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内科进修生班PPT课件
合集下载
恶性黑色素瘤课件

03
03
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是 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皮肤癌之一。
04
04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 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
恶性黑色素瘤的分类
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起源于皮肤、黏膜或眼
色素细胞
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 起源于其他器官,如肺、
肾、肝等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最 常见的类型,占恶性黑
活检:对可疑病 变部位进行活检, 病理学检查以确 定是否为恶性黑 色素瘤
影像学检查:如 CT、MRI等,用 于评估恶性黑色 素瘤的扩散程度 和治疗效果 Nhomakorabea 治疗方法
01
手术治疗:切除肿瘤,包括局部 切除和广泛切除
03
化学治疗:使用药物杀死肿瘤细 胞,包括口服和静脉注射
05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 基因或蛋白质进行治疗,包括小 分子靶向药物和抗体药物
A
化学物质:接触某些化学物质 可能导致恶性黑色素瘤
C
B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可能导 致恶性黑色素瘤
D
生活习惯:不良生活习惯可 能导致恶性黑色素瘤
生活方式因素
01 紫外线照射:长期暴露于紫 外线下,可能导致皮肤细胞 发生突变,从而引发恶性黑 色素瘤。
02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食用高 脂肪、高糖、低纤维的食物, 可能导致体内炎症反应,增 加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
Thanks For
Watching
Thanks 感谢观看.
康复治疗:心理 辅导、营养支持 等
定期随访:监测 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恶性黑色素瘤的 案例分析
4
典型案例
患者A,男性,50岁, 发现背部黑色素瘤,直 径约1cm,无明显症 状。
恶性黑色素瘤(共14张PPT)

临床表现
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表现是在正常皮肤上出现黑色损害, 或原有的黑痣于近期内扩大,色素加深。随着增大,损害 隆起呈斑块或结节状,也可呈蕈状或菜花状,表面易破溃 、出血。周围可有不规则的色素晕或色素脱失晕。如向皮 下组织生长时,则呈皮下结节或肿块。如向周围扩散时, 尚可出现卫星状损害。
分类
根据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方式、起源、病程与预后的不同 ,可分为两大类,二者又可分为3型。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电镜观察在黑色素瘤的诊断中具有重 皮损深度超过4mm的5年生存率约为53%~55%
99mm间5年生存率约为66%~70%
要的意义。 结节性黑色素瘤(15-30%)
周围可有不规则的色素晕或色素脱失晕。 手术治疗 对原位肿瘤,彻底切除是惟一最佳方案。 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表现是在正常皮肤上出现黑色损害,或原有的黑痣于近期内扩大,色素加深。 化疗 适于已有转移的晚期患者,可使症状得到缓解,但远期效果不令人满意。 手术治疗 对原位肿瘤,彻底切除是惟一最佳方案。 起源于黑素细胞的恶性黑色素瘤多见于老年人,生长缓慢,恶性程度较低; 性别和激素因素 1期和2期黑色素瘤患者中女性生存期长于男性。 日光暴晒 阳光辐射是浅皮肤人种黑色素瘤的重要病因 起源于痣细胞者多见于较年轻的人,生长迅速,恶性程度较高,易有早期转移。 周围可有不规则的色素晕或色素脱失晕。 结节性黑色素瘤(15-30%) 日光暴晒 阳光辐射是浅皮肤人种黑色素瘤的重要病因 辅助检查及诊断 8%~20%),国外统计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2%。 浅表扩散性原位黑色素瘤(70%)
但远期效果不令人满意。 α-2b干扰素皮下小剂量长期注射可降低皮损深度>
1.5cm恶黑的转移并延长生存期。 5.放射疗法 对Ⅳ期患者减轻内脏转移引起的压迫症状有
恶性黑色素瘤PPT课件

• 位于肢端的黑色素瘤常需作指(趾)截除术。
18
• 2.播散性病变
• 化疗和生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部分病人 可取得缓解。
• 对局限病变、骨转移疼痛和脑转移可以作放射 治疗,有效率30%
• 可与热疗合并使用,以提高放疗的疗效。 • 孤立的转移病灶,如脑、皮下或淋巴结可作姑
息性手术。 • 肿瘤溃疡、出血不止,经治疗无效时也可作减
• 不推荐低剂量 IL-2 方案治疗。
31
五、预后
预后与临床病理分期、原发灶特点、 病人年龄、部位及治疗方法有关。但原 发瘤的厚度与预后最为密切。
32
2019/10/29
33
29
• (六)CVDⅡ生物化疗方案 • 1、剂量与用法:
• DTIC 800mg/m2 静滴,第1天;VLB 1.6mg/(m2·d) 静滴,第l至4天;DDP 20 mg/m2 静滴, 第l至4天; rlL-2 9MU/(m2·d) 持续静滴24小时,第l至4天; rIFNα 5MU/(m2·d) 皮下注射,第1至5天;21天重复。
天;BCNU 1.50 mg/m2 静滴,第l天(隔一周期用一 次);DTIC 220mg/(m2·d)静滴,第1~3天;TAM 10mg每天两次口服,第l~21天,21天重复。 • 2、注意事项: • 有病人死于呼吸衰竭,可能与BCNU日l起的肺毒性有 关。 • 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报道,与他奠昔芬有关。
症手术。
19
四、治疗
(一)手术
为恶黑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5cm的正常皮 肤已不用
原发灶 厚度《1mm,切除距病灶边缘1-3cm正 常组织;〉1mm,切除距病灶边缘3-5cm正常 组织;位于肢端的恶黑,常需作截指(趾)术。
淋巴结 厚度《1mm,一般不做淋巴结清扫; 厚度〉1.5mm临床分期Ⅲ 期,主张做淋巴结 清扫。
18
• 2.播散性病变
• 化疗和生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部分病人 可取得缓解。
• 对局限病变、骨转移疼痛和脑转移可以作放射 治疗,有效率30%
• 可与热疗合并使用,以提高放疗的疗效。 • 孤立的转移病灶,如脑、皮下或淋巴结可作姑
息性手术。 • 肿瘤溃疡、出血不止,经治疗无效时也可作减
• 不推荐低剂量 IL-2 方案治疗。
31
五、预后
预后与临床病理分期、原发灶特点、 病人年龄、部位及治疗方法有关。但原 发瘤的厚度与预后最为密切。
32
2019/10/29
33
29
• (六)CVDⅡ生物化疗方案 • 1、剂量与用法:
• DTIC 800mg/m2 静滴,第1天;VLB 1.6mg/(m2·d) 静滴,第l至4天;DDP 20 mg/m2 静滴, 第l至4天; rlL-2 9MU/(m2·d) 持续静滴24小时,第l至4天; rIFNα 5MU/(m2·d) 皮下注射,第1至5天;21天重复。
天;BCNU 1.50 mg/m2 静滴,第l天(隔一周期用一 次);DTIC 220mg/(m2·d)静滴,第1~3天;TAM 10mg每天两次口服,第l~21天,21天重复。 • 2、注意事项: • 有病人死于呼吸衰竭,可能与BCNU日l起的肺毒性有 关。 • 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报道,与他奠昔芬有关。
症手术。
19
四、治疗
(一)手术
为恶黑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5cm的正常皮 肤已不用
原发灶 厚度《1mm,切除距病灶边缘1-3cm正 常组织;〉1mm,切除距病灶边缘3-5cm正常 组织;位于肢端的恶黑,常需作截指(趾)术。
淋巴结 厚度《1mm,一般不做淋巴结清扫; 厚度〉1.5mm临床分期Ⅲ 期,主张做淋巴结 清扫。
恶性黑色素瘤完整版本课件

❖治法:活血袪瘀,解毒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21
气血两虚型
❖主证:肿块溃破流水日久,绵绵难愈, 腐肉难脱,伴面色无华、倦怠 乏力、少气懒言、口淡无味、 纳呆食少、头晕眼花。舌淡白, 边齿印,苔薄白少,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方药:八珍汤加减。
22
辨病治疗
❖中草药——山慈姑 、天花粉、苦参、莪术、 蒲公英、夏枯草
❖瘀久化热,热毒瘀阻,则焮红溃烂,流污 黑血水。
❖病久气血亏虚,邪毒壅盛而常见正虚邪实 之证。虚者,血气虚,肾气虚。实者,血 瘀气滞,瘀毒壅阻。
9
临床表现
❖恶性黑色素瘤可以由黑痣恶变而来,也可 以是新生长的痣样物。从色素痣恶变到恶 性黑色素瘤常需要数月到数十年。
❖常有黑痣增大、色素加深、隆起呈结节状, 或色调不匀,或痣周围出现炎性反应或散 在性深黑色斑点,黑痣易溃疡出血,溃烂 处可流略带黑色的血性渗出物,周边皮下 亦可见色素沉着。
❖ 《诸病源候论》“翻花疮者,初生如饭粒,其头 破则出血,便生恶肉,渐大有根,浓汁出,肉反 散如花状。”“……凡诸恶疮,久不瘥者,亦恶 肉反出,如反花形。”
❖ 《医宗金鉴》“推之不动,坚硬如石……日渐长 大……日久难愈,形气渐衰,肌肉削瘦,愈溃愈 硬,色现紫红,腐烂津溃,渗流血水。疮口开大, 胬肉高突,形似翻花瘤证。”
17
辨证分型
❖热毒炽盛型 ❖痰湿蕴结型 ❖瘀毒内结型 ❖气血两虚型
18
热毒炽盛型
❖主证:肿块乌黑或杂色相间,或红肿溃烂, 灼热疼痛,或渗血流脓、漫肿一片。 伴心烦难寐,口干口苦,大便干结, 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散结。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21
气血两虚型
❖主证:肿块溃破流水日久,绵绵难愈, 腐肉难脱,伴面色无华、倦怠 乏力、少气懒言、口淡无味、 纳呆食少、头晕眼花。舌淡白, 边齿印,苔薄白少,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方药:八珍汤加减。
22
辨病治疗
❖中草药——山慈姑 、天花粉、苦参、莪术、 蒲公英、夏枯草
❖瘀久化热,热毒瘀阻,则焮红溃烂,流污 黑血水。
❖病久气血亏虚,邪毒壅盛而常见正虚邪实 之证。虚者,血气虚,肾气虚。实者,血 瘀气滞,瘀毒壅阻。
9
临床表现
❖恶性黑色素瘤可以由黑痣恶变而来,也可 以是新生长的痣样物。从色素痣恶变到恶 性黑色素瘤常需要数月到数十年。
❖常有黑痣增大、色素加深、隆起呈结节状, 或色调不匀,或痣周围出现炎性反应或散 在性深黑色斑点,黑痣易溃疡出血,溃烂 处可流略带黑色的血性渗出物,周边皮下 亦可见色素沉着。
❖ 《诸病源候论》“翻花疮者,初生如饭粒,其头 破则出血,便生恶肉,渐大有根,浓汁出,肉反 散如花状。”“……凡诸恶疮,久不瘥者,亦恶 肉反出,如反花形。”
❖ 《医宗金鉴》“推之不动,坚硬如石……日渐长 大……日久难愈,形气渐衰,肌肉削瘦,愈溃愈 硬,色现紫红,腐烂津溃,渗流血水。疮口开大, 胬肉高突,形似翻花瘤证。”
17
辨证分型
❖热毒炽盛型 ❖痰湿蕴结型 ❖瘀毒内结型 ❖气血两虚型
18
热毒炽盛型
❖主证:肿块乌黑或杂色相间,或红肿溃烂, 灼热疼痛,或渗血流脓、漫肿一片。 伴心烦难寐,口干口苦,大便干结, 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散结。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病症PPT演示课件

,为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免疫治疗研究
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前景,针对肛管 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研究也在积极开展,如PD-
1/PD-L1抑制剂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
临床试验成果
一些新的治疗策略,如联合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已 经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潜在疗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与体征
肛门部肿块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常 因肛门部肿块而就诊,肿块多 呈紫黑色或暗红色,表面可有
溃疡或出血。
肛门疼痛
由于肿瘤侵犯和压迫周围组织 ,患者可出现肛门疼痛,疼痛 程度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排便异常
肿瘤可影响肠道功能,导致患 者出现排便异常,如便秘、腹 泻或便中带血等。
提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于该疾病的罕见性和高度恶性,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诊疗水平和改善患 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病率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具体发病率因地 区和人群差异而异,但总体来说,该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死亡率
由于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具有高度恶性和侵袭性,患者预后较差,死亡率较 高。然而,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应用,患者的生存率 有所提高。
治疗方式选择
合理的治疗方式选择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手术切 除彻底、辅助治疗规范的患者预后较好;而治疗 方式选择不当或治疗不规范的患者预后较差。
淋巴结转移情况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 重要因素之一。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好, 而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差。
患者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
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也会对预后产生影响 。身体状况良好、心态积极的患者往往能够更好 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挑战,从而获得更好的 预后。
免疫治疗研究
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前景,针对肛管 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研究也在积极开展,如PD-
1/PD-L1抑制剂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
临床试验成果
一些新的治疗策略,如联合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已 经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潜在疗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与体征
肛门部肿块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常 因肛门部肿块而就诊,肿块多 呈紫黑色或暗红色,表面可有
溃疡或出血。
肛门疼痛
由于肿瘤侵犯和压迫周围组织 ,患者可出现肛门疼痛,疼痛 程度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排便异常
肿瘤可影响肠道功能,导致患 者出现排便异常,如便秘、腹 泻或便中带血等。
提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于该疾病的罕见性和高度恶性,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诊疗水平和改善患 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病率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具体发病率因地 区和人群差异而异,但总体来说,该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死亡率
由于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具有高度恶性和侵袭性,患者预后较差,死亡率较 高。然而,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应用,患者的生存率 有所提高。
治疗方式选择
合理的治疗方式选择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手术切 除彻底、辅助治疗规范的患者预后较好;而治疗 方式选择不当或治疗不规范的患者预后较差。
淋巴结转移情况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 重要因素之一。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好, 而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差。
患者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
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也会对预后产生影响 。身体状况良好、心态积极的患者往往能够更好 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挑战,从而获得更好的 预后。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诊断与治疗PPT

病因和发病机制
紫外线照射: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下,皮肤细胞DNA损伤,导致黑色素瘤发生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黑色素瘤病史,遗传易感性增加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黑色素瘤发生 皮肤损伤:皮肤损伤后,伤口愈合过程中,黑色素细胞异常增生,导致黑色素瘤发生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皮肤出现黑色素瘤,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清晰,颜色深浅不一 诊断标准:皮肤镜检查,病理活检,免疫组化检查 治疗方法: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免疫治疗 预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避免过度摄入 高脂肪、高糖、高 盐的食物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 惯,适当进行有氧 运动,增强体质
心理支持和健康生活方式建议
保持积极心态:面对疾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 治疗效果。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 保持营养均衡。
适量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 于提高免疫力。
随访计划和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 每3-6个月 进行一次 随访,包 括体格检 查、影像 学检查等
自我监测: 患者应学 会自我监 测,观察 皮肤变化, 及时发现 异常
饮食和运 动:保持 健康的饮 食习惯和 适当的运 动,增强 免疫力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 支持,帮 助患者缓 解焦虑和 恐惧情绪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 需要,定 期进行药 物治疗, 如免疫治 疗、靶向 治疗等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 神经损伤等
术后护理:伤口护理、抗 感染治疗、定期复查等
化疗和免疫治疗
化疗:通过药物杀死癌细胞,常用药物包括 顺铂、卡铂等
联合治疗:化疗和免疫治疗联合使用,可以 提高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免疫系统来攻击癌 细胞,常用药物包括PD-1/PD-L1抑制剂、 CTLA-4抑制剂等
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局部黑色素瘤和局部区域黑色素瘤 (淋巴结清扫)
•提倡部分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
原位黑色素瘤不推荐 SLNB;
IA 或 IB 期且厚度 ≤ 0.75 mm 时不推荐前哨淋巴结活检; IA 期且厚度 0.76-1.0 mm 时考虑 SLNB,但阳性率较低; IB 和 II 期通常应接受 SLNB;
临床诊断
黑色素瘤是一种独特的癌症,大多数表现为色素性并发生 于皮肤表面,疾病早期即可被发现;
诊断黑色素瘤的核心仍为询问病史及全身皮肤检查;
皮肤镜是一种非侵袭性图像显示技术,包含一种皮损颜色
可视化的手持设备,而肉眼难以察觉其中的结构和模式;
临床诊断(皮肤镜)
皮肤镜实现皮肤病变表面下特点可视化。a. 13 mm×7 mm 皮损的临床图片, 伴不规则边界及多样色彩。b. 皮肤镜显示带状网格样外观,为黑色素细胞 痣诊断特点。c. 5 mm×3 mm 对称的皮损临床图片,中心暗色。d. 皮肤镜 显示周边局部伪足,是黑色素瘤特异性皮肤镜标识。
远处转移性黑色素瘤
对于内脏或非内脏器官远处转移的患者,需接受组织学确 诊并行完整的分期研究(脑部 MRI,还有全身 PET-CT 或
胸部、腹部和骨盆 CT);
组织学标本至少应分析 BRAFV600 是否存在突变或缺失, NRAS 或 KIT 突变的检测也越来越多;
远处转移性黑色素瘤 局部治疗
晚期转移性黑色素瘤不像局部黑色素瘤,通常不选择外科 手术; 姑息性手术或放疗常见的适应证是脑转移瘤、小肠转移后 出血或梗阻、有症状的病变(皮肤、皮下组织、淋巴结 或骨); 孤立转移(包括大脑)患者偶可获得术后长期控制;
临床分期
0 期:原位黑色素瘤。 IA 或 IB 期:厚度 ≤ 0.75 mm,不考虑其它特征。
2024年黑色素瘤诊断与治疗PPT

其他辅助检查
皮肤镜检查: 观察皮肤表面 色素沉着和皮
肤结构变化
病理活检:通 过取样检查, 确定黑色素瘤 的性质和分期
影像学检查:如 CT、MRI、
PET-CT等,了 解肿瘤的大小、 位置和扩散程度
实验室检查:如 血液检查、尿液 检查等,了解患 者的身体状况和 肿瘤的进展情况
黑色素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
随访时间与内容
随访时间:术后1年内每3个月一次,术后2-5年内每6个月一次,术后5年以上每年一次 随访内容:检查肿瘤复发、转移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随访方式: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家庭访视 随访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饮食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康复期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均衡、睡眠充足、适当运动等 定期进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紫外线、化学物质等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等
预防复发措施定期随访:定源自 到医院进行复查, 监测病情变化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保持良好 的饮食习惯,避 免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保持乐观 积极的心态,避 免过度焦虑和紧 张
避免接触致癌物 质:避免接触紫 外线、辐射等致 癌物质,减少复 发风险
黑色素瘤患者心理支持 与护理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帮助患者应对疾 病带来的压力和 焦虑
提高患者对治疗 的信心和配合度
促进患者康复和 改善生活质量
降低患者自杀和 自残的风险
心理干预方法与技巧
倾听: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和想法,给予理解和支持
解释:向患者解释黑色素瘤的病因、治疗方法和预后,帮助患者了解病 情
鼓励: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信心和勇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病灶预后相关
为T 分期的次要标准 局部进展期病灶
属于N分期
淋巴管内转移
去除
与预后无关
N分期的主要标准
N分期的次要标准
M1b单列
预后较好
M分期的次要标准 IV期的预后相关
8
T分期
肿瘤厚度 Tx 原发肿瘤情况无法评估 T0 无原发肿瘤存在证据 Tis 原位癌 T1 ≦1.0 mm
T2 1.01~2.0 mm T3 2.01~4.0 mm T4 ﹥4.0 mm
86±4.00 64±17.7
P值 .0035
N-(n=1480) 94±0.8 N+(n=150) 73±5.6
N-(n=808) 86±1.6 N+(n=177) 59±6.0
N-(n=203) 75±3.9 N+(n=66) 61±7.4
86±1.6 73±5.6
73±2.4 53±5.1
63±6.1 41±11.4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生物治疗中心 张晓实
2006.11.9
1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来源于黑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由神经管多能干细胞的成黑素细胞分化而来,分 布于表皮与真皮交界处、鳞状细胞覆盖的粘膜、牙垠、葡萄 膜、脑膜
不含黑色素细胞的部位也可能发生黑色素瘤,如肌腱和腱膜的透明细胞肉瘤
2)局部转移性黑色素瘤(III期):转移淋巴结的数目、大小 (转移淋巴结肿瘤负荷)、原发灶溃疡形成情况、淋巴管 内转移情况(过路转移灶或卫星病灶形成)是最重要的预 后相关因素;
3)远处转移性黑色素瘤(IV期):远处转移灶的数目、解 剖位置以及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是最重要的预后相关因素
7
2002版和1997版的差异
IV
任何T任何N任何M
13
问题
• 1997版和2002版无连续性 • 强调淋巴显像和前哨淋巴结活检
国内前哨淋巴结活检 ?分期不准 • LDH
14
T分期 T1a
T2a T3a T4a
微小转移对预后的影响
淋巴结
5年生存率%
N-(n=379) 94±2.0 N+(n=15) 64±17.7
10年生存率%
10
N分期
转移淋巴结数目
转移淋巴结大小
Nx
无法评估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证据
N1
1个
a:微小③ b:临床可见
N2
2~3个
a:微小, b:临床可见,
c:过路或卫星转移灶,而不伴淋巴结转移
N
3≧4个,
淋巴结互相融合成团,
过路或卫星转移灶伴淋巴结 转移
11
M分期
转移灶部位
血清LDH
Mx
远处转移灶情况无法评估
• 区域淋巴结切除:淋巴结清扫数目腹股沟区不少 于10枚,腋窝区不少于15枚,颈部不少于15枚并 应包括I~V区淋巴结,必要时切除腮腺;腹股沟 淋巴结受累者若盆腔CT提示髂窝或闭孔淋巴结转 移,或3枚以上浅表淋巴结转移,则应行深部腹股 沟淋巴结清扫术(清扫髂窝及闭孔淋巴结)
溃疡形成情况
a:无溃疡形成和Clark II/III级 b:有溃疡形成或Clark IV/V级 a:无溃疡形成b:有溃疡形成 a:无溃疡形成b:有溃疡形成 a:无溃疡形成b:有溃疡形成
9
①溃疡形成:指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原发灶表 面的表皮层不完整
②Clark分级:
I级:肿瘤在完整的基底膜之上(原位癌) II级:肿瘤进入真皮乳头层 III级:肿瘤达到真皮乳头层与网状层之间 IV级:肿瘤侵入真皮网状层 V级:肿瘤侵入皮下脂肪层
4
危险因素
风险系数
遗传
≧3名一级亲属患病史
35~70
其他家族史
3
痣
多发良性痣(>100个)
11
多发不典型性痣
11
既往皮肤肿瘤史
黑色素瘤史
8.5
其他皮肤恶性肿瘤史
2.9
免疫抑制状态
器官移植受者
3
艾滋病患者
1.5
日光敏感性
I型皮肤(易晒伤而不易晒黑)
1.7
雀斑
2.5
蓝色角膜
1.6
红发
2.4
UV暴露史 发疱性晒伤史
在生理状态下,黑色素细胞很少增殖,其生存、迁移及分化 受特定基因以及表达于自身与邻近细胞表面和细胞外基质的 一系列分子调控
发病率:澳大利亚 17/10万;美国 10/10万
中国:?很低 肿瘤医院 2000年-2002年 新诊断 30人/年
2
发病率不断上升
美国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情况
3
不同人种和年龄阶段黑色素瘤的发病率
﹤0.0001 ﹤0.0001
0.0116
15
17600例 I~IV期黑色素瘤患者远期生存情况
16
恶性黑色素瘤的远期生存率
分期 I期 II期 III期 IV期
5年生存率 93% 68% 45% 11%
10年生存率 85% 55% 36% 6%
17
治疗原则
•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I~III期患者应根治性切除原发灶和受累淋
IIIA
T1-4a N1a M0, T1-4a N2a M0
IIIB
T1-4b N1a M0, T1-4b N2a M0, T1-4a N1b M0,
T1-4a N2b M0, T1-4a N2c M0, T1-4b N2c M0
IIIC
T1-4b N1b M0, T1-4b N2b M0
任何T N3M0
巴结,依据复发风险选择辅助性IFN-α治疗或 参加临床试验。多个淋巴结和结外软组织 受累的IIIC期患者可辅助性放疗 • IV期和复发患者应个体化治疗,选择免疫治 疗、化疗、生物化疗或参加临床试验
18
手术原则
• 足够切缘:T1期:切缘距肿瘤1.0cm;T2~T4期: 切缘距肿瘤2cm;如为面部等有美容要求的特殊 部位,或较难切除以及广泛切除后难以愈合的部 位,边缘可为1~2cm
M0
无远处转移证据
M1
皮肤、皮下软组织或远处淋巴结转移 正常
M2
肺转移
正常
M3
其他内脏器官转移
升高
12
临床分期
0
Tis N0 M0
IA
T1a N0 M0
IB
T1b N0 MO
T2a N0 M0
IIA
T2b N0 M0, T3a N0 M0
IIB
T3b N0 M0 , T4a N0 M0
IIC
T4b N0 M0
更改项目 1997版
原发灶厚度 次要预后因素
.75mm,1.5mm,4mm
Clark分级 T分期的主要标准
溃疡形成
未包括作
卫星病灶
T分期
淋巴结直径 N分期的主要标准
淋巴结数目 未包括
淋巴结显微病灶 未包括
肺转移
LDH水平
未包括
2002版 说明
T分期的主要标准, 与转移风险相关
1mm,2mm,4mm
只限于T1期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5
黑色素瘤的发展过程(Clark模型)
6
TNM分期
AJCC 2002版对1997版大幅修订 依据: 13个癌症中心和协作组的 17 60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
者的详细资料,所有患者均未行术后辅助治疗
预后分析:
1)局限性黑色素瘤(I~II期):肿瘤厚度和溃疡形成是最重 要的预后相关因素,而对于T1的病例,肿瘤浸润深度也有 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