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秦曾煌下册电子技术详解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电工学》_秦曾煌主编第六版下册 电子技术 直流稳压电路

《电工学》_秦曾煌主编第六版下册 电子技术 直流稳压电路

第十八章直流稳压电源第十八章直流稳压电源§18.1 整流电路§18.2 滤波器§18.3 直流稳压电源◆整流变压器: 将交流电网电压u1变为合适的交流电压u2。

稳u1u2u3u4uo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压电路◆整流电路: 将交流电压u2变为脉动的直流电压u3。

◆滤波电路: 将脉动直流电压u3转变为平滑的直流电压u4。

◆稳压电路: 清除电网波动及负载变化的影响,保持输出电压u的稳定。

概述§18.1 整流电路整流电路任务:把交流电压转变为直流脉动电压。

常见的小功率整流电路有单相半波、全波、桥式和倍压整流等。

为分析方便起见,常将二极管作理想元件处理,即认为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

§18.1.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u 2 >0 时,二极管导通。

i Lu 1u 2a TbDR L u o忽略二极管正向压降:u o =u 2u 1u 2aTDR Lu oi L =0u2<0时,二极管截止,输出电流为0。

u o =0u 1u 2aT bDR Lu oi L()⎰===ππωπ202245.02d 21U U t u U o o (4) 输出电压平均值U o :(1) 输出电压波形:(2) 二极管上承受的最高电压:22U U RM=(3) 二极管上的平均电流:L D I I =tωu o(5) 整流二极管的选择平均电流I D 与最高反向电压U RM 是选择整流二极管的主要依据。

选管时应满足:I OM >I D ,U RWM >U RM优点:结构简单,使用的元件少。

缺点:仅利用了电源的半个周期,输出的直流成分比较低;输出波形的脉动大;变压器电流含有直流成分,容易饱和。

应用:只用在要求不高,输出电流较小的场合。

最大整流电流反向工作峰值电压§18.1.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桥式整流电路+-u 2正半周时电流通路u 1u 2TD 4D 2D 1D 3R L u o桥式整流电路-+u 0u 1u 2TD 4D 2D 1D 3R Lu 2负半周时电流通路u 2>0 时D 1,D 3导通D 2,D 4截止电流通路:A →D 1→R L →D 3→Bu 2<0 时D 2,D 4导通D 1,D 3截止电流通路:B →D 2→R L →D 4→A输出是脉动的直流电压!u 2tωtω桥式整流电路输出波形及二极管上电压波形u D 4,u D 2u D 3,u D 1tωu ou 2D 4D 2D 1D 3R Lu oAB(4) u o 平均值U o :U o = 0.9U 2(1) 输出电压波形:(2) 二极管上承受的最高电压:22U U RM =t ωu o(3) 二极管上的平均电流:2/ L D I I =u 1u 2T D4D 2D 1D 3R Lu o输出直流电压高;脉动较小;二极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较低; 电源变压器得到充分利用。

电工学(第七版)秦曾煌全套课件19.电力电子技术-

电工学(第七版)秦曾煌全套课件19.电力电子技术-

19.2 可控整流电路
19.2.1 可控整流电路
1.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1) 电阻性负载
T + u – + uT –
io RL + uo –
u > 0 时: 若uG = 0,晶闸管不导通, uO 0, uT u 。 控制极加触发信号,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导 通,
uO u , uT 0 。
P2 N2
K
P
_K
晶闸管相当于PNP和NPN型两个晶体管的组合
1. 普通晶闸管 (1) 基本结构
晶闸管的构造和外形
(2) 工作原理
A
形成正反馈过程
β 1β 2 iG
i B 2 iG
R
β 2 iG
T1
iC 2 2 iG i B 1
iC1 β1 iC 2
iG
G
iB 2
+
T2 EA
19.1 电力电子器件
19.1.1 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
1. 不控器件 器件的导通和关断无可控功能。如整流二极管(D)。 2. 半控器件 器件的导通可控,但关断不可控。如普通晶闸管(T)。 3. 全控器件 器件的导通和关断均具可控的功能。如可关断晶闸 管(GTO) 、功率晶体管(GTR) 、功率场效晶体管 (VDMOS)及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 _
1 2 iG i B 2
在极短时间内使两 个三极管均饱和导通, 此过程称触发导通。
_
EG
K
EA > 0、EG > 0
(2) 工作原理 A
β 1β 2 iG
形成正反馈过程
i B 2 iG
R
β 2 iG

《电工学》_秦曾煌主编第六版下册 电子技术 第23章.

《电工学》_秦曾煌主编第六版下册 电子技术 第23章.

4
IN7
5
START
6
EOC 7
D3
8
EOUT
9
CLOCK 10
UDD
11
UR (+)
12
GND 13
D1
14
ADC 0809
28
IN2
27
IN1
26
IN0
25 A
IN0 ~ IN7
数字量输入
24 B 23 C 22 ALE
八选一 地址输入端
21
D7
20
D6
19
D5
18
D4
17
D0
八选一 地址输入端
砝码重


暂时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8克 加4克 加2克 加1克
砝码总重 < 待测重量Wx ,故保留 砝码总重仍 <待测重量Wx ,故保留 砝码总重 > 待测重量Wx ,故撤除 砝码总重 = 待测重量Wx ,故保留
8克 12 克 12 克 13 克
(23-14)
输入 UI UO
电压
-+ +
IO1、IO2:电流输出端;

+
UO
+
(23-12)
§23.2 A/D转换器
A/D转换器的任务是把模拟量转 换成数字量,它是模拟信号和数字仪 器的接口。
A/D转换器的类型很多,有并联 比较型、逐次逼近型、双积分型等。 在此仅介绍逐次逼近型。
(23-13)
逐次逼近型 A/D转换器
其工作原理可用天平秤重作比喻。若有 四个砝码共重15克,每个重量分别为8、4、 2、1克。设待秤重量Wx = 13克,可以用下表 步骤来秤量:

电工学 秦曾煌件PPT课件

电工学 秦曾煌件PPT课件
i 元件 +u_
第18页/共65页
(1-18)
1.4 欧姆定律
U、I 参考方向相同时
+
U
IR

U、I 参考方向相反时
+
U
IR

U=IR
U = – IR
第19页/共65页
(1-19)
例: 应用欧姆定律对下图电路列出式子,并求电阻R
+
+
I
U
6V 2A
R
– (a)
U
I
6V
R
–2A –
(b)
第20页/共65页
(1-20)
欧姆定律
U IR
① 式前的正负号由U、I 参考方向的关系确定;
② U、I 值本身的正负则说明实际方向与参考 方向之间的关系。
用欧姆定律列方程时,一定要在图中标明参考方向!
电路分析中尽可能采用关联参考方向
第21页/共65页
(1-21)
电阻 R
(常用单位:、k、M )
线


i

i
u
R ui const
1.5路.1 电源有载工作
+ 开关闭合, 接通电源与负载
E
电压电流关系

I E
R0
R0 R
负载端电压
U = IR
或 U = E – IR0
I R
在电源有内阻时 I U
U
电源的外特性
E
电源内阻越小,当电流有变动时,电源端 电压变动不大--- 带负载能力强。
负载大小的概念:
0
I
负载增加指负载取用的电流和功率增加*
第7页/共65页

电工学电子技术第七版秦增煌课件第6章ppt

电工学电子技术第七版秦增煌课件第6章ppt

x
Hx S I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即有: Φ NI lF Rm
S
式中:F=NI 为磁通势,由其产生磁通;
Rm 称为磁阻,表示磁路对磁通的阻碍作用; l 为磁路的平均长度;
S 为磁路的截面积。
2. 磁路的欧姆定律
若某磁路的磁通为,磁通势为F ,磁阻为Rm,则
F
Rm
此即磁路的欧姆定律。
安培环路定律将电流与磁场强度联系起来。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例: 环形线圈如图,其中媒质是均匀的, 试计算 线 圈内部各点的磁场强度。
解: 取磁通作为闭合回线,以 其 方向作为回线的围绕方向,则有:
Hdl I
H d l Hx lx Hx 2 x
I NI
Hx 2π x NI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6.1 磁路及其分析方法
6.1.1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1. 磁感应强度(flux density)
磁感应强度B : 表示磁场内某点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 与电流的方向之间符合右手螺旋定则。
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B F lI
磁感应强度B的单位: 特斯拉(T),1T = 1Wb/m2
因 =BS,如要得到相同的磁通 ,则铸铁铁
心的截面积必须是硅钢片铁心的截面积的17倍。
结论:如果线圈中通有同样大小的励磁电流,要 得到相等的磁通,采用磁导率高的铁心材料,可 使铁心的用铁量大为降低。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例2: 有一环形铁心线圈,其内径为10cm,外径为
5cm,铁心材料为铸钢。磁路中含有一空气隙,
基本公式:
设磁路由不同材料或不同长度和截面积的 n 段组 成,则基本公式为:

电工学_第七版_下册_秦曾煌_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6章ppt课件

电工学_第七版_下册_秦曾煌_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6章ppt课件
【电路】:
ui
R1 if i1
∞ -
+ +
uO
R2
【分析】:
i1 if i 0
i i1
if
i1
ui
u R1
ui u R1
u uo Rf
if
u
uo
R f
电工及电子技术A(2)
第16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ui u uuo
R1
Rf
u 0u
Rui1
uo Rf
ui
uoR R1f ui AufR R1f
RF
【电路】:
【分析】: 叠加定理:
ui1
R1
ui2 R2

-
+ +
uO
R3
ui1单 独ui作 20 用 uo , R R 1 f ui1 u i2 单独 u i1 作 0 u o 用 (1 R R 1 f, )R 2 R 3 R 3u i2 共 同 u o u o 作 u o R R 用 1 fu i1 ( 1 R R 1 f)R 2 R 3 R 3u i2
RF

-
ui R2
+ +
uO
R3
u o u u R 2 R 3 R 3u i ( 2 R R 3 ,2 R //3 R R f)
电工及电子技术A(2)
第16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二、加法运算
ui1 i1 R11 if RF
【电路】: 【分析】:
ui2 i2 R12
i1i2if i0
i i1i2if
若R f: R 1R 2R 3 u ou i2u i1 减法
电工及电子技术A(2)
第16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电工学》优秀PPT课件(第六版,秦曾煌,下册)

《电工学》优秀PPT课件(第六版,秦曾煌,下册)

+
= –50 10 = –5 R2 = R1 RF
2. 因 Auf = – RF / R1 = – RF 10 = –10
故得 RF = –Auf R1 = –(–10) 10 =100 k
R2 = 10 100 (10 +100) = 9. 1 k

=10 50 (10+50) = 8.3 k
+ uo – 因虚短, u–= u+= 0
R R ) 2 iu F 1 iu F ( ou R 1 iR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2i
平衡电阻: R2= Ri1 // Ri2 // RF

+
uo ui 1 ui 2 故得 Ri 1 Ri 2 RF
上一页 下一页
2. 同相加法运算电路 RF R1 ui1 ui2 Ri1 – + +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6.2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运用
集成运算放大器与外部电阻、电容、半导体 器件等构成闭环电路后,能对各种模拟信号进 行比例、加法、减法、微分、积分、对数、反 对数、乘法和除法等运算。 运算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时,通常要引入深 度负反馈。所以,它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 关系基本决定于反馈电路和输入电路的结构和 参数,而与运算放大器本身的参数关系不大。 改变输入电路和反馈电路的结构形式,就可以 实现不同的运算。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 +


+
+ uo –
结论:
① Auf为负值,即 uo与 ui 极性相反。因为 ui 加 在反相输入端。 ② Auf 只与外部电阻 R1、RF 有关,与运放本 身参数无关。

《电工学》秦曾煌下册电子技术详解PPT教学课件

《电工学》秦曾煌下册电子技术详解PPT教学课件

+4
+4
+4
+4
共价键共 用电子对
(14-6)
+4
+4
+4
+4
共价键形成后,每个原子 最外层电子是八个,构成比 较稳定的结构。
共价键有很强的结合力, 使原子规则排列,形成晶体。
共价键中的两个电子被紧紧束缚在共价键中,称 为束缚电子,常温下束缚电子很难脱离共价键成为 自由电子,因此本征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很少,所 以本征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很弱。
• 当受外界热和光的作用时,它的导电能 力明显变化 -- 热敏特性、光敏特性。
• 往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某些杂质,会使 它的导电能力明显改变 -- 掺杂特性。
(14-3)
14.1.1 本征半导体
一、本征半导体的结构
现代电子学中,用的最多的半导体是硅(Si)和锗 (Ge),它们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都是四个。
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导 体:自然界中很容易导电的物质称为导体,金 属一般都是导体。
绝缘体:有的物质几乎不导电,称为绝缘体,如橡 皮、陶瓷、塑料和石英。
半导体:另有一类物质的导电特性处于导体和绝缘 体之间,称为半导体,如锗、硅、砷化镓 和一些硫化物、氧化物等。
(14-2)
半导体的导电机理不同于其它物质,所以它 具有不同于其它物质的特点。例如:
(14-14)
二、P 型半导体
在硅或锗晶体中掺入少量三价元素硼(或铟),
晶体点阵中的某些半导体原子被杂质取代,硼原子的
最外层有三个价电子,与相邻的半导体原子形成共价键
时,产生一个空位。
这个空位可能吸引束 缚电子来填补,使得
空位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当受外界热和光的作用时,它的导电能 力明显变化 -- 热敏特性、光敏特性。
• 往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某些杂质,会使 它的导电能力明显改变 -- 掺杂特性。
(14-3)
14.1.1 本征半导体
一、本征半导体的结构
现代电子学中,用的最多的半导体是硅(Si)和锗 (Ge),它们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都是四个。
硼原子
P 型半导体中空穴是多子,自由电子是少子。
(14-15)
三、杂质半导体的示意表示法
---- - - ---- - - ---- - - ---- - -
+ +++++ + +++++ + +++++ + +++++
P 型半导体
N 型半导体
杂质型半导体中多子和少子的移动都可形
成电流,但由于数量关系,起导电作用的主要
(14-8)
空穴
+4
+4
自由电子
+4
+4
束缚电子
自由电子、空穴成对出现
(14-9)
2.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理
本征半导体中存在数量相等的两种载流子: 自由电子和空穴。
+4
+4
+4
+4
在其它力的作用下, 空穴可吸引附近的电子 来填补,其结果相当于 空穴的迁移,而空穴的 迁移相当于正电荷的移 动,因此可认为空穴是 载流子。
(14-7)
二、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理
1.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
在绝对0度(T=0K)和没有外界激发时,价 电子完全被共价键束缚,本征半导体中没有可 以自由运动的带电粒子(即载流子),它的导 电能力为 0,相当于绝缘体。
在常温下,由于热激发,使一些价电子获 得足够的能量而脱离共价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电 子,同时共价键上留下一个空位,称为空穴。
(14-14)
二、P 型半导体
在硅或锗晶体中掺入少量三价元素硼(或铟),
晶体点阵中的某些半导体原子被杂质取代,硼原子的
最外层有三个价电子,与相邻的半导体原子形成共价键
时,产生一个空位。
这个空位可能吸引束 缚电子来填补+4
硼原子成为不能移动
的带负电的离子。由
+3
+4
于硼原子接受电子, 所以称为受主原子。
(14-18)
内电场越强,漂移运动 就越强,而漂移的结果 使空间电荷区变薄。
漂移运动
P型半导体
内电场E N型半导体
---- - - ---- - - ---- - - ---- - -
+ +++++ + +++++ + +++++ + +++++
4. 在外加电压作用下,P 型半导体中电流主要 是 b ,N 型半导体中电流主要是 a 。 (a. 电子电流、b.空穴电流)
(14-17)
§14.2 PN 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PN 结的形成
在同一片半导体基片上,分别制造P 型 半导体和 N 型半导体,经过载流子的扩散, 在它们的交界面处就形成了PN 结。
电子技术 模拟电路部分
第十四章 二极管和三极管
2021/3/1
(1-0)
第十四章 二极管和三极管
§ 14.1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 14.2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 14.3 二极管 § 14.4 稳压二极管 § 14.5 晶体管 § 14.6 光电器件
(14-1)
§14.1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磷原子给出一个电子,
称为施主原子。
磷原子
+5
+4
(14-13)
N 型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是什么?
1.由施主原子提供的电子,浓度与施主原子相同。 2.本征半导体中成对产生的自由电子和空穴。
因掺杂浓度远大于本征半导体中载流子浓度,所 以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自由电子称为多数 载流子(多子),空穴称为少数载流子(少子)。
Ge
Si
通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可以将半导体制成晶体。
(14-4)
本征半导体:完全纯净的、结构完整的半导体晶体。 在硅和锗晶体中,每个原子都处在正四面体的中
心,而相邻四个原子位于四面体的顶点,每个原子与 其相邻的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共用一对价电子。
硅和锗的晶 体结构:
(14-5)
硅和锗的共价键结构
+4表示 除去价电 子后的原

+4
+4
+4
+4
共价键共 用电子对
(14-6)
+4
+4
+4
+4
共价键形成后,每个原子 最外层电子是八个,构成比 较稳定的结构。
共价键有很强的结合力, 使原子规则排列,形成晶体。
共价键中的两个电子被紧紧束缚在共价键中,称 为束缚电子,常温下束缚电子很难脱离共价键成为 自由电子,因此本征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很少,所 以本征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很弱。
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导 体:自然界中很容易导电的物质称为导体,金 属一般都是导体。
绝缘体:有的物质几乎不导电,称为绝缘体,如橡 皮、陶瓷、塑料和石英。
半导体:另有一类物质的导电特性处于导体和绝缘 体之间,称为半导体,如锗、硅、砷化镓 和一些硫化物、氧化物等。
(14-2)
半导体的导电机理不同于其它物质,所以它 具有不同于其它物质的特点。例如:
(14-12)
一、N 型半导体
在硅或锗晶体中掺入少量的五价元素磷(或锑),
晶体点阵中的某些半导体原子被杂质取代,磷原子的最
外层有五个价电子,其中四个与相邻的半导体原子形成
共价键,必定多出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几乎不受束缚,
很容易被激发而成为
自由电子,这样磷原 子就成了不能移动的
多余 电子
+4 +4
带正电的离子。每个
自由电子:在晶格中运动;空穴:在共价键中运动
(14-10)
本征半导体中电流由两部分组成:
1. 自由电子移动产生的电流。 2. 空穴移动产生的电流。
本征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取决于载流子的浓度。
温度越高,载流子的浓度越高,本征半导 体的导电能力越强,温度是影响半导体性能 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这是半导体的一大 特点。
是多子,受温度影响较小。
一般近似认为多子与杂质浓度相等。
(14-16)
课堂练习
1. 在杂质半导体中多子的数量与 a (a. 掺杂浓度、b.温度)有关。
2. 在杂质半导体中少子的数量与 b (a. 掺杂浓度、b.温度)有关。
3. 当温度升高时,少子的数量 c (a. 减少、b. 不变、c. 增多)。
(14-11)
14.1.2 N 型半导体和P 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某些微量的杂质,会使 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发生显著变化。其原因是掺杂 半导体的某种载流子的浓度大大增加。
N 型半导体:自由电子浓度大大增加的杂质半导体, 也称为(电子半导体)。
P 型半导体:空穴浓度大大增加的杂质半导体,也 称为(空穴半导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