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
试析李清照《声声慢》抒情艺术

最后,词中的语言朴素自然,但却充满了艺术感染力。例如,“满地黄花堆 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句描写了黄花的凋零和作者的憔悴,充满了悲 凉和凄美的意境。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则通过对梧桐和细雨的 描写,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
综上所述,《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她独特艺术风格 的完美体现。这首词以其朴素自然的艺术手法、深沉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和真实 自然的描写方式,成功地表现了李清照晚年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这首词不仅 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李清照内心世界的窗口。
三、李清照《声声慢》叠字艺术 的评价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的叠字艺术得到了历代的广泛赞誉。宋代文学家陆游 曾赞叹道:“铁马冰河入梦来,铁马是你李清照的词;冰河是你李清照的词;江 山是你李清照的词;你李清照的词又是你的词。”这一评价,充分肯定了李清照 在叠字艺术上的造诣。
四、结论
李清照的《声声慢》以其独特的叠字艺术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 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不仅加强了诗歌的情感表现力,还 为诗歌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因此,《声声慢》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作品的名篇之一,历来为人们所公认的她的代表作。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成功地表现了李清照晚年的精神面貌,是她晚年生 活的一幅缩影。全词以“愁”字为核心,通过朴素自然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作者 所处的环境气氛及其内心世界,给人一种如临其境、若见其人的艺术魅力。
首先,这首词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一下子抓住 了读者的心。词人通过寻觅的动作和冷清的环境,描绘出自己孤独无助、凄凉惨 淡的境遇。这种开篇的手法独特而新颖,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浅析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特点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浅析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特点李煜 海军蚌埠士官学校摘 要:李清照在明清以来的词学批评中,被推尊为“词国女皇”。
由于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完美的艺术创作手法也因此广为流传。
在语言艺术手法上,李清照擅长白描、善用口语,“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关键词:李清照;词;语言,艺术特点作者简介:李煜(1984.12-),男,安徽蚌埠人,海军蚌埠士官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93-01李清照作为我国一代词宗,被誉为“词宗一大家”。
易安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为鲜明的个性意识。
在艺术手法上,李清照擅长白描、善用口语,具备高超的艺术才能,“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使词作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创作内容和艺术手法融会贯通,共同构成李清照词作的独特风格。
一、叠字的使用李清照擅长在词作中运用叠字的艺术手法,以此深化内心情感的表达。
《声声慢》就这种手法运用的典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开头的十四叠字,映射出女主人“寻寻觅觅”却依然“冷冷清清”,一无所获,导致内心“凄凄惨惨戚戚”的凄凉忧愁。
以叠字的手法强化了女主寻觅的苦闷及毫无收获的冷清茫然,产生的幽怨之情油然而生,深化了词作主旨。
有学者在《词苑丛谈》中将其首句连下的十四个叠词,比拟为大珠小珠落玉盘,以强化词中叠字使用的巧妙。
整首词大气严整,别无枝蔓,层次分明的将事件逐步道出,句句紧扣悲秋之意,而且语言清新、出奇,堪称李清照晚年的扛鼎之作。
后人评点这首词的叠字艺术特色时,也是赞赏有加,在《雨村词话》中被评为“易安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乃词家一大家”。
二、 多种手法的融合李词的表现手法千姿百态,绚丽多彩。
李清照善于多种艺术手法融合并用来表达词的主题。
首先,李词善用典故,寓情感与典故之中,耐人寻味,绵长悠远。
如《小重山》中首句“春到长门春草青”,“长门”和“长信”一样都是汉宫名,在诗词中出现蕴含了冷宫之意。
李清照词艺术特色论文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摘要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关键词李清照婉约派易安体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一、语言的创新性李清照的用语独具风格,清新自然而又富有表现力。
词不同于诗,词本身是用来歌唱的。
这就要求词的语言大众化,口语化。
易安词的语言尤其注重了词的这一本色要求,这构成了易安词在艺术上的又一重要特色。
(一)以口语入词。
李清照能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如“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全是口语,似信手拈来,全无雕饰斧凿痕迹。
但细细品来,却又蕴含深意,言外有情。
李清照对语言的锤炼正在于发掘生活中富有诗意的情感后,又能从口话中挑选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以能够在平易中显现功力,浅近中显现精美。
(二)富有音乐之美。
她自己既有高深的音律造诣,又特别注重语言的锤炼,讲究语言的“音律”美。
她特别擅长运用双声叠韵来创造语言的音韵美。
读李清照的词,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韵律美,或疏缓、或紧促,皆声情并茂,音韵和谐。
李清照在语言上的成就,代表了北宋文人词语言的新高度。
这对发扬民间词的优良传统、坚持词健康发展的方向,是一个重大贡献,对宋词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影响。
二、独特的艺术风格(一)婉中见直,柔中有刚。
在中国历史上李清照是一个奇迹,她以一部《漱玉词》跻身于群星璀璨的宋代词坛,成为以男性为主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另一道靓丽的风景。
略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自己陶醉山水之情更真切地表达了出来。 词作下 片 ,词人集 中笔触描绘湖面景致 。 “ 莲子 已成荷叶老 , 清露洗 、 苹花汀草” , 湖面上 已无夏 日那种“ 十里荷花” 的盛景 , 但词人睹此 情形 , 丝毫没有惆怅 、 悲凉之感 , 而是觉得枯老 的荷叶和饱满 的莲房, 也一样给人 以欢愉 。 更何 况还有临近岸边的苹花汀草 ,似经过清露泼洗 过一番 , 清爽 , 葱 俊 。这 里 的 表现 手 法 与 上 片末 二句“ 水光 山色与人亲” 相似。词人明明是 自己 留恋这里的湖光 山色 , 深深地沉醉其中 , 不愿离
一
见。 “ 长 门” , 汉代长安离宫名 , 汉武帝陈皇后失 宠, 曾居此。 “ 江梅” , 遗核所生 , 非经人 1 二 栽培 . 又句直脚梅 , 也称野梅 , 初春开红 白色花 。 梅 可 以说是早春的标志。“ 些子” 犹言一些 , 即少量 之意 。“ 未开匀” 谓还未普遍开放。惟其“ 未开 匀” , 所以特别新鲜可爱 , 使人感觉到春天 已经 来临 。 这三句初春美景 , 寄寓着作叹春之情 。 下 面接写饮茶 。宋人将茶制成茶饼 , 饮用时须 用 茶碾碾成细末 , 然后煮饮。“ 碧云笼碾 ” 即讲 碾 茶 。“ 碧云” 指茶叶之色。“ 笼” 指茶笼 , 贮茶 之 具 。“ 玉成尘” 既指将 茶碾细 , 且谓茶 叶名贵 。
我之境” , 这个“ 我” 就是词人。正是她 , 此 刻 正 花 前 月下 徘 徊 留 连 , 沐浴着月之 清辉 , 呼 吸 着
“ 湖上风来波浩渺 , 秋 已暮 、 红稀香少” . 词 作开 首 , 词 人叙 己泛舟湖上 , 时值深秋 , 触 目所 见, 秋风 阵吹, 湖面烟波浩渺 , 湖上的荷花 已是 香消玉殒 。 首二句的描述 , 似埋下萧瑟 的氛 围,
李清照的诗词的艺术特色

报名号:1078姓名:吴中义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吴中义内容摘要:几百年来,李清照一直广受人们的关注,主要是她在诗词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李清照的词格调高雅清丽,情感浓烈真挚,个性鲜明突出,语言通俗清新。
她擅长借助日常细微的生活细节,传达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她善于摄取富有特征性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人物的内在感情;善于汲取、琢炼新鲜活泼的民间口语、俚语,形成晓畅雅致的语言风格,读之令人回味无穷。
她的诗词讲求格律,给人以音乐的美感。
他的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也因此成为一代“婉约词崇”。
“《云韵集》卷十云:两宋妇人能词不少者,无出其右矣。
”关键词:俚语含蓄美婉约词崇易安体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
她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被当世及后世以“体”名之,称为“易安体”。
她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她的词被推为“压倒须眉”、“词采第一”、“婉约词宗”,受到古今读者的称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探讨它的艺术特色,对我们继承文学遗产,繁荣文学创作,有很大裨益。
一词史上大量的作品都是写柔情密意,离愁别恨,相思苦衷。
李清照作为大词家,她的大多数作品亦是如此的,千古流传的李清照词的主要内容正是离别相思和晚年愁苦。
但是作为抒情圣手的李清照,写来与前人迥然有别,自出新意。
在艺术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首先,李清照善于摄取富有特征性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人物的内在感情。
《萍洲可谈》说:“李清照多移艺,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
”所谓“出人意表”,就是指她善于捕捉形象,描写心理,能用轻巧新颖的手法写出别人难以写出的情景。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词就是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人物个性。
粗心的卷帘侍女对花的命运不关心,对风雨打打击后的海棠的变化无所察觉,当女主人询问时,便随口回答:“海棠依旧。
”但是女主人惜花如命,即使在睡梦中也在为海棠忧虑,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问侍女,海棠花如何?对侍女的回答很不满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词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艺术特色(2)李清照词艺术特色在委婉含蓄中,李清照的词也不乏直率,利用白描的手法直抒胸臆,吐露内心的真实情感。
如:《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词的下阕,直接抒写自身的离别情绪和相思之苦,这也体现了李清照抒情大胆,强烈,直率。
李清照也写了很多来抒发国破的哀伤之情。
她的词《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认取长安道。
”长安是故国的象征,词人认为“空梦长安”而永夜欢意少,一个“空”字,领起全梦,将女词人思念故国的满腹情愁抒发得淋漓尽致。
而在她的诗作《夏日绝句》中,通过诗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词大胆而直率地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李清照的作品中,诗作占少数,但是多数流露豪壮激昂的爱国主义情感,她的词被后人视为“绝似苏辛派”“无一毫脂粉气,自是北宋风格。
”这首词可以说正是李词人远大的理想,不凡的抱负,勃勃的雄心,炽烈的爱国情怀的自然流露与抒发。
李清照在抒情方面,无论是抒发自己的身世凄苦之情还是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都是在委婉中带着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抒情方式更能让读者通俗易懂。
二、自然清新的语言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是平易清新的自然美,委婉曲折的含蓄美,和谐流转的音乐美,浓淡相宜的绘画美,而清新的自然美是李清照词最突出的语言艺术特色。
李清照以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承“花间”之婉约去“花间”之俗媚,用清新自然的俗语,口语化甚至方言入词,使词语代“俗”而来的清新的,自然的清词真语,清新浅俗,浑成大雅。
李词人在语言方面善于用叠字,口语化。
如她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的开始用了叠字来达到语言上的音韵美,而且用叠字,更加强了语言的口语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
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

李清照词得艺术个性在我国源远流长得古代文学得长河中,由于封建社会得“重男轻女思想长期禁锢人们得头脑,以致载入史册得女作家凤毛麟角。
然而,才女李清照却以洋溢得才华与争雄文苑得文笔受到历代文人墨客得重视,成为一名颇有特色得女词人。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被誉为南宋婉约派宗主。
李清照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严分词与诗得区别,提出词“别就是一家”之说。
艺术风格独特,形式上善用对比、白描手法,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尽意,语言清新自然,音律与谐优美,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
其词现存七十多首,总体来瞧完整地反映了李清照一生得情感轨迹。
前期作品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房相思,内容缺乏深意。
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点绛唇》(蹴罢秋千)等都表现对爱情得向往与对自然景物得喜爱,韵调优美,风格热情明快。
后期多抒发孤寂凄凉得身世之感,情调感伤,并寄寓了对中原故土得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凄凉。
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等,在对故乡得怀念中,表达一定得爱国感情。
本文将从李清照形象词作得内外俱美艺术魅力、艺术表现手法、细致得语言特点与后期流露得爱国主义思想五个方面来论述李清照词得艺术特色。
一、展现真实强烈得女性抒情意识与抒情形象。
以男子之笔墨,状女子之口吻,这就是词得一个显著特点与惯用手法。
然而,代言人毕竟只就是代言,香花美人在词人笔下也往往只就是君臣不遇、感怀伤世得借用品,真正能现女子之态、剖女子之心得,毕竟应就是女作家们自己。
男性写女性,终究隔了一层。
这个“隔”,在李清照与她得词中就是没有得。
1.李清照得词几乎全就是她心里路程得写照,常就是直抒胸臆,把自己深切体验到得酸甜苦辣种种感受与喜怒哀乐得感情加以真实,细腻得表现,令人为之心动。
她得词与那些“男子作闺音”得所谓“代言”现象,就是无法比拟得。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
她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被当世及后世以“体”名之,称为“易安体”。
其实李词留传下来的并不多,辑存至今珠不过五十余首,从题材和内容看,李清照词作主要描写的,不外乎作家本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季节感受的游兴”,和“离愁别恨,孤独忆往的伤感”,其社会价值和思想意义在封建社会是颇有争议的,但其作为南宋词坛大家和婉约词宗的地位,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女文学家杰出代表的地位,却是历代共识,是无庸置疑的。
她的词作,不仅在古典时代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而且至今仍有不少名篇,被人们传诵把玩,以为绝唱。
这无疑主要取决于李词突出的艺术成就。
本文试图结合李清照的词论和一定的具体作品,在与一些词家的比较中,对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做一些简要分析。
一、词作刻画了清丽高洁,孤愁哀婉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与“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及大多数前人和同时代词作的抒情者在词外(即代闺中女性抒情或借词作的叙写抒词家之情)相比,李清照词的抒情者则既抒词中之情,又抒自家之情;既在词外,又在词内。
在李清照为数不多的存留下来的词作中,几乎每一首词作,都塑造了一个形象鲜明、个性独具的女主人公形象。
她们不同于其他词作中的女性,只是一种被描摩,被猜拟,被借喻,或者是显示形体的外在美,或者是强似实非的男性想象,或者干脆与女性无关;而是一种女性的自我叙写、叙写自我,展示了独特确定的女性自身的心灵的内在美。
李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随作家年龄身份、生活经历、思想感情的衍变而显示出鲜明的不同的性格特征。
李清照早年生活比较平静安适,从小就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养成了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聪慧高洁、活泼开朗的品格。
她的早期词作中的表年女性形象,就带有这一鲜明的品格特征。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汁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几个细节、数件物事、一串动作,就塑造了一个轻盈活泼,妩媚羞涩,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由于封建社会的“重男轻女思想长期禁锢人们的头脑,以致载入史册的女作家凤毛麟角。
然而,才女李清照却以洋溢的才华与争雄文苑的文笔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重视,成为一名颇有特色的女词人。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被誉为南宋婉约派宗主。
李清照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严分词与诗的区别,提出词“别就是一家”之说。
艺术风格独特,形式上善用对比、白描手法,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尽意,语言清新自然,音律与谐优美,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
其词现存七十多首,总体来瞧完整地反映了李清照一生的情感轨迹。
前期作品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房相思,内容缺乏深意。
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点绛唇》(蹴罢秋千)等都表现对爱情的向往与对自然景物的喜爱,韵调优美,风格热情明快。
后期多抒发孤寂凄凉的身世之感,情调感伤,并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凄凉。
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等,在对故乡的怀念中,表达一定的爱国感情。
本文将从李清照形象词作的内外俱美艺术魅力、艺术表现手法、细致的语言特点与后期流露的爱国主义思想五个方面来论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一、展现真实强烈的女性抒情意识与抒情形象。
以男子之笔墨,状女子之口吻,这就是词的一个显著特点与惯用手法。
然而,代言人毕竟只就是代言,香花美人在词人笔下也往往只就是君臣不遇、感怀伤世的借用品,真正能现女子之态、剖女子之心的,毕竟应就是女作家们自己。
男性写女性,终究隔了一层。
这个“隔”,在李清照与她的词中就是没有的。
1.李清照的词几乎全就是她心里路程的写照,常就是直抒胸臆,把自己深切体验到的酸甜苦辣种种感受与喜怒哀乐的感情加以真实,细腻的表现,令人为之心动。
她的词与那些“男子作闺音”的所谓“代言”现象,就是无法比拟的。
“代言”词,只可以拿来娱乐大众,但拿来表达真正的人生体验,则就是不痛不痒的,难登大雅之堂。
在《一剪梅》这首抒情小令中我们可以瞧出作者对丈夫的深度钟情,吐露了天各一方的相思之苦。
一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真真切切地表达了深思挚爱之情,把新婚离别后的妇女心声勇敢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既无矫情又不就是自我,流露强烈的苦恋感情。
它以平常的现象与古代女子那种幽怨感情结合起来,更好地抒发了女主人公深厚的思想感情。
另外,李清照词的抒情形象也就是充分表现了种种真实与隐衷的。
一方面表现了少女真实与热烈的情感与那种热爱生活及大自然,大胆追求爱情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在宋代词坛,有许多作者就是无病呻吟,但李清照却难能可贵地抵挡这般呻吟之风,大胆而真实地表现生活。
她的词有其独特之处,最突出一点就是她能够直抒胸臆,写真情实感,结合自己的语言技巧,把词写得淋漓尽致,却又不就是一泻无余。
这种艺术力量,不就是靠夸张,也不就是靠铺陈,而就是靠白描的笔法,达到了一种自然的境界。
她虽出“名门闰女”但终有属于她的少女生活与情怀,她的词里总活跃着少女活跃的激情,青春的欢娱,生活的伤怀等这几类形象。
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首写词人整夜都在为这场风雨所引起的事物变化而担忧,所以,在她一早起来,不顾残酒未消,便迫不及待地向卷帘人发问,反映主人公特定的心情。
作者虽未写出问的内容,实际上却似虚而实,更加逼真地反映出她的迫切的焦虑。
然而,侍女的反应却就是很平淡,她认为“海堂棠仍旧”,即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
这一对比,表现了两个人物对外界事物的不同感受与感情倾向,更就是体现主人公的细腻。
《廖园诗评》有云:一问极有情,答以“仍旧”答得极淡。
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妙在含蓄。
短幅中含有无数曲折,自就是圣于词者。
2.可见,李清照就是通过细致的观察来传达词中主人公丰富而敏感驿动的心理世界的!从而能使一个充满着灵气的抒情形象顿时跃于纸上!另一方面,在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之中,其词也表现了一个饱经风霜,而又忧时伤世的知识分子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靖康之难”后,李清照与当时许多士大夫有着同样的流亡经历外,还发生了一连串特殊的不幸事故。
先就是丈夫病逝,接着便就是被人认为有通敌之嫌。
受此重重磨难,她的思想与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与摧残。
国家的沦亡,民族的屈辱,生灵的涂炭,个体的不幸,这一系列的变故使李清照的后期之词在思想与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所以在她的后期作品普遍反映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所见所闻所想:抗金愿望,敢时伤世。
如《武陵春》(风驻尘香花已尽)中的“风驻尘香花已尽”,仅仅七个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一个落红满地的凄凉环境。
生活在这个环境的词人就是“日晚倦梳头。
”这说明,词人内心就是充满愁苦的。
再加上国破家亡,强敌当前,丈夫逝世,自己孤身飘零。
“物就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这个有着满腹心事心酸重重的主人公其实就就是作者本身。
为了传达那种伤时忧世零乱漂泊无助的烦乱之情,她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形象,生动。
用语就是朴素的,几乎没有任何雕痕;音节也自然,却非圆滑,不同滥调。
不仅真情地向我们展现了这一时期女性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而且也正就是这样一种无人能及的艺术特色,成就了我们热爱、追寻与探索这朵词史上的奇葩。
二、内外俱美。
李清照就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曾写道:“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
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可见,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首先,我们来瞧李清照对自己外在美的表现,在李清照作品中,以花喻人就是她惯用的手法,我们就选几首来瞧清照就是怎样认识自己的外在美的。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与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这首词上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少女形象。
她有似锦的青春年华充满生命的青春之美。
词中“露浓花瘦”语意双关。
“露浓”表明时间就是在早晨,“花瘦”说明花未开,含苞待放。
未开之花更富于魅力,再加上露珠的镶嵌与晨曦的映照,五彩缤纷,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这不正就是作者拿如花似锦的青春年华的象征不?词的下片为我们展示这个少女的性格特征。
她见到客人时有羞怯的一面,又有“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机灵顽皮。
在封建社会,女子就是不准抛头露面的,而身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却刻意渲染“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顽皮可爱。
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词:“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渔家傲》) 作者对寒梅作了总体的勾勒之后,又以生花之妙笔点染了她的形象美与神态美,从而使读者进一步领略其象外之象,韵外之致。
在上片起首二句之后,也就就是在总的勾勒寒梅形象的基础之上,紧接着用“香脸半开娇旖旎”比喻她含羞带笑,娇柔妩媚的美人面容;用“玉人浴出新妆洗”形容她如同刚出浴的美人那样娇洁。
这里句句写梅也就是句句写人,妙处就是梅与人、景与情水乳交融,化为一体,把梅花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从而也展示出青春少女晶莹剔透之美。
结尾处又点出“此花不与群花比”,与众不同,自我欣赏生命之美。
其次,我们来谈谈李清照对自己内在美的表现。
人们赞赏李清照,更注重其作品中的“神骏”,这才就是李清照内在才情、格调的内美的体现。
前面我们举出了《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这首词,词末有“此花不与群花比”一句。
这句堪与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比美,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花”韵胜、格高,自然不屑于与这些“群花”类比的,言外之意,作者已将梅花人格化,实际上写出了作者本人那种贞洁自立,“冒雪报春”的坚美姿质与高贵品性,同时,作者那超人的才情,高雅的格调自然地流露出来了。
还有,《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中“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这里作者也就是将梅花视为知己,不仅将梅花人格化,而且将它个性化,作者的妙笔把高洁的梅魂与其超拔脱俗的情操两厢契合,融为一体。
从这里,我们自然地感受到了作者的内在气质。
当然李清照还有其她的“高洁”之句,如“自就是花中第一流”、“疏影尚风流”等等。
以上我们就是对李清照的内美的认识,实际上外美与内美就是不可分的,它们融为一体,形成李清照独特的自我生命审美价值,也形成了李清照词作中风格隽秀、内外俱美的艺术特点。
三、艺术表现手法。
1、李清照的词善于运用典故。
她的作品往往把一系列复杂的情感浓缩于一个缠绵的典故,耐人寻味,绵长悠远。
沈义父《乐府指迷》中标举“论词四标准”,其中“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意”,并且进一步指出“语句须用代字”,李清照的词正就是善意典故、代字传情达意,高雅而含蓄。
例如在《小重山》中首句“春到长门春草青”,“长门”与“长信”一样都就是汉宫名,在诗中出现往往代表冷宫之意。
因为李清照引用薛词首句入文意在以冷落的“长门宫”隐喻自己曾经独守空闺。
虽然她并非因妒被打入冷宫,然而她的深闺独居,其寂寞、愁闷与悲凄就是有相同之处的。
李清照引全句入词,一箭双雕。
一面恰如其分地写出了早春景象,一面隐含独处索居的寂寞愁思,妙趣横生,更饶风趣。
此处用典,使爱情更具浪漫色彩,表情益加绵婉。
2.李清照的词善用白描的手法。
综观李清照的词,其大部分的词篇都就是直抒胸臆,感情真率细腻,用语朴素流畅,有自然之美。
以《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为例,这首词以亲切清新的笔触,写出暮秋湖上湖光山色的优美迷人。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通俗自然,开门见山。
辽阔无边的湖上清风吹起,暮秋时节已经就是花落香稀,读起来明白如话。
“水光山色与人亲”这就是一种拟人的写法,赋予山水以人的感情意识,栩栩如生。
“说不尽、无穷好。
”这就是情不自禁,脱口而出的赞语。
全词用白描手法,秉笔直书,情真意切,如见肺腑。
这里没有精雕细刻与层层渲染,没有浓丽的形容词与繁复的修饰语,而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却能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3、描绘自然景色与情感交流的诗篇表现出含蓄隐秀,蕴深不露的特点。
在这一点上,她更多地采用比拟的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明志,用心灵的眼睛观察生活,所描述的情景无不渗透自己的心情,使主客观得到高度的统一,感情深挚,诗味隽永。
以《鹧鸪天》为例,一句“情疏迹远只香留,自就是花中第一流”道出了其内涵的隐情。
桂花隐于叶丛几乎不可见,没有绚丽的色彩,然而它浓郁的芳香足以让人止步,去追寻她的芳踪。
作品只就是客观的描绘了桂花的“暗淡”“轻黄”“情疏迹远只香留”既而推测“傲雪寒梅”“斗霜秋菊”也因略逊桂花一筹,对之妒,为之羞。
“妒”“羞”本就是人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