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合集下载

我们居住的地球大班教案

我们居住的地球大班教案

我们居住的地球大班教案示例文章篇一:《我们居住的地球》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大的世界,其实是一个圆圆的球?对啦,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地球!今天呀,咱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这个神奇的地球。

先来说说地球的样子吧。

你们看,地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蓝色皮球,上面有蓝色的大海,绿色的森林,黄色的沙漠,还有白色的云朵。

哎呀,这可比咱们在幼儿园玩的皮球漂亮多了,是不是?那你们知道地球上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比如说,有高高的大山,山上长满了绿色的树,还有五颜六色的花。

还有长长的河流,河水哗哗地流着,就像在唱歌一样。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爬山,那山可高了!我爬得气喘吁吁,一边爬一边问:“爸爸,还有多久才能到山顶啊?”爸爸笑着说:“宝贝,加油,就快到啦!”当我终于爬到山顶的时候,哇!眼前的景色美极了,我开心得大喊:“地球真美啊!”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还有大海,那蓝色的大海一望无际。

我在海边捡贝壳,海浪冲过来,打湿了我的小脚丫,凉凉的,痒痒的,可好玩啦!我好奇地问妈妈:“大海到底有多深呢?”妈妈说:“大海很深很深,深到我们都没办法测量呢。

”地球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

大象那么大,可是它却很温柔;小兔子那么小,却跑得很快。

花儿五颜六色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嫩绿嫩绿的,风一吹,它们就摇摇晃晃,好像在跳舞。

咱们再来说说地球的四季吧。

春天,大地从沉睡中醒来,小草发芽,花儿开放,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夏天,太阳火辣辣的,我们可以去游泳,吃冰淇淋,多开心啊!秋天,树叶变黄了,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

冬天,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整个世界都变成了白色,我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

小朋友们,你们想想,如果地球不再是蓝色的,而是变成了黑色或者灰色,那该多可怕呀!所以,我们要爱护地球,不乱扔垃圾,节约水电,保护那些可爱的动物和植物。

你们说,我们能做到吗?当然能啦!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地球永远美丽下去!示例文章篇二:《我们居住的地球》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大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呀?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我们居住的地球!咱们先来想想地球像什么?有人说地球像一个大大的蓝色皮球,你们觉得像不像?我觉得还挺像的呢!那这个蓝色的大皮球上有好多好多神奇的地方。

大班科学活动《我们居住的地球》

大班科学活动《我们居住的地球》

大班科学活动《我们居住的地球》运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地球,并初步了解人们的一些活动。

运用各种美工材料制作“地球”,体验创作的乐趣。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天文望远镜、地球图片、彩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

与幼儿园附近小学,准备参观小学的地球仪(或天文望远镜)。

导入活动:教师播放VCD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指导语:小朋友们,我们居住在地球上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可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居住在地球上吗?引导幼儿观察地球图片,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指导语:我们一起来看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好吗?(教师帮助幼儿找出地球的主要特征)提问: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颜色的?它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地球,观看VCD片《地球你好吗》。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地球上有什么?人们是怎样在地球上生活的?你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指导语:地球那么美,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个小小的地球送给它吧!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材料来制作。

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教师帮助幼儿将作品展示出来。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参观小学的天文望远镜。

运用地球仪、挂图等,使幼儿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等有关知识。

引导幼儿知道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初步萌发保护地球的意识。

有关地球构造、运动、资源等相关知识的录像或VCD。

引导幼儿观看录像或VCD,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地球的录像或VCD,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感受地球的美丽与壮观,并激发幼儿热爱和保护地球的情感。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居住的星球叫什么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围绕它有什么?人类与地球有什么关系?……引导幼儿充分讨论并交流对地球的认识。

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拼图游戏,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教师出示地球仪拼图游戏材料,引导幼儿了解地球仪的结构,指导幼儿进行拼图游戏,让幼儿了解各个洲、洋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教师指导幼儿观看有关地球构造、运动、资源等相关知识的录像或VCD,加深幼儿对地球的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们居住的地球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们居住的地球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们居住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2. 培养幼儿对地球的认知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3. 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环节,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稍扁的球体,两极略微鼓起,赤道略微膨胀。

2. 地球的特征:地球上有大气层、水体、陆地等。

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产生昼夜变化,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认识地球的形状和特征。

2. 难点:让幼儿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四、教学准备1. 地球仪、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制作地球仪的物料:纸板、颜料、彩笔等。

3.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演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地球仪,引导他们说出地球的形状和特征。

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讲解地球的形状、特征以及自转和公转。

3. 操作:让幼儿动手制作地球仪,加深对地球形状和特征的理解。

4. 实践:组织幼儿进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拟实验,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地球的运动。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地球的形状、特征以及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6. 拓展:邀请幼儿谈谈他们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想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操作能力和对地球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教学效果。

六、教学活动:制作地球仪1. 教师向幼儿介绍制作地球仪的物料和步骤。

2. 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动手制作地球仪。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七、实践活动:地球自转和公转模拟实验1. 教师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

2. 幼儿分组进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拟实验。

3. 教师观察并记录幼儿的实验过程,适时给予指导。

八、课堂总结:地球的特征和运动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地球的形状、特征以及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2. 幼儿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我们居住的地球

我们居住的地球

《我们居住的地球》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课是七年级学生首次接触地球知识,虽然对地球有很多感性理解,但是对于地球的直观感受和间接资料实际上是通过不同理解方法和理解手段获得的。

所以,本课的教学以人类理解地球的历程为主线索展开,经历“平面→曲面→凸面→封闭体→球体→正球体→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的学习过程,重点研究地球的形状;从内视角研究逐渐延伸至外视角研究,从而持续发展学生的理解,体验理解过程,发展理解事物的水平;教学中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书本和笔作为模拟实验的材料,大大简化了实验要求,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每一次活动中来。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理解人类理解地球的简单历程,知道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过程与方法:由直观感觉到理性模拟实证,逐渐理解地球的形状。

学习理解事物的两种视角。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促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人类理解地球形状过程中的假设与实证。

四、教学准备影片的剪辑,月食现象的Flash动画,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平面→曲面→凸面→封闭体→球体→正球体→不规则的球体的理解过程,犹如学生在理解几何问题中由平面到立体的整体构建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水平,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增。

课堂中因为利用书本和纸笔直接实行活动,既方便、又实用,而且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活动中参与积极,发言踊跃。

关于科学方法的教学也基本得到了落实,学生能从不同的视角来考察同一个对象,并且也渗透了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技术的进步促动了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同时又促动了技术的更新。

2008-08-27 人教网。

幼儿园大班科学《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有降雨、日夜交替等自然现象;
2.了解地球水资源的宝贵性和使用方法;
3.掌握措施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义。

教学重点:
1.有关地球的自然现象和水资源的知识;
2.珍惜环境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如何让幼儿们感受到珍惜环境和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故事讲解、实物观察、互动问答、绘图讲解。

教学内容:
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少儿频道上的《科普中国》儿童网,进行一些简单的科普知识问答,如: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居住在哪个行星?等等。

2.讲述地球:通过故事的方式,介绍地球的自然现象,如日夜交替、季节更替、天空变化、降雨变化等等。

3.认识水:通过图片和实物观察,讲解水资源的宝贵性和使用方法,如洗衣服、洗脸、洗澡、浇花和喝水等。

4.保护环境:通过讲解环保行动、回收垃圾等方面,让孩子们了解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保护我们的家园。

5.结束环节:通过绘画和互动问答,让孩子们掌握知识,并加深印象。

同时,也能让他们了解环保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教学评价:
通过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到地球的自然现象和水资源的宝贵性,再通过互动问答和绘画等方式,加深孩子们的印象,让孩子对环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而在实践生活中,可以引导孩子从小做起,爱护我们的家园。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我们居住的地球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我们居住的地球

科学活动:我们居住的地球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认识、了解地球,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是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共同居住的地方。

2. 教育幼儿爱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3. 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 音频、视频、幻灯片、播放设备。

2. 世界地图一张,地球仪一个。

3. 各类动物。

植物图若干。

活动过程:
1. 猜谜语导入活动
2. 通过观察、讨论,让幼儿初步认识地球的形状。

(1)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地球吗?它是什么形状的?
(2)出示地球仪,请幼儿观察并讨论地球的形状。

3. 通过听、看、让幼儿了解地球上有什么?
(1)提问: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你们知道他上面是什么吗?
(2)听音频《地球的自由》:我是地球,我的身体可大啦,,而且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上面有不同的颜色,蓝色的部分代表水,黄色的部分代表山,绿色的部分代表陆地。

我身上有各种各样的树木和花草,还生活着许多动物,有凶猛的老虎和狮子、顽皮的小猴、可爱的小兔,还有鸡、鸭、鱼、虾等等。

哎!对啦,你们人也生活在我
身上,有中国人、外国人、大人、小孩。

总之,我身上的东西多得很,一时半会儿也是说不完的,等有时间,我再向你们详细介绍,好吗?
(3)游戏“送图片回家”
(4)看视频《世界各地》,进一步了解地球上的情况。

4.组织幻灯片讲故事。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们居住的地球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们居住的地球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们居住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知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地球的欲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地球的气候等。

2. 地球上的生物: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生活等。

3. 地球的保护:环保意识、资源节约、环境美化等。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解地球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地球的兴趣。

2. 图片展示:展示地球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地球的形状和特点。

3. 游戏互动:设计相关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4. 实地考察: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地球上的海洋、陆地和生物。

5. 手工制作:让幼儿制作有关地球的手工作品,加深对地球的了解。

四、教学准备:1. 地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有关地球的图书和故事。

3. 地球模型或地球仪。

4. 手工制作材料。

五、教学步骤:1. 故事导入:讲述地球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地球的兴趣。

2. 图片展示:展示地球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地球的形状和特点。

3. 游戏互动:设计相关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4. 实地考察: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地球上的海洋、陆地和生物。

5. 手工制作:让幼儿制作有关地球的手工作品,加深对地球的了解。

6. 总结环节: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地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地球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幼儿在手工制作、游戏互动等环节的表现,考察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课后访谈或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对地球知识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感受。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地球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地球的美丽和重要性。

2. 开展地球日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地球日的来历和意义,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 邀请专家进行地球知识讲座,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科学知识。

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我们居住的地球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一、教学目的1、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观察和方法。

2、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而加深对地球面貌的认识,激发对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利用相关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形状。

四、教学器材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篮球、直尺、铅笔五、教学设计《我们居住的地球》一课是浙教版的科学教材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本章教材属于地球和空间科学领域,本课主要以“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发展史”为主线,连带“人类认识地球的艰巨性”和“学生设计方案证明地球是圆的”这三条主线将整堂课连成一条线。

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平面→曲面→球体→正球体→不规则的球体的认识过程。

本课是七年级学生首次接触地球知识,虽然对地球有很多感性认识,但七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和阅历还不够丰富,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还不够完善。

所以在课程教学设计中我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七年级学生好奇心、表现欲强,乐于动手等优点,在教学中尽量设计一些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找,去发现,去探究,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更加投入到了学习中去。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如在教学古人对地球形状有哪些看法时,让学生在课前预先去查资料,然后在课堂中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全体参与评论。

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体现成功的快乐,培养自信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探究“模拟帆船远去实验证明地球面是球面”时,我准备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如何利用身边容易拿到的物品来替代帆船和地球。

然后再根据合适的方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

(可以用篮球或书本来做球面或平面,用笔做帆船)。

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尽心协力,一起出主意、想办法。

这样会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我们居住的地球
文成县南田中学史春燕林华谢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象
和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观察、思维、合作探究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设计恰当的实验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
形状和大小。

二、情感与态度: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其互助合作探究的精神。

2.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
养学生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3.通过对地球全面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
质观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
1.正确客观描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2.探究并列举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篮球、笔、书本、光盘
教学环节:
引入:出示幻灯片1图片,播放音乐《包青天》。

师:对于包青天同学们都不会陌生吧,一次偶然的机会,包公和一个书生通过时光隧道穿越到了现代。

一天,这个书生和一个小孩发生了争执!我们一起看看!
播放幻灯片2
师:如果你是这位书生,你能提供哪些证据?
请同学们自学书本85页第三自然段2分钟,找出有力的证据。

学生讨论1、古代中国人
(板书地球不是球形的证据)2、古代印度人
3、古代巴比伦人
4、古代埃及人
古代中国人一直认为,天圆地方,地如棋盘,天如张盖,故称为盖天说。

北京天坛的建筑布局,铜钱的外形特点都体现了古人的这种认识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四只大象驼着,站在乌龟背上。

再有几只大象顶住日月星辰,眼镜蛇可以为他们遮风挡雨,所以它是印度最神圣的动物,是神的化身。

印度人的蛇文化非常丰富。

蛇舞、蛇村、蛇苗、蛇节等。

如果以后机会,可以去看一看。

古代巴比伦人认为:大地是一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

大地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古代埃及人认为:天被高高的山撑着,星星则从天上垂下来,太阳乘着一艘小船順着一条大河流到各地。

师:正如你们所说的,书生列出他的证据,然后得出了他结论:地不是球形的。

这时候包大人开始为难起来了,书生说的似乎很有理啊!
师:同学们,在你们眼中地形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生:球形或者圆形
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你们的想法和这个小孩不谋而合,现在包公要这个小孩给证据,既然你们和他的想法是一样的,我想请你们做一回“小律师”,帮这个小孩找一下证据?请同学们自学书本85页至86页2分钟,并仔细思考,尽可能多找出一些有力的证据。

学生讨论1、帆船实验
(板书地球是球形的证据)2、月食
3、麦哲伦航线
4、外太空看地球
证据1:帆船实验:
教室里没有大海,无法看到帆船远行,但是我们可以模拟。

请前后桌间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实验。

分工:一人操作,一人观察,一人记录,一人发言。

目的通过实验模拟帆船沿球形和平面航行时的差异,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材料球、木板、铅笔(上端代表桅杆,下端代表船身)
关键观察笔的长度变化和上段、下段消失顺序
操作如图.
地球是圆形还是球形的突破方法:
到底是圆形和球形有什么区别呢? (展示圆纸和球加以说明)
当我们改变方向航行同样出现以上情况,说明地球是由无数次个封闭的圆组成的,从而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证据2:月食
月食产生的原因: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盖,产生月食
形成如图月食时,月亮少的那部分为什么看不见呢?地球的影子投在月球上。

是什么形状呢?弧形当月球转动在另外一边,同样看到这种现象。

那么这现象说明地球是圆形还是球形呢?
师:我们可以分别用圆形物体(光盘)和球形物体(篮球)演示一下。

地球是圆形还是球形的突破方法:
用光盘在投影仪前投影,改变方向之后,我们发现,不是所有位置的投影都是圆形。

用球体在投影仪前投影,改变任意方向,影子都是圆形。

说明地球是球形。

证据3环球航行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问:南辕北辙能到达目的地吗?
证据4:外太空看地球
外国人都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那我们能中国能落后吗? 那是不可能的.
2003,10发射的神五和2008.9发射的神七号载人飞船,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资料,都足以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图片)
杨利伟是第一个离开地球,进入太空的中国人,他从太空拍回了许多照片和珍贵视频。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在太空中生活。

今年9月29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为建造中国太空空间站做准备。

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也成为一名航天人,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再创辉煌作出贡献.
师:同学们拿出这么多有力的证据出来了,包大人会怎么说呢?
包大人并且说了,到现在才知道,原来地球是个球形,。

(过渡)于是就问:小朋友你说地球是个很大很的球体,那么到底有多大啊?.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阅读课本,从书上找出地球到底有多大?
通过现代技术的测量,两极半径约6357千米,赤道达7378千米
思考:现代科技测量告诉我们,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但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地球照片,地球还是很圆呢?
他们相差只有21千米,和地球半径,太小太小了,所以说地球从远处看,就是一个,.确切的说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包大人公务繁忙,要走了.但是他对于我们居住的环境很担忧.你知道我担忧什么呢?
污染严重,爱护地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从不是球体、球体、椭球体、水球到未知,由于科学技术的技术,人们的认识逐步完善。

这个认识过程经历了几百至几千
年,是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作业布置:
1、除了今天我们讲的这些方法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你还能找出哪些方法?
2、作业本 4.1节
3、复习本节课知识,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一、地球不是球形的证据
二、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1、帆船远去现象
2、月食球形椭球形水球?
3、麦哲伦航线
4、外太空看地球
三、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