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分类
土的分类

土的分类(工程)1、碎石土碎石土是典型的粗粒土,如果土中粒径大于 2mm 的含量高于整个土体的重量的 50 %,该土就属于碎石土。
按粒粗和颗粒形状,碎石土又可以进一步细分,见下表。
碎石土的分类2、砂土砂土即细—中粒土,无塑性,由细小岩石及矿物碎片组成。
砂粒直径变化在 0 . 75 — 2mm 之间,大于0.075mm 的土粒含量超过 50 %。
按粒组含量,砂土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五类,如下表所示。
砂土的分类3、粉土粉土是细粒土,粒径变化在 0 . 002 ~ 0 . 075mm 之间,且土粒大于 0.075mm 的含量不得超过50 %,塑性指数I P ≤ 10 。
总之,粉土性质介于砂土和粘土之间。
无机质粉土亦称“岩粉”。
4、粘性土粘性土是典型的细粒土,粒径小于 0.002mm ,形状不规整。
粘性土可以细分成两类:粉质粘土和粘土。
其划分的依据是塑性指数 I P ,如下表所示。
粘性土的分类5、人工填土人工填土即人为作用形成的土。
常见的人工填土有素填土、压实填土、杂填土和冲填土。
素填土可含各种土。
杂填土是各种垃圾混杂形成的人工土,这些垃圾可能是工业废料,也可能是城市垃圾物。
冲填土是水力作用形成的,如河堤和江堤挖沙、挖淤形成的土。
此外,自然界中还分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膨胀土、湿陷黄土、红粘土等。
这些土分布在我国的不同地区。
它们的分类都有各自的规范,在实际工程中可选择相应的规范查用。
回答人的补充2009-12-23 18:03下面是国家颁布的分类标准,有些长,因为不知道你需要哪方面的内容啊土的分类标准来源:发布时间: 2004-5-21 12:16:55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1年8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土的分类标准》的通知(90)建标字第691号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原水利电力部会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土的分类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14种土壤类型及特点

14种土壤类型及特点土壤是地壳表面形成的一种自然资源,根据其形成过程、物质组成和特点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14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及其特点。
1. 红壤:红壤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呈红色或棕红色。
其富含铁氧化物,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2. 黄壤:黄壤呈黄色或棕黄色,常见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适合农作物种植,但排水性较差。
3. 赤壤:赤壤呈红褐色,常见于亚热带地区。
它富含铁氧化物和富集的黏粒矿物质,适合种植茶叶、竹子等作物。
4. 黑土:黑土色泽深黑,富含有机质,并富含氮、磷、钾等养分。
黑土蓄水性和保肥性良好,适宜粮食作物的种植。
5. 棕壤:棕壤呈棕色,常见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排水性,适宜果树和作物的种植。
6. 硅质土:硅质土主要由含硅骨骼的植物遗骸和硅质矿物质组成。
它贫瘠但保水性好,通常用于盆栽和花卉种植。
7. 盐渍土:盐渍土富含盐分,常见于干旱地区和盐碱地。
它的含盐量高,对大多数作物不适宜,但适合盐生植物的生长。
8. 砂土:砂土颗粒较大,通常粘性较差。
砂土排水性良好,但肥力较低,不适合种植需肥沃土壤的作物。
9. 粘土:粘土颗粒较细,粘性强。
粘土富含养分,但排水性差,容易发生涝灾,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后才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10. 沼泽土:沼泽土主要由腐殖质和残体组成,多见于湿地和沼泽地区。
它富含有机质,但肥力较低,多被用于湿地保护和水生植物的栽培。
11. 塔顶土:塔顶土是在石炭期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类型。
它通常浅薄且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质,适宜苔藓和高山植物的生长。
12. 碱土:碱土富含碱性盐分,多见于盐碱地和干旱地区。
它对大多数作物不适宜,但适合耐盐碱植物的生长。
13. 砾石土:砾石土中含有较多的砾石颗粒,排水性良好但肥力较低,多用于建设和园林绿化。
14. 枯水土:枯水土是在干旱地区形成的一种土壤类型。
建筑工程土质分类

建筑工程土质分类
在建筑工程中,土质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根据土壤中的颗粒组成和特性,可以将土质分为不同的类别。
以下是常见的建筑工程土质分类:
1. 砂质土:砂质土是由颗粒直径在0.05mm至2mm之间的石英、石英砂和石英岩等颗粒组成的土壤。
砂质土排水性好,容易渗透,但胶结性较差。
2. 黏土:黏土是由颗粒直径小于0.002mm的颗粒组成的土壤,主要由粘质和硅铝酸盐矿物质组成。
黏土的塑性较好,胶结性强,但其排水性较差。
3. 粉土:粉土是由颗粒直径在0.002mm至0.05mm之间的细
粒颗粒组成的土壤。
粉土的胶结性和排水性介于砂质土和黏土之间。
4. 砾石:砾石是由颗粒直径超过2mm的石块和碎石组成的土壤。
砾石的孔隙较大,排水性好。
5. 沙土:沙土是由砂质土和少量细粒颗粒组成的土壤。
沙土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和透水性。
以上是常见的建筑工程土质分类,不同的土质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有不同的影响和处理方法。
根据具体土质的特性,选用适当的工程处理措施,可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土壤的分类通常基于不同的土壤特性和组成。
不同国家和组织可能采用略有不同的土壤分类系统。
国际上常用的土壤分类系统之一是美国农业部(USDA)的土壤分类系统,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世界土壤分类系统。
以下是美国农业部(USDA)土壤分类系统的一些主要分类:
1. 土壤层次:根据土壤的基本层次划分,可分为表层土(O层)、矿质土层(A、B、C层)等。
2. 土壤亚层:在矿质土层中,可以根据一些特定的特征划分为亚层,如Bt亚层(聚积土亚层)等。
3. 土壤类型:根据土壤的成分和特征,如黄壤、红壤、棕壤、黑土等。
4. 土壤亚类:在土壤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亚类,如黄壤中的典型黄壤、黄棕壤等。
5. 土壤系列:土壤系列是具有相似发育历史和土壤特性的土壤的集合,如Alfisols、Spodosols等。
此外,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土壤分类系统主要包括:
1. 土层次:分为表层土、亚表层土、过渡层土、底层土。
2. 土壤组:根据土壤的主要特征和用途进行划分,如沙质土壤组、壤土壤组等。
3. 土壤相:在土壤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土壤相,如棕色土壤相、红色土壤相等。
这些分类系统都是基于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征进行划分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土壤资源。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壤分类系统。
土的分类有哪几种方法

土的分类有哪几种方法土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1.按照成分分类:土壤的成分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按照成分的不同,土壤可以分为矿质土壤、有机质土壤和水体土壤。
矿质土壤主要由颗粒状的无机物质组成,包括砂土、粉土和黏土等。
其中,砂土颗粒较大,通透性较好,但保水性差;粉土颗粒较小,比表面积较大,保水性较好;黏土颗粒则较小又粘滞性强。
这些都会对土壤的透水性、保水性和肥力产生重要影响。
有机质土壤则主要由含有丰富有机质的残积物组成,如植物碳水化合物、动物残骸等。
有机质的含量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含水量,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肥力,但相对矿质土壤来说,透水性较差。
水体土壤主要指湖、河、海洋等水域中的沉积物。
这些土壤主要由沉积的细粒物质和有机物质组成,通常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肥力,但由于水分占比较高,透水性较差。
2.按照颗粒大小分类:根据土壤颗粒粒径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粗土、中等粒径土壤和细土。
粗土主要是砂土,颗粒粒径在0.05-2.0毫米之间。
由于颗粒较大,土壤的通透性较好,但保水性较差。
中等粒径土壤主要是粉土,颗粒粒径在0.002-0.05毫米之间。
粉土比砂土颗粒更小,比表面积更大,和砂土相比,粉土的保水性较好。
细土主要是黏土,颗粒粒径在小于0.002毫米。
黏土颗粒非常小,比表面积非常大,因此具有良好的保水性,但透水性较差。
3.按照PH值分类:土壤的pH值表示土壤酸碱程度,根据pH值的不同,土壤可以分为酸性土壤、中性土壤和碱性土壤。
酸性土壤的pH值小于7,主要由铝、铁等酸性离子所占据。
酸性土壤对大多数植物不利,且含有酸性离子,容易形成酸性沉积物。
中性土壤的pH值约为7,适合大多数植物的生长。
碱性土壤的pH值大于7,主要由钙、钾等碱性离子所占据。
碱性土壤含有较多的碱性盐类,植物在这种土壤中的生长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4.按照水分状态分类:土壤的水分状态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根据水分状态的不同,土壤可以分为湿土、中性土和干土。
土类划分的标准

土类划分的标准
土的分类是指按土壤的坚硬程度来划分的,其中干土和湿土划分的标准是以地下水位为准,地下水位以上者为干土,地下水位以下者为湿土。
具体的分类标准如下:
一类土主要包括砂、粘质砂土、种植土、冲积砂土层、泥炭等。
二类土主要包括砂质粘土和黄土,轻盐土和碱土等。
三类土主要包括中等密实的砂质粘土和黄土,含有碎石、卵石或工程垃圾的松散土,压实填筑土,粘土,轻微胶结的砂,天然湿度含砾石、石子等杂质黄土。
四类土主要包括坚硬重质粘土,板状黄土和粘土,密实硬化后的重盐土,高岭土和干燥变硬的观音土,松散风化的片岩、砂岩或软页岩,含有碎石、卵石中等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天然级配砂。
土方开挖土的分类

土方工程土的分类
(1)土是由颗粒(固相)、水溶液(液相)和气(气相)所组成的三相体系。
(2)土的结构是指土颗粒本身的特点和颗粒间相互关联的综合特征,一般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一种是单粒结构,也称散粒结构,是碎石(卵石)、砾石类土和砂土等无黏性土的基本结构形式,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主要在于其松密程度。
另一种是集合体结构,也称团聚结构或絮凝结构,这类结构为黏性土所特有。
(3)整个土体构成上的不均匀性包括:层理、夹层、透镜体、结核、组成颗粒大小悬殊及裂隙特征与发育程度等。
(4)碎石土是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
砂土是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且粒径大于
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
黏性土是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
粉土是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不超过全重50%,且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0的土。
土的分类标准.doc

土的分类标准.doc
土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物质,广泛分布于陆地和海洋。
根据土的性质,可以将其分
为不同的分类。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几种分类标准。
一、按成因分类
1. 硬岩风化土:这种土主要是由于岩石经过长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所形成的。
例如,石英岩、花岗岩和页岩等。
2. 粉砂土:主要由风力和水流作用而形成的,成分较为均匀,质地较细,透气性和
透水性较好。
3. 淤泥土:由于水流或波浪作用,将细颗粒物质带到河口、海湾等地区,经过沉积
作用,形成的一种细颗粒土壤。
4. 红壤:这种土色泽为红色或棕红色,质地松散,酸性较高。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
热带地区。
二、按化学性质分类
1. 酸性土:这种土的pH值小于7,主要由于土壤中酸性物质的含量较高所致。
例如,松针林、湿地等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大多为酸性土。
2. 中性土:pH值介于7-8之间,通常指湿润、适度肥沃,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3. 碱性土:pH值大于8,通常由于土壤中钠盐或碱性盐的含量过高所致。
这种土壤对植物生长不利,通常需要进行浸泡减盐或添加酸性物质来改善土壤。
三、按用途分类
1. 农业土壤:指适用于农作物生长的土壤,需要保持一定的肥力、透水性和透气
性。
4. 园林土壤:指适用于城市花园、公园等场所的土壤,需要有较高的美化效果和透
气性,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保水性和肥力。
综上所述,土的分类标准是多样的,可以根据土的成因、化学性质和用途等方面进行
分类。
了解土的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土的性质和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土地利用和保护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的分类
目的:对土的性状作定性评价
一、按粒径划分:
1、巨粒组(60-200mm)
2、粗粒组(0.075-60mm)
3、细粒组(0.002-0.075mm)
二、巨粒土:式样巨粒组质量小于或等于总质量15%。
例如:巨粒组质量多余总质量75%的土称为:漂(卵)石;
巨粒组质量多余总质量50%-75%的土称为:漂(卵)石夹土;
三、粗粒土:巨粒组土粒与粗粒组土粒质量之和多于总土质量50%的土称为:
粗粒土。
四、细粒土:试样中细粒组土粒质量多于或等于总质量50%的土称为:细粒
土。
(见书12页塑性图)
B线以左I P=4线以下,称低液限粉土,记为ML
B线以左I P=7线以上,称低液限黏土,记为CL
B线以右,称高液限黏土或粉土,记为CH~MH
五、特殊土:黄土、膨胀土、红黏土
(1)黄土:低液限黏土(CLY),分布范围大部分在A线以上,w L<40%。
(2)膨胀土:高液限黏土(CHE),分布范围:大部分在A线以上,w L>50%。
(3)红黏土:高液限粉土(MHR),分布范围:大部分在A线以下,w L>55%。
六、土的简易鉴别、分类和描述
土的简易鉴别方法是指用目测法
1、干强度试验:
(1)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
(2)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为干强度中等
(3)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末者为干强度低
2、手捻试验:
(1)手感滑腻,无砂,捻面光滑者为塑性高
(2)稍有滑腻感,有砂粒,捻面稍有光泽者为塑性中等
(3)稍有黏性,砂感强,捻面粗糙者为塑性低
3、搓条试验:
(1)能搓成小于1mm土条者为塑性高
(2)能搓成小于1~3mm土条而不断者为塑性中等
(3)能搓成直径大于3mm的土条即断裂者为塑性低‘
4、韧性试验
5、摇振反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