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为人生留白阅读材料(含答案)

合集下载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 第二次联合测评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 第二次联合测评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测评语文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有一定局限性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

中国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有像《山海经》这样涉及自然的神话记录、有像《徐霞客游记》这样有关山川河流人文风物的考察记等,但都与如今的生态文学伦理主张和目标有很大的区别。

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下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

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命运的文学。

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

诚然,中国现今的生态文学现状,似乎还更多处于呼唤人们树立与自然共生、收敛一己物质欲望、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阶段,偏向于现场直观传输,还缺乏更加深远精湛的思考表达。

在我看来,生态文学应当是人类在哲学认识论上的修正改变,是人类跳出自身中心藩篱,主动调整已有成法,融合大自然法则的新的伦理建设和行动出发。

(摘编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一次变革与革命》)材料二:生态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生态文学创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在各个方面呈现出新的气象和新的高度。

首先,生态文学是反映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文学样式,回答的是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这一永恒问题。

人与自然的发展状况,尤其是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生态文学的重要表现对象。

目前,我国生态文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书写已经形成多重的角度,为读者提供了审视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多元视角。

但如何在作品中进一步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构建起人与自然深入的双向互动关系,仍然存在深入探索、不断实践的空间。

人生需要留白高中作文(精选10篇)

人生需要留白高中作文(精选10篇)

人生需要留白高中作文(精选10篇)人生需要留白高中作文(精选10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生需要留白高中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生需要留白高中作文篇1留白,是一种“以无胜有”的境界,能予人以思考和想象。

纵观古今,艺术瑰宝从不吝啬留白。

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一扁舟、一江边垂钓渔翁而已,没有一丝水,却让人感到江上烟波浩渺,满幅皆水。

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书法艺术上,枯笔的美感和价值不容小觑。

宋黄伯思《东观余论》记载:"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为之飞。

"枯笔产生的"飞白",加强了书法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遒劲奔放,墨彩淋漓。

书法家的功力也在枯笔中充分显现出来。

同样,留白在文学界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眼看着诗人即将大功告成,末句的“可怜白发生”,陡地一转,化雄壮为悲壮,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和无奈。

莫泊桑这位“世界短篇小说巨匠”,更是把留白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试想一下,小说《项链》的结尾假若变成玛蒂尔德和佛来思节夫人因丢项链而发生正面冲突,则小说主题将势必囿于是非善恶的人性道德层面。

但他不落窠臼,高妙地放眼社会,含蓄却深刻地暴露了社会问题。

结尾处的绝妙留白,不仅耐人寻味,陡增故事的悲剧性,而且表现出的社会的不合理性引人深思。

文学艺术上尚且需要留白的技巧,人生不更是吗?胃装太满会胀痛,心填太实会呆滞。

所以不论物质上、精神上,人生都需要留白。

对此,童话大王郑渊洁颇有感受。

他在文章《我小时候什么都不会》中写道:“专家告诉我,新车初驶时要中速行驶,这样才能保证它在中青年时可以高速行进。

如果在汽车的儿时就提速,它到中年就跑不动了。

人生的童年相当汽车的初驶。

”可是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有郑大师的觉悟。

高中语文为人生留白阅读材料(含答案)

高中语文为人生留白阅读材料(含答案)

高中语文为人生留白阅读材料(含答案)修复疲惫的身体净化蒙尘的心灵——王辉《为人生“留白”》赏读为人生“留白”王辉友人送我一张国画。

我不懂国画,看不出什么门道,只觉得一张纸都画满了,没有什么空白,忽然想到,这可能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缺少“留白”吧!据说在书画、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中都讲究“留白”。

书画有“计白当墨”的表现手法,诗歌有“意境在诗外”的表达艺术,音乐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余韵回味。

艺术家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有意识地留出“空白”。

“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在于求其空灵,虚中求实,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

“留白”艺术也反映在生活当中。

我去一位友人家里做客,房屋不错,房间也不小,只是家具摆设太多,墙上又挂满字画,给人以压抑的感觉,想来就是过分拥挤,在陈设布置上缺少“留”。

我去年冬天赴美国转了一圈,从东部到西部,跑了不少地方,和友人议论,印象最不好的地方是哪里?是纽约。

因为那里有太多的高楼大厦,抬头望去,天空太小,令人压抑。

这不也是在城市建筑格局上缺少“留白”吗?其实,“留白”不仅仅是艺术和生活的境界,更应该成为生命的境界。

生命不能安排得太满,生命不能没有空白。

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学龄前期、青少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学龄前期姑且不论,青少年期要读书,中年期要创业,“留白”自然不会太多,但到老年期则应该给自己多些“留白”,让自己真正感悟生命的价值,享受生活的美好。

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渡边茂曾提出学习三万天的理论,说人生从1岁到27岁这一万天,为成长修业时期,学习基础知识,适应社会。

从27岁到54岁这一万天,为不断整理和积累知识的时期。

从54岁到81岁这一万天,为充实自己的时期,踏入圆熟人生,进行思考总结。

这“思考总结”说的就是寻求人生的“留白”。

无独有偶,据说印度学者将人生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25年接受教育,第二个25年成家立业,第三个25年回报社会,第四个25年归隐山林。

这第四个25年就是彻头彻尾的“留白”时期。

高三语文命题作文范文“留白”写作指导以及佳作展

高三语文命题作文范文“留白”写作指导以及佳作展

命题作文“留白”写作指导以及佳作展示【考题回放】中国的书法不仅看重墨,更看重被墨切割成各种形体的空白;中国的国画也是这样,讲究画面应该留有恰当的空白。

留白,留空白,这空白或是湛蓝的天,或是碧绿的水,大千世界的七彩都在这“白”中。

其实,岂止书法、国画,京剧、围棋、文学……无不如此,人生亦如此。

请以“留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题意解说】“留白”源自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的布局艺术,讲究在画面上要适当留有空白,不能太挤太紧。

在留出的空白的中让人腾挪想象,品味无穷之趣,为读者的审美思维提供了空间。

“人生亦如此”——人生也应“留白”才行。

比如就学习而言,要留有自己的一方天地,有个人爱好的空间。

这才有个性,有情趣;再如就教学而言,要留给学生一些“空白”,教师不能奢望把全部知识都教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自己钻研的时间,有自己钻研的问题;处理事情要留有余地,不能做绝;生活也要留有一些“空白”,要有休息调整的时间……“留白”不等同于“空白”。

“留白”是有意为之,而非无意为之;“留白”是经过人思维选择之后留下的空间,如城市楼群之中的绿草地等;其主旨应是积极有为的,而非消极无为的。

而原先就客观存在的一无所有的“空白”,是人尚未施加思想行为的荒漠。

【评分】一、把准“基本分”在基本切题的前提下(基本上能围绕“留白”行文),做到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的文章,即符合“基本分”的要求(54-55分切入)。

二、加分(“亮点”)在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语言技巧等任何一方面有“亮点”的,就应加分。

放在考生群体中比较,只要发现有一个亮点,就可加5分左右(4-6分);依此累加,直至满分。

要通过亮点加分,拉开分数档次,使能写出好文章的学生脱颖而出。

记叙类文章(包括记叙类散文):有一个主要人物,且细节描写比较生动的;有一个中心事件,叙事(状物)真切细致的;语言有文采的,或比较老到的;有比较恰当的抒情、议论升华主题的;有真情实感的,等等。

辽宁本溪县高级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

辽宁本溪县高级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

辽宁本溪县高级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本溪县高中级高二(下)第一次检测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学与数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条道上跑的车,实则文学与数学有着奇妙的同一性,先看几位著名文学家关于文学与数学的远见卓识:雨果说:“数学到了最后阶段就遇到想象,在圆锥曲线、对数、概率、微积分中,想象成了计算的系数,于是数学也成了诗。

”福楼拜说:“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

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从山麓分手,又在山顶汇合。

”哈佛大学的亚瑟.杰费说:“人们把数学对于我们社会的贡献比喻为空气和食物对生命的作用,我们大家都生活在数学的时代——我们的文化已‘数学化’。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现代科学六大部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应当和文学艺术六大部门(小说杂文,诗词歌赋,建筑园林,书画造型,音乐,综合)紧密携手,才能有大的发展。

文学与数学的同一性来源于人类两种基本思维方式——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同一性。

文学是以感觉经验的形式传达人类理性思维的成果,而数学则是以理性思维的形式描述人类的感觉经验。

文学是“以美启真”,数学则是“以真启美”,虽然方向不同,实质则为同一。

而文学与数学的统一归根到底是在符号上的统一,数学揭示的是隐秘的物质世界运动规律的符号体系,而文学则是揭示隐秘的精神世界的符号体系。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以农业为中心的民间文化体系,构筑了一个美丽、和谐的乡村艺术世界。

而城市化、城镇化使农民的生存环境遭遇前所未有的裂变,那些传承了几千年的乡土艺术也随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其中世代承袭的、用于烧饭炒菜的土灶,也因村庄的大拆迁、大搬迁和农房翻建等原因面临消亡,由此与之相关的灶画也濒于绝境。

“灶画”,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民间非遗艺术的一颗明珠,也是江南民间艺术的瑰宝。

如今随着农村向城市迁移,或者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再需要灶头。

理所当然的,灶画随之被遗弃。

没有需求就没有传承,仅剩的灶画艺人年事颇高,手艺却后继无人。

“灶画”,是始于汉朝时期的江南民间艺术,顾名思义就是在灶上作画。

这些艺人大多是临场作画,没有参照,一切画作都已经储存于脑,鲤鱼跃龙门、金鸡独立、雅竹淡菊、红梅统统顺手拈来!灶画艺术的韵味往往来自生活气息,热闹、喜庆、吉祥祝福都是灶画的本质寓意。

它们往往色彩鲜艳,画风简约而朴实。

老百姓们毫不掩饰地在灶画中寄予美好的期盼。

但历史总在被现代化取代,灶画艺术也濒临失传。

越来越多的农村老灶被拆除,这意味着承载灶画的主体逐渐消失,即使有新砌的灶头,都是采用瓷砖镶贴,灶画自然也被瓷砖画取代。

历史沉淀下的艺术精华却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它本该具有的价值。

千年的灶画历史警醒着我们,艺术的价值往往就是人类生活的价值,人类对于民间艺术的抛弃也是对于人类生活痕迹的磨灭。

(摘编自《灶画:民间非遗艺术的明珠,手艺却濒临失传》,有删改)材料二:“农家土灶”进了上海市金山区枫泾中学的课堂。

灶头饭那份柴火的香气虽然搬不进教室,灶膛里烘山芋的欢乐也很难言传,但随着灶壁上栩栩如生的灶画一点点成形,学生们仿佛也能走进那“土土的快乐”。

留白阅读答案

留白阅读答案

留白阅读答案留白阅读答案1留白之美李娟①中国水墨画讲究留白。

留白处是天空、云朵、大海、皑皑的积雪,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意蕴深长。

②欣赏齐白石老人的一幅画《几树寒梅带雪红》,这是老舍先生给老人出了一道难题,用诗人苏曼殊的一句诗来作画。

画中两截黝黑粗壮的枝干忽然间断了,和其他枝干没有连接,几乎显得很突兀。

几枝红梅在严寒中怒放,剪雪裁冰,一身傲骨,隐隐还有暗香袭来。

再一细想,这两截树干没有画下去,空白的地方不就是皑皑的积雪吗?千朵万朵压枝低,不画白雪,只画树干几枝,留白处就是白石老人笔下的雪,漫天大雪,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令人拍手称奇。

这就是中国画的神韵,也是古老东方的意境之美啊。

③爱情也要有留白。

沈从文先生写过:爱情是半开的'花朵。

说得多好。

半开的花朵,还没有完全盛开,含苞待放,欲说还羞。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那是女子的豆蔻华,像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等到花儿全开了,就没有了悬念,没有了猜测和遐想,更没有了悠长的回味。

④其实,婚姻里也要留白,再亲密无间的一对夫妻,一定要留出两人精神世界的空间来。

夫妻间容易做到不离不弃、相濡以沫,但是,能做到比翼双飞、举案齐眉的很难很难。

胡适先生谈到夫妻相处时,曾说过一句格言:久而敬之。

所谓敬,就是尊重对方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她是你的妻子,但是,她永远是一个独立人。

是的,一个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人,才是有魅力的人。

夫妻之间只有相互欣赏、相互体谅,精神世界里才能做到琴瑟相合、肝胆相照。

比如,作家钱锺书和杨绛先生,一代名士张伯驹和妻子潘素。

⑤读书也要有留白,留得闲逸和散淡。

一卷书在手,随读、随记、随忘,那是读书的另一个境界。

五柳先生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看来,不求甚解,乃是读书的真趣,也是读书时的留白。

初读书时囫囵吞枣,忘乎所以,过些日子,再翻开书来细读,一瞬间,柳暗花明又一村。

留白,就是留下思考和回味的时间。

⑥风动荷花香的季节,我在苏州园林里流连。

高考作文素材:“留白”写作指导及范文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高考作文素材:“留白”写作指导及范文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留白”写作指导及范文【金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即使是不懂画的人,也能一眼看出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之处:西洋画,满;中国画,空。

一张画纸,画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空白,是西洋油彩画;一张画纸,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纸之上,是中国画。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

真正有分量的人,只讲有分量的话。

一个敢于少讲话的人,必定是对自己话中传达的威力有信心的人。

衣若素雅,能凸显你的脸庞;妆若素淡,能映衬出你的气质。

着墨少一点,否则它会抢了要害之处的风头。

人生需要留白。

那些人生的留白,让你看起来更为丰富。

一个会布局的人,永远不会把人生塞得太满。

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得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套作。

【解题指导】这是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模式,这种模式的审题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材料内容看,“水墨留白”,留的不是毫无意义的“空白”,而是为了以“无”衬“有”,以突出那寥寥数笔丹青的神韵;留的也不是一无所有的“空白”,而是为了给读者驰骋想象的空间,以品味以无胜有的“丰富”。

另外,“敢于少讲话”“衣若素雅”“妆若素淡”,也都是这样的情况。

由此不难推知,人生的“留白”也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不是留下人生的“空白”,而是要凸显你“要害之处的风头”,“让你看起来更为丰富”,其姿态是积极进取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便可以概括材料的中心含意:“留白”,让艺术更丰富,让人生(生活、生命)更精彩。

要注意的是,这里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艺术(审美)的层面,一是人生(生命)的层面。

明确了“内容”和“含意”,接着就是“角度”的选择了。

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可以有: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都运用想象、联想,写作要考虑以“无”写“有”、以“虚”表“实”、以“少”总“多”、以“微”见“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复疲惫的身体净化蒙尘的心灵
——王辉《为人生“留白”》赏读
为人生“留白”
王辉
友人送我一张国画。

我不懂国画,看不出什么门道,只觉得一张纸都画满了,没有什么空白,忽然想到,这可能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缺少“留白”吧!据说在书画、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中都讲究“留白”。

书画有“计白当墨”的表现手法,诗歌有“意境在诗外”的表达艺术,音乐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余韵回味。

艺术家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有意识地留出“空白”。

“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在于求其空灵,虚中求实,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

“留白”艺术也反映在生活当中。

我去一位友人家里做客,房屋不错,房间也不小,只是家具摆设太多,墙上又挂满字画,给人以压抑的感觉,想来就是过分拥挤,在陈设布置上缺少“留”。

我去年冬天赴美国转了一圈,从东部到西部,跑了不少地方,和友人议论,印象最不好的地方是哪里?是纽约。

因为那里有太多的高楼大厦,抬头望去,天空太小,令人压抑。

这不也是在城市建筑格局上缺少“留白”吗?
其实,“留白”不仅仅是艺术和生活的境界,更应该成为生命的境界。

生命不能安排得太满,生命不能没有空白。

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学龄前期、青少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学龄前期姑且不论,青少年期要读书,中年期要创业,“留白”自然不会太多,但到老年期则应该给自己多些“留白”,让自己真正感悟生命的价值,享受生活的美好。

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渡边茂曾提出学习三万天的理论,说人生从1岁到27岁这一万天,为成长修业时期,学习基础知识,适应社会。

从27岁到54岁这一万天,为不断整理和积累知识的时期。

从54岁到81岁这一万天,为充实自己的时期,踏入圆熟人生,进行思考总结。

这“思考总结”说的就是寻求人生的“留白”。

无独有偶,据说印度学者将人生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25年接受教育,第二个25年成家立业,第三个25年回报社会,第四个25年归隐山林。

这第四个25年就是彻头彻尾的“留白”时期。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得到一张托尔斯泰晚年独自出行的照片。

凝视着这张照片,令人怦然心动。

从过去到现在,不知有多少人读过这位大师的作品,然而有谁能触摸到他的内心世界呢?正像这张照片所暗示的,他背负行囊,手持木杖,走在弯曲的小径上,目光是孤独的,身影也是孤独的。

感受到世人无法感受的世界时,他才成为一名大师;同时,他也开始了自己的精神流放,寻求生命最后的空白。

我的这些感受,来自于他人,更源于自身。

我离开工作岗位近十年来,离而未休,难觅“留白”。

我的一位同龄老友,抠了多半辈子文史资料,前年匆匆弃世而去,终其一生没有享受生命的“留白”。

我怀念他,也为他的老年人生感到悲哀。

至于有些领导同志,退下来仍忙着参加这样那样的社会活动,“自以心为形役”,直到生命的终了,更是一种悲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终生奋斗不息的人们的写照与赞美。

可我们毕竟是活生生的人,是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是能哭能笑能让生活绚丽多彩的人,总不能奔波一生不为自己留一点生命的空白呀!我们的大半生营营役役,为养儿育女,为职称房子,为许许多多不可回避的事务奔走劳碌,生命早已被瓜分得支离破碎了。

步入老年,我们要为自己保留一份空白时间,让在俗世中蒙尘的心灵得以净化,让疲惫的身体得以休憩和修复。

给人生“留白”,是为了解开名缰利锁,让生命不再有所羁绊;给人生“留白”,是为了让生命在自我关照中享受从容的滋养;给人生“留白”,是为了拉长生命之弦时不至于让它绷断。

这样看来,为人生“留白”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悠然,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和哲学。

我要下决心为自己唯一的生命“留白”!
(选自《新一代•上半月》2011年第12期)
[阅读思考]
1.文章开头从“友人送我一张国画”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第3自然段的画线句:“生命不能安排得太满,生命不能没有空白”,作者这样说的依据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请结合文章概括说明。

[参考答案]
1.①表明“留白”与书画的渊源关系,进而指出“留白”在艺术上、生活中的普遍性;②引出下文关于生命中要留白的思考和论述。

2.①理论方面: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渡边茂学习三万天的理论;印度学者人生四个分期的理论;②人的方面:晚年托尔斯泰精神流放,寻求生命最后空白的举动;作者自身和他人难觅“留白”、“心为形役”的经历。

[写作借鉴]
这篇文章的亮点主要有:一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文章以叙述、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也穿插描写、抒情和说明等表达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描写,如托尔斯泰晚年的照片,“背负行囊,手持木杖……”,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托翁的矍铄、执着和孤独。

抒情,如文中多处运用排比修辞,既强化了说理又加浓了抒情味。

说明,如“学习三万天的理论、人生四个分期”等等,简明扼要,眉目清晰。

可见写作时如能服从文体的需要充分调动多种表达方式,并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相互配合的综合力量,可以使文章避免感情苍白、枯燥无味、表达贫乏等弊病。

二是巧妙地运用了过渡句、段,结构紧凑,衔接自然。

如,“‘留白’艺术也反映在生活当中”、“‘留白’不仅仅是艺术和生活的境界,更应该成为生命的境界”、“我的这些感受,来自于他人,更源于自身”,这些句子如同一根根链条把文章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启迪我们写作时如能经营好过渡句、段,可以使文章远离结构松散、思路混乱、气脉不通等现象。

另外,作为议论性散文,文章选材丰富,信手拈来但又始终指向“为人生留白”这个主旨,形散神不散,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