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术后复发的关系分析

aeaeo aet wt oiv Pi et n( g g f t ns i p si H co n=9 )w s infat w rh ntoewt eai et n( 4 ) a dpt ns i oi pi h te f n i 3 a g icnll e a s i ngt ei co n= 1 , n aet wt ps s i yo t h h v n i f i h —
p o n si i n f a c fHP i f ci n M eho T e c i ia aa o 3 ai n swi a t c c n e n h ea in h p b t e n HP i e t n r g o t sg i c n e o n e t . t ds c i o h l c ld t f 1 4 p t t t g s r a c ra d t e r l t s i e e n ci n e h i o w f o a d ci i a —p t lg c e t r s o h rb b l y o u rr c re c fe u a ie r s c in we e r to p c ie y a ay e Re u t T e a e - n l c l ahoo ia f au rt e p o a i t f mo e u r n e a trc r tv e e to r er s e t l n z d. s l n l e i t v l s h v r
临床和实验 医学杂志 2 1 1 第 l 卷 0 2年 0恩 1
第2 0期
・1 1 ・ 65
幽 门螺 杆 菌 感 染 与 胃癌 术 后 复 发 的 关 系分 析
蒋红妹 周锦仪 蒋立新 周 继 苏斌 ( 江苏省 江 阴市 中医院普 外科 四病 区 江 苏 江 阴 2 4 0 ) 14 0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怎么回事?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怎么回事?发表时间:2020-11-25T11:22:47.86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5期作者:汤静宝[导读] 幽门螺旋杆菌属螺菌科,是一类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由能活动的螺旋形菌体和数根带鞘鞭毛组成汤静宝阿坝藏羌自治州茂县兴富医院四川阿坝州 623200幽门螺旋杆菌属螺菌科,是一类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由能活动的螺旋形菌体和数根带鞘鞭毛组成。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很常见的细菌,感染全世界近半数人口,在中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40%-90%,平均59%。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大多是无症状的;15~20%的感染者会发展成消化性溃疡;少于1%的感染者会发展成胃癌,但是存在地区差异。
1. 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所谓的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是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在1982年首先发现的,还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呢[1]。
它主要分布在胃粘膜组织中,是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与儿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慢性腹泻和复发性腹痛等疾病密切相关,还可能参与某些胃肠外疾病,如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生长发育迟缓、过敏性紫癜、慢性荨麻疹等。
2. 幽门螺杆菌会传染么?是如何传播?1.经口传播:母亲通过咀嚼食物喂养的幼儿,比非咀嚼喂养的幼儿Hp感染率要高;牙斑、唾液、粪便、反流呕吐物中可检测发现幽门螺杆菌[2]。
所以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
共餐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建议,餐具厨具定期消毒,最好使用公筷,并减少在外就餐的机会。
经常在外就餐者被感染的机会也明显增加,因为在野外餐具、厨具、水源、食材等都有被污染的可能。
刺激性食物由于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粘膜,致使胃的体抗力低下,从而容易导致幽门螺旋杆菌的入侵,它对感染hp虽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潜移默化而且持久的。
2.家庭内传播:有研究表明HP阳性家庭成员的儿童Hp感染率明显高于Hp阴性家庭成员的儿童和年龄匹配的对照组儿童。
胃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胃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前些天,老吴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时,发现胃部有点问题。
但是,在这之前,老吴并没有觉察到胃部有任何不适。
因此,对这一检查结果老吴并没有在意。
后来,老吴愈发感觉到上腹饱胀、疼痛,尤其在吃过饭后,甚至影响到了食欲,短时间内人消瘦了不少。
随后,还出现了黑色大便,同时脸色暗黄,整个人疲劳、乏力、注意力不集中,有时甚至会感到眼前发黑,此时老吴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来到医院接受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此时的老吴已经处于胃癌中晚期。
胃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想要了解胃癌,先了解胃人体的胃由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幽门组成,位于胸骨剑突下方、肚脐上方偏左的位置,上端经过贲门与食管连接,下端经过幽门与十二指肠连接。
胃壁共包含五层,由里到外的顺序依次为:胃黏膜、黏膜肌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
从外形上看,因人的高矮胖瘦等因素不同,胃分为钩型胃、牛角型胃、长型胃、瀑布型胃,是一个肌肉性的空腔脏器,可储存食物,同时分泌胃液消化食物。
食物经胃初步消化后,经十二指肠进入小肠。
对于人类而言,胃是非常重要的消化器官,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但是,由于某种情况,胃容易出现问题,例如:胃炎、胃溃疡、胃癌等。
什么是胃癌?胃癌在我国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属于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且近几年,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增患者。
其中,早期胃癌发病时是有征兆的,只是人们容易将其与普通胃病混淆,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因此,想要保证预后效果的改善,必须让人们对胃癌有正确的认识,一旦发现任何不适,可以及时到院就诊。
胃黏膜上皮是胃癌的根源,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细胞病变而引发的恶性肿瘤疾病。
结合相关研究,饮食结构、工作压力、幽门螺杆菌感染均可引发胃癌。
并且,近几年,胃癌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小,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胃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胃癌,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为胃窦、胃小弯、贲门、胃体。
临床最常见的胃癌类型为腺癌,发病早期患者的症状具有隐匿性,通常会感受到上腹不适、嗳气,症状特异性较差,且与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表现类似,容易混淆,从而影响到早期胃癌的确诊率。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探讨

l6・ 3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 0 0 8年 1 2月第 2卷第 2 4期
C i Mo rgA p, e 0 8,o. N .4 hnJ dDu p lD c20 V 1 2, o2
儿 童 幽 门螺 杆 菌 感 染 与 胃癌 关 系探 讨
韩 良
【 摘要 】 目的 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 胃癌的关系 。方法 内镜下 胃黏膜活检取材 , 应用 常
例, 便血 2例 。
13 方法 . 所有送检标本 进行 常规 1%缓 冲中性福尔马林 0
炎程度及 胃腺癌确有关系 , 与文献报道相似 。 此 在成人 胃癌与 H P感染研究 已不断深入 , 已从细胞水平
发展到分子水平 , 基因水平 认为 H P致癌机制 可能 由于
固定 , 石蜡包埋切片 , E染 色镜检 , 中 10例于加染 H H 其 9 P染
色( i a染色 ) Ge ms 油镜下确诊 ; 例 胃腺癌者石蜡 切片加 P S 1 A 染色及免疫酶标 A 1 A 3 K 1 C 8 L A、M E / E 、 P 、 K 、 C S A检测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HP感染后产生 N 3引致低 胃酸或 H H P代谢产物直接损 伤 胃
究机构就 已将 H P列为人类 I 致癌原 , 类 可至今对 此仍有争 论 , 癌机 制尚不 明。 致
由本组 胃镜活检分析提示儿童 中、 重度 慢性浅表性 胃炎
H P阳性检出率明显 高 于轻度慢 性浅 表性 胃炎 者 , 经统计学
分析 , 0 0 8 , P= .2 1 差异有统 计学意 义 , 而且 1例 中度慢性浅 表性 胃炎有 胃腺癌 患儿为 H P重度感 染 , 提示 H P感 染与 胃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作者:王荣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方法:353例病人均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胃癌和胃溃疡病人均在病灶中央及边缘取组织5~6块做病理学检查;各组病人都在幽门5~8cm处粘膜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并作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学及HP银染色检查),二者之一阳性即确定为HP感染。
结果:胃癌、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存在显著性差异(P【关键词】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27—01胃癌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一直被我们关注,现对2002-2005年353例病人进行比较性回顾,旨在探讨HP感染对胃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1 对象和方法353例病人均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胃癌组63例中男50例,女13例,年龄37~73,平均58.34岁;胃溃疡组71例中男56例,女15例,年龄32~75岁,平均58.40岁;慢性萎缩性胃炎组76例中男46例,女28例,年龄35~75岁,平均58.34岁,慢性浅表性胃炎组143例中男87例,女56例,年龄40~75岁,平均58.38岁。
胃癌和胃溃疡病人均在病灶中央及边缘取组织5~6块做病理学检查[1];各组病人都在幽门5~8cm处粘膜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并作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学及HP银染色检查),二者之一阳性即确定为HP感染。
2 结果各组病人的HP阳性例数:胃癌组44例(69.8%);胃溃疡组47例(66.2%);慢性萎缩性胃炎组41例(53.9%);慢性浅表性胃炎组41例(28.6%)。
病变各组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存在显著性差异(PHP感染与胃癌部位的关系:胃窦或幽门癌27例,HP阳性18例(66.7%);胃体癌21例,HP阳性17例(80.9%);胃底癌5例,HP阳性3例(60%);贲门癌8例,HP阳性5例(62.5%)。
幽门螺旋菌会导致身体出现什么症状?【养生小知识】

幽门螺旋菌会导致身体出现什么症状?文章导读幽门螺旋菌在一些患有胃炎、胃溃疡的患者身上是很常见的一种病菌,幽门螺旋菌的出现其实对于患者的身体也是会造成较大的损害。
幽门螺旋菌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治疗,对患者的身体产生比较大的危害就是引发胃癌了,所以朋友一定要及时注意。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
幽门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
幽门螺旋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
所致疾病幽门螺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
危害幽门螺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
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人死于胃癌。
临床表现预防和控制胃癌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生存于人体胃幽门部位,是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
世界有多半人口受到过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而在有些国家几乎90%的人都感染过这种细菌。
人们通常是在幼年时就受到感染,5岁以下达到50%。
这种细菌感染首先引起慢性胃炎,并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严重者则发展为胃癌。
据统计,初次感染幽门螺杆菌年龄较早的人群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发生率高,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死亡率的高低呈现平行关系。
幽门螺杆菌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普遍症状为: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他不良症状,如暖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
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
据此,专家们认为,及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及时而有效地用抗菌素杀灭幽门螺杆菌,对预防和控制胃癌有重大意义。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细胞免疫应答及与胃癌的关系

Y A N G Q i n g — f e n g , J I A N G Y o n g , Z H A N G X u , Z H O U L e i , Z A H N G S h u a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 B e n g b u T h i r d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 B e n g b u A n u i 2 3 3 0 0 0, C h i n a )
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 H p )i n f e c t i o n a n d i t s c o r r e l a t i o n w i t h t h e g e n e s i s o f g a s t i r c c a n c e r . Me t h o d s : E n z y m e l i n k e d i m m u n o s o r b e n t a s s a y w a s e mp l o y e d t o d e t e r m i n e t h e l e v e l s o f s e H l m 一 i n t e f r e r o n ( I F N 一 ) a n d i n t e r l e u k i n - 4( I L _ 4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h r o n i c s u p e f r i c i a l g a s t i r t i s ( C S G) , p r e n e o p l a s t i c g a s t i r c d i s e a s e s ( P G D)a n d g a s t i r c c a n c e r ( G C) . A t t h e s a me t i me , i m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s t y s t a i n i n g w a s
幽门螺杆菌与溃疡型胃癌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与溃疡型胃癌的关系王耀辉;潘地佳;马璐;黄斌;卢林明【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6(7)9【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与溃疡型胃癌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病理科60例溃疡型胃癌和60例非溃疡型胃癌标本及20例胃炎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三重染色法检测所有样本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探讨幽门螺杆菌与溃疡型胃癌的关系。
结果溃疡型胃癌患者、非溃疡型胃癌患者及胃炎患者的Hp检出率分别为81.67%、60.0%和90.0%,其中,溃疡型胃癌患者Hp的感染率高于非溃疡型胃癌患者,胃炎患者Hp的感染率高于非溃疡型胃癌患者(P<0.05)。
结论 Hp的感染与溃疡型胃癌、胃溃疡的发生有密切联系,临床上应尽早发现Hp的感染,及时治疗。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ulcerated gastric carcinoma.Methods From October 2010 to December 2013,60 cases of ulcerated gastric carcinoma,60 cases of non-ulcer gastric carcinoma and 20 cases of gastritis specimens selected from Wannan Medical Colege Yijishan Hospital.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riple staining methods detected Helicobacter pylori,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ulcerated gastric carcinoma. ResultsThe ulcerated gastric carcinoma,non-ulcer gastric carcinoma and gastritis Hp detection rate respectively was 81.67%,60.0% and 90.0%,Hp infection rate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ed gastric carcinom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patients with non-ulcer stomach,and Hp infection rate of patients with gastriti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non-ulcer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P<0.05).ConclusionThe testing results suggest that ulcerated gastric carcinoma is a yet disease related to the Hp infection and it is necessary to early detection of Hp infection and timely treatment.【总页数】2页(P167-168)【作者】王耀辉;潘地佳;马璐;黄斌;卢林明【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安徽芜湖241000;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相关文献】1.青海省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特异蛋白与胃癌的关系 [J], 马颖才;熊元治;杨卫红;楮行琦;杨桂英2.幽门螺杆菌感染和p53表达与胃癌及胃癌前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 [J], 于金林;孟卫东;初瑞雪3.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组织学特点的关系 [J], 张川;山田宣孝;温敏;松仓则夫;松久威史4.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前病变、胃癌的关系分析 [J], 宗燕5.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前病变、胃癌的关系分析 [J], 宗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2017-02-10
俗话说“十人九胃”,胃不舒服,胃酸,胃胀,胃痛已经成了当代人的通病。
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人死于胃癌,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胃癌也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50%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是胃部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可引起胃炎、胃溃疡和胃癌。
有数据显示,中国约有六成人群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预防和控制胃癌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我们的胃液是一种pH值为0.9~1.5的酸性液体,绝大部分细菌都无法生存。
而幽门螺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类胃里面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当人体胃粘膜免疫屏障受到损伤的时候,幽门螺杆菌能利用它的螺旋状结构,钻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突破胃粘膜屏障,从而寄生在靠近胃黏膜上皮的相对中性的环境中。
二、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作为胃中唯一的生物种类,它却没起到好的作用。
幽门螺杆菌在胃里会释放尿素酶、空泡毒素、磷脂酶、生物胺等等,这些个个都是有毒物质,它们能使胃黏膜
上皮细胞坏死、破坏黏膜屏障导致胃炎,进一步形成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直至诱发胃癌。
因此WHO明确指出,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一个主要诱发因子。
三、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发现幽门螺杆菌后应及时清除,以当前医疗水平,消灭幽门螺杆菌并非难事,90%的感染者经过治疗后,体内的幽门螺杆菌基本能被杀灭。
目前治疗幽门螺杆菌常用的方法是3联疗法或4联疗法,并在停药后1个月去医院进行复检。
如果家中有一个人感染幽门螺杆菌,那么,家中的其他成员也要去医院做个检查,看看是否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治疗时最好全家感染者一起治疗,这样可以避免再次交叉感染。
四、幽门螺杆菌,病从口入,极易感染
1、筷子是幽门螺杆菌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中国人的共餐方式使得幽门螺杆菌非常容易被感染,所以就像感冒一样,“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的现象十分普遍。
同理,在外就餐的人被感染的机率也会大大增加,所以建议使用公筷。
2、幽门螺杆菌可在牙菌斑和龋齿上生长繁殖,所以早晚刷牙这一工作要严格把关,做好对幽门螺杆菌繁殖的隔离工作。
3、不卫生的食物或没有彻底煮熟的东西 (生鱼片、生蚝等)也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源,存在感染安全隐患。
4、唾液中也可以显示幽门螺杆菌的蛛丝马迹,所以接吻、农村里大人咀嚼后给婴幼儿喂食等也是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之一。
5、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粘膜,导致幽门螺杆菌的入侵。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力很强,加上大部分人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难以改变,所以,我们发现很多人在接受治疗后没多久,就又会重复感染幽门螺杆菌。
五、从“杀灭”转为“预防”
有数据显示,同样的治疗方案,复治者比初治者的根除成功率要低很多,根本原因是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这样多次反复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为胃癌的发病埋下隐患。
有研究显示,正常的肠道菌群可以分泌一些能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类细菌素,从而控制幽门螺杆菌的滋生。
而当人体肠道菌群失调后,这种细菌相互牵制的平衡就被打破了,幽门螺杆菌得以大量繁殖,并产生炎症反应。
编者按: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要从『杀灭』转为『预防』,在治疗的同时,坚持服用特效益生菌,就能维护正常的肠道菌群平衡、提高人体益生菌的活力,增强胃
肠黏膜的免疫屏障功能,抑制幽门螺杆菌在胃部的生长繁殖,由此形成完善的以菌治菌的生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