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鼻鼽》临床一致性评价研究
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塞、鼻痒等。
风寒型变应性鼻炎是变应性鼻炎中的一种类型,其症状与感冒十分相似,患者易被误诊为感冒。
目前,对于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西药治疗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口干、头晕等,而中药治疗因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而备受关注。
鼻鼽合剂是一种经典的传统中药方剂,由于其具有温通经络、理气化痰、祛风散寒等功效,因此常用于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等相关疾病,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其疗效确切。
本研究旨在对鼻鼽合剂的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证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本研究拟通过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探究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其相关机制。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采用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观察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2. 通过实验研究,探究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机制,如其对组织炎症、IgE水平、细胞因子等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1. 临床研究方法:拟纳入100例风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通过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鼻鼽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差异。
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等指标进行监测、记录和统计分析。
2. 实验研究方法:选用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通过实验方法诱导大鼠发生风寒型变应性鼻炎,观察治疗组给予鼻鼽合剂后的相关指标变化,包括组织炎症、IgE水平、细胞因子等指标。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1. 通过临床研究,期望能够证实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明确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2. 通过实验研究,期望能够深入探究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机制,为中药治疗的药理学研究提供左右。
3. 本研究结果有望为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案,进一步提高中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儿科系列常见病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 鼻炎

儿科系列常见病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鼻炎儿科系列常见病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鼻炎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儿童鼻炎临床试验的设计和评价技术指南。
鼻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对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产生了影响。
因此,开展中药临床试验来评估鼻炎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试验设计在设计儿童鼻炎的中药临床试验时,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1. 目标人群选择:确定试验的目标患者群体,例如年龄范围、严重程度等。
目标人群选择:确定试验的目标患者群体,例如年龄范围、严重程度等。
2. 试验组与对照组: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确保比较疗效的可靠性。
试验组与对照组: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确保比较疗效的可靠性。
3. 干预措施:明确中药干预的具体内容,如中药种类、剂量、频次等。
干预措施:明确中药干预的具体内容,如中药种类、剂量、频次等。
4. 观察指标:选择适当的观察指标来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如鼻炎症状改善情况、副作用发生率等。
观察指标:选择适当的观察指标来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如鼻炎症状改善情况、副作用发生率等。
5. 研究时间:确定试验的持续时间,包括随访时间和观察期。
研究时间:确定试验的持续时间,包括随访时间和观察期。
评价技术评价儿童鼻炎中药临床试验的技术指南如下:1. 统计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差异。
统计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差异。
2. 临床意义:评估中药干预对鼻炎症状和生活质量的临床意义,例如疗效的大小和持续时间。
临床意义:评估中药干预对鼻炎症状和生活质量的临床意义,例如疗效的大小和持续时间。
3. 安全性评估:评估中药治疗的安全性,包括副作用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安全性评估:评估中药治疗的安全性,包括副作用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关于儿科鼻炎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的指南。
《益气止鼽汤治疗小儿鼻鼽(肺气虚寒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益气止鼽汤治疗小儿鼻鼽(肺气虚寒型)的临床疗效观察》一、引言鼻鼽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流清鼻涕、鼻塞、打喷嚏等症状。
中医理论认为,鼻鼽的发病与肺气虚寒有关,而益气止鼽汤作为治疗鼻鼽的中药方剂,具有温肺散寒、益气固表的功效。
本文旨在观察益气止鼽汤治疗小儿鼻鼽(肺气虚寒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小儿鼻鼽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采用益气止鼽汤进行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和比较。
三、益气止鼽汤的组成与用法益气止鼽汤主要由黄芪、党参、白术、防风等中药组成,具有温肺散寒、益气固表的作用。
具体用法为每日一剂,煎服,连续治疗四周后观察疗效。
四、临床疗效观察1. 症状改善情况:经过四周的治疗,治疗组在流清鼻涕、鼻塞、打喷嚏等症状的改善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较高,且持续时间长。
2. 临床疗效评价: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病情变化,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益气止鼽汤在治疗小儿鼻鼽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3. 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说明益气止鼽汤在治疗小儿鼻鼽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五、讨论根据中医理论,鼻鼽的发病与肺气虚寒有关。
益气止鼽汤通过温肺散寒、益气固表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鼻鼽患者的症状。
本研究表明,益气止鼽汤在治疗小儿鼻鼽(肺气虚寒型)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该方剂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预防病情反复发作。
在临床上,对于小儿鼻鼽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注重患儿的生活调理和饮食调养。
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营养等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病情复发。
六、结论综上所述,益气止鼽汤在治疗小儿鼻鼽(肺气虚寒型)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以“子母同治”法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验案1则

以“子母同治”法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验案1则发布时间:2023-01-04T01:40:17.658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11期作者:吕宣谕韩梅(通讯作者)[导读] 鼻鼽是临床常见病症,单纯通过现代医学治疗常易复发。
吕宣谕1 韩梅2(通讯作者)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长春市 130021 ;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长春市 130021摘要:鼻鼽是临床常见病症,单纯通过现代医学治疗常易复发。
肺脾气虚为本病患者最常见临床证型之一,用药时从调节人体脏腑平衡入手,子母同治可获得疗效。
通过验案一则展示“子母同治”法的疗效,并总结治疗思路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子母同治;肺脾气虚;鼻鼽;过敏性鼻炎鼻鼽是以阵发性或多次发作的鼻子痒、打喷嚏、鼻塞、流涕等出现一系列鼻部症状表现的疾病,为耳鼻喉科最常见疾病之一。
现代医学的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等可参考鼻鼽进行论治。
本文仅对过敏性鼻炎参照鼻鼽的论治进行病案探讨。
过敏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的一系列症候表现常于机体接触特定变应原后出现。
随着全球范围内生活环境的变化、空气污染的加剧,过敏性鼻炎发病率日趋增高。
依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天津)”,现代医学治疗多以变应原回避、药物治疗、免疫学疗法及外科手术为主[参考文献[1]程雷,董震,孔维佳,李华斌,刘争,史丽,陶泽璋,王德辉,王洪田,许庚,张华,张罗,张亚梅,赵长青,周兵.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 [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01):6-24.][1]。
但由于药物治疗易反复发作,免疫治疗、外科治疗等难以推广,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仍受到很大影响。
中医观点认为,本病多肺、脾不足,致正气亏虚,卫外不固,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降低,导致鼻部症状的出现。
《医方辨难大成·中集》认为:“鼻窍属肺,鼻内属脾”,脾为肺之母脏,肺气通利依靠脾之濡养,因此肺脾气虚为鼻鼽最常见证型之一[[2]章雯,史军.润肺健脾通窍汤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9,37(12):183-186.][2]。
中医治疗鼻鼽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鼻鼽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从中药汤剂、针灸、穴位埋线等治法角度总结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鼻鼽的临床研究,综述中医药治疗鼻鼽的最新进展,研究发现中医药疗法治疗鼻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较小,疗效确切,为中医治疗鼻鼽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与新的思路。
【关键词】鼻鼽;中药汤剂;针灸治疗;穴位埋线治疗【中图分类号】R246.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8-0220-02鼻鼽在古代文献中的描述为“鼽者,鼻出清涕也”;“鼽者,久也,涕久不通遂至窒塞也”。
鼻鼽相当于现代医学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AR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有关,是指机体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1]。
变应性鼻炎当属于中医“ 鼻鼽” 的范畴,临床症状:阵发性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为主要表现[2]。
1.病因病机关于鼻鼽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自古即有论之,其主要病机有火攻肺虚、外寒内热、热干阳明、脾气虚弱、肺虚感寒、肾气阴阳虚等,与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有关[3]。
归纳起来,其主要病因病机由于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犯及鼻窍,使鼻气不得通调,鼻窍壅塞,遂致喷嚏、流清涕。
《素问宣明五气论》云:“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
”肺与鼻是本病的表现,而脾与肾关乎于本病的病理变化。
所以鼻鼽的发生与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张景岳在《类经》中亦言:“阳未静而阴引之,故为欠;阳未达而阴发之,故为嚏” 。
可见本病之所以喷嚏狂作,乃清阳难升之故,治当以温通之法。
肺开窍于鼻,故鼻鼽与肺有关。
肺主皮毛 ,肺虚则卫外不固,不能抗邪 , 且肺主通调水道,若宣散失司则津液停聚溢而为涕。
肺易受邪侵,故鼻鼽的内因是肺气虚。
肺气充沛依赖于气血生化之源的脾之输布功能。
脾气虚弱则肺气虚。
而作为先天之本,气之根的肾,若摄纳无权,温煦失职 ,风邪得以内侵而致病。
故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为本病的内因 ,感受风邪异气而作为外因。
《揿针联合通窍鼻炎胶囊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临床研究》

《揿针联合通窍鼻炎胶囊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临床研究》一、引言鼻鼽是一种以鼻塞、流涕、打喷嚏为主要表现的鼻病,中医认为其与肺气虚寒密切相关。
肺主气,司呼吸,若肺气虚弱,则易受外邪侵袭,导致鼻鼽的发生。
揿针及通窍鼻炎胶囊作为中医药治疗方法,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鼻鼽。
本研究旨在探讨揿针联合通窍鼻炎胶囊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XX例肺气虚寒型鼻鼽患者,年龄在XX岁至XX岁之间,男女比例均衡。
2. 治疗方法揿针治疗:选用适当穴位进行揿针治疗,以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祛除寒邪。
通窍鼻炎胶囊:口服通窍鼻炎胶囊,以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扶正祛邪。
联合治疗:揿针与通窍鼻炎胶囊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3.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患者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
三、研究结果1. 症状改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的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2. 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揿针联合通窍鼻炎胶囊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安全性较高。
3. 统计分析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联合治疗组在改善症状方面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揿针联合通窍鼻炎胶囊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揿针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祛除寒邪,改善鼻部症状;通窍鼻炎胶囊则通过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扶正祛邪,达到治疗鼻鼽的目的。
两者联合使用,可以相互补充,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揿针联合通窍鼻炎胶囊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安全性较高,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五、结论揿针联合通窍鼻炎胶囊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引言: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喷嚏、瘙痒等。
其中,风寒型变应性鼻炎是变应性鼻炎的一种常见亚型,其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口服抗过敏药物为主,但其疗效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一种名为鼻鼽合剂的中药制剂在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与实验研究,探究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临床研究中,选取100名确诊为风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治疗组患者口服鼻鼽合剂,每次2粒,每日3次,连续治疗3个月,而对照组患者口服安慰剂进行相同时间的治疗。
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鼻通气功能和免疫指标的变化,评估鼻鼽合剂的疗效。
同时,为了进一步探究鼻鼽合剂对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我们在实验研究中利用小鼠模型进行了体内和体外实验。
结果:临床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鼻塞、流涕、喷嚏、瘙痒等症状明显减轻,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的鼻通气功能明显改善,免疫指标如IgE水平、CD4+/CD8+ T细胞比值也得到显著调节。
在实验研究中,我们发现,鼻鼽合剂可显著抑制小鼠体内炎性细胞浸润和炎症介质的产生,并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讨论:鼻鼽合剂作为一种中药制剂,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缓解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症状的效果。
其通过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和炎症介质产生,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鼻通气功能。
此外,鼻鼽合剂还可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降低IgE水平和调节CD4+/CD8+ T细胞比值,从而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因此,鼻鼽合剂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选择。
结论:本研究通过临床与实验研究,证实了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这一中药制剂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缓解了炎症反应并改善了鼻通气功能。
鼻鼽1号方对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血清总IgE水平及临床疗效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鼻鼽1号方对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血清总IgE水平及临床疗效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变应性鼻炎是指因变应原引起的鼻黏膜炎症反应,患者主要表现为流涕、鼻塞和打喷嚏等症状。
随着空气污染和逐渐失调的生活饮食结构,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不断上升。
而对于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常常表现为体寒、肢冷、气短等症状更为严重,经过传统的治疗难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针对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案主要采用温阳健脾、益气固表等方剂进行治疗,疗效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研究针对该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鼻鼽1号方是一种经过药理活性和临床试验验证的针对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中药方剂,具有温阳健脾、益气固表的作用。
现有研究表明,鼻鼽1号方具有较高的药效,然而对其对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治疗作用的进一步探究仍然有待进行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鼻鼽1号方对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鼻鼽1号方对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总IgE 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研究方法及设计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的患者,男女不限,年龄在18岁~60岁之间,病程在半年以上,符合下列标准之一者视为肺气虚寒型:(1)感寒易怕冷,寒梅之类易引起鼻病;(2)易出汗,但出汗不解暑、不解气;(3)口干、口苦或口淡。
2.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组,鼻鼽1号方组和安慰剂对照组。
每组患者治疗4周,每日3次口服给药,每次1袋,每袋5g。
3. 指标检测及评价(1) 血清总IgE水平: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总IgE水平。
(2) 临床疗效评价:临床疗效采用中药临床疗效标准进行评价,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鼻鼽》临床一致性评价研究张家港市中医医院作为课题协作单位,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鼻鼽》临床一致性评价工作,评价结果提示该指南基本符合临床实际。
本文从“中、西医诊断明确,英文翻译可斟酌”“鼻鼽缓解期定义难,辨体质干预创新意”“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特色优势,提高患者满意度”三方面总结了此次临床评价体会。
Abstract:Zhangjiag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s a collaborative unit of the project,participated in the clinical consistency evaluation in project of TCM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iqiu (allergic rhinitis)organiz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uideline met the clinical practice requirements.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evaluation experience from the three aspects:The diagnosis in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clear and definite,but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needs to be considered;The definition of remission phase of Biqiu (allergic rhinitis)is difficult,to interfere by identifying the constitution is innovative;The advantages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 in TCM should be fully played in role,improving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Keywords:Biqiu;allergic rhinitis;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guideline;standard;clinical consistency evaluation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1],属中医学“鼻鼽”范畴。
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资料显示,目前美国的人群患病率为15%~30%[2],而我国城乡的AR患病率为6.2%~7.2%[3],且常出现哮喘、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并发症。
本病一般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两大类,其中常年性鼻炎也存在季节性加重的状况,如何在患者未发作、未加重时采用中医方法干预,避免其发作和加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中医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有“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提示人应顺从自然阴阳之化,以摄生御身。
鼻鼽的中医治未病旨在顺应自然界阴阳变化前提下,通过中药、针灸、穴位贴敷、按摩、食疗等方法使人体阴阳偏颇恢复平匀调和的状态,以增强机体免疫,减少鼻鼽发作,减轻发作程度,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为此,江苏省中医院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下开展了《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鼻鼽》(以下简称“《指南》”)制订工作,该课题组在完成了文献研究、德尔菲法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会、同行征求意见等工作后,组织了包括张家港中医医院在内的10家三级中医院开展《指南》一致性评价工作,旨在综合不同地域各单位全面、丰富的临床一致性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指南》,最终形成规范、实用的循证中医耳鼻喉科“治未病”标准,为全国“治未病”工作服务。
现将张家港市中医医院临床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情况介绍如下。
1 评价方法与内容本次《指南》的临床一致性评价时间为2016年4月10日-2016年7月31日,评价病例要求时间限度在1年以内,既可选择目前已经诊疗过的病例(1年内),也可选择当前就诊的病例。
据《指南》内容,干预对象设定为鼻鼽缓解期人群,主要干预方法包括中药、针灸、穴位贴敷、按摩导引、食疗,同时据《指南》建议,重视指导患者生活、饮食、情志等方面的自我调摄。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共有4位临床医生参与评价,其中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各1名,从人员配备上保证评价的可靠性。
张家港市中醫医院耳鼻喉科共完成20份《指南》临床病例调查表,由各临床医生据实际应用情况填写,内容包括基本信息、鼻鼽缓解期判断依据、辨体质、干预原则和方法、指导患者自我调摄、满意度、不良事件、其他事项8个方面,总计13个统计条目。
2 结果与分析2.1 临床试用一致性评价指南与临床实际符合程度,有“一致”“比较一致”“一般”“不一致”4个等级供临床医师判断选择,病例信息符合《指南》中对应的推荐意见即为一致。
一致率(%)=(一致例数+比较一致例数)÷评价总例数×100%。
详见表1。
2.2 试用不一致原因分析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指南》评价稿中鼻鼽缓解期判断、辨体质及指导患者自我调摄一致率均较高,达到100.0%。
在干预方法方面,虽然部分病例未使用方药或中成药,但针对使用了方药或中成药的病例统计分析一致率为75.0%和87.5%,同临床符合程度仍较高。
临床评价中,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运用了《指南》未纳入的方剂,包括玉屏风散、小青龙汤及未列出方名的自拟方。
虽然这些中药方剂名称与《指南》所推荐的方剂有所出入,但其主要干预药物是相同的,因此,我们认为与《指南》仍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对于“中成药”一项的评价,由于受到各家医院采购药物品种、院内制剂、医生临床用药经验等影响,中成药品种常有所出入,如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医生运用了院内制剂“双百颗粒”干预肺气虚寒质人群,与《指南》所推荐的中成药不一致,但我们分析后认为中成药品种纷繁多样,院内制剂亦各有特色,无法强求统一,故只要其药物组成、基本功效与《指南》推荐的品种基本一致,则可不必归于“不一致”范畴,这主要与《指南》不可能做到全覆盖有关。
2.3 一致性测试报告本次临床评价总体结果表明,无论是参与临床一致性评价调查的医生还是患者,对《指南》满意度均为100%,说明本次《指南》制定较为成功,具有较高的临床可行性,有利于《指南》的后续推广应用。
在《指南》的具体内容评价方面,由于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多年来应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干预鼻鼽缓解期患者效果显著,在当地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故我们着重对“穴位贴敷”干预方法进行了评价。
结果显示,指南推荐的穴位贴敷干预方法与临床实际应用高度符合,一致率为100%。
由于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干预鼻鼽缓解期方面的特色优势及良好疗效,中药汤剂、中成药、按摩导引等干预方法的使用频次相对较少,故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人员对此较难作出准确的临床一致性评价。
在“指导患者自我调摄”方面,临床一致率为100%。
结合临床实践,我们认为该项有必要列入《指南》,因为通过临床耐心指导,不仅可增强鼻鼽缓解期干预效果、减少发作次数,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交流、沟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 体会3.1 中西医诊断明确,英文翻译可斟酌在《指南》中,术语和定义部分主要包括了鼻鼽对应的英文术语、鼻鼽定义和鼻鼽中医治未病干预对象等,其中“鼻鼽”的英文对照翻译及定义与2012年《鼻鼽中医诊疗指南》[4]“鼻鼽”章节一脉相承,即“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明确了鼻鼽发作的典型症状,有利于临床医生从症状描述上加以诊断,同时亦指出“西医学的变应性鼻炎等属于本范畴”,其中将变应性鼻炎作为与鼻鼽高度相关的疾病,“等”字又涵盖了“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等其他可能出现上述鼻部症状的疾病,这为临床医生尤其中西医结合或西医医生使用《指南》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扩大《指南》的推广应用范围。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指南》将“Allergic Rhinitis,etc”作为“鼻鼽”的英文翻译,但“Allergic Rhinitis,etc”的直接对照翻译应为“变应性鼻炎,等”,故考虑是否可用“Biqiu”汉语拼音来翻译或由中医英语专业人员发掘更为恰当的词汇,然后通过专家共识方法裁决最后可用的标准。
总之,我们认为《指南》用最简洁的语言呈现了较为丰富的临床医生可获得的信息,但“鼻鼽”的英文翻译尚需斟酌。
因此,希望在后续的讨论、修改或下一轮修订时,能考虑邀请中医英语方向的专家参加论证。
3.2 鼻鼽缓解期定义难,辨体质干预创新意《指南》强调“治未病”而非“治已病”,这一点有区别于《鼻鼽中医诊疗指南》,故《指南》将“鼻鼽缓解期人群”作为干预对象,并将鼻鼽缓解期“时间”描述为“季节性发病或常年发病者处于缓解期”,“临床表现”为“无鼻鼽临床表现或具有以下1~2种轻度临床表现:鼻痒、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黏膜苍白、灰白;鼻黏膜充血;鼻甲肿大;鼻腔有较多水样分泌物”。
由于鼻鼽治未病项目的首创性,《指南》虽未对“鼻鼽缓解期”这一名词作出准确的定义,但通过对时间、临床表现的描述,临床医生基本可判断鼻鼽缓解期,为鼻鼽治未病对象明确了界限。
中医学以“辨证论治”为核心,为了与《鼻鼽中医诊疗指南》加以区别,《指南》以“辨体质干预”为核心,重在强调通过调理缓解期人群体质偏颇,以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体质状态,从而减少鼻鼽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症状,进而减轻社会经济负担。
通过临床一致性评价,我们发现从鼻鼽缓解期人群的全身症状综合判断,确是有“质”可寻。
以“肺气虚寒质”为例,此类人群平素常畏风怕冷、易患感冒、自汗等,查体可见舌淡、苔薄白、脉虚弱等,与《指南》所述内容具有高度一致性。
表明《指南》具有较好的临床实践性,可用于指导鼻鼽缓解期的干预。
3.3 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特色优势,提高患者满意度中医治未病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针对鼻鼽治未病,考虑临床中难以遇见从未发作过鼻鼽而前来就诊的患者,故从“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角度预防鼻鼽缓解期人群鼻鼽的再发生与发展,成为本项目研究的一种必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