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协 外包 采购的区别

合集下载

采购与外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采购与外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采购与外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1、实施的职能部门不同实施采购的职能部门是采购部门;而实施外包的职能部门很可能是与外包业务相关的职能部门,如设计外包、外协加工、试验外包、文件编写外包、内部审核外包等余握,很可能由相应的研发、生产、试验、文件控制、质量管理等部门组竖租庆织实施。

由于采购、外包都需要花钱,涉及商务型芹活动,有的组织为了归口管理商务活动,也有可能由采购部门归口管理商务活动部分,应视组织管理情况而定。

2、采购和外包传递要求的方式不同。

3、采购和外包控制的内容不同对采购控制的总要求是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

而对外包的控制却因外包的内容而异,即应按与外包内容相应的标准条款的要求进行控制。

扩展资料:采购外包成功的采购外包策略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业务能力、改善采购质量和提高采购利润率。

但在我国实施时会遇到一些问题:1、脱胎于计划经济的我国工业企业,在相当长一段期间内,企业机制和管理思想都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缺乏主动出击市场的动力和积极性。

实际调查结果表明,“小而全”、“大而全”经营组织普遍存在。

企业外部资源利用低。

“自力更生”的传统经营理念、“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竞争观念成为许多企业拒绝合作的借1:3。

2、随着更多采购业务的外包,企业采购人员会担心失去工作。

如果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被“外包”只是时间问题的话,就可能使他们失去对企业的信心,失去努力工作的动力,导致职工的职业道德和业绩水平下降。

3、基于采购外包是供应链企业采购合作方式与委托代理实现的未来发展方向,供应链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手段,但是我国许多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传递工具落后。

4、在采购外包活动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合作对策,法律体系不健全,信用体系不完善。

参考资料:。

IATF16949中外包和采购的区别及CPK和PPK的区别

IATF16949中外包和采购的区别及CPK和PPK的区别

外包和采购的区别,别再犯糊涂了
外包和采购的区别方式在于:所有权归属问题。

如果所有权一直是属于组织的,组织在所有权生产销售等过程中,让外部的组织协助完成一部分过程或者职能,就是属于外包。

例如:组织让一家喷涂厂帮助喷涂其生产线生产某个零部件,这个喷涂过程就是外包。

如果某物所有权原来属于外部组织的,当通过交易(例如:购买)等方式将所有权由外部组织移转到我们组织自己了,这个过程就是采购。

我们对其外包的厂家和我们对其采购的厂家都是属于我们的供应商。

所以在具体的IATF16949实践中,并没有需要严格的区分。

因为无论是外包过程还是外包职能,最终都是通过具体的物质(或者信息等)进行交付的。

我们对其管理的过程都必须包括:合格供方的导入、定期的考核、日常监督、体系发展、问题点改善等。

我们在实际管理中,必须落实区分我们那些工序或者职能进行了外包,容易忽略的部分包括,检验过程的外包、人事管理的外包等等;这些过程或者职能都必须进行管控,满足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要求。

在最新版本的ISO4001中,特意强调了外包过程的还是涵盖在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内。

这也是说明了我们不能为了因为外包了就减轻自己管理上的责任。

外协采购不懂计算成本

外协采购不懂计算成本

外协采购不懂计算成本前几天收到一位网友私信,对外包采购、外协采购以及OEM不是很清楚,今天做一下讲解,每个公司组织架构不一样,对职能划分也是不太一样,采购是一个商务活的话,那它肯定就是最复杂的商务活之一。

光拿采购的形式来说,就分很多种:常规外购、外包采购、外协采购、OEM、ODM等等。

其中最容易混淆的是外包、OEM和外协。

什么是外包、外协和OEM?外协采购一般主要是指需方将某道工序委托外部供应商协助加工,将加工后的半成品再回购进行组装的模式。

(如机加工零件需要委外氧化、电镀、喷涂等等一些企业内无法自制的工序环节)采购外包就是企业在聚力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将全部或部分的采购业务活动外包给专业采购服务供应商,专业采购供应商可以通过自身更具专业的分析和市场信息捕捉能力,来辅助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总体成本控制,降低采购环节在企业运作中的成本支出。

外包采购的内容主要是非生产性的,产品附加值不大,属于非核心竞争力产品,可以是MRO采购,也可以是人事服务采购或者劳务外包采购。

OEM生产,也称为定点生产,俗称代工(生产),基本含义为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任务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同类产品的其他厂家生产。

之后将所订产品低价买断,并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这种委托他人生产的合作方式简称OEM,承接加工任务的制造商被称为OEM厂商,其生产的产品被称为OEM产品,对应的采购行为就被叫做OEM采购。

OEM生产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需方提供全部材料,供方加工;一种是全部材料由供方自行采购,需方只对成品贴牌;还有一种是需方提供部分关键材料,其他采购由供方自行采购的形式。

外包、外协和OEM有啥区别?一、外协采购委托供应商的只是部分工序,但OEM采购委托供方的是加工的全部工序。

OEM是一个完整的产品成形、组装加工,而外协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的工序委外加工。

外包、外协的区别

外包、外协的区别

外包、外协的区别
外包,主要将公司产品部分或全部分配给其它公司完成,不参与管理,只负责产品需求、要求提出,及最终产品验收。

外协,一般是与相关企业合作完成,参与管理或被管理,其它同上。

例如,借用对方企业人力资源到本公司上班,项目或产品完成,即返回。

外包或外协一般来说,是本公司、企业,人力、设备、经验或时间的某方面短缺,或者部分产品本公司投入产出比较低,需要此块业务更为专业公司合作完成,加快效率而产生。

总的来说,都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

对于外包、外协需要注意的本公司技术或其它商业机密的保护。

外包外协外购的区别

外包外协外购的区别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外包:指生产最终的销售件bom 中包含的所有组件的物权是本方企业,换句话说,原材料的发票是要开给本方企业的,对于加工方仅仅向本方收取一定的加工费。

外协:一般可以称之为部分带料加工,或称部分工序委外,也就是说最终的销售件bom 中包含的所有组件,一部分物权是本方企业,另一部分物权为加工方,本方不但支付加工费还要支付非本方采购的物料的费用。

外购:一般指生产最终的销售件bom
中包含的所有组件的物权统统是加工方的,本方不负责采购任何原材料,等加工方加工完成品以后,直接购买成品。

针对机械加工行业的外协、外包、外购定义

针对机械加工行业的外协、外包、外购定义

针对机械加工行业的外协、外包、外购定义外协,主要指产品外包、服务外包.意思和外包差不多,外包多用于口语,外协则是较为规范的语言。

外包:是指某公司提高图纸和技术要求外,还要提供材料,让外方进行加工。

外协:产品由组织设计,因没有生产手段等原因选择供方进行生产,即为外协.如某厂需要一个铸件,但自己无法生产和加工,把该铸件交一供方为其生产。

外协指的是本企业产品的原材料除市场上能采购得到以外,某些零部件委托其他企业生产,可以自己提供原材料或设备,也可以签订详细的质量保证协议,按照本企业产品质量的标准提供合格的产品。

外协直接受组织控制,一般在组织的生产范围内按组织的要求作业和服务,并由组织验收;外协件,主要指产品外包商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外包商提供的服务。

在ISO9000中,外协直接受组织控制,一般在组织的生产范围内按组织的要求作业和服务,并由组织验收,因此外协件不是简单的采购,而是需要根据要求组织验收的.如电焊部件、五金制品等。

外购件:一般指没有标准化的零件,需要单独进行设计和定做,也就是从外部订购获得,所以称为外购件。

外购件是针对标准件来说的,外购件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

如汽车产品的外购件有变速器、轮胎、喇叭等。

外购:是指你单位派人外出购买(可以到任意处购买)外购:产品不是由组织设计,但因生产需要,从某供方处购买.外协件-——由你自己购买原材料,由外协单位协作加工,然后按协议价格购回.外购件--—由外协单位负责购买原材料并加工,你购买后直接可以投入生产。

外包一般在组织范围外,由外包单位按组织提供的原材料、图纸、检验规范、验收准则等进行产品生产和提供.在一定意义上,避免了企业或者单位出现生产链过长而造成自我难以调控的局面.有的产品部件所需技术性强,企业技术达不到,那么这样就节约了成本和时间;另外,有的企业规模有限,固定的员工无法满足此项生产任务,那么交由外部其他相关企业代为生产加工则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实现了利润收入的双丰收。

外包与采购的区别

外包与采购的区别

外包与采购的区别在现代商业环境下,外包和采购是两个常见的业务活动。

虽然这两个术语常常被混淆使用,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介绍外包和采购的概念、区别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方案。

什么是外包?外包是指将一些非核心业务活动,例如涉及到人力资源、财务等方面的工作,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来完成。

外包通常是由一个公司或者组织与另一个组织签订协议,在一定期限内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外包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成本,并可以因此专注于公司的核心业务。

什么是采购?采购是指一方从另外一方处购买特定的产品或服务。

采购是企业日常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涉及到所有可以购买的产品或服务,而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

外包与采购的区别虽然外包和采购都是在与供应商合作,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

首先,采购旨在购买具体的产品或服务,而外包则是将一系列的业务活动置于外部,委托给专门的服务提供商完成。

其次,外包是长期性的合作关系,而采购则主要是短期的交易关系。

最后,采购对于企业来说,成本更易控制并且公司可以自行决定如何使用购买的产品或服务,而在外包关系中,企业更多的是依赖服务提供商,并无法完全掌控整个过程。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方案虽然采购和外包都可以在降低企业成本上发挥作用,但是为了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方案,企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企业的规模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往往拥有更多的资源并且具有自己的战略规划,因此有能力进行将复杂的任务进行分解和标准化,然后完成自己的内部服务。

相反,中小型企业可能更难承担自己的所有业务,这时候可以借助外包或者采购的方式来实现。

企业的战略规划外包和采购都可以减少企业的成本,但是在选择方案时,企业必须考虑自己的战略规划。

因此,在制定战略计划时,企业必须仔细思考哪些业务活动对其商业目标最为关键,哪些活动可以外包或者采购。

供应商的选择外包和采购的成功离不开合适的供应商选择。

因此,企业需要进行有效的供应商管理,以便与合适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同时确保供应商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三分钟学管理:外包、采购、外购、外协的区别

三分钟学管理:外包、采购、外购、外协的区别

三分钟学管理:外包、采购、外购、外协的区别本圈每⽉组织⼯⼚改善实践活动,征寻合作⼯⼚,有意请与编辑联系⼜到3分钟的美好时光了!关键是,今天这3分钟,你坚持得住吗?来来来,我就问你怕不怕!今天⼩唐⽼师给⼤家带来的是,⾮常搞的两个概念,外包与采购的区别。

先说说我们接触最多的采购吧。

⽣活中,你上商场买⾐服叫采购,去菜场买个菜也叫采购,⽽在企业⾥,你还可以采购原材料,采购外购件,采购设备啥的,这⾥⾯呀,关键词是采购的东西(产品)。

注意,购物车⾥是有具体东西的哦⽽外包呢,更加侧重于各种过程,让其他⼈/公司帮你去做。

这个在⽣活中⽤得很少,在企业⾥,⽐如你将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产制造过程或⽣产制造过程中某个⼦过程;产品的运输过程;产品的试验过程;仪器的校准计量过程让其他公司帮你做,这就叫外包。

购物车⾥虽然有东西,但是可能看不见,摸不着哦似乎搞明⽩了对哇?⼀个是产品、⼀个是过程。

那⼩唐⽼师多问你⼀句,过程的结果到底是什么呢?你确定只是要⼀个过程⽽不是结果吗?好像⼜乱了,⼜弄不明⽩了!过程的结果其实还是产品,只不过有些产品是虚拟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如仪器的校准结果或者产品的开发结果;有些产品是实际存在的,⽐如某个零件。

从这个⾓度(采购侧重于产品)讲,外包其实也算是⼀种采购。

当然,除了上⾯的解释外,还有两种常见说法。

⼀种是看设计责任,⽐如你去采购⼀个原材料(塑料粒⼦),塑料粒⼦如果出问题了,这个设计责任不在你,⽽在于塑料粒⼦的⽣产⼚商。

但如果你外包⼀个过程,⽐如⾦属那边的电泳呀啥的特殊⼯艺过程,出问题,责任你还是要负滴!第⼆种说法,是上⼀道是不是你提供的,⽐如你提供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给外⾯的⼚商,然后,对⽅“加⼯”好之后,⼜将半成品返回给你,这就是外包,⽽你不提供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的则是采购。

亲们?搞明⽩了吗?搞明⽩了!好,那你再和⼩唐⽼师说说外协、外购、采购与外包这四者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协、外包、采购的区别一、外协。

就是外部协作的意思。

也是外部帮助的意思。

外协可能来自很多方面,但从企业经营来说,大多数都可以列入外包控制。

但很多方面又不能列入外包,而是运营控制。

比如保安系统,外协,就有公安或消防;而集装箱货运,可能存在防恐等特工的协作。

外部协作非常多,很可能一个单子(项目),我们组织(公司)本身,就是外协之一,由多家机构协作,去完成或者持续某项工作。

协作关系,也有亲疏缓急之分,有些非常紧密,有些则可能比较疏远;而有些非常严重,有些则属于次要程度。

举例说,你们的开发或者生产、服务运营中,邀请专家顾问、高校师生、外部实验室协作,他们将以受邀请的形式参与你们的某些项目的过程监控或者分析、处理。

这就是协作。

你们的保安人员协助兄弟单位合力进行保安活动,这也是协作;运输途中,有非本公司的另外的人员参与押运或产品运输防护,都是属于协作。

你可以看出,运营的主体,或者是以公司人员为主,或者是为辅,在参与某项活动,共同完成之。

二、外包。

后面将专门提供外包和采购的某些分析的一篇文章,这里说点简单理解:分包商、承做(承包)商、委托加工(服务)商,都属于外包。

是将某一产品或服务的全部或部分委托给某家或者某几家机构承做加工或者进行服务。

在专业、行业精细化服务的今天。

这越来越显出外包的重要性,比如快递,就是。

将某个产品委托给某家公司加工成为半成品或者成品(未帖商标前),经过你们公司检验后,贴牌出货或发布。

在保安系统也是有外包情况。

从一定角度说,一个物业公司的业主委员会,经过招标考核的方式,选定一家另外的公司来打理自己的物业,这就很有外包的意思了。

如果业主委员会在识别外包,这显然是几乎全部的外包了;而此物业公司,将自己的楼宇内外部清洁,又经过招标遴选,选定一个清洁家政公司负责,则又是外包。

有些公司,将自己的销售完全外包;有些将开发外包;有些将生产加工外包;更有甚者,有些还推出帮人哭丧的服务---这种服务,也像外包。

这是说笑话,实际上“帮人道歉公司”,就是属于外包(但也可能不放到外包)。

三、采购。

无论是成品还是半成品、零配件,只要你们从外部购买(0费用也算是购买),则都是采购。

采购通常指商品、物质、产品的。

因此不易将教育培训咨询等等放到采购,而可以考虑放到外协、外包。

采购的控制有明显的要求,比较清晰。

上面比较难控制的,是前两个;但是通常控制最需要细致的,明显表现在采购,而疏忽外包。

很多组织很怕把外包情况透露。

因此你们要三点并重,更要做好识别。

首先是识别,然后放到相应的条款,编写好控制文件。

对于外包,要根据细致和影响程度,制定详细的程序文件和指导书、记录表单,并要定期审核,甚至常规性的现场监督指导。

很多外包都有本组织的工作人员做阵办公。

在供应链体系中,供应商体系和协作伙伴,都是很重要的。

但管理方式和协作方式不一样。

附一个参考文章,来自我们的维基系统:外包过程及其控制GJB 9001A-2001、GB/T 19001-2000标准4.1要求: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

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

1 什么是外包过程所谓外包过程是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的,将它委托给其他组织来完成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中所说的外包过程指的是组织的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包括产品实现中的过程和其它管理过程),它是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能删减,而且组织对它的实现应承担全部责任。

2 外包过程的重要性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全部由本组织来实施的情况越来越少。

相反,许多组织的外包过程越来越多。

有的组织甚至把整个生产过程外包给其他组织去完成。

外包过程已成为一些组织的重要过程,成为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过程。

对外包过程实施控制对一些组织确保体系有效运行和产品质量已显得更加重要。

3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外包过程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哪些外包过程,应加识别并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手册)中予以明确阐述。

哪些过程属于外包过程?例如:在产品实现的过程中,如果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是委托外部组织完成的,那么该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设计开发过程是外包过程;如果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是委托外部组织完成的,那么生产制造过程是外包过程;如果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某个子过程(如产品的表面涂覆等)是委托给其他组织去完成的,这个子过程也是外包过程。

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也可能存在其他外包过程。

如:某些人员的培训过程;某些设备的维护过程;某些仪器的校准检定过程;某些产品的运输过程;某些产品试验过程等,这些过程都是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如果这些过程是委托其他组织去完成的,那么,这些过程也应是外包过程。

4 对外包过程实施控制为确保外包过程能有效运行,使外包过程的结果满足组织的要求,组织应对外包过程实施控制。

控制的要求应与外包过程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产品质量影响程度相适应。

控制的要求与程序应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做出规定。

一般来说,外包过程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评价选择外包方要确保外包过程的结果满足规定的要求,必须选择合格的外包方。

可参照评价选择采购产品的供方的准则,评价外包方有无完成外包过程的能力(包括:质量保证能力、过程的能力、设备的能力、人员的能力等),选择合格的外包方。

对于承担重要过程的外包方,如:产品的设计过程,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等,组织应到外包方的现场去考察,以确认外包方的能力。

对于外包的特殊过程,如:产品表面涂覆过程等,组织应确认外包方的特殊过程能力是否能满足要求。

对于承担体系其他过程的外包方,如:仪器的校准计量过程,产品的运输过程,产品的试验过程等,组织应确认这些外包方的资质以及完成这些过程的能力。

与外包方签订合同或协议为了明确外包过程双方的职责,组织应与外包方签订外包合同或协议,在合同或协议中,应明确对外包方的要求。

如:外包过程的结果所要达到的要求。

必要时,还应包括对外包方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过程、程序、设备和人员的要求;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等。

对外包方的要求应与外包方进行沟通,并明确各方的职责及有关问题的协调、处理的要求。

验证外包过程的结果应按合同或协议的规定,验证外包过程的结果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验证可以在组织内部进行,也可以在外包方处进行。

验证的要求及方法应在合同或协议中做出规定。

应保持外包过程验证记录。

对重要的外包过程,应到现场进行监控对于某些重要的外包过程,组织应到外包方进行现场监控,以确保外包过程按照要求实施。

例如:对外包的设计开发过程,组织应参与外包方的设计评审、设计验证和设计确认,验证其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对外包的生产制造过程,组织应到外包方的现场监视其过程的运行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5 外包过程和采购过程的关系外包过程与采购过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从广义上来说,“外包”也是一种“采购”。

但采购过程侧重指的产品的采购过程,而外包过程指的是质量管理体系中所需的过程外包给其他组织去完成的过程。

例如:采购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这是采购过程。

把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生产制造过程或生产制造过程中某个子过程;产品的运输过程;产品的试验过程;仪器的校准计量过程外包给其他组织去完成,这是外包过程。

可以说,采购过程是采购某种产品的过程,外包过程是外包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某个过程。

但是,采购过程与外包过程又有联系。

例如:采购新设计开发的产品,它是一种采购(标准7.4),可以认为它是采购过程。

但是,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外包过程,把某种新产品的实现过程外包给其他组织去完成。

因为,要完成这个新产品需要设计开发过程,生产制造过程。

还有,请其他单位按照组织设计的要求或按照组织的特定技术质量要求生产制造某个另部件或某个分系统,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外包过程(把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外包给其他组织去完成)。

但也可以认为是一种采购(向其他组织采购某个零部件或某个分系统产品),是一种采购过程。

所以,像这种情况,既可以认为是一种外包过程,也可以认为是一种采购过程。

不管是采购过程还是外包过程,重要的是,应对这些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使这些过程的结果能够满足组织的要求。

外包,下面内容来自外部解释,供参考- Decisir 2008-12-09 18:46:27什么是外包?外包是一个战略管理模型,所谓外包(Outsourcing),在讲究专业分工的二十世纪末,企业为维持组织竞争核心能力,且因组织人力不足的困境,可将组织的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的专业公司,以降低营运成本,提高品质,集中人力资源,提高顾客满意度。

外包业是新近兴起的一个行业,它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外包将您解放出来以更专注于核心业务。

外包合作伙伴为您带来知识,增加后备管理时间。

在执行者专注于其特长业务时,为其改善产品的整体质量。

最近外包协会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外包协议使企事业节省9%的成本,而能力与质量则上升了15%。

公司需要获得其内部所不具备的国际水准的知识与技术。

外包解放了公司的财务资本使之用于可取得最大利润回报的活动。

外包使一些新的经营业务得以实现。

一些小公司和刚起步的公司可因外包大量运营职能而获得全球性的飞速增长。

一方面,有效的外包行为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在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把那些非核心的部门或业务外包给相应的专业公司,这样能大量节省成本,有利于高效管理。

举例来说,一个生产企业,如果为了原材料及产品运输而组织一个车队,在两个方面其成本会大大增加:1、管理成本增加,因为它在运输领域不具备管理经验;2、因管理不善,运输环节严重影响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工作,从而导致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成本增加。

如果把运输业务外包给专业的运输企业,则可以大幅度降低上述成本。

另一方面,企业也因市场竞争的激烈面临巨大的挑战市场竞争的加剧,使专注自己的核心业务成为了企业最重要的生存法则之一。

因此,外包以其有效减低成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特性成了越来越多企业采取的一项重要的商业措施。

美国着名的管理学者杜拉克曾预言:在十年至十五年之内,任何企业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

如:经济不景气时,企业会裁掉一些非核心业务的部门,这往往是不得矣而为之,负面影响很大,团队的稳定、额外支出等,但如果一开始这些非核心业务就是外包给专业的组织去做,那么损失一定会减少到最小。

据IDC统计,1998年全球外包服务方面的开支为990亿美元。

IDC估计,到2003年全球资源外包服务开支将突破1510亿美元,此时期全球外包服务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2%,亚太地区则为15.1%。

尽管2001年全球市场低迷,但中国市IT服务市场却是一枝独秀,增长率高达46.3%,IDC预测,到2006年,中国IT服务市场规模可望超越103亿美元,2001~2006年年复合增长率为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