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种植结构

山东种植结构
山东种植结构

鲁中地区

淄博沂源:

沂源县南麻镇蔬菜面积8000亩,其中保护地栽培面积1000亩,是全市绿色无公害蔬菜--佛手瓜的主要生产基地,年种植佛手瓜20万株。

沂源悦庄镇韭菜:苗山韭菜是悦庄镇苗山村为中心,辐射周围若干村形成的地方名优特产,现有栽培面积2.5万亩,年实现总收入12500万元,产品远销哈尔滨、北京等地,是全省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无公害韭菜产地之一。1997年被评为市级名牌蔬菜,2001年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委员会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2002年11月通过北京市无公害绿色食品检查验收组验收,被列为首批北京市准许进入的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2004年被认定为市政府放心菜生产基地。

沂源县鲁村镇16000亩菜花、芹菜、大白菜生产基地,徐家庄乡6000亩菜花、大白菜生产基地,悦庄镇2000亩水培蒜黄生产基地已正式通过淄博市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淄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验收,认定为淄博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被列入淄博市蔬菜产业升级工程第四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名单。

济南:济南济阳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03万亩,种樱桃西红柿等蔬菜作物

章丘大葱基地:章丘大葱是闻名全国的特产蔬菜,主要分布在章丘市的绣惠镇、宁家埠镇、党家镇、刁镇、枣园镇。年内,种植面积达到0.67万公顷,总产达到24万吨,60%销往省外。

大白菜基地:大白菜基地已发展到0.67万公顷,年产大白菜40万吨。历城区的唐王镇、董家镇,长清县的平安店镇、长清镇是大白菜的主要产区

大蒜、菠菜基地:主要分在长清县的归德镇。近年来,大蒜、菠菜基地面积迅速扩大,特别是商河县发展迅速,已成为主要产区之一。至1998年底,全市大蒜、菠菜基地达到0.67万公顷,总产菠菜15万吨,大蒜10万吨,蒜苔4万吨。

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营而无公害生产基地:仲宫镇营而村位于卧虎山水库南岸水库沿岸菜地10000余亩,至今已有近30年蔬菜种植历史.村民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并在生产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注册"营而牌"商标.这里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广,产量大,质量高,品种齐全.尤其是莴苣和甘蓝栽种统一。

泰安:

山东省泰安市房村镇西红柿生产基地:岱岳区房村镇实施“建设大棚西红柿基地,实现强镇富民”战略,全面推广无公害种植、绿色食品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注册了“泰山珍珠”牌商标,并建起了由农业部定点的西红柿专业批发市场。全镇现已发展大棚西红柿1.5万多亩,年交易量3.5亿公斤。

泰安肥城市把有机蔬菜作为增收富民的特色产业,狠抓培强龙头、建好基地、完善机制三

个关键环节,有机蔬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目前,全市通过国际OCIA、欧盟BCS、日本JONA、国家OFDC等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蔬菜面积达11.2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县域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肥城孙伯镇:全镇绿色无公害种植面积达15000亩,有机蔬菜国际认证面积近万亩,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3处,先后被列为泰安亚细亚、泰安绿龙、江苏帝苑等有机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基地。

中国大蒜生产基地:中国大蒜蒜薹之乡--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斑鸠店镇。种植面积20余万亩,所盛产的”斑鸠店牌大蒜蒜薹”为无公害绿色食品,远销国内外。

莱芜:中国生姜之乡。

羊里镇全镇建有无公害生姜、大蒜基地4万多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84.6%,被山东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寨里镇全年发展生姜2.1万亩、大蒜3.5万亩,生姜、大蒜成为该镇的两大主导产业

杨庄镇全镇生姜种植面积1.5万亩,大蒜种植面积2.7万亩,生姜、大蒜总产量10万多吨。全镇10个村4200户连片建成6500亩有机肥大蒜、3000亩大棚生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

山东省东营广饶县西营乡西红柿种植基地:山东省广饶县西营乡(离菜都寿光30华里)主要种植硬果型大红西红柿多年,今年种植的面积已达到5000亩,可产优质西红柿2000吨。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胡萝卜示范区:杨庄村及周边,面积五百亩。示范区以种植无公害早春拱棚胡萝卜,山药,秋季大葱为主,是一个创新的生产模式。

山东潍坊高密韩国辣椒生产基地:潍坊高密有着多年的辣椒生产经验,每年辣椒种植面积多达1000多亩。

安丘市大姜种植基地:位于安丘市石堆镇,优质的土地资源加上良好的姜种,打造了安丘大姜种植基地的优良大姜,本基地的大姜色泽鲜黄,体形胖,无病虫害,是您出口东南亚,欧洲的佳选。本基地长年供应大小姜,姜种,以及牛蒡,长葱等各种蔬菜。

另外,安丘市供港蔬菜区域化种植基地每周要供应3批,每批200多吨,包括大姜、土豆、圆葱、西红柿、胡萝卜五个品种的蔬菜运抵南山供港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占到了内地供港蔬菜量的1/4。安丘市供港蔬菜基地作为国内首个供港蔬菜区域化种植基地面积已达10多万亩,预计年生产供港蔬菜40多万吨。

半岛地区

青岛:山东青岛即墨蔬菜生产基地:本基地冬暖棚,大工棚总面积10000余亩,

露天菜

区30000余亩,同时和周边三大蔬菜基地相连接,蔬菜种植总面积高达

30,0000亩,盛产山东大白菜,大头菜,甘蓝,高丽菜,洋白菜,卷心菜,白萝卜,胡萝卜,土豆,圆葱,大姜,大蒜,蒜苔,西红柿,香菜,西芹,牛蒡,黄瓜等等蔬菜,

青岛平度市南村镇:无公害蔬菜已形成特色,是青岛市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是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全镇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

7万亩,年产量6亿公斤,现拥有4处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园内品种上名特优,技术上高精尖,品质上无公害,栽培的以色列彩椒、美国西红柿、台湾樱桃番茄等新品种,畅销国内外。

青岛平度马家沟芹菜种植基地:

马家沟芹菜是青岛著名的地方特产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2005年先后通过了青岛市无公害基地认定;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农业部绿色食品A级认证; 2006年被评为青岛市消费者喜爱的名优农产品。仅两年时间,马家沟芹菜种植由700亩扩大到1200亩。

胶州蔬菜:“胶白”是胶州的特产之一,不仅在国内享有声誉,在国外也早有盛名。山东省确定胶州为大白菜生产基地。全市年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总产达2

亿公斤。

胶州羊角大椒以个长、皮厚、色紫、味香、辣度适中而驰名中外。所加工的

大椒色素,椒片、粉、酱等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远销新加坡、泰国、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

胶州马铃薯

胶州市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胶州常年种植马铃薯16万亩,主要生产区域分布在大沽河沿岸和胶河、墨水河流域。

胶州市胶莱镇:青岛市高效农业区,青岛市"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沙梁蔬菜批发市场是江北地区最大的土豆积散基地。周边地区形成10万亩土豆,4万亩大葱,3万亩大姜,6万亩花生种植规模。

胶南市海青镇西红柿种植基地:该镇是温室大棚无公害西红柿主产地,有温室大棚3000多个,有十余年的西红柿种植历史,被评为青岛市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青岛市仁兆镇: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总产100多万吨.主要产品:生姜,大蒜;芋头,蒜苔;洋葱;胡萝卜;大白菜,;牛蒡,辣椒.等

青岛莱西市: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通过推广反季节种植和保护地栽培,一年四季都有大量的鲜菜上市,品种达一百一十多个,其中园葱、白萝卜、芋头、土豆、西兰花、香菜、大姜、大蒜、大白菜、青萝卜、胡萝卜、西红柿、质优量大,全国闻名。

莱西店埠镇蔬菜种植基地:拥有基地千亩,蔬菜各类繁多,有洋葱,芋头,大蒜,大葱,胡萝卜,大白菜.

莱西孙受镇迟家庄村:2002年,全村1400亩黄瓜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同年,“迟家庄”牌黄瓜商标获国家工商局注册。

莱西泽口镇胡萝卜种植基地:山东莱西蔬菜基地盛产胡萝卜、香菜,在此胡萝卜丰收之际面向全国招商,优质胡萝卜种植面积达万亩之巨。

烟台:蔬菜种植面积110万亩,

山东莱阳无公害蔬菜基地有30万亩,

基地内常年生产无公害蔬菜,包含:菠菜、油菜、菘菜、牛蒡、黄秋葵、洋葱、白萝卜、胡萝卜、毛豆、刀豆、甜豌豆、荷兰豆等出口蔬菜。

海阳是胶东最大的反季节蔬菜和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日光温室大棚4万个,全市蔬菜面积23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0万亩,年产各类蔬菜70万吨。

鲁西南地区

聊城:蔬菜种植面积达270万亩,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41处,经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认定的品牌66个,年生产能力204万吨,品种、产量居全省首位。

山东莘县柿子圆村蔬菜基地:莘县及周边蔬菜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主要以种植:大白菜、土豆、甜菜为主

山东聊城高唐县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4万亩。形成了日光温室黄瓜生产,大棚早春和秋延黄瓜、番茄生产,大棚西瓜生产,无籽西瓜生产,冬瓜、西葫芦、辣椒等露地蔬菜生产等基地。

山东聊城燕店镇蔬菜种植基地:该县是鲁西最大的蔬菜种植区,单燕店镇蔬菜种植面积达3万亩,蔬菜是该县的主营产业。主要产品有大白菜,黄瓜,香瓜,韭菜,芸豆,西红柿,西葫芦,韭薹。其中以大白菜的产量最大,盛产时期最大每天可以上市100多万公斤。

荷泽:菏泽牡丹区沙土,是盛产蔬菜之乡:以气候,水土之最佳,是种各种蔬菜之宝地。蔬菜种植面积60万亩,50多个品种。主要盛产:葫萝卜(日本三红,黑田五寸人参),甘蓝(包心白菜),大白菜,云豆,芦笋,大蒜.

定陶县杜堂乡是第一批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现有日光温室大棚9800个,大中拱棚3100个,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

定陶县黄店镇全镇蔬菜种植面积8.6万亩,其中以日光温室为主的保护地栽培面积4.6万亩,露地菜面积4万亩。主要蔬菜有西红柿、西芹、大葱、大蒜、黄瓜、甘蓝、西葫芦等。

鄄城蔬菜种植基地:常年种植蔬菜面积30万亩,拥有2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

基地。

菏泽单县李新庄镇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单县李新庄镇无公害蔬菜基地地处单县李新庄镇黄寺是专门生产卫生健康的蔬菜为目标的基地,主要以黄瓜为主,大约10000多亩大棚,可在每年3-5月份供应黄瓜。

山东曹县候集镇何楼村,是辣椒种植基地,有上千亩的面积。

临沂:

山东沂南蔬菜生产基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50万亩,是山东省重要蔬菜生产基地县,蔬菜产业是全县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目前,其中日光温室

10万亩,早春大棚10万亩,小拱棚10万亩。年产各类蔬菜20亿公斤,产值24亿元,有瓜菜类、茄果类、叶菜类、豆类、葱蒜类、蘑菇类、薯芋类及水生蔬菜、香椿、草莓、西瓜等十几个菜类60余个品种,特别是黄瓜面积达15万多亩、产量10余亿公斤、有“中国黄瓜之乡”的美称,基本实现周年供应。

全县有十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分别是依汶、大庄的大棚韭菜生产基地,苏村、辛集、大庄的日光温室黄瓜生产基地,依汶早春大棚黄瓜生产基地,葛沟、砖埠的日光温室西红柿及大棚草莓生产基地,杨坡日光温室芸豆生产基地,大庄、铜井的生姜生产基地,岸堤的春露地黄瓜生产基地,湖头、依汶、辛集、苏村的夏秋露地黄瓜生产基地,青驼、双垢的西瓜生产基地,双垢的辣椒生产基地。

山东临沂苍山县:蔬菜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万亩,总产375万吨。该县先后被

评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山东省县域经济十大高效农业聚集园

区”,“苍山大蒜”作为全国30件地理标志产品在“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上参展。全县形成了棚菜、大蒜、大姜、牛蒡、冬瓜、土豆、红辣椒、食用菌和四种五收露地菜等9个独具特色的蔬菜种植。

苍山兴明乡:拥有万亩优质西红柿、万亩优质瓜类生产基地,是苍山瓜菜主产区。乡境东部种植冬瓜8000亩,重点发展大棚越冬冬瓜,广东吊式冬瓜等名优冬瓜;在乡境西部发展西红柿4000亩,引进了荷兰、西班牙等国外6个系列10个新优品种。天马基地被中国消费者协会认证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成为全省首批、目前临沂市唯一一家通过国家级认证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天马基地的冬瓜、莴苣和曹湾基地的西红柿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分别注册了“一马”和“双龙湾”牌无公害绿色商标;“一马”牌冬瓜、莴苣和“双龙湾”牌西红柿被评为“临沂市十大瓜菜名牌产品”,兴明也被临沂市确立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乡镇,瓜菜产业的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形成了29个瓜菜专业村,复种面积达到.6万亩,年产各类瓜菜4亿公斤,逐步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冬瓜之乡”和“西红柿之乡”。

山东省日照莒县无公害大棚西瓜生产基地:国家A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万亩绿色无公害大棚瓜菜出口创汇基地。

山东临沂莒南县石莲子镇草莓种植基地:山东省临沂市最大的万亩草莓,油桃,黄桃种植基地,草莓面积约30000余亩,油桃约15000余亩。黄桃约50000余亩。

济宁: 山东济宁金乡国际大蒜、洋葱蔬菜基地:中国大蒜、洋(圆)葱基地-山东金乡。周遍有75万多亩大蒜、洋葱等出口蔬菜基地。每年可向客户提供60多万吨出口蔬菜成品和原料。

济宁任城:任城是鲁西南规模较大、辐射能力较强的瓜菜生产、销售集散地,是传统的蔬菜产区,也是济宁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目前,全区瓜菜面积发展到25万亩,其中,冬暖式大棚发展到7500个,大中拱棚发展到4万余个。现在,长沟的葡萄、喻屯的甜瓜、南张的特菜、孟营的西红柿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畅销品牌。

任城瓜菜生产规模化程度高,主要集中在四个区域,即“四大片”。一是接庄、三贾万亩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情况分析报告

凉州区2013年种植结构调整情况分析 (2013年6月) 2013年,全区种植结构调整以节水高效为中心,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全面落实“两个全覆盖,一个零种植”(区域化种植全覆盖、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全覆盖,井水灌区小麦零种植),通过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强化服务等配套措施,全区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培育进一步加强,节水增收作用进一步凸显。据统计,全区上半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3.76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4.41万亩,其中:小麦9.6万亩,较2010年减少28.9万亩,减幅达75%,井水灌区乡镇小麦“零种植”全面落实。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9.35万亩,较2010年增加8.35万亩,新增饲用型甜高粱2.01万亩。粮食作物夏秋比由2010年的40:60调整为14:86。全区2010-2013年累计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317万亩,其中:2013年推广116.5万亩,占任务97万亩的120%,有效破解了结构性用水矛盾突出的问题,农业用水占比由2010年的82%调整到目前的75%,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0-2013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对比表

2010-2013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减,经济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增加。 一、结构调整的特点 (一)粮食面积夏减秋增 1、夏粮面积逐步下降,秋粮面积明显增加 2013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4.41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2.6%,较2010年下降5.8个百分点。夏粮14.4万亩,较2010年减少32万亩,减幅达69%;秋粮面积90.01万亩,较2010年增加24.03万亩,增长36.4%。 2010-2013年粮食播种面积对比表 单位:万亩

最新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调整优化全县种植业结构,不断提升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政协于六月十九日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在政协领导带领下,先后深入到东湾镇、五合乡、北滩乡、三滩乡、刘川乡进行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路,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种植业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甘肃省中东部,黄河上游,黄河流经11个乡镇、154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辖18个乡镇,175个行政村,总人口4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3万人。国土总面积5809.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14.9万亩,其中水地50.05万亩,人均水耕地1.18亩。目前,全县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08.9万亩,其中小麦23.26万亩,水稻3.56万亩,玉米18.42万亩,糜谷2.83万亩,其它谷物2.61万亩,夏收豆类7.74万亩,大豆0.72万亩,棉花0.15万亩,油料4.21万亩,枸杞4.88万亩,籽瓜10.5万亩,蔬菜25.8万亩(含洋芋),瓜类4.35万亩。 2020年粮食总产170477吨,均产220公斤/亩,蔬菜总产658925吨,蔬菜产值80786.84万元。农业总产值171291.68万

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33533.49万元,占77.96%,农业增加值102020.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9元。种植业仍是我县农民最基本的收入来源。根据县情,积极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种植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现实选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特点 近年来,全县围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快两翻三提高”的总体目标,极力推动“三大产业”、“六大基地”建设,及时调整农业发展策略,以经济作物和蔬菜为重点,引导农民发展高效产业,种植名、特、优、新品种,做大做强做优比较优势产业和产品,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农业结构新思路、新格局,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经作种植逐渐扩大。一是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2020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4.69万亩,较2020年增加16.38万亩,增幅18.55%,年均增加2.34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77.46万亩,较2020年增加了10.48万亩,增幅15.6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11.29万亩,较2020年增加2.57万亩,增幅29.47%;园林水果面积4.71万亩,较2020年增加1.48万亩,增幅45.82%。二是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渐趋合理。2020年粮食、经作(含蔬菜、水果、瓜类)、饲草面积比和夏秋作物比由2020年的74.11:25.02:0.87和49.73:50.27调整为70.39:27.61:2.00和26.16:73.84。粮食比重

记叙文写作六种结构模式

记叙文写作六种结构模式 一、冰糖葫芦法 葫芦本是一种草本植物的果实,这种果实两头粗,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小买卖人为了招徕顾客,把冰糖着色加工成葫芦状,并以小棒穿插成串,这种东西既是可吃的食品,也是可供观赏的手工艺品。借用这个名称用于快速作文的构思,意思是说,在作文的谋篇布局阶段,如能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小竹棒),那么众多的材料(葫芦)就能很快串连成章。这种方法之所以快速,是因为构思时思维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只要找到能贯穿全文的?小竹棒?,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需要多层次、多角度思维,就能把全文的布局安排好。 【例文一】 昔日雄风横扫战场的老军人奄奄一息在病床上,耳听着外屋儿女们争家夺产的吵闹声,他无限悲哀,头一歪撒手西去。 儿女们分完家产,对老军人留下的那件破军大衣不屑一顾:?这劳什子怎么还没扔啊?!?理所当然,垃圾箱成了那件军大衣的最好的归宿。 夜里,寒风刺骨,一条野狗颠儿颠儿地四处找食,待垃圾箱里可吃的所有?美味?填入它腹中之后,它发现了?蜷缩?在箱边的军大衣。它嗅了嗅,大概觉得还算可以御寒吧,它钻到军大衣里做起了美梦。梦里它被一个贵妇人收养,锦衣玉食,只是它偶尔闯了次祸,被贵妇一顿好打,?啪!啪!?它感觉身上剧痛,一个衣着破烂的女人拎着一只大麻袋,正用她手中的棍敲着军大衣。冷不防其中蹦出一条野狗,她吓了一跳,野狗看了看她手中的粗棍,觉得不太好惹,于是一抖身,撒腿溜走了。 ?一件破大衣……兴许能卖几个钱……?捡垃圾的女人嘴里嘀咕着,她捡了起来,掸了掸大衣上的灰,塞进麻袋,蹒跚地走了。 收购站,一个眯着眼的中年人,反复掂量着军大衣的价钱,他指着密密匝匝的补丁,傲慢地说:?这种破烂货,至多值个5块。?捡垃圾的女人争辩:?你看,多厚实,怎么只值这么多呢??中年人哼了一声:?太破了,你不愿意就算了,我们还不想要呢。? 一个考古学者经过,他习惯性地用?瓶底?后的眼睛审视着周围的一切,当他看到收购站柜台上的军大衣时,眼睛发亮。他冲进去,连声对那女人说:?卖给我吧。?中年人奇怪地看着考古学者,低声说了句?神经病?后对女人说:?那你卖给他好了。? 最后以50元拍板。女人拿着手中的五张?大团结?发愣:?值那么多吗??考古学者如获至宝的样子更令他惊讶。她搔了搔头,说着什么就飞快地走了——生怕考古学者反悔。 ?这质地,这颜色,分明是当初延安大生产运动时的布嘛。我要送到延安军事文物博物馆去。对,马上就去!?考古学者快步跨上自行车离开了。 一日,延安军事博物馆展览,一个女人领着她的孩子来参观,边看边教育:?你爷爷当初就是一个大英雄……?忽然,她愣住了:那件破军大衣不就是当初她亲手扔掉的吗?千真万确,当初就是她拎着那个带补丁的领子扔掉的! 【简评】文章以一件破军大衣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矛头直指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的现实,曾几何时,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被一些人抛到了九霄云外,当权者以权谋私,身为子女者铜臭熏心,对父母漠不关心。结尾卒章显志,丢弃军大衣的人最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二、波澜跌宕法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说文章似名山胜景一般,要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曲折回环,方可引人入胜。很多人写记叙文时,往往只注意叙事条理、线索结构的分明清晰、完整清楚,因而平铺直叙、水平如镜,看不到曲折错落、起伏回环。这种文章虽然也使用了相应的叙事手法,叙述能概括具体,但缺乏点情趣,少了点波澜,仍不能算好文章。 所谓?波澜?,是指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如波如澜。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起伏错落,一波三折,吊起读者紧张的心情,以吸引读者。例如《水浒传》中写武松景阳冈打虎一段,可谓波澜起伏。作者写武松打虎过程时,先如平地一声惊雷,?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局势何其紧张;随后写武松惊出一身冷汗,躲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气氛暂时得到些缓和;然后波澜又起,当武松抡起哨棒直打老虎时,却将哨棒劈在树枝上,以致断为两截,这险至极处可令读者紧张至极。当赤手空拳之时,读者为武松也提心吊胆到了高峰;乃至武松与老虎最后殊死搏斗,令人跟随武松经历了一场生死斗。这一波一伏,如浪撞礁石,似海波叠起,真正扣人心弦。 总之,文章的曲折起伏:一是来自生活本身的复杂多变,曲折起落,因此,写作时一定要研究生活;二是作者对所描写事件的参差错落、跌宕起伏要深刻地体验,尤其对处于事件情节中心的人物形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基础,粮棉油糖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调整的主要作物为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及饲草作物,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紧迫性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力促进了粮食和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超过5.5亿吨,连续三年超过6亿吨,综合生产能力超过5.5亿吨。同时,果菜茶等园艺作物稳定发展,棉油糖等工业原料作物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已建成一批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米袋子”“菜篮子”的生产基础不断夯实。农业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86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4.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新建一批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有所改善。科技支撑水平显著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主要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机总动力达到11亿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生产集约程度不断提高。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03亿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8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

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 篇).docx

第一篇: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调整优化全县种植业结构,不断提升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政协于六月十九日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在政协领导带领下,先后深入到东湾镇、五合乡、北滩乡、三滩乡、刘川乡进行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路,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种植业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甘肃省中东部,黄河上游,黄河流经11个乡镇、154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辖18个乡镇,175个行政村,总人口4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3万人。国土总面积5809.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14.9万亩,其中水地50.05万亩,人均水耕地1.18亩。目前,全县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08.9万亩,其中小麦23.26万亩,水稻3.56万亩,玉米18.42万亩,糜谷2.83万亩,其它谷物2.61万亩,夏收豆类7.74万亩,大豆0.72万亩,棉花0.15万亩,油料4.21万亩,枸杞4.88万亩,籽瓜10.5万亩,蔬菜25.8万亩(含洋芋),瓜类4.35万亩。 2014年粮食总产170477吨,均产220公斤/亩,蔬菜总产658925吨,蔬菜产值80786.84万元。农业总产值171291.6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33533.49万元,占77.96%,农业增加值102014.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9元。种植业仍是我县农民最基本的收入来源。根据县情,积极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种植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现实选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特点 近年来,全县围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快两翻三提高”的总体目标,极力推动“三大产业”、“六大基地”建设,及时调整农业发展策略,以经济作物和蔬菜为重点,引导农民发展高效产业,种植名、特、优、新品种,做大做强做优比较优势产业和产品,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农业结构新思路、新格局,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经作种植逐渐扩大。一是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2014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4.69万亩,较2014年增加16.38万亩,增幅18.55%,年均增加2.34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77.46万亩,较2014年增加了10.48万亩,增幅15.6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11.29万亩,较2014年增加2.57万亩,增幅29.47%;园林水果面积4.71万亩,较2014年增加1.48万亩,增幅45.82%。二是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渐趋合理。2014年粮食、经作(含蔬菜、水果、瓜类)、饲草面积比和夏秋作物比由2014年的74.11:25.02:0.87和49.73:50.27调整为70.39:27.61:2.00和26.16:73.84。粮食比重略有下降,经作、饲草比重增幅较快,分别达到34.41%和178.48%,夏秋作物调整中,秋粮增幅较大,“压夏扩秋”效果显著。三是经作内部结构变化大。通过经作结构的调整,初步形成了蔬菜(含地膜早熟洋芋)、籽瓜、枸杞、瓜类等四大特色产业格局。其中:蔬菜、籽瓜、枸杞、瓜类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由2014年的18.1:4.5:0.2:1.6提高到2014年的23.7:7.2:4.4:3.9,增幅分别为31.25%、57.74%、1846.23%和140.48%。调整力度最大的是蔬菜,2014年蔬菜面积较2014年增加了10.12万亩,发展速度最快的是枸杞,增幅1846%。 (二)特色农业产业壮大,优势农产品向区域化经济发展。一是全县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全县蔬菜(含洋芋、复种等)种植面积达30.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达到5.18万亩,新发展蔬菜1.5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9.13%,万亩以上的蔬菜种植乡镇达到7个,形成了以东湾、三滩为主的万亩茄子生产基地,以北湾为主的5千亩密刺黄瓜生

4大现代农业种植模式13种栽培方式

4大现代农业种植模式13种栽培方式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也在不断创新,农业科技进步改变了传统农业种植 模式,也出现大批量的新型农业经济体,即农业示范园区、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这些新 型农业经济体采用的是何种农业种植模式呢? 新型农业包括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无土栽培、精准农业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四大模式。选对 模式和方法,无疑可以让农业经营事半功倍。接下来,带大家一起来了解现代化新型农业种植的4 大模式和13种栽培方式。 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据了解,设施栽培是露天种植产量的3.5倍。一般而言,从事设施农业种植需配备由计算机控制的可自动开启天窗、遮阳系统、保温系统、升温系统、湿窗帘、喷滴灌系统或滴灌系统、移动苗床等自动化设施,从而提供农业“智能”温室。智能温室不仅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种植,还可以在实现农业观光、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以及广大群众最为熟悉的生态餐厅功能。设施农业运用涵盖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食用菌等。随着蔬菜农药残留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安全型温室建设成为

无毒农业、设施农业、蔬菜标准园建设的核心设施。使用这种设施可以生产出没有农药污染的蔬菜瓜果,是今后设施农业重点发展的对象。从事农业相关种植的人士或许可以尝试下。 1 生产型温室 生产型温室主要以生产种植为主,可以在温室内种植蔬菜、花卉、水果以及育苗组培等功能。 2

生态餐厅 生态餐厅是综合运用建筑学、园林学、设施园艺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以设施调控技术、农艺栽培及管理技术来维护餐厅的优美环境,形成以绿色景观植物为主,蔬、果、花、草、药为辅的植物配置格局,结合假山、瀑布、小桥流水、竹木亭阁等园林景观,全方位立体展现绿色、优美、宜人的就餐环境。一般生态餐厅需要具备的条件为:智能控制温室、天然环境、生态食品、节能、节水、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等环保措施。生态温室餐厅是将现代设施农业和绿色餐饮完美结合的产物,我们认为做休闲农业旅游的农 场或农庄可以参考,用特色吸引游客。 农业观光

福建农作物种植结构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大部分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中北部部分山区冬季有雪相。南部地区冬季温度较高可全年进行农业生产。???福建主要经济作物以果树,茶叶,蔬菜和烟草为主。果树主要以柑橘类比较的多(柑橘、蜜柚和橙)。其次是荔枝香蕉龙眼枇杷部分地区也还有葡萄桃枣和梨等。茶叶在福建的种植面积比较的大。年用药量也比较的大,而且很多地方的用药水平也比较的高,部分地区以主要销茶叶的产品为主。大田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的种植在内陆地区比较的集中,沿海地区比较的分散而且面积也比较的小(宁德地区水稻面积也比较的大)。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福建各个地区的农药市场的特点。??? 一、漳州地区。漳州为福建省最大的农药市场。年销量要占福建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是漳州本身市场比较的大全年都在用药,而且很多大客户辐射的面积也比较的大,很多的客户做到了厦门泉州龙岩)。漳州地区全年都在用药,种植作物也比较的多杂淡旺季不明显。漳州用药主要集中在果树蔬菜和茶叶方面。果树主要是以蜜柚香蕉荔枝龙眼枇杷为主。蜜柚用药比较的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杀螨,杀蚧和杀菌。蚜虫飞虱果实蝇类用药也不少,但因年份不同用药变化比较的大。杀螨剂全年都在用药,杀蚧从4月份开始8月底基本结束。杀菌以溃疡炭疽疮痂烟煤杀皮等比较的多。从年初开始用药到采摘结束。采摘后用保鲜剂比较的多。保鲜以咪鲜胺为主.香蕉用药主要还是杀菌为主,主要针对的还是香蕉叶斑病。荔枝龙眼用药主要以钻心虫的为主,枇杷用药较少。茶叶用药主要

以杀虫的较多,年初时用一 些催芽剂,杀虫主要以茶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蚜虫飞虱为主。部分季节跳甲用药也比较的多。蔬菜漳州种植面积也比较的大,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和年初,从9月份开始持续到来年的3月份。水稻在漳州种植面积较小主要以单季稻为主,水稻收获后很多地方种植水稻。????二、厦门地区。厦门地区在福建属于面积较小的市,但蔬菜面积较大,种类也较多,是中国八大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蔬菜全年基本都在用药且用药水平较高。厦门由于和漳州较近所以很多漳州经销商在这边都有辐射。???? 三、泉州地区。泉州在福建省内也是农药大市场。重要作物集中在果树(柑橘)、蔬菜、茶叶上面,水稻面积要比漳州大。果树以柑橘为主,主要集中在永春县,柑橘用药与漳州蜜柚相同也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泉州茶叶面积较大重要集中在安溪,安溪茶叶用药在福建是最大的而且用药水平也比较的高。茶叶用药种类与漳州基本一致再不赘述。泉州其他县市以蔬菜水稻为主。部分地区也有荔枝龙眼枇杷但种植面积都不是很大。???? 四、福州莆田地区。福州莆田以蔬菜果树水稻为主。部分地区好有少量的茶叶。蔬菜全年基本都在用药。尤其是莆田地区最近几年蔬菜的种植面积都在不断的增大,用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蔬菜沙虫也主要是以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等较多,还有跳甲地下害虫蚜虫蓟马等也比较的多。果树面积不大但比较的杂有葡萄荔枝龙眼枇杷柑橘等。????五、宁德地区。宁德主要还是以茶叶和水稻的用药

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调研报告.doc

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调 研报告 第一篇: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调整优化全县种植业结构,不断提升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政协于六月十九日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在政协领导带领下,先后深入到东湾镇、五合乡、北滩乡、三滩乡、刘川乡进行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路,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种植业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甘肃省中东部,黄河上游,黄河流经11个乡镇、154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辖18个乡镇,175个行政村,总人口4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3万人。国土总面积5809.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14.9万亩,其中水地50.05万亩,人均水耕地1.18亩。目前,全县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08.9万亩,其中小麦23.26万亩,水稻3.56万亩,玉米18.42万亩,糜谷2.83万亩,其它谷物2.61万亩,夏收豆类7.74万亩,大豆0.72万亩,棉花0.15万亩,油料4.21万亩,枸杞4.88万亩,籽瓜10.5万亩,蔬菜25.8万亩(含洋芋),瓜

类4.35万亩。 2014年粮食总产170477吨,均产220公斤/亩,蔬菜总产658925吨,蔬菜产值80786.84万元。农业总产值171291.6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33533.49万元,占77.96%,农业增加值102014.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9元。种植业仍是我县农民最基本的收入来源。根据县情,积极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种植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现实选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特点 近年来,全县围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快两翻三提高”的总体目标,极力推动“三大产业”、“六大基地”建设,及时调整农业发展策略,以经济作物和蔬菜为重点,引导农民发展高效产业,种植名、特、优、新品种,做大做强做优比较优势产业和产品,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农业结构新思路、新格局,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经作种植逐渐扩大。一是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2014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4.69万亩,较2014年增加16.38万亩,增幅18.55%,年均增加2.34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77.46万亩,较2014年增加了10.48万亩,增幅15.6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11.29万亩,较2014年增加

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种植生产模式设计

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种植生产模式设计 自然条件分析 一、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的地表结构 本区地势西高东低,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分布。 淮北平原:江苏与安徽北部为黄淮平原的一部分,称为淮北平原。 淮阳山地:包括大洪山、桐柏山、大别山及其东延的江淮丘陵。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山地两侧气候土壤、植物均有明显差异。 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江汉平原、洞庭湖、鄂东沿江冲积平原、鄱阳湖平原、巢湖及皖江沿江平原及长江三角洲等组成。 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5 m以下。河网密度达 4.8 km/km2。三角洲的南北两翼各有一个大的碟形洼地,北为里下河平原,南为太湖平原。居中的是一系列以河口沙坝为核心的河口古沙洲。近期发育的沙洲尚处在长江南北汊流包围之中,例如崇明岛、长兴岛、横岛等。早期形成的古沙洲已与长江北岸连成一片,成为江淮平原的组成部分。 江南丘陵:包括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南岭以北的广大低山丘陵区。红岩盆地广布,红层地貌发育典型。 南岭山地:江西、湖南南部为断续的东西向的南岭山地,南岭古称“五岭”包括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山地。 西部边缘山地:本区西部为一系列较高的山地,自北向南有武当山,大巴山东段的神农架和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 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 4 000~6 500 ℃。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 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800~1 600 mm,比华北区多1~2倍,比西南区也要丰富些。 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福建农作物种植结构教案资料

福建农作物种植结构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大部分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中北部部分山区冬季有雪相。南部地区冬季温度较高可全年进行农业生 产。福建主要经济作物以果树,茶叶,蔬菜和烟草为主。果树主要以柑橘类比较的多(柑橘、蜜柚和橙)。其次是荔枝香蕉龙眼枇杷部分地区也还有葡萄桃枣和梨等。茶叶在福建的种植面积比较的大。年用药量也比较的大,而且很多地方的用药水平也比较的高,部分地区以主要销茶叶的产品为主。大田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的种植在内陆地区比较的集中,沿海地区比较的分散而且面积也比较的小(宁德地区水稻面积也比较的大)。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福建各个地区的农药市场的特点。 一、漳州地区。漳州为福建省最大的农药市场。年销量要占福建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是漳州本身市场比较的大全年都在用药,而且很多大客户辐射的面积也比较的大,很多的客户做到了厦门泉州龙岩)。漳州地区全年都在用药,种植作物也比较的多杂淡旺季不明显。漳州用药主要集中在果树蔬菜和茶叶方面。果树主要是以蜜柚香蕉荔枝龙眼枇杷为主。蜜柚用药比较的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杀螨,杀蚧和杀菌。蚜虫飞虱果实蝇类用药也不少,但因年份不同用药变化比较的大。杀螨剂全年都在用药,杀蚧从4月份开始8月底基本结束。杀菌以溃疡炭疽疮痂烟煤杀皮等比较的多。从年初开始用药到采摘结束。采摘后用保鲜剂比较的多。保鲜以咪

鲜胺为主.香蕉用药主要还是杀菌为主,主要针对的还是香蕉叶斑病。荔枝龙眼用药主要以钻心虫的为主,枇杷用药较少。茶叶用药主要以杀虫的较多,年初时用一 些催芽剂,杀虫主要以茶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蚜虫飞虱为主。部分季节跳甲用药也比较的多。蔬菜漳州种植面积也比较的大,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和年初,从9月份开始持续到来年的3月份。水稻在漳州种植面积较小主要以单季稻为主,水稻收获后很多地方种植水稻。二、厦门地区。厦门地区在福建属于面积较小的市,但蔬菜面积较大,种类也较多,是中国八大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蔬菜全年基本都在用药且用药水平较高。厦门由于和漳州较近所以很多漳州经销商在这边都有辐射。 三、泉州地区。泉州在福建省内也是农药大市场。重要作物集中在果树(柑橘)、蔬菜、茶叶上面,水稻面积要比漳州大。果树以柑橘为主,主要集中在永春县,柑橘用药与漳州蜜柚相同也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泉州茶叶面积较大重要集中在安溪,安溪茶叶用药在福建是最大的而且用药水平也比较的高。茶叶用药种类与漳州基本一致再不赘述。泉州其他县市以蔬菜水稻为主。部分地区也有荔枝龙眼枇杷但种植面积都不是很大。 四、福州莆田地区。福州莆田以蔬菜果树水稻为主。部分地区好有少量的茶叶。蔬菜全年基本都在用药。尤其是莆田地区最近几年蔬菜的种植面积都在不断的增大,用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蔬菜沙虫也主要是以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等较多,还有跳甲地下害虫蚜

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刘乃安 摘要:与粮食作物相比,通常单位面积耕地种植经济作物的收益高,这印证了适度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需求,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战略要求使之形成了两难抉择。本文从几个视角就此问题加以分析认为,我国农业从制度创新到技术创新的发展,为加快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业提供了空间,国家可以在粮食虚拟土地资源战略下利用国外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积极开展粮食国际贸易,有助于解决国内粮食需求缺口,保护本国的稀缺的水土资源,又可充分的发挥国内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关键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国家粮食安全;粮食虚拟土地资源;种植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破除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在中国大地响起,但这只是一个信号,一个开端,已经执行了近30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其影响是深、广、远,不是一句“改革开放”就可以使全社会的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农业更是如此,我们国家不仅有幅员辽阔的农村、十几亿之巨的农民、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力,而且农业基础设施差,农民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低,大概也基于此现状,自1982年,国家针对“三农”问题在连续的五年内连发五个“一号文件”,在激活“三农”以推动全国改革大局的目的下,农副产品统购统销的制度被废除,土地承包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从制度层面得到认可与确立,农业生产的局面得以展开,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制度推动增长的空间有限,农业局面不可能获得彻底扭转,正像黄季焜所言[1],“制度创新的贡献重大,但只是一次性的飞跃”,对粮食生产增长的影响因作物而异大约在30-35%之间,技术进步才是中国粮食生产增长的第一推动力。他说在改革初期

广西间套立体种植模式效益分析

广西间套立体种植模式效益分 析 姓名:何博济 班级:农学122班 学号:1231100412

广西位于中国华南地区西部,面积23.67万平方千米,人口4754万人,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孕育了大量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广西地势为四周多山地与高原,而中部与南部多为平地。据2009年调查数据,广西耕地总面积为443.1万公顷,比1996年第一次土地调查时多出21.3万公顷;全区人均耕地1.31亩,比“一调”下降0.13亩,低于全国人均耕地0.21亩。广西处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开发程度较低,人均收入水平在全国排名较为靠后,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6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65元。广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省,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甘蔗、玉米等,全区大部分农民靠种植甘蔗作为输入来源,2011年,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1575万亩广西因此也是西部地区最大的产糖省份。广西农业人多地少,农业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我区农业钱粮双增成为了我们急需攻克的一道重要课题。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以及各种不利自然条件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的影响下,大部分农民的收入都在不断减少。农村劳动人口减少,耕地面积有限,栽培时间冲突成立压在农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在这种严峻形势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面前,农作物间套种技术为实现广西农业科学发展钱粮双增提供了一条很好的路子,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有效解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问题的希望。间套种既是当前增产增收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途

径。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间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同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如宽窄行间作或带状间作中的高杆作物有一定的边行优势、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套作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共生期只占生育期的一小部分时间,是一种解决前后季作物间季节矛盾的复种方式。套作的主要作用是争取时间以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实行套作后,2种作物的总产量可比只种1种作物的单作产量有较大提高。套作有利于后作的适时播种和壮苗全苗;在一些地方采用套作可以躲避旱涝或低温灾害;还有缓和农忙期间用工矛盾的作用。推广间套种技术潜力巨大,对增产增收的效果也将会是最显著的。 间套立体种植模式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的产量,自然能带来经济效益。下面是来自扶绥县的一些数据,能充分说明间套立体种植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在2014年西瓜开花座果期,扶绥县大部分受到阴雨天气严重影响,座果率比往年有所下降。据田间测产数据初步分析,2014年甘蔗间种西瓜的大田中,亩产西瓜高最产量为1571公斤;即使是最低的产量也有1080公斤。跟据调查数据统计,在全县甘蔗间种西瓜的大田中,亩产西瓜(商品瓜)平均为1486公斤,全县可获西瓜总产量为24816.2万公斤。根据前、中期市场产地收购价统计,2014年的西瓜销售价平均可为1.36元/公斤。按此统计,

关于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调整优化全县种植业结构,不断提升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政协于六月十九日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在政协领导带领下,先后深入到东湾镇、五合乡、北滩乡、三滩乡、刘川乡进行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路,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种植业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甘肃省中东部,黄河上游,黄河流经11个乡镇、154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辖18个乡镇,175个行政村,总人口4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3万人。国土总面积5809.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14.9万亩,其中水地50.05万亩,人均水耕地1.18亩。目前,全县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08.9万亩,其中小麦23.26万亩,水稻3.56万亩,玉米18.42万亩,糜谷2.83万亩,其它谷物2.61万亩,夏收豆类7.74万亩,大豆0.72万亩,棉花0.15万亩,油料4.21万亩,枸杞4.88万亩,籽瓜10.5万亩,蔬菜25.8万亩(含洋芋),瓜类4.35万亩。 2015年粮食总产170477吨,均产220公斤/亩,蔬菜总产658925吨,蔬菜产值80786.84万元。农业总产值171291.6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33533.49万元,占77.96%,农业增加值102051.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9元。种植业仍是我县农民最基本的收入来源。

根据县情,积极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种植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现实选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特点 近年来,全县围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快两翻三提高”的总体目标,极力推动“三大产业”、“六大基地”建设,及时调整农业发展策略,以经济作物和蔬菜为重点,引导农民发展高效产业,种植名、特、优、新品种,做大做强做优比较优势产业和产品,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农业结构新思路、新格局,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经作种植逐渐扩大。一是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2015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4.69万亩,较2015年增加16.38万亩,增幅18.55%,年均增加2.34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77.46万亩,较2015年增加了10.48万亩,增幅15.6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11.29万亩,较2015年增加2.57万亩,增幅29.47%;园林水果面积4.71万亩,较2015年增加1.48万亩,增幅45.82%。二是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渐趋合理。2015年粮食、经作(含蔬菜、水果、瓜类)、饲草面积比和夏秋作物比由2015年的74.11:25.02:0.87和49.73:50.27调整为70.39:27.61:2.00 和26.16:73.84。粮食比重略有下降,经作、饲草比重增幅较快,分别达到34.41%和178.48%,夏秋作物调整中,秋粮增幅较大,“压夏扩秋”效果显著。三是经作内部结构变化大。通过经作结构的调整,初步形成了蔬菜(含地膜早熟洋芋)、籽瓜、枸杞、瓜类等四大特色产

2008年吉林省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新变化

2008年吉林省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新变化 中国统计信息网2008.02.29 10:49:21 为及时了解今年吉林省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情况,安排好春耕生产,我们于近日对19个县、1980个农户开展了2008年农民种植意向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全省农作物种植结构基本稳定,大豆面积呈显著增加的趋势。 一、今年吉林省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趋向 据抽样调查显示,2008年吉林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预计为7685.04万亩,比上年增加109.09万亩,增长1.4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6522.36万亩,比上年增加19.15万亩,增长0.3%;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占84.87%。 1、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内部呈现“两增两减”的变化。“两增”是:大豆播种面积预计为781.52万亩,比上年增长17.1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 11.98%;玉米播种面积预计为4289.55万亩,比上年增长0.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5.77%。“两减”是:水稻播种面积预计为994.79万亩,比上年下降1%,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5.25%;薯类面积预计为149.11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29%。 2、在经济作物中,油料、蔬菜面积增加,瓜果类面积减少。经济作物中,油料作物的播种面积继续稳步上升。花生的面积增长43.4%;瓜果类面积下降0.69%,其中:西瓜面积下降3.39%、甜瓜面积增长63.75%。蔬菜面积比去年增长13.92%。

二、农作物面积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农民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产品价格变动来调整种植结构,也就是哪种农产品价格高、出手快,农民就种什么。 1、种植玉米依然是老百姓选择的主要品种。玉米面积的持续增加,主要是种植玉米相对其它农作物比较好管理,玉米抗灾能力又相对较强。而且玉米价格一直看好,到现在为止以达到每公斤1.21元左右,种玉米比较好卖,风险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比较容易调动广大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 2、稻谷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水稻价格今年低于去年。二是缺水灌溉的现象越来越重,从而使成本增加,导致稻谷播种面积下降。 3、油料作物面积呈现增长趋势,主要原因大豆价格上涨,直接影响植物油价格连续上升,使油料作物价格也接连上升。 4、蔬菜播种面积明显增加,由于去年蔬菜价格上涨较快,如吉林省洮南市的金塔辣椒,每公斤鲜椒达2.4元,比去年同期高了一倍多,所以,今年有些农民增加了蔬菜播种面积。 5、甜香瓜面积呈现增加态势。主要是移栽地膜覆盖技术普遍推广,促进了作物早熟。去年每公斤价格7.00元左右,经济效益看好。 三、2008年玉米种植前景值得关注 2007年农资价格的上涨,使玉米种植的净利润增幅受限。对于农民来说,粮食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07年玉米种植收益的趋弱,使08年玉米种植前景不容乐观,对于未来吉林省玉米市场行情走势也将产生重要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吉林省作为中国玉米种植第一大省,由于06年玉米价格高涨,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继续提高,但因为耕地面积已基本利用,因此播种面积增幅有限。 二是玉米生产成本有所增加。众所周知,玉米成本由两部分构成,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07年玉米成本的上升主要是受生产资料与服务费用及人工成本增加而影响的,土地成本上升主要是受国家种粮补贴的增加和粮食价格上涨及提高流转地租金的影响。据调查了解,今年吉林地区每亩玉米生产资料与服务费用为234.21元,比上年增长5.81%。人工成本为117.9元/亩,比上年增长7.7%。玉米总成本为544.07元/亩,比上年增长4.29%。 三是部分农户有转种大豆意愿。大豆市场行情的高开高走,使得部分农民转种大豆的意愿有所增强。随着新的生产及销售周期重新开始,未来玉米市场行情能否止跌回升,对08年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至关重要。

种植业结构调整典型材料

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小金湾东乡族乡现有1123户,6303人,耕地面积16500亩。由于人均占有耕地仅为2.6亩,耕地多为盐碱地、漏沙地,因地质较差,致使亩均产量和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为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农户种植亩均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小金湾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依靠科技、分类指导,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以人均1亩高效增收田为目标,积极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以间、混、套、复种等科学的栽培模式改造低效田,发展高效田,种植棉花、孜然、红花、玉米等高效、特色农作物,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 一是逐步压缩棉花种植面积。花海片区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棉花种植,棉花也是花海片区近年来的主要经济作物,亩均效益在800元左右。近年来已形成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依托棉花加工龙头企业,棉花种植已成为小金湾农户增收支柱产业之一。但近几年因农资、人工价格、水电等各项费用上涨,棉花种植成本随之不断上涨,而棉花价格却大幅下降,种植棉花的利润也大幅降低。为此我乡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把棉花种植面积控制在全乡总耕地面积的50%以内。积极引进棉花新品种、推广应用棉花套种技术,努力提高棉花种植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稳步提升经经带田3000元田效益。充分利用土地、光热资源和作物共生互利、优势互补、物质循环利用等生物特性,以增产增收、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为目标,扩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把推广高效立体复合种植模式—经经带田作为农业增效的主要措施,间、混、套、复种等多种方式科学种植,同时狠抓示范推广和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推广孜然套红花间种胡萝卜、孜然套玉米间种黄豆、棉花套油葵、棉花套玉米等高效作物栽培模式,面积达到了5000亩,复种大田胡萝卜1000亩,使全乡立体复合种植模

河北省经济作物种植结构

河北省经济作物种植结构 河北省现辖11个省辖市、23个县级市、115个县(其中有6个自治县),35个市辖区。蔬菜生产规模,总量在全国居于第二位,仅次于山东,主要供应北京、天津等城市。该地蔬菜种植情况和国内其他一些省份在蔬菜种植方面按照节气种植,另外河北的张家口、承德两地主要是错季蔬菜,在每年的7-9月份供应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些主要的城市。一、邯郸 邯郸市下辖1县级市14县4市辖区,分别是:邯山区、丛台区、复兴区、峰峰矿区、武安市、大名县、魏县、曲周县、鸡泽县、邱县、肥乡县、广平县、成安县、临漳县、磁县、涉县、永年县、馆陶县、邯郸县。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是:曲周县、永年县、馆陶县、鸡泽县、肥乡县等县。 目前邯郸蔬菜种植主要以黄瓜、番茄、西葫芦、芹菜、茄子、豆角、西瓜、甜瓜、韭菜、白菜、甘蓝等瓜菜为主。邯郸蔬菜种植,已经形成区域化特色种植。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是:曲周县、永年县、馆陶县、鸡泽县、肥乡县。 曲周:曲周县主要种植的蔬菜种类有:番茄、黄瓜、辣椒、甜椒、甘蓝、菜花、西葫芦、芹菜等。其中甘蓝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白寨乡、候村镇、大河道乡;菜花主要分布在曲周镇、四疃乡;辣椒主要分布在白寨乡、安寨镇、四疃乡;番茄、西葫芦、芹菜蔬菜市场和塔寺桥蔬菜市场。甘蓝主要是春甘蓝8398、中甘15等甘蓝,主要分布在曲周镇、白寨乡等。有三个比较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主要是城北东牛屯蔬菜批发市场、范庄,该地育苗全部是在温室内育苗,茄果类的育苗时间一般在10月上中旬,定植时间在2月上中旬。早春甘蓝等叶菜类品种主要是在11月上旬育苗,元月中旬定植,主要的种植品种有中甘系列,8398等品种。 永年:永年县种植主要品种有大蒜、甘蓝、西红柿、芹菜、茄子、菠菜、芦笋、大葱、萝卜以及速生叶菜、特菜等,永年蔬菜生产主要是拱棚蔬菜生产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主要集中在广府、西河庄、张西堡、辛庄堡四个乡镇,早春重点生产茄果类蔬菜,主要品种有尖椒、青椒、茄子、西红柿等,10月上旬播种育苗,2月初定植,4月底5月初开始采收上市。越冬重点生产根叶菜类蔬菜,主要品种有甘蓝、芹菜、萝卜等,8月上旬播种育苗,9月上中旬定植。>/.-N 2.主要集中在小西堡、西河庄、姚寨三个乡镇,第一茬种植早春甘蓝,种植面积7万亩。主要种植日本出色、四季三九、中甘十二中甘十一、极早40等品种,11月上旬育苗,元月中旬定植,;第二茬种植夏季茄果类蔬菜,5月上旬定植;第三茬种植冬季根叶菜类蔬菜,主要有芹菜、萝卜、菠菜、香菜、茼篙等品种,8月中旬定植,10月中旬扣棚膜,。三是主要集中在南沿村、小西堡两个乡镇,第一茬生产早春茄果类蔬菜,品种主要有茄子、西红柿、尖椒,3月上旬定植。馆陶:蔬菜种植主要品种是西瓜主要是以丰收三号类型的品种为主,黄瓜主要以天津德瑞特、绿丰、黄瓜所三个厂家的品种主导当地市场,津优系列。当地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的是黄瓜主要集中在寿山寺乡周围的区域,主要的种植插口有早春大拱棚、越冬一大茬。早春的种植时间在立春的时间,育苗的方式拱棚内小拱棚育苗,越冬一大茬播种的时间在9月底,这一茬口完全采用嫁接的方式种植,种植面积在5万亩左右。西瓜在当地种植模式主要是在大拱棚直播的方式种植,种植时间是在清明前后。 鸡泽:鸡泽椒,当地辣椒种植时间比较长,而且品种以当地的自繁种为主,“红泽一号”和“红泽二号”是当地主栽品种。 肥乡:主要种植的品种是洋葱,当地主要种植的品种是邯郸蔬菜所的紫星系列品种,主要以辛安镇乡、天台山镇、在西韩乡、毛演卜乡、肥乡镇等5个乡镇为中心形成一个种植区域带。种植的时间在白露前后,次年的4月份左右定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