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高中地理-区位类问题、措施类问题、意义类问题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三、城市区位因素
1、地理位置 2、自然因素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 3、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商业、工业、科技、政治、 旅游、宗教、军事等
四、商业区位
1、市场最优(市中心的商业中心) 2、交通最优(市郊的批发市场)
五、交通区位
1、铁路选线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河流 (2)经济因素:建设成本、运输量、占地 (3)政治因素 (4)技术因素
区位类问题 措施类问题 意义类问题
区位类问题
一、农业区位 二、工业区位 三、城市区位 四、商业区位 五、交通区位 六、经济区位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延伸农业产业链。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6、保护耕地资源。
2、节流
(1)调整产业结构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加强能源的综合利用 (4)开发洁净煤技术 (5)提高节能意识 (6)加强国际合作
八、发展中国家提升产业地位的措施
发展中国家常常处于产业链中附 加值最低的加工环节,应采取哪些措 施提升产业地位呢?
1、提高研发水平和技术水平。 2、培育自身品牌,加强市场营销。 3、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4、加强国际技术和营销的交流。
措施类问题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二、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五、水资源短缺的应对措施 六、保护森林资源的应对措施 七、应对全球变暖、减少碳排放的措施 八、发展中国家提升产业地位的措施
41.(28分)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 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完成(1)~(4)题。
高考地理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施和答题思路

高考地理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施和答题思路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的明确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1987年以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这份报告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并对之做出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有100多种,但被广泛接受影响最大的仍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定义。
该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包括两个重要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各国人们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施: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 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3.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4. 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5. 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6. 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7.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8.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施:1.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2. 调整工业布局,合理规划,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3.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提高区域开放程度;4. 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5.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6. 控制工业污染的排放,实行清洁生产。
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施: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合理开采,节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3.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环境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发展生态农业5.控制工业污染,实行清洁生产6.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7.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人地协调发展相关知识可以按照“析问题,找措施”的方式进行复习。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全册 第2章 第4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导学案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课前自主探究
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1.美国本土地处北纬25°~49°,大部分属带和带,水热条件适宜栽培多种农作物。
2.地形分为三大。在山脉之间,是广阔的平原,约占本土面积的1/2。
3.地势,有利于农业机械耕作和
4.美国经济高度发达,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其中,
4.乳畜带主要分布在美国各州。小麦带位于美国和
地区,北部以种植 为主,中部以种植 为主。美国的玉米带位于 带以南的地区。
5.实行农业地区专门化生产,可以充分发挥农业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 和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在美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农业资源的 开发,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恶果。
参考答案
一、1.温 亚热2.纵列带 落基 阿巴拉契亚3.平坦开阔 肥沃 大规模4.商品追求效益 经济效益5.交通运输 政策
二、1.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2.专业生产区3.自然 社会经济 种植业 畜牧业
4.东北部 五大湖 中部 北部 春小麦 冬小麦 乳畜5.自然资源 科学技术 农业装备
2.为了寻求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保护和消费者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美国政府在发展 农业、 农业、 农业、 农业、
农业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3.此外,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 发展。
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了决定性作用。
条件,国家的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
2.所谓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是指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 。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含解析)高二地理教案

【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之小船创作1.提出背景(1)我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
(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4)我国深受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
2.行动纲领: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战略框架: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二、人口战略1.人口问题⎩⎪⎨⎪⎧ 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2.战略措施⎩⎪⎨⎪⎧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三、资源战略 1.资源问题: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2.资源战略:既要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又要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潜力,促使其增值,并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生活消费等方面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
四、环境战略1.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
2.环境战略: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
思考 为什么说节约资源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答案 环境污染归根结底是人们局限于认识水平和经济技术条件,把各种有用物质排入环境所致,是资源浪费的结果。
生态破坏也是人们不能充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而过度向环境索取资源造成的,因此节约资源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五、稳定战略1.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它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归宿点。
2.战略措施(1)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
(2)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到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思考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战略是指经济的稳定发展吗?答案不是。
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战略应该是指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长期、稳定发展。
高中地理 第5章 环境与发展 第2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理由。
1。
通过资料分析,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综合思维)2。
实例分析,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途径。
(地理实践力)3.对比分析,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
(综合思维)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人类的反思认识2.可持续发展(1)概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内涵错误!(3)基本原则①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必由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2.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行动(1)消除贫困①原因: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②地位: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2)发展绿色经济①目标{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②我国的探索:(3)提倡可持续消费①基础: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②目标: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特别提醒]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必然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认可。
()(2)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3)公平性原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公平。
()(4)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公众对政府起监督作用。
( )(5)与“绿色经济”相对的是()A.红色经济B.黑色经济C.褐色经济D.灰色经济提示:(1)×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认可.(2)×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__可持续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基础设施
(2)发展绿色经济 ①内容:_经__济__发__展_、环境保护、社会包容,强调_节_能__减__排__、资源高 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能源
碳 污染物
消耗
(3)提倡可持续消费 ①可持续消费的倡议:建立简约适度、_绿__色__低__碳_的生活方式,反对 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干洗
耗能
应季
骑车 合乘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
持续性 原则
限的,人类的经济 活动和社会发展必 须保持在资源和环
境的承载力之内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
共同性 原则
发展和环境保护, 地区决策和行动应 该有助于实现全球
整体的协调
人类应做到合理利用一切 自然资源,保持合理的人 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 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 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 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 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 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学法指导】 巧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 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 而后者强调全球是一个整体。
公平性——人人平等,万物均衡(侧重的是“权利”)。 持续性——子子孙孙,绵延不断(侧重的是“发展”)。 共同性——天下兴亡,人人有责(侧重的是“义务”)。
生态 经济 社会
公平性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政府—企业—公众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关系
监管企业
政策、立法、标准
约束和引导 监督企业行为
2.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消除贫困 ①原因 a.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_环__境_恶__化__的根本原因。 b.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__可__持_续__发__展___的障碍。
农业发展的措施高中地理

农业发展的措施高中地理
农业发展的措施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虑,以下是一些高中地理中常见的农业发展措施:
1. 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使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相匹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农作物种植比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3. 促进农业产业化: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4. 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实现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同时,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5. 改进耕作方式:推广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等新型耕作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6.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
7. 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同时,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
8. 培育自主品牌:通过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9. 加强农业管理和立法:建立健全农业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五篇范文

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中国政府针对国情制定的行动纲领。
2.了解中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3.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2.联系“中国21世纪议程”,认识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3.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环境问题进行环境战略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计算活动中水泥厂污染造成的损失,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2.让学生讨论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2.中国政府针对国情制定的行动纲领。
3.中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战略措施。
难点1.绿色GDP、人类发展指数。
2.掌握计算活动中水泥厂污染造成损失的方法。
[教学方法] 1.通过文字资料和漫画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结合实例归纳分析,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进行讨论,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思路。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接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由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但是它的概念、准则和行动纲领同样适用于中国的环境和发展问题。
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课本上的这幅漫画,面对环境问题,我们每个人应具备怎样的态度和责任?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板书)[新授]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在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中,共同组成了复合系统。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