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帕累托最优与产权分析
帕累托最优

X A 的 X 消费品和数量为 YA 的 Y 消费品; 消费者 B 获得了数量为 X B 的 X 消费品和数量为 YB
的 Y 消费品。
XB
OB
YB
A
图 10-3 埃奇沃斯盒状图(Oa、Ob 代表两个人)
Y
消 费 品 总Y 量 A
OA XA X 消费品总量
如图 10-4,以 OA 为原点的无差异曲线依次为 U1A , U 2A , U 3A , U 4A 代表消费者 A 不同的
第三节 帕累托最优(除非损人不能利己的状态)
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情况 1 优于情况 2,而没有人认为情况 1 劣于情况 2,则从社会观 点看情况 1 优于情况 2。这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简称为帕累托标准。 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 能够对资源的配置做出优劣评价。 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 的改变使得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 而没有任何人的状况变坏, 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 改变是好的; 否则认为是坏的。 这种根据帕累托标准来衡量的资源配置状态变好的情况称为 帕累托改进。这和第二节定义的改进的帕累托最优是不矛盾的。进一步,可以根据帕累托标 准和帕累托改进定义最优资源配置。 如果对于某种资源配置状态, 任何帕累托改进都不存在, 即达到一种除非损人不能利己的资源配置状态, 就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 称做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 一、消费的帕累托最优(边际替代率相等) 经济学中有关多个市场配置的模型,简单处理的话通常用埃奇沃斯盒状图分析。采用 埃奇沃斯盒状图分析法需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分析的对象限于 A、B 两方(可以是两个消 费者,两个生产者);第二,交换活动中的产品或生产要素在数量上是固定的。如图 10-3, 盒状图的水平轴和垂直轴分别表示 X 和 Y 消费品总量, OA 和 OB 表示两个消费者 A 和 B 消费 的原点。图中任一点代表两种消费品在消费者之间的配置。如在 A 点,消费者 A 获得数量为
帕累托最优——精选推荐

·财政政策: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任务,在财政方面制定的处理各种财政活动的规则和秩序。
·帕累托最优:指在既定前提下,一旦资源配置达到一个人的效用或福利的改善必然造成另一个人的效用或福利的损失。
·市场失灵:也叫市场缺陷,是指由于现实的市场环境不满足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所需的前提条件,从而导致一些市场难以解决或市场解决不好的问题(主要包括资源配置低效、收入分配不公和宏观经济波动等)·政府失灵:指政府干预经济失当,不仅未能克服市场失灵,反而限制和阻碍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导致经济关系扭曲和市场失灵加重,致使社会资源最优难以实现(主要表现为信息/决策/和管理失灵)·瓦格纳法则:这一理论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支出呈现出不断增长的长期趋势,而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是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其中政治因素是国家活动规模日益扩大,经济因素则是工业化和城市人均收入的提高。
·公共产品: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国家物资储备:国家在防备因各种难以预见的因素所造成的重大意外事故和国民经济重大脱节而形成的物资缺口而有计划地建立的物资后备,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属性,是国家财政储备的实物形式。
·国家物资储备支出:是指为购买国家物资储备而安排的支出,是国家应付重大不测、调节社会产品供求不平衡及被国家经济利益的重要物资保证。
·社会保障:是政府依照一定法律和规定,强制地参与一部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的基本福利提供保障的一系列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是一种非市场化的再分配方式和社会机制。
·社会保障支出: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向由于各种原因二导致暂时或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面临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物资保证。
·基础设施:包括各种类型的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如铁/公路、桥梁、机场、水陆通道与码头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入城市水电气供给系统、排污系统、城市交通系统等)和重要的公用事业部门(如通讯、邮电部门等)等。
第四节 帕累托最优与产权分析

2. 3. 4.
5.
6. 7.
2、阿尔奇安的产权理论 关心产权对人行为的影响 认为通过产权界定可以使成本或收 益的外部性内在化,提高经济效 率。 特别重视产权要素的可分割性和可 转让性,也就是财产的所有权和 使用权的分离问题。 是现代股份制企业制度的理论基础。
3、德姆塞茨的产权理论 强调产权与外部性的关系,并分析 了影响交易费用的主要因素 影响产权重组的主要因素有: 产权配置 外部性 交易费用 规模经济
• 因此,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来阐述帕累 托效率的实现无疑对社会的福利的改 善和最优化的深入理解提供了必要的 前提。这也是福利经济学和制度经济 学的结合部之一。
• 正当中国的《物权法》在历经七审最终获 得人大通过时,重庆市在一个由政府出面 的城市改造拆迁工程遇到了极力维护私有 房产的“钉子户”,被网络上称为“历史 上最牛钉子户”。 • 这一事件实际上是把一个极为严肃而重大 的问题摆在中国公民、政府和司法机构面 前。对于我们的政府来说,这是反省、检 讨和约束自己行为的反面教材,对于广大 公民则是依靠《物权法》等法律保护自己 合法财产正面教材。
1960年,《社会成本问题》 通过私人协商及产权界定的方式来 解决外部性问题。 科斯定理认为: • 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 是由于产权不明确;
• 如果产权明确,且得到充分保障, 有些外部影响就不会发生; • 如果发生外部影响,市场也会自动 解决,而不需要政府干预。
例1:消费的外部负效应
• 如果把排放烟尘的财产所有权给予 工厂,即工厂有权排放烟尘, • 那么,5户居民便会联合起来,共 同给工厂义务安装一架除尘器, • 因为,除尘器的费用低于5架烘干 机,更低于晒衣所受到的烟尘之害 (375元)。
《帕累托最优交换》课件

政策支持
政府对帕累托最优交换的支持将进一步增强。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推动帕累托最优交换的发展,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
市场机制不断完善
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帕累托最优交换将更加普遍和高效。市场机制的完善将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提高交换的公平性和效率。
社会认知提升
随着社会对帕累托最优交换的认知提升,人们将更加重视交换的公平性和效率。这将推动帕累托最优交换的发展,实现更广泛的社会福利提升。
帕累托最优交换的实现方法
数学建模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帕累托最优交换问题转化为一个优化问题,利用数学工具进行求解。
非线性规划
当交换问题涉及非线性约束或目标函数时,可以使用非线性规划方法进行求解。非线性规划方法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交换问题,但求解难度也相应增加。
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是一种解决优化问题的算法设计技术,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子问题并逐个求解,最终找到最优解。在帕累托最优交换中,动态规划可以用于解决具有时序约束的交换问题。
帕累托最优交换的案例分析
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总结词
在市场经济中,个体通过自由交易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通过买卖股票实现资本的最优配置。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详细描述
在社会福利分配中,如何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寻求平衡。例如,在医疗保险中,如何在保障公民健康的同时,避免浪费和过度使用医疗资源。
帕累托最优交换强调的是整体福利的最大化,而不是个体福利的最大化。它要求在交换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能获得与其需求相匹配的物品,且没有浪费和损失。
帕累托最优交换的原理
介绍如何使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帕累托最优交换,包括集合论、函数等数学工具的使用。
“帕累托最优”的经济法学解读

“帕累托最优”的经济法学解读摘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人为单位的分享经济正逐渐取代以商品为单位的传统经济模式,“同创共享”的双赢思维必然成为市场经济的主旋律。
在以社会化生产为基础,以资本要素为核心的市场经济中,各经济主体之间分工合作日益密切,个人劳动力权的价值需要依赖其他主体的协作实现。
着眼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稳健运行,就必须强调社会整体增量利益的“同创共享”,通过重建劳动力个人所有制,将个人有限理性行为的外部性予以内部化,明晰产权以确保“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旨在发挥集体理性以构建经济生态。
破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帕累托最优”这一难题是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突破口。
关键词:帕累托最优;集体理性;分享经济;劳动力个人所有制;同创共享中图分类号:D91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在生态建设趋势越来明显的背景下,市场经济下如何营造中国模式的经济生态环境,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试图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志在实现共同富裕。
但在自利性的驱使下,每一个理性经济主体的每一项经济决策必然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往往会引发集体的非理性,“共同富裕”便成了励志的长久目标。
“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存在冲突,个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即对所有人都不利。
”[1]231如此一来,必定给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阻力。
“目前,集体有限理性的观点已经被广泛接受,无论是个人理性的选择还是个人非理性的选择,都有可能造成集体有限理性的结果。
”[2]139然而“市场经济的重点在于交换过程的本质和社会效应,而不在于孤零零的个人在稀缺和不确定的情形下做配置性的理性选择计算。
”[3]60人们作为社会财富的原始创造者和最终享用者,有义务积极寻求经济生态的发展之道,必须以法治规制市场经济主体的竞争行为,调和个体的有限理性和集体非理性的矛盾。
帕累托原理和资源配置效率概述

2
X
L
三、帕累托最优下综合条件
帕累托最优下综合条件是在现有技术水平、资源 条件和一定交换方式下,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和消 费者福利最大的产品组合条件。
体现在埃奇沃斯图上,即达到了两种产品的产品转
换曲线斜率(可简称边际转化率, MRTAB )与消费者无 差异曲线斜率相等:MRSAB = MRTAB
注: MRTAB = MCA / MCB = -∆B / ∆A。这有助于理
31
如果法律规定居民户享有清洁权(这也是一种产权规定), 那么,工厂也会选择出资150美元购买一个防尘罩安装在工 厂的烟囱上,因为相对于出资250美元给每户居民户配备一 个除尘机,或者拿出375美元给每户居民户赔偿75美元的损 失,购买防尘罩也是最经济的办法。
第一定理源自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
23 理。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
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使其产出能实现最大 的价值。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 道他实际上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 是他个人的利益和所得。但在他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 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帮助实现另一种目标,这种目 标并非是他本意所追求的东西。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 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会利益时 所能够得到的那一种更好。
解教材第20页例2题。同理,理解第18页例1题。边际转 化率表示在社会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商品1而 所必须放弃的商品2的产量,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的 绝对值
18
小结: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
⑴交换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X、Y的边 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即:
MRSXYA=MRSXYB
定理表述:从任一个初始资源配置状态出发, 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均衡必然可以实现帕 累托最优状态。
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0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帕累托最优被视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经济效率的衡量标 准。
03
通过实现帕累托最优,可以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提高经济体系的整体运行效 率。同时,帕累托最优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决策参考,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和经济发展。
02 生产和交换中帕累托最优 条件
消费者偏好与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偏好
价格机制
指通过市场价格变动来调节经济活动 的机制。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机 制能够自动调节供求关系,使资源得 到有效配置。
帕累托最优条件推导
帕累托最优条件
指在给定资源配置下,如果不存在其他可行的资源配置使得至少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 则称该资源配置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推导过程
在满足消费者偏好、生产者技术和市场竞争等假设条件下,通过数学推导可以证明,当且仅当所有商品和生产要 素的市场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时,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此时,任何改变资源配置的行为都无法在不损害其 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增加任何人的利益。
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决策依据。
创新激励机制
03
市场经济通过竞争和利润驱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创新激励,
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转型经济体中帕累托改进路径探讨
逐步放开价格管制
加强产权保护
在转型初期,政府可以逐步放开对重要商 品和服务的价格管制,引入市场机制,提 高资源配置效率。
明确产权界定和保护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产权保护制度,鼓励企 业和个人进行长期投资。
等产量线
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 组合的轨迹。等产量线的斜率代表了生产者愿意用一种生产要素替代另一种生产 要素的比率。
帕累托最优——精选推荐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条件下如何实现帕累托最优:⼀.⾸先我们讲⼀下帕累托最优的定义:帕累托最优是指在商品的有效配置中,没有⼈能够在不适别⼈受损的情况下使⾃⼰得益。
有效地配置也称作帕累托最优。
举两个例⼦:1.⽐⽅说我们有两个⼈,他们每⼈有3块钱,现在政府要把他们的钱收回,并补助4块,总共10块钱从新分配给他们:分配⽅式⼀,只要是保证双⽅⾄少有三块钱的基础上,将额外的4块以任何⽅式分配各双⽅,都是帕累托最优,但注意双⽅得到的额外补助总额是4就可以。
分配⽅式⼆:将甲⽅的钱控制到⼩于3快的情况,⼄获得其他所有收⼊,这样,甲的利益就受到损失。
这不是帕累托最优。
因为,⼀⽅的受益,是在另⼀⽅受损。
如图,⼤三⾓形中所有的整数点,是所有的分配情况。
但只有在红⾊区域的分配情况,才有帕累托的改进(注意是改进,⽽不是最优)。
在红⾊三⾓的边界都是帕累托最优。
(当然这⾥就牵着到了公平问题,在这⾥不再赘述)2.其次,在这我不得不提⼀下现在房价的问题,政府的调控政策使得⼀⼆三线城市的房价下跌,使得部分业主打杂楼盘,这就是⼀种帕累托的改进。
因为他是部分⼈的受益受损。
⼆.知道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之后,那我们分析下完全竞争市场是如何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消费者市场的均衡:交换的效率⾸先,我们明确⼀点消费者市场均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指市场上的双⽅,能够⾃由的贸易,并且贸易成本为零。
这样,不同的消费者,就会通过贸易进⾏⾃由贸易,通过改变⾃⼰⼿中不同商品的组合,来满⾜⾃⾝效⽤的最⼤化。
所有的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进⾏的,所以他们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1.我们先看⼀下,贸易发⽣的可能性: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样的初始配置下,詹姆斯愿意⽤1单位⾷品换1/2的⾐服,MRS FC =1/2,詹姆斯对⾐服的评价⽐较⾼。
凯伦愿意⽤3单位的⾷品换1单位的⾐服,MRS FC=3.假设他们相互决定,⽤1单位的⾷品,话⼀单位的⾐服,那么双⽅都是很乐意的,就都会得到效⽤的提⾼:因为,本打算⽤⽤1单位⾷品换1/2的⾐服的詹姆斯⽤1单位⾷品换到了1单位的⾐服,除了满⾜最初的预期外,还多得到了1/2的⾐服,效⽤提⾼,海伦也类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有人为历史上最牛钉子户欢呼,将他视之为英雄, 甚至将其视为中国公民维护物权法精神和维护个人 财产权利的一座丰碑。 • 在网络上,钉子户获得了众多的同情和支持,这种 同情和支持绝对不是一个偶然。在中国改革开放的 20多年来,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中每天都在 进行大量的拆迁,而拆迁过程却充满着对个人私有 财产的漠视和侵犯,制造了很多不公和矛盾,并由 此催生出了许多钉子户,但最终,这些钉子户几乎 都被政府及其他相关机构拔之而后快。即使是钉子 户,在公权力面前也都总是显得那么软弱和无助, 更不说那些甘当良民的人了。重庆的钉子户恰恰出 现在物权法通过之时,对它的支持是人们渴望私有 财产获得法律强有力保护的一个生动反映。
4、张五常的产权理论 特别强调交易费用的高低与产权制度 的关系 私有产权交易费用最低,所以也就是 经济效率最高的产权制度。 (1)明确性 (2)自由交换 (3)便于市场决策的形成 (4)有利于信息的传播
结论: (1)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产权的界定 对资源配置效率就有影响,并且不同 的产权界定方式也会影响最终效果。 (2)私产制度的交易费用最低。 (3)每一种产权制度都有交易费用问题, 而且一种产权制度向另一种产权制度 的转变也存在变迁成本。 (4)制度的选择对于资源配置的效率非 常重要。
科斯定理的要点: • 交易费用为零 • 产权明确 • 结果与产权如何分配无关 • 经济主体受法律保护并严格遵守 法律
局限性: • 交易费用不可能等于零,涉及人太多 会导致协商成本过高——交易费用指 交易者为了缔结契约和达成协议而导 致的费用。 • 需明确产权分配,但有些资源无法私 人化 • “搭便车” 心理 • 忽略收入分配效应,不同的产权分配 方式会造成不同的收入分配
第四节 帕累托最优与产权分析
• 帕累托最优是社会福利的标准,反映了社 会资源配置的效率状况。 • 前面我们已经论述了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基 本条件和福利经济学基本的定理,说明了 完全竞争市场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 最优。如何理解这一定理呢?什么因素是影 响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效率的根本因素呢? 因为市场经济本身是一种经济体制形式, 决定市场经济最佳效率的是一系列的市场 经济制度,最根本的制度是产权制度。
2、产权的类别 国有产权:财产权利由国家拥有, 并且按照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 谁可以使用或不可以使用这些权利。 公有产权:在共同体内的每一成员 都有权分享产权所包含的权利。
私有产权:将权利界定给某一个特 定的人,产权所有人对产权的行使 不受任何限制。
二、产权理论和资源配置效率 1、科斯的产权理论 关于产权界定和交易费用对交易 契约影响的理论。只要交易费 用为零,无论初始产权如何界 定,都不影响最终的资源配置。
• 第一是在工厂的烟囱上安装一个除 尘器,其费用为150元; • 第二是给每户提供一个烘干机,使 它们不需要去晒衣服,烘干机的费 用假设为每户50元,因此第二种 办法的成本总和是250元。 • 显然,在这两种解决办法中,第一 种成本较低,代表最有效率的解决 方案。也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 按照科斯定理的含义,不论给予工厂 以烟囱冒烟的权利,还是给予5户居 民晒衣服不受烟囱污染的权利(即上 述的财产所有权的分配), • 只要工厂与5户居民协商时其协商费 用为零(即交易费用为零), • 那么,私有制的市场机制(即私人之 间自由进行交易)总是可以得到最有 效率的结果(即采用第一种方法)
例3:石场与科斯定理
• 有一个经营石场的商人,他靠炸石山 卖石头赚钱。这个商人在石场周围又 买了一大片地,一直闲置着。他买这 么大片的空地干什么? • 石场主人把石场周围的土地都买下来, 是为了阻止房地产开发商在石场周围 盖楼房。
• 因为一旦盖好楼房住宅,住户 就势必会联合起来投诉石场的 爆破声扰民,石场的生意就永 无宁日了。 • 有鉴于此,石场主人就赶紧把 周围的空地买下来,避免了以 后的纠葛。
2. 3. 4.
5.
6. 7.
2、阿尔奇安的产权理论 关心产权对人行为的影响 认为通过产权界定可以使成本或收 益的外部性内在化,提高经济效 率。 特别重视产权要素的可分割性和可 转让性,也就是财产的所有权和 使用权的分离问题。 是现代股份制企业制度的理论基础。
3、德姆塞茨的产权理论 强调产权与外部性的关系,并分析 了影响交易费用的主要因素 影响产权重组的主要因素有: 产权配置 外部性 交易费用 规模经济
• 石场主人显然不知道谁是科斯,但他 的聪明作法,是与科斯定理相符的。 • 就是说,资源会落到能创造最高价值 的用途上。 • 石场旁边的土地,最高价值的用途就 是空置。 • 若这片土地用来盖房子的价值超过石 场的收入,房地产开发商是会倒过来 买下石场的。
例4:数字例子
• 波林斯基,《法律学和经济学引论》, 1983年版 • 假设有一工厂,它的烟囱冒出的烟尘使 得5户居住于工厂附近的居民所洗晒的 衣服受到损失,每户的损失为75元, 从而5户损失的总额为375元。 • 要想矫正这一受污染之害的状态,又假 设只存在两种治理的办法:
次优原理
•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赫伯特· 西蒙以心理学的刺激和 反应相互作用原理出发,认为人具有熟悉环境和 适应环境的能力。在纷繁复杂的环境面前,人们 对情况的认识、综合、分析和行动的能力是有限 的。决策者认识的有限性,西蒙称之为“有限度 的合理性”,在理论上证明了追求“最大化原则” 的不合理性。西蒙通过有限度合理性的分析,提 出了“令人满意的行为原则”新概念,来代替 “最大化原则”。这种称之为“次优理论”。 “次优理论”的提出,在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上, 为我们拓展出一个新的思维空间。
一、产权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 1、产权的概念: • 是指对财产等资源的排他性占 有和使用及其他相关的权利。 • 产权制度:对财产如何界定权 利的规定。
张五常:在经济竞争中约束人与 人之间的竞争规则的制度,界 定人与人之间权利的制度。 德姆塞茨:规定人们怎样受益和 怎样受损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 补偿问题。
小利与大害的选择与德国磨坊的故事
• 有人认他个人的相对较 小利益而造成了大得多的利益损失,是因小失大。 是这样吗? • 从局部和短期看,为了商业开发或公共利益,政 府出面扫清障碍,甚至依靠超经济力量强行拆迁 似乎是值得的、应该的,因为快刀斩乱麻,节约 了处理问题的成本,而如果少数人不顺从政府似 乎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反而是不应该的,被视为 所谓的“钉子户”或麻烦制造者。但是,我们
科斯第二定理 当交易费用不为0时,财产权的初 始界定影响最终资源配置。
对科斯定理的学术批评和评论
1. Arrow, K. 1969, The 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issues pertinent to the choice of market versus non-market allocation. Cooter, R. 1982, The cost of Coase, JLS Cooter, R and Marks, S. 1982, Bargaining in the shadow of the law; a testable model of strategic behavior, JLS Groves, T. 1976. Information, incentives, and the internalization of production externalities. Harsanyi, 1967. Games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palyed by “Bayesian ”players, Management Science. Regan, D. 1972.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revisited.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Spitzer, M. 1982. The Coase Theorem: some experimental
• 楼上的人唱歌对楼下的人造成外部 负效应 1. 传统的解决思路:征税或罚款 2. 科斯定理:把唱歌的产权交给楼上 的人,或者,把免受噪音干扰的产 权交给楼下的人,让他们进行交易 3. 谈判以后,达到帕累托最优
例2:生产的外部负效应
• 上游工厂污染对下游居民造成外部 负效应 1. 传统的解决思路:征税或罚款 2. 科斯定理:把污染的产权交给上游 工厂,或者,把拒绝污染的产权交 给下游居民,让他们进行交易 3. 谈判以后,达到帕累托最优
应该怎样算账?算什么帐?大帐还是小账? 是谁制造了问题或麻烦?
• 短期的和局部的利益的背后却有着巨大的成本被大家所忽 视,这就是对对人的基本权利的侵犯和制度、规则的破坏。 如果算上这个成本,那么在漠视私有财产情况下的强制拆 迁将变得不再经济。我们可以想象德国磨房的故事。很显 然,磨房的存在实在是有碍观瞻,损害了城市形象,磨房 本身按照市场价格一定不会很高,如果拆除,仅从局部来 说似乎是合算的,是值得的。但是,如果国王可以拆除他 人的磨房,也就可以拆除别的所有的东西。国王可以随意 拆除私人的磨坊,其他所有的人也就可以随意侵犯别人的 财产。那么,德国从此公权力对私有财产的侵犯和漠视的 现象以及私人之间相互侵犯财产的现象就会不断和普遍化, 司法独立原则就受到挑战和破坏。法律对于个人的产权保 护力度大大削弱,而这对于整个社会的损害是不可估量的。 也正是因为此,磨房才被一直保护下来,并成为了德国司 法独立和保护个人财产的象征!有了司法独立和法律对于 个人财产的强有力保护,有了对制度的尊重和维护,才可 能有更大的发展。这是一个多么大的经济账?但是,反观 我们当今的许多做法,不得不说我们是短视的,我们的所 得是暂时的、局部的和微小的,时极度不经济的。可悲的 是:我们的政府官员还自认为是在“替天行道”,责怪老 百姓不理解、不支持、难对付。
1960年,《社会成本问题》 通过私人协商及产权界定的方式来 解决外部性问题。 科斯定理认为: • 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 是由于产权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