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二课时教案浙教版
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练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① 病原微生物: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② 传播途径:指微生物在人群中传播的方式。
③ 防控措施:指预防微生物感染的方法。
④ 危害:指微生物感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艺术性与趣味性设计
① 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展示微生物的形态和传播途径,增加视觉效果。
② 利用色彩和字体变化突出重点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评价体系,我打算引入更多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如课堂小测验、小组互评等,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微生物知识。同时,我也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基础知识巩固: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微生物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等知识点,形成一份知识总结。
6.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 微生物与人体免疫:学习微生物如何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如益生菌、有害菌等。
- 微生物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了解微生物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7. 案例分析
- 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分析不同微生物感染的传播途径、危害及防控策略。
- 结合实际生活,讨论微生物感染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③ 设计有趣的互动环节,如让学生参与绘制微生物示意图,增加课堂互动性。
十.课后作业
1. 微生物基本概念
- 作业题目:请简述微生物的定义及其主要类型。
- 参考答案: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看到的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2. 微生物传播途径
-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微生物的传播途径。
- 参考答案: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和生物媒介传播等。
九年级科学下册32_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教案新版[浙教版]1
![九年级科学下册32_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教案新版[浙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c42746873169a4517623a320.png)
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二、来自病毒的威胁思考:1、你得过流感吗?2你能说说感冒的症状吗?来自病毒的威胁――病毒:个体微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没有细胞结构。
SARS 冠状病毒什么时候流感(或当地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发病率最高?1、明确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3、编制调查表4、实施调查5、统计原数据进行分析阅读见P71调查数据分析:结论:去年春华中学流感患病率为30%,其中男性患病比率略高于女性;在患病的时间上,春季和冬季较高。
不同季节患流感的人数流感是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的。
目前发现的流感病毒大约有一万种,禽类是常见的病毒携带者,某些禽流感能传播给人。
备注 去年患流感时间 去年是性别 学号 班级 病毒的大小思考:你知道禽流感吗?―――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
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
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
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的毒型决定的。
读图:流感病毒的传播过程 P72思考:1、什么叫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2、流感的流行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流感的流行的三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1.空气传播:(流感等)2.水传播:(甲肝等)3.土壤传播:(蛔虫病等)4.饮食传播:(肠道传染病等)5.虫媒传播:(乙型脑炎等)6.接触传播:(狂犬病等)易感人群:传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人群。
练习:流感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流感患者是传染源,传播途径空气和飞沫,健康人是易感人群。
从1580年至今,全球范围内的流感流行、大流行已超过30次。
流感是2世纪暴发的最严重的疫情。
1918~1920年发生的“西班牙流感”使全球1/5以上的人得病,至少有2000万人丧生。
新浙教版九年科学下册第3章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第2课时(教案)_1

浙教科学九年级下册来自微生物的威胁教学设计
不与传染源接触等。
你能说出图中做法分别属于哪项预防措施吗?
【略】
思考与讨论
近10 多年来,我国性传播疾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性自由和性解放带来的不安全必行为,婚外恋带来的婚外性行为、不使用避孕工具、对性知识的无知和对性健康的忽视等都是导致病例增多的原因。
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关键是遵守性道德,坚持一夫一妻制。
】
视频: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染
措施
了
疾病的防治。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2课时—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课件21张)

主主要要通通过过性性行行为为传传播播
流感 肺结核 近视眼 红眼病 贫血 龋齿 蛔虫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冠心病 乙肝
传染病:流感、肺结核、红眼病、蛔虫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肝。
5.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 染 源 —— 能够散布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
传播途径—— 经过的途径。
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3.传染病的特点
(1)传染性 传染病的病原体可经过一定的途径,从病人、
其他动物或带有病原体的物体传给健康人。
(2)流行性 传染病的病原体在适宜条件下可广泛传播,使
一定地域内同时出现较多的病人。
(3)免疫性 人体在患过某种传染病痊愈后,常会对该病产
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根据
性自由、性解放带来的不安全性行为以及 婚外恋带来的婚外性行为、不使用避孕工具、 对性知识的无知和对性健康的忽视等,都是导 致病例增多的重大原因。
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关键是遵守性道德,坚持一夫一妻制。
课堂测评
1.下列属于传染源的是( B ) A.混有炭疽杆菌的白色粉末 B.艾滋病患者 C.蚊 D.肝炎病毒
课堂测评
5.连线 隔离、治疗SARS病人 洗手 戴口罩 不与SARS病人接触 消毒 锻炼身体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 感染的人群。
6.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对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 控制传染源
早治疗等;对感染动物及时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饮食卫生、水源和粪便管理;生活用具 (主要方法) 消毒;消灭媒介动物(蝇、蚊、蚤、虱)等。
保护易感人群 体育锻炼、不与传染源接触、预防接种等。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 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教学目标:1、通过师生介绍交流知道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并能说出具体的细菌名称。
2、通过抗生素真的能杀死细菌的活动分析,训练探究中的实验设计、问题分析、及表述等能力。
3、通过案例、查找资料等知道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从而能做到自觉合理使用抗生素。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在学习了健康的含义和影响健康因素的基础上,来学习来自细菌的威胁,为学习传染病做好铺垫。
本节知识目标较低,所以我重点通过课堂任务的形式完成用药安全意识的渗透及实验分析、读图、表达能力的训练。
但学生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比较陌生,所以让学生在课前查找资料进行一定的了解再进行课堂交流。
重点难点重点:1、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及交流表达的能力2、树立安全用药的意识。
难点: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新课引入:(师生交流)(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有很多微生物,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提出微生物室引起某种疾病的根源。
伤口细菌感染导致的伤口恶化,是困扰医学界一个很大的难题,这让即使手术成功的病人还是不得不承受着很大的生命危险。
)活动2【导入】讲授新课一、来自细菌的威胁师:你知道细菌是一种怎样的微生物(从细胞结构角度回答)?生:①一种单细胞的原核生物②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③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无成形的细胞核。
④种类:杆菌、球菌、螺旋菌师:你知道哪些病是细菌引起的?生:通过课前查找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介绍:1、扁桃体炎(学生都会有患该病的经历)链球菌进入喉部细胞2、肺结核结核杆菌侵犯肺部组织引起的。
(古代死亡率很高)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空气进行传播3、破伤风破伤风杆菌进入伤口会产生一种破坏神经系统的毒素(金属物体弄伤自己,强调伤口深一定打破伤风疫苗)小结:细菌会给人体带来哪些危害吗?1)有些细菌能侵入人体细胞。
2)有些细菌能产生一种能破坏细胞的毒素。
师生交流P79表中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活动3【导入】任务一、(阅读回答问题并填写空格处)1.把几滴土壤细菌培养液加在培养皿中含营养物质的琼脂上,涂抹均匀,把一些小圆纸片浸在不同浓度的青霉素中,另外2片浸在蒸馏水中作为对照,然后放在琼脂表面,如图所示。
九年级科学下册《3.2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二课时)》教案 浙教版

《3.2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及预防措施;2、例举常见的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包括性传播疾病、青春期肺结核及其预防。
教学重点: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及预防措施;教学难点: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和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2课时二、来自病毒的威胁思考:1、你得过流感吗?2你能说说感冒的症状吗?来自病毒的威胁――病毒:个体微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没有细胞结构。
SARS冠状病毒什么时候流感(或当地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发病率最高?1、明确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3、编制调查表4、实施调查5、统计原数据进行分析阅读见P71调查数据分析:结论:去年春华中学流感患病率为30%,其中男性患病比率略高于女性;在患病的时间上,春季和冬季较高。
不同季节患流感的人数流感是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的。
目前发现的流感病毒大约有一万种,禽类是常见的病毒携带者,某些禽流感能传播给人。
思考:你知道禽流感吗?―――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
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
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
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的毒型决定的。
读图:流感病毒的传播过程 P72思考:1、什么叫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2、流感的流行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流感的流行的三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1.空气传播:(流感等)2.水传播:(甲肝等)3.土壤传播:(蛔虫病等)4.饮食传播:(肠道传染病等)5.虫媒传播:(乙型脑炎等)6.接触传播:(狂犬病等)易感人群:传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人群。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2课时—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课件24张)

牛刀小试
3.下列哪一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是细菌,又能通过性接 触传播?( D ) A.艾滋病 B.肺结核 C.疟疾 D.淋病
课堂小结
概念
特点:流行性、传染性、免疫性
传染病
种类
呼吸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 血液传染病 体表传染病 性传播疾病
传染源←控制 流行环节 传播途径←切断
易感人群←保护
预防措施
它是病原体
这是传播途径
飞沫
流 感 患 者
他是传染源
健 康 人
他是易感者
传播途径是指病 原体离开传染源 到达健康人所经 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者) 指对某种传染病 缺乏免疫力而容 易感染病的人群。
(1)流感病毒可在__人__与__人___之__间____传播,传播的途径是 _空__气__、__飞__沫_____。
1.上述各种传染病中,你能说出哪几种疾病的病原体? 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 肺结核——结核杆菌 细菌性痢疾——痢疾杆菌 乙型肝炎——肝炎病毒 蛔虫病——蛔虫 疟疾——疟原虫 狂犬病——狂犬病病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从上述所列的传染病中选择几种,说说预防这 些传染病可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 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和 具体情况,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抓 住主要环节。
3.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经过一定的途径,从病 人、其他动物或带有病原体的物体传给健康人。 流行性——由于传染病的病原体在适宜条件下可广泛传 播,使一定地域内同时出现较多的病人。
免疫性——人体在患过某种传染病痊愈后,常对该病产 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4.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环节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课件2

病毒的结构
病毒的生活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 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并在寄主细胞内迅速繁殖, 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病毒,以同样的 方式感染和破坏其他细胞。
流感流行的示意图: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流 (第二课时)
体育锻炼、不与传染源接触、预防接种等
感 (携带流 咳嗽 飞沫悬 健 传染源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第二课时)
我校什么时候流感的发病率最高?
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病的人群
我校什么时候流感的发病率最高?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并在寄主细胞内迅速繁殖,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病
毒,以同样的方式感染和破坏其他细胞。
传染源
控制传染源
预防传染病流行
控制传染源
散播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并在寄主细胞内迅速繁殖,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病
康 毒,以同样的方式感染和破坏其他细胞。
患 感病毒) 浮于空 我校什么时候流感的发病率最高?
H7N9型流感是一种禽流感.
打喷嚏 人 我校什么时候流感的发病率最高?
气中 传染病要流行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017年春,流感家族中的一位不速之客﹣H7N9不期而
传染源
控制传染源
至,拨动着中国内地民众的神经.H7N9型流感是一种禽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并在寄主细胞内迅速繁殖,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病
毒,以同样的方式感染和破坏其他细胞。
我指流校病什 原么体感时离候开.流传而感染的源从发到病达事率健最康高人禽?所经类过的养途径 殖、销售、宰杀加工者首先被漂浮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及预防措施;
2、例举常见的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包括性传播疾病、青春期肺结核及其
预防。
教学重点: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和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二、来自病毒的威胁
思考:1、你得过流感吗?2你能说说感冒的症状吗?
来自病毒的威胁――病毒:个体微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没有细胞结构。
SARS冠状病毒
什么时候流感(或当地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发病率最高?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病毒的大小
3、编制调查表
4、实施调查
5、统计原数据进行分析
阅读见P71调查数据分析:
结论:去年春华中学流感患病率为30%,其中男性患病比率略高于女性;在患病的时间上,春季和冬季较高。
不同季节患流感的人数
流感是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的。
目前发现的流感病毒大约有一万种,禽类是常见的病毒携带者,某些禽流感能传播给人。
思考:你知道禽流感吗?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
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
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
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的毒型决定的。
读图:流感病毒的传播过程 P72
…
…
初三
(2)
…
…
男
3
女
2
男
1
初
三
(1)
冬季
秋季
夏季
春季
备注
去年患流感时间
去年是
否患流
性别
学号
班级
思考:1、什么叫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流感的流行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流感的流行的三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1.空气传播:(流感等)
2.水传播:(甲肝等)
3.土壤传播:(蛔虫病等)
4.饮食传播:(肠道传染病等)
5.虫媒传播:(乙型脑炎等)
6.接触传播:(狂犬病等)
易感人群:传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人群。
练习:流感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流感患者是传染源,传播途径空气和飞沫,健康人是易感人群。
从1580年至今,全球范围内的流感流行、大流行已超过30次。
流感是2世纪暴发的最严重的疫情。
1918~1920年发生的“西班牙流感”使全球1/5以上的人得病,至少有2000万人丧生。
1957年,流感从亚洲开始,接着又在澳洲、美洲和欧洲登陆,在全世界肆虐,全球共有15亿人患病,数以万计的老人和儿童死于这场灾难。
1968年,流感从香港开始,再次席卷全世界。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世界有6亿人患流感。
但我国死于流感的人却很少。
思考:如果你得了流行性感冒,你会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传染给别人?
流行性感冒:①流感的性质:呼吸道传染病②典型症状:急性头痛,咽喉充血,鼻塞流涕,咳嗽气急,发高热,全身肌肉酸痛等…③致病的病因:流感病毒
④传播途径:通过飞沫传播⑤预防的方法:①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②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到公共场所。
③进行流感病毒疫苗接种
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小结:
[基础过关]
1.病毒和细菌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它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生活.但它们都可能致病,这样它们都称为病原体。
2.传染病流行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下列生物属于传染源的是 ( D )
A、蛔虫B.血吸虫 C.甲肝病毒 D、患狂犬病的狗
4.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B )
A、粪-口传播 B.飞沫传播 C.性接触传播 D.母婴传播
5.下列传染病不是由飞沫传播的是 ( D
A、流行性感冒 B.非典型肺炎 C.肺结核 D.甲型肝炎
6.世界卫生组织于2003年4月16日宣布,经过全球相关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终于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异体是非典型肺炎的 ( B )
A、传染病
B、病原体 C.传播途径 D.易感者
7.炭疽热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1)炭疽热的病原体属干生态系统的 ( C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
(2)炭疽热的传染途径可能有①②③。
①通过食物传播;②通过空气传播;
②③通过接触传播;④通过血液传播。
(3)在佛罗里达州被发现的第1例炭疽热患者,他属于 ( B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