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四大板块规划———大武汉的经济地理
武汉各行政区域板块划分

汉阳(19个板块,本P5个)
X088道
汉江
汉江
蔡甸老城
武汉绕城高速
中法新城
汉蔡高速
四环线
五贤路
四环线
武汉绕城高速
嵩阳大道
泛后官湖
常福
东风大道 枫树五路 武汉绕城高速
太子湖路
沌口
东荆河
太子湖 长江
小奓湖
军山大道
蔡甸老城:
北:汉江 西:X088道 南:汉蔡高速 东:武汉绕城高速
南:三环线,
东:三环线,
光谷新中心:
北:谷三路,
南:沪渝高速,
东:绕城高速,
江夏(五个板块)
三环线
武
咸
铁 路
文
化
大
道
汤逊湖
汤逊湖
庙山
金龙大街
腾讯大道
金龙大街
青
郑
高 速
纸坊
五里界
界兴路
藏龙岛
武汉绕城高速
文化大道:
北:三环线 南:金龙大街 西:武咸铁路 东:汤逊湖-腾讯大道
宝丰
北:建设大道 西:二环线 南:汉江 东:硚口路-解放大道 -青年路
汉正街
北:解放大道 西:硚口路 南:汉江 东:前进一路-民权路
常青
北:三环线 西:园博园东路 南:发展大道 东:姑嫂树路
CBD
北:发展大道 西:二环线 南:建设大道 东:青年路
菱角湖
北:发展大道 西:青年路 南:北湖西路长江日报路 东:香港路
新华
北:北湖西路长江日报路 西:青年路 南:解放大道 东:苗栗路
花桥
北:发展大道 西:香港路-苗栗 路 南:解放大道 东:武汉大道
武汉地理优势区位分析

武汉天文上风区位剖析一、农业区位要素剖析1.天然要素地形:由舆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阵势低平或地形平整坦荡数目:地广人稀地皮宽广,地皮房钱低天气:由舆图判读出:是×天气,(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富足、日夜温差大)水源:邻近水源(河道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富足,浇灌方便泥土:是××泥土,泥土肥美深沉或泥土较肥美2.人文要素市场:该地域生齿浓厚或工矿业兴旺或都会较多,市场宽广(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邻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方便或河道交汇处,内河航运兴旺(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度政策的支撑(搀扶、鼓舞)科技:科技程度高或科技兴旺休息力:生齿浓厚,休息力丰厚,休息力薪水低产业根底:产业兴旺,产业根底丰富3.天然对农业的倒霉的区位要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高温、寒潮等气候灾祸;热量、光照、水源、泥土肥力等缺乏,酸碱度偏高【典例】⑴、西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要素是:①平原广大,耕地连片,利于大规模机器化操纵;②泥土肥美,土层深沉(或有肥美的黑土);③温带季习尚候,光照富足,雨热同期;④山环水绕,浇灌水源富足。
⑤人少地多,地皮减产潜力大;⑥交通兴旺,铁路公路网浓厚;⑦中国生齿浩繁,对粮食需求量大,大陆市场宽广;⑧国度政策搀扶;⑨有辽中南重产业基地供应机器化设置装备摆设等。
⑵、秦淮一线以南水稻莳植业的区位要素:①亚寒带季习尚候,光热富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富足);②河道浩繁,浇灌水源富足;③阵势低平,泥土肥美、深沉(长江中卑鄙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方便,市场宽广;⑤生齿浓厚,休息力资本丰厚;⑥种植汗青长久,传统经历丰厚。
【考虑】两广丘陵的农业地区范例重要是哪一种?该地区开展此农业范例的区位上风有哪些?从地皮应用的潜力看,该地区能够开展什么?二、产业区位要素剖析1.天然要素质料:邻近某质料产地,质料富足──质料指向型产业动力:邻近某动力产地(如煤、煤油、自然气、水能、风能…),动力富足──动力指向型地皮:地皮平整坦荡,利于建厂水源:邻近河道、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富足2.经济要素市场:生齿浓厚某人口麋集,市场宽广(对市场指向产业更显着)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道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方便休息力:生齿浓厚,休息力资本丰厚──休息麋集型产业技能:科教兴旺或邻近初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休息力本质高──技能麋集型农业根底:邻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根底丰富或农业兴旺3.社会要素国度政策:国度政策的搀扶、鼓舞,国度政策变革(处理失业的工场设在不红利的区位;为减少经济差距停止的西部大开辟)国防平安:某期间国防需求小我私家举动(或偏好):如外洋华人、华裔的投资产业惯性:思索搬家用度或当局的影响或出于对本地经济的思索等4.情况要素风向:紧张净化大气的工场,应该在都会主导风向的上风口地带,大概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部署在本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下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场应规划在阔别水源地或阔别河道下游区;自来水厂规划在住民区的水源地下游或河道下游地域间隔住民区、农田的远近:占空中积小无净化的产业,规划在城区;用地范围较大、净化较轻的产业可规划在都会的边沿或近郊地域;紧张净化难以管理的大规模企业,宜规划在阔别郊区的近郊或郊野生态情况:产业规划应阔别生态情况软弱地域【典例】⑴、武汉开展钢铁产业的区位前提①距铁矿区近:有大冶铁矿;②动力富足:有葛州坝和三峡的水电,距华北动力基地也不远;③水源充分:有长江和汉江;④阵势平整;⑤产业根底好;⑥水陆交通兴旺:有长江及汉江水运,京广线直通南北,高速公路七通八达;⑦天文区位良好:中部经济区的中间,地区协作前提好,市场十分宽广;⑧科技文明较兴旺,休息者本质较高。
【城市生活指南走进江城】武汉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分

武汉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分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的特点。
一般年均气温15.8℃-17.5℃,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0.4℃;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
夏季极长达135天,因武汉地处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38°,又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十分闷热,是中国四大火炉之一,夏天普遍高于37℃,极端最高气温44.5℃。
初夏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
武汉活动积温为"5150℃,年无霜期240天,年日照总时数2000小时。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中部散列东西向残丘。
沿着梅子山、龟山、蛇山、洪山、小洪山、珞珈山、喻家山一带,连同辐射到两翼的马房山、桂子山、伏虎山、凤凰山等构成了武汉地形上的龙脉,武汉的绝大部分重要机构分布于该龙脉两侧,这条龙脉的头是喻家山,腰部是洪山,尾部则是月湖旁的梅子山。
平坦平原(39.25%)位于武汉市长江、汉江两岸以及湖泊周围。
是棉花和蔬菜产区。
垄岗平原(42.56%)位于各湖泊周边和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盛产水稻和鱼。
丘陵(12.32%)分为三列,均被林木覆盖:北列分布在新洲区、黄陂区北部;中列横穿城区;南列分布在蔡甸区、江夏区北部。
低山(5.85%)主要分布在黄陂区和新洲区东北部,海拔在200米~500米以上。
黄陂区和孝感市交界的双尖峰,海拔873米,是武汉最高点。
地质灾害:可考记录中,武汉发生大于3级的地震31次,未发生过大于5级的地震,曾遭受28次域外中强地震的袭击。
1996年,武汉被国务院列为13座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
武汉拥有长江和汉江、东荆河、滠水河、界河、府河、朱家河、沙河、倒水河和举水河等长江支流。
以城区为中心,以长江为主构成了庞大水网,保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长江由汉南区进入武汉市,自西南向东北流,到天兴洲又折向东南,在左岭附近又折向东北,在新洲区大埠出境,流程150.5公里。
15张地形图,快速了解湖北省武汉市辖的13个区

15张地形图,快速了解湖北省武汉市辖的13个区武汉,别名江城、东方芝加哥,位于湖北省东部,于1949年由武昌、汉口和汉阳合置武汉市,取三地首字而得名。
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全省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是我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素有“九省通衢”的称号。
武汉市的市树是水杉,市花是梅花。
全市共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47处,其中5A级景区3处,4A级景区21处。
武汉市境地形种类多样,低山、丘陵、垄岗和平原兼具,全市总面积约84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121万(2019年末),户籍人口约906万(2019年末),市辖13个区,分别是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东西湖区和汉南区。
江岸区,位于武汉市城区中部,因地处长江岸边而得名。
江岸区是武汉市政机关所在地,全区总面积约64平方公里,户籍口约76万(2018年末)。
境内国家A级景区主要有武汉科技馆、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和武汉市规划展示馆等。
江汉区,地处武汉市城区中部,因江水(长江)和汉水在此交汇而得名。
全区总面积约3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51万(2018年末)。
境内风景名胜主要有武汉市博物馆、江汉关博物馆、铜人巷和龙王庙等。
硚口区,地处武汉市城区西部,清代在开凿汉口城护城河时,在河上建了两座石桥,称为大、小硚口,因而得名。
全区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53万(2018年末)。
汉阳区,地处武汉市西南部,隋朝时因位于汉水之北而得名。
全区总面积约10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68万(2018年末)。
境内国家A级景区主要有高龙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晴川阁、中华奇石馆、古琴台景区、黄鹤楼酒文化博览园和葉開泰中医药文化园等。
武昌区,地处武汉市东南部,是湖北省政机关所在地,三国时期,吴帝孙权取“以武而昌”之意,改当时的鄂为武昌。
全区总面积约8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110万(2018年末)。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本规划是武汉市第7轮总体规划,上一轮是1996-2020。
由市规划院完成,2004年就开始编制了,这个版本也不算是最终版本,毕竟发展形势太快,比如轨道交通又重新修编了。
最终版本应由市人大通过,再报国务院通过。
文中的黑体字是强制性规划。
总则一、编制背景1.《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以来,对武汉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主要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为落实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建设部批准,武汉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2.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际国内制造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区域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武汉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城乡统筹,建设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城市。
3.总体规划本着延续历史,面向未来,立足武汉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挑战,突出按照“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法制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确定规划的主要任务是:(1)突出城市发展重点和方向,拉开城市空间发展框架,调整优化主城区空间布局,建立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积极促进工业化发展,提高城市综合实力。
(3)培育和提升金融商贸、科教文化、交通物流和通信信息产业功能,形成系统完整、特色突出、集聚力强、辐射面广的现代服务功能体系,增强中心城市多元化服务能力。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 百度百科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百科名片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根据新的发展观的要求,国家重新调整了区域发展的布局,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具体要求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目录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其他旧版参考资料展开编辑本段中国经济“四大板块”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
编辑本段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1、辽宁中南地区。
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等。
2、京津唐地区。
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山东半岛。
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4、长江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5、闽南三角洲地区。
以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6、珠江三角洲地区。
在目前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7 、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
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
8 、红水河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
本区域可建成全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9 、哈尔滨—长春地区。
本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1 0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也是东部耗能产业的良好接纳地。
1 1 、长江干流中上游沿岸地区。
本区水陆交通方便,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水电、钢铁、有色金属、磷和盐化工业。
武汉的城市规划有什么特点

武汉的城市规划有什么特点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城市规划具有一系列显著特点。
首先,武汉的城市规划充分考虑了其独特的地理格局。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与汉江交汇于此,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地理格局。
这种天然的地理分隔,在城市规划中被巧妙利用,发展出了各具特色又相互融合的功能分区。
武昌以教育、文化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汉口侧重于商业和金融,汉阳则着重发展工业。
这种基于地理特点的功能分区,使得城市的发展更加有序高效,避免了功能的过度集中和混乱。
其次,交通规划在武汉的城市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
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城市规划者们构建了一个庞大而便捷的交通网络。
市内,地铁线路纵横交错,不断延伸扩展,极大地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提高了市民的出行效率。
同时,公交系统也在不断优化,线路覆盖广泛,为不同区域的居民提供了便利。
在对外交通方面,武汉拥有多个火车站,其中武汉站、汉口站和武昌站分工明确,承接来自不同方向的旅客。
此外,天河国际机场的扩建和航线的增加,进一步加强了武汉与国内外城市的联系。
完善的交通规划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增强了城市的辐射能力和吸引力。
再者,武汉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武汉拥有众多湖泊和河流,例如东湖、汤逊湖等。
规划者们重视对这些水域的保护和治理,划定了湖泊保护红线,禁止非法填湖和侵占水域。
同时,围绕湖泊建设了公园和绿道,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提升了城市的生态品质。
在城市建设中,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风道和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的气候和空气质量。
另外,文化传承与保护也是武汉城市规划的一大特色。
武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黄鹤楼、古琴台等。
在城市规划中,对这些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了妥善的保护和修复,使其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
同时,在新的城市建设中,融入了楚文化等本地特色元素,营造出独特的城市文化氛围。
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1 武汉市概况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
面积8488平方公里,市区被长江、汉水分隔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现辖13个区和3个国家级开发区,全市总人口831万人(湖北省总人口为6016万人),其中,7个中心城区人口为481万人。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铁路、公路主枢纽之一,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
武汉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是华中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同时,武汉也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流通中心和货物集散地,商品可辐射周边五省近4亿人口。
2 武汉市2008年土地利用现状2008年,武汉市农用地面积为556733.21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5.1%,建设用地面积为148273.71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7.3%,其他用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7.6%。
土地垦殖率39.58%土地利用率98.16%土地农业利用率65.12%土地建设利用率17.32%3 武汉市历年土地利用情况(1996-2008年)年份建设用地总量农用地总量未利用地总量耕地面积1996 113464.17 591462.32 149982.34 403051.221997 114140.05 590952.21 149816.57 402536.011998 114955.21 590124.96 149828.66 401667.831999 117063.84 588126.99 149718.00 398755.372000 118539.08 586676.56 149693.19 396514.902001 120816.14 585279.87 148812.82 394956.382002 124842.45 581638.88 148427.50 389157.752003 127254.17 580168.74 147485.91 377558.752004 131449.97 577276.93 146181.93 373569.072005 139699.40 564608.53 150600.89 345119.352006 144541.08 560248.73 150119.01 340654.172007 148273.71 556733.21 149901.91 338344.27(表一)(图一) (图二)(图三) (图四)从图一中看出,在建设用地方面,从1996~2001年期间,建设用地的增加比较平缓稳定;在2002~2005年之间有个较大幅度的变化;2005年之后建设用地的变化基本趋于平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城市发展四大板块规划
——大武汉经济地理的四大板块
独立成市产城联动城城互动园园互补
“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四大板块规划初定。
从武汉地图上来看,恰好在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形成四个犄角。
新增产业及人口在哪里落地?基础设施建设如何与新城市格局配套?如果说武汉2049远景规划描绘了城市发展大纲,那么四大工业板块规划就是具体行动指南。
昨日,市长唐良智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了大光谷、大车都、大临港规划。
加上此前已通过的大临空规划,至此,我市四大板块规划已全部出炉。
按照“独立成市、产城联动、城城互动、园园互补”的总体要求,四大板块规划为武汉2019年达到3万亿工业总产值指明实现途径,也为今后10年、20年武汉发展格局明晰了路径。
大光谷板块将依托东湖高新区、江夏区、洪山区,未来重点辐射鄂州、咸宁部分区域。
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及汽车、生物产业和环保节能产业等。
发展策略上将落实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生态建设一体化。
大车都板块涉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阳区、蔡甸区、汉南区全域以及江夏区、洪山区部分区域,未来辐射仙桃—潜江、汉川—天门、洪湖。
将以整车生产为主导,以零配件为支撑,以电子电器、新兴产业等为补充,配套布局生产性服务设施、居住及生活性服务设施。
大临港板块主要涉及新洲区南部、化工区、黄陂区东南部、青山区东部以及洪山区、东湖高新区的局部区域。
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开放开发,统筹安排港口、产业、新城、交通及公共设施、市政配套、生态环境等各类要素;通过跨江联动、区域协调,统筹配套生产和生活设施。
不走产城脱节、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四大板块规划同步制定了交通、市政设施、生态功能区建设计划,并明确了各自的新城中心,以防“摊大饼”。
行政体制方面,各板块不会再增设领导机构,采取现有行政区领导之间的协商制,争取在建设、招商、产业布局上协同发展。
“四大板块规划是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拓展城市空间格局、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促进城市跨越发展的综合性规划和行动指南。
”唐良智强调,各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以规划为蓝本,高度自觉、主动作为、扎实推进。
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要立刻展开,并纳入明年城建攻坚计划予以推进。
“光车空港”四大板块
大光谷
面积2316平方公里;2019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重点产业和园区: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及汽车、生物产业和环保节能产业等战略产业,优化提升高技术服务先导产业。
近期建设新能源环保产业园、光谷东湖综合保税区、光谷生物城、光谷未来科技城、光谷左岭产业园、花山软件新城、庙山开发区、大桥新区、青菱工业园、金口工业园等十大产业园。
交通体系:重点建设高新五路、光谷五路、高新二路、未来二路、未来三路、武金堤路、通用大道、凤杨大道、四环线等系统性主次干道,近期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工程、轨道交通29号线、有轨电车示范线。
生态建设:近期建设大东湖郊野湿地公园、青菱运动休闲郊野公园等两大郊野公园。
大车都
面积1696平方公里;2019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重点产业及园区:以整车生产为主导,以零配件为支撑,以电子电器、新兴产业等为补充。
近期建设金口、黄金口、常福、黄陵、纱帽等5大产业园。
交通体系:加快推进318快速化改造、轨道3号线、有轨电车6号线、武金堤路改造、通用大道、军山大道、通顺大道、有轨电车8号线、蔡黄大道、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轨道交通11号线西段等工程;进一步加快建设三环线快速化改造、四环线等环线工程,同步推进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有轨电车1号线和2号线。
生态建设:近期重点建设南太子湖公园、知音生态文化园、龙灵山郊野公园等三大郊野公园,建设面积30.69平方公里。
大临港
面积1275平方公里;2019年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
重点产业及园区:以长江航运为带动,以港口物流区、集疏运体系为支撑的临港核心产业。
加快阳逻工业倍增示范园、青山工业倍增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落户,策划启动大埠新材料产业园、清潭湖生态科技园等园区建设。
交通体系:重点推进江北大道、临港大道“十字”形区域骨干路网。
生态建设:依托武湖生态绿楔、涨渡湖生态绿楔,打造5大类8个郊野公园,人均公园绿地18.9平方米。
大临空面积1100平方公里;2019年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
重点产业及园区:航空运输及物流、临空高科技产业、航空服务外包、总部经济为主导产业,规划布局航空企业总部区及天河产业园、机场北产业园、横店产业园、佳海产业园等5个园区。
交通体系:以天河机场为核心,加快推进汉孝城际铁路及轨道交通1、6、7、8、10、14等线路建设,完善各组团间干路网连接建设及四环线等6项重点工程。
生态建设:规划水域保护面积约131.9平方公里,依托两大生态绿楔,打造5大类15个郊野公园,人均公园绿地为18.9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