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③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终稿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旅游资源一、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内涵1.旅游资源的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核心是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形成旅游资源的必须具备的条件:①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②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3.旅游资源的类型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讲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说明:地文景观包括地貌景观(如丹霞地貌、岩溶地貌)、地质过程遗迹(如火山口、海蚀景观)等;水域风光如泉、瀑、景观河段、湿地等;生物景观如林地、草地、生物多样性景观;天象景观如日月食观测地等;气候景观如海市蜃楼、佛光发源地、避暑避寒地等。
二、旅游资源的特性三、旅游资源的形成:1.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2.人类活动可以认知、提升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从宏观、微观角度看)宏观方面:选择地理环境相对理想的地方居住(江河之滨、山前平原、植被繁茂之地);微观方面:修建园林、寺庙、宝塔、陵墓等,强调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
3.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形成众多的文化古迹。
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遗产的11座古城(其中2座在中国——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4.“红色旅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英烈事迹和献身精神。
四、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a.依托构造地貌形成的旅游资源(断层湖—高原构造带上: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塔噶尼喀湖,我国的青海湖、滇池等;峡谷—深大断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b.依托气候条件形成的旅游资源—明显的地带性“白色旅游”:以冰雪运动为主的冬季度假型旅游——寒温带和中温带海景旅游资源(“三S”旅游大海、沙滩、阳光)——海陆地形和气候因素——亚热带和热带海滨地带(2)人文地理因素a.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古都、古城),附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1.旅游的概念:旅游是指人们为了娱乐、放松、教育或其他目的而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点参观、游玩、居住或其他活动。
2.旅游对经济的影响: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之一,对经济的影响非常显著。
旅游业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市场活动,促进经济发展。
3.旅游的分类:旅游可以按照时间分类为长途旅游、短途旅游和近距离旅游。
按照目的地分类为国内旅游、国际旅游和境外旅游。
按照旅游活动的性质分类为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和探险旅游。
4.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设施三大类。
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人文景观包括历史建筑、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等,社会设施包括酒店、旅游服务中心、交通设施等。
5.旅游的影响因素:旅游的影响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
政治因素包括国家政策、政治稳定等;经济因素包括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消费等;社会因素包括文化交流、人口迁移等;环境因素包括景区环境质量、生态环境保护等。
6.旅游的影响:旅游对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
经济方面,旅游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创造财富。
社会方面,旅游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进步。
环境方面,旅游带来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7.旅游开发的原则:旅游开发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前提下,要保护好自然环境,确保资源的可再生利用,同时也要保护好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8.旅游线路规划:旅游线路规划是旅游行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根据目的地的特点和游客的需求设计出最佳的旅游线路。
线路规划需要考虑景点的时间安排、交通工具的选择、住宿的安排等因素。
9.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增加,旅游行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比如,旅游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使得在线旅游预订变得更加方便;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2022年高中地理人教版 选修三《旅游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特定观赏位置
江河湖海
——远距离俯览
湖沼池塘
——低临水面
桂林山水
——乘船沿水路观赏
框景
借景
重庆 长江
苏堤春晓
断桥 残雪
花港 观鱼
雷峰 夕照
鸣沙山 月牙泉
P54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做一名规划设计师)
1.旅游“六要素”:食、宿、行、游、购、娱
一、分析区域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对旅 游发展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 二、分析区域旅游客源市场对旅游需求的数量、质量和 类型; 三、策划旅游资源开发,使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物, 安排旅游活动; 四、计划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商业以 及旅游环境保护等设施的建设和服务的安排。
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2、促进 社会文化
繁荣
促进文化交流; 满足精神文化的需求; 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
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文明程度;
促进社区建设,改善生活环境;
不利影响: 推动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1.大量旅游者的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2.一些当地的民俗、节庆、宗教活动作为吸引游客的项目
确定旅游目的地 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
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 选择旅游线路
(路途旅行时间较少而游玩时间较多)
P7 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对经济、对社会、对环境
发展国际旅游,能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P8
发展国内旅游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
1、带动 经济发展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增加经济收入,缩小地区差异。
提高城市发展的知名度; 加速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业、 邮电业的发展; 给城市发展创造机遇。
(完整版)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4]☆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体促进社会发展)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促进文化交流(○1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总体促进文化繁荣)特色和吸引力○2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4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4.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4]○1旅游业是“朝阳产业”。
○2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3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4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是开发式扶贫。
第二章旅游资源5.旅游资源的内涵○1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a.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b.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2旅游资源的核心是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023年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1.拉动经济发展⎩⎪⎨⎪⎧ 发展国际旅游能增长外汇收入发展国内旅游业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带动有关产业旳发展增进区域经济旳发展消极影响 :旅游业旳不稳定,导致区域经济旳不稳定;旅游业旳发展导致消费品和房地产价格上涨 2.增进社会文化繁华⎩⎪⎨⎪⎧ 增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旳提高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增进文化交流3.影响区域环境⎩⎪⎨⎪⎧ 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增进作用假如旅游与环境旳关系不处理好,环境会朝着恶性旳方向发展三、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旳类型:(1)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2)人文旅游资源:遗迹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2.旅游资源旳特性:多样性、不凡性、可发明性、永续性▲四、旅游资源开发条件旳评价1、旅游资源①资源价值:a.美学价值(景区对游客产生吸引力,最主线旳原因是它们具有美学价值。
包括:在山水风景、动植物、变化万千旳气象、气候上旳季节变化中体现旳动与静、刚与柔、旷与幽等不一样美感)b.科学价值(指:在地学上往往具有某种经典性)c.历史文化价值(历史上旳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旳价值)d.经济价值②旅游资源旳组合状况,以景观群为宜③旅游资源旳特色和集群状况2地理位置与交通(重要条件之一)3客源市场(对客源市场旳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旳前提)重要指标:a.客源地(其形成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旳产物,多是经济发达旳国家和地区)b.客源地与旅游地之间旳距离(靠近重要客源地旳旅游资源,其开发和运用旳价值高)c.游客旳有关状况d..游客量旳季节变化与停留时间4基础设施旳完善程度、地区接待能力、游环境承载力▲.我国发展“红色旅游”旳意义对国家:①是增进中国旅游业更大发展旳一项重要举措②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旳需要③是协助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旳需要④推进中西部旅游,深入增强中国旅游业发展后劲旳需要。
对游客:1学习了革命历史知识,接受了革命老式教育2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长阅历五、旅游景观旳欣赏1.旅游景观旳审美特性(1)自然美①形象美:雄、奇、险、秀、幽。
完整word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4]☆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1 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b(总体促进社会发展)-.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c+.促进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13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总体促进文化繁荣)特色和吸引力○2-.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b值)+.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影响区域环境:a○4复)-.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 b低了旅游质量4.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4]旅游业是“朝阳产业”○。
1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2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3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是开发式扶贫。
○4第二章旅游资源5.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a.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1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b.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高中地理选修3知识要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知识要点总结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干脆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缔造物。
下面是由我整理的中学地理选修3学问要点总结,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中学地理选修3学问要点总结(一)旅游景区开发中的不和谐音及其启示1品牌之争2重复开发觉象紧要3低水平开发屡见不鲜4不顾市场需求,不和谐音:盲目开发启示:旅游景区不做规划,只会造成旅游资源的奢侈、旅游环境的破坏、旅游景区的低效益5.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a.污染b.对生物的危害(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途、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的灭亡)c.开发建立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如: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等)d.对视觉效果的破坏6.对社会环境的破坏:a.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c.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中学地理选修3学问要点总结(二)1、旅游景观的自然美自然景观的美感,主要包括形象美、色调美、动态美、听觉美和朦胧美。
其中,形象美是最显著的美感特征。
(1) 形象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根底,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和美感有所不同。
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洞庭天下旷之说。
(2) 色调美;(3)动态美;(4)朦胧美;(5)听觉(声音)美听觉美是审美客体有节奏的音响表现出来的形式美。
听觉美是大自然中的各种声响,给予有人以听觉之美。
总结: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色调美是指自然景观的色调美感和色调改变;动态美是指自然景观富有动感的美;朦胧美是指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使自然景观呈现出的一种假设隐假设现、烟雨迷漫之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强调的是一种动感的美,属于动态美的范畴。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旅游概述1、旅游的定义:旅游是人们在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活动,它是一种离开惯常居住地,前往异地他乡的休闲体验。
2、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具有异地性、短暂性、体验性、综合性等特点。
3、旅游活动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旅游活动可以被划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旅游区域划分,可以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按照旅游性质划分,可以分为休闲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
第二章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的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参观游览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2、旅游资源的类型: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山水风景、动植物群落等;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文化景观等。
3、旅游资源的评价:对旅游资源的评价需要考虑其特色性、可进入性、规模与组合状况、地方依托因素和发展远景等因素。
第三章旅游业的发展1、旅游业的概念:旅游业是指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为旅游者的旅行、游览、住宿、餐饮、购物等活动提供有偿服务的行业。
2、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全球旅游业发展迅速,尤其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更为迅速。
同时,旅游业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3、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旅游规划与开发时,需要考虑资源状况、市场需求、环境影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
第四章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与影响1、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等。
2、旅游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可能会对区域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
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3、旅游业的社会贡献:旅游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多种收入来源。
旅游业还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4、旅游业的经济贡献:旅游业是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它对全球经济有着巨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选修③(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一、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5、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
三、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②科学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2.地理位置与交通
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
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
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四、旅游景观欣赏
(一)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1.选择观赏位置
①距离
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
②角度
③动态: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可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
常见景观欣赏角度、动态把握
2.把握观赏时机
3.抓住景观特色
①做好景观观赏前的准备工作
②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保持一定的节奏,将观赏与思考结合起来。
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体验景观的意境
①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A.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寺庙与塔
B.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美,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
②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上表现出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在我国古代园林建设:要求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我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的对比
③一方山水一方情
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一方山水一方情
5.以情观景——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
以情观景的具体要求
①综合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②发挥想象——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的特点分别是雄、奇、险、秀、幽,地貌的酷似造型……都要通过想象才能感知。
③移情与景,情景交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④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二)旅游区的景观特点及成因--------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1.黄山风景名胜区
(1)位置: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
(2)景观特征: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3)黄山自然景观的成因: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黄山的地质地貌景观。
五、旅游景区规划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应具备交通便捷、景观独特、安全卫生、服务周到、环境优良、配套设置完善,能够满足多种消费需求等基本要素
2.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①旅游开发条件的评价②旅游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规划
③旅游空间布局与旅游产品规划④旅游服务设施规划⑤旅游实施与保障体系规划
3.旅游规划的基本要求
①规划观念新颖②调查分析细致③旅游定位准确
④空间布局合理⑤内容体系完整⑥规划科学可行
4.规划中一般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分析与评估,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2)旅游开发没有形成特色。
旅游区形象不明,游客市场及产品定位不准
(3)旅游区空间布局不合理,中心区过多的接待设施不利于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
(4)景区开发建设中,城市化的特征过于明显,人工建设痕迹太多,对背景环境破坏严重。
(5)旅游建设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人造景观重复建设、内容雷同,在当地缺乏文化根基。
六、旅游活动设计
1.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1)收集旅游地信息的渠道
各种新闻媒介、旅行社、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者等。
(2)应该收集的信息
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如旅游交通方式及工具、旅游住宿条件、旅游餐饮的种类和标准、导游服务、旅行费用等),以及大致的旅行费用等。
2.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
①符合自身特点②选择最佳路径
③景观丰富多样④注意劳逸结合⑤追求最佳效果
七、旅游安全
1.旅游不安全因素
交通事故、犯罪、疾病(或中毒)、火灾与爆炸、自然灾害、战争、社会动荡、恐怖活动、旅游者冒险造成的以外伤害、旅途迷路、其他突发性以外事故
2.旅游活动中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加强预防与管理
做好自我防范
八、阐明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作用
1.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4)增加经济收入,缩小地区差异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2)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3)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
3.旅游业促进社会进步
(1)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文明程度
(2)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3)促进社区建设,改善生活环境
(4)推动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九、旅游与环境
1.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
(1)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
(2)提高环境质量(3)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2.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
(1)污染自然环境(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视觉) (2)破坏生态系统
(3)损毁文物古迹(4)扰乱社会秩序3.说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境管理(2)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3)搞好环境评价,制定环保规划(4)加强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
(5)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环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