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模拟训练题
最新2019年高考生物模拟检测试卷及答案(共2套)

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生物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细胞具有染色质的是(原创)A. 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B.蓝藻 C .蛙的红细胞 D. 肺炎双球菌2.下列属于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支配的结构是A. 轴突B.胞体C.树突D.骨骼肌3. 下列属于诱变育种实例的是A. 无籽葡萄B.抗虫棉C.八倍体小黑麦D.家蚕新品种培育4.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原创)A .Fe3+和I-分别参与构成血红蛋白和甲状腺激素B.蛋白质分子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C..相应的结构单元分别形成生物大分子时都有水产生D.油脂中含氧量较多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多5. 下列关于不同群落类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原创)A 苔原植物几乎依靠营养繁殖,生长季节长且没有树林生长B 部分草原进化出了失去飞翔能力的鸟类,草原几乎完全由禾本科和阔叶草本植物组成C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基因库,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D 沙漠中的动植物都能适应缺水的环境,水分的蒸发量远远小于降水量6.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原创)A.生物圈的能量全部来自太阳能B.温室效应可以使冰川融化,导致我国北方地区降雨量增加C.人类活动使大气圈臭氧层的分解作用大于生成作用,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D.酸雨、水体污染、食品安全等都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全球生态问题7.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原创)A.细胞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其种类和数量决定细胞的功能B.卵细胞体积越大,越利于细胞与周围进行物质交换,能为发育提供能量C核被膜为双层膜,其外层与粗面内质网膜相连D绿色植物有质体与溶酶体,而动物细胞没有8. 如图①表示一盆植物放在一个有孔的盒子里,盆子不动,盒子一直在匀速缓慢转动;图②表示整个装置一起转动,且两个装置都处在单侧光的照射中,一段时间后,①和②所代表的植物生长情况是A. 弯向光源弯向孔 B. 弯向光源弯向光源C. 弯向孔弯向孔D. 弯向孔弯向光源9.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
最新2019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生物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 分,有【加试题】标出。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赶写在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 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用2B 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 小題,每小题 2 分,共56 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逃、错选均不得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多糖的是A. 脱氧核糖B. 糖元C. 果糖D. 麦芽糖2. 三倍体无籽西瓜的育种方式是A. 诱变育种B. 转基因育种C. 单倍体育种D. 多倍体育种3.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蛋白质能够调节生命活动B.利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组织中的蛋白质时,需要水浴加热C.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可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D.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是因为高温破坏了蛋白质中的肽键4. 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应控制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B. 地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臭氧层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C. 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可增大人类的宜居区域D. 酸雨是指由碳和硫的氧化物引起pH低于7 的降水5.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某植物幼苗使其生长,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组别清水浓度甲浓度乙浓度丙浓度丁平均株高(cm)1620385113A.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幼苗的生长影响一定是不同的B. 甲、乙、丙三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大小关系是甲<乙<丙C.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丁浓度条件下幼苗不能生长D. 实验处理的时间长短、用的植物材料和温度等条件应相同6. 下列关于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直接作用于甲状腺B. 一种动物细胞可以识別多种特定的激素C. 棉花顶芽细胞内苏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D. 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7. 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体肝细胞内,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可转移至核膜B. 吞噬细胞内,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可转移至溶酶体C. 所有活细胞内,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可转移至线粒体D. 胃腺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可转移至细胞膜8.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和优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多基因遗传病不易与后天获得性疾病相区分B. 成年期的单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风险相比青春期高C. 利用显微镜观察可以确诊先天性愚型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D. “选择放松”可导致致病基因频率增加9. 如图表示果蝇某条染色体的放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中期,果蝇细胞中含有①的数目是6B.③为DNA ,是所有生物的遗传信息的携C.④的特定双螺旋结构构成了该分子的特异性D.⑤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的交替连接而成的10.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是变异的前提,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B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C .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变异都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D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改编 11. ATP 合酶是合成 ATP 所需的催化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是由凸出于膜外的亲水性头部 F 1和嵌入膜内的疏水性尾部 F o 组 成。
2019届高考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模拟试卷5套

封密不订装只号位座号场考号证考准2019届高考全国统一招生模拟测试卷生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衣原体是一种体积比细菌小的原核生物,缺乏合成生物能量来源的ATP酶,能量完全依赖于被感染的活细胞,据此分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衣原体与细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相同B.可用富含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培养衣原体C.衣原体有两种核酸,并以R NA 作为遗传物质D.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衣原体属于分解者【答案】A2.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B.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滴加0.3g/mL的蔗糖溶液后,若发生了质壁分离,则说明细胞有活性C.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 NA的衍射图谱,建立了D NA双螺旋结构的概念模型B.一个RNA分子水解后能得到4种脱氧核苷酸C.蛋白质和DNA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D.淀粉、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是相同的【答案】D5.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质网、叶绿体、细胞核中均含有生物大分子B.转录、翻译、光合作用都可以产生生物大分子C.生物大分子中均含有C、H、O、N元素D.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中都能产生水【答案】C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间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B.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可在细胞中央位置看到细胞板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的内陷与细胞骨架有密切关系D.好氧性细菌无生物膜系统,故其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不发生在生物膜上【答案】D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核仁有关B.细胞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C.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D.肺泡细胞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进而导致硅肺【答案】D8.TMCO1是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当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过高时,TMCO1形成具有活性的钙离子载体,并将内质网中过多的钙离子排出。
(最新整理)2019高三生物高考模拟试题(附答案)

2019高三生物高考模拟试题(附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三生物高考模拟试题(附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三生物高考模拟试题(附答案)的全部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细胞内有机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分子只有在细胞内才能发挥功能B。
核糖通过氧化分解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主要能量C。
脂肪分子中含氧比例小于糖类,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D。
DNA空间结构为双螺旋结构,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2. 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基因全部分布于拟核中 B。
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C。
通过无丝分裂的方式增殖 D。
可以作为目的基因的运载体3. 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核的某些结构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周期性消失和出现B. 胚胎干细胞的细胞核比正常体细胞的核小C. 核膜与细胞器膜在结构上没有直接联系D。
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核孔实现的4。
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理论及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在动物的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促性腺激素不能达到超数排卵B。
理论上胚胎干细胞能被诱导分化为机体内所有的细胞C。
胚胎分割若在囊胚期,内细胞团需均等分割,滋养层则不必D. 移植的胚胎只能来自体内受精或者体外受精直接产生的胚胎5.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不能正常进行B.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合成ATPC. 无氧呼吸产物的不同是由于参与反应的酶不同D. 种子晒干可降低细胞呼吸的强度,从而有利于种子贮藏6. 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2019届高考生物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2019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动植物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蚕豆的叶肉细胞不适合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B.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的C.老年人头发变白与白化病患者头发变白的根本原因不同D.在任何条件下,癌细胞都能无限增殖2.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除朊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中都仅含4种碱基,4种核苷酸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且新细胞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C.除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外,所有动物细胞都含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D.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DNA不能从核孔中出来3.2016年1月全面放开二胎,但高龄产妇生出21三体综合征概率大大增加,流产率也在增加,据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21三体综合征患者往往智力低下B.21三体综合征体内的细胞比正常个体的细胞多了一个染色体组C.高龄父母形成生殖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概率较高D.染色体变异往往会导致严重的遗传病,很多患者在胚胎时期就死亡了4.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生产上常应用于防治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下列关于吡唑醚菌酯作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ATP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C.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导致真菌种群抗药性增强D.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治理由厌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5.肠道病毒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喉炎.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EV71侵入机体后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B.效应T细胞能与被EV71入侵的细胞结合,激活被EV71入侵的细胞的溶酶体酶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D.患儿感染EV71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6.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B.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C.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7.(9分)景天科植物如景天、落地生根等的叶子,具有一个很特殊的二氧化碳同化方式(如图).景天科植物往往生长于比较干旱的环境.请分析回答:(1)景天科植物夜间气孔开放,细胞吸进二氧化碳,生成草酰乙酸.白天气孔关闭,则由(填化合物名称)释放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的反应.(2)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可以为暗反应提供.暗反应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分别是.从上图中推测,“RuDP”属于暗反应中生成的(填“三碳化合物”或“五碳化合物”).(3)景天科植物夜间气孔开放,白天气孔关闭.这对于其适应生长环境具有什么意义?.8.(10分)松果体是人体的一种内分泌腺,能够分泌褪黑素.该激素的分泌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白天分泌减少,黑夜分泌增加.在人和哺乳动物,生理剂量的褪黑素具有促进睡眠的作用.(1)褪黑素是人体的一种重要激素,它是色氨酸的一种衍生物.在植物体中也有一种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生成的激素,其化学本质是.(2)切除啮齿类动物的松果体后,该动物的胸腺和脾脏功能被抑制,主要表现在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的变化.若再给该动物注射褪黑素,则其免疫功能又会恢复.由此推测,褪黑素会影响免疫.(3)褪黑素能促进垂体对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垂体分泌的这种激素与激素存在协同作用.(4)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褪黑素具有抗细胞衰老作用,其抗细胞衰老是通过抗自由基的作用来实现的.(5)科学研究发现,褪黑素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活动有抑制作用.现提供若干只健康的幼年雄性小鼠,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实验操作:将小鼠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假手术处理,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鼠都放在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下饲养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的睾丸重量.9.(10分)假设某生态系统中只存在一条由草、野兔、狐构成的食物链.对其进行了能量分析,得到如表的数据(单位:KJ.hm ﹣2.a﹣1).请回答:(注:净同化量=总同化量﹣呼吸量)(1)如表中,从野兔到狐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如表中,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有KJ.hm﹣2.a ﹣1.(3)生物群落中,碳循环主要是以形式进行的.(4)若各营养级分配给分解者的能量忽略不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会增加?.原因是.(5)草原中,野兔会依据狐留下的气味等特征躲避狐的捕猎,狐也会依据野兔留下的气味去捕猎后者,这说明.10.(10分)二倍体观赏植物的花色(紫色、蓝色、白色)由三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B、b、D、d)控制,下图为基因控制物质合成的途径,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植物含有A、B、D基因时,植物只能合成有色物质I,不能合成有色物质Ⅱ,则D基因对B基因的表达有作用.(2)选取纯合的紫花和纯合的蓝花植株杂交,F1全为蓝花,F2中白花:蓝花:紫花=0:91:21,请推测有色物质I代表(蓝色或紫色)物质,亲本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是.基因B、b 与D、d之间(填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若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将基因型为aaBBDD 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进行杂交,F1代自交,F2中白花、蓝花、紫花植株的比例约为.[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15分)黄芪是一种名贵中药材,有人进行了“蒙古黄芪的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方法是在MS附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接种蒙古黄芪的叶片,然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得到以下实验数据:(1)植物组织培养中,有两个生理阶段,分别是和.(2)上述实验表明,与单独使用BA相比,NAA和BA的配合使用,诱导率;其中,BA和NAA的浓度相同时,诱导率.(3)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MS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接种时,两者都要注意操作.(4)黄芪中含有黄芪甙、黄酮、多糖以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有效成分.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这些成分可以从中提取.一些属于植物芳香油类的成分,常用的提取方法有等.[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黄芪是一种名贵中药材,有人进行了“蒙古黄芪的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方法是在MS附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接种蒙古黄芪的叶片,然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得到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1)植物组织培养中,有两个生理阶段,分别是和.(2)目前,人工栽培的黄芪往往在盐碱地无法种植,为提高其适应能力,可以对其进行转基因操作.黄芪属于双子叶植物纲豆科,若要将某一抗盐碱基因导入到黄芪细胞中,常用法.将抗盐碱基因导入黄芪细胞中,并且在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鉴定转化后的黄芪是否能够抗盐碱,个体生物学水平的方法是:.据研究转基因黄芪能抗盐碱的原因是根细胞能将无机盐通过方式吸收进入细胞液,从而增强了其吸水的能力.(3)某地政府,为发展经济,准备在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蒙古黄芪”.将蒙古黄芪引种到当地进行栽培,要考虑当地的土壤环境、气候条件是否适宜;同时,既要考虑它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还要考虑经济效益.这主要遵循哪些生态工程原理?、(写出两个原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动植物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蚕豆的叶肉细胞不适合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B.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的C.老年人头发变白与白化病患者头发变白的根本原因不同D.在任何条件下,癌细胞都能无限增殖【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分析】细胞分化具有普遍性、不可逆性等特点;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解答】解:A、蚕豆的叶肉细胞为已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故不适合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A正确;B、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的,B正确;C、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由于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导致的,白化病患者头发变白属于遗传病,二者根本原因不同,C正确;D、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无限增殖,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凋亡和癌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裂的过程,识记细胞分化的意义,识记细胞衰老和凋亡的意义,识记细胞癌变的特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除朊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中都仅含4种碱基,4种核苷酸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且新细胞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C.除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外,所有动物细胞都含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D.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DNA不能从核孔中出来【考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分析】1、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或RNA.2、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体细胞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3、细胞核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了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孔控制物质进出具有选择性.【解答】解:A、出朊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因此某一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碱基是四种,核苷酸是四种,A正确;B、《细胞学说》认为,动植物体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B 错误;C、蛔虫是动物,进行无氧呼吸,没有线粒体,C错误;D、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细胞核的通道,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通过核孔符合蛋白完成,不是自由出入细胞核,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核酸的分类、分布和功能,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3.2016年1月全面放开二胎,但高龄产妇生出21三体综合征概率大大增加,流产率也在增加,据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21三体综合征患者往往智力低下B.21三体综合征体内的细胞比正常个体的细胞多了一个染色体组C.高龄父母形成生殖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概率较高D.染色体变异往往会导致严重的遗传病,很多患者在胚胎时期就死亡了【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分析】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 综合征,是最早被确定的染色体病,60%患儿在胎内早期即夭折流产,存活者有明显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和多发畸形.21三体综合征的病因是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即体细胞中染色体为45条常染色体+XX或+XY.【解答】解:A、21三体综合征患者往往智力低下,A正确;B、21三体综合征体内的细胞比正常个体的细胞多一条21号染色体,B错误;C、高龄父母形成生殖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概率较高,C正确;D、染色体变异往往会导致严重的遗传病,很多患者在胚胎时期就死亡了,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类遗传病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21三体综合征的病因、症状,明确其体细胞比正常人多一条21号染色体,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4.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生产上常应用于防治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下列关于吡唑醚菌酯作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ATP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C.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导致真菌种群抗药性增强D.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治理由厌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有氧呼吸26CO12H2【解答】解:A、吡唑醚菌酯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而线粒体内膜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由此可见,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正确;B、吡唑醚菌酯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而线粒体内膜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的ATP,由此可见,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ATP 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B正确;C、吡唑醚菌酯对真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因此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导致真菌种群抗药性增强,C正确;D、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治理由需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及场所,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5.肠道病毒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喉炎.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EV71侵入机体后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B.效应T细胞能与被EV71入侵的细胞结合,激活被EV71入侵的细胞的溶酶体酶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D.患儿感染EV71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体液免疫的过程: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暴露出抗原决定簇,并呈递给T细胞,体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记忆细胞的作用是当相同病原体再次侵入机体时进行二次免疫应答.2、细胞免疫过程: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暴露出抗原决定簇,并呈递给T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与被病毒侵入的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的病原体,记忆细胞的作用是当相同病原体再次侵入机体时进行二次免疫应答.【解答】解:A、EV7EV71侵入机体后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A正确;B、由细胞免疫过程可知,效应T细胞的功能是与被EV71入侵的细胞结合,激活被EV71入侵的细胞的溶酶体酶,B正确;C、记忆细胞不能直接产生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C 错误;D、病毒是寄生在细胞内的生物,人体感染EV71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6.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B.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C.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解答】解:A、该种鱼以植物或动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A正确;B、该种鱼的幼体滤食浮游动物,故与浮游动物具有捕食关系;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物都滤食浮游藻类,故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关系,B正确;C、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时属于第三营养级,滤食浮游藻类时属于第二营养级,故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正确;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群落结构特征的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群落是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7.(9分)景天科植物如景天、落地生根等的叶子,具有一个很特殊的二氧化碳同化方式(如图).景天科植物往往生长于比较干旱的环境.请分析回答:(1)景天科植物夜间气孔开放,细胞吸进二氧化碳,生成草酰乙酸.白天气孔关闭,则由苹果酸(填化合物名称)释放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2)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可以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从上图中推测,“RuDP”属于暗反应中生成的五碳化合物(填“三碳化合物”或“五碳化合物”).(3)景天科植物夜间气孔开放,白天气孔关闭.这对于其适应生长环境具有什么意义?有利于减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散失,以适应干旱环境.【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据图分析:景天科等植物以气孔白天关闭,其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来源于苹果酸分解和细胞呼吸,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二氧化碳可以合成苹果酸,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因此这些植物适宜生存在干旱环境中.【解答】解:(1)据图分析可知,景天科等植物以气孔白天关闭,其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来源于苹果酸分解和细胞呼吸,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中参与暗反应阶段.(2)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可以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阶段可以分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图中“RuDP”属于暗反应中生成的五碳化合物.(3)景天科植物夜间气孔开放,白天气孔关闭,有利于减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散失,以适应干旱环境.故答案为:(1)苹果酸暗(2)[H]和ATP 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五碳化合物(3)有利于减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散失,以适应干旱环境【点评】本题以景天酸代谢途径的图解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图中的物质变化分析判断各选项,强化了学生的析图能力,难度适中.8.(10分)松果体是人体的一种内分泌腺,能够分泌褪黑素.该激素的分泌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白天分泌减少,黑夜分泌增加.在人和哺乳动物,生理剂量的褪黑素具有促进睡眠的作用.(1)褪黑素是人体的一种重要激素,它是色氨酸的一种衍生物.在植物体中也有一种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生成的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2)切除啮齿类动物的松果体后,该动物的胸腺和脾脏功能被抑制,主要表现在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的变化.若再给该动物注射褪黑素,则其免疫功能又会恢复.由此推测,褪黑素会影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免疫.(3)褪黑素能促进垂体对生长激素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垂体分泌的这种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激素存在协同作用.(4)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褪黑素具有抗细胞衰老作用,其抗细胞衰老是通过抗自由基的作用来实现的.(5)科学研究发现,褪黑素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活动有抑制作用.现提供若干只健康的幼年雄性小鼠,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实验操作:将小鼠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切除松果体,对照组假手术处理,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鼠都放在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下饲养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的睾丸重量.【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1、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2019届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精品】

2019届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模拟试卷生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关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表述,下列正确的是( ) A. 病毒是能进行生命活动的最小系统B. 一棵小叶榕树与一只老虎,在生命系统中具有相同的层次C. 一片农田中的所有动、植物个体组成了一个群落D. 实验室中某个培养基上长出的一个大肠杆菌菌落是一个种群 【答案】D【解析】细胞是进行生命活动的最小系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A 错误;动物有系统层次,而植物没有,B 错误;一片农田的所有生物包括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组成一个群落,C 错误;一个大肠杆菌菌落是由一个大肠杆菌繁殖来的同一种生物的群体,属于种群,D 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西瓜含有大量的糖,常被用于还原糖的鉴定B.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时候,A 、B 液需要混合均匀再滴加C. 盐酸能参与解离液的配制,使根尖细胞分离开来D. 脂肪鉴定中使用50%酒精的目的是提取花生子叶中的脂肪颗粒 【答案】C【解析】西瓜含有大量的糖,但也含有色素,所以不宜被用于还原糖的鉴定,A 错误;双缩脲试剂的使用不需要水浴加热,可与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B 错误;斐林试剂甲液与双缩脲试剂A 液完全相同,都是质量浓度为0.1g/mL 氢氧化钠溶液,C 正确;脂肪鉴定中使用50%的酒精目的是为了洗去浮色,D 错误。
3.模型方法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2019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含答案)

绝密 ★ 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 物(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生物膜及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因为有了囊泡的存在,生物膜才会在结构和成分上相似B.改变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C.温度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是因为温度影响了酶的活性D.物质能否进出细胞核与物质的分子大小无关 【答案】C【解析】生物膜的结构和成分都相似,因为它们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膜的交换,A 正确;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为载体蛋白,若这些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改变,就会影响到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B 正确;温度会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而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C 错误;核膜和核孔都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它们都具有选择性。
小分子和离子一般通过核膜进出细胞核,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通过核孔,D 正确。
2.对比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个实验都需要用培养基来培养肺炎双球菌 B. 两个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C. 两个实验中均只有少部分R 型菌被转化成了S 型菌D. 两个实验中转化形成的S 型菌都可以将性状遗传给后代 【答案】A【解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材料用到了小鼠,不需要利用培养基来培养,A 错误;两个实验都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都是非常经典的实验,B 正确;肺炎双球菌转化作用的实质是外源DNA 与受体DNA 重组,即广义上的基因重组,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D 正确;两个实验中由于受到S 型菌DNA 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及R 型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少部分R 型菌被转化成了S 型菌,C 正确。
2019年全国高考生物模拟题

2019年全国高考生物模拟题1.下列有关蛋白质等物质所在位置及对应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突触后膜上的某些受体,可特异性识别神经递质B.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成酶,可催化ATP的合成C.位于细胞膜上的载体,可参与离子等物质的跨膜运输D.位于细胞质中的抗体,可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2.下列研究方法与相关实验及研究过程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离心法:分离真核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和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B.调查法: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和估算动植物种群密度C.模型构建法: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D.同位素标记法: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3.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癌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都减少,人体一旦出现癌细胞就会患癌症B.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中多种酶活性降低C.正在发育以及发育成熟的生物体中都会发生细胞凋亡,且数量惊人D.细胞增殖过程中不一定出现核膜、核仁的周期性变化4.右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假定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既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但3一定为纯合体B.若1和2再生一个子女,该子女患病的概率是1/2C.若5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6是一个男孩,则6一定患病D.若4和5所生女儿患病概率为1/2,该病为显性遗传病5.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并通过体液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B.植物任一部位生长素分布不均都会导致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C.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D.植物激素都能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并直接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体现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B.“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对各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起到了很好的维持作用D.引入外来物种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组分,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最好措施29.(8分)近几年来,甲地出现了土地盐碱化和植被退化的现象,乙地连年种植小麦,其产量逐年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生物模拟训练题
高三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固定的气缸内由活塞封闭着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活塞在拉力F 作用下缓慢地向右移动,如图所示.假设气缸壁和活塞都是不导热的材料,在拉动活塞的过程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B 、外力F 做正功,气体内能增加
C 、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减小
D 、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都减小
2.如图,两只相同的均匀光滑小球置于半径为R 的圆柱形容
器中,且小球的半径r 满足2r >R ,则以下关于A 、B 、C 、D 四点的弹力大小说法中正确的是
A .D 点的弹力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球的重力
B .D 点的弹力大小等于A 点的弹力大小
C .B 点的弹力恒等于一个小球重力的2倍
D .C 点的弹力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球的重力
3.如图所示,设有一分子位于图中的坐标原点O 处不动,另一分子可位于x 轴上不同位置处,图中纵坐标表示这两个分子间分子力的大小,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斥力和吸引力的大小随两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e 为两曲线的交点,则
A 、ab 表示吸引力,cd 表示斥力,e 点的横坐标可能为10-15m
B 、ab 表示斥力,cd 表示吸引力,e 点的横坐标可能为10-10m
C 、ab 表示吸引力,cd 表示斥力,e 点的横坐标可能为10-10m
D 、ab 表示斥力,cd 表示吸引力,e 点的横坐标可能为10-15m
4.如图所示一匀强电场的直角坐标系XOY 所在平面平行,电场中的o 、a 、b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0162O a b V V V ϕϕϕ===-,则场强方向( )
A 、沿与+x 轴偏下方向
B 、沿与+x 轴偏上方向
C 、沿—y 方向
D 、沿+x 方向
5.如图所示,某一小球以v 0 =10 m/s 的速度水平抛出,在落地之前经过空
中A 、B 两点,在A 点小球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在B 点小球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 取10 m/s 2).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小球经过A 、
B 两点间的时间t = (
3-1) s
2R D
x
y 0
a b
B .小球经过A 、B 两点间的时间t =3 s
C .A 、B 两点间的高度差h =10 m
D .A 、B 两点间的高度差h =15 m
6.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筒内壁上紧靠着一个物体与圆筒一起运动,物体相对桶壁静止.则( )
A . 物体受到4个力的作用.
B . 物体所受向心力是物体所受的重力提供的.
C . 物体所受向心力是物体所受的弹力提供的.
D . 物体所受向心力是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提供的.
7.如图所示一根用绝缘材料制成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 ,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小球相连,静止在光滑绝缘水面上,当施加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E 后,小球开始运动,关于小球的运动的正确说法是( )
A 、运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为/qE m
B 、从静止向右运动距离为
qE
K
时速度最大 C 、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D 、小球的动能、系统弹性势能、电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8.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中,由于受到稀薄大气阻力的作用,其轨道半径将会逐渐减小,但转动中可认为是圆周运动,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卫星的速率减小
B.卫星的周期减小
C.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减小
D.卫星的角速度减小
9.如图所示,真空中A 、B 两点固定两个等量正电荷,一个具有初速度的带负电的粒子仅在这两个电荷作用下可能做(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变速直线运动
C 、匀变速曲线运动
D 、匀速圆周运动
10.A 、B 两列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经过t =T A 时间(T A 为波A 的周期),两波再次出现如图波形,则两波的波速之比V A :V B 可能是 ①2:3②1:1③2:1④3:1
+ + A
E
+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11.一个小球沿光滑的水平地面运动,撞向竖直的墙壁,小球撞墙的过程中的动量变化量为ΔP,动能的变化量为ΔE K,则
A、若ΔP最大,则ΔE K也为最大
B、若ΔP最大,则ΔE K为零
C、若ΔP最小,则ΔE K也为最小
D、若ΔP最小,则ΔE K为最大
12.一列平面简谐波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其中质元P、S跟质元Q、R 的振动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图可知
A、质元P和S的振动位移大小和方向总相同
B、质元P和Q的振动位移大小总相同、方向总相反
C、质元P和S的振动速度大小和方向总相同
D、质元P和R的振动速度大小总相同、方向总相反
二.实验题(每题6分共12分)
13.某同学用图(a)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a)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b)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 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_______cm.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________(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B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 、测量A 球或B 球的直径
D 、测量A 球和B 球的质量
E.测量G 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14.某同学在做“有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①图中的秒表的示数为40次全振动经历的时间,则该单摆振动周期的测量值为 s 。
(取三位有效数字)
②他测得的g 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 A .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 .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
C .开始计时时,秒表提前按下.
D .实验中误将39次全振动数为40次 三.计算题(每题10分)
15.一个物体从10 m 长,5 m 高的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则它滑到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和末速度分别是多少?
16.如图所示,一摆球的质量为m ,带负电荷,电量为-q ,摆长为L ,在水平向右的电场中,开始时在水平位置A 点,无初速释放,摆球摆到位置在C 点速度为零,与竖直夹角为θ,求电场强度。
17.如图所示,A 的质量为m ,B 、C 的质量都为2m ,A 在力F 作用下与B 相对静止地移动s ,再与C 碰撞,碰后B 、C 共速,A 将滑到C 上,最后三者共速,F=0.5mg ,地面摩擦因数1.0=μ求
(1)碰前A 、B 共同速度 (2)求最终三者共同速度
O A
C
θ
18.如图所示电容为C的电容器固定在绝缘底座b上,两板竖直放置,总质量为M,放于光滑水平面上,带电量为Q,极板间距为d,在板右侧有一小孔,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以速度
v从孔射入电容器中,粒子最远可到达距右
o
板x的p点,粒子重力不计,求
(1)粒子受到的电场力
(2)x的值
(3)粒子到P时,电容器移动的距离S
(4)电容器获得的最大是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