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十六章 当代舞系列

合集下载

当代舞回家舞蹈解析

当代舞回家舞蹈解析

当代舞回家舞蹈解析介绍当代舞是一种非常自由、个性化的舞蹈形式,强调身体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

回家舞蹈则是当代舞的一个分支,它将舞蹈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家庭为主题,表达对家庭、亲情和归属感的思考和情感。

本文将对当代舞回家舞蹈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当代舞的特点当代舞是一种充满创造力和自由的舞蹈形式,它摒弃了传统舞蹈的规范和限制,注重个人表达和情感的传达。

以下是当代舞的几个特点:1. 自由表达当代舞强调舞者个人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舞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自由地创造舞蹈动作和形式。

这种自由表达使得每个舞者都能在舞蹈中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和风格。

2. 实验性当代舞具有很强的实验性,舞者可以尝试各种不同的舞蹈技巧、动作和形式,甚至可以将其他艺术形式融入舞蹈中。

这种实验性使得当代舞充满了创新和想象力。

3. 身体的表达当代舞注重身体的表达,舞者通过身体的动作、姿态和力量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舞者的身体成为了舞蹈的主要表达媒介,他们可以通过肢体的运动来展现内心的世界。

回家舞蹈的意义回家舞蹈是当代舞的一个分支,它以家庭为主题,表达对家庭、亲情和归属感的思考和情感。

以下是回家舞蹈的几个意义:1. 家庭情感的表达回家舞蹈通过舞蹈动作和形式来表达对家庭的情感,舞者可以通过舞蹈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对家庭的热爱和对家庭生活的回忆。

这种表达方式可以打破语言的限制,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舞者的情感。

2. 对亲情的思考回家舞蹈也可以引发对亲情的思考,舞者可以通过舞蹈来探索亲情的内涵和意义。

他们可以通过身体的表达来传达对亲人的关怀、理解和支持,以及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3. 归属感的探索回家舞蹈还可以帮助舞者探索归属感的主题,舞者可以通过舞蹈来思考和表达对家庭、社区和文化的归属感。

他们可以通过舞蹈来探索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并通过舞蹈的方式来传递这种归属感。

回家舞蹈的创作与演出回家舞蹈的创作与演出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需要舞者、编舞者、音乐家和舞台设计师等多个角色的共同努力。

现代舞梳理

现代舞梳理

现代舞梳理总体发展脉络:现代舞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于美国和德国的一场舞蹈大革命,它彻底否定的对象是封闭僵化的古典芭蕾。

百年来的舞蹈史上,美国先后出现了自由舞、古典现代舞、后现代舞和后后现代舞共五大时期,德国则出现了新舞蹈、舞蹈剧场共两大时期。

两国现代舞的发生可谓不约而同,但都受到了"现代舞之母"--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的启迪,并在1936年之后开始相互交流和彼此影响,出现了两国现代舞互动互补、融为一体的新品种。

人物:德尔萨特(1811-1871)【法】他是法国歌唱家和音乐理论家,其率先为人的身体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动作原理和表情体系,尽管他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戏剧和音乐表演者的表现力,但在19世纪末,古典芭蕾日益衰落之际,他的这个表情体系便成了现代舞先驱们别无选择的精神启迪与身体练习。

达尔克罗兹(1865-1950)【瑞士】瑞士音乐教育家和理论家,可能是受德尔萨特的影响,创造了一套"人体律动操",初衷也是为强化音乐系学生的身体感受力和表现力,不过也成为了早期现代舞者不可多得的身体练习。

鲁道夫?冯?拉班(1879-1958)【匈牙利】欧洲现代舞蹈家、舞蹈理论家。

欧洲现代舞的先驱。

早年先后学习绘画、舞蹈、戏剧。

曾先后在瑞士和德国开办过两家舞蹈学校。

并借助于"二十面体"等几何原理,发现了"人体动律学"这套"人体小宇宙的运动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创造了拉班舞谱这种舞蹈的记谱体系,以及"动作合唱"这套舞蹈的训练体系。

"人体动律学"又称"空间和声学",其重大意义被国际学术界认为可与爱因斯坦发现了"自然大宇宙的运动规律"的"相对论"相提并论并被广泛的应用到舞蹈以外的工业生产中。

定义:"现代舞"是英文Modern Dance的意译,分别起源于美国和德国,素有"20世纪舞蹈最高成就"之誉,是迄今为止最具国际性的舞蹈品种之一;它以"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古典芭蕾一点也不美"那声呐喊为号角,最初彻底否定古典芭蕾的唯美主义理想和程式化语言,主张踏着时代的脉搏而舞,弘扬别出新裁的个性特征,倡导独辟蹊径的原创精神,力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探究中国当代舞的发展

探究中国当代舞的发展

探究中国当代舞的发展一、中国当代舞产生的背景“当代舞”,主要是对“五四”新文化舞蹈运动至今发展的总体认定,它即是老一代舞蹈家近代舞蹈创作实践活动,更涵盖建国后巨大的新舞蹈创作运动实践,总体概括为中国“当代舞蹈”。

当代舞蹈是指20世纪50年代后的舞蹈创作和表演,它在作品选材上指向了中国人当代生活的感情状态,对于中国戏曲舞蹈、芭蕾舞、西方现代舞中的舞蹈元素则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方式,在时间和舞种上比现代舞容纳的东西更加广泛。

该舞种的作品追求鲜明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民族审美情趣,反映中国当代火热的社会生活和时代性的精神风貌。

比如双人舞《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和《无言的战友》、《天边的红云》充分展示了人们所熟悉的革命、保家卫国和历史传统题材,其中群舞《天边的红云》以女性的视角勾画出历经磨难的女红军在壮烈牺牲前的战斗与抗争,同时又刻画了面对死亡的青春女性在残酷的战争中对美的追求和美好明天的留恋,人们从这个舞蹈中不难看到现代舞的抽象和民族舞的具象的描述风格;被誉为“20世纪经典”的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以一群少女或细碎流畅或奔腾跳跃的舞姿,象征着山涧小溪流聚成河最终汇入大海的景象,以此揭示出人类亘古不变的规律;独舞《太阳鸟》以其精致独特的艺术视角,写意的展现了人们对生命、阳光的诗般礼赞……二、中国当代舞发展面临的问题虽然以上阐述了当代舞产生的背景和特点,或是举出的例子,从表面上看,当代舞正在迅猛发展,但究其根源不难发现,对于当代舞,目前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教学法,编法技巧等成形的规模,因为没有正规的体系,所以在实践中,舞者们无法捉摸透中国当代舞的理念。

(一)理论上难以区分中国当代舞与现代舞自中国当代舞这个名称及概念出现后,越来越多的人们是在很困惑到底什么是现代舞而什么又是当代舞,它们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一连串的问题说明了中国当代舞的概念实在很模糊,其实不仅是一般人这么问,对专业研究舞蹈的舞者来说又有谁能拍胸脯说自己分的清楚?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初提出‘当代舞’这个名称和概念的时候,没有严谨考虑过这个‘新’舞种背后的理念,更没有任何示范性的实践作品,以致名称提出来,才惹得议论纷纷。

现代舞简史

现代舞简史

110042010004 兰伶现代舞简史一、现代舞的历史分期1、自由舞(1891—1927)“自由舞”本是现代舞初始期的舞蹈形态,也是美国现代舞的第一个时期。

自由舞的根本宗旨就是要从陈旧僵化的古典芭蕾中挣脱出来,然后形成一种师法自然、无拘无束、随心而舞、自由自在的舞蹈。

自由舞时期的代表人物中,首屈一指者当然是美国人富勒,尽管在她的身后,又崛起了一位更具造反精神,被后人誉为“现代舞之母”的邓肯。

此外,加拿大人阿伦也是应当提及的。

2、早期现代舞(1915—1931)“早期现代舞”是美国现代舞的第二个时期,代表人物是圣丹妮丝和肖恩夫妇,而他们开办的“丹妮丝—肖恩”舞蹈学校开办于1915年的洛杉矶,解散于1931年。

该校集教学和演出于一体,融东西方多种文化艺术的精华于一炉,多元的课程中,不仅有圣丹妮丝自创的东方舞,而且有西班牙舞、美国民间舞,甚至欧洲古典芭蕾和德国现代舞,因而培养出弟子成为主导美国现代舞随后几十年发展历程的重要人物。

3、古典现代舞(1926—1960)从第二代人开始,美国现代舞舞蹈家们中开始出现了较为复杂的承继关系,有的成了老师的忠实门徒,一生忠贞不渝地保持着他们制定的创作观念、训练体系和经典作品,有的则“背叛”老师,另立山门,结果是以“逆向”的方式,继承并推进了前人开创的现代舞之路。

4、后现代舞(1960年代初—1980年代末)以极为自由而宽泛的身体实践,对“舞蹈是什么”这一关键的美学命题作出了新的诠释。

5、后后现代舞(1980年代末—2007)其最大的特点是舞者们对任何主义的美学概念不再感兴趣,而是对所有前人的艺术遗产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提倡融会贯通的美学理想,因此,在作品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而在现代舞蹈史上则可谓集大成的阶段。

根据现代舞发展的历程,基本可以分为20世纪前期创立奠基时期、发展时期、新先锋时期以及后现代舞蹈剧场时期等几个基本的的阶段。

二、现代舞的风格流派根据现代舞发展的历程,基本可以分为20世纪前期创立奠基时期、发展时期、新先锋时期以及后现代舞蹈剧场时期等几个基本的的阶段。

中国当代舞的精神风貌

中国当代舞的精神风貌

中国当代舞的精神风貌作者:窦荳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16期【摘要】当代舞是原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一系列舞蹈创造作品。

当代舞所表现的新旧事物全部来源于中国最本土的人情世故,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文化气息。

从舞蹈形式和动作语汇这方面来看,民族民间舞、古典舞等舞种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作用形成了当代舞蹈。

当代舞与其它舞种相比较并没有特定固定的动作语汇,它是通过集合其它舞种不同动作的语汇,来展现其自身特有的风格魅力。

当代舞是中国人自己的舞蹈,它的发展与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当代舞作为一种刚刚起步的新生事物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当代舞应该有自己的训练体系、编导课程,为其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用理论的教学课程来武装自己。

【关键词】当代舞;中国特色;动作语汇当代舞蹈取材于现实的生活,以表现客观的现实为基础,它用自己独有的风格与艺术再现真实的生活。

现实主义的创造手法和当代舞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在当代舞创编中的应用是很普遍。

因为当代舞是贴近生活的,也是贴近老百姓的情感。

一、当代舞的审美当代舞是最令我难忘的一个舞种,其中原因很简单。

第一,我不是特别懂得如何去欣赏它,但又很想去理解、了解当中的深刻含义。

第二,我能感受到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渊源深远的。

在观看当代舞作品时,我常常会有一种从心底涌上来的亲切感与熟悉感。

它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每每看到感人处时我的眼角总会情不自禁地湿了起来。

第三,当代舞会让我有一种我是生活中舞者的感觉。

台上那些舞者的形象就像我们在生活中的形象是一样的,当代舞取材于现实生活,因此,它生命活力都是很强的,经久不衰的。

它以表现客观现实为基础,强调了真实生活的再现性。

人们渐渐地懂得从现实出发,寻找创作的源泉。

当代舞不以舞种风格化为标志,而是以形式上兼容并蓄,题材上广泛多样,内容上注重写实为艺术特征。

它在音乐、服装、灯光方面富有特色,舞台效果和人物动作也是非常有讲究的。

高二音乐 现代舞课件

高二音乐 现代舞课件
w 霹雳舞产于美国,发源于古代非洲和部落时代的欧洲。
广义现代舞
w (三)爵士舞:源于爵士音乐,最早起源于南美洲黑人地区的 称作Blues的抒情歌曲,曲调忧伤,速度缓慢。
w 爵士舞蹈种类繁多,其中与爵士乐密切相关的舞蹈——布鲁斯 已成为世界流行的现代国际舞。
w 布鲁斯在我国的标准舞中称做“慢四步”。
狭义现代舞
现代舞欣赏
w 《拉丁舞》 w 《踢踏舞》 w 《太阳鸟》
百老 汇的 爵士 舞
美国爵 士舞
我校舞蹈队表演的《爵士踢踏 》
爵士风格的舞蹈——中国
广义现代舞
w 踢踏舞:源于爱尔兰的“木鞋舞”,在启蒙芭蕾《关不住的女儿》 中,有祖母穿木鞋跳舞的滑稽片断。
w 踢踏舞20世纪20年代传入美国,成为美国杂耍剧场莉表演的舞蹈。 w 踢踏舞有独舞、男女对舞、裙舞,舞蹈中还可以穿插情节,此
舞在美国和拉丁美洲很盛行。
踢踏舞
我校舞蹈队演出的《踢踏舞》
广义现代舞
w 迪斯科:是类似于爵士舞类的舞厅自娱性舞蹈,它原称勾勾舞 (gogo),因为灌制这种音乐的圆盘唱片叫Disc,人们随唱片跳舞, 因此称作迪斯科Disc。
w 迪斯科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只在美国小镇的黑人区和拉 丁美洲社会底层流行,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向世界蔓延。
广义现代舞
w (一)国际标准舞:分为摩登舞和拉丁舞。 w 摩登舞有:华尔兹舞、快步舞、狐步舞、探戈舞、维
也纳华尔兹舞。 w 拉丁舞有:伦巴舞、恰恰恰舞、桑巴舞、斗牛舞、牛
仔舞。
摩登舞 —华尔

摩登舞——探戈
拉丁舞
巴西的 桑巴舞
桑巴
广义现代舞
w (二)霹雳舞:英文“Break Dance”,直译为:折断、破裂的舞 蹈,在中国转译为霹雳舞,形容它是雷鸣电闪似的舞蹈。另一 英文名为“Street Dance”,即街舞,因为这一舞蹈表演场所在街头。

第一章基本形态基本舞姿

第一章基本形态基本舞姿

第一章基本形态基本舞姿第一节基础的站立要求舞蹈是通过人体的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的。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要找到一个必要的手段。

作为舞蹈基本功训练,首先就要解决将身体从自然状态转变为一种符合舞蹈表现需要的非自然状态。

要解决舞者的基本形态,站立是形态中的基础。

俗话讲:一戳,一站,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站立的形态是显现是否经过专业训练的一个标志。

作为基础的站立要求,主要是针对头部、颈部、肩部和躯干而进行规范。

头要保持端正,颈部要保持垂直,肩部下垂,肋腹内收,提臀拔背,直膝沉跟。

身体是在对抗和矛盾中保持均衡和谐的挺拔。

第二节手、脚的基本形态在舞蹈的整体动作中,手和脚是最有特征的部分。

特别在东方舞蹈中更强调手与脚动作的细腻,动态的丰富以表现出它独特的风格。

中国古典舞手的形态分为指、掌、拳。

兰花手:食指至小指逐一伸直错开,中指突出,小指微翘,拇指与中指相贴呈兰花状。

(图1-5)女形拳:五指在蜷曲的状态下,拇指与食指相贴,无名指与小指逐一错开贴于中指。

(图1-6)女形指:拇指与中指相贴呈圆形,食指伸直上翘,无名指与小拇指相错弯曲贴于中指。

(图1-7)勾脚分为半勾和全勾,是通过指关节和踝关节做曲的动作而完成。

(图1-8)绷脚是通过指和踝关节做伸的动作而完成。

(图1-9)撇脚在绷脚的状态下,踝关节向内横摆。

(图1-10)在勾脚的状态下,踝关节向外横摆。

(图1-11)第三节头、手、脚的基本位置一、头的基本位置头的动作在舞蹈中有两个作用。

一是传达感情。

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现出不同的情趣。

如:低头似思索、歪头显活泼、抬头呈盼望。

它具有独立的表现作用;另一方面,头在旋转与翻身中产生动力与速度,使技术动作达到完美。

头位置的规范性在与人体整体动作的配合中使动作完整而和谐。

所以,头的训练好与坏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质量和情感的表现。

头的位置共有11个。

分为正中位、中上位、中下位、左侧中位左侧上位、左侧下位、右侧中位、右侧上位、右侧下位、侧倒位、旋转位。

关于现代舞和当代舞的概念核心与理论走向

关于现代舞和当代舞的概念核心与理论走向
参考文献: [ 1] 张守和.关于现代舞在当代中国发展及其走向的几点认识
总之, 无论是中国的现代舞还是当代舞, 都是现 代艺术的产物, 都与西方的现代舞、当代舞处于不同 的历史及现实空间, 我们也没有必要盲目去以西方 的 标 准 为 参 照 系 来 模 仿 和 照 搬 。 中 国 现 代 舞 、当 代 舞的价值永远存在于中国现代民族审美理想之中, 永远结合民族的文化向前发展。
三、国内的现代舞和当代舞概念
从上面这些界定和思考不难看出, 无论现代舞 还是当代舞, 对于我国来说都是外来舞种, 如何借鉴 和发展本国的舞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是学其 形还是领其神, 对于我们的现代舞和当代舞的发展 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接下来看看国内对这两个舞 种的划分又是如何的呢?
1936 年, 舞蹈家吴晓邦先生把现代舞从日本带 到了中国, 并用它来创编了大量顺应时代潮流的现 实作品。因为这些舞蹈的风格完全不同于时下国人 对舞蹈的理解, 所以人们称之为“新舞蹈”, 这是现代 舞最早的引进和起源。不难看出, 当时的现代舞是完 全把西方现代舞— ——不论是从动作风格, 还是编排 技法上— ——都囫囵搬过来, 借以表达中国的内容, 这 实际上也是一种无奈。可惜的是, 吴先生他们还来不 及从观念的层面, 也是现代舞最本质的高度来消化 它, 新中国的舞蹈事业就走上了另外的一条发展道 路。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后, 现代舞再一次 出现在中国, 历经华超、苏时进、胡嘉禄等人, 和而后 90 年代的王玫、沈伟、金星、张守和等人的努力, 现 代舞才逐步完成了它从外在形态进而在观念上本土 化的过程, 并且这一过程还在进行当中。对今天的中 国现代舞者来说, 他们嘴里说的、心里想的现代舞已 经完全不是西方的那一套了, 虽然他们还会借用玛 萨或者韩茯丽, 虽然他们也还称自己的东西叫现代 舞, 但是不论从动作风格, 还是训练体系上它都已经 或正在中国本土化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实践掌握
1. 专业鉴赏当代舞作品《小城雨巷》。 2. 学会一个当代舞小组合。
引入
那是一种柔媚到极致的美,曼妙的舞姿可以融化人们心头的坚冰;那是一种古典到惊心动魄的美,只有江南 才有那样的淡烟疏雨。这两种美在舞蹈《小城雨巷》(图16-1、图16-2)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16-1 舞蹈《小城雨巷》舞台照1
引入
舞蹈《小城雨巷》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导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入理解和对美好江南的诗性表达。 轻柔、淡雅、婉约、舒缓、湿润、清丽、纯净,这些人性化的具有诗性特征的元素,加上音乐和表演一唱三叹式 的铺陈,让观众在缓缓展开的精美“画卷”中读到了一种久违的诗情。此刻,舞台上的每一件道具似乎都显示出 更为深远的内涵,粉墙黛瓦、油纸伞、丝绸质地的旗袍等,它们被时间抽象出来,都具有典型性和文化符号的特 征:既是江南的,又是中国的;既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既包容了生活的固有特质,又极具象征意味,极富生 命的张力。另外,舞蹈中20 位少女手持油伞,在蒙蒙细雨中翩然起舞、嬉戏穿行,她们的舞姿清新飘逸,步态轻 盈统一;每个动作的幅度,甚至每把油伞伸出的高度、角度都整齐统一,既体现出演员的内在修为与理解力,也 体现了整个舞蹈的内与外、神与形的高度统一,透射出人性以及气质之美。
如诗如画的《小城雨巷》,20 位柔美的江南姑娘手持油纸伞,在迷蒙雨丝中穿行嬉戏,勾勒出了一幅清新的 江南雨中美景。姑娘们的服装是淡雅柔美的丝质旗袍,舞台背景是漂移的粉墙黛瓦、青石小桥,音乐和表演是一 唱三叹式的铺陈,再配上迷蒙的细雨、精致的油纸伞,整个节目轻柔、淡雅、空灵、清丽、纯净,让人看到了一 种久违的诗情画意。
引入
作品对江南少女们出门撑伞、提裙过桥、甩水收伞、天晴夹伞等看似平常的生活动作,进行了舞蹈化的提炼。 舒缓轻柔的节奏韵律,婉转淡雅的一颦一笑,纯净清丽的面容,准确细腻地表现出江南女子的柔美,散发出灵性 的光芒,再现了江南人美、情美、景美的主题。
青春的身姿、曼妙的舞步,把一段历史拉近了,少女们在不断变化着的时空里时而撑伞出门,时而提裙过桥, 时而甩水折伞,时而天晴收伞。嬉戏的少女、翻飞的油伞,把古老的雨巷诗化了,又延长了。少女们准确而细腻 地表达着喜雨、避雨、雨中欢闹等场景,这一切让蓝色的水乡鲜活了、妩媚了,又淡雅了……由此,我们便看到 了一组组如梦如幻的画面。它没有时间的界定,它充满了体验和发现,让人在身临其境的欣赏中,感受到了一种 生命的节奏和韵律。
一、当代舞的概念
也就是说,在中国,20 世纪90 年代提出的当代舞及其包含的艺术理念,就是上述国际舞蹈发展大趋势在 中国的反映,并且具有极其浓厚的中国特色。当然,艺术门类的命名大都滞后于其产生和发展,在中国,当代 舞的产生可以追溯到20 世纪40 年代末。
很多人都搞不清“当代舞”和“现代舞”的概念,其实当代舞与现代舞相比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的 情感,也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另外,舞蹈的意境之美是当代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舞蹈艺术鉴赏达到 最高境界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与其他舞种相比,在中国,“当代舞”的命名最迟,直到20 世纪末,这一概念才被正式提出与广泛运用。 要想明白什么是中国当代舞,就必须先对国际尤其是欧美当代舞的内涵有所了解。20 世纪70 年代,现代 舞成熟的体系为一群欧美舞蹈家所不满,他们逐渐脱离现代舞的既定规范,并且用“当代舞”为自己表演的作 品命名,以示与现代舞的分道扬镳。可以说,欧美的当代舞与现代舞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是在对现代舞 规范反叛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对各种舞蹈艺术语言兼收并蓄的一个舞蹈门类。 另外,还应对我国舞蹈界的创作历史进行一下回顾。我国最早提出舞蹈分类是在1985 年南京创作会议上, 并最初在“桃李杯”舞蹈比赛中,按照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进行分类,这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舞蹈 当时的客观实际;后来在创作中出现了较多表现当代人和现实题材却又无典型舞蹈语汇特征的作品,在1998 年 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评奖比赛中,又提出增加“新舞蹈”这一新品种的概念;近年来,才又改称为“当代 舞”。虽然对此分类,舞蹈理论界还存有争议,但广大舞者基本给予了认同及肯定,这对我国的舞蹈创作也是 一件益事。
二、当代舞的特征
(四)舞蹈注重营造情景氛围
中国当代舞无论表现的内容是现实的还是梦幻的,都极力营造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意境, 使舞蹈作品富有深刻的内涵和张力。比如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创作演出的舞蹈《天边的红云》,就是反映红 军女战士惨烈的战斗生活和美丽的人性本质的作品。
三、当代舞的艺术风格
女子群舞《小城雨巷》,充分表现了编导应志琪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入理解和对美好江南的诗意表达: 粉墙、黛瓦、雨丝、光影、油伞、少女,丝竹声声中,人们走进江南那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一样的青砖古道, 一样的薄雾烟雨,只是,移动的屋墙延展了无限的空间,湿漉漉的油纸伞夸张了浪漫的情感,古典的旗袍舞起了 江南的嫣然。
那么究竟什么是当代舞呢?简明地说,中国当代舞就是以部队舞蹈为主,融多种艺术风格于一体,以充分 表现当代社会生活为主要任务,以民族的集体主义、历史进步精神和人类文明进步为主旋律的新舞蹈种类。
从这一概念中,可以看到,中国当代舞在超越现代舞的规范及广泛兼容、吸收各种舞蹈艺术语言等方面, 与欧美当代舞有着相近的取向;但在舞蹈参与主体、反映的精神内涵等方面又拥有鲜明的特色,从而显现出自 身在中国的本土性和时代性。
二、当代舞的特征
(二)舞蹈以表现客观现实为基础,具有再现性表现的特点
中国当代舞无论其形式如何,似乎大都在探索一个共同的主题——表现现实生活。动作的编排不从某种 历史的舞蹈风格图式出发,而是直面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依照客观生活的动作逻辑,从捕捉当代人的外部动 作入手,去建构当代人的精神生活,进而塑造当代人的形象,使得中国当代舞更具现实主义风格。可以说, 中国当代舞是对一段时间内“为艺术而艺术,为舞蹈而舞蹈”的理念(以现代舞为代表)的一种超越,将过 于唯美化、神圣化的舞蹈艺术再次拉回到现实中。
3D 动画制作的背景大屏幕上,独具江南特色的徽派建筑,潺潺流水之上的青石小桥,漂移流动的粉墙黛瓦, 瞬间将人们带入那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可谓是设计绝妙。恍惚中,人们已随那些袅娜的背影,缓缓走过小巷, 走过江南水乡……
一、当代舞的概念
当代舞主要指广泛吸收而又不拘一格地运用中国传统舞蹈素材和外来艺术素材进行创作和表演的舞蹈。该 舞种的作品追求鲜明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民族审美情趣,反映当代中国火热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的精神风貌。
三、当代舞的艺术风格
当代舞蹈是指20 世纪50 年代后的舞蹈创作和表演,它在作品选材上鲜明地指向了中国人当代生活的感 情状态,对于中国戏曲舞蹈、芭蕾舞、西方现代舞中的舞蹈元素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方式,在时间和舞种上比 现代舞容纳的东西更加广泛。如双人舞《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和《无言的战友》《天边的红云》,充分展 示了人们所熟悉的革命、保家卫国和历史传统题材。其中群舞《天边的红云》以女性的视角勾画出历经磨难 的红军女战士在壮烈牺牲前的战斗与抗争,同时又刻画了面对死亡的青春女性在残酷的战争中对美的追求和 对美好明天的留恋,人们从这个舞蹈中不难看到现代舞的抽象和民族舞的具象的描述风格。
当代舞《天边的红云》(图16-7、图16-8)是通过肢体语言的创新,以抒情的格调把当代人带入了深邃、 遥远的历史时空,表现了红军女战士在战争年代、峥嵘岁月里的生命状态。
三、当代舞的艺术风格
图16-7 舞蹈《天边的红云》舞台照1
图16-8 舞蹈《天边的红云》舞台照2
感谢聆听
艺术鉴赏
北京出版社
CONTENTS
目 录
A
美3
PART 03
第三部分
舞蹈鉴赏
民间特色舞系列 芭蕾舞系列 当代舞系列
古典舞系列 现代舞系列 体育舞蹈系列
第十六章 当代舞系列
1 学习目标
1. 了解当代舞蹈的特点,掌握相关鉴赏知识。 2. 体会当代舞蹈的意境之美,提高审美能力。
二、当代舞的特征
(三)舞蹈的创作观念与手法灵活多变
中国当代舞,在创作观念与手法上根据表现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广泛吸收、借鉴各舞蹈 流派的风格、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无论是中国传统舞蹈(如中国戏曲舞蹈)、芭蕾舞,还是外来艺术(如 西方现代舞)中的舞蹈元素,中国当代舞都能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而创作出具有独特新风格的舞蹈。
中国当代舞在舞蹈形态、表现方法与风格等方面,存在 着多界面、多层面的丰富体系。犾如现代舞一样,其中流派 风格倾向繁多,但并不妨碍它们遵循共有的美学原则,形成 自己舞种的“临界面”的当代艺术风范。这些不同的艺术方 法,都在探索一个共同的主题——表现现实生活。这一主 题构成了“当代舞”重要的艺术特征,这对于中国舞蹈向着 更高层次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图16-2 舞蹈《小城雨巷》舞台照2
引入
《小城雨巷》编导:应志琪、吴凝;作曲:方鸣。《小城雨巷》在第八届全军文艺会演上获得编导金奖,作 曲、服装设计一等奖;2005 年在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中,获得当代舞编导金奖、作品银奖、最佳音乐奖和最 佳舞美设计奖;2007 年,获得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我最喜爱的节目”歌舞类一等奖。
二、当代舞的特征
(一)在舞蹈的思想内容上充分注意体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中国当代舞作品,特别是反映部队生活、民族生活等的作 品,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反映中国当代火热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 貌,贴近当代人的感情世界。比如《士兵与枪》(图16-5)就 是以非常丰富的舞蹈表现力来感染观众,使舞蹈本身产生积极 向上的精神力量,从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