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电泳临床意义图标

合集下载

血清蛋白电泳临床意义

血清蛋白电泳临床意义

血清蛋白电泳临床意义
可疑性多发性骨髓瘤、 Waldenstrom 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淀粉样 变性及其他的紊乱 ; 不明的外周神经病(糖尿病、毒素照射、化疗除外); 与肾衰或肾功能不全相关的贫血及由于骨痛和背痛而怀疑的多发性骨 髓瘤 ; 由于恶变而引起的血钙过多(如临床相关的症状为失重,疲劳,骨痛, 异常出血); 外周血涂片中有缗钱状红细胞 ; 肾功能不足 ; 不明原因的病理性骨折或细胞溶解性损伤 ; 本周氏蛋白尿 ;
异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特征 及相关疾病(2)
慢性炎症型
临床多见:慢性细菌性感染、自身 免疫性疾病、慢性其他感染性疾病 如结核、梅毒等、恶性肿瘤
电泳图谱特征:白蛋白降低、α2、 γ增高;
异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特征 及相关疾病(3)
肾病型
临床多见: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功 能衰竭、肾病综合症、狼疮肾炎等;
异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特征 及相关疾病(5)
弥漫性肝损害型 临床多见: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 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自身免 疫损伤性肝炎等;
电泳图谱特征:与肝硬化型图谱相似 ,白蛋白明显降低、γ球蛋白区带增 高,当治疗有效果时,白蛋白区带含 量上升,γ球蛋白区带减低;
异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特征 及相关疾病(6)
α2-球蛋白区带:主要为结合珠蛋白 和α2-巨球蛋白;
β-球蛋白区带:以β脂蛋白、转铁 蛋白和血红素结合蛋白为主、补体成 分;
异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特征 及相关疾病(1)
急性炎症或急性时相反应症型:
临床多见:急性感染、急性创伤、 急性心肌梗死等;
电泳图谱特征:白蛋白减少或正常, α1、α2-球蛋白增高、γ-球蛋白 增高不明显;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1)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2)

正确分析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

正确分析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

正确分析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苏洁平,张晓静(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31) 血清蛋白电泳虽然是一个传统的检验项目,但目前在临床上对一些疾病的诊断(如对肝病、肾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血清蛋白电泳就是根据血清中各组分蛋白质分子量的不同,将各组分蛋白质分离开,分子大的泳动慢、分子小的泳动快,依次分为白蛋白、α12球蛋白、α22球蛋白、β2球蛋白(有时可出现前β2球蛋白带区属正常)和γ2球蛋白5个带区(或6个带区)[1,2]。

常见几种疾病的蛋白电泳变化见表1。

表1 几种常见疾病的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的变化特征病名白蛋白球蛋白α12球蛋白α22球蛋白β2球蛋白γ2球蛋白肾病↓↓↑↑↑↑↓弥慢性肝损伤↓↓↑↓↓↑肝硬化↓↓↓↓β2γ桥原发性肝癌↓↓AFP↑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炎症↓↑↑↑妊娠↓↑↓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双血蛋白血症双峰 注:↑轻度增高,↑↑明显增高,↓轻度降低,↓↓明显降低 下面对几种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作简要说明[3,4]。

1 图1:为正常人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由左至右为白蛋白峰、α12球蛋白峰、α22球蛋白峰、β2球蛋白峰、γ2球蛋白峰。

其含量分别为52%~63%,4%~5%, 6%~9%,9%~12%,15%~23%。

2 图2及图3:见增高的γ2球蛋白峰。

肝病患者病程较长,当白蛋白和α12球蛋白降低,γ2球蛋白增高,提示病情较重。

当肝细胞严重受损时,β2球蛋白可降低,重症肝炎转为肝坏死后γ2球蛋白增高。

3 图4:可见β区到γ区连续一片,难以分开,是由于IgA、IgM、IgG同时增高所致,称β2γ桥。

β2γ桥为肝硬化所独有的特点。

如伴有α12球蛋白、α22球蛋白降低即可诊断肝硬化。

若治疗后白蛋白回升,标志治疗有效。

4 图5:见明显增高的α22球蛋白峰,β2球蛋白峰同时增高,而白蛋白峰明显减低。

由于肾病患者长期丢失白蛋白,故血清中的蛋白明显减少。

2016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医学检验技术知识点:血清蛋白电泳分析临床意义

2016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医学检验技术知识点:血清蛋白电泳分析临床意义

2016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医学检验技术知识点:血清蛋白电泳分析临床意义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吉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中公医疗卫生网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医学检验学的部分知识做了汇总,今天我们来学习医学检验技术知识点-血清蛋白电泳分析临床意义,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血清蛋白电泳分析临床意义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的分型
1.肾病型:可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等,图形表现为Alb降低,α
2和β升高;
2.肝硬化型:可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图形表现为Alb降低,β和γ增高,可出现β和γ难以分离而连接在一起的“β-γ”桥,此现象是由于肝脏纤维增生导致IgA 增高所致;
3.急性反应时相型:常以α1、α2增高为特征;
4.慢性炎症型:则以Alb降低,α2、γ增高较为常见;
M蛋白血症主要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大量单克隆蛋白质 (主要是IgG或IgA),电泳时可在β和γ之间出现一条狭窄的区带,称M区带。

表-异常血清蛋白质电泳图谱的分型及特征
正常、异常血清蛋白电泳图比较
例题:
血清蛋白电泳出现β-γ桥,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急性肝炎
B.肾病综合征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肝硬化
E.胆囊炎
正确答案:D。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临床意义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临床意义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临床意义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是一种能够区分蛋白类型的技术手段,主要是通过分离血清蛋白的各种成分,从而达到辨别其类型的目的。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技术是将血清、血浆等在凝胶或薄膜处,使血液中的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沉淀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对其进行染色并观测结果的技术,主要可用于分析抗体成分、分析蛋白成分两方面。

1、分析抗体成分: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可用于抗原或抗体成分、纯度的分析,常用于免疫反应后不同抗体组分的动态变化研究,了解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疾病的进展;
2、分析蛋白成分:还可用于正常或异常体液蛋白的分析、检测和鉴定,可辅助诊断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等,还可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病等患者的血清蛋白成分的分析,帮助鉴别疾病,了解疾病发展,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M蛋白的检测和鉴定、多发性骨髓瘤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血清蛋白电泳典型图谱分析.pptx

血清蛋白电泳典型图谱分析.pptx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时,主要是α2 区的α2巨球蛋白增加,β1 区的ApoB增加所致。
遗传基因突变;或服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导致药物与 白蛋白结合。
低丙球蛋白血症
常见于先天性缺陷或继发性因素(如免疫抑制剂治疗)
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高免疫球蛋白(多克隆),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 感染等
M蛋白
γ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可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淋 巴瘤等疾病
β区M蛋白
因IgA位于β区后部或β和γ区之间,所以单克隆IgA 升高常出现这样图形,主要见于IgA型骨髓瘤 。
M蛋白
M蛋白
即单克隆蛋白monoclonal protein ,是浆细胞或B淋巴细胞 单克隆恶性增殖所产生的一种大量异常免疫球蛋白,其本 质是一种(无功能的)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片段(重 链,轻链等)。
--毛细管电泳
血清电泳原理
➢ 蛋白质等电点
由于蛋白质含有羧基 “-COOH”和氨基 “-NH2”可 解离成带电荷基团,所以在溶液中有两性电离现象。
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该蛋白质极性基团解 离正负离子数相等,净电荷为0,此时该溶液的pH值就 是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I值。
每种蛋白质pI大小是特定的,只与该蛋白质结构有关。
➢ 从正极起依次为白蛋白、a1、a2、b( b1, b2)、g。 ➢ 区带经丽春红等染料染色后,由光密度扫描仪检测
并自动画出吸光度积分曲线。
血清蛋白电泳正常图谱
Albumin α1 α2 β
γ
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白蛋白
a1: a1酸性糖蛋白, a1抗胰蛋白酶,甲胎蛋白等 a2: 结合珠蛋白, a2 巨球蛋白, a脂蛋白, 铜蓝蛋白等 b : 转铁蛋白, b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补体,b2微球蛋白等 g : 免疫球蛋白

蛋白电泳典型图

蛋白电泳典型图

γ 球蛋白
0.09~0.18(9%~18%)
哪些病多克隆(Gamma)增高?
多克隆典型电泳图
哪些病M带增高?
单珠峰电泳图(M带)
2球蛋白:肾上腺不 足、肾上腺皮质类固 醇治疗、糖尿病 、肾 病综合征 球蛋白: 转铁蛋白(Tf) C-反应蛋白 营养不良
球蛋白: 体C3、C4 IgG、A、M、D、E
深蓝色柱为典型肾病电泳图,方块内文字是与肾病相关电泳增高的意义
• 预报: • 下期公布关于【免疫蛋白电泳】相关知识。
肾上腺不足肾上腺皮质类固足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治疗糖尿病醇治疗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病综合征肾上腺不肾?球蛋白
典型血清蛋白电泳图片
蒋莹辉

[参考值范围]
醋酸纤维素膜法:
清蛋白
α1球蛋白
0.62~0.71(62%~71%)
0.03~0.04(3%~4%)
α2球蛋白
β 球蛋白
0.06~0.10(6%~10%)
0.07~0.11(7%~11%)

电泳结果解析在临床应用的价值PPT课件

电泳结果解析在临床应用的价值PPT课件

在下列情况下会出现两个条带:
- 长期存放的标本或者是高胆固醇的标本, LDL 有不同的迁移率; 从而导致LDL电泳是偏移 Beta位置
Electrophoresis20
β 脂蛋白
Electrophoresis21
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Electrophoresis22
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增加:
- 炎症 - 肝硬化 - 亚急性和慢性感染
↓↓
N↓
N↓
↓N





↓↓
↑↓
↓N
在α-γ区带中出现M蛋白峰-M区带峰



↑↑


个别区带出现特征性缺乏
N↑ 不定 β-γ↑桥 N ↑ ↑ ↑↑
N
Electrophoresis11
白蛋白区带
双白蛋白、或者一条宽峰,或者在白蛋白条 带出现附属条带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 :
✓ 遗传性双白蛋白 ✓ 由于药物刺激导致的暂时性的双白蛋白血症。 ✓ 急性胰腺炎导致的双白蛋白血症。
正常结果 —
无临床症状
没有异常
Electrophoresis25
正常血清标本和疑似M蛋白
正常的免疫固定电泳
疑似MM
IgG L型
Electrophoresis26
与下列各类疾病相关的寡克隆免疫球蛋白(多个条 带) :
- 自身免疫病 - 先天性免疫缺陷症 - 病毒感染
(HIV disease, CMV(巨细胞病毒), EBV,…)
- 免疫抑制治疗
Electrophoresis28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
定义:骨髓内单一浆细胞株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 其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并分泌过量的单克隆免 疫球蛋白或其多肽链亚单位。也就是指M蛋白。

血清蛋白电泳(SPE)及临床意义

血清蛋白电泳(SPE)及临床意义

血清蛋白电泳(SPE) 及临床意义
用电泳方法测定血清中各类蛋白占总蛋白的百分比,对于肝、肾疾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有意义.【正常参考值】
白蛋白:54%~65%;
α1球蛋白:1.4%~3.3%
α2白蛋白:7.3%~12。

0%
β球蛋白:8.2%~13。

8%
γ球蛋白:10.5%~23。

5%
【临床意义】
1.骨髓瘤:呈现特异的电泳图形,大多在γ球蛋白区(个别在β蛋白区)出现一个尖峰,称为M 蛋白.
2.肾脏疾病:
(1)肾病综合征:有特异的电泳图形,吨球蛋白明显增加,β球蛋白轻度增高,白蛋白降低,γ球蛋白可能下降;
(2)肾炎:急性肾炎时α2球蛋白可增高,有时合并γ球蛋白轻度增高;慢性肾炎时常可见到γ球蛋白中度增高。

3.肝脏疾病:
(1)肝硬变:有典型的蛋白电泳图形,γ球蛋白明显增加,γ和β球蛋白连成一片不易分开,同时白蛋白降低;
(2)急性肝坏死:白蛋白明显下降,球蛋白显著升高;
(3)传染性肝炎患者血清白蛋白轻度下降,α2球蛋白增高并伴有γ球蛋白增高;
4.炎症、感染:在急性感染的发病初期,可见α1或α2球蛋白增加;在慢性炎症或感染后期,可见γ球蛋白增加。

5.低γ球蛋白血症或无γ球蛋白血症:血清γ球蛋白极度下降或缺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临床医生:
我科新购入的全自动蛋白电泳分析仪,可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及血红蛋白电泳检测,现开展将近一个月了,从开展的情况看,血红蛋白电泳检测项目比较多,可血清蛋白电泳开单比较少,现用图表的格式将血清蛋白电泳检测的临床意义提供给各位,敬请各位临床医生多开单检查!
血清蛋白电泳临床意义图表
图1 典型的正常的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图2 多发性骨髓瘤异常的血清蛋白电泳带型。

请注意gamma区域的带型特点
表3.
表4
:1)持续高浓度型:诊断的特异性高,中晚期肝癌居多;2)马鞍型:较少见,但容易漏
诊,当AFP增高在后峰时,往往已出现明显的肝癌表现;3)急剧上升型:多见于肿瘤发生迅速,恶性程度较高的肝癌,但是偶见AFP急剧升高,又迅速下降伴ALT升高的急性肝坏死;4)稳定上升型,定期检查,稳定上升,最有诊断价值;5)反复波浪型,多见于急慢性良性肝病。

并且人血清中的甲胎蛋白浓度的升降对于病情的发展、疗效的观察、肝癌的复发观察有很大的价值。

本公司推出的甲胎蛋白试剂盒是检测人血清中的甲胎蛋白水平,胶乳增强的免疫方法,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HCY:用于检测血浆或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代谢产生的一种含硫的氨基酸,80%的Hcy在血中通过二硫键与蛋白结合,只有很少一部分游离同型半胱氨酸参加循环。

Hcy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

血液中增高的Hcy因为刺激血管壁引起动脉血管的损伤,导致炎症和管壁的斑块形成,最终引起心脏血流受阻。

高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者,由于严重遗传缺陷影响Hcy代谢,造成高Hcy血症。

轻微的遗传缺陷或VB营养缺乏会伴随中度或轻度的Hcy升高,也会增加心脏病的危险。

Hcy升高还可引起神经管畸形及先天性畸形等出生缺陷类疾病
HbA1C:糖化血红蛋白是美国糖尿病协会,英国糖尿病研究计划和糖尿病控制和临床实验室推荐的一项重要检测项目。

目前,糖化血红蛋白实验反映糖尿病病人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用于糖尿病病人的监测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葡萄糖非酶促反应的产物,是指葡萄糖在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缬氨酸残基特异性地修饰血红蛋白A。

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与红细胞生命周期的血糖平均水平有关。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病人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的一个很好的指标。

D-3羟丁酸:是酮体检测的最好指标,D-3羟丁酸占酮体的7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最好指标,酒精性酮症酸中毒的优异指标
FRUC:用于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果糖胺。

由于血清清蛋白的半衰期短,故果糖胺主要反映病人测定前2至3周的血糖水平,用
于糖尿病患者特别是Ⅱ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和用药监测。

NAG:用于检测人尿液中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NAG是一种溶酶体酶,又称尿酶。

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中,但在前列腺和肾脏近端肾小管中含量最高。

NAG分子量约为130~140KD,在正常情况下,血清中NAG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从尿中排泄。

尿中NAG的升高是肾脏疾病的早期表现,是肾小管损害的敏感指标。

肾移植患者,尿NAG测定可早期发现排斥反应,一般在临床指征前1-3天即有尿NAG增高。

80年代后期在糖尿病肾病领域的应用研究不断增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肾病早期尿NAG的升高可早于mALb的增加,这提示糖尿病肾小管损伤可早于肾小球损害。

目前已形成一个新观点,即主张把mALb和肾小管标记蛋白(NAG等)作为早期发现和监控糖尿病合并症的常规指征。

另外,尿NAG的监测在多种肾实质疾患中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是肾脏损害的较敏感指征,增高见于急慢性肾炎,休克引起的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症、中毒性肾病等。

BMG:用于检测人血清或尿液中的β2-微球蛋白(BMG)。

β2-微球蛋白(BMG)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蛋白质,分子量大约为11800,人体的血液,尿液,脑脊液中都含有微量的BMG。

检测血清中的BMG利于肾功能失调的诊断,有利于恶性肿瘤,以及疾病治疗、预后的评估。

肾功能是影响血清BMG的最主要的因素。

正常时,血清中的BMG可透过肾小球,在近端肾小管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和降解。

在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时,因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流量降低,血清中BMG升高,并且较血清肌酐浓度升高更早、更显著。

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的肾损伤均有血清BMG的升高,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尿中的BMG的浓度主要与肾小管的发育和功能有关。

当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时,尿中的BMG浓度明显增加,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主要见于以下疾病:肾盂肾炎、抗生素中毒性肾病、重金属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Fe:用于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铁。

血清铁降低:缺铁饮食、吸收不良、慢性失血、妊娠,或婴幼儿生长发育需铁量增高所致缺铁性贫血;慢性感染、肝硬化、尿毒症、肾病综合症、恶性肿瘤。

血清铁升高:铁剂治疗过量、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血红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急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

Ferritin:铁蛋白产生于网状内皮组织系统,包括一个蛋白外壳、载铁蛋白(MW 445000),后者核心含有不等量的铁形成氢氧化铁-磷酸复合物。

不同的复合物包含两个亚基:酸性的H(重型)和弱碱性L(轻型)。

碱性的异型铁蛋白与铁的长期铁储藏量有关,存在于肝脏、脾脏、骨髓中;酸性的异型铁蛋白主要于与胎盘,恶性肿瘤和心肌疾病相关。

铁蛋白检测指标是检查人体内铁储存的含量的一个很好的指标,可以指示人体内铁离子的缺乏状态和使用铁治疗的状况。

CO2:用于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降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二氧化碳增高,见于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的代偿。

a-Amy:人类淀粉酶主要由两种同功酶组成,即胰淀粉酶和唾液淀粉酶,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急性胰腺炎病人尿淀粉酶的升高时间比血淀粉酶的升高时间更持久。

因此检测淀粉酶与肌酐清除率的比值对于胰腺炎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ASO:用于检测人血清中的抗链球溶血素“O”(ASO)。

许多人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后产生抗链球菌O抗体,链球菌O抗体是链球菌的外毒素。

检测ASO有助于诊断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疾病如类风湿、急性肾小球疾病、猩红热和扁桃体炎等疾病。

RF:用于检测人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抗IgG自身免疫抗体,在一些疾病,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的血清中有高浓度的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的检测有助于诊断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肝炎等,观察其治疗效果和评估预后。

此试剂是使用胶乳凝聚实验,准确检测血液中的RF浓度。

CRP(全程C反应蛋白):一份试剂可同时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普通C-反应蛋白跟超敏C-反应蛋白。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在机体发炎时,患者血清中的CRP将升高,尤其以肺炎球菌感染、组织感染等多种疾病升高明显。

在1930年,CRP由Tillet et al在急性感染患者血清中发现,现在CRP已成为检测感染和发炎的显著标志物,而且对手术等患者的监视和对婴儿感染的
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研究还发现,正常值范围内的CRP水平的高低用于评估发生致命性的心肌梗塞的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程度的不同人群。

正常值范围内的高水平CRP与心肌疾病的死亡率有关,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