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
江苏高考2017年作文点评及解析

江苏高考2017年作文点评及解析
高考前,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高考后,终于我们迎来了解放的那一天,最新高考真题由国店铺高考频道第一时间为您提供江苏高考2017年作文点评及解析,希望大家及时关注本页面。
今年作文题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
车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自行车、三轮车、汽车到动车、高铁,近年来又出现了共享单车、无人驾驶汽车等新生事物。
形形色色的车,速度有快有慢,承载有多有少,或是寻常日用必需品,或是科技进步的成果,体现不同的生活理念,蕴藏个体和时代的记忆。
作文材料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聚焦于车,可以激活学生的独特记忆,为施展写作才华提供了空间。
考生有多种写作角度:可以由古及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家庭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到现在汽车走入千家万户;可以以小观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中的亲情往事;可以讨论生活理念,如从以车代步追求快捷到弃车步行享受慢生活的转变;还可以咀嚼车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如“欲速则不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等。
几个角度之间,可单写,可交叉,可综合。
文体上可叙事,可议论,可抒情。
人人眼中有车,因此容易上手;个个感受不同,因此容易出彩。
不同层次的考生,都可以各显神通,一展身手,尽情表达出他们的独特体验和个性思考。
201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满分作文

201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满分作文2017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江苏卷题目七、作文(70分)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
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评分标准一、审题1.对作文材料的基本认识作文材料的三句话,以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车引出“车'的话题,从车的种类、形态这些车本身具有的特点,拓展到车作为载体见证时代发展、承载世间真情;进而提升到车具有的形而上的意义:折射观念变迁、蕴含人生哲理。
可以说材料本身就是一段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发人思考的“纳米”文章。
总之,今年的作文材料更贴近考生,更有烟火气、生活味,也更有历史人生的纵深感。
2.对“车”的基本理解材料提示考生,车中有情,车中有理。
车的背后有观念,有哲理。
生活中可以以车代步。
追求速度效率,也可以安步当车,诗意生活;豪车代表财富和进取,自行车象征绿色和健身:专车保护隐私,共享车“美美与共”;战车指向克敌制胜,残疾车指向温暖大爱。
“车”可以抽象出“快”与“慢”,“车头”可以抽象出领头和动力,“车如流水”则抽象出繁华和流变。
考生可以选取一个角度生发议论,也可以多角度综合评说。
材料将考生的目光聚焦生活寻常事物,可以唤醒记忆,激活思维,发挥才华。
考生可以就车谈车,可以就车说人,可以说古今、话远近,可以迁移故事、绾结人情。
3.对最佳立意的界定这是一则开放而思辨的材料,故立意上最好体现出思维的辩证性。
材料从一般性和特殊性两个层面来审题立意。
故而,立意上也应兼顾,且有层次,即:从某特定的视角来看车,审视车的千姿百态,丰富寓意。
按材料索意,可为时代的发展、世间的真情、观念的变迁、人生的哲理。
如此,是为最佳立意。
二、判分1.判分原则本次作文阅卷,坚持从试卷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以贯之的公平公正;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2017高考江苏卷作文解析高考江苏卷作文

2017高考江苏卷作文解析高考江苏卷作文假如生活是一条河流,愿你是一叶执著向前的小舟;假如生活是一叶小舟,愿你是个风雨无阻的水手。
高考进行时,高考网为您提供的2017高考江苏卷作文解析,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更新。
2017高考江苏卷作文解析1、作文题目:车有各种类型,车来车往,车传递着真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折射人世的变化,道出人生的哲理。
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名师解析: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语文名师卢雪:从自行车到公交车到私家车到高铁到共享单车,来引导我们感受生活的变化,车上车下,包括人品:豪华车普通车所带来的人品的体现,材料中体现到人生哲理,我们能够等上车是什么心情,没有登上慢慢走的心情,对车的文化可以探讨。
车和行走联系到一起:小孩的写法比较独特,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的车代表的是速度,从原有的材料引申出来,一定与车紧密挂在一起。
对比前几年作文题目,2013年江苏考材料作文以来,越来越成熟了。
江苏卷体现了比较浓厚的人文气息,特别是今年的共享单车是一个热点,我们没有直接说关于共享单车你能看到怎样的国民素质,给同学提出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材料中几个关键词还是比较好入手的。
我听大家交流中又想到,怎么写车这个话题,丰子恺的散文《车厢社会》,体现了整个国民素质的问题,这是孩子们可以切入的一个角度,我们这些年的一个变化,说到车有文化相关的素材。
有一个黄永玉,90多岁,还开着红色法拉利,度过他的人生,车品也能体现人品,这个也是一个可以切入的角度。
关于车的话,还是很新颖,也有话讲,难度适中。
从真情的角度可能更好写一点,写议论文的话,还是回到材料里来,整个社会的变迁,体现国民素质的问题,先分析现状,引出话题或者论题,车体现的人生哲理的角度,如果你想谈社会的变迁,这个变迁是怎样,我们怀有怎样的态度,人生哲理这部分是可以升华的。
写材料作文的话:要关联相关材料,包括传递的人间真情,人生哲理,社会变迁,孩子们可以根据积累选择适合的角度来写。
2017年江苏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

2017年江苏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在解析2017年江苏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之前,我们需要对该篇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格式进行一些准备。
基于题目的要求,我们可以选择以下格式来书写该篇解析文章:标题:2017年江苏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正文:2017年江苏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在2017年江苏卷高考中,语文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根据阅读材料和自身的思考,以《白爱莲,不负青春》为题目,就“怀念过去、赞美现在、憧憬未来”展开写作。
这是一篇富有情感表达和文学感染力的作文题目,考察考生的文学素养和对时代变迁的理解。
首先,考生在进行题目分析时要明确作文主题和要求。
本题以“白爱莲,不负青春”为题目,涵盖了怀念过去、赞美现在、憧憬未来三个方面的内容。
考生在写作中要注意统一主题,不偏离题目要求。
其次,解析该作文题目时可以从文学角度出发,分析阅读材料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白日鼠》是一篇触动人心的短篇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白爱莲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他在社会洪流中奋起反抗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考生可以从文中挖掘出对“怀念过去、赞美现在、憧憬未来”三个方面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思考和写作。
怀念过去:白爱莲在过去的岁月中饱经沧桑,面对挫折和艰辛,他并没有屈服,而是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坚持追求梦想。
这启示我们应该怀念过去的坎坷与经历,它们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和品质。
赞美现在:现如今,社会变迁迅速,我们生活在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对这个时代能够给予我们的机遇和便利表示赞美。
考生可以从举例或描述身边的故事入手,展示对现在生活的赞美之情。
憧憬未来:未来是人的梦想和希望,我们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在写作中,考生可以从个人的未来规划、社会的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展开,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理想和期待。
总结:通过对2017年江苏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这道作文题目注重考察考生对情感表达的能力和对时代变迁的理解。
考生在写作时要明确主题和要求,运用文学知识和个人思考,展示自己的文采和观点。
2017年高考江苏卷作文命题详细解析

2017年高考江苏卷作文命题详细解析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系材料作文。
题目是这样的:一群探险者去山洞探险,进入后点燃蜡烛,发现有一群蝴蝶,于是退出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探险者们再次进入,却发现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
作文要求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
从2002年到2005年,江苏高考作文都是话题作文,从2006年开始,进入命题作文时代,自2006年的《人与路》到2012年的《忧与爱》,连续7年都是命题作文。
今年一改过去的'命题方式,采用材料作文的形式。
这样的命题方式,无疑给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无论立意和选材,都更加灵活和自由。
当然,考生再一看到题目,很可能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但是,仔细读两遍,便不难发现这则材料说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命题者提示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
“一点点细微的变化”,指的是什么?这就要仔细思考了。
探险队员的“变化”是“退出去了”,蝴蝶的“变化”是“飞到山洞深处了”。
探险队员“退出去了”是出于对蝴蝶的爱护。
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探险队员一定会进一步探究其原因并采取措施保护他们。
虽然材料没有提及,但这是必然结果。
经过这样的分析,考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和体会确定作文的主题。
无论是倡导爱护小生灵,保护生态资源破坏生态平衡,还是抨击野蛮发展,甚或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等等,都可有感而发,或叙事,或议论,或夹叙夹议。
有人会说,考生那会有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呢?不妨举个例子。
5月23日上午8点,南京高淳湖滨中学高一(六)班,47名学生正在安静地做着语文单元测试题。
这堂课还有五分钟下课。
突然,一只小麻雀误打误撞飞进了教室,教室里六台吊扇锋利的扇叶在飞转。
学生们没有漠然地看热闹,或者把麻雀捉住玩,而是自发展开了一场接力行动,在一名男生的一声令下,有人跑去关风扇,有人打开窗户,在班里47个人的一气呵成的配合下,这只小麻雀终于得救。
这和探险队员和呵护蝴蝶何其相似!由此可见,如今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浓了。
高考满分作文整理赏析2017年高考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
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材料很简单,主要谈论“车”。
本作文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生活。
对于“车”的现象,考生没有陌生感,熟悉并且有亲身体验,材料内容和考生的生活没有隔阂感,在阅读上也不存在障碍,材料的三句话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表达凝练,意蕴丰厚。
材料立足现实生活,立足学生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采撷生活浪花,选取适当文体,抒写真挚情怀。
尚奇者可追热点之新,敏察者可展刻画之长,情笃者可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发独到之论。
人人眼中有车,故上手容易;个个感受不同,故精彩纷呈。
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上述立意角度都是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
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本作文题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
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日常生活为材料作文命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材料共三句话。
第一句话,“生活中离不开车”,是生活的常识,也是题目的引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车。
第二句话,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意在帮助学生展开联想。
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车,如童车、碰碰车、自行车、三轮车、汽车、动车等,又如共享单车、网约车、无人驾驶汽车等,车的速度有快有慢,车的容量有大有小,车的使用方式有新有旧,或是寻常日用之所需,或是科技进步之成果,体现不同生活理念,蕴藏各自时代记忆。
各种车都能写,地区发展的差异,个体体验的独特,恰恰是写作的宝贵资源。
第三句话,是材料的关键所在。
“车来车往”既可以是现实中观察到的车流来往,也可以虚化为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
“车来车往”是本句中四个分句的共同主语,也是不同写作角度的相同出发点。
2017江苏高考阅卷作文情况分析

记叙文
四 类 五 类
用材料中的四种提示之一二作 基本叙写了一个与车的生活相 为观点,提供论据,基本完成 关的人和事,故事基本完整, 议论文章的写作;或者观点大 基本符合生活的真实,是一篇 而全,似乎很有气势,其实不 结构完整的记叙文。 够深透。 从古说到今,面面俱到,个个 故事与车有关,但关联度不高, 不透;观点虽源于提示,但论 文章也就是一篇简单的记叙文, 点与论据之间不匹配,不紧密, 点题议论也显得生硬。 显得牵强。 大量引用而无分析;只抓与车 无关的“折射”“变迁”之类 与车无关的一篇记叙类文章。 立论作文(貌似有车其实无车)
智慧激发智慧的青春不朽
审美有创新的青春不朽
有人说,智慧是一种经验。此话不假
一件上乘之作自我革故,才能有所创新。他的智慧便 在于此
然他的智慧绝不仅仅如此,他并未抛弃经验的价值
创新抑或继承,要的不是附属居次,末节零碎,更不 是表面的文章,浮皮的荣彩。就像旧瓶,只要装上新 酒便是佳酿 (《古画之思》)
议论文
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 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 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 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驾着社会责任感之车一路前行 》
天亮了,小车摊从巷子里推了出来。
更可怕的是这种炫富心理已经越来越年轻化,孩子 们在周围同学们的攀比声中,在电视剧“女婿准则”中, 甚至在家长们的服装中看出贫富差距。这导致富一点的孩 子对贫一点的孩子冷眼看待,而贫一点的孩子却越活越自 卑。 也许你的家长骑电动车接你,你的同学家长开着奔 驰,你与同学之间便产生了隔阂。小孩子的心最容易被周 围环境左右,这才会出现小学生拒接家长接送的现象。不 是要独立,不是怕麻烦,是因为你们没有一辆好车。
2017年高考真题(江苏卷)语文含解析

2017年高考真题(江苏卷)语文含解析D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
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
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
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其见重如此。
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望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
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
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
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
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
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
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
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
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
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助书贾鬻.书于市 鬻:卖 B .先生往谒.谒:拜见 C .称之不置.置:置办 D .尚欲扬榷而陈.之 陈:陈述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江左即江东。
B .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 .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
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 .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江苏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
导读:本文2017年江苏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寒窗苦读,今朝场上试;金榜题名,展翅正当时;壮志在胸,前程铺锦绣;豪情不改,未来倍精彩。
高考日,愿你昂首向前冲,一举实现心中梦!高考资讯请关注高考网。
2017年江苏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
今年作文题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
车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自行车、三轮车、汽车到动车、高铁,近年来又出现了共享单车、无人驾驶汽车等新生事物。
形形色色的车,速度有快有慢,承载有多有少,或是寻常日用必需品,或是科技进步的成果,体现不同的生活理念,蕴藏个体和时代的记忆。
作文材料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聚焦于车,可以激活学生的独特记忆,为施展写作才华提供了空间。
考生有多种写作角度:可以由古及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家庭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到现在汽车走入千家万户;可以以小观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中的亲情往事;可以讨论生活理念,如从以车代步追求快捷到弃车步行享受慢生活的转变;还可以咀嚼车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如“欲速则不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等。
几个角度之间,可单写,可交叉,可综合。
文体上可叙事,可议论,可抒情。
人人眼中有车,因此容易上手;个个感受不同,因此容易出彩。
不同层次的考生,都可以各显神通,一展身手,尽情表
达出他们的独特体验和个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