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
焦虑症与其他心理障碍的区别与关联

焦虑症与其他心理障碍的区别与关联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心理功能方面出现异常或失调的一种病理状态。
焦虑症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与其他心理障碍有着一定的区别与关联。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焦虑症与其他心理障碍之间的联系。
首先,焦虑症与抑郁症是两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尽管焦虑症和抑郁症在症状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焦虑症患者常常伴随着持续的不安和担忧,而抑郁症患者则常常感到无助和绝望。
然而,焦虑症和抑郁症也有相似之处,例如,两者都可能导致睡眠障碍、食欲改变以及注意力和记忆力的问题。
此外,焦虑症和抑郁症也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身上,这被称为焦虑抑郁症。
其次,焦虑症与强迫症也有一定的关联。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特征的心理障碍。
焦虑症患者往往会出现强迫性的担忧和恐惧,而强迫症患者则会表现出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行为。
两者之间的关联在于焦虑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强迫性的担忧,而强迫症患者也可能会出现焦虑的情绪。
然而,焦虑症和强迫症在症状和治疗方法上仍有明显的区别。
此外,焦虑症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也有一定的联系。
PTSD是一种由于遭受创伤事件而导致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会出现回忆、噩梦和回避刺激等症状。
焦虑症患者可能会因为过去的创伤经历而出现焦虑情绪,而PTSD则是一种更为严重和持久的后果。
然而,焦虑症和PTSD在症状和治疗方法上也存在差异。
此外,焦虑症与社交恐惧症也有一定的关联。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社交场合和他人评价过于担忧和恐惧的心理障碍。
焦虑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对各种情境的过度担忧,而社交恐惧症患者则更多地关注社交场合。
然而,焦虑症和社交恐惧症在症状和治疗方法上也存在差异。
总的来说,焦虑症与其他心理障碍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与关联。
焦虑症与抑郁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社交恐惧症等心理障碍之间有着不同的联系。
了解这些区别与关联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心理障碍非常重要。
通过综合考虑个体的症状、历史和背景等因素,心理专业人士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他们的心理困扰,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呢

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呢工作繁忙和生活压力或者是其他方面的问题都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那么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比如神经衰弱,或者是自闭症等都属于心理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的去正规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让我们拥有一个正常的心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呢?常见的心理疾病分很多,你举例的这些大多属于轻性心理疾病:1、神经症,如: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抑郁症2、癔症3、人格障碍,如:偏执性、情感性、分裂样、冲动性、强迫性、表演性、反社会性、依赖性、边缘性、其他类型等4、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常见的如:病理性偷窃、病理性纵火、病理性网瘾等)5、性心理障碍,如: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易性症等另外还有重性心理疾病1、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应激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2、器质性精神障碍,如:意识障碍综合征、痴呆综合征、遗忘综合征等心理疾病,是一种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维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
心理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程度越厉害,心理疾病也就愈严重。
长期过度紧张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疾病。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使人产生精神病变。
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只不过存在着程度区别而已,而且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类愈发脱离其自然属性,污染、生活快节奏、紧张、信息量空前巨大、社会关系复杂、作息方式变化、消费取向差异、在公平的理念下不公平的事实拉大、溺爱等,都使心理疾病逐渐增多并恶化。
心理疾病种类很多,表现各异,而且有可能出现更多的以前都没有注意到,或已经合理化(不认为是心理疾病)。
随着时代变化新发现的心理疾病也不少。
随着社会的变化,各种心理疾病的人们的生活当中,因此我们就要多注意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这方面的问题,从问题的源头进行预防,这样我们也可以不惧怕疾病,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对于我们来说,拥有健康的心理是无比重要的,当发现自己心理压力过大的时候,最好是去医院进行积极治疗和检查,早治疗早痊愈。
焦虑症恐惧症PPT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PD(惊恐障碍)
➢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 惊恐发作需符合以下四项:①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绪,
发作不可预测;②在发作间歇,除害怕再发外,无明显症状;③发 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伴有人格解体、 濒死恐惧、现实解体或失控感;④发作突然,迅速达到高潮,发作 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 病人因难以忍受却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 一个月内至少有3次惊恐发作,或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的焦虑 持续1个月 ➢ 排除躯体疾病、药物以及其他精神疾病所致焦虑 鉴别诊断:躯体疾病所致焦虑、药源性焦虑、精神疾病所致焦虑
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功能亢进 低血糖 柯兴氏综合征 糖尿病 胰腺癌 垂体功能低下 甲状腺炎 嗜酸细胞增多性垂体腺瘤
结缔组织病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 结节性红斑 雷诺氏病
代谢系统 低钙血症 营养不良 长期维生素缺乏 体重减轻
感染性疾病 疟疾 病毒性肺炎 单核细胞增多症 风湿热
精神疾病 抑郁症
慢性疲劳综合症
引起焦虑症状的药物
焦虑症的治疗
1、评估 2、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有关焦虑本质的宣教 3、控制焦虑和减少紧张的方法训练
§ 放松法和呼吸的控制来减轻焦虑的躯体症状 §制订短期的放松或分散注意力活动计划(尤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GAD
➢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 以持续性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以下两项:①
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 ②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和运动型不安 ➢ 社会功能受损,病人因难以忍受却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 苦 ➢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 ➢ 排除躯体疾病、药物以及其他精神疾病所致焦虑
❖ 求助和回避行为:在惊恐发作中患者一般竭 力想逃开某种特定的情境以期望惊恐停止, 或者寻求帮助以防崩溃、心脏病发作或发疯。
恐惧障碍的概念界定

恐惧障碍的概念界定恐惧障碍是一类精神障碍,其主要表现为持续而不合理的恐惧、忧虑或恐慌情绪。
恐惧障碍包括多种具体类型,如特定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强迫症恐惧症、恐慌症等。
这些恐惧障碍在临床上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可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特定恐惧症是指不合理但持久的对特定事物、动物、环境或情境的恐惧,如高度恐怖症、星星恐惧症、电梯恐惧症等。
患者会避开与恐惧对象有关的场景或事物,甚至因此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社交恐惧症(社交焦虑症)是指在社交场合中体验到持久且强烈的无法控制的恐惧,担心他人的评价和批评,可能会避免社交活动、公众讲话、见陌生人等,这会严重限制个人的日常活动和人际交往。
广场恐惧症是指对于特定的公开场合或广场恐慌发作,该恐慌发作的特征是出现一系列的身体症状,如心慌、出汗、呼吸急促等。
强迫症恐惧症是指由强迫症所伴随的恐惧症状,患者常常感到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强迫行为,并伴随着持久且不合理的焦虑和恐惧。
患者会受到强迫行为的困扰,并常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执行这些行为。
恐慌症是一种突发性的恐惧感,伴随着多种身体上的症状,如心悸、呼吸急促、头晕等。
患者可能出现在没有明显触发因素的情况下,出现反复的恐慌发作,甚至导致患者担心自己会死亡或失去理智。
对于这些恐惧障碍的患者来说,他们的恐惧和焦虑是明显超出正常范围的,不能轻易被他人所理解或解释。
这些恐惧会导致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严重影响其生活和社交功能。
恐惧障碍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有些因素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遗传因素可能会增加患恐惧障碍的风险,环境因素如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过度的保护教养方式、家庭和社会压力等可能对恐惧障碍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治疗恐惧障碍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综合方法。
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可以用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症状,但长期使用会有一些副作用。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CBT)、曝光疗法、系统脱敏等,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恐惧的不合理性,并逐渐面对和克服恐惧。
引起焦虑的五种因素

引起焦虑的五种因素焦虑是一种困扰着各个年龄段的人精神性疾病,患者对待事情经常会表现出忧愁思虑,忧愁担心的状态。
通常表现为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焦虑通常情况下与精神打击以及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的威胁或危险相联系,主观表现出感到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以至于难以自制,严重时会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或失调。
焦虑症患者在事情解决的情况下还会考虑担忧这些事情,比如说害怕以后还会出现这种情况等等。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大多数人关心的是其成因和解决办法,其成因又是解决办法的前提,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从各个角度去寻找焦虑症成因。
只有找到焦虑症的成因,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和治疗。
据了解,引起焦虑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流派都有不同的观点。
据我所知焦虑症包括几种具体形式其中主要有泛虑症、恐惧症和强迫症。
而其成因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环境因素:剧烈变化或未知的充满风险的新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此时个人的惯常行为方式无法适应这一特殊情景,易使人感到焦虑。
意外刺激:如失去挚爱或遭受失败等。
意外的天灾人祸会引起紧张、焦虑、失落感、绝望感,认为自己一切都完了。
精神因素:轻微的挫折和不满等精神因素可为诱发因素。
心理分析学派认为,焦虑症是由于过渡的内心冲突对自我威胁的结果。
基于“学习理论”的学者认为焦虑是一种习惯性行为,由于致焦虑刺激和中性刺激间的条件性联系使条件刺激泛化,形成广泛的焦虑。
还有学者提出,遗传素质是本病的重要心理和生理基础,一旦产生较强的焦虑反应,通过环境的强化或自我强化,形成焦虑症。
遗传因素显示遗传在焦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血缘亲属中同病率为15%,远高于正常居民;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2.5%,而单卵双生子为50%。
有人认为焦虑症是环境因素通过易感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易感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
性格认知因素:有的人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对轻微挫折或身体不适容易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类型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类型
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抑郁症和攻击性行为
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症
焦虑症(anxiety)是由过度的、经常发生的、不合理的 恐惧和焦虑而引起不适当的情绪状态或者行为表现。焦虑 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其典型的特征是过分恐惧、担 忧或不安。主要症状是焦躁、疲倦、难以集中注意力,严 重的会引起失眠、肌肉疼痛、恶心呕吐、眩晕、心跳加速、 头疼、易怒等其他生理症状。
恐惧症
恐惧症(phobia)也称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产 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情绪,而且伴有明显的焦虑及自主 神经症状,并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这种不安。表现 为对特定事物、社交和场所的恐惧。
强迫症
所谓强迫症(obsession)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 和反强迫并存。
抑郁症
所谓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 种由弥漫性悲伤情绪和无助感为特征,表现为长时间的, 无理由情绪低落的状态。有些
攻击性行为
所谓攻击性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是儿童恶意侵 犯和攻击他人、他物,并致使他人、他物遭受非本人意愿 接受的结果的伤害性行为。
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共同症状和区别

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共同症状和区别焦虑症和强迫症是两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它们在一些症状上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共同症状和区别。
一、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共同症状焦虑症和强迫症都属于焦虑类障碍,它们在以下方面表现出共同的症状。
1.1 持续的担忧和焦虑: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通常都存在长时间的担忧和焦虑,但焦虑症的焦虑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不确定的事情上,而强迫症的焦虑则更多地与某些特定的恐惧或观念相关。
1.2 不安和恐惧感: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都常常感到不安和恐惧,焦虑症患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而强迫症患者则对某些思维或行为产生强烈的恐惧感。
1.3 身体症状的出现: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都可能出现身体上的不适症状,如头痛、胃痛、心悸等。
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长期的紧张和焦虑导致的。
二、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区别尽管焦虑症和强迫症有一些共同的症状,但它们也存在明显的区别。
2.1 症状的表现方式不同:焦虑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担忧和不安,而强迫症的症状则更多地表现为强烈的、无法控制的冲动和行为。
2.2 症状的内容差异:焦虑症患者通常担忧的是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工作学习等方面的不确定性,而强迫症患者的症状主要与某些特定的观念或恐惧相关,并且以强迫行为作为减轻恐惧的方式。
2.3 对待症状的不同态度:焦虑症患者通常会尽量避免产生焦虑的刺激,而强迫症患者则会经常进行重复的强迫行为来减轻自己的不安,2.4 对症状的反应不同:焦虑症患者往往会感到困惑和苦恼,并认为这些症状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很大困扰,而强迫症患者则常常将自己的强迫行为看作一种必要的手段,以减轻内心的不安。
综上所述,焦虑症和强迫症虽然存在一些共同的症状,但它们在症状的表现方式、内容、态度和反应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准确地辨别和诊断焦虑症和强迫症,并为相应的治疗提供指导。
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有类似的症状,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以获取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焦虑症的常见症状与分类了解不同焦虑障碍的特点

焦虑症的常见症状与分类了解不同焦虑障碍的特点焦虑症的常见症状与分类了解不同焦虑障碍的特点焦虑症被公认为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它可以严重影响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了解焦虑症的常见症状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种障碍,并为治疗提供指导。
在说明焦虑症的常见症状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焦虑的概念。
焦虑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是人类在面临潜在威胁或压力时的一种应激反应。
然而,当焦虑感变得过度、持续或无法控制时,就可能成为一种病理状态,即焦虑症。
焦虑症的常见症状可以分为身体症状和心理症状。
身体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心悸、呼吸困难、头痛、胃痛、肌肉紧张和疲劳感等。
心理症状则涵盖了持续的担忧、恐惧、不安、紧张和烦躁等。
针对焦虑症的治疗方案通常依赖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对日常功能的影响程度。
根据症状的不同严重程度,焦虑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普通焦虑障碍(GAD),社交焦虑障碍(SAD),恐慌症,特定恐惧症和强迫症。
普通焦虑障碍(GAD)是指一个人具有长期、过度和无法控制的担忧和恐惧。
这种担忧不仅与具体的事件相关,也可能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GAD的症状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社交焦虑障碍(SAD)是指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感到过度不安和不舒服。
这种焦虑常常与公开演讲、与他人交往或在人多的场合中表现自己相关。
恐慌症是指突发的、无法预知的恐慌发作,可能伴随着出汗、颤抖、心悸和胸闷等身体症状。
恐慌发作常常无明显原因,但会引发对再次发作的恐惧。
特定恐惧症是一种对特定对象、情境或活动感到异常恐惧的焦虑症。
常见的特定恐惧症包括恐高症、恐蛇症和恐闭恐幽闭症等。
强迫症是一种由强迫性思维和行为组成的焦虑症。
强迫性思维是指反复出现的不必要的、沉重的和令人焦虑的思想。
强迫性行为是指为了减轻焦虑而反复采取的行动,例如洗手、检查等。
了解不同焦虑障碍的特点对于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对于各类焦虑障碍,心理治疗常常是第一选择的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帮助病人识别和改变扭曲的思维模式,并学习应对焦虑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美国DSM-III,DSM-IIIR的ECA,NCS研究
・女性(67%) ・结过婚、寡居・离婚 ・家庭主妇 ・没有工作 ・低收入 ・城市居民 ・神经质倾向
(Nutt. D et al :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1998)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压抑-潜意识-激活-焦虑 应激诱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焦虑性格与疾病的产生
遗传性过度敏感体质
焦虑性格
(悲观情绪) (对心理刺激的反应性)
社会心理 刺激
基因结构的特异性变化 遗传背景
惊恐 障碍
GAD 心境
障碍
恐怖症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分类
广泛性焦虑 GAD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2、脑病理改变: 椎体外系结构异常,生化方面多与5-羟色胺功
能异常有关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心理学解释: 行为主义:
非特异性情景引起焦虑而出现的逃避或回避反应 (条件反射),强迫行为被强化,并泛化到中性 情景中,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 精神分析理论: 强迫障碍式人格发展固着于强迫性格,焦虑通过 防御机制形成强迫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强迫观念:
临床表现
强迫性怀疑(obsessiv doubt)
总有不停的重复和猜疑
强迫性回忆(obsessiv reminiscences)
往事、经历反复回忆,无法摆脱
恐惧、惊恐发作 人格解体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焦虑的精神症状
焦虑感
カ チ
ン コ チ ン
紧张感
焦躁感
恐怖感
强迫感
抑郁感
意欲减退
集中力下降
担心
焦虑的躯体症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神经系统
头痛、头部沉重感,睡眠 障碍,肩膀酸痛,头晕、 走路摇晃,疲劳感
心血管系统
心动过速,心悸亢奋, 血压升高或下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neurosis)
定义: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功能 性疾病。
特征: 能意识到强迫观念、意向和动作是不必要的,但主观意 志不能控制;
为强迫症状所苦恼和不安; 自知力保持完好,求治心切; 仅有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也可两者兼有
焦虑障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anxiety state)
定义:
以焦虑、紧张、恐惧的情绪障碍, 常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性不安 等为特征这种情绪障碍并非由于实际的 威胁所引起。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流行病学资料
患病率:英美国家患病率:5% 中国12个地区流调患病率:1.48‰ 精神科门诊患病率:6-27% 心脏科门诊患病率:10%
5-HT1A受体
焦虑抑制
5-HT与5-HT1A受体结合:焦虑抑制
平衡
焦虑增强
5-HT与5-HT2A受体结合:焦虑增强
5-HT 5-HT2A受体
焦虑抑制
5-HT与5-HT1A受体结合减少
平衡打破
焦虑增强
5-HT
5-HT与5-HT2A受体结合增强
焦虑
杏仁核是焦虑反应的起始部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病因与发病机理
1、遗传因素: Noyes(1987年)报道了(GAD)的先证者的一级亲 属中本病患病率为19.5% 2、神经生物学因素:与焦虑症有关的神经递质包括: 去甲肾上腺素(NE)、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和NE ) α2受体拮抗剂 5羟色胺
正常状态 焦虑状态
焦虑病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皮肤系统
出汗,起鸡皮疙瘩
焦虑
呼吸系统
呼吸变浅加快,气喘
消化器系
胃部症状(胃溃疡、十 二指肠溃疡等),口渴 (唾液分泌减少),肝 糖原增多,肠运动亢进
泌尿系统
尿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急性焦虑发作(惊恐发作 panic attack)
约占焦虑症的41.3%; 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 心悸、剧烈心跳、心慌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四肢发麻; 惊恐万分、频死感甚至精神失常 持续时间1-20分钟,个别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不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躯体性焦虑: 运动不安:搓手顿足、静坐不能、来回走动、
小动作增多、 肌肉紧张:肌肉酸痛、不适、肌肉紧张、震颤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心动过速、胸闷气紧、皮肤潮红、口 干、出汗、尿意频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其他症状:
常合并 疲劳、抑郁、强迫、
急性焦虑发作 (惊恐发作 panic attack)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GAD 概述-定义
1、GAD的基本临床特点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对日常生活事件或想
法的持续的担忧和焦虑的综合征 患者往往能够认识到这些担忧是过度和不恰
当的,但不能控制。 是一种慢性疾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焦虑障碍
年龄: 20-40岁之间 性别: 女:男= 2:1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国焦虑障碍患病率
焦虑障碍:5.628% 惊恐障碍:0.127% GAD: 1.316% SAD: 0.175%
Phillips MR. et al. Lancet, 2009,373: 041-2053.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①
感觉区
情感丘脑感觉
②
感觉丘脑情感
情感
杏仁核
额叶皮质 海马区
运动 内分泌 呼吸 心血管
(中心灰白质) (丘脑下部) (脑干) (兰斑核)
焦虑
Stahl S M, J Clin Psychiatry 2002; 63(10): 854-855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病因与发病机理
3、心理因素: 行为主义理论: 环境-恐惧-条件反射 心理动力学理论:内心的心理冲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流行病学资料
患病率:0.3‰ 占精神科门诊约0.1-2% 性别之间无差别 年龄:16-30岁之间, 多发病于青春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病因与发病机制
1、遗传: 有家族史的强迫症患病率达10%,亚临床的强 迫观念及强迫动作者可达20%,同卵双生子 的同病率高达65-85%,异卵双生子同病率为 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