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促综合实践活动开展
思维导图,让综合实践活动绽放思维之花——以《小螺蛳,大学问》教学为例

84 思维导图,让综合实践活动绽放思维之花———以《小螺蛳,大学问》教学为例江苏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214400) 徐丽莉[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的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选题指导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全面深入地发散主题,细化活动计划,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思维导图;选题指导;思维潜能[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3008402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一系列成熟的选题指导课应运而生。
选题指导课有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删选问题等环节,但没有梯度,也没有中高年段之分。
同时,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后续活动的开展,但受思维能力及教师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虽比较多,但不够全面,质量也不够高。
有的教师甚至将自己预设的问题提供给学生,这样才能保证全员参与,但随着活动的开展,学生慢慢失去探究的欲望。
有没有方法打破这种困境,带来一种全新的选题体验呢?我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选题指导,提升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提高选题活动的实效性。
思维导图简单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图形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思维的过程,学习者能够借助思维导图理清思维脉络,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供自己或他人回顾思维过程。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综合素养。
下面,我就以《小螺蛳,大学问》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谈谈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选题指导。
一、思维导图,让选题指导创意无限综合实践活动依托一个大的主题呈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呈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在选题指导课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发散思维,对主题进行分解,生成子课题、次子课题,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更广泛、更丰富,还要兼顾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给他们自主选择的空间。
思维导图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作者:岳琦来源:《新课程·上旬》2016年第02期摘要:思维导图体现了课程的文化理念;思维导图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思维导图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思维导图;有效应用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英国人托尼·巴赞。
它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是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发散思维的展开。
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
学生的思维训练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思维导图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研究。
思维导图体现了课程的文化理念;思维导图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思维导图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思维导图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有适合他们的学习工具,而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学习者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维的脉络。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了一定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就不再是被动者,而是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得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效地应用思维导图1.教师在制订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时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行之有效的活动主题方案必不可少。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尝试在设计方案时利用思维导图,激发教师的发散性思维,使活动方案简明扼要更具体,有利于教师有效指导。
2.活动实施过程中思维导图的有效利用(1)利用思维导图,整理想要研究的问题,确定研究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确定研究的主题就是要了解研究对象。
在人与自然的模块中我们安排了研究中国的第二大河——黄河,那就要了解黄河的相关内容。
我尝试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想研究的问题展示、归纳。
于是,在进行“走近黄河”第一阶段的活动时,我请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想要研究的问题写下来,最初写的时候,学生的思路很窄,想研究的问题也就是黄河的历史、发源地等问题,经历了小组交流、思考、组内整合的过程,在短短的五分钟时间内,学生的头脑中多多少少都有了一两个想要研究的问题,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训练。
思维导图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运用【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新兴的思维工具,它能将人的思维从繁杂的文字表达中解放出来。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还能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学习的知识,从而突破固有思维的束缚,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综合实践活动;运用;教学质量近年来,思维导图被广泛地运用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了较大的帮助。
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了一门独立课程,在课堂教学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有效、恰当地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理清思维脉络,引导学生按图索骥,激发探究欲望。
一、思维导图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解析(一)思维导图及其特点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可视化手段促进灵感的产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创造性思维;二是通过词汇、图形、数字等具有逻辑性的事物对大脑皮层技巧进行驾驭;三是以调动输入感官的方式,根据脑内世界的准则概括脑外世界的事物,从而形成具有自我思维意识的“地图”。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及其特点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用的意义(一)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实践,提升自我实践能力并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
思维导图通过图文展现各项内容的复杂关系,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恰好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获得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
(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同时让学生根据活动的主题收集资料及设计制作材料。
可视化思维工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用的、 突出主题的资源呢? 这时指导学 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 思 考 和整理 是很有效的途径。 以下是 “ 地沟油制作 研究小组” 和 “ 地 沟油的危害研 究小 组” 的思维导 图( 如图l 、 图2 ) 。
地沟 油的制作
那么如何实现 “ 思维的可视化” ? 思维工具的有效利用可以实
现。 通 过 可视化思 维工具 的运 用, 引领 教 师把 教学 关注点从 “ 知识” 转移到 “ 思维” , 引领学 生学会思考, 学会 学习, 从 而持 续提升学 生的思维能力, 实现教学 效能的倍增。 在综合 实践这门全 新的活动课程 中, 我校教师 有效利用
来 源 l l 材 料
回收 加 I :( 撇出浮 上来的 油 加人火馘击 其、去 邑.占味 掺色拉 油) 销售
艨 饭 、 剁 蕖 ‘
可视化思维工具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和探究活动, 大大提高了
教 学的有效 ; 促进 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比较能力、 想象 能力、 观察能 力; 提高 了学 生的思 维能力; 激 发了学 生的创 新能力。 那么可视化思维 工具如何有效 整合在综合 实践活动过程 中,
案例分享:
学生利用思维导图, 对大量的信息和资料进行了归纳和
分析, 从而使小 组的每个 个体都能清晰 、 可视 化地认识 自 己 的 研究 主题 和研究 内容 , 大大 提高 了学 生收集 、 处理 信息 的能 力和效率 , 为有 效开展进 一步的实践活动和探 究活动打好 了
基础。
在我 校开展 的 ( 《 “ 地沟油” 的危害 与利用》 综合实践活 动 中, 学 生们围绕 自 己研 究 的小 主题 通过 互 联网和图书馆 开展 了资料 和信 息的收集 , 面对收集到的大量 信息, 如何筛选出有
巧用思维导图,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

巧用思维导图,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作者:殷碧玉来源:《新课程·小学》2018年第01期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崭新的图形思维工具,将其运用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对于学生来说,也能激发和强化他们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因此,如何巧用思维导图是值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思维导图;有效应用思维导图又被叫做心智图,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展现了人类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图文展现各级主题之间的复杂关系,用主题关键词、图像和颜色加以区分,建立记忆链接,积累大脑数据库。
思维导图通过运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充分开发了左右脑,将人类大脑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不仅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且涉及的学科也比较多。
如何将这些学科有机联系起来,是该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
思维导图教学法以放射性思考模式为基础,藉由颜色、图像、符码的使用,将各个知识点彼此间的关联性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和展现,使知识点的存储、管理和应用更为得心应手,提升了大脑的运作效率。
一、思维导图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巧用思维导图,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推进他们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提升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在课堂理论学习与课外动手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巧用思维导图,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1.思维导图运用在教学中,简化了课本知识的传授,开拓了学生思维,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制作思维导图,会提高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和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
在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提取更是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而对这两部分的提取则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课程中的资源众多,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摸不着头脑,思维导图可以实现对有效资源的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科学。
思维导图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运用作者:张玉红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7年第05期[摘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力,发展创新力。
本文主要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及优势,将其运用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三个阶段,结合课堂案例,提出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和步骤。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思维导图有效运用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理念和小学生的学习方式高度契合。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恰当地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清思维的脉络,还可以帮助自己或他人回顾、建构整个思维的过程。
笔者在综合实践活动的不同阶段指导中,尝试运用思维导图,略有成效。
一、思维导图在活动准备阶段的应用1.思维局限PK思维发散在以往的主题确定课上,我们通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主题;之后,教师利用大量的图文信息调动学生感官,学生围绕该主题,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等方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最后,全班同学通过筛选、归纳、合并、整理等方式,确定自己小组的活动主题。
这样传统的课堂,看似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让学生调动思维,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实则不然,大量的图文信息,充斥着学生的眼球,它带给学生许多信息,但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提出的话题总离不开教师课前的铺垫,因而,学生的自主性并没有真正发挥。
学生的思维该如何发散呢?笔者尝试使用思维导图,开启主题活动,拓展学生思维。
[课堂呈现]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有北仑港、吉利汽车等知名大型企业,年级段中有不少学生家长就在这些企业工作,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因此,我在班级中开展了“走进吉利”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
在备课中,我从吉利车、吉利人、吉利的其他,三方面进行考虑,课堂上,以其中一个小方面——吉利熊猫为例,如图1,引导学生从吉利熊猫的外形、价格、安全性能、销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解、探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自主设计一份思维导图,如图2。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思维导图在综合实践中的运用

内容多, 别犯愁
同类别, 放一起
重复内容 要取舍
来的通的思 。各过图维
级图形导 关文思图 键把维是 词某工一 表一具种 现主,有 出题它效
中国华东师范大学的刘濯源教授,他认 为我的思维可视化可以极大促进同学们 的学习因此又叫我学科思维导图,特别Fra bibliotek强调思维的逻辑性。
中心词
主题
关键词 子课题
关键词1
内容1
关键词2 关键词 3
内容2 内容3
引导线
子课题1 子课题2
内容1 内容2 内容3 内容4 内容5 内容6
你能想到 哪些研究 子课题和 内容呢?
1.根据主题至少确定两个以 上研究子课题。
2.每个子课题至少确定两个 以上研究内容。
思维导图,让综合实践活动绽放思维之花

思维导图,让综合实践活动绽放思维之花作者:徐丽莉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8年第11期[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的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选题指导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全面深入地发散主题,细化活动计划,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思维导图;选题指导;思维潜能[中图分类号] G62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3-0084-02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一系列成熟的选题指导课应运而生。
选题指导课有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删选问题等环节,但没有梯度,也没有中高年段之分。
同时,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后续活动的开展,但受思维能力及教师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虽比较多,但不够全面,质量也不够高。
有的教师甚至将自己预设的问题提供给学生,这样才能保证全员参与,但随着活动的开展,学生慢慢失去探究的欲望。
有没有方法打破这种困境,带来一种全新的选题体验呢?我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选题指导,提升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提高选题活动的实效性。
思维导图简单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图形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思维的过程,学习者能够借助思维导图理清思维脉络,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供自己或他人回顾思维过程。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综合素养。
下面,我就以《小螺蛳,大学问》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谈谈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选题指导。
一、思维导图,让选题指导创意无限1.主题发散,全面深入综合实践活动依托一个大的主题呈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呈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在选题指导课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发散思维,对主题进行分解,生成子课题、次子课题,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更广泛、更丰富,还要兼顾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给他们自主选择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思维导图促综合实
践活动开展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巧用思维导图,促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性活动实施主要包括确定主题、制定方案、开展活动和成果展示。
在这四个实施环节中,制定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是后续活动能否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指导孩子们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时,制定方案每每会成为孩子们开展活动的瓶颈。
本次我在指导学生进行《文化蜜旅——走进叶适》综合实践活动时,发现孩子们对于了解文化名人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要了解什么?非常茫然,更别提让他们制定研究方案了。
如果这时我过多地参与其中,为他们梳理研究内容,制定活动方案,那么必将会与综合实践课程的宗旨相悖。
正当我们一筹莫展之际,无意中了解到这些孩子们平时上科学课,是用思维导图来做课堂笔记的,何不将这一学习工具也应用到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让孩子们借助思维导图,发散思维,理清思维脉络,从而能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研究。
【案例一】巧用思维导图,制定课题方案
第一次指导
我给学生们发了一张白纸,让孩子们围绕叶适提几个问题,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孩子们的问题有:叶适是哪里人?他是什么时候的人?他是做什么的?孩子们提的问题都比较浅显,于是我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查找资料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整理不难发现孩子们的问题都指向叶适的生平简介。
于是,我引导孩子把第一次画的思维导图做如下调整:把各成员手中的思维导图合并为一张大图,把之前各成员提的问题以
“生平简介”来概括,建立一个子节点,再把孩子们搜集到的相关问题答案写到“简介”这个子节点下面。
这时,我发现孩子们围绕叶适所提的问题比较单一,需要要进一步进行引导。
于是就有了第二次的指导,和孩子们一起完善方案。
第二次指导
看着这张思维导图,我问孩子们:“关于叶适,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面对这次提问,孩子们似乎有些茫然,不知要问些什么。
于是我引导孩子去想一想,平常我们了解名人一般从哪些方面着手,孩子们的思维被打开了,有些说,“可以去了解叶适有什么成就”、“他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的”“温州还有哪些和叶适有关的地方”……孩子们梳理了自己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思维导图。
围绕叶适,我们将进一步探究他的“成就”、“生平”和后人“对叶适的纪念”。
和第一次比较,这次的方案要全面很多。
【案例二】巧用思维导图,制定展示方案
回顾这次“走近叶适”文化蜜旅活动,孩子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着一张思维导图展开,这种探究方法的渗透是潜移默化的。
所以在成果展示阶段,我让孩子自己着手去准备时,他们自然而然地运用了思维导图这样的方法来设计展示方案。
孩子主要从三方面展示:一是制作叶适名片,简单地介绍叶适的生平;第二方面是学习诗词;第三方面是宣传保护的措施。
以下是孩子们根据自己制定的展示方案,制作的作品成果。
叶适生平手抄报:
孩子们把搜集到的有关叶适的资料进行整理,用最简洁的语言来介绍叶适,制作了名人卡片。
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为搜集到的叶适诗词配上了插图,完成了这本手绘本《叶适小诗集》。
【案例反思】
回顾本次“走近叶适”文化蜜旅活动,我们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题方案的制定和展示方案的设计上,收获了许多,也带来了许多思考。
1.思维导图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在以往的研究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受到主题的局限,很难把一个主题内容研究深入。
在《文化蜜旅——走近叶适》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最初只是探究了叶适是哪里人?做什么的?后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相关因素的联想,完善了他们的课堂方案,孩子们将进一步探究叶适的“成就”和“后人对他的纪念”这两方面的内容。
不难看出思维导图在制定方式这个环节中,发散了孩子们的思维,以一个主题为核心呈现了学生多方面的相互关联,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2.思维导图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思维导图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
随着《文化蜜旅——走近叶适》活动的结束,在活动展示环节时,孩子们自然而然想到了用思维导图设计展示方案,并根据组员的不同意见,进行调整,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思维导图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以往的综合性活动中,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后,对于研究方案的制定总是过多地依赖于老师。
而在本次《文化蜜旅——走近叶适》综合性活动,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后,运
用思维导图制定方案,老师根据他们的思维导图,进行有效引导,利用孩子们的发散思维联想到相关的诸多方面,从而轻松地完成了活动方案。
思维导图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把活动方案的制定完完全全地交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