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发现者

合集下载

认识幽门螺杆菌

认识幽门螺杆菌

防治失败策略总结
避免H.pylori耐药菌株产生 1.严格适应症 2.治疗规范化 3.联合用药 4.药敏
胃粘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P32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 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 医学界一直认为没有任何细菌能够长时间在胃部强酸的环境下生存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
幽门螺杆菌几乎是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凶 幽门螺杆菌是人类至21世纪初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
炎症反应 胃上皮细胞应答 中性粒细胞的激活
单核和巨噬细胞的激活 肥大细胞脱颗粒 炎症损伤
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反应(Th1应答为主) 体液免疫反应(IgG,IgA等) 自身免疫反应(抗原模拟) 逃避炎症和免疫反应
胃粘膜萎缩与增生 腺体萎缩与肠化生 上皮细胞凋亡
影响胃酸分泌 胃酸分泌增多(非萎缩性胃窦炎所致,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四联疗法 PPI三联加上铋剂组成的四联疗法可以作为一线治疗失败后补救治疗 也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序贯疗法 ,又叫10d疗法
前5 d为PPI+阿莫西林 后5 d为PP1+克拉霉素+甲硝唑和/或替硝唑 均为2次/d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个体化治疗 Hp表型耐药者可再次使用相同抗生素,适当延长抗生素治疗时间,10或14 d 四联疗法可作为首次治疗,四联疗法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PPI三联方法 对甲硝唑、克拉霉素耐药时,可斟情选用四环素、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等,必须注意药物的不良
可导致十二指肠溃疡) 胃酸分泌减少(萎缩性全胃炎所致, 可导致胃癌)
Helicobacter pylori
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疾病

幽门螺杆菌杆菌试题

幽门螺杆菌杆菌试题

幽门螺杆菌杆菌试题幽门螺杆菌试题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可在胃黏膜中定殖的革兰氏阴性螺旋状细菌。

它是引起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癌的主要原因。

为了增加大家对幽门螺杆菌的了解,以下是一些关于幽门螺杆菌的试题,供大家参考。

1.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者是谁?2. 幽门螺杆菌主要定殖于人体的哪个部位?3. 幽门螺杆菌是如何通过口腔传播的?4. 幽门螺杆菌引起的主要疾病是什么?5. 幽门螺杆菌感染能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诊断?6.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什么?7. 是否所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都会患病?答案:1.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者是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

他们于1982年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因此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 幽门螺杆菌主要定殖于胃黏膜内的幽门部位。

这个部位是胃底与十二指肠之间的部分。

3.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腔传播。

感染者可以通过接触受感染者的唾液、食物或水而被传染。

4.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癌的主要原因。

它可以导致胃黏膜的炎症,引起胃酸分泌异常,对黏膜的保护作用减弱,从而导致溃疡和癌变。

5.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通过呼气试验、血液检测、粪便检测以及胃镜检查等方式进行诊断。

其中呼气试验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受到较广泛的应用。

6.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采用三联疗法,即同时应用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和两种抗生素,通常为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或者甲硝唑。

治疗周期一般为7天至14天,可以有效根除感染。

7. 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不一定会导致疾病发生。

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中,只有一部分人会发展为胃炎、溃疡或胃癌。

其他人可能永远不会出现症状,称为“无症状感染者”。

以上就是关于幽门螺杆菌的试题及答案。

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幽门螺杆菌及其感染相关的知识。

如有任何其他关于幽门螺杆菌的问题,欢迎大家继续交流。

幽门螺杆菌杆菌试题

幽门螺杆菌杆菌试题

幽门螺杆菌杆菌试题幽门螺杆菌试题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人类胃部。

该菌引起的感染被认为是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人们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以下是一些与该菌相关的试题,供大家进行测试。

试题一: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者是谁?试题二: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传播?试题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症状有哪些?试题四:以下哪种检测方法可以用于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试题五:下列哪种药物不常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试题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试题七:下列哪个人群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试题八: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人体健康有哪些潜在风险?试题九: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迅速检测?试题十: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通常需要多长时间?试题十一:以下哪种食物中含有的某些成分有助于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试题十二: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程度如何?试题十三:下列哪些疾病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试题十四: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试题十五: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辅助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试题十六:什么时候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随访检测?试题十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复发率高吗?试题十八: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是否能完全清除该菌?试题十九: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导致哪些并发症?试题二十: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潜伏期通常是多久?试题二十一:人们如何可以减少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试题二十二:下列哪些人群应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筛查?试题二十三: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通过哪种方式消除?试题二十四: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具有地域差异?试题二十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播是否受到季节的影响?试题二十六: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除了常规药物,还有哪些新的疗法?试题二十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在治疗后会得到缓解吗?试题二十八: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是否存在耐药性问题?试题二十九: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和治疗是否适用于儿童?试题三十: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妊娠和胎儿有哪些影响?以上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试题,供大家测试自己对该病菌的了解程度。

幽门螺旋杆菌报告

幽门螺旋杆菌报告

幽门螺旋杆菌报告随着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健康挑战。

其中,幽门螺旋杆菌引发的疾病成为了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距离人类近的细菌,常寄居在胃黏膜上。

本篇报告将围绕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传播途径、相关疾病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是在1982年由澳大利亚的两位科学家Barry J. Marshall和Robin Warren发现的。

当时,Marshall和Warren发现一些胃黏膜的病人中普遍存在一种弯曲的螺旋形细菌,它们非常耐酸性且能够在胃酸的环境下生存。

随后,Marshall和Warren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这种细菌就是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祸首。

第二部分: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通过口腔-口腹通道传播,包括食物、水源、血液等途径。

其中,食物和水源被认为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例如,生吃或未经彻底煮熟的海鲜、肉类及蔬菜等可能成为幽门螺旋杆菌的潜在来源。

此外,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也可能导致传播。

第三部分:与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的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常与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道相关疾病密切相关。

根据一些研究数据显示,全球有约一半以上的人口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但多数并不会出现症状。

只有一小部分感染者会出现胃酸反流、胃痛、腹泻、恶心等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与胃癌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慢慢侵袭胃黏膜,导致慢性胃炎,最终可能发展成为胃癌。

第四部分:预防与治疗措施为了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卫生习惯。

首先,注意饮食卫生,尽量避免生吃或未经严格加工的食物。

其次,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勤洗手、不接触不洁净的物品。

此外,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减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一个途径。

对于已经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患者,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联合治疗和酸抑制剂的使用。

C13碳尿素呼气试验

C13碳尿素呼气试验
• 故推荐的疗程为10或14 天
Hp感染根除的诊断标准
根除治疗后的判断应在根除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进行,
首选方法为UBT。
符合下述3项之1,可判断为Hp根除:
① 13C或14C UBT阴性; ② HpSA检测阴性; ③ 基于胃窦、胃体两个部位取材的RUT均阴性。
存在的问题
1 HP根除的适应症掌握不严且过滥
1 Hp感染的诊断
Hp感染的诊断方法:侵入性方法
侵入性检测方法:依赖于胃镜活检
快速尿素酶试验(RUT) 胃黏膜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 细菌培养 基因检测方法(如PCR、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等)
(内镜与活检钳消毒不严格可造成医源感染)
Hp感染的诊断方法:非侵入性方法 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不依赖内镜检查
② 根除Hp是否增加胃食管反流病发生风险?
4 Hp根除治疗方案
在我国Hp对抗生素耐药情况
在我国Hp对抗生素耐药情况
Hale Waihona Puke 60~70%甲硝唑 的耐药率
20~38%
30~38%
克拉霉素 的耐药率
左氧氟沙星 的耐药率
1~5%
阿莫西林、 呋喃唑酮、 四环素 的耐药率
推荐的根除方案
根除方案组成: 四联疗法:铋剂+ PPI+2种抗菌药物
呼气试验的优点
1
呼气试验具有诊断HP无需胃镜,无需抽血,无交叉感染、无痛苦、无损伤和操作
方便等优点。
呼气试验具有准确、特异、灵敏和安全的特点。13C无放射性,对环境无影响。尿
2
素是人体内正常的代谢产物,此项试验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适用于孕妇、乳母
和婴幼儿,并可在短期内多次重复检查。
3
对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诊断,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具有很好的临 床应用价值。

哪一年发现了胃幽门螺旋螺杆菌

哪一年发现了胃幽门螺旋螺杆菌

哪一年发现了胃幽门螺旋螺杆菌
1983年由澳大利亚医学家巴里·马歇尔(BarryJ.Marshall)和罗宾·沃伦(J.RobinWarren)发现了幽门螺杆菌,2005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1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什么样的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多鞭毛、单级、螺旋形弯曲、末端呈钝圆、微需氧的细菌。

幽门螺杆菌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对生存环境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

2 那在我们国家,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多吗?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有如此多的感染Hp的人群!
根据目前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与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高度相关的特殊细菌。

它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的口—口、粪—口、胃—口途径传播。

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大部分会引起胃黏膜的炎症,人体是难以将其自行清除而引起胃部疾病。

3幽门螺杆菌(hp)无痛简单有效的检测方法
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方法:需要在空腹下进行,检查之前需要用20ml的凉开水送服一粒尿素14c胶囊,静坐25分钟后,用一次性吹气管向二氧化碳吸收剂中吹气,再然后将吹气完的样品送给医生检测,检测就完成了。

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阳性可确认现症感染可用于判断治疗后的Hp根除效果
一个月内接受过PPI、铋制剂、抗生素治疗者可出现假阴性结果14C尿素胶囊对人体有放射性,孕妇、小儿慎用。

快速、准确,阳性可确认现症感染,予以治疗
特别适用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
今天关于幽门螺杆菌的介绍先讲到这里,下次小编给大家介绍如何发现被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如何治疗幽门螺杆菌,如果对你确实有帮助,可以随时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你的问题。

发现幽门螺杆菌的重要意义

发现幽门螺杆菌的重要意义

发现幽门螺杆菌的重要意义1. 引言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胃黏膜寄生菌,由澳大利亚科学家Barry Marshall和Robin Warren于1982年首次发现。

这一发现对人类健康和医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发现幽门螺杆菌的重要意义,并介绍其在胃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应用。

2. 幽门螺杆菌与胃疾病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溃疡、胃癌等胃部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胃溃疡和胃癌是由饮食、压力等因素引起的。

然而,Marshall和Warren的发现改变了这种观念。

通过对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患者进行活检,Marshall和Warren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在这些患者中普遍存在。

他们通过实验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导致胃黏膜炎症,并最终导致胃溃疡和胃癌的发生。

这一重大发现改变了人们对胃部疾病的认识,为胃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3. 幽门螺杆菌的诊断方法发现幽门螺杆菌后,科学家们开始积极探索其诊断方法。

目前,常用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包括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组织活检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呼气试验:该方法基于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素酶活性,通过检测呼气中是否含有尿素分解产物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血清学检测:通过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组织活检:通过内窥镜取得胃黏膜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幽门螺杆菌的DNA或RNA。

这些诊断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法发现幽门螺杆菌后,人们开始研究和开发针对该菌株的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的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联合治疗、酸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等。

•抗生素联合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

粪便HP抗原检测(经临床验证的单克隆法)阴性
基于胃窦、胃体两个部位取材的RUT均阴性
符合下述三项之一者可判断为HP根除:
Hp感染根除治疗后的判断
胃粘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
01
胃粘膜组织切片染色阳性;
02
细菌培养阳性;
03
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
04
粪便HP抗原检测(经临床验证的单克隆法)阳性;
血清抗体检测
粪便HP抗原检测(SAT):敏感度97-98%,特异度:95-100%,简便,适用于所有年龄和类型的患者,准确性与UBT相当,国内缺乏相应试剂;
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UBT):敏感度75-100%,特异度:77-100%,可反映全胃感染情况,不会出现因细菌灶性分布而造成的假阴性结果。13C-尿素呼气试验无放射性,适用于儿童。检测值处于临界值附近时结果不可靠。
慢性活动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 胃癌
01
如何邂逅医学界网红——
02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
幽门螺杆菌(Hp)检测的方法
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
01
— 快速尿素酶实验(RUT) —胃黏膜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 —细菌培养 — 基因方法检测(如PCR、基因芯片检测等)
血清抗体检测(定性检测IgG抗体):敏感度50-100%,特异度:70-98%,HP根除后血清抗体可维持很久(数月至数年),不能用于诊断现症感染,多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UBT):敏感度75-100%,特异度:77-100%,可反映全胃感染情况,不会出现因细菌灶性分布而造成的假阴性结果。13C-尿素呼气试验无放射性,适用于儿童。检测值处于临界值附近时结果不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arren独自研究了两年。他需要临床的帮助, 需要更好的活检样本。这时,年轻的消化科 医师Marshall出现了。
1981年,年仅30岁的Marshall对Warren的发现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并开始了与Warren的 合作。他们以100例接受胃镜检查及活检的 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再次证实了 Warren两年前的结论——这种细菌的存在 与胃炎相关。此外,他们还发现,这种细菌还 存在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大多数胃 溃疡患者和约一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
Hp究竟是如何从胃液中存活下来的?
Warren发现,Hp生长在表面覆盖了一厚层黏 液的胃黏膜表面上皮上,因此它们只需要经 受住上皮细胞同样的生存环境就能存活。 此外,Marshall还发现,Hp能分泌大量尿素酶, 分解尿素产生氨和二氧化碳,从而在Hp周围 形成一层保护性的碱性层。也正是该发现 触发了Marshall的又一个灵感,他因此发明 了Hp尿素酶快速诊断试验。不仅如 此,Marshall此后还发明了一种无创性的Hp 诊断方法——尿素呼气试验。
Hp发现的意义
1. 消化性溃疡病不再是一种病史漫长、久治不愈 且频频复发的致残性疾病,而成了一种仅用短疗 程抗生素和抑酸剂治疗即可痊愈的疾病。对于 全世界的溃疡病患者来说,他们是幸运的。
2. 人类的其他慢性炎症疾病,如节段性回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动脉粥样硬 化也是起因于慢性炎症。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 已引起人类对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间可能 存在联系的深入认识,这也是沃伦和马歇尔成 果的重要意义之一。
今天已经可以确认,幽门螺旋杆菌导致了 9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以上的胃 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后来的胃炎及 消化性溃疡疾病之间的关系也已通过志愿 者的实验、抗生素治疗的研究和流行病学 的研究得以证实。
在Marshall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与他的名字一起被广为流传的还有他 当年“以身试菌” 的“壮举”。即使是在21年后的今天,Marshall也 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喝下幽门螺杆菌(Hp)培养液的情形:“我喝得很快,就 像喝一杯龙舌兰酒一样一饮而尽。”
1982年,Marshall成功地从数份活检样本中培养出了 一种此前从未报道过的新细菌,其形态类似于弯曲 杆菌,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Hp。Marshall与 Warren由此提出:Hp感染可导致胃炎,并进一步引 起溃疡。
医学界对该理论的反应,:不屑一顾
尽管如此,Marshall和Warren仍然坚持不懈地寻找证 据来支持他们的理论,处于极度无奈之中的 Marshall甚至冒险“以身试菌”。随着时间的过 去,Hp感染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之间的相关性被 越来越多的人类志愿者研究、抗生素治疗性研究 和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
巴里·马歇尔 Barry J. Marshall
1951年9月30日生于西澳大利亚州卡尔古利市, 1974年获得西澳大利亚大学理学及医学学士学位, 1977-1986年任职于珀斯皇家医院, 1986-1997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从事研究, 后回到澳大利亚任职于西澳大利亚大学,2003年起任该大
学NHMRC幽门螺杆菌研究室首席研究员。
在这个以分子生物学和诸多前沿技术唱主角 的时代,与往年听着就那么高深的诺贝尔获奖 成果相比,Marshall与Warren的获奖结果既没 有用到什么高难度的技术,也未深入到什么基 因组学和蛋白组学层面。但就是他们20多年 前的这项发现以及他们多年来的坚持,实实在 在地改变了人类对一类疾病的治疗理念和治 疗方法,造福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患者。消化 性溃疡病也因此成为了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自Warren与Marshall 1983年在 Lancet[1983, 1(8336): 1273]上发表第一 篇关于Hp的论文以来,全球研究者对Hp这个
小小细菌的兴趣和文章便络绎不绝地涌现。 至今,Hp研究已经自成一个产业。仅仅从这 一点,就足以说明Warren与Marshall的发现 对临床消化领域所起的重要作用。
经典发现改变治疗
20世纪80年代,次枸橼酸铋是较常用的溃疡病治 疗药物。Marshall发现,联合应用铋剂和抗生素可 以完全根除Hp。于是,他开始着手验证又一个假说: 根除Hp可以永久性治愈消化性溃疡病。在19851987年期间,应用抗生素治疗溃疡病成为了 Marshall和Warren的研究重点。他们发现,如果Hp 被根除,那么80%的溃疡可以被永久性治愈。这项 发现后来被证实是临床消化病学实践领域的一个 重要里程碑,它彻底改变了溃疡病的治疗理念和治 疗方法。
那么,Hp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在Hp被发现之前,广为世人所接受的“正统” 观点是:应激状态、饮食习惯和胃酸的过多分 泌是造成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原因,而“无酸 就无溃疡(no acid, no ulcer)”的观念更是深 入人心。
沃伦回忆起当时的研究状况:“改变那种是 因为压力和其他因素引起(胃溃疡等疾病) 的想法,是如此难以进行,几乎没有人相 信那真的是因为细菌引起的!”
罗宾·沃伦 J. Robin Warren
1937年6月11日出生于南澳大利亚州阿德莱德市, 1961年获得阿德莱德大学理学及医学学士学位, 1966-1968年任墨尔本皇家医院病理科医师, 1967年成为澳大利亚皇家病理学会会员, 后在珀斯皇家医院任病理科医师直至退休。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10月3日宣布,2005年 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称诺贝尔医学奖) 授予两名澳大利亚科学家,现年54岁的 Barry J. Marshall与68岁的 J. Robin Warren,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 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d,Hp)及阐明了Hp在 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 溃疡)中的作用。
1979年,时年42岁的珀斯皇家医院病理学家 Warren在检测胃活检样本时观察到:
1.约50%的患者的胃窦部都存在一种以前从 未报道过的弯,
推论:这种细菌可能与慢性胃炎等疾病之间 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
Warren的发现一公布,立即遭到了医学界的质 疑:没有细菌可以在酸性如此强的胃液中存 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