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

(2)了解化工过程的基本单元操作,如流体流动、传热、传质、反应工程等。

(3)熟悉化工工艺设计和过程模拟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如流体流动问题的计算、传热问题的计算、传质问题的计算等。

(2)具备化工工艺设计和过程模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如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

2.化工过程的基本单元操作,包括流体流动、传热、传质、反应工程等。

3.化工工艺设计和过程模拟的基本方法。

4.化工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工原理的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化工原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室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5.在线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创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创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创新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工流程图的绘制方法,理解化工过程中各种操作的基本原理。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化工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绘制简单的化工流程图,能够进行化工设备的选型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化工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和化工设备的选型计算。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介绍化工原理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内容,讲解化工过程中的各种操作原理。

2.化工流程图的绘制方法:讲解化工流程图的符号、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绘制简单的化工流程图。

3.化工设备的选型计算:介绍常用化工设备的基本原理和选型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设备选型和计算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包括:1.讲授法:讲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工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化工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工原理的操作过程。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化工原理》,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化工原理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占总评的20%。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流动和压力降、气液平衡、传质过程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的能力。

1.掌握流体的密度、粘度、热导率等物理性质。

2.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包括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

3.掌握流体流动和压力降的基本理论,包括层流和湍流、管道流动和开放流动等。

4.理解气液平衡的基本原理,包括相图、相律和相变换等。

5.掌握传质过程的基本方法,包括扩散、对流传质和膜传质等。

6.能够运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分析流体流动问题。

7.能够计算流体流动和压力降的基本参数,如流速、压力降等。

8.能够分析气液平衡问题,确定相态和相组成。

9.能够运用传质过程的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流动和压力降、气液平衡、传质过程等。

1.流体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粘度、热导率等,通过实例讲解其测量方法和应用。

2.流体力学基本方程:讲解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并通过实例分析其应用。

3.流动和压力降:讲解层流和湍流的特性,分析管道流动和开放流动的压力降计算方法。

4.气液平衡:讲解相图、相律和相变换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气液平衡问题。

5.传质过程:讲解扩散、对流传质和膜传质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传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流动和压力降、气液平衡、传质过程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化工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化工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工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c o mp u t e r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t h e c o u r s e d e s i g n o f d r a wi n g a n d c a l c u l a t i o n, s t r e n th g e n i n g y o u n g t e a c h e r s t e a c h i n g l e v e l a n d
pr a c t i c a l a b i l i t y we r e i mp r o v e.t h e s t u de n t s ’i n n o v a t i o n c o ns c i o us ne s s wa s c u l t i v a t e d a nd t h e t e a c h i n g e f f e c t wa s g r e a t l y
g u i d a n c e a b i l i t y o f e x e r c i s e ,r e f o r m o f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f a i r a n d j u s t a s s e s s m e n t a n d o t h e r m e a s u r e s ,t h e s t u d e n t s ’
第4 l 卷第 l 6期 2 0 1 3年 8月
广



Vo 1 . 41 No .1 6 Au g us t . 201 3
Gu a n g z h o u C 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化 工原 理 课 程设 计 的教 学 改革 与探 索
李 红 玲

化工原理课程建设

化工原理课程建设

化工原理课程建设一、建设目标根据教育部实施“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精神,课程建设目标力争达到前沿性、研究性、实践性。

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多媒体课件、网上辅助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和建设,将化工原理课程建设成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率先地位的精品课程,并能与国内一流大学同类课程相媲美。

二、建设内容1、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现代教学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该队伍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懂得教学规律和讲课艺术,同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更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教材建设:我们向来使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天津大学修订版《化工原理》,,同时选用陈敏恒主编的《化工原理》、谭天恩主编的《化工原理》教材作为参考书。

我们还自编了《化工原理学习辅导》,《化工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等辅助教材,其中《化工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一书已于2002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3、教学内容:以传递过程和研究方法论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建立“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新体系;适当融入本领域中一些最新的技术、方法和发展动向,拓宽教学内容。

4、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本,启示—讨论—总结式的教学方法,实现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与教的互动过程,并不断归纳、思量以寻觅出适合我校各专业学生特点的更能有效发挥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5、教学手段建设:进一步完善多媒体课件、网上辅助教学,并形成以教材、多媒体课件、化工仿真软件、化工设备设计软件、网上第二课堂的立体化教学系统。

6、进一步完善各种教学文件和有关教学资料,实现教学管理合理化。

构筑工程教学平台》《实践化工原理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总结《化工原理》课是化工类所有专业都开设的一门工程性极强的技术基础课,也是我校轻化工专业重要的大类平台课。

它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首次把学生带入化工生产领域真实、复杂的问题中。

进一步强化应用化学专业《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进一步强化应用化学专业《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随着应用化学相关产业链,如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 工等产业的蓬勃发展,精通应用化学上游技术基本原理和中下 游环节实践技能的专门人才必将拥有广阔的就业市场。应用 化学属于工科专业,需要紧跟时代和市场发展需求,培养适应 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化工原理是应用化学专业重要
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课程到专业课 程的过渡性的入门课程,着重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工程 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结 合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特点和盐城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精 神,对化工原理的课程教学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一定的探索 和建议,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转变教师讲授为主 到学生为课堂主导,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高素质的 应用型人才培养打好基础(1 2)。
参考文献
[1)李文旭&强亮生&唐冬雁.应用化学专业课程建设的实践 与效果大学化学,2012, 27(5): 17 — 20. 吕海霞&杨志杰&张艳辉&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 原理实验教改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16, 33 1)"26—30
1.3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足
化工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化工生产过程息息
收稿日期:2021 —03 —12 作者简介:张雪华(1984—),江苏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二氧化碳化学转化。
第12期
张雪华:进一步强化应用化学专业《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211・
相关,要求授课教师具有很深厚的化学理论基础,同时具备一 定的工厂生产实践的能力。这样才能理论联系实践,举出实际 生产中的例子结合原理讲解,才能把化工原理讲解的更加透 彻。但是现在大部分的高校老师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到高校 工作,绝大多数的经历只停留在基础科研上,比如我自己,对实 际生产过程中知识涉猎较少。虽然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是实 践经验相对缺乏。缺少对化工设备的实际操作流程及关键部 件的讲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缺少兴趣和主动思考的能 力,造成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欠缺。

浅谈我校《化工原理》教学改革

浅谈我校《化工原理》教学改革
计和实验三个教学环节。在这三 个环节 中, 我们 改变传 统的教 学方法 , 分利用 多媒 体课件 , 过对化 工单元 操作 的基本规 律 的学 充 通 习, 将帮助学生树立牢 固的工程观 点 , 培养解决工程实 际问题 的综合能力 。
关键 词 : 化工原理 ; 教学; 改革
Dic si n o h a h n f r fCh mia gn e i g s u so n t e Te c i g Re o m o e c lEn i e rn
W N n , I N n— a ,Z NG Y n i N E W i r I G Z i f n LN L AG g X O G We g o E og—l n, I —a ,YN h — a g, I i e t ( e a m n f h mi l n n i n e t n ier g u a i nvri , u a i n 10 0 C ia D pr et e c dE vr m na E g ei ,H n nCt U iesy H nnY y g4 3 0 , hn ) t oC aa o l n n y t a
rl f h m cl nt prt n , t n o t f rjc ve o l h l s bi , Oa s r h o pee s e ue o e ia u io ea o s as o gp i oet i w ud ept et lh S s of t ec m rh ni s c i r n op w o a s t a et v
Absr c t a t:Ch mi a g n e i s a h g y e i e rn e h c lb sc c u s falc mia n i e rn r fs e c lEn i e rng wa ihl ngn e g t c nia a i o r e o l he c le g n e i g p o e — i so a s in l .Che c lEn i e i g i l de he r e c n mi a gne rn ncu d t o y ta hi g,c riu u d sg n x e me tlta h n .I h s hr ea e u rc l m e i n a d e p r i n a e c i g n t e e t e l — a s,t r d t n lta h n t o swe e c a g d,a d mu tme i o r e r sf ly u e he ta i o a e c i g me h d r h n e i n li d a c u s wae wa u l s d.Th o h su y n h a i r ug t d i g t e b sc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是当前大学化工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
首先,要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在课堂上讲授,还要在实践中加以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增强实践能力。

最后,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自主学习则是学生自己探索、实践、掌握知识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要改革和实践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就要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摘要:《化工原理》是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涉及的操作技能和课程知识对培养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的方法。

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应用型;化工原理;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背景下,应用技能型课程教学改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化工操作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为适应这一变化,培养较高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的高级化工人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本文主要从高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着手,针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从而培养出一批素质较高的化工专业人才。

1强化课程设计
化工人才的培养途径主要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合理设计具有动态性、实践性、交互性和协作性的课程教学策略,使学生真正体验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切实地感受理论知识与工程观念的结合和应用。

2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
2.1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
感性认知是理性认知的基础。

提升学生感性认知的能力有助于提升教学的质量水平。

例如: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可以借助
先进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通过3D动画、操作录像、虚拟教学和仿真操作等手段,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操作体系,使学生在观看动画视频或虚拟、仿真操作的过程中了解整个化工操作流程的重点步骤和注意事项。

2.2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化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安全、稳定操作具有很高的要求,通过感性的认知,形象具体地把相关单元操作原理、设备结构以及工艺流程讲解清楚。

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升他们的操作水平。

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基础知识的内容应用到实际当中,不断的积累经验。

2.3加强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要解决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邀请工厂高技能型人才举办工程学术讲座和参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化工专业课程考核要求的制定和实施,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观摩教学,挂职锻炼,体验实习等,还可以与企业合作,打造校企一体的实践实训基地,接受企业项目设计等订单任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使高校培养的化工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的经验,毕业以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为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紧追“互联网+”教育改革浪潮,进一步加强教学模式改革
“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习活动更加丰富,自由和因人而异化,新的教学模式要紧跟时代的变化,提升教学水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和文化。

通过将知识点进行拆分,将重点,难点提炼出来,搭配MOOC、网络教学空间、微信群、QQ群、微课等现代化的通信工具提供的交流互动平台,开展第二课堂建设,延升课堂教学,分散重点知识传授的时间,方便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还能进行重复性学习和随时复习,实现教学相长。

通过整合微博、微信、网络硬盘、精品课程视频网站等,根据课程教学要求进行资源整合,定期推送,帮助学生实现在宿舍也能上名校课程的愿望,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打破知识权威垄断,从而实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工人才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

为实现化工专业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和为社会输送实践能力强的优秀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发展技术和地方企业力量,改革化工专业核心课程传统教学模式。

本文主要探讨了院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希望在日后的发展中,院校化工原理的发展能够得到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智娟,胡粉娥,王丽苹等.化工专业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8,46(08):120-122.
[2]强叶东.浅谈院校化工专业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J].教育科
学:引文版,2016,(9):174.
作者:曾凡花曾足云单位:湘南学院化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