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PPT

合集下载

科学的儿童观ppt课件

科学的儿童观ppt课件

展望未来科学的儿童观教育发展趋势
多元化教育模式
未来科学的儿童观教育将更加注重多元化教育模 式的探索和实践,包括个性化教育、差异化教学 、情境式教学等,以满足不同儿童的需求和特点 。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未来科学的儿童观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儿童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 习等方式,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潜能,提高他们 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竞争力。
儿童是学习主体:尊重儿童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提供适 宜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儿童是需要特殊保护的人:重视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为儿童提供必要的保护和教育,预防和纠正不良影响。
儿童观的历史演变
从以成人为中心到以儿童为中心的转变
历史上,儿童观经历了从将儿童看作成人的附属品或工具,到认识到儿童具有独 立人格和权利的演变过程。
发展个性
根据每个儿童的特长和兴 趣,因材施教,发挥他们 的优势,培养个性化的人 才。
全面教育
注重儿童的德、智、体、 美等多方面的发展,培养 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全 面发展。
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
身体健康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 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 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 生关系,培养儿童积极向 上、乐观开朗的个性,提 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科学的儿童观教育将更加 注重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利用人工智能、大 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和方 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家校合作和社会参与
未来科学的儿童观教育将更加注重家校合作和社 会参与,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儿 童的发展,同时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科学儿 童观的教育实践和发展。

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

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

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教育观:即人们对教育的根本性的看法和态度;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素质教育:一、什么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三、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四、素质教育的要求:(1)德育为先(2)能力为重(3)全面发展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促进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着眼于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五、(幼儿)素质教育的特点:1、基础性:基本素质(人之为人的素质底线)2、发展性:原有基础上发展3、自主性:主体性(三个“自我”: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4、全体性:全民族、全体适龄儿童(教育公平)5、全面性: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6、未来性:面向未来(前瞻性)六、幼儿素质教育的内容:①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②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③身体及心理素质的教育;④审美素质教育。

科学儿童观与教育

科学儿童观与教育

(三)现代儿童观
儿童是人。 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儿童是不断发展的“完整”的人。
儿童是人。
儿童具有人的尊严,具有与成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 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 每个儿童均有固有的生命权,儿童出生时其生命就受 到法律的保护,并不为成人或家庭私有,更不能被其随意 处置。儿童具有其父母或其他养护人照料的权利。儿童与 成人同样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享有思想、信仰和宗教 自由的权利。每个儿童具有满足发展的权利,都享有受教 育的权利,且教育的机会均等。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儿童 的发展, 而且还在于儿童的欢乐和幸福。 儿童有权拥有欢 乐自由的童年。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均等的 机会和相同的权益,受到平等的对待。儿童的这些权益都 要受到国家和政府的保护和尊重。
儿童是不断发展的“完整”的人。
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所谓完整儿童是指全面发展和谐平衡的儿童,其 发展是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和人格的整 合性的发展。应使儿童从小获得初步的全面的发展, 不要孤立地只偏重某一方面的发展。
“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 ——艾伦凯
儿童权利保障
• 195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 • 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 • 汉姆伯格提出《公约》的基本原则:①儿童优先考虑; ②尊重儿童人格;③尊重儿童意见;④一视同仁。 • 1990年,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儿童生存、保 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提出“一切为了孩子”。
中国儿童权利保障
• • • • • • 1990年,加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1991年,签署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文件。 199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 1992年,《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 1997年,《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 见》。

第八章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

第八章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

活动二: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一、儿童观 (一)什么是儿童观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这主要涉
及两个问题:一是儿童在人类社会中应享有的地位
与权利;二是儿童期的意义、特点,以及儿童成长
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
儿童观的形成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
技发展水平以及人类自身认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
响和制约。因此,儿童观问题是学前教育理论中的
3.规律性:大多数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都遵循同样的原则。 4.社会性:婴幼儿心理的发展,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5.活动性:婴幼儿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6.个别性: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生命个体,他和其他儿童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差异。 (三)幼儿心理学的学科也在不断发展 1.幼儿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部分,发展心理学在不断发展,因此,幼儿心理学也在不断发展。 2.人类知识总是在不断进步,并非一成不变的。 二、早期教育必须遵循儿童发展规律 (一)正确看待早期教育的发展效应 (二)早期教育允许多元化发展 1.发展要考虑儿童周围的文化因素; 2.要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身体差异、心理差异)。 (三)早期教育要坚持先进文化思想的指导 作业: 1.整理本节课知识点,完成思维导图; 2.请根据本次学习,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相关习题。
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是做好教
育工作的前提。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
1.完整性:感觉、本书已学知识)
2.连续性和阶段性:幼儿每一个心理过程的进步,
都是在先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例:视、听、触、嗅觉是记忆的基础,记忆是思维
的基础,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先学会爬才学会
走,最后才学会跑。
3.规律性:大多数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都遵循同样的
原则:头尾原则:从上到下发展;近远原则:由内

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强化德育教育
学校应注重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 公民意识。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创造安全、舒适、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动力。
通过社会教育培养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01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应倡导尊重儿童权利、关注儿童发展的理念,营造关爱儿童、支持
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
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他们学习,促 进其智力发展。
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
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有助于培养其良 好的心理素质。
儿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相信儿童的潜力
01
每个儿童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家长和教育者应相信并鼓励他
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关注儿童的需求
教育应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成长需求,提供适合儿童发展的教 育环境和资源。
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以儿童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和潜 力。
教育应尊重儿童的个性
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
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轨迹,教育应尊重儿童的个 性差异,避免一刀切的教育方式。
鼓励儿童发挥特长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与孩子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促进孩子的心 理健康。
在学校教育中实践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注重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全 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 情感、社会性等方面。
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 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 自主学习能力。
关注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 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 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质量观

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质量观
幼儿的参与程度怎么样?
幼儿有没有探索的可能与条件?
幼儿会形成怎样的思维和概念?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探索热情?
幻灯片七、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 本标准。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
幻灯片八、
“育人为本”的幼教一一
(1)尊重每一个作为“人”的幼儿
《规划纲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序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51条)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51条)
早就一直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51条)
1、引导教育向规范化、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标准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
在游戏中进行
教授、课程为主
近来,我国教育有一种被非理性教育思维绑架的危险。社会与家庭可以有自己对教育 的直接功利化需求,但政府和政府主办的学校布恩那个把直接满足这种功利需求当做
自己的办学目标。教育必须承担引领老百姓、引领社会需求的功能和责任山东
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
幻灯片二十二、
一、《专业标准》研制的背景
的生活截然分作两途。
陶行知: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一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幻灯片十七、
原体验
快乐体验
不快乐就不是保育
我们不应看保育者在做些什么,而是要看幼儿是否愉快地生活着。
“快乐感”的教育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幻灯片十八、
尊重幼儿的生活,尊重幼儿的生活形态,是世界幼教的共识
幻灯片十九
幻灯片十二、让幼儿能够更加自由地选择、思考与想象

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师观ppt课件

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师观ppt课件
1.确立儿童的基本权利,即生存的权利、发展 的权利、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
2.确立“儿童至上”的原则。 3.确立“一切为了儿童”的新道德观。 4.重申儿童是天真、脆弱和需要依靠的。
《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内容
5.儿童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等。 6.强调每一个儿童平等的保护权利。 7.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
一个7岁男孩这样画“我心目中的父母”
“你得听我的话, 不然我就打死 你!”
洛阳幼儿园老师用绳拴孩子逛公园惹争议(图)
幼儿教师的儿童观是大众意识形态儿童 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教师的儿童观对实际的教育过程和 结果至关重要
内容框架
儿童观
内涵 结构 形态 科学的儿童观
教育观
已有193个国家批准了《公约》,这是有史以来得到最 广泛接受的国际人权条约。
索马里和美国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至今未批准加入 《儿童权利公约》的国家。
《儿童权利公约》是儿童的权利法案,它所规定的儿 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
《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内容
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指导精神,是许多年来各 种条约和宣言所述儿童权利的最集中和最新的 表述。
“老、少、边、穷、山、牧、岛” 主流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儿童
适合儿童发展需要、适合当地群众需求和实际 条件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片面追求正规、优 质教育将使很多儿童失去学习机会。
内容拓展
相关资料:
张燕,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 大出版社
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 /labo/2005/sihuan.html
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
2012-2-20
内容框架
儿童观
内涵 结构 形态 科学的儿童观

3.10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3.10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主讲人:李少梅
本节目录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 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 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 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儿童是人,拥有基本的人权 儿童是发展的人,发展受制于多种因素 儿童是独立的人 儿童是完整的人 儿童具有主体性的人
儿童观
教育观
儿童是人,拥有基本的人权
《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具有 生存权、受保护的权利、发展权 和参与权。不同性别不同种族的 儿童应当受到平等的对待。
尊重儿童的基本权利
p 不能随便打骂儿童 p 确保儿童身心健康
儿童观
儿童是发展的人, 发展受制于多种因素
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他们需 要科学的、合理的照顾和保护。
教育观
相信儿童的发展潜能
p 尊重和鼓励儿童的发展 p 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环境
儿童观
教育观
儿童是独立的人
儿童具有自身独特的存在价值和发 展速度,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不能一概而论。
遵循规律,切忌盲目比较
p因材施教 p不对儿童进行盲目比较 p发现儿童的闪光点
儿童观
教育观
儿童是完整的人
儿童除了健全的身体外,还有丰富 的精神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其德、 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
p 注重五大领域融合发展
p 重视生活中的学习与教育
儿童观
教育观
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儿童具有积极主动的心态和探索未 知和创新的内在需求,他们应通过 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p 主动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 p 重视儿童在活动中主体性
科学儿童观的核心:
p 融洽的师生关系 p 高效地利用时间 p 激励幼儿的学习 p 促进幼儿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56.5.6-1939.9.23)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儿童得早起经验决定着人格发展的方向和 质量。早前经验好,则今后的发展就会好。
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瑞士心理学 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他 先是一位生物学家,之后成 为发生认知论的哲学家,更 是一位以儿童心理学之研究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 杰身份的顺序代表了皮亚杰 一生从事智慧活动的历程
学知识去接近幼儿,解读幼儿,并不断吸收最 新的科研成果,充实我们的知识体系。
幼儿心理学的学科也在不断发展, 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要联系幼儿的 实际。一要运用理论指导,
二要力戒孤立的片面的套用每一个具体儿童。
二、早期教育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
(一)正确看待早期教育的发展效应
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1902.06.15— 1994.05.12)美国精神病学家,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 析学家。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 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 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 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 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 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 展的前提。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精神分析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Sigmund Freud , 1856.5.6 - 1939.9.23 ) , 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 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 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 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 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 精神病的根本原因。
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一、幼儿的心理发展是有规律的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
1、发展的完整性 2、发展的连续性 3、发4、发展的规律性 5、发展的社会学 6、发展的活动性 7、发展的个别性
(二)幼儿心理学的学科也在不断发展
幼儿的心理特点是发展中的特点。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水平受科学研究方法的制约。 幼儿心理学不是讲话的知识平面。我们运用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