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糖技术路线与技术原理
麦芽糖的发酵原理

麦芽糖的发酵原理麦芽糖是一种由麦芽或者谷物经过发酵而得到的糖类物质,它具有甜味且易于消化吸收。
它的发酵原理是通过酵母菌的作用将麦芽糖中的葡萄糖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它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于土壤、水体和植物表面等环境中。
酵母菌是一种厌氧生物,即在缺氧条件下可以进行生命活动。
当酵母菌接触到含有麦芽糖的物质时,它会利用麦芽糖作为能源进行呼吸作用。
在麦芽糖的发酵过程中,酵母菌首先将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
这是一个需要能量的过程,酵母菌通过将麦芽糖的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释放能量,将其转化为葡萄糖分子。
葡萄糖是一种六碳糖,它是酵母菌进行能量代谢的主要物质。
接下来,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这是一个发酵过程,发酵是一种无氧代谢方式,通过这种代谢方式酵母菌可以在缺氧的情况下产生能量。
在这个过程中,酵母菌通过将葡萄糖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释放能量并将其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乙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是酵母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
在麦芽糖的发酵过程中,乙醇是一种可以被提取出来并应用于酿酒、制药和化工等领域的物质。
而二氧化碳则是一种气体,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使发酵物质呈现出蓬松的状态。
麦芽糖的发酵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它需要酵母菌通过一系列的酶催化作用将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然后再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多种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释放,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才能完成。
总结起来,麦芽糖的发酵原理是通过酵母菌将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然后再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需要酵母菌通过酶的作用才能完成。
麦芽糖的发酵过程不仅可以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还可以产生能量,为酵母菌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麦芽糖的发酵过程在酿酒、制药和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麦芽糖精制流程图

麦芽糖浆(饴糖、高麦芽糖浆、超高麦芽糖浆)麦芽糖浆是以淀粉为原料,经酶法或酸酶结合的方法水解而制成的一种以麦芽糖为主(40%~50%以上)的糖浆,按制法与麦芽糖含量不同可分为饴糖、高麦芽糖浆和超高麦芽糖浆等。
饴糖是最早的淀粉糖产品,距今已有2 000余年的历史,传统生产工艺是以大米或其他粮食为原料,煮熟后加麦芽作为糖化剂,淋出糖液经煎熬浓缩即为成品。
该糖浆含有40%~60%的麦芽糖,其余主要是糊精、少量麦芽三糖和葡萄糖,具有麦芽的特殊香味和风味,因此又称为麦芽饴糖。
20世纪60年代起已被酶法糖化工艺所取代。
所谓酶法糖化是先将淀粉质原料磨浆,加热糊化,用α一淀粉酶液化,然后用植物(麦芽、大豆、甘薯等) β一淀粉酶糖化作成糖浆,再经脱色和离子交换精制成酶法饴糖,称为高麦芽糖浆。
高麦芽糖浆制造时,若在糖化时将淀粉分子中的支链淀粉分支点的α一1,6键先用脱支酶水解,使之成为直链糊精,再经β一淀粉酶作用,可生成更多的麦芽糖,其中糊精的比例很低,麦芽糖的含量在70%以上,这种糖浆被称为超高麦芽糖浆活液体麦芽糖浆(表6~2)。
1 饴糖饴糖为我国自古以来的一种甜食品,以淀粉质原料——大米、玉米、高梁、薯类经糖化剂作用生产的,糖分组成主要为麦芽糖、糊精及低聚糖,营养价值较高,甜味柔和、爽口,是婴幼儿的良好食品。
我国特产“麻糖”、“酥糖”,麦芽糖块、花生糖等都是饴糖的再制品。
饴糖生产根据原料形态不同,有固体糖化法与液体酶法,前者用大麦芽为糖化剂,设备简单,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后者先用α一淀粉酶对淀粉浆进行液化,再用麸皮或麦芽进行糖化,用麸皮代替大麦芽,既节约粮食,又简化工序,现已普遍使用。
但用麸皮作糖化剂,用前需对麸皮的酶活力进行测定,β一淀粉酶活力低于2 500u/g(麸皮)者不宜使用,否则用量过多,会增加过滤困难。
1)工艺流程饴糖液体酶法生产工艺流程如图6—8所示:、原料(大米)一清洗一浸渍一磨浆一调浆一液化一糖化一过滤一浓缩一成品图6-8 饴糖液体酶法生产工艺流程2)操作要点(1)原料以淀粉含量高,蛋白质、脂肪、单宁等含量低的原料为优。
麦芽糖的发酵过程

麦芽糖的发酵过程麦芽糖发酵是指利用酵母菌发酵作用将麦芽糖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这是一个常见的工业发酵过程,有效地将麦芽糖资源转换为能源和有机化学品。
麦芽糖是一种由麦芽酶作用于淀粉分解而得到的糖类物质。
它的化学式为C12H22O11。
麦芽糖对酵母菌起到活化剂的作用,使其能够进行发酵作用。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能够利用有机物质进行代谢作用,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在麦芽糖发酵过程中,酵母菌首先需要将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两种单糖。
酵母菌体内的酶类物质能够催化麦芽糖分子的断裂,使其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
这个过程称为麦芽糖酶解反应。
酵母菌接下来会利用葡萄糖和果糖分别进行酵母菌发酵作用,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这个过程称为乙醇发酵反应。
乙醇发酵是一种无氧代谢过程,它可以在缺少氧气的环境下进行。
在乙醇发酵反应中,酵母菌利用葡萄糖和果糖进行解糖作用,产生乳酸和乙醛。
乳酸进一步被还原为乙醇。
而乙醛则被酵母菌进一步还原为乙醇。
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则被释放到环境中。
整个麦芽糖发酵过程可以用以下化学方程式表示:C12H22O11 + H2O → 2C6H12O6 (麦芽糖的水解反应)C6H12O6 → 2C2H5OH + 2CO2 (乙醇的产生反应)麦芽糖发酵过程对于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麦芽糖被广泛应用于制糖、酿酒和食品工业。
而通过发酵过程将麦芽糖转化为乙醇,不仅可以获得乙醇这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品,还能够产生二氧化碳和能量。
在工业生产中,麦芽糖发酵通常使用大型发酵罐进行。
首先将麦芽糖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形成混合物。
然后加入酵母菌,使其开始发酵作用。
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发酵罐内的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参数,以保证酵母菌的生长和发酵效果。
在发酵过程结束后,需要对发酵液进行提取和分离。
提取可以通过蒸馏、浓缩等方式进行。
分离则可以通过离心、过滤等方式进行。
这样可以得到纯净的乙醇和二氧化碳,并可以将发酵罐清洗干净,准备开始下一轮的发酵。
穿越必备知识——制糖工艺(二)

穿越必备知识——制糖工艺(二)如果有一天你穿越了,想要制糖来获取第一桶金,但是周围甘蔗的产量不高,那么有没有其他获取获取糖的途径呢?这期内容主要讲述麦芽糖的制作工艺,以及如何用甜菜制糖。
首先来说说麦芽糖的制作,它的原理就是利用麦芽中含有的天然淀粉酶分解淀粉,从而产生麦芽糖,由此可以得出,制作麦芽糖的原材料主要是麦芽、以及高淀粉作物。
将小麦洗干净,用水浸泡一晚上,捞出来铺在箩筐上(可以在下面垫一块干净的纱布),放在避光通风,温度适宜的地方,每天喷水,保持种子湿润,但是容器内不积水。
这样三四天左右就能发芽。
麦芽长到两三厘米就可以切碎备用了,这时将浸泡了一夜的小米或者糯米或者玉米碎,蒸熟。
蒸熟后摊开散热到不烫手的程度,将切碎的麦芽混进来,再加入刚刚没过固体物的水,拌匀,密封发酵五小时左右。
用纱布将发酵好的汁水滤出,然后放进锅里加热熬煮,等到水份蒸发得差不多,就可以改小火,这时就需要不停搅拌防止粘锅。
等到糖汁搅拌得吃力了,就可以停火了,晾到还有热度的时候就装瓶。
也可以将它做成各种形状切开,裹上熟面粉再保存。
接下来是甜菜制糖的方法:将甜菜洗干净切成条或者切碎,放进锅里加水煮。
这个过程要充分搅拌。
充分煮碎之后过滤挤压,剩下的汁水多过滤几次,然后加入熟石灰(不加也行),这一步是进一步去除杂质,中和酸性。
将最后得到的纯净糖汁,倒进锅里熬煮,等它水份蒸发到差不多,这时候糖水就成了粘稠状的糖稀,将糖稀盛起来,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静置两天,这时候糖稀的状态和麦芽糖差不多。
取上层坚硬的糖盖,捣碎就是白砂糖了,这一部分糖的数量很少,可以作为进一步结晶的晶体。
将糖稀加水加热融化成糖水,水和糖稀的比例到成为饱和溶液为止,将饱和的糖水多次过滤后盛出来,用筷子沾了之前准备的晶体,插进糖水里,静置几天,就能得到冰糖了。
另外,红薯也可以制糖,制作步骤和甜菜制糖差不多,带有一股烤红薯的气味,又和麦芽糖一样可以拉丝玩~好了,又一个穿越必备小知识介绍完毕,要穿越的小伙伴要全文背诵哦!。
麦芽糖制作原理

麦芽糖制作原理
麦芽糖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糖果、巧克力、饼干等食品制作中。
它的制作原理主要涉及淀粉的水解和葡萄糖的异构化过程。
在麦芽糖的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获取原料——淀粉。
淀粉是植物中最主要的储存多糖,主要存在于谷物、豆类和根茎中。
常用的淀粉来源包括小麦、玉米、大米等。
淀粉经过糖化反应转化为麦芽糖的过程称为淀粉水解。
淀粉水解是通过酶的作用来实现的,常见的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
粉酶。
这些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较小的多糖,包括麦芽糊精和麦芽糖。
具体来说,麦芽糖的制作过程中,首先将淀粉与水混合,并经过一定温度和PH值的调节,加入酶类催化剂,启动水解反应。
酶类催化剂可以提供特定的酶活性,加速淀粉的分解。
在酶的作用下,淀粉分子开始断裂,形成麦芽糊精。
此时,麦芽糊精分子中的化学键开始被破坏,释放出一定量的葡萄糖单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酶促水解反应会逐渐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和麦芽糊精。
随后,通过对麦芽糊精的处理和精制,可以得到纯净的麦芽糖。
这个过程包括过滤、脱色、脱盐等步骤,目的是去除不纯物质,提高麦芽糖的纯度和质量。
总结起来,麦芽糖的制作原理是将淀粉经过酶的作用进行水解反应,将大分子淀粉分解为小分子的麦芽糊精和葡萄糖单体。
随后对麦芽糊精进行处理和精制,得到纯净的麦芽糖。
大米发酵成麦牙糖的原理

大米发酵成麦牙糖的原理
这个问题的描述似乎出现了一点错误,因为大米不能通过发酵变成麦牙糖。
实际上,麦牙糖是由麦芽糖和糖浆制成的糖果,不含有大米或发酵的成分。
麦芽糖是由麦芽经过酶解而来的,其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麦芽糖,与普通糖分子结构不同,具有韧性和柔软性。
在制作麦牙糖时,将麦芽糖和糖浆混合煮沸,然后冷却剪切成小块状。
这个过程中,麦芽糖和糖浆通过加热融化,然后迅速冷却,可以使糖分子更加凝聚,进而形成硬度适中、口感细腻的麦牙糖。
总之,麦牙糖与大米和发酵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通过将麦芽糖和糖浆加工制成的。
麦芽糖制作化学原理

麦芽糖制作化学原理
麦芽糖是一种甜味物质,是由麦芽糖原经过水解得到的。
麦芽糖原是一种多糖,由葡萄糖分子组成,是植物体中储存淀粉的形式。
在植物体内,麦芽糖原经过淀粉酶的作用,水解成为麦芽糖。
麦芽糖的制作方法是将淀粉经过高温高压处理,使淀粉分子断裂,形成较短的淀粉分子。
然后,再通过酶解反应,将淀粉分子水解成为麦芽糖分子。
酶解反应是一种催化作用,需要一定的酶催化剂,如淀粉酶、α-淀粉酶等,加入反应体系中,使反应速率加快。
酶解反应的化学原理是在酶的催化下,淀粉分子中的糖苷键被水分子加水分解,形成麦芽糖分子和其他低聚糖分子。
其中,麦芽糖分子由两个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结合而成,而其他低聚糖分子则是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或α-1,6-糖苷键结合而成。
麦芽糖制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反应体系进行控制,如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
温度和pH值是影响酶催化作用的重要因素,一般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反应时间则是影响酶催化作用的时间因素,需要根据反应的进展情况进行调节。
麦芽糖作为一种甜味物质,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如糖果、巧克力、饼干、冰激凌等。
此外,麦芽糖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可以作为运动员的能量补充剂,也可以作为婴儿奶粉中的添加剂。
麦芽糖的制作原理是通过淀粉的酶解反应得到的,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pH值和反应时间等因素。
麦芽糖作为一种甜味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营养价值。
麦芽糖制作方法

麦芽糖制作方法麦芽糖制作方法1.选料。
选择干燥、纯净、无杂质的小麦(或大麦)、玉米(或糯米)、以及无霉烂变质的红薯作原料。
小麦与其他原料的配比为1:10,即1千克小麦(或大麦),配以10千克玉米(或糯米)以及红薯等。
玉米需粉碎成小米大小,红薯需粉碎成豆渣状,但不能粉碎成粉状。
2.育芽。
将小麦麦粒或大麦麦粒洗净,放入木桶或瓦缸内,加水浸泡。
浸泡的水,夏天用冷却水,冬天用温水。
将麦粒浸泡24小时后捞出,放入箩筐内,每天用温水淋芽两三次,水温不要超过30℃。
经过3天—4天后,待麦粒长出二叶包心时,将其切成碎段,且越碎越好。
3.蒸煮。
将玉米碎粒或糯米洗净,在水中浸泡4小时—6小时,待吸水膨胀后,捞起沥干,置于大饭锅或蒸笼内,以100℃蒸至玉米碎粒或糯米无硬心时,取出铺摊于竹席上,晾凉至40℃—50℃。
4.发酵。
将晾凉的玉米碎粒或糯米,拌入已切碎的小麦芽或大麦芽,发酵5小时—6小时,再装入布袋内,扎牢袋口。
5.压榨。
将布袋置于压榨机或土制榨汁机上,榨出汁液,即为麦芽糖。
6.浓缩。
炸出的汁液经过加热熬煮,便可浓缩成一定的浓度,当水分小于18%的时候可在阴凉干燥处保存1年以上。
水分小于15%可以在阴凉干燥处保存若干时间。
折叠编辑本段营养知识麦芽糖知识介绍:麦芽糖是米、大麦、粟或玉蜀黍等粮食经发酵制成的糖类食品。
甜味不大,能增加菜肴品种的色泽和香味,全国各地均产。
有软硬两种,软者为黄褐色浓稠液体,粘性很大,称胶饴;硬者系软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饼,称白饴糖。
药用以胶饴为佳。
麦芽糖属双糖类,白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水。
味甜但不及蔗糖,有健脾胃、润肺止咳的功效,是老少皆宜的食品。
麦芽糖营养分析:麦芽糖润肺,生津,去燥;可用于治疗气虚倦怠、虚寒腹痛、肺虚、久咳久喘等症。
麦芽糖补充信息:麦芽糖(Malt sugar)是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 L.)萌发时,淀粉酶将贮藏的淀粉分解所得的双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芽糖技术路线与技术原理
以稻米为原料,经过浸泡、磨浆和调浆等措施预处理后,以高活力耐高温α淀粉液化酶液化,脱渣,经与麦芽糖生产有关的高活力糖化酶糖化,多次脱色和中和,经离子交换和多效降膜浓缩,根据客户需要,制成各种浓度麦芽糖浆或麦芽糖粉。
详细工艺参数是:(1)稻米清理、浸泡、磨浆:彻底清除糠粉、稻壳,其它杂质;浸泡2-6小时,磨浆成浆液60目以上。
(2)调浆:调整浆液pH值5.8-6.0 、浓度17-18Be°,加酶助剂,搅拌混匀。
(3)液化、脱渣:将浆液在105-110℃喷射,闪蒸降温至95℃,液化液 DE值15-20,用箱式压滤机过滤,料液清澈无米渣。
(4)糖化:糖料降温58-60℃,pH值调整到5.0-5.8,加适宜产麦芽糖的酶糖化8-10小时后,二次加入糖化酶,糖化时间12-20小时,保持DE值≥42%。
(5)中和脱色:加脱色剂,在一定温度下,pH值4.0-6.0,用箱式压滤机和密闭过滤机过滤,料液清澈透明,无炭粒、异物;
(6)离交:用二次离子交换方式精制糖料,料液清澈透明无异味,透光度≥95%,pH值4.0-6.0。
(7)浓缩:采用四效降膜式蒸发器蒸发,浓度75-84%;
(8)包装:用食品级塑料桶灌装,分75kg、80kg、280kg等规格,成品DE值≥42%,pH值4.0-6.0,透光度≥95%,麦芽糖浆浓度最高到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