复兴的一种重要战略,且业务转型处于企业复兴过程的中心地位。

[6]克里斯.祖克和詹姆斯.艾伦(2002)提出,企业持续成长必须要有持续不断的主营利润—来自于企业当前否认核心业务,但任何业务都会出现利润消失的那一天,企业必须伺机业务转型,以实现持续成长。

[7]王吉发,冯晋,李汉铃(2006)等学者认为企业转型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两个方面理解。

从广义上理解,企业转型是一个比较泛的称谓,一般耳熟能详的词汇就有转型、转制、转轨、战略转换(Transtion)等,被用于描述企业变革行为单纯从文字的表面理解,它们都可以归为企业转型。

而狭义上的理解,企业作出转型的战略决定,根源在于其深刻的动因。

企业往往是由于自身所处行业的竞争能力降低和竞争优势的衰退,促使企业通过组织等的变革,提升企业产业内的能力。

[8]吴家曦(2009)认为一般说来也转型可以从转型升级这个角度考虑,而企业的转型升级可以从转型和升级两个层面来理解。

[9]2.转型的方式企业转型的方式概括到一定的高度就是指企业转型的模式。

李烨,李传昭.在《透析西方企业转型模式的变迁及其启示》中概括了西方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几种转型的模式。

这里主要讲以下两种,再造式转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迈克.哈默与詹姆斯.钱皮的开创性著作—《再造企业》为导火线掀起了一场以业务流程再造为核心的公司再造运动,进而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企业变革理论和方法。

所谓“企业再造”,简单地说就是以业务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

革新对企业来讲是指一种源自内生性的自我变革活动,是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企业能力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兴起而出现的企业变革现象,如全面质量管理、自我管理、知识管理、构建学习型组织等(Peters,1992)。

[10]金祥荣根据浙江经济的特点,将企业转型的模式分为两种,即内演式转型和外演式转型。

他认为,浙江经济的转型有两个方式:一是指内源型企业如何依托国内大行市场向内演式的转型升级;二是外向型企业如何依托国际市场实现外演式的转型升级。

[11]3.企业转型几大要素企业转型主要通过企业组织变革、企业文化创新和企业品牌升级这几个角度来实施。

李东红(2000)任何企业都要选择特定的组织结构形式,企业组织的结构变革,总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满足企业的成长的要求。

早期小型古典企业的组织结构呈现扁平化,在规模扩大后逐步走向金字塔型;现代公司制使企业高层管理发生本质变化,事业部制使企业重心下移,但都维持了纵向为主、横向协调为辅的金字塔组织结构。

业务流程再造组织在最近10年风靡一时,虚拟组织蓬勃发展。

可初步断言:适应信息革命和数字化、网络化的要求,未来企业的典型组织结构模式将是开放型网状结构。

[12]逯笑微,原毅军(2008)企业组织变革是产业演化的根本动因。

环境是产业演化的最终制约因素,而环境变化对产业演化进程的决定性影响,是通过对企业组织的直接作用发生的。

[13]企业的组织变革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交换中,进行着正反馈的一种行为(Barnett,2004)。

[14]那些能够幸存下来的公司并不是最厉害和最强的,但是他们大多数都能适应变革。

[15]企业组织变革的涉及到企业文化的变革。

王汀(2005)认为企业变革中存在文化变革与行为变革这两个相互影响的方面,企业文化变革存在与企业变革的始终,并对企业变革成败起到关键作用。

[16]企业品牌升级在企业转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张黎明,胡豪(2008)认为企业的发展需要在企业品牌上实现升级,这就需要借助企业品牌位移的作用。

品牌位移在本质上是企业的战略性行为,与企业品牌延伸等有着根本的区别。

企业品牌位移有牵引式位移和搬迁式位移两种策略选择[17]。

实践证明,企业品牌的价值远远超于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的树立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中长远地形成差异化优势,并将企业品牌的影响扩散到所有的产品上[18]。

4.结论不断变化的今天,中小企业转型不应当仅仅只是一个时髦的词汇。

我们要从根本入手逐步将转型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转型在关键时期,转型要基于模式的转变,组织和管理的变革与提升,以及对于企业品牌的升级方面入手,深化对中小企业转型的认识。

总结国内外转型的经验做法,根据企业实际发展的情况,明确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

分析和把握特定地区的转型升级阶段。

针对单个企业的转型升级,深入组织内部结构,实行组织变革,同时鉴于文化变革的过程实现组织转型。

中小企业必须深入分析身体存在的不足着实改进,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实力。

同时,密切关注世界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走势,及时把握经济市场需求,因势利导,推进中小企业加快转向升级。

企业转型不仅是理论上提高到一个高度,不简单是一个标语和口号,中小企业的转型更加要注重转型因采取何种方式,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将转型方式概括到转型模式的高度,加速推进企业转型。

参考文献[1]张聪群.基于产业集群的浙江中小企业转型模式研究[J].经济纵横,2009:126 -130.[2]Lvey, a A,nd 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M].NewYork:praeger.1986.[3]Shaheen,G.T.Approach to Transformation [J].Chief Executive,1994,March:2-5。

[4]李廉水,吴利华,徐彦武.公司跨行业转型:特征分析与风险控制[J].管理世界,2004,(1).[5]Barbara,B.and Philippe,H.Toward a Definition of Corporate Transformation [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4,35(3):101-106.[6] Vincent Baeker,Irene M.Duhaime.Strategic change in the turnground process: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J].Straget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13-38.[7]克里斯.祖克,詹姆斯.艾伦.主营利润—动荡时代的企业成长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8]王吉发,冯晋,李汉铃.企业转型的内涵研究[J].企业管理,2006,(1) :153-157.[9]吴家曦,李华燊.浙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09,(8): 1—9.[10]李烨,李传昭.透析西方企业转型模式的变迁及其启示[J].管理现代化,2004,(3) :42-45.[11]金祥荣.浙江经济转型:基本模式和实现途径[J].浙江经济,2008,(18) :31-32.[12]李东红.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历史、现实与未来[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27-33.[13]逯笑微,原毅军.基于企业组织变革的产业演化过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31-35.[14]BARNETT W P.McKENDRICK D G. Why are some organizations more competitive than othersevidence from a changing globalmarket[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crly.2004.(49):535-571.[15] Ian Mckeown,George philip,business transform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etitive strategies:learning to fl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3(2003)3-24.[16]王玎.企业变革与企业文化管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1-83.[17]张黎明, 胡豪企业品牌位移:实现品牌升级的战略路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30-33[18]Aaker D A,KWVINK L. Lane. Consumer evaluat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1990,54(1):27-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