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骨性解剖及临床

合集下载

眼眶骨性解剖及临床

眼眶骨性解剖及临床

29/35
眼眶与鼻窦关系
眼眶周围被四个鼻窦所围绕,上有额窦,下有上颌窦,内有筛窦,后有蝶窦。 眼眶与鼻窦关系亲密,眼眶外伤、骨折等大多发生于眼眶和鼻窦之间眶壁, 造成眼眶内容物疝入或嵌顿到鼻窦内。
①额窦 ②上颌窦 ③筛窦 ④蝶窦
眼眶骨性解剖及临床
30/35
额窦
额窦:位于眼眶前上方,出生时在筛漏斗前上方存在额隐窝,今后逐步扩大形成额窦。 大约25岁左右额窦发育正常。
蝶骨炎症、外伤和占位病变早期可引发视力下降
眼眶骨性解剖及临床
35/35
眼眶骨性解剖及临床
9/35
眶顶有几个特殊结构
1.泪腺窝:位于额骨颧突后方,宽大平滑凹陷,泪腺位于其中。 2.滑车凹:位于内眦突附近,距眶缘4mm圆形小凹,为上斜肌软骨性滑车附着处。 3.视神经孔:位于眶顶尖端,卵园形,视神经由此进入颅中窝。 4.眶上切迹:眶上缘由额骨形成,其内1/3与外2/3交界处,眶上血管和眶上神经由此经过。
是修复眼眶关键性标志
泪囊窝
由上颌骨额突、泪骨组成 卵圆形,前后界分别 为泪前 嵴、泪后嵴 上半部分与筛窦为邻,下半 部与中鼻道为邻
眼眶骨性解剖及临床
14/35
眶内壁解剖特点
眶内侧壁几个主要结构给修复带来一定困难:
(1)内眦韧带 (2)泪道系统
眼眶骨性解剖及临床
15/35
内眦韧带
内眦韧带大部分附着于由上颌骨额突组成前泪嵴上,小部分附着于由泪骨 组成后泪嵴上,眶内侧壁骨折移位造成内眦韧带断裂移位,临床表现为外 伤性眶距增宽症。
眼眶骨性解剖及临床
24/35
眼眶裂、管和孔解剖特点
在眼眶四个壁之间,有许多裂、骨和孔,为血管及神经通路。
1.眶上裂 2.眶下裂 3.视神经孔或视神经管

眼眶影像解剖

眼眶影像解剖

眶隔前常见病变
➢ 毛细血管瘤 ➢ 淋巴瘤 ➢ 炎性病变 ➢ 睑板腺癌 ➢ 基底细胞癌
毛细血管瘤
眶隔前炎症
定位征像
位于眼球前方软组织 病变弥漫、形态不规则 眼球移位少见 外直肌正常 视神经正常
脑膜瘤 胶质瘤 转移瘤 炎症
视神经视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胶质瘤9.静脉:眼部血液回流至脑脊液的 V
眼上、下V,内眦V,视网膜中央V,涡V, 睫状前V,肌V,面V,翼丛,海绵窦
眼眶骨折的CT表现
拳打 脚踢 膝顶
眶内骨折(爆裂骨折blowout fracture/凹 陷骨折/间接骨折),波及眶内、下壁
眶周骨折(眶缘骨折/直接骨折),波及 眶外、上、下壁
眶上裂
* *
* *
眶下裂
视神经管
*
*
* *
鼻泪管
二、眼球
眼球
前后径24mm,垂直径23mm, 水平径23.5mm 眼球壁:
外膜:前1/6为角膜,后5/6为巩膜; 中层: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内层:视网膜。 眼内容物:房水、晶体和玻璃体。
三、眼外肌
眼外肌为横纹肌,均起于Zinn氏环,止于巩膜 上直肌:动眼神经上支支配 下直肌:动眼神经下支支配 内直肌:动眼神经下支支配 外直肌:展神经支配 上斜肌:肌腱穿过滑车,滑车是U行纤维软骨,位于眶
眼眶内壁纸样板骨折的分类(轻、中、 重度)
❖轻度:纸样板内陷4mm以下 ❖中度:纸样板内陷5-7mm ❖重度:纸样板内陷8mm以上
——《安徽医学》
29Y/O.M only right eye being hit
29Y/O.M only right eye being hit

眼眶结构与解剖学概述

眼眶结构与解剖学概述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眼眶结构与解剖学概述
眼眶结构与解剖学概述:
为四边锥体形,尖向后,有视神经管通颅腔;底向前,形成四边形眶缘,开口对向面部,在眶上缘可见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眶下缘下方有眶下孔。

眶的四壁厚薄不等,上壁与颅前窝相邻,在上壁的前外侧部有泪腺窝,前内侧有滑车窝(或棘);内侧壁最薄,上筛骨迷路相邻,壁的前方有泪囊窝向下经鼻泪管通鼻腔,内侧壁的上缘有筛前孔和筛后孔;下壁下方为上颌窦,下壁上面可见眶下沟,向后延续达眶下裂,向前经考,试大收集整理眶下管出眶下孔;外侧壁最厚,其后部和眶下壁之间有眶下裂通颞下窝和翼腭窝,和眶上壁之间有眶上裂通颅中窝我们`搜集整理。

归纳起来,眶与周围的交通渠道及通过结构主要有:视神经通过视神经管入颅腔;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自颅腔经眶上裂眶;眶上神经经眶上孔(切迹)至额部,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经眶下裂、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至面部。

眼动脉经视神经管入眶;眼静脉经眶上裂后行,眶下动脉由眶下裂至眶下孔。

此外,泪腺位于泪腺窝内,分泌的泪水经结合膜囊、泪小管至泪囊,经鼻泪管下泄入鼻腔。

眼眶骨性解剖及临床

眼眶骨性解剖及临床

眶顶结构与临床
泪腺区手术经皮切口不超过中内1/3处 眶上神经断裂后如可能尽量修复 内上方感觉神经较多,是神经鞘瘤多发区
眶顶结构与临床
内上方的手术操作易损伤滑车,发现滑车脱落要复位
眶内壁解剖特点
眶内侧壁大致成长方形 由四块骨构成:
①上颌骨额突,位于眶内侧壁前方。 ②泪骨,位于前下方。 ③筛骨纸板,构成眶内侧壁的中心部分。 ④蝶骨体的侧部,形成眶壁的前部有颧骨和额骨组成,较坚固,故单纯眶外侧壁前部 骨折发生率不高,往往由于颧骨骨折移位导致眶外侧壁骨折。 眶外侧壁后部由蝶骨大翼构成,较薄,也可发生爆裂性骨折。眶外 侧壁位于颅面中央最外侧,在颅颌面外伤时,眶外侧壁易受累骨折。
外侧开眶时用锯锯开前端,再用咬骨钳向外骨折较容易
眼眶及眶周围部位的解剖知识是理解 疾病影响及手术干预的基础 眼眶影像学的进步为临床解剖提供了 更加详尽的细节描述
眼眶骨性组织解剖
视觉功能的主体-----眼球及视神经
眼眶内是由眼球、视神经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血管、分泌结构等结成的复合体 周围被鼻窦 、颅内组织、深部面组织所围绕
眼眶
眼眶为两个四棱锥状骨腔, 位于颅面正中垂直线两侧, 左右对称, 眶口向前向外, 眶尖向后 和颅腔相通. 眼眶分为上、下、内、外四壁 上壁、下壁又称眶顶和眶底。
视神经管内通过下列组织:
①视神经及其三层鞘膜; ②眼动脉; ③来自交感神经的分支。
眼眶与鼻窦的关系
眼眶周围被四个鼻窦所环绕,上有额窦,下有上颌窦,内有筛窦,后有蝶窦。 眼眶与鼻窦关系密切,眼眶外伤、骨折等大多发生于眼眶和鼻窦之间的眶壁, 导致眼眶内容物疝入或嵌顿到鼻窦内。
①额窦 ②上颌窦 ③筛窦 ④蝶窦
眼眶裂、管和孔的解剖特点
在眼眶的四个壁之间,有许多裂、骨和孔,为血管及神经的通路。

眼眶病

眼眶病

混合型表现介于二者之间
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史、症状(占位+炎症)、超声、CT、MRI
CT显示
•占位性病变或正常结构的改变 •眼外肌肥厚的典型特征可与TAO相鉴别
超声检查
•淋巴细胞浸润型→内回声低
•纤维组织增生型→声衰减明显
须与恶性肿瘤鉴别: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治疗—— 病变的组织类型与疗效关系密切

病史及一般情况
发病年龄、性别、眶别和发病位臵、病变的发生发展、 症状和体征
眼部检查
•眼睑及结膜 •眼球突出度(体位性眼球突出、搏动感或移位) •眶区扪诊 肿块的位臵、大小、质地、边界、活动度、表面情况、 是否压痛、波动感或搏动、眶压等 •视力和视野检查 •眼球运动 •眼底
什么是眼球突出?国人正常眼球突出度为 多少?如何测量? 用Hertel眼球突出计测量 正常值:12~14mm,两眼突出度相差应<2mm
眶下裂
第V颅神经上颌支、颧神经、眼下静脉至翼丛的交通支通过
二窝:泪囊窝、泪腺窝
眼眶应用解剖
眼眶内容
• 眼球、视神经、眼外肌、血管、神经、筋膜、韧带、骨膜、 腺体、脂肪体等
眼眶眶腔容积与内容物体积改变 • 眼球突出
•眼眶内容增加(眶内肿瘤、眼外肌肥大、眶内出血、炎症、水肿) •眶腔容积缩小(骨性肿瘤)
•点抗生素眼药或涂眼膏 •严重者湿房镜,必要时睑裂缝合
治疗(二)

放射治疗
• 药物无效、有禁忌症者 • 双颞侧投照,总量约20Gy

物理治疗
• 已产生纤维化,眶压增高,眼球运动明显受限者 • 碘化钾离子透入→软化瘢痕

手术治疗
• 病情稳定的眼睑、眼外肌病变;高眶压经药物治疗无效, 而出现视神经病变或严重的角膜病变;美容要求等

(医学课件)眼眶解剖

(医学课件)眼眶解剖

2023-11-04•眼眶的概述•眼眶的解剖结构•眼眶的生理功能目录•眼眶疾病与诊断•眼眶疾病的治疗•眼眶解剖的临床应用01眼眶的概述它容纳了眼球、视神经、眼肌和泪腺等组织。

眼眶由上方的额骨、前方的蝶骨、外侧的颧骨和下方的上颌骨等组成。

这些骨头形成了眼眶的四个壁,即上壁、下壁、内侧壁和外侧壁。

眼眶的作用维持眼球位置稳定眼眶通过提供足够的空间来维持眼球的正常位置,防止眼球脱出。

支持眼球运动眼眶内有肌肉和神经,可支持眼球的转动和调节焦距。

提供眼球必要的保护眼眶能保护眼球免受外界冲击和损伤。

02眼眶的解剖结构眼眶的表面结构眶骨眼眶是一个由多块骨头组成的骨性结构,包括额骨、筛骨、蝶骨、上颌骨、颧骨和腭骨等。

这些骨头形成眼眶的外部轮廓。

眼睑眼睑是覆盖在眼眶入口的软组织,分为上眼睑和下眼睑。

它们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保持眼球湿润。

眼眶的内容物眼肌眼肌是控制眼球运动的横纹肌,包括六条外直肌、四条内直肌和两条上下斜肌。

泪器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负责产生和排出眼泪。

眼球眼球是位于眼眶正中央的球形器官,负责接收光线并转化为神经脉冲,传递给大脑以产生视觉。

眼眶的血管和神经血管眼眶内有丰富的血管,为眼部和眼眶内的组织提供营养。

神经眼眶内的神经包括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眼球运动。

03眼眶的生理功能眼眶的骨性结构为眼球提供了保护,避免眼球受到外界冲击或压迫。

眼眶内的脂肪和结缔组织能够减缓外界冲击,进一步保护眼球。

眼眶的骨性结构还能防止眼球过度突出或凹陷,以维持眼球的正常位置。

保护眼球调节眼球压力眼眶内的泪液循环和房水循环共同维持眼球的正常压力。

当眼球压力升高时,房水通过小梁网进入脉络膜上腔,再通过巩膜表面的血管排出,以降低眼球压力。

当眼球压力降低时,泪液通过泪道进入鼻腔,再通过血液循环回到眼眶,以维持眼球压力的稳定。

维持眼球位置眼外肌包括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和斜肌等,它们通过收缩和松弛来控制眼球的运动。

简述眶下孔的解剖特点和临床意义

简述眶下孔的解剖特点和临床意义

简述眶下孔的解剖特点和临床意义
眶下孔是两侧眶之间的空隙,是两侧眶骨连接的重要部位。

它在形态上为扁平的狭长管,位置位于眦下位,是脑室与眼眶内容物的连接部分,是青光眼病变、眼压、神经视觉障碍及眼外伤等发病机制的一级关口。

在解剖上,眶下孔由两个眶下孔骨构成,其中上眶下孔骨位于眦下位,下眶下孔骨位于眦后位。

它们分别由两侧的上下眶骨构成,并形成一个拱状空隙,外表面由上眦下肌拉张所以有凹凸不平的表面结构。

在临床上,眶下孔可以用来诊断和治疗各种眼病,如青光眼、眼压异常、神经视觉障碍及眼外伤等。

比如,青光眼通常会在眶下孔充血,当眶下孔肌被释放时,可以缓解眼部压力,并促进眼睑和瞳孔的正常张开。

因此,眶下孔在临床上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1 -。

眼及眼眶解剖及常见病变的影像诊断

眼及眼眶解剖及常见病变的影像诊断
眶 骨: 呈低信号 玻璃体: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球后脂肪: 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 眼外肌视神经: 呈等信号强度 晶状体及眼环: 呈等信号强度
11
眼球下部横断层面CT扫描像
12
眼球后缘冠状层面CT扫描像
13
眼球中部横断层面MR扫描像
14
异常影像学表现
• 大小与形态异常 • 密度(信号)异常 • 位置异常 • 眶壁骨质异常 • 眼眶通道异常 • 肿块 • 邻近解剖结构改变
15
眼眶蜂窝织炎
• 眶内软组织急性化脓性炎症。 • 上面部静脉吻合多,邻近感染累及。 • 起病急,局部炎症症状+全身感染症状。 • 严重者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
和败血症。
16
眼眶蜂窝织炎
• CT表现:不具特征性。分肌锥内、肌锥外和骨膜 下三类,肌锥外最常见。眶内正常结构界限不清 或消失,眼睑肿胀,眼球壁增厚,眼外肌增粗, 球后脂肪密度增高。脓肿则为软组织肿块,增强 不规则或环形强化。
30
球内肿物,可见钙化斑
R
L
CT 平扫 AX
31
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
R
CT 平扫 AX
L
32
R
L
T2WI
AX
T1WI
33
R
L
AX 增强(FAT)
34
泪腺肿瘤(Tumor of the lacrimal gland)
• 原发眶内肌锥外最常见原发肿瘤。 • 泪腺窝区肿块。 • 混合瘤(50%)最常见,泪腺癌(30%)。 • 良性混合瘤多见于中年男性,病程长,病
质激素治疗有效。
20
CT影像表现:
眶隔前炎型:眼睑组织肿胀增厚 巩膜周围炎型:眼球壁增厚 泪腺炎型:泪腺肿大 肿块型:眶内软组织肿块,边界清,轻中度 强化 肌炎型:眼外肌的肌腹及肌腱同时增粗,上 直肌及内直肌常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精选课件
眶底解剖特点
眶底似三角形,由内向外稍向下倾斜,外侧的前部最低。 眶底由三块骨构成
①上颌骨的眶面,形成其中心区的大 部分。 ②颧骨的眶面,形成外侧前部。 ③腭骨的眶尖,组成后方的一个小三 角区。
眶下缘由上颌骨与颧骨构成,各占一半
18
精选课件
眶底解剖特点
眶底有眶下沟经过,此沟在眶下裂的下内侧向前行进,最后变成眶下管, 约在眶下缘下方4mm处开口,成为眶下孔,眶下神经和眶下动脉通过此孔。
眶外侧壁由两块骨组成:
眶外侧壁呈三角形,由前向后向内倾斜,与正中矢状面成45度角。 ①颧骨的眶面形成其前1/3部分 ②蝶骨大翼形成其后2/3部分。
22
精选课件
眶外壁解剖特点
眶外侧缘的下方为颧骨的额突,上方为额骨。 额骨在上部较突出,保护眼球,使来自上方的外伤不易损伤眼球。
眶外侧缘向后呈弯曲状,使视野扩大。眶外侧壁在前方隔开眶与颞窝,在后方隔开眶 与颅中窝和大脑颞叶。 外直肌在眶内走行中均与眶外侧壁接触,其上方为泪腺神经和泪腺动脉。
19
精选课件
眶底结构与临床
然而这部分也是眶底 中最脆弱的部位,极 易受外力的冲击,导 致突出结构消失,引 起眼球移位。同时, 该部位的眼眶结构不 易矫正,许多手术的 成败关键就在于此。
20
精选课件
眶底结构与临床
1.眶下神经沟不要误诊为骨折 2.修复眶下壁骨折时易损伤眶下神经
21
精选课件
眶外壁解剖特点
6
精选课件
眼眶
眼眶由七块骨组成 额骨 颧骨 蝶骨 筛骨 泪骨 腭骨
上颌骨
7
精选课件
眼眶骨性结构局部解剖与临床
• 眶顶 • 眶内壁 • 眶底 • 眶外壁 • 眼眶裂、管和孔 • 眼眶与鼻窦的关系
眶顶解剖特点
眶顶类似三角形
(1)由额骨的 眶板形成前方的 大部分 (2)蝶骨小翼 形成后方的三角 形眶尖
24
精选课件
眼眶裂、管和孔的解剖特点
在眼眶的四个壁之间,有许多裂、骨和孔,为血管及神经的通路。
1.眶上裂 2.眶下裂 3.视神经孔或视神经管
25
精选课件
眶上裂
眶上裂外侧由额骨封闭,内侧较宽,位 置在视神经孔的下方,由此向外此裂逐 渐缩小,故此裂又被分为两部分, 外侧部分位于眶顶和眶外侧壁之间向前 方伸展,内侧部分在眶顶尖端及视神经 孔之间, 两部分形状不同,外侧较窄,内侧较宽。 眶上裂为眶顶和颅中窝之间的最大交通, 其尖端距额颧缝30-40mm。
23
精选课件
眶外壁解剖特点
眶外侧壁的前部有颧骨和额骨组成,较坚固,故单纯眶外侧壁前部 骨折发生率不高,往往由于颧骨骨折移位导致眶外侧壁骨折。 眶外侧壁后部由蝶骨大翼构成,较薄,也可发生爆裂性骨折。眶外 侧壁位于颅面中央最外侧,在颅颌面外伤时,眶外侧壁易受累骨折。
外侧开眶时用锯锯开前端,再用咬骨钳向外骨折较容易
眼眶及眶周围部位的解剖知识是理解 疾病影响及手术干预的基础
眼眶影像学的进步为临床解剖提供了 更加详尽的细节描述
1
精选课件
眼眶骨性组织解剖
2
精选课件
视觉功能的主体-----眼球及视神经
3
精选课件
眼眶内是由眼球、视神经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血管、分泌结构等结成的复合体 周围被鼻窦 、颅内组织、深部面组织所围绕
14
精选课件
眶内壁解剖特点
眶内侧壁的几个重要结构给修复带来一定困难:
(1)内眦韧带 (2)泪道系统
15
精选课件
内眦韧带
内眦韧带大部分附着于由上颌骨额突构成的前泪嵴上,小部分附着于由泪 骨组成的后泪嵴上,眶内侧壁骨折移位造成内眦韧带断裂移位,临床表现 为外伤性眶距增宽症。
16
精选课件
泪道系统
由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位于前后泪嵴间泪囊窝内的泪囊和 骨道中的鼻泪管组成 眶内侧壁外伤骨折极易累及泪道系统,造成泪道阻塞、流泪,流脓。
眶顶结构与临床
泪腺区手术经皮切口不超过中内1/3处 眶上神经断裂后如可能尽量修复 内上方感觉神经较多,是神经鞘瘤多发区
11
精选课件
眶顶结构与临床
内上方的手术操作易损伤滑车,发现滑车脱落要复位
12
精选课件
眶内壁解剖特点
眶内侧壁大致成长方形 由四块骨构成:
①上颌骨额突,位于眶内侧壁前方。
②泪骨,位于前下方。
26
精选课件
眶上裂
通过眶上裂的血管神经有: ① 第Ⅲ、Ⅳ、Ⅵ颅神经; ② 泪腺神经、额神经及鼻睫神经; ③ 眼静脉; ④ 脑膜中动脉的回返支; ⑤ 睫状神经。
27
精选课件
眶下裂
位于眶外侧壁和眶底之间,此 裂将眶外侧壁后2/3与眶底隔 开 上界为蝶骨大翼,下界在前方 为上颌骨,在后方为腭骨。 此裂起自视神经孔的下外方及 眶上裂内侧端附近,向前向外 行进,其前端距眶下缘约20mm 左右。 眶下裂在后方与翼腭窝相交通, 在前下方与颞下窝相连,后端 开口于圆孔内。
4
精选课件
眼眶
眼眶为两个四棱锥状骨腔, 位于颅面正中垂直线两侧, 左右对称, 眶口向前向外, 眶尖向后 和颅腔相通. 眼眶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上、下、内、外四壁 上壁、下壁又称眶顶和眶底。
5
精选课件
眼眶
内壁大致平行, 相距 2.5cm,长4.4~5cm 外壁互成直角,长4~ 4.5cm 从眶下缘的前缘到眶下 沟的后缘的距离是 2.5~3cm.
9
精选课件
眶顶有几个特殊结构
10
1.泪腺窝:位于额骨颧突后方,宽大的平滑凹陷,泪腺位于其中。
2.滑车凹:位于内眦突附近,距眶缘4mm的圆形小凹,为上斜肌软骨性滑车附着处。
3.视神经孔:位于眶顶尖端,卵园形,视神经由此进入颅中窝。
4.眶上切迹:眶上缘由额骨形成,其内1/3与外2/3交界处,眶上血管和眶上神经由此通过。 精选课件
28
眶下裂通过的血管神经有: ①第v颅神经上颌支; ②眶下动脉; ③颧神经; ④蝶腭神经节分支; ⑤至翼腭丛的眼下静脉分支。
精选课件
视神经孔
由蝶骨小翼两根相连而成。 视神经管向后向内走行与矢状面成36 °角, 通过此管,眼眶与颅中窝交通。
③筛骨纸板,构成眶内侧壁的中心部分。
13
④蝶骨体的侧部,形成眶内侧壁的一小部分。
精选课件
眶内壁解剖特点
额筛缝
相当于筛前、后孔的水平 是眶内壁减压的重要标志 标志筛窦顶部 手术前应行冠状CT,了解筛 骨水平板的位置、形态至关重 要
筛骨后缘
标志着眼眶内侧壁的中后部 交界
是修复眼眶的关键性标志
泪囊窝
由上颌骨额突、泪骨组成 卵圆形,前后界分别 为泪前 嵴、泪后嵴 上半部分与筛窦为邻,下半 部与中鼻道为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