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

合集下载

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境保护部目 录前言 (1)一、重金属污染防治现状 (3)(一)部分地区环境中重金属超标 (3)(二)重金属污染危害影响较为突出 (3)(三)重金属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3)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重点和目标 (5)(一)指导思想 (5)(二)基本原则 (5)(三)工作重点 (6)(四)目标 (7)三、主要任务 (7)(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大重点行业防控力度 (7)1.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减少重金属污染物产生 (7)2.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限制排放重金属相关项目 (8)(二)采用综合手段,严格污染源监管 (9)1.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 (9)2.规范日常环境管理,严格落实企业责任 (10)3.鼓励公众和媒体参与监督 (10)(三)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施污染源综合防治 (11)1.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11)2.大力推进清洁生产 (12)3.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 (13)4.实施区域综合整治 (14)(四)做好修复试点,逐步解决历史遗留污染问题 (15)1.开展调查评估,建立污染场地清单 (15)2.强化种植结构调整,综合防控土壤重金属污染 (15)3.开展修复技术示范,启动历史遗留污染问题治理试点 (16)(五)强化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水平 (17)1.加强重金属监察执法能力建设 (17)2.完善重金属监测体系 (18)3.健全重金属污染事故预警应急体系 (18)4.健全重金属污染健康危害监测与诊疗系统 (19)(六)加强产品安全管理,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20)1.加强应急民生保障 (21)2.提升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 (21)3.减少含重金属相关产品消费 (21)四、重点项目 (21)(一)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 (22)(二)落后产能淘汰项目 (22)(三)民生应急保障项目 (22)(四)技术示范项目 (22)(五)清洁生产项目 (23)(六)基础能力建设项目 (23)(七)解决历史遗留污染问题试点项目 (23)五、政策保障 (23)(一)完善法规标准 (23)(二)健全管理制度 (25)(三)强化环境经济政策 (25)(四)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26)(五)完善投融资政策 (27)六、组织实施 (29)(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29)(二)分解任务计划,狠抓规划落实 (29)(三)开展评估考核,实施跟踪管理 (30)前 言重金属污染具有长期性、累积性、潜伏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危害大、治理成本高。

《浙江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2015-浙江省环境监测协会

《浙江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2015-浙江省环境监测协会

浙江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实施方案为扎实推进《浙江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实施,全面完成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实施考核,特制定《浙江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排放量控制指标:宁波鄞州区、余姚市,温州平阳县、鹿城区,嘉兴海宁市等5个国家重金属重点防控区废水中主要防控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在2007年污染源普查的基础上累计削减20%,废气中主要防控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水平,废水、废气中非主要防控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水平;湖州长兴县,台州玉环县2个国家重点防控区和杭州桐庐县、富阳区,宁波慈溪市、奉化市,温州乐清市,嘉兴南湖区、桐乡市,绍兴诸暨市,金华武义县,台州路桥区、温岭市等11个省重点防控区废水、废气中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等5类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在2007年污染源普查的基础上累计削减20%;全省非重点区域废水、废气中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等5类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在2007年污染源普查的基础上单个元素均不得新增,累计削减5%。

环境质量指标:城镇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源、地表水国控断— 1 —面每月开展1次监测,重点重金属污染物达标率达到100%;重点区域水环境主要防控重金属污染物按月开展监测,主要防控重点重金属污染物达标率达到100%;7个国家重点防控区按照既定方案和环保部有关要求开展大气环境重金属污染物监测,主要防控重点重金属污染物达标率达到100%。

重点项目指标:列入本年度计划须完成验收的污染源治理项目完成率100%,具体见附件2。

环境管理指标: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加强企业监管,中期评估调整后的267家重点企业达标率、清洁生产审核率达到100%。

杜绝出现未按程序办理环评审批、未履行或超期未办理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等环评执行情况违法违规行为。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考核指标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考核指标

附件1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考核指标
说明:1)重点区域指国家《规划》中确定的全国138个重点区域;2)重点重金属指国家《规划》中确定的铅、镉、汞、铬和砷,兼顾其他重金属(如锰等);3)主要防控重点重金属指《规划》中确定的各重点区域对应的主要防控污染物,是重点重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污染物;4)重点企业指《规划》中确定的具有潜在环境危害风险的重金属排放企业,共4452家;5)没有重点区域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排放量指标只考核非重点区域,分值由10分增加为30分;6)重点区域水和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各占5分,没有重点区域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本指标不考核,将“城镇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指标达标率”和“地表水国控断面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指标达标率”分值均调整为10分。

—1—
—2—。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汉中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5.10•【字号】汉政发〔2012〕27号•【施行日期】2012.05.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污染防治正文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汉中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日汉中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1.前言重金属污染具有长期性、积累性、潜伏性和不可逆转等特点,危害大、治理难度大、治理成本高。

2009年以来,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先后就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我市在长期的矿产开采、加工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积累造成了一定的重金属污染,存在重金属污染环境安全隐患。

为了有序推动全市重金属污染问题的解决,防范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发生,保证环境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编制本规划。

2.全市重金属污染现状汉中市域跨秦岭褶皱系和扬子准地台两大地质构造单元,其间夹有松潘甘孜褶皱系的一部分,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是省内主要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

截止2006年底,辖区内已发现矿产四大类十二小类92种,矿产开采近千处。

汉中市的优势矿产,主要有金、铁、锰、铜、镍、钒、铅、锌等金属矿和玻璃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蛇纹岩、石膏、纤维水镁石、饰面用花岗岩、蛇纹岩及大理岩等非金属矿。

矿产集中分布在勉县—略阳—宁强一带,面积约2900余平方公里,储量较大,易于开采,属于国土资源部划定的陕甘川渝有色贵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区的一部分。

近年来,全市有色冶金、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优势工业增势强劲,27个工业行业产值保持增长,其中金属矿制品业、非金属矿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机械加工)等13个行业增幅达到20%以上。

山东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

山东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
铬:1192千克
注:2007年废水中特征重金属排放量中,牟平区数据来自补充调查,罗庄区数据来自污染事故调查。
三、主要任务
(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大重点行业防控力度
1、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控制重金属污染物新增量
严格项目把关,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重金属落后产能和重金属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不予立项;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严格限制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的外资项目。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将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价、环境安全防护距离作为重金属排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提,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一票否决”;同时,各地市还须编制实施重金属产业发展规划并进行规划环评,切实控制重金属污染物新增量。2011年7月起,涉及重金属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由省级及以上环保部门负责审批。严格重点行业准入,2012年底前,制定严于国家的重点行业准入条件。以济宁市为重点,对铅蓄电池制造等重金属排放企业,严格按照产污强度和安全防护距离要求,实施准入、淘汰和退出制度。
新、改、扩建电石法聚氯乙烯项目鼓励采用干法乙炔工艺。油墨生产应用有机颜料代替无机颜料。颜料、防霉剂、防腐剂等助剂生产不得人为添加铅、汞、铬、镉等重金属物质。
铅蓄电池制造业
必须符合行业准入条件,提高准入门槛。新建铅蓄电池项目规模必须大于50万千伏安时;现有企业技改规模必须大于20万千伏安时。再生铅企业从事废铅酸电池收集和处置,应依法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严禁将蓄电池破碎产生的废酸液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铅锌冶炼应采用铅锌联合冶炼模式;铜冶炼项目应采用白银炉炼铜工艺技术、闪速法炼铜工艺技术等清洁生产技术。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严格限制新增布点。必须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全部使用低汞触媒,每吨聚氯乙烯氯化汞使用量下降50%,废低汞触媒回收率达到100%;高效汞回收技术普及率达到50%;盐酸深度脱吸技术普及率达90%以上;采用硫氢化钠处理含汞废水(包括废盐酸、废碱液等)的普及率达100%。新、改、扩建钛白粉生产线必须使用氯化法,鼓励单线产能在3万吨/年以上,以二氧化钛含量不小于90%的富钛料为原料氯化法钛白粉装置建设。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环保部网站没有公布《规划》全文。

环保部一位官员对财新记者表示,《规划》全文目前是秘密的,不会向公众发布。

而《湖北日报》报道称,《规划》列出了湖北等全国14个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重点省区和138个重点防治区域。

未来5年,国家计划投入750亿元,开展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重点防治区域将得到国家项目资金的重点支持。

另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报道,《规划》涉及5大重点防控行业的砷、铅、汞、铬、镉等重金属污染。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还表示,从现在开始,要将4452家重点防控企业全部给死死盯住,实行多方面的有效监控。

《中国环境报》则援引周生贤的话说,重金属污染防治目标是到201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和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解决一批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重金属相关产业结构,基本遏制住突发性重金属污染事件高发态势;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非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水平,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周生贤强调,各省(区、市)政府要按照“一区一策”原则,编制各重点区域的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落实防治措施和资金;各地要把重金属污染防治成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把重金属污染防治作为今年九部门环保专项行动的重点;对未进行环评和“三同时”验收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改,对位于饮用水水源地的企业一律停产关闭,对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长期超标排放的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对发现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对有环境劣迹的公司上市或再融资,两年内各级环保部门一律不得出具同意其通过上市核查的文件等。

新华网报道称,2010年重金属污染事件仍保持高发态势,2010年相继发生了江苏大丰、四川隆昌、湖南嘉禾、甘肃瓜州、湖北崇阳、安徽怀宁等多起血铅事件。

“十二五”重金属污染防治进展与“十三五”主要思路

“十二五”重金属污染防治进展与“十三五”主要思路
稳” 。 “ 两降” 之 一 就 是 将 长 期 累 积 的 重 金 属污 染 突 发 事 件 能 够 遏制住 , 事件数量降下来 , 之 二 就 是 把 我 们 长 期 发 展 的 产 能 扩
十八大 以来 , 党中 央国务 院对环 境保 护的 重视达 到前 所 未有的程 度 , 将生态文 明建设纳入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 “ 五 位一体 ” 总体布局 当中 。 十八界五 中全会 , 确立 了创新 、 协调 、 绿色 、 开放 、 共享五大发展理 念 。 “ 十三五 ” 期间 , 环境质量 改 善是 生态环 境保护 的根 本 目标 , 也是评 判环保 工作 的最终 尺 度 ,以提 高环 境质量为核 心 , 统筹 设计规划 目标任务 。 风险管控方面 , “ 十三五” 期间建立健全环境损害赔偿机制 , 严格事 后追责 , 以” 融入 “ 和” 联动 “ 为理 念, 将环境风险管控措 施嵌套再常规环境监管体系内 , 强调防控并重 , 强调源头预防。 政 策法 规方 面 , 《 大气 十条 》 、 《水十 条 》 、 《 土 十条 》 成 为 “ 十三五 “ 环境 保护工作 的主战场 , 重金属 污染防 控必须 密切
污 染危害影 响较为突出 。
然 而 ,多年前 的重 金属 防控 刚 刚起步 , 法规 制度 建设 滞
后、 标准体 系不完善 , 基 础工作 薄弱 , 技术支 撑能力 不足 , 环 境 监管能力不足 、 监督管理不到 位 ; 其次 , 企业意识 淡薄 , 生 产 工 艺技 术落 后 , 治理 水平 不高 ; 再者 , 行业 重金 属防控 问 题 突出 , 工 业布局 不合理 、 缺 乏统一规 划 , 产业 结构 不合理 ,
聚 焦铅锌
T o p i c s a b o u t L e a d a n d Z i n c

有色金属十二五规划

有色金属十二五规划

有色金属十二五规划有色金属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有色金属有铜、铝、铅、锌、镍、镁、钛、锡、锑、汞等十种。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艰时期。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XX年~ 20XX年)》编制,是加快有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部署,是推动未来五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一)取得的成就“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技术装备、品种质量、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进一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1.生产持续增长。

据初步统计,20XX年10种有色金属产量3121万吨,表观消费量约3430万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3.7%和15.5%。

其中, 精炼铜、电解铝、铅、锌、镍、镁等主要金属产量分别为458万吨、1577万吨、426万吨、516万吨、17万吨和65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2%、15.1 %、12.2%、13.7%、12.5%和7.7%,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24%、40%、45%、40%、25%和83%。

20XX年有色金属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3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193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29.8%和28.1%。

专栏1:十种有色金属生产及消费量2.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提高。

“十一五”时期国内自主开发的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底吹炼铜、海绵钛大型还蒸炉等技术实现了产业化,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等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技术装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铜、镍冶炼产能占95%,大型预焙槽电解铝产能占90%以上,先进铅熔炼及锌冶炼产能分别占50%和80%。

多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铜、铝加工生产线投入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关键内容
备受各方关注而又一直秘而不宣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终于被揭开一角面纱。

记者获悉,按照这一规划,全国有内蒙古、江苏、浙江、江西、河南等14个省区被纳入“十二五”重金属重点治理省区,有138个区域被列为重点治理区域,采矿、冶炼、铅蓄电池、皮革及其制品、化学原料及其制品五大行业的4452家企业被纳入重点监控。

据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确认,这些企业当中,包括江西铜业、金川矿业、云南铜业、株洲冶炼等上市公司。

“尤其是过去造成过污染的企业和区域,比如湖南湘江流域、安徽怀宁这些地方,将得到重点治理。

”这位人士说。

根据这一规则,到2015年,重点区域的重点重金属污染排放量要比2007年减少15%,非重点区域的重点重金属污染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的水平。

“重金属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还是第一次,而且是要求把排放总量降下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仅仅把排放上升的速度降下来”,一位环保界人士对此评价说,这么大的减排幅度对被纳入重点监控的企业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14省区被列为治理重点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规划中被纳入重点监控名单的4452家企业,来自新疆、宁夏、青海、甘肃、陕西、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山东、江西、安徽、福建18个省区。

内蒙古、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14个省区被列为重点治理省区。

“新疆、宁夏、西藏列入重点监控的企业很少,只有很少几个,湖南列入的企业尤其多。

”这位人士说。

据他介绍,此次重点区域划分即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相对集中的地区,包括涉重产业密集地区或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区域,原则上落实到区县层次。

至于重点区域的选择标准,这位知情人士介绍说,一是涉重金属产业密集地区,或者涉重金属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投诉事件多发企业多的区县;二是单位面积的重金属产生量大,或者涉重金属产业产值(产品)较高、涉重金融产业集中的区县等。

此外,还包括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地区。

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区县;非背景性因素造成的连续多年环境质量持续较大幅度超标、重金属污染特征明显的区县、历史性重金属环境问题集中爆发的区县、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地区或事故频发区等。

据悉,上述省区的分管领导已经认可该规划。

中央财政拟投百亿
和别的一些类型的污染相比,重金属污染既难以察觉又难以治理,污染企业分布广泛,治理工程耗资巨大。

因此,在圈定重点治理区域和企业后,如何实施规划、如何考核、治理资金如何筹措,便成为关键。

“接下来这些涉及的省份都要做出一个实施细则,而环保部正
在制定重金属污染防治的考核方案。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他说,在未来的考核和奖惩机制中,现有的惩罚手段都会使用,比如罚款,限批,建立重金属污染责任终身制,对造成环境危害的个人和单位,重金属污染项目环评由省级以上环保部门审批,国家可能从环评制度上提高审批等级。

“这次重金属污染防治规范可能主要通过以奖促治,意思就是以后不会直接给钱了,做好了才给钱,比如说地方淘汰落后产能适当补贴。

还要建立重金属污染准备金制度,以及重金属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类似于矿山开发资源补偿机制。

”至于治理资金的筹措,环保部部长周生贤2月18日曾在一个内部场合透露,“未来5年,中央财政将以百亿元为单位增加对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投资”。

(未来5年,国家计划投入750亿元)治理资金的一部分仍需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筹措,中央、地方、企业三方出资比例和机制尚待细则明确。

地方主动加码
重金属污染积弊已久,国务院和环保部此次下决心就重金属污染治理制订“十二五”专项规划,各省区也在加紧筹备实施,一些省份甚至自行加码,扩大监控范围和目标。

“这次要停掉的企业可能上千家”,浙江省环保厅污控处处长喻志刚告诉本报记者,浙江从2009年底起就迅速开展了“十二五”重金属污染整治行动的规划编制。

现在,《浙江省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已完成制定,并在两个月前获得浙江省政府批复。

喻志刚透露,浙江这次共有7个区域(县为单位)列为国家重点整治区域,浙江省自己又另外加了11个区域,加起来总共有18个重金属重点防控区域。

企业方面,进入国家名单的不到300家,浙江省自己加到了305家。

“国家现在给我们的要求是重点区域相比2007年排放下降15%,非重点区域是总量保持不变,我们自己要求是18个区域要减排20%,非重点区域要减排5%以上。

”至于选取哪些县作为重点区域,喻志刚表示,这是根据各县重金属排污总量进行排名,前18名进入名单,这些县共占到全省排污总量的90%,比如,温州平阳县,铬CR的排放占全省的大头。

与其他省份不一样,浙江采矿、冶炼企业很少,主要以铅蓄电池、皮革及其制品、化学原料及其制品行业的重金属污染为主。

为此,针对这些行业将制定准入标准。

“全省的涉重金属企业我们掌握的有1000多家,划入18个重点防控区域的有529家,还有一些是打游击战,没有规划审批的。

”对所有这些企业,都按照3个批次执行:有一定档次的标杆企业就地规范提升;有一定规模优势、但环境比较敏感的强制搬迁入园、集中整治,对整个园区按照标准验收;对低产能高风险的企业要彻底淘汰。

据了解,浙江省地方在这次的治理中总共投资将会达到28亿元,这还不包括对关停企业的赔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