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讲评
2017全国高考试题卷I讲评(精析版)

实用类文本阅读
7.【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原文有“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 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
8.【答案】BC
【解析】试题分析:A.原文为“央视纪录频道在 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以期达到规模化的 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以主题化、系列化 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D由
图表可知,55岁以上人群及“大学及以上”学历关注
度下降。E于文无据。
9.【答案】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运营 模式:频道化运营模式。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制播分离 模式,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有线电视系统在
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
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 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 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 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 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解析:B项,根据前文“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 弥补” “连声道歉”这个语境,“献丑”不符合语 境,献丑是谦辞,在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
技能很差。不是道歉语。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
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用于此处不得体。D 项,内人:用以称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 妻子。不得体。故选A。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 文,完成10~13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从叔峻, 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 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 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 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 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 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 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听还谢氏。自混亡,至是九载, 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
2017年高考全国I卷优秀作文(含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

2017年高考全国I卷优秀作文(含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河北四、作文(60分)22.(2017·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卷实录】2017年6月11日上午,阅卷组召开了2017高考阅卷全体动员大会。
会议强调指出,全媒体时代,媒体舆论环境特别复杂,每一个人都成了可能的信息员,一个不经意的言论、一件琐事、一段视频或音频、一张图片就可能引起轩然大波,以至于群体性事件。
要求全体阅卷人员不得将手机带入阅卷场地,未经省考试院许可,任何人不得接受媒体采访。
11日下午,在评卷之前,阅卷组首先选择了11份标杆卷,由专家对阅卷老师进行阅卷培训和试评,让阅卷人员掌握评分标准,保证阅卷尺度的统一。
今年,阅卷老师先是仔细揣摩了11份标杆卷并进入试评,后又临时追加至21篇,因此今年试评时间较往年更长,用时整整两天。
之所以试评时间长达两天,一是为了让阅卷老师熟悉评分标准,熟悉各种类型的作文给分标准。
二是为了公平、公正,希望给考生十年寒窗苦读的成果一个客观真实的分数。
13日上午转入正式评卷。
学科质检组时刻掌控着阅卷老师的阅卷情况,随时调整监控,保证高考作文的阅卷质量。
19目上午12点之前全部阅完,返程。
实录一:“三评加仲裁'机制减少误判我省高考试卷中的作文部分,全部采取“四评”机制,即“三评加仲裁”的评卷流程。
“三评加仲裁”是指,网上评卷系统将隐去考生所有个人信息的答题图片随机分发到两位评卷员的计算机上,评卷员根据评分标准在计算机上对考生的答题给出分数。
2017年高考语文 全国卷乙卷(I卷)作文分析

•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 国”也是命题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务驱动” 的指令,也是“具体思辨”的语境。这里,作为 写作预设对象的“外国青年”属于泛指。考生可 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 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对话。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 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 话语策略。“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无知到初步 了解,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而 如何理解并落实“帮助”,则与预设的读者类型 相关,也会影响立意的深度、写作的难度。
2017年高考语文 全国卷乙卷(I卷)作文题 •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 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 猫、
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 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 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 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 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 今年题目中的“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 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 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十二个 词语跟姜钢老师的五个关键点完全契合。 • (2)内容分契合社会热点
十二个词对应十二个社会热点。
• • [立意高点] 今年的题目中出现了十二个关键词,看上去这 些关键词毫无逻辑,但其实在其背后藏有命题人的 巧思,因为每个关键词都呼应到了一些立意高点。 • 比如说:15年全国1卷关于父亲打电话的考题其 立意的终点就在“依法治国”,也就是说最佳立意 在“情与法“这个层面上。今年作文题中的12个关 键词,当然也都有立意高点。 • 而所有的立意高点都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主 任姜钢老师关于考试内容的发言,我们总结为“一 点四面”,即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点,体现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传统文化、创新精神四个 方面。
2017年全国卷(1)语文作文解析

(4)目的要求:写一篇文章 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5)角度要求:要求选好关 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并不是 随机的、凌乱的。考生要从选 择的关键词中,提炼出各个关 键词的最大公约懂材料
:来华留学生关注中国的关 键词,有十二组。
:这十二组关键词的关系— —指向对中国的认识。
“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新生事物 不断涌现的中国 “京剧”“广场舞”:传统与流行并 放异彩的中国 “食品安全”“空气污染”:现实严 峻的中国 “美丽乡村”“空气污染”:美好蓝 图与现实挑战并存的生态中国 “共享单车”“美丽乡村”“移动支 付”:低碳、绿色的生态中国……
(2)为什么 1.来华留学生为什么关注这些“中国关 键词”? 2.来华留学生为什么关注这么多“中国 关键词”? 3.这些关键词为什么受到来华留学生的 关注?……
2017全国卷(1)作文解析
一、读懂要求
• 任何写作都面临着以什么角色、 对谁、为什么、写什么、用什 么方式写等交际语境问题。
(1)话题要求:请从中选择 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 识的中国。 (2)角色要求:“你”——高 中毕业生、中国青年。 (3)读者要求:显性读者— —外国青年;隐形读者—— 阅卷教师。
(3)怎么做
如何借助这些关键词,建设一个更美好的 中国?
如何通过这些关键词,认识一个更真实的 中国?
4.审出道理
中国的繁荣发展,引起了来华留学生 的关注。 中国的繁荣发展,表现在传统文化在 现代中国焕发出生机,表现在自信、 开放、包容的大国情怀,表现在衣食 住行诸方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迅 猛发展……
三、确定立意 根据以上分析,自主选择角 度,向外国青年呈现你所认 识的中国。总之,考生要用 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向外 国友人,讲中国的故事
2017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卷I作文评析

2017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卷I作文评析作者:韦存和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第12期2017年全国卷I作文试题是一道典型的“交际写作”文题,有关中国的十二个关键词的有机组合,给学生作文提供了选择的多种可能。
抓住文题特征和要求,增强读者意识,明确写作任务,选择耀眼的中国元素,借助情境的精心创设、材料的精心组织、波澜的精心设置,以雍容的中国气度,我们可以演绎出精彩的中国故事。
【真题回放】2017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卷I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試题特点】2017年新课标全国语文高考卷I作文题与以往相比,既有传承又有创新,读来令人眼前顿生光华。
其试题具体呈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题型方面:延续了任务驱动式的作文命题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真写作。
近年来,全国语文高考卷I的作文题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任务驱动型作文(亦称“交际性写作”)的命题形式。
这是因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往往会设置比较具体的写作情境,有明确的写作任务,考生必须要有对象感、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纠正考场作文“假、大、空”的偏向,从而改变议论文写作中常见的空思辨、伪思辨的弊病以及考试中屡见不鲜的套作现象。
2016年的高考卷I的作文题是要求学生通过漫画材料,完成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任务驱动不够明显。
而2017年的作文题则是明确延续了2015年“给违章当事人或女儿或警察写一封不少于800字的信”的这种任务驱动的作文命题形式,进一步引导考生平时要多练习,考试要进行真写作。
2017年高考卷I的作文题如果认真分析的话,审题的难度不大,它的读者对象非常明确,写作目的非常明晰,写作要完成的任务非常具体——“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2017年高考全国卷1作文讲评

4
高考作文写作之应用文课程讲解
原例文 To begin with,we can have the class on Monday evening in the school library,when there will be less people.(时间地点) Besides,we are going to learn some basic rules about Tang poetry,which will be not only meaningful but also interesting.(上课内容) What's more,you'd better learn some history about the Tang dynasty,which can cultivate your interests and broaden your horizons.(课前准备)
3
高考作文写作之应用文课程讲解
例文 Dear Leslie, How time flies!Next week,we are going to enjoy our next Chinese class.Are you ready?Now,I am writing to tell you some relevant details about it.(点明写信目的) To begin with,we can have the class on Monday evening in the school library,when there will be less people.(时间地点) Besides, we are going to learn some basic rules about Tang poetry,which will be not only meaningful but also interesting.(上课内容) What's more ,you'd better learn some history about the Tang dynasty,which can cultivate your interests and broaden your horizons.(课前准备) I have the confidence that we will have a great time.Looking forward to meeting you again! Yours, LiHua
2017年高考优秀作文赏析ppt课件(全国1卷)

【题目分析解读】 1、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高考作文,读懂任务是 作文关键:“从中选择两到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 所认识到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是这次作文的任务。写作任务不难,这与全国卷 一直以来所主张的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吻合,但 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却不容易,选取的关键词 之间的联系决定了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与立意高 低。
异域的朋友,您对我的祖国的了解,大概先 是蜿蜒几千里的长城吧——它就是我要向您介绍 的第一张名片:长城。不少慕名前来的中外游客 也曾流连在那些巍峨骀荡的长城上,烽火台、青 砖,城墙楼台轮廓分明,往事如同一片黄叶,悄 然落下,一切都没隐藏或沉没于时间的长河里, 那些以性命来歃血守卫的将士们的身影,被历史 遗忘了吗?不,无论朗日晴空、抑或暮色苍茫, 那些年轻身影在长城上叩响了历史的訇然跫音, 至今仍令人血脉贲张! 有些外国媒体别有用心地揪住当年中国太空 第一人杨利伟对“太空上能不能看到中国长城” 的否认而嘲笑国人的膨胀而失真的民族情结,试 图大做文章。诚然,不科学的赞誉是谬误,只会
中华美食,如共享单车与一带一路,如移动支付 与高铁,如京剧与广场舞等等,将这些关键词稍 一组合归类便会有越来越多的思考与感悟。这正 是命题者想达到的人人有话说,个个有话写的出 发点吧。 不限制考生的思维,激发考生的想象 空间,没有地域空间的拘束,不因城乡差异体现 公平,这是今年全国1卷高考作文所体现出的最 大特色。
高考优秀作文欣赏
2017全国1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 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 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 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 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 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评析

3.逆向勾连
• 长城、一带一路,由长城具有防御功能但民族 积贫积弱入笔,过渡到当今中国以更加开放和 包容的心态走向世界,体现民族自信; • 空气污染美丽乡村,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美丽 3.逆向勾连 乡村建设情况,介绍中国治理空气污染的坚定 决心,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民族价 值共识; • 共享单车空气污染,中国近年来的空气污染让 外国人谈霾色变,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每一位国 人的努力,绿色出行,就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 而且每一位中国人也愿意为减少污染做出贡献。
命题特点
• 1.从内容看:从对内的个人情怀、反思、内心修 为变成了对外的思考现实。 • 2.从范围看:从微观谈某个具体的角度或者某个 特定的领域到宏观角度看时代总体特征。 • 3.从文体看,也比较自由,可议论、可叙事,打 破了之前侧重议论的命题方式。 • 4.从写作角度看,都有话可写,不存在看不懂材 料,出现审题障碍,比较公平。
2.“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 • ‚帮助外国青年‛强调的是写作的对象感。 ‚外国青年‛可以是一个泛称,也可以是自己预设 的个体,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帮助他们 ‚读懂中国‛。 • ‚读懂中国‛,首先写作者要了解中国,用 ‚两三个关键词‛体现考生视野下的中国:历史悠 久、科技进步、发展迅速、生机勃勃、热情好 客……‚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无知到初步了解, 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而如何理解 并落实‚帮助‛,则与预设读者类型相关,也会影 响立意的深度、写作的难度。
4.“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 “选好角度”,需要从选择的词语组合判 断;“明确文体”需要考生带着强烈的文体意 识写作,即必须选择议论文、记叙文、散 文等文体中的一种写作,不能写成“四不 像”的文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新生事物不断 涌现的中国 “京剧”“广场舞”:传统与流行并放异 彩的中国 “食品安全”“空气污染”:现实严峻的 中国 “美丽乡村”“空气污染”:美好蓝图与 现实挑战并存的生态中国 “共享单车”“美丽乡村”“移动支付”: 低碳、绿色的生态中国 ……
二、读懂要求 1.任务要求: (1)话题要求: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 所认识的中国。 (2)角色要求:“你”――高中毕业生、中国青年。 (3)读者要求:显性读者――外国青年;隐形读者 ――阅卷教师。 (4)目的要求: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5)角度要求: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 关联。 “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并不是随机的、凌乱的。考 生要从选择的关键词中,提炼出各个关键词的最大公 约数,提炼出可以一以贯之的中心 。
装盛中华美食的瓷碗,素胚勾勒出细致 纹路,碗身描绘艳丽的花,这是中华民族 千年手艺传承,历史沉淀;夹食中华美食所 用木筷,竹香仍溢,挺直坚韧,恰如中华 民族性格刚直正义,不阿不谀。 中华美食折射的,除了文化还有人性; 烹饪方式的改进始发于人们的创新思维, 源起于人民精益求精的追求;“纵有安全小隐 患,重典治理安人心”更是体现了中华民 族的责任心之强大。捧起一碗,执起一筷, 于色香味俱全的中华美食中,歆享中国特 色中国味吧!
科技之光带来“大速度”,是飞驰的高 铁。高铁,对世界,对中国而言都是新面 孔。然而在中国,你看到的是世界上最多 最发达的高铁网。你们也许在无法想象, 早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铁路上慢如马拉 火车的场景,而一百多年后的今大,高铁 所展现的“中国速度”让世界眼前一亮。 改革开放以来,你们或许只以为中国是 “制造大国”,可今天我们已奋力跨向 “制造强国”,更是由“中国制造”转型 为“中国智造”,向世界交出了一张漂亮 的名片。
科技之光,让我们在支付高铁和共享 单车时都更轻松。只需手机即可完移动支 付。这是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每一处的便 捷,也是“中国速度”下细致的关怀。掏 出手机,走上高铁,轻轻扫码,骑走单车。 高铁如树干,单车如枝叶,而移动支付如 同其中脉络,为树带来无穷的活力。中国 这棵大树,是迅速生长的,也是绿意盎然 的。 正如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 所言“日出东方,其道大光。”如今的中 国,因冉冉升起的科技之光而欣欣向荣。 科技之光,照耀九州,三者合力,成就科 技中国。
最后,共享单车也是不得不提的重头 戏,它发端于校园,由中国大学生一手创 办,如今上至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下 至小城镇,共享单车的身影随处可见。只 要用手机轻轻一扫,随处可骑,无处不到, 可谓是穿梭于城市各处的美好使者。这种 建立在信任与素质上的特色交通工具,不 再是西方国家独占的卖点。中国,也能做 好属于自己的“共享服务”。
首先是高铁,高铁总的来说是一种安全、 便捷有舒适的交通工具。它分为城际轻轨 与省际高铁。城际高铁极大缩减了人们出 行所费时间。比方说A城到B城驾车需要两 个小时,轻轨只需半小时即可轻松到达。 省际高铁时速可高达350千米每小时,在各 个省份之间畅行无阻,所到之地更为精确, 中国高铁与日本新干线相比,更精确、更 快速,有过之而不及。如今大量出口到各 个国家,可谓是中国人“别样的骄傲”。
食物承载的还有人们的性情。广东人好喝汤, 正如广东人的性格,温润谦和;四川人爱吃辣,也 恰体现了川妹子、川哥哥们的好爽直率;京城烤鸭 色泽金黄,制作讲究,不正是京城“老炮儿”们 谨慎机智的最好表现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酸甜苦辣咸,五味全。五味构成一桌满汉全席, 菜式多样,人也多样,中国人就是如此多元。 食物上多依附着中华传统。除夕吃饺子,元 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食物们的名称由于谐 音也被用来传递美好愿景——年年有“鱼”,汤 “圆”团圆……这些都体现了先人们卓越的智慧 以及虔诚的美好祝愿。
坐高铁周游神州大地,其共享单车穿 越美丽校园,随时随地掏出手机“一键支 付”,如此轻快便捷的生活,岂不美哉?中 国不只有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还有如今 便利,高效的新面貌。 中国随时打开怀抱,欢迎你的到来!
科技之光,照耀九州 中国,古称九州,是历史长河中古老神秘的 东方国度。你们对她的印象或许仍停留在丝绸瓷 器中,但今天——科技的火炬高高举起的时代, 科技之光早已遍布神州大地,在你们面前的,是 一个崭新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 科技之光催生了“中国速度”:中国正如版 图上的雄鸡,昂首阔步;着眼在大处,你会看到中 国国土上遍布的高铁网,四通八达;将目光落在身 边,你会看到橙黄蓝五彩缤纷的“共享单车”, 绿色环保;回到你手中,不如拿起你的手机,尝试 移动支付,轻松便捷。在飞速掠过的中国高铁中, 你可以看到“高速”舒适;在共享单车,你看到的 是“慢速”环保;在移动支付中,你看到的“快速” 便捷。无论是哪种速度,都是中国走向繁荣昌盛 的稳健步伐,而惟有让科技之光更加明亮,“中 国速度”才有保证。
科技之光带来的“小速度”,是街道 上整齐摆放的共享单车。正如你们所见, 口号为“实现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 车公司们,正逐步实现他们的目标。橙色 的摩拜、黄色的OFO、小蓝单车……一列 又一列,构成了“最后一公里”中彩虹般 绚烂的风景线。我们在“高速”快速发展 的同时,也能在“最后一公里”慢下来, 筑建“生态中国”。这些共享单车不仅方 便了人们的生活,更代表了中国对减轻碳 排放的承诺:中国是高速的,更是绿色的!
便利中国,高效中国 从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再到如今美 丽富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片土地一路 走来,在曲折中发展与上升,历久弥新, 愈加繁荣,如今,中国的繁荣昌盛又有了 新的代名词——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 车。换言之,便是一个便利的中国,一个 高效率的中国。 身为人口大国,我国在基础设施与公 共服务方面可谓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巨大压 力。幸运的是,我们不畏难题,化压力为 动力,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然而,正如《月亮的六便士》所言:“任何 硬币都有正反面。”在食品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 其背后透露出的一些弊端也引发了人们的恐慌。 不知从何时起,三鹿奶粉开始代替了三聚氰胺, 红心鸭蛋成为了苏丹红浆液的代名词,虾不只是 虾,而是注胶虾……渐渐地,人们谈“食”色变, 浮云蔽目,食物难辨好恶,这正折射出今日中国 个别商家眼里唯利是图,罔顾他人安全,实在是 “利欲趋人万火牛”,悲哉! 所幸中华民族没有放弃抵抗。食品监管力度 的加大、有关法律的出台、执法程序的严格…… 均在扼杀着不良商家的坏念头。最终,蔽目浮云 将被吹薄,也不再会因为“不见长安”而使人愁 了。
一碗一筷诠中华 白落梅曾写道:“那小小的瓷碟里,竟品出 了海的包容,天的旷远,地的辽阔。尝难尽的是 食物千味,吃不完的是人生百态。”中华食文化 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句“民以食为天”竟令无 数文人骚客、权贵宠臣、普通百姓竟折腰,不妨 夹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 古来便有七俗:“柴米油盐酱醋茶。”从原 始人的“茹毛饮血”到如今“蒸煮炒焖炖”,火 的使用,让中国人的餐桌走向多元。而这,恰好 体现了古人们的创新精神。倘若没有创新思维, 又怎会有火苗的出现?又怎会有火种的保留? “食 色,性也。”儒家先哲早已道出国人性格真谛。
我所认识的中国,是拥有千年文明的 华夏古国,而这个古老的国家,正躬逢着 属于她的大时代。这是她艰难转型的困难 时期,却也是她高速发展的飞跃时期。我 所认识的中国,由每一个国民个体所构成, 我们为高铁经过的每一段路程而骄傲,为 新丝路上每一次中国担当而倍感荣光。这 是自信的中国,这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和平高铁,驶向发展未来;丝路驼铃, 摇响自信中国。
2017年全国1卷的作文引导考生关注社会 生活,对接“立德树人”的高考命意,立 足核心素养,材料具有开放性,命题具有 思辨性,且具有鲜明的交际意识。 对考生的要求:丰厚广博的知识储备,深 刻独到的思想认识。
本次作文问题
1、对所选关键词缺少全面深入的了解,致 使介绍得肤浅,不能言人所不能言。 2、两三个关键词之间缺少内在联系,或联 系生硬,没有一以贯之的中心 。 3、缺少“任务驱动”意识,没有通过对关 键词的介绍表达出自己眼中的中国形象。 缺少概括中国形象的明确定语。
读懂题目
一、读懂材料 1.审清材料:来华留学生关注中国的关键 词,有十二组。 2.审清关系:这十二组关键词的关系―― 指向对中国的认识。 3.审出对策:有机整合,合并同类。
是什么:这些关键词呈现出对中国怎样的 认识? “一带一路”:开放自信包容的中国 “长城”“京剧”“一带一路”:延续传 统、和平崛起的中国 “熊猫”“长城”“京剧”:拥有古老文 明的传统中国 “高铁”“移动支付”:科技进步、快速 发展的现代中国 “高铁”“共享单车”“中华美食考作文讲评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 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 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 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 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 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 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其次,移动支付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费称作“手机在手,天下我有”简 直一点也不夸张,就连最不起眼的街边小 吃摊,都无需携带现金。来自英国的来华 留学生拂菻坊,也是现在的网络红人,在 视频网站上发表的第一个视频,便是称赞 移动支付的便利与高效。他所说的:“在 所有发达国家都以为中国将陷入人口的泥 潭时,中国却以她特有的方式,达到了他 国望尘莫及的高效率”,完美诠释了中国 的特色成就。
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英国“脱欧”昭 示着全球旧秩序的岌岌可危,特朗普的新政则拉 开了新时代不确定性的帷幕。而就在此时,远古 的丝绸之路上再次响起清脆的驼铃。中国携手沿 线伙伴,为干旱的大漠汇入一缕缕甘泉,各国积 水成渊,汇聚成一条和平与发展之河,为热浪侵 蚀的沙漠送去清凉。一带一路,是中国21世纪战 略中的重要一步,我们背负着“复兴中华”这一 沉重却坚定的理想,在国家棋局上走出“新丝路” 这至关重要的一子,这体现了中国作为有责任有 担当大国的和平崛起,更是对“永不扩张”诺言 的庄严履行。一带一路,惠及的不仅仅是中国, 更多发展中国家从中获益。发展本国。兼顾他国, 这是我所认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