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6.29•【字号】•【施行日期】2021.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湛江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生态环境局反映。

湛江市人民政府2021年6月29日湛江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现就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下统称“三线一单”),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与海南相向而行,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深度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坚持底线思维和系统思维,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与社会经济发展统筹衔接,建立覆盖全市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湛江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先决条件,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落实到区域空间,持续优化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

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水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因此,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1. 水资源管理的意义水资源管理旨在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以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并保护环境。

水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于达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保证未来世代也能正常使用水资源。

水资源管理涉及到供水、排水、水质保护、水循环等多个方面,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2. 水资源管理的挑战全球水资源的可用性是有限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据统计,全球约四分之一的人口面临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

此外,气候变化带来的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现象也使得水资源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3. 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策略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管理策略。

首先,应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

这包括保护河流湖泊等水体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水源地的保护,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等。

其次,应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推行节水措施、改进农业灌溉技术、优化工业用水等方式,减少浪费和损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再次,应加强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和管理。

通过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建立科学的水资源调度机制,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最后,应加强水资源的国际合作。

由于水资源的跨界特性,国际合作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的开展,共同解决水资源管理的难题。

4. 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管理的互动关系可持续发展旨在实现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和环境的保护,而水资源管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水资源管理对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水是农业、工业和能源生产中的关键要素,只有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湛江市西城东水质净化厂一万m工程湛江市城市污水处理湛江市

湛江市西城东水质净化厂一万m工程湛江市城市污水处理湛江市

湛江市西城东水质净化厂一万m工程湛江市城市污水处理湛江市湛江市位于广东省西部,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城市的污水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湛江市政府计划建设一座面积为一万平方米的水质净化厂。

该水质净化厂位于湛江市西城东地区,占地一万平方米,将为湛江市的城市污水处理提供重要的支持。

该项目总投资约为一亿元,预计建设周期为两年。

该工程的主要设计目标是提高湛江市的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提升水质净化水平,保证城市的用水安全。

具体来说,该工程将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该工程将建设一个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

该系统将采用多级处理技术,包括机械过滤、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等多个环节,通过一系列工艺过程将水质净化到符合排放标准。

其次,该工程还将建设一个强大的污泥处理系统。

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泥,如何有效处理污泥是一个重要问题。

该工程将引进先进的污泥处理技术,包括污泥浓缩、厌氧消化和污泥干化等工艺,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此外,该工程还将建设一个智能化的运营管理系统。

通过引入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整个水质净化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工程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最后,该工程还将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

通过建设围墙、绿化带和雨水收集系统等手段,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实施噪音和气味的治理措施,保证工程的环境友好性。

该工程的建设将为湛江市的城市污水处理问题提供重要的解决方案。

一旦该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将大大提高湛江市的污水处理能力,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

同时,该工程还将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总之,湛江市西城东水质净化厂一万平方米工程是湛江市政府解决城市污水处理问题的举措之一、该工程将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水质净化水平,保障城市的用水安全。

该工程建成后,将为湛江市的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湛江市水文特征

湛江市水文特征
·52·
2008 年 4 月 第 2 期
肖仕鼎, 等: 湛江市水文特征
No.2 Apr. 2008
上的干支流共 40 条, 500 ̄1 000km2 以上的河流共有 1 条, 1 000km2 以上的河流共 6 条, 独流入海的有 22 条。 东北部的鉴江, 西北部的九洲江, 分别发源于信宜和广 西, 均由北向南出境入海, 流域面积分别为 9 464 km2 和 3 113 km2; 源于湛江中部的南渡河由半岛的西北向东南 流入大海, 流域面积为 1 444 km2; 遂溪河亦 称 西 溪 河 , 源于廉江市独牛岭, 流域面积为 1 486 km2。湛江市河流 水系见图 1 所示。
2.1 降水 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 雷州半岛( 徐闻、雷州、遂溪三
地) , 由于地势较为平缓, 气流难以停滞, 水汽难以聚集、提 升, 所以多年平均年降水量明显偏少, 雷州市纪家站的最小 年降水量仅有 485mm( 1962 年) , 廉江市由于属于丘陵山区 地带, 从海洋吹来的暖湿气团受到该地区山岭的阻挡, 抬升 后与山区的冷空气遭遇, 从而形成较大的降雨, 所以历年为 降雨量最多的地区, 全市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廉江市
1.4 气温、气候 湛江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地区, 西临北部
弯,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终年受热带海洋暧湿气流 活动的制约及北方大陆性冷气团的参与, 形成本区独特 的气候特征。这些特征表现为: 多风害, 雷暴频繁, 旱季 长, 雨量集中, 夏长冬短而温和,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冰 霜罕见。日照时间长, 年平均日照 2 000h 以上。多年平均 气温为 22.8℃~23.2℃, 月最高平均气温为 28.8℃, 月最 低平均气温为 15.7℃, 历史最高气温为 38.7 ℃, 历史最 低气温为 2.8 ℃。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 523mm。 2 水文特征

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的环保问题及综合整治对策

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的环保问题及综合整治对策

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的环保问题及综合整治对策作者:陈贵h小红何娜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35期陈贵1 卜小红2 何娜1(1.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 2.广东湛江市遂溪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广东湛江524022)摘要:根据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的特点与现状及其存在的环保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适合湛江海水养殖业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

关键词:海水养殖业环保问题整理对策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43-02湛江是一个海洋大市,全市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556 km,含岛线可达2226 km,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近年来,海水养殖业蓬勃发展,养殖面积不断扩大,由此而引发的环保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为进一步了解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的特点与现状及其存在的环保问题,笔者多次到各县(市、区)养殖场(区)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了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的环保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适合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环境综合整治对策。

1 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的现状据统计,2011年全市海水养殖面积62913公顷。

其中,浅海养殖面积达15361公顷,浅海利用率只有4.0%;滩涂养殖面积达32544公顷,滩涂利用率达32.8%;陆基池塘养殖面积达15008公顷,每公里岸线拥有陆基养殖面积28.3亩,总产量67.9万吨。

全市养虾面积为29051公顷,养殖产量为14.2万吨,分别占海水养殖总面积、总产量的46.2%和20.9%。

海水养殖业为湛江市提供了30多万渔业劳动力就业岗位,使12万多渔民脱贫致富,创造产值83.5亿元。

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种苗、饲料、加工、流通等相关产业的兴旺和市场的繁荣,促进了湛江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矛盾和挑战。

具体表现在:一是养殖种类单调;二是海水养殖仍处于资源消耗型的生产模式,养殖模式和浅海滩涂增养殖技术落后;三是不注重养殖布局和养殖模式的优化,加上水产养殖企业自身环保措施及水域滩涂养殖开发管理不完善,对自身和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四是缺乏总体规划,见缝插针式开挖虾塘,频频出现毁林养虾、毁田养虾,无序、无度开发高位池养殖,导致部分海区水质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有的海区水质已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乃至出现赤潮现象。

湛江海水养殖业及水产品出口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湛江海水养殖业及水产品出口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1.2 湛江水产品出口的发展水平与贸易现状
1.2.1 水产品出口的发展水平
在我国,渔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和传统的技术。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非常缓慢。新中国成立时,全国的水产品产量只有44.8万吨,人均占有量不足1千克。根据2014年最新数据,2014年上半年增加6.2%,价值21.5亿元,增长25.8%,出口量占广东省地级市之首[5]。
1.2.2 水产品的贸易现状
从总体上来看,这几年我国的水产品出口均取得可喜的成绩,据调查,2012年前半年我国的水产品出口量316.1万吨,出口额140.08亿美元,同此分别增长了22.75%和31.45%,出现了贸易顺差,比上年同期增加20.63亿美元。并且总体数据表明水产品出口中,一般贸易贸易出口优于来进料加工出口,对于主要的出口品种出口额仍然以两位数增长,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劲头。然而专家们预测,未来我国水产品出口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随着大多数国家国家逐步取消对日本食品的进口限制,这将使我们的出口市场份额受到严峻的挤压。其二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尚未出现经济复苏及一片良好的迹象,消费增长乏力,水产品需求难以大幅度增加。[6]综合分析判断, 未来几年我国的水产品出口会呈现小幅增长态势。进而探索部分地区的水水产品出口情况,据相关报纸报道从湛江检验检疫局获悉,在刚过去的2014年里,湛江水产品(主要是养殖水产品)出口保持持续健康增长态势,湛江辖区1—12月共出口水产品7016批,12.28万吨,货值9.88亿美元, 出口货值同比增长1.3%,养殖水产品出口量和货值均位居全国首位。在当前出口形势不利情况下,出口货值仍逆势飘红。[7]
(3) 养殖供给水依赖电力提水,池内需要配备增氧机,据数据统计,每667m*配备一台,虽耗电量大,但排水,清污,晒池较为容易方便,特别是休产期晒池能确保病毒细菌彻底被清除。

论湛江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论湛江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论湛江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论湛江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一、湛江概况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岛,地处粤桂琼三省(区)结合部。

全市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750多万。

现辖三市、两县和四区,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5个省级经济开发试验区,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国家一类大市,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

先后荣获“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二、湛江具有的优势(一)港口优势。

港口资源是湛江最重要的优势资源,港湾众多,建港条件优越。

全市现有交通运输港口码头16个,大小泊位165个,2008年,年吞吐能力超亿吨,形成了以湛江港为中心、环雷州半岛中小港口相互配套的港口群。

湛江港是国家级主枢纽港,为粤西、环北部湾地区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有万吨级以至5万吨级泊位20多个,拥有全国第一座30万吨级油码头、30万吨级现代化铁矿石码头和华南沿海最深的航道,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目前湛江港已建成30万吨级航道,近年来,投入巨资进行大型项目建设,已初具国际一流深水大港规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南方大港。

(二)交通区位优势。

湛江内联“三南”、外连“五洲”,为大西南、华南、海南的交通枢纽。

海上,是全国主枢纽港;铁路,与广州、深圳、韶关并列,为广东四大铁路枢纽;公路,是全国45个枢纽之一;还有粤西唯一的民航机场。

形成了发达的海、陆、空和管道运输立体交通网络。

连接广州、海南和大西南的铁路干线在湛江交汇,黎湛线、三茂线及粤海铁路与国家铁路干线对接,洛(阳)湛(江)铁路广东段和黎湛铁路复线湛江段基本建成;国道207线、325线纵横贯通,广湛、渝湛两条高速公路已于2005年底建成;湛江民航机场已开通至北京、广州、海口、长沙、香港等地航线30多条。

湛江是连接中国西南与东部地区的结合部,我国大西南的重要出海口,也是我国大陆沿海通往非洲、中东、欧洲、东南亚、大洋洲海上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处于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接海内外的重要战略位置,是中国加入世贸扩大开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和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的理想立足点和结合点,是我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的“桥头堡”。

初二地理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初二地理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初二地理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地理环境问题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而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寻找解决方案来平衡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初二地理环境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全球变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如干旱、洪水和飓风。

这对于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系统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研发更清洁的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和风能。

2. 植树造林:树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可以有效抵消部分温室气体的影响。

3. 能源节约:鼓励人们使用高效的能源设备和灯具,减少能源的浪费。

二、水资源短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水资源管理: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包括监测水质、合理分配水资源、加强水污染治理等。

2. 水资源节约:倡导节约用水的意识,比如修复漏水管道、安装节水设备、合理利用雨水等。

3. 开发再生水:通过处理废水,将其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水资源,减少对地下水和河流的依赖。

三、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开发中国家。

土地退化包括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沙漠化治理:采取植树造林、绿化工程、精准农业等手段,防止沙漠的进一步蔓延。

2. 水土保持:建立防护林带、梯田和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3. 土壤修复:采用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技术手段,减少土壤污染并恢复土地的肥力。

四、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是目前全球正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自然保护区:建立和扩大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倡导可持续的农业和渔业:采用有机农业和渔业的方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分析了湛江市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结合水资源和水环境现状及相应问题,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工业体系,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农业体系,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水资源合理配置、节水与污水治理、多水源联合调度、建立水权制度和海水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水资源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水环境产业结构节水防污可持续发展
湛江市是广东省西部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广东省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主要地区之一。

湛江市历史上水旱灾害发生频繁,尤以旱灾最为严重。

据雷州府和遂溪县志记载,最大旱灾发生在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湛江市出现“赤地千里,饿死者万计”的悲惨现象。

以后的300多年也旱灾频繁。

新中国成立后,曾有30多年发生春旱,其中大旱4次,最为严重的是1955年。

建国以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得以迅速发展。

湛江市境内先后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改变了其干旱面貌,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随着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城市化率的提高,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建设的开展,各行各业对水的需求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的矛盾日趋突出,水环境日益恶化。

据有关部门预测[1],湛江市2010年需水总量将达9.77~13.18×108m3,其中工业需水量达4.84~7.83×108m3,农业需水量达3.08~3.18×108m3,城镇与农村生活需水量达1.85~2.17×108m3;2020年需水总量将达10.49~21.70×108m3,其中工业需水量达7.68~15.81×108m3,农业需水量达1.39~3.12×108m3,城镇与农村生活需水量达1.42~2.77×108m3。

不认真解决好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将制约湛江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1 水资源和水环境现状
1.1 水资源量及特点
1.1.1 水资源总量
湛江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88mm,多年平均径流为665.6mm,按我国年降雨,年径流等要素综合分带表划分,属多水带,局部地区为丰水带。

湛江市水资源分为本地水资源和过境水资源两大部分,本地水资源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过境水资源主要来自于东北部的鉴江和西北部的九州江。

本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83.01×108m3(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39.30×108m3),多年平均过境径流量为85.85×108m3,合计为168.86×108m3。

按2000年统计人口计,人均本地水资源量为1196m3/人,加上过境水资源量,则人均水资源量为2433m3/人。

1.1.2 水资源特点
从表面看,湛江市人均水资源量并不算少,远高于国际公认的500m3/人的“极度缺水”标准,但可利用水资源量少。

因为境内河流大多短浅而且独流入海,过境水资源量主要集中在汛期,大部分以洪水方式出现,加上现有水利工程调蓄水资源的能力低,每年有70~80%的水资源白白流入南海,难于得到利用。

水资源最大的特点是:虽地处南方湿润地区,濒临南海,但“工程性缺水”十分严重;加上水资源时空上分布不均,水资源有相当多一部分分布在偏僻、人口少,自然条件差的边远山区;而自然条件较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湛江市周边地区水资源量有限。

1.2 水环境现状及特征
1.2.1 地表水水质
九州江是湛江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地,近年来随着用水量、排污量不断增加,部分水体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九州江主要污染物为codmn和bod5。

其中干流合江、排里断面水质枯、丰水期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类水标准;龙湾、安铺断面水质丰水期
符合ⅱ类水标准,枯水期符合ⅲ类水标准;营仔断面水质枯水期符合ⅱ类水标准,丰水期符合ⅲ类水标准。

其余支流中,廉江河水质较差,枯、丰水期均为劣于ⅳ类水;沙铲河丰水期符合ⅲ类水标准,枯水期均为劣于ⅳ类水。

湛江市内的南桥河和南柳河水质劣于ⅳ类水。

由于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引起河水中的so42-、氰化物、砷、酚、镉、铬等有害、有毒化学成分及有机质“三氮”、细菌、病菌等的含量增高,河水浑浊,鱼虾绝迹。

赤坎水库是湛江市赤坎区主要供水水源地,近年来,由于水库受周围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污染,库水中细菌和大肠杆菌超标10多倍,硝酸根逐年增加,水质逐年不断恶化。

1.2.2 地下水水质
浅层地下水埋深浅,水质极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市区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废物都是其潜在的污染源。

湛江市区化工厂一带浅层地下水中硫酸根含量高达246mg/l,出现硫酸型。

大量超采中、深层地下水,从而引起承压水区域水位不断下降和降落漏斗形成、扩大。

中层承压水湛江市部分地区中心的降落漏斗2.0m线漏斗面积大于485km2,中心观测孔水位下降20.0m;深层承压水湛江市部分地区降落漏斗10.0m线范围面积达294km2,中心观测孔水位下降16.72m;市内的霞山、赤坎地区已出现地面沉陷、地裂缝发展,环境地质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1.2.3 污染特征
湛江市境内地形属平台阶地及低丘陵带,以台地、丘陵、平原为主,地势北高南低。

北部为基岩隔水边界,其余三面环海,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补给、排泄自成体系。

其自然地理特征形成湛江市水系独特的污染特征,主要是:①形成以氨氮为主要影响因素的有机污染类型。

②因地势北高南低,形成自上而下的水污染物的积累和运移。

③形成汛期水污染最严重的季节变化特征。

④形成地表水污染导致浅层地下水污染和近岸海域污染。

⑤污染源由点源污染物排放为主逐步转为以非点源污染物排放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