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4小脑间脑2014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穹隆 松果体 中脑水管
部分腹侧部露
顶盖
于脑底
5个部分: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17-
胼胝体嘴
前连合 视交叉 垂体 大脑脚 脑桥 延髓
第四脑室 下髓帆
(一)背侧丘脑
下丘脑沟 前结节 丘脑枕 内髓板 前核 内侧核 外侧核 丘脑间粘合 第三脑室
胼胝体干 室间孔
丘脑间粘合
透明隔
穹隆
胼胝体膝
(二)小脑的内部结构
1.小脑皮质由深至浅依次为颗粒层、梨状细胞层和分子层
2.小脑核(小脑中央核) 顶核 球状核
中间核 栓状核 齿状核
顶核位于第四脑室顶上方, 小脑蚓的白质内, 属于原小脑; 齿状核位于小脑半球白质 内,最大,呈皱缩的口袋 状,袋口朝向前内方, 属于新小脑。 球状核和栓状核合称为中 间核,属于旧小脑
-9-
INTERNAL STRUCTURES
• Cerebellar cortex • Cerebellar medulla • Cerebellar nuclei
10
-10-
3. 小脑髓质(白质)由3类纤维构成组成3对小脑脚
(1) 小脑皮质梨状细胞发出的轴突终止于小脑中央核和中央核投射至小脑皮质的纤维。 (2) 相邻小脑叶片间或小脑各叶之间的联络纤维。 (3) 联系小脑和小脑以外其他脑区的传入、传出纤维。。
原裂
小脑半球cerebellar hemispheres 小脑蚓vermis 小脑扁桃体tonsil of cerebellum 小结nodule 蚓垂uvula of vermis 蚓锥体pyramid of vermis 蚓结节tuber of vermis 后外侧裂 绒球flocculus 原裂primary fissure 后外侧裂posterolateral fissure 水平裂horizontal fissure 小脑体corpus of cerebellum
控制四肢及躯干肌的肌张力。 协调肌肉运动。
-13-
脊髓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脊髓小脑束
小脑下脚 小脑上脚
小脑蚓
顶核 中间核
前庭神经核 脑干网状结构
对侧红核
小脑半球皮质 大脑皮质运动区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 控制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
-14-
3、新小脑(大脑小脑)
小脑半球外侧部,原裂后部 皮质脑桥束在脑桥核中继后经小脑 中脚传入的纤维。发出纤维在齿状 核中继后经小脑上脚进入对侧的红 核和对侧背侧丘脑腹前核及腹外侧 核(腹中间核),后者再发出纤维投 射到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最后经 皮质脊髓束下行至脊髓,以调控骨 骼肌的随意、精细运动。
构成,只有少许脑桥网状核到小脑皮质的纤维; 传出纤维非常稀少,为小脑至脑桥的纤维。
3)小脑上脚(结合臂)连于小脑和 中脑、间脑之间 自小脑中央核,止于
对侧红核和背侧丘脑的小脑传出纤维;其小 脑传入纤维主要有脊髓小脑前束、三叉小脑 束及起自顶盖和红核的顶盖小脑束、红核小 脑束等。
-11-
(三)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1、前庭小脑(原小脑) —— 绒球小结叶 通过与前庭神经核的往
返纤维联系保持身体平 衡,维持体态姿势、协 调眼球运动。
-12-
2、旧小脑(脊髓小脑)
脊髓小脑前、后束经小脑上、 下脚传入的本体感觉冲动。其传 出纤维主要投射至顶核和中间核, 中继后发出纤维到前庭神经核、 脑干网状结构和红核,再经前庭 脊髓束、网状脊髓束以及红核脊 髓束来影响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以调节肌张力。
-6-
上面 下面
(二)小脑的功能分区
1.绒球小结叶(绒球 小结) 原小脑:由于其主要和前庭神 经及前庭神经核发生联系,所 以又称前庭小脑
2.前叶 旧小脑 主要接受脊髓小脑前、后束 的纤维,故又称脊髓小脑 3.后叶 新小脑 位于原裂以后的大部分小脑 皮质结构(不包括蚓垂和蚓 锥体),在种系发生上出现 最晚,与大脑皮质的高度发 生有关,称新小脑。此叶主 要和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发 生-7联- 系,故又称大脑小脑
松果体
中脑水管
源自文库
顶盖 上髓帆
胼胝体嘴
前连合 视交叉 垂体 大脑脚 脑桥 延髓
第四脑室 下髓帆
-18-
thalamus
Pineal
IA
Body
hypothalamus
19
-19-
20
-20-
• 将背背侧侧丘丘脑脑的借核内群髓板分为三大核群: 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 中线核群 丘脑网状核
外侧核群分为背侧组和腹侧组
-22-
3、联络核团(新丘脑):前核、内侧核、外侧核背侧群
与下丘脑、边缘系统有往返纤维联系,在功能上 进入高级活动领域,具有情感意识的辨别能力,还参 与学习和记忆。背侧丘脑是皮质下感觉的最后中继站,并可
感知粗略的痛觉。当背侧丘脑受损时,可引起感觉功能障碍和痛 觉过敏、自发性疼痛等。此外,通过腹中间核和腹前核,将大脑
-26-
brachium of inferior
colliculus
1. medial geniculate body
inferior colliculus
auditory conduction
2. lateral geniculate body
optic tract
visual conduction
-32-
胼胝体干 室间孔
丘脑间粘合
透明隔
穹隆
胼胝体膝
松果体
中脑水管
顶盖 上髓帆
胼胝体嘴 终板 视交叉 漏斗 垂体 脑桥 延髓
脑的正中矢状断
第四脑室 下髓帆
-33-
下丘脑分区及主要核团: 下丘脑自前至后分为视前区、视上区、结节区和乳头
体区,各区又以穹窿柱为标志,分内侧部和外侧部。视前区位于终板与前连合和视交叉连线之间,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前庭区 小脑下脚 髓纹
楔束结节
-24-
脑干背面观
内侧膝状体
medial geniculate nucleus
功能: 听觉传导中继站
纤维联系:
下丘—下丘臂—内侧膝状体—听辐射—颞横回
-25-
外侧膝状体
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
• 功能: 视觉传导中继站 • 纤维联系: 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视皮质(17区)
皮质与小脑、纹状体、黑质相互联系,实现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内髓板 后外侧核
内侧核
前核 背外侧核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腹后内侧核
-23-
(二)后丘脑 metathalamus
内囊
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 滑车神经
正中沟 面神经丘 舌下神经三角 迷走神经三角
薄束结节
尾状核
背侧丘脑 松果体 上丘 下丘
(一)小脑的外形
小脑两侧部膨大,为小脑半球,中间部狭 窄,为小脑蚓,小脑上面稍平坦,其前、 后缘凹陷,称小脑前、后切迹下面膨隆, 在小脑半球下面的前内侧,各有一突出部 ,称小脑扁桃体,小脑扁桃体紧邻延髓和 枕骨大孔的两侧当颅内压增高时,小脑扁 桃体有可能被挤压入枕骨大孔,形成枕骨 大孔疝或称小脑扁桃体疝,压迫延髓,危 及生命。 小脑蚓的上面略高出小脑半球之上;下面 凹陷于两半球之间,从前向后依次为小结 、蚓垂、蚓锥体和蚓结节。小结向两侧以 绒球脚,与位于小脑半球前缘的绒球相连 。
-15-
• 1.小脑损伤的典型表现
• (1) 小脑血管性病变、局部肿瘤等,均可造成小脑一定部位的损伤。小脑作为锥体 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是调节肌张力、维持身体姿势和协调随意运动, 而不是随意运动的发动和执行,故小脑的损伤不会引起随意运动丧失(瘫痪),更 没有一般感觉障碍。
• (2)一侧小脑半球损伤时,运动障碍出现在同侧这是因为:①小脑上脚纤维交叉, 经对侧丘脑皮质束至对侧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及对侧红核,而皮质脊髓侧束和红核 脊髓束又反向交叉回同侧;②原小脑发出小脑前庭束至同侧前庭神经核,后者发出 前庭脊髓束至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2、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 腹前核、腹外侧核 ←接受小脑齿状核 苍白球 和黑质的传入纤维
腹后核: 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系、味觉纤维
腹后外侧核 ←内侧丘系、脊髓丘系
—— 产生具有意识的感觉和调节躯体运动的作用
内髓板 后外侧核
内侧核
前核 背外侧核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背侧组(前→后)
背外侧核
后外侧核和丘脑枕
腹侧组(前→后) 腹前核 腹外侧核(腹中间核)
内髓板 后外侧核
背内侧核
前核
腹后核:腹后外侧核
背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腹前核
内侧核群
腹外侧核
背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
大细胞区 小细胞区
-21-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腹后内侧核
1、非特异性中继核团(古丘脑):中线核、板内核 网状核
核团有视前核。视上区位于视交叉上方,核团有视上核、室旁核和下丘脑前核。结节区位于漏斗上
方,核团有漏斗核、腹内侧核和背内侧核。乳头体区包括乳头体及其背侧灰质,核团有乳头体核和 下丘脑后核。
• (3)小脑损伤的典型体征:①共济失调,运动时,有控制速度、力量和距离上的障 碍;②眼球震颤;③意向性震颤。

2. 原小脑症候群 前庭小脑损伤所致,患者表现为:平衡失调、站立不稳、行走时
两腿间距过宽、步态蹒跚;眼球震颤。
• 3. 新小脑综合征 小脑半球损伤所致,也常累及旧小脑。患者表现有:患侧肢体共济 失调,运动时主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协同肌的收缩与舒张之间不协调,不能准 确地用手指点鼻(指鼻试验阳性),辨距不良,不能快速作交替运动(不能作轮替
运动);肢体运动不协调,表现为非随意有节奏的摆动,当接近目标时,摆动加剧 (意向性震颤);此外,患者还可表现肌张力低下和眼球震颤。

通常把严重的协调紊乱称为共济失调:辨距不良,是指不能精确地估计到达目标
所必需的运动度,病人通常不是超越目标,就是未达目标,例如指鼻试验阳性;患
者有运动分解现象,把肩、肘、腕和手指同时活动的一个复杂运动,被分解成各个
漏斗Infundibulum
锥体 舌下神经
垂体Hypophysis
橄榄 锥体交叉
乳头体Mammilary body
视神经
垂体
灰结节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基底沟 展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前正中裂
脑干腹面观
-31-
视交叉
视束 大脑脚 脚间窝
视神经
垂体 乳头体 灰结节 动眼神经
27
-27-
28
-28-
缰连合
(三)上丘脑 缰三角
epithalamus
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 滑车神经
尾状核
丘脑终纹 背侧丘脑 松果体 上丘
下丘
小脑上脚
松果体 缰三角 缰连合 缰核
正中沟
面神经丘
舌下神经三角 迷走神经三角
薄束结节
小脑中脚 前庭区 小脑下脚 髓纹
楔束结节
丘脑髓纹
后连合
-29-
脑干背面观
小脑表面有许多相互平行的浅沟,将其 分为许多狭窄的小脑叶片其中小脑上面前 、中1/3交界处有一略呈V字型的深沟,称 为原裂小脑下面绒球和小结的后方有一深 沟,为后外侧裂。在小脑半球后缘,有一 明显的水平裂。
根据原裂和后外侧裂以及小脑的发生 ,可将小脑分成三个叶:前叶、后叶和绒 球-小5-结叶,前叶和后叶又合称小脑体
-8-
2.小脑核(小脑中央核) 顶核fastigial nucleus 中间核:球状核globose nucleus 栓状核emboliform nucleus 齿状核dentate nucleus
顶核位于第四脑室顶上方, 小脑蚓的白质内, 属于原小脑;
齿状核dentate nucleus 位于小脑半球白质内, 最大,呈皱缩的口袋状, 袋口朝向前内方, 属于新小脑。
( 四)底丘脑 subthalamus
位置: 位于背侧丘脑腹 侧,间脑与中脑的过渡区
功能:与黑质、红核、 苍白球有密切的纤
维联系,参与锥体外系 的功能
-30-
(五)下丘脑 尾状核头
内囊
hypothalamus 视交叉
视交叉Optic
乳头体
chiasma
视束 大脑脚
终板
脚间窝 脑桥
灰结节
面神经
小脑中脚
1)小脑下脚(绳状体 ) 连于小脑和延髓、脊髓之间起于前庭神经、前庭
神经核、延髓下橄榄核、延髓网状结构进入小脑的纤维;脊髓小脑后束及楔小脑束的纤维。 传出纤维有:发自绒球和部分小脑蚓部皮质,止于前庭神经核的小脑前庭纤维;起于顶核, 止于延髓的顶核延髓束纤维(包括顶核前庭纤维和顶核网状纤维)。
2)小脑中脚(脑桥臂)连于小脑和脑 桥之间全部由对侧脑桥核发出的脑桥小脑纤维
单独的组成部分,首先调节肩部、然后调整肘部,最后运用腕和手指;轮替运动困
难,是指完成快速反复动作的障碍,例如轮替用手掌、手背拍打膝部发生困难,活
动笨拙;
-16-
间脑 Diencephalon
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
大脑半球掩盖
室间孔 胼胝体干 丘脑间粘合
了间脑的两侧
透明隔
和背面
胼胝体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