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上的差异分析
浅谈新旧会计准则中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差异及衔接科目调整

应用程序的开发。
但此系统功能还比较简单,下一步要为它扩展文件管理系统、图形接口、网络功能等,使之成为一个功能丰富的嵌入式系统。
参考文献[1] LabrosseJean.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 C/OS-II.邵贝贝译.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2] 陈渝,李明,杨晔.源码开放的嵌入式系统软件分析与实践———基于SkyEye和ARM开发平台.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3] 吴明晖,许睿,黄健,徐辰.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4] 陈达军等.μC/OS-Ⅱ及其在ARM微处理器上的移植与应用.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5] K.Wa ll,M.W ats on,M.Whitis et,al.G N U/L i nux编程指南.王勇,王一川,林花军,甘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6] 周立功等.ARM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7] 蒋利军,陈庆荣.uc/OS-II在AR M处理器上的移植.现代计算机,2006,8:88-90收稿日期:2008-7-20浅谈新旧会计准则中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差异及衔接科目调整周 余(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00)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22项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修订了现行的17项企业会计准则,已逐步形成了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同时能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这套体系由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
从2007年1月1日起,已率先在上市公司执行,同时鼓励企业提前执行。
这次所发布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与现行的会计准则相比有较大的变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一长期股权投资》,新旧准则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和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范围发生了变化旧准则所指的投资,是狭义投资中的权益性投资,即除了不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等对内投资外,其项目:外币投资折算、证券经营业务、合并会计报表、企业合并、房地产投资、期货投资、债务重组时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份或债权投资。
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及对企业影响分析

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及对企业影响分析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新会计准则对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式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化。
长期股权投资是企业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核算方式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及对企业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投资成本核算在旧会计准则下,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式主要是采用成本法,即以购买股权的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并以该成本为基础进行后续的会计处理。
而在新会计准则下,针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在初始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时,除了可以选择继续采用成本法外,还可以选择以公允价值作为初始计量。
二、减值准备处理针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处理,在新会计准则下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在评估长期股权投资价值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和详细,并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定期减值测试。
一旦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存在减值迹象,企业需要进行减值准备的计提,以反映长期股权投资的实际价值。
三、投资收益处理在旧会计准则下,企业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主要是通过股息收入以及投资收益转入当期损益进行处理。
而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处理方式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权益法计量长期股权投资或以公允价值计量长期股权投资,并根据投资收益的变动进行调整。
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息,在财务报告中能够更好地反映长期股权投资的真实价值和变动情况,有助于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投资价值。
新会计准则下对减值准备的计提要求更加严格和详细,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长期股权投资价值的风险,提高投资者对企业长期股权投资价值的信心。
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对企业具有积极的影响。
论长期股权投资在新旧会计准则下的差异

摘
要 : 会 计 法 颁 布 之后 长 期 股 权 投 资 核 算 方 法 更 加 规 范 , 企 业 发 展 提 供 可 靠 的 指 标 , 证 了会 计 的 信 息 质 量 。 新 为 保 ‘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0 1— 180 1 1 7—1 8 2 1 ) 10 8 .0
投 长 期 股 权 投 资 是 指 通 过 投 资 取 得 被 投 资 企 业 股 权 且 不 按 照 发 行 权 益 性 证 券 的 公 允 价 值 作 为 初 始 投 资 成 本 ; 资 者 投 入 的长 期 股 权 投 资 , 当 按 照 投 资 合 同 或 协 议 约 定 的 应 准 备 随 时 出 售 的投 资 , 主 要 目 的 是 为 了 长 远 利 益 而 影 响 、 其 但 控 制 其 他 在 经 济 业 务 上 相 关 联 的 企 业 。新 会 计 准 则 按 照 投 价 值 作 为 初 始 投 资 成 本 , 合 同 或 协 议 约 定 价 值 不 公 允 的 这 资 企 业 对 被 投 资 企 业 的 影 响 程 度 , 投 资 企 业 与 被 投 资 企 除 外 , 些 原 则 确 定 其 初 始 投 资 成 本 。 将 2 2 成 本 法 和 权 益 法 应 用 范 围 有 所 变化 . 业 的 关 系分 为 四类 : 制 、 同 控 制 、 大 影 响 、 具 有 共 同 控 共 重 不 新 准 则 与 国 际 会 计 准 则 趋 同 , 消 了 投 资 企 业 能 够 对 取 控 制 或 重 大 影 响 。 但 是 在 活 跃 市 场 中 没 有 报 价 , 而 不 能 因 可 靠 计 量 公 允 价 值 的 长 期 股 权 投 资 。 按 照 影 响 程 度 的 不 被 投 资 单 位 实 施 控 制 的 长 期 股 权 投 资 按 照 权 益 法 核 算 的 规 改 只 应 同 , 准 则 对 长 期 股 权 投 资 核 算 方 法 分 为 两 类 : 本 法 和 权 定 , 为采 用 成 本 法 核 算 , 是 在 编 制 合 并 财 务 报 表 时 , 新 成 投 益法 。当投 资企业能 够对 被投资 企业 实施 控制或 投资 企业 当按 照 权 益 法 进 行 调 整 ; 资 企 业 对 被 投 资 单 位 不 具 有 共 同控 制 或 重 大 影 响 , 且 在 活 跃 市 场 中 没 有 报 价 、 允 价 值 并 公 对 被 投 资单 位 不 具 有 共 同 控 制 或 重 大 影 响 , 且 在 活 跃 市 并 不 能可靠计量 的长期 股权 投 资采 用 成木 法核 算 ; 期投 资 短 场 中没 有 报 价 、 允 价 值 不 能 可 靠 计 量 时 , 上 情 况 的 长 期 公 以 公 股权投资核 算应 该 采用 成本 法 。采用 成 本法 核算 , 长期 股 和 投 资 企 业 对 被 投 资 单 位 不 具 有 共 同 控 制 或 重 大 影 响 ,
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及对企业影响分析

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及对企业影响分析新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式进行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也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式主要有两种:权益法和成本法。
权益法是指投资者按照所持股份的比例,将被投资公司的净利润或净亏损,以及其他综合收益按股权比例计入自己的投资收益中;成本法是指投资者将投资金额计入资产账面价值,然后按照成本递减法计提投资收益或减少投资损失。
相较于旧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使得企业在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更加规范和准确。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首次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时,根据可获得的相关信息选择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核算,并在投资期间一致使用所选择的核算方法。
对于企业来说,选择权益法还是成本法进行核算,将会对其核算和报告财务信息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选择权益法进行核算,企业会将所持股份的净利润或净亏损,以及其他综合收益按股权比例计入自己的投资收益中。
这将反映企业对被投资公司的控制程度,并使企业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其投资收益的来源和变动情况。
如果被投资公司的净利润或净亏损波动较大,企业的投资收益也会相应受到较大影响。
权益法还要求企业对被投资公司的股份变动进行调整,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工作量。
如果选择成本法进行核算,企业将按照投资金额计入资产账面价值,并采用成本递减法计提投资收益或减少投资损失。
相比于权益法,成本法对企业的工作量要求较少,也能更好地反映企业对被投资公司的控制程度。
成本法下,企业无法准确反映投资收益的来源和变动情况,仅能通过投资金额的递减体现投资带来的收益或损失。
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式的变化使企业更加注重投资收益的准确反映和核算,从而更准确地了解和评估自己的投资情况。
权益法和成本法各自有其优势和劣势,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被投资公司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
企业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适应新会计准则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要求,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长期股权投资新旧准则差异

长期股权投资新旧准则差异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它的发布和实施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产生深远影响。
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对长期股权投资做出了规范,新旧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规定的差异很大。
一、核算范围的差异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核算范围发生了变化:原准则规定,对有控制权的投资,即对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新准则规定,对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其变化原因,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解析是“尽管权益法可能为使用者提供一些损益信息,但理事会注意到,这些信息已反映在投资者的经济主体财务报表中,并且不需要向其单独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
对于单独报表来说,重点应集中在投资资产的业绩反映上。
理事会的结论是,采用成本法编制的独立财务报表具有相关性。
”本次新准则为了和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规定对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二、初始成本计量的差异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初始成本计量发生了变化:原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的初始投资成本,是指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或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即以投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新准则规定,对初始成本的确定分为企业合并取得和非企业合并取得,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又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而且,非企业合并取得的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初始成本的确定基本一致。
(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中,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以及承担债务的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够冲减时,调整留存收益。
论长期股权投资在新旧会计准则下的差异

论长期股权投资在新旧会计准则下的差异新会计法颁布之后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更加规范,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指标,保证了会计的信息质量。
时新旧会计准则下的长期股权投资做差异分析。
标签: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差异1新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概述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企业股权且不准备随时出售的投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长远利益而影响、控制其他在经济业务上相关联的企业。
新会计准则按照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程度,将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分为四类: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但是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因而不能可靠计量公允价值的长期股权投资。
按照影响程度的不同,新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分为两类:成本法和权益法。
当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或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时,以上情况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应该采用成本法。
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除了投资企业追加投资或收回投资等情形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不予变更。
权益法适用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权益法强调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应该与应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保持一致,因此投资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新旧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主要差异因为引入了金融工具的概念,新准则仅规范长期股权投资,将短期投资修改为交易性证券投资,长期债权投资修改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均纳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未予规范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但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也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及对企业影响分析

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及对企业影响分析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和完善,新会计准则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面也有了一些重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将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和业务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和对企业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股权投资分类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持有的股权投资将根据持有目的和经营实质进行分类。
如果企业持有股权投资是为了追求长期投资回报,并且拥有对被投资单位重大影响力,那么这些股权投资将被认定为长期股权投资并应按权益法核算;如果企业持有的股权投资主要是为了短期交易或交易性目的,那么这些股权投资将被认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 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的确认方式根据新会计准则,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企业将改变以往确认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的方式。
以往,企业在确认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时使用的“增值法”或“成本法”将不再适用。
而是采用“单项或合并适用权益法时确认的利润”和“采用成本法确认的其他权益变动”的方式确认。
这样会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
3.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和处置损失的确认根据新会计准则,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和处置损失的确认也有了一些变化。
如果企业持有的股权投资符合减值准备确认条件,那么企业应当根据持有的股权投资余额确认减值准备。
而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损失,企业在计算出售损失时,应从以前确认的利润中扣除。
1. 影响财务报告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将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是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以公允价值确认长期股权投资,这将导致企业负债表上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发生变化。
其次是对利润表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于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的方式有了变化,这将导致企业利润表中与股权投资相关的利润数据发生变化,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2. 影响业务经营三、结论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将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和业务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新旧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差异分析

新 旧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差异分析
计 彦
摘 要 : 政部 发 布 了 新企 业 会 计 准 则体 系 , 一 准 则 体系 既 与 中国 国 情 相适 应 , 与 国 际 财 务 报 告准 则相 趋 同 , 我 国 各类 企 业现 有 财 这 又 为 的经济业务提供 了会计确认 、 计量和报告的标准。其发布实篪, 必将对 我国经济发展 、 对外开放和企业参与 国际竞 争产生 重要推动作 用 , 此 , 国会 计 准 则制 定 进 一 步 完善 。标 志 着 我 国会 计准 则 框 架 体 系 的基 本 建立 。 至 我 关 键 词 : 计 : 旧准 则 ; 权 投 资 ; 异 会 新 股 差
财 政 部新 发 布 的 《 业 会 计 准 则— — 基 本 准 则》 , 及 长 企 中 涉 期股 权 投 资 业 务 的 主要 包 括 《 企业 会 计 准 则 第 2号— — 长 期 股 权 投 资》 《 、 企业 会 计 准 则第 8号 —— 资产 减 值》 《 业 会计 准 和 企 则第 2 2号— — 金 融 工 具 的确 认 与计 量》( 以下 简称 新 准则 ) 。该 准 则 和 2o 0 1年 修 订 后 重 新 发 布 的 《 业 会 计 准 则— — 投 资》 企 ( 以下 简称 “ 准则 ’存 在 较 大 的 差异 , 长 期股 权 投 资 会 计核 旧 , ) 对 算 作 了 重大 改 进 。 文 基 于新 会 计 准 则 的规 范 要求 对 这 一 问题 本 进 行 梳 理 和 分 析 , 纳 相 应 的 会 计 处 理 , 望 对 规 范 相 关 的会 归 希 计核算、 推进新会计准则的贯彻 实施有所 帮助 。
1 长期股权投资分类的差异
对投 资按 照适 当标 准 分类 是 会 计核 算 的 基本 要 求 。 准 则 新 虽 未 明确 提 出股权 投 资 的具 体 分 类 , 从 股 权 投 资核 算 的 原 则 但 与要 求 来 看 , 际 上 是 按 照 投 资 的意 图和 能 力 不 同 , 股权 投 实 将 资划 分 为 以下 五类 : () 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投资。其中, 1投 控 制 是 指 有 权 决定 一 个 企 业 的 财 务和 经 营 政 策 , 能 据 以从 该 企 并 业 的 经 营活 动 中获 取 利 益 ( 被投 资单 位 为 其 子公 司 ) 。 () 2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 同控制权利 或重 大影 响 的投资。其中, 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 同约 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 共有的控 制( 被投 资单位为其合营企 业) 该控制仅 在与该项经 , 济活动相关的重要财务和生 产经营 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 资方 一致 同意 时 存 在 ; 大 影 响 是指 对 一 个 企 业 的财 务 和 经 营 重 政 策有 参 与 决策 的 权 利 。 (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 、 同控 制权 利或 3 ) 共 重 大 影 响 , 且 在 活 跃 市 场 中没 有 报 价 、 允价 值 不 能 可 靠 计 并 公 量 的权 益 性投 资 。 该类 投 资 不 具 备 前 两 类 投 财 政 部 新 发 布 的 《 业 会 计准 则 — — 基 本准 则》 , 及 长 期股 权 投 资业 务 的 主 企 中 涉 要 包 括 《 业会 计 准 则 第 2号— — 长 期 股 权 投 资》 《 业 会 计 企 、企 准则 第 8号— — 资 产 减 值》 《 和 企业 会 计 准 则 第 2 2号——一 融 金 工具 的确 认 与 计 量》 以下 简称 新 准 则) ( 。 () 4 以公允 价 值 计 量 且 其变 动 计 入 当 期 损 益 的 投 资 。 包括 交 易 性 投 资和 指 定 为 公允 价 值 计 量 且 其 变 动 计 入 当期 损 益 的 投资。 () 5 可供 出售 投 资 。主 要 包 括 初 始 确 认 时 即被 指 定 为 可 供 出售 的 非衍 生 金 融 资 产 , 以及 不 能 明确 归 入 其 他 类 投 资 的非 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 企业 会计 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该准则和2001年修订后重新发布的《投资》准则(以下简称“旧准则”)存在较大的差异,现根据笔者的 学习 和理解,对二者加以比较,以期更好地理解、运用新准则。
一、取得时的入账价值不同
新准则将长期股权投资分为两类,即通过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以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前者又可以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种。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
例如a控制b和d,b控制c,现根据需要,d支付1 000万元购入c 90%的股份,则d取得了对c的控制权,但是在本例中b、c、d三家企业合并前后都是由a控制的,这种合并的本质仅仅是企业集团内部业务经营活动管理权的划转,对集团本身而言,这种业务的发生并不意味着所有者权益发生了变化,因此这种购买价并不是证券市场上的公允价,为稳妥起见,其入账价值为投资方所拥有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而支付的审计费用、评估费用、 法律 服务费用及其他必要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属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这种转让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 经济 资源的转移,其购买价建立在证券交易市场公允价的基础之上,因此其入账价值应该以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
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也应当计入企业合并成本。
在合并合同或协议中对可能 影响 合并成本的未来事项作出约定的,购买日如果估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且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购买方也应当将其计入合并成本。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因此新准则将“以有形资产作为资本对外投资”的行为视为一种转让,而旧准则规定,以有形资产作为资本对外投资时按其账面价值计入长期投资成本,不确认损益。
二、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使用范围不同
旧准则规定,当投资方对被投资企业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采用成本法,否则采用权益法。
新准则规
定,当投资方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时,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采用成本法;当投资方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采用权益法。
也就是说,在新准则中投资方和被投资企业之间是控制关系时采用成本法。
但新准则又规定,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本准则规定的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
三、成本法向权益法转换时的处理不同
旧准则规定,通过追加投资取得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应当从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并且要进行追溯调整。
而新准则规定,从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 金融 工具确认和计量》确定的投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不进行追溯调整。
四、对投资成本与所取得的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异的处理不同
旧准则中的权益法规定,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的部分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分期摊销;小于时作为资本公积?而新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例如a将一幢原始价值为5 000万元、累计折旧为1 000万元的厂房按公允价4 300万元投入b企业,取得b企业股份30%,b企业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0 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为15 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