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语言学习知识训练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前语言交流能力发展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前语言交流能力发展孟超;陈雪清;董瑞娟;郑妍;徐天秋;吕静;钟妍;李颖;郭倩倩【摘要】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后儿童前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规律,探讨其与其它听觉及言语评价指标的相关性,为早期听觉言语康复评估提供依据。
方法对23例接受国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语前聋儿童进行一年的随访,手术月龄12~66个月,平均35±3个月。
分别于开机时及开机后1、3、6、9、12个月使用录像分析法对患儿的轮流交流、主动交流、视觉交流及听觉注意4项前语言交流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时使用听觉行为分级(CAP)、言语可懂度分级(SIR)问卷对其听觉和言语能力进行评估。
结果随术后开机时间延长,患儿的轮流交流和听觉注意能力呈显著增长趋势(P<0.05),前6个月增长较快(P<0.05),后6个月缓慢增长(P>0.05);患儿主动交流和适时的视觉交流能力得分较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 CAP 和 SIR 得分与轮流交流和听觉注意能力相关。
结论随着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延长,患儿逐步建立了听/说的交流模式;前语言能力评估结果与CAP 和 SIR 得分有相关性,三者结合可相互印证并能更全面准确地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早期听觉、语言和交流能力进行评估。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summarize preverbal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children with cochlear implants,and to provide a clinical baseline of assessment in early stage after cochlear implantation.Methods 23 prelingually deaf children with homebred cochlear implant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The age at cochlear im-plantation ranged from 12 to 66 months with a mean of 35 months.The evaluation was performed at switch-on ses-sion and 1,3,6,9 and 12 months after the first programming session.Tait video analysis was used to assessthe preverbal communication skills including turn-taking,autonomy,eye contact and auditory awareness.CAP and SIR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auditory and speech abilities.ResuIts The skills of turn-taking and auditory aware-nes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especially in the first six months after switch-on session (P<0.05).The scores of autonomy and eye contact were relative low 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during the first year after surgery (P>0. 05).There wa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core ofCAP/SIR and turn-taking or auditory awareness.ConcIusion Children with cochlear implants established vocal-auditory mode of early communicative behavior over time.Pre-verbal communication skills CAP and SIR have relativity and can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auditory,speech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children with cochlear implants.【期刊名称】《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6页(P633-638)【关键词】录像分析法;前语言交流能力;儿童;人工耳蜗【作者】孟超;陈雪清;董瑞娟;郑妍;徐天秋;吕静;钟妍;李颖;郭倩倩【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73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听力诊疗中心,儿童耳鼻咽喉头颈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5目前,对于低龄耳聋儿童,其助听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水平评估的方法较少,虽然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有意义言语使用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MUSS)、听觉能力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已用于助听后儿童听觉言语康复的早期评估,但对于助听后耳聋儿童早期交流能力的评估还不够全面。
人工耳蜗植入及护理难点及对策

人工耳蜗植入及护理难点及对策人工耳蜗植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耳聋的方法,通过将电极植入耳蜗中,可以直接刺激听神经,恢复听力功能。
然而,人工耳蜗植入及护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难点,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以确保患者的术后恢复和长期效果。
首先,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难点之一是手术风险。
该手术需要在内耳和听神经中进行操作,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
为了降低手术风险,医生需要采用精细的手术操作技巧,并在手术前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合手术,并准备好必要的紧急抢救措施。
其次,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难点之二是术后的康复训练。
术后的康复训练对于恢复听力功能至关重要,但是由于人工耳蜗是一种新的听觉感知方式,患者需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来适应和利用这种感知方式。
针对这一难点,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提供系统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听觉训练、语言训练和沟通技巧的培养。
其次,医护人员需要定期追踪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调整训练目标和方法,确保康复训练的有效性。
此外,与康复训练相关的家庭支持也十分重要,患者的家庭成员需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另外,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难点之三是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人工耳蜗是一种复杂的电子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清洁、更换电池和线圈等维护工作。
对于部分患者来说,特别是年龄较大或有手部功能障碍的患者,设备的维护可能成为一个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医护人员在术后会给予患者详细的设备维护指导,包括清洁方法、电池更换等。
其次,可以设立设备维护小组或社区服务站,为患者提供设备维护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维护自己的人工耳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之,人工耳蜗植入及护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难点,但通过适当的对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和经验,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为患者提供系统的康复训练计划和设备维护指导。
此外,家庭支持和社区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实际帮助,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术后的恢复和护理挑战。
诺尔康人工耳蜗康复指南说明书

诺尔康官方公众号聆听,让生活更美好Hear more,live better在康复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家长来咨询,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已经植入了人工耳蜗还需要做康复、为什么我家孩子2岁了还不会叫爸爸妈妈、为什么我的孩子融入不了同龄儿童、在家可以做的一些康复活动有哪些、能听到声音但是听不懂声音是怎么回事��针对以上的家长和用户的康复困惑点,本手册做出系统的解答,希望在您孩子或您的人工耳蜗康复道路上提供支持。
1、为什么要尽早接受人工耳蜗植入2、听力损失对语言发展的影响3、听力损失对言语发展的影响4、听力损失对认知发展的影响5、为什么植入人工耳蜗需要建立适当的期望值6、如何构造良好的听觉环境7、家庭康复的重要性8、多久才能康复好9、赞美、表扬的作用10、如何选择康复机构11、喜欢看口型怎么办12、植入人工耳蜗需满足哪些要求13、对双侧人工耳蜗用户来说,怎样避免两侧听力不平衡带来的烦恼DIRECTORY目录概述P R E F A C E前言020203030304040405050606061、佩戴了助听设备就能说得清楚吗2、开机两个月,还不怎么会发音,一般开机多久会有意义的发音呢3、听得挺好的,就是发音不清楚4、“爸爸”说成“大大”怎么办5、听的很好,但就是不开口说话6、韵母相近的音节容易读错7、发音不清楚的误区8、发音时而清楚时而不清楚是怎么回事9、学习说话的时候,家人如何引导10、发音的时候太着急了要怎么办11、有口型没声音如何解决呢12、单个字说的还好,在长句子中就听不清13、不开口说话,越让说就越不说,平时放松状态下发音还多一些,这是什么原因呢14、说话“口吃”怎么办15、怎么发鼻韵母?比如说ing 或ong 16、如何练习声调,提高标准度17、鼻音功能亢进18、呼吸训练的重要性发音篇成人篇080808080909091010101010111111111212141414151515161616161717181818181、为什么成人佩戴了助听设备还需要做听觉训练2、老年人戴上了助听设备还是有很多内容听不清楚3、60多岁的大伯性格急躁不愿意佩戴人工耳蜗如何处理4、成人可以在家做的一些听觉活动5、七十多岁的大伯说戴上耳蜗有太多“噪音”6、老年人植入耳蜗后也需要做康复训练吗7、开机快一年了,还是听不清,还有进步空间吗8、已经21岁了,语前聋,没有上过语训课,简单的交流能听懂,说话不标准,还有康复的希望吗9、开机两个月了,还是不能识别言语声10、影响成人康复的因素有哪些11、聆听技巧有哪些呢12、听声习惯、说话习惯的问题13、如何在嘈杂声中聆听14、人工耳蜗开机后,为什么“听不好”15、开机以后多久可以接打电话16、工作环境噪音很大,吵的都不想戴,这样戴耳蜗影响康复吗儿童篇其它20 20 21 21 21 21 22 22 22 22 22 23 23 23 24 24 24262626272728282829292930303030313131311、耳蜗开机后为什么会有沙沙沙的声音,需要适应多久才能听清楚电话和电视里的声音2、佩戴人工耳蜗以后有什么注意事项3、人工耳蜗和助听器有什么区别4、人工耳蜗可以解决耳鸣吗5、可以一侧佩戴助听器,另一侧植入人工耳蜗吗6、人工耳蜗多久干燥一次7、有没有好的软件可以推荐学习呢8、听力损失后为什么要加强运动9、林氏六音的重要性10、可以跟着电视学习语言吗11、在家里应该如何做一些语言训练呢12、开机与调试13、植入人工耳蜗后能做磁共振吗14、电磁炉,美容仪,烫发对人工耳蜗有影响吗15、植入人工耳蜗后能游泳吗?耳朵里进水会不会影响植入体16、冬季如何预防静电17、出汗后如何保养体外机18、晚上睡觉的时候是否可以戴体外机19、植入人工耳蜗后是否可以进行放疗或者做高压氧1、影响聋儿康复的因素2、18个月左右的宝宝是否适合去康复中心做训练3、父母要如何帮助孩子选择玩具,不同的年龄层孩子适合怎样的玩具4、对于刚刚开机能听到声音的孩子,为什么叫他却没有反应5、单侧聋的儿童不愿意佩戴助听设备怎么办6、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7、为什么我家孩子不会和同龄儿童一起游戏8、如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9、小朋友在家可以做的一些听觉活动10、为什么我家的孩子总是发脾气11、孩子喜欢扔东西,怎么办12、注意力训练的小游戏13、怎么利用周围资源进行教学呢?14、孩子太喜欢玩手机,可以完全禁止吗15、怎么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16、孩子已从康复学校毕业,去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如何适应17、孩子上一年级了,听的还可以,就是注意力不集中01概述SUMMARY听觉语言发育出生后就开始,直到两岁左右发育成熟。
3~6岁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能力发育规律探讨

3~6岁孩子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能力发育规律探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工耳蜗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孩子聋哑病例中。
人工耳蜗的植入为聋儿提供了重建听觉通道的机会,从而援助他们获得听觉信息。
然而,人工耳蜗植入后,孩子的听觉言语能力的发育规律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
孩子的语言发育在3~6岁这个阶段进步得最为迅速,这也是他们进修和精通语言的关键期。
因此,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最佳时机也屡屡选择在此期间。
植入后,对于耳蜗的适应和语言发育的增进至关重要。
起首,植入后的早期语言训练是分外重要的。
当孩子适应了人工耳蜗后,他们需要接受系统的听觉训练,援助他们逐渐区分各种声音,并学会将声音和语言联系起来。
通过早期的语言训练,孩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精通语音和词汇,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其次,四周的环境对于孩子的言语能力发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成员和老师的支持和鼓舞对于孩子的语言训练至关重要。
一个乐观的语言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听觉刺激,并激发他们对语言的爱好。
与此同时,家长和老师应该援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听觉习惯,防止噪音对他们听觉发育的干扰。
再次,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觉言语能力进步过程中,个体差异是无可防止的。
一些孩子可能快速适应人工耳蜗,迅速提高听觉言语能力,而另一些孩子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对于后者,家长和老师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并提供额外的支持和援助。
此外,切忌将孩子的进步与其他正常听力的孩子进行比较,因为孩子可能具有不同的背景和基础。
最后,语言能力的进步需要持续的跟踪和评估。
与聋哑孩子的康复过程一样,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孩子也需要屡屡进行听觉言语评估,以监测他们的进步进度并准时调整训练方案。
通过不息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听觉言语能力进步状况,并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援助。
综上所述,3~6岁孩子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觉言语能力发育规律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
早期的语言训练,乐观的语言环境,个体差异的存在以及持续的跟踪和评估都是影响孩子发育的重要因素。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表现及言语可懂度变化特点分析

言语评估采用儿童语言能力评估表,以评估患者的言语可懂度
03 。
实验设计
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人 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对照组为正常听力儿童 。
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听力测试和言语评估,记 录数据。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听 觉表现和言语可懂度差异。
03
结果与分析
听觉表现
然而,仍有一些因素可能影响儿童的术后表现, 如个体差异、手术时间、术前听力损失程度等。 这些因素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对语前聋儿童的听觉 表现和言语可懂度具有显著的改善作 用,使得这些儿童在术后能够获得更 好的听觉和言语体验。
术后儿童的言语可懂度得分与听力年 龄相对应,表明人工耳蜗植入术能够 使语前聋儿童在听力方面达到与同龄 正常儿童相当的水平。这对于儿童的 语言发展和社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2
作者2,年份2,标题2,杂志名2.
参考文献3
作者3,年份3,标题3,杂志名3.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2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治疗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 性耳聋的有效手段。
3
术后听觉表现和言语可懂度是评估手术效果的 关键指标。
研究目的
分析语前聋儿童人 工耳蜗植入术后听 觉表现及言语可懂 度的变化特点。
为提高手术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提供参考依据。
探讨影响术后听觉 和言语可懂度的因 素。
02
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
VS
人工耳蜗植入不仅提高了语前聋儿 童对声音的感知和识别能力,同时 也改善了他们的发音和语言表达能 力。这种改善效果在术后短期内即 可显现,并且随着儿童的不断学习 和实践,这种改善趋势仍在持续。
2011人工耳蜗植入和助听器的补充资料

人工耳蜗植入与听力语言训练.............一、人工耳蜗发展简史➢1800,意大利物理学家Alessandro V olta用直流电刺激外耳道➢1855,法国Duchenne交流电刺激➢1936,俄国Gersuni认为耳蜗是主要的受刺激部位➢1965,美国Simmons,刺激部位与音调有关➢1968,美国Michelson,人工耳蜗植入的安全性➢1968,美国House,单导人工耳蜗➢1975,奥地利Hochmir,单导人工耳蜗➢1977,奥地利Hochmir,多导人工耳蜗➢1978,澳大利亚Clark,多导人工耳蜗➢1980,美国3M单导人工耳蜗临床应用于儿童➢1981,澳大利亚Cochlear公司成立,产品Nucleus➢1989,奥地利MED-EL公司成立,产品COMBI40/40+➢1991,奥地利MED-EL,耳背式言语处理器➢1993,美国ABC公司成立,产品Clarion➢1994年,法国MXM公司成立,产品Digsionic➢80年代初开始,中国开始研制自己的人工耳蜗➢80年代中,澳大利亚Cochlear进入中国➢1997,奥地利MED-EL进入中国➢1999,MED-EL的TEMPO+言语处理器问世二、人工耳蜗植入的基本原理三、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评估(一)对病人是否适合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全面评价十分重要·人工耳蜗只是一种交流工具,而不是治疗毛细胞损害的手段。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来恢复听力,术前的期望值都会大大影响术后的满意度。
·交流障碍具有多因性,通常必须进行多个方面的康复,尤其是听觉、发声和理解能力都欠缺的儿童,这一点需要提醒注意。
·患者应具有学会使用并保持装置达到最佳效果的愿望和心理特征(或患者的家属)。
(二)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的内容·听力评估·耳科学及其他医学评估·全身健康状况评估·心理评估四、人工耳蜗植入术9岁以下儿童适应症1.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性聋,纯音听力测验的三个频率500、1000、2000Hz平均听力损失大于80dB(即PTS 3Fs≥80dB)。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声调感知与发声及歌唱能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声调感知与发声及歌唱能力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指将一种电子式听力辅具——人工耳蜗植入耳部,以恢复听力的一种方法。
在中国,人工耳蜗植入术已经普及了数十年,每年植入耳蜗的儿童越来越多。
而植入术后的康复过程中,除了恢复听力外,儿童的语音能力和音乐能力也是家长和医生关注的重点。
在儿童的语言学习和音乐学习中,声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
然而,人工耳蜗植入后,由于声音信号处理的缘故,儿童听到的声音并不完全还原原有的声音信息,这就给儿童的声调感知和发声能力带来了挑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声调感知和发声能力,及其对歌唱能力的影响,以提高儿童的康复效果,促进听障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调研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听觉康复情况,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植入时期、不同植入原因的儿童的康复情况和现状。
2.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行声调感知和发声测试,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
3.结合前期研究和实验结果,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对儿童的声调感知、发声和歌唱能力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康复方案和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在于:1.深入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后儿童的声调感知和发声能力,为相关医学科研人员提供更全面的实验数据。
2.提出有效的康复方案和建议,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的康复提供参考。
3.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社交、语言和音乐能力。
三、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植入时期、不同植入原因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儿童的听觉康复情况,包括语言、音乐和社交能力等方面。
2.实验研究采用实验室实验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行声调感知和发声测试。
实验中,将采用西方音乐理论中的传统唱名法、相对唱名法和数字化唱名法等不同方式分别对儿童的声调感知和发声能力进行测试。
3.数据分析采用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测试方案之间的差异和趋势,提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医学专题人工耳蜗术后调试

CI的调试(diào shì):第二次回访
开机(kāi jī)后大概1个月
安排时间0.5-1小时 调整病人感觉最理想或较喜欢的策略
根据需要,帮助病人练习使用辅助配件
第八页,共三十九页。
CI的调试(diào shì):第三次回访
开机后大概3个月 安排时间(shíjiān)0.5-1小时
可以在开机之前开始
第十三页,共三十九页。
儿童调机的一些(yīxiē)体会
第十四页,共三十九页。
准备 开机 (zhǔnbèi)
为使孩子和家属做好开机当天的准备,可以让孩子熟悉调 机的过程 :模拟玩具、漫画书、图片(túpiàn)和录像等
最好能够让孩子熟悉调机室环境、调机医生和会用到 的处理器
孩子会在几次刺激后便开始习惯,不再(bù zài)作出反应, 所以千万不能错过第一次反应
第一次反应可能包括睁大眼睛、眼神凝固、停止动作、 抬头寻找、皱眉头、微笑、哭吵,甚至可以是摆弄玩 具中间的短暂迟疑这样非常细微的反应
孩子安静摆弄玩具时,对刺激做出的反应往往最容易看 到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九页。
• 只测试感知水平
• 不能从听力图阈值来预测 CI舒适(shūshì)值
• 不能预测阈上刺激效果
第三十五页,共三十九页。
什么情况下程序需要(xūyào)重新调试?
言语感知能力下降
说话能力下降
存在不舒适的刺激 父母、老师反馈进步情况(qíngkuàng)不佳 某一段时间内没有进步
第三十六页,共三十九页。
建立对真实阈上刺激的条件反射,达到一致性
建立良好的反射后,降低刺激值
以听不到的刺激值建立条件反射会给孩子错误的信息
反应失败时也要给与奖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可通过助听器、人工耳蜗获得听觉。
人工耳蜗技术的发明给助听器补偿效果欠佳的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带来了福音,使这部分人群,特别是聋儿通过植入人工耳蜗重新获得听觉,经过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而回归主流社会。
第一节人工耳蜗历史人类很早就发现体外电刺激听觉系统可以使人获得声音。
1790年意大利生理学家发现电流可使离体的蛙腿肌肉产生收缩效应,说明电刺激可以引起机体的反应,这是产生人工耳蜗最早的生理学基础。
1930年美国科学家把电极插入猫的听神经,同时给予声音刺激,可记录下听神经的反应。
1957年,法国人Djourno和Eyries用电极刺激人听神经,病人可以分辨某些音调和单词。
1964年美国人Simmons用电极刺激听神经和下丘脑,病人能分辨某些音调;两年后,其首次使用多导电极,把6个电极插入病人的蜗轴内,用不同的电极在不同的部位进行刺激时,病人可以感受到不同的音调变化。
六十年代末,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开始研制多导系统,1981Cochlear 年公司成立,由公司与墨尔本大学合作开发的22导、24导电极人工耳蜗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并首先通过美国FDA认证。
目前世界上有多个人工耳蜗产品,如美国生产的品牌的人工耳蜗,奥地利的COMBI40型多导人工耳蜗,澳大利亚的Uuclear22导、24导人工耳蜗,法国公司MTM生产的Digisonic多导人工耳蜗等。
我国人工耳蜗植入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9年,北京协和医院首次为聋人植入单导插座式人工耳蜗装置,此后,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相继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开始之初主要为单导人工耳蜗,由于效果不够显著已渐渐停用,一些研究单位也在不断研制多导人工耳蜗,据报上海已有产品并用于临床,但还未成规模生产。
目前在我国市场使用的多导人工耳蜗主要为澳大利亚、奥地利及美国产品。
从1995年第一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至今,已有数千余病人接受人工耳蜗植入。
第二节人工耳蜗装置和工作原理当人的内耳损伤严重时,即使是特大功率的助听器也不能使声音达到足够的响度,满足聋儿或聋人听到或听懂语言的要求。
耳蜗植入可绕过损伤的内耳毛细胞,直接刺激听神经,将听觉信号送到大脑。
即人工耳蜗是一种把声音信号换成电信号的特殊声电换能装置,这种装置的植入,为重度或极重度聋的成人或儿童提供了听的感觉。
一、人工耳蜗组成人工耳蜗的基本结构包括体外部分和植入部分,体外部分包括麦克风、言语处理器、发射线圈及连接导线。
植入部分包括接收线圈、刺激器和电极。
1、麦克风:麦克风位于象耳背式助听器一样的外壳内或置于头片上,传统的麦克风多为全向性麦克风,现在方向性麦克风或多个麦克风系统也开始用于人工耳蜗。
2、言语处理器:言语处理器如同一个微型电脑,体配式的由导线连接悬挂于身上,耳背式的与麦克风一起挂于耳后。
其作用主要是将传来的言语信息按一定的编码策略进行分析,并转换成电刺激形式刺激听神经。
3、发射线圈和体内的接收线圈:二者分别带一个相对应的磁铁,使发射线圈保持在固定的位置上,接收线圈含磁铁与发射线圈相对应,为避免感染,现多为跨皮肤传递法传递信号。
植入体内的接收刺激器内含电子元件,外包钛合金或陶瓷制成的密封外壳,一端连着感应外部信号的接收线圈,另一端将传入的信息解码并向电极提供电流。
4、电极品种繁多,常见的三种不同的刺激耳蜗的方式,有双极(Bipolar),共用地极(CG)和单极刺激(Monopolar)。
双极刺激,一为刺激电极,另一为参考电极,这两个电极可是相邻的,也可隔1个或2个以上的电极;共用地极指多导中的一个电极为刺激电极,耳蜗内其它的所有电极为参考电极,以上二种刺激模式的优点是可在耳蜗内形成较大的电流回路。
单极刺激是指有一个耳蜗外的蜗外电极,此电极和耳蜗内的刺激电极形成回路,优点是需要电流量低,电池的使用寿命长。
澳大利亚Nuclear多导小儿人工耳蜗植入多为双极或CG模式,欧洲人工耳蜗MedEl多采用单极刺激。
单导(或单通道)指仅用单独一对电极,刺激耳蜗内或附近固定的部位,单导耳蜗只能提供声音的超音位信息,如时间信息,响度线索和节律。
多导(多通道)耳蜗是用一组电极刺激耳蜗的不同部位,处产生超音位信息外,还可提供音调,即声音的频率信息。
二、人工耳蜗工作原理人工耳蜗基本工作原理为方向性麦克风接收声音后,将信号传到言语处理器,言语处理器将信号放大、过滤、数字化、并选择有用的信息按一定的言语处理策略进行编码,将编译后信号(语码)传至发射线圈,后者经皮肤以发射方式或插座式传输方式将信号输入体内,由接收器接收并把语码转换为电脉冲传送到耳蜗内的电极,电极直接刺激听神经纤维,最后大脑将电信号识别为声音而产生听觉。
三、人工耳蜗的维护由于人工耳蜗是高科技产品,其科技含量及工艺要求均较高,目前又是以进口国外产品为主,因此非常昂贵,使用时应注意产品的保养和维护。
(一)人工耳蜗的保养:1、储存:当不使用系统时,将其储存于原盒中,松掉耳机和导线,如长期保存,将电池去处。
储存温度在5-50度。
2、清洁:避免任何异物进入系统任何部件内,清洁外部器件时,可用柔软湿布擦拭。
3、干燥:洗澡或游泳时请勿佩带外部器件,若环境潮湿或经常大量出汗可将言语处理器、耳机及干燥包一起放在附件中的袋子里或带有活性干燥剂的密封盒子里,经一夜干燥,湿气可去处。
(二)人工耳蜗使用注意事项:1、人工耳蜗植入者头颈部不可接受电疗、透热疗法及离子放射治疗。
2、有些耳蜗植入部件被设计成可取出的磁铁和其他特性,可以耐受核磁共振检查,还有些植入部件属于不可取出的磁铁,不可以耐受核磁共振检查。
3、头部避免受伤。
对头部接收/刺激器位置的冲撞,可能造成内部部件的损伤,而出现故障。
4、静电放电会损坏植入系统的电子元件或扰乱言语处理器的程序。
因此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应将导线放在衣服里面紧贴皮肤,以减少带静电物体对导线的吸引和影响。
●在佩带耳机或言语处理器之前,请先触摸其表面,以使其与身体的带静电水平相平衡。
●在他人接触孩子的言语处理器或耳机之前,一定要先触摸孩子的手或手臂以平衡带静电水平●在玩蹦床或或塑料游戏设施时,要先摘掉耳机或言语处理器,而只是把它们关掉是不够的。
游戏之后,先触摸他人的手、手臂或金属物体放掉静电,方可安全的佩带耳机和言语处理器。
●对衣物、地毯、汽车坐垫等使用衣物柔顺剂或抗静电喷雾剂处理。
●下汽车时,用手握住车框或车门把手直到脚接触到地为止,这样可以放掉静电。
●避免将耳机和言语处理器与电视屏幕或电脑显示屏接触,在调机时,调试人员应在电脑屏幕前使用防静电屏。
5、不要在传输线圈上缠绕诸如毛线之类的东西,以避免造成传输信号的中断。
6、更换电池时,一定要先关闭言语处理器,再开启电池仓。
7、帮助人工耳蜗使用者取下外部部件前,应先关机;相反,开机前,应先帮助人工耳蜗使用者佩戴好每一个外部部件。
四、言语编码方案言语编码是指将言语声的某些特征经过一定的方式的处理,使之成为具有一定特征的电信号的过程。
首先回顾一下正常听力及频率编码。
声音经过外耳的收集中耳的放大传入内耳的听觉器官-耳蜗,由于内耳基底膜的振动,位于毛细胞顶端的静纤毛摆动从而导致毛细胞内电压的变化,后者去极化释放化学物质,将机械振动转换为电化学反应,听神经末梢在神经递质的刺激下产生神经动作电位,后者经听觉神经通路传入听觉中枢。
听觉系统的主要功能即为频率分析及编码。
一种编码主要基于“位置学说”,即耳蜗基底膜将不同频率的声音分配到不同部位,低频声刺激位于蜗顶部位的毛细胞,高频声刺激位于蜗底部位的毛细胞,从而将复合频率的声音分解为各自的频率成分。
另一种编码方式基于“时间学说”,与内毛细胞神经递质的释放及随之产生的动作电位和声波的相位有关,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分析听神经放电的时间间隔便能解码出声刺激的周期,进一步解码出声刺激的频率,因此依赖听神经发放动作电位的时间也可编码声刺激频率。
目前人工耳蜗的言语编码策略原理也主要包括基于“位置学说”的位置编码和“时间学说”的速率编码。
位置编码是指刺激的位置提供了频率信息,它根据声音的频率组成,机动的选择耳蜗内多个位置的电极,利用多电导极分段刺激耳蜗的不同区域可感知不同的音调,这种音调的变化符合耳蜗的部位机制,即刺激耳蜗底转感受高频音调,刺激耳蜗顶转感受低频音调,从而丰富言语信息的表达。
速率编码是刺激和速率(每秒脉冲数)提供了时间信息。
基于速率的编码策略是通过部分(6-12个)固定位置的电极,对听神经纤维进行中至高强度速率的刺激,以表达声音的瞬时信息。
CIS编码策略是由美国Triangle研究所研制的基于速率的编码策略。
现把不同厂家的主要产品使用的言语处理方案(编码策略)作一介绍。
1、F0/F2方案:言语信息中基频(F0)和第二共振峰(F2)的提取。
2、F0/F1/F2方案:在F0/F2方案上啬第一共振峰(F1)的提取。
3、“多峰”方案(multipeak,MPEAK)在F0/F1/F2方案上添加三个高频段的信息,分别为2000-2800Hz、2800-4000Hz、4000-6000Hz。
更益于获得言语中的信息,特别是高频信息。
4、谱峰方案(spectral peak,SPEAK)使用20个滤波器并将频率范围扩大,每运算周期其方案刺激达10个通道,刺激速率与所选最大值数目相互配合适当调整。
5、高级结合编码方案(advanced confined encoding,ACE):与SPEAK接近,但更好的结合了高速率刺激的特点,使各频道刺激速率大幅度增加,能提供更丰富的言语信息。
6、连续相间采样方案(continuous interleaved sampler,CIS):特点是采用较高的频率刺激,更好地反映言语的时间信息。
7、多脉冲刺激方案(multiple pulsatile stimulation,MPS):与CIS相近,但所有频道的电脉冲刺激均无重叠。
8、同时模拟刺激方案(simultaneous analog stimulation,SAS):麦克风收集的声信号经过自动增益控制后分别送往多外带通滤波器,输出直接送往电极以刺激听神经。
第二章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康复训练一、概述由于严重的听力障碍会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造成极大困难,所以会进一步影响到听障患者知识信息的获得、心理状态和人际交往,从而可能对其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家庭都产生负面作用。
因此,尽早帮助他们获得有声语言,能够和健全人群共同活动、交流,会大大改善其整体生活质量。
要使聋儿较好地获得有声语言,就要为其尽早佩带合适的助听设备,抓住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进行科学的听力语言训练。
科学的听力技术是聋儿学习语言的重要前提条件。
很多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不能通过助听器获得满意的听觉补偿,导致他们难于掌握有声语言,无法回归主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