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剪纸

合集下载

浅析陕西传统民间艺术——剪纸

浅析陕西传统民间艺术——剪纸

浅析陕西传统民间艺术——剪纸作者:王江涛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5期摘要:陕西民间剪纸艺术地域性非常明显,人民群众基础广泛,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的艺术形态之一,它来自于百姓的生活的真实体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

文章主要讲述民间剪纸的传统文化意义,以及它产生的背景,剪纸的应用、造型形式和美学意义,详细分析陕西汉代时期民间剪纸的艺术特征及其民间剪纸设计的美学内涵。

关键词:陕西;民间艺术;剪纸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165-01一、陕西民间剪纸的产生陕西民间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黄帝时期,即使那时候纸张还没有发明,但是祖先们已经会用简单载体来装点生活,美化生活,来表现农村当时生活的发展现状,例如在树皮、树叶、布、皮、革等材料上剪成各式各样的图案。

从黄陵桥山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片上简单的图案,和用兽皮、树叶制作的衣物上就可以得到证明,那个时期已经有了原始的组合图案。

剪纸最早起源于汉到南北朝时期,那个时期的剪纸技术已经非常到位,到了清朝中期以后开始得到真正的繁荣。

汉代时期民间剪纸跟其它时期的剪纸一样也是多来源于庆祝节日、丰收、民间的戏曲故事、动植物等,既富有情趣而且又起到装饰作用,有着非常广泛的百姓基础,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剪纸就是一种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之间的艺术,与百姓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添色彩、喜气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在旧时的农村生活里,剪纸技术的高低成为评价媳妇智慧与心灵手巧的标志,所以大多说的农村妇女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民间剪纸的继承人。

二、产生的背景1.地理位置。

我们都知道陕西地处西北地区的干旱过度带,属大陆性气候,地形非常复杂,十三朝古都在此建立,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浑厚,十三朝古都在此建立,在这里陕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陕西人民深受草原文化的影响,多出于性格粗犷、豪放的劳动者手中,所以剪纸形式也多以明朗、简练、质朴、粗犷呈现。

陕西民间剪纸阅读答案

陕西民间剪纸阅读答案

陕西民间剪纸阅读答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就是一种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民俗文化之一。

因此,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

从艺术的角度看民间剪纸艺术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它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出来,反映了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的一种文化模式。

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政治功利,但有生活方面的功利意识潜入在其中。

他们在创造时,往往让人(包括创造者自己)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

这是由于它们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

所以,自中国民间产生剪纸以来,人们一直将其作为一种象征性装饰物,尽管历代在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发生更新和变化,可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特定的深层寓意内涵,却一直不变地流传至今。

因此,可以说民间剪纸是一种大众艺术。

从客观上说,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

它不仅有它的造型形式的传承,而且还有着它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

从中国民间剪纸的纹饰寓意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反映出来的中国民间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传承,以及当地民众的心理特征、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

它是我们探寻木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

例如蛙这一形象在民间剪纸中屡见不鲜,民间常将它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看作是生活中最可靠的保护神,并将蛙这一自然中—动物形态,运用民间美术中的互渗造型手法,将其变为神圣、稚拙、亲切、动人、给人美感的剪纸花样,缝绣在孩童的枕头、围涎、肚兜、香包等衣物上,以希望孩子在蛙的保护下,茁壮成长,美满幸福。

需要指出的是,蛙这一图腾物产生以来,因为囿于民间文化而没有上升到中国的上层文化之中,所以也就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

但是,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蛙这一形象虽然在中国上层文化中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却在民俗文化中得以流传,并保持了它的原始崇拜敬仰之地位。

陕西民间剪纸造型艺术研究

陕西民间剪纸造型艺术研究

陕西民间剪纸造型艺术研究作者:朱彦丽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年第11期陕西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民间剪纸的造型丰富多样,涵盖了动物、植物、神话传说、农耕生活、节日庆典等多种主题。

各个主题的造型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剪裁,不仅线条流畅、细节考究,而且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

本文论述了陕西民间剪纸的主要形式,分析了陕西民间剪纸造型艺术,以让更多人了解陕西民间剪纸的内涵及文化精神。

陕西民间剪纸的主要形式陕西民间剪纸,顾名思义是指具有陕西区域特色并在陕西地区流传的一种剪纸艺术形式。

陕西是中国剪纸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其剪纸以强烈的区域色彩、独特的造型风格而闻名于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陕西民间剪纸的图案题材广泛,包括花卉、动物、人物、神话传说等,每个图案都有其独特的寓意。

作为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陕西剪纸形式多样、技艺精湛,包括单色剪纸、色纸拼贴剪纸、点彩剪纸、渗染剪纸、纸塑窗花、剪纸熏样等6种主要形式,每种剪纸形式都有其特色和独特的表现方式。

单色剪纸是最基本、最常见的陕西剪纸形式,这种剪纸通常采用黑色或红色纸张,通过剪裁出各种图案来表达不同的寓意。

由于单色剪纸的线条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因此,在民间喜庆活动中被广泛使用。

色纸拼贴剪纸是指使用不同颜色的纸张进行剪贴组合,形成丰富多彩的图案。

一般来讲,剪纸艺人会根据需求选择合适颜色的纸张,然后将它们剪下并拼贴在一起,创造出花鸟、山水等具体图案形象,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点彩剪纸是利用不同颜色的墨点在纸上绘制出细腻的线条和图案的艺术形式。

在图案中添加点彩,能够增强剪纸作品的生动性与细腻感,同时会增强剪纸作品的层次感及艺术性,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效果。

由于点彩剪纸对剪纸艺人的耐心及手工技艺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该剪纸形式被认为是陕西剪纸中最具挑战性的形式。

渗染剪纸是将彩色墨汁或水彩渗透到剪纸纸张上,使得图案呈现出渐变的色彩效果,使剪纸作品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论陕西民间剪纸艺术

论陕西民间剪纸艺术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自己的艺术 创造 , 是无名 师匠美化 生活和 解 间剪纸的基础 , 为民间剪纸提供 了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 决实际需要 的产物。民间剪纸世代相传 , 没有受到污染 , 她凝注着浓 郁 民间剪纸 ,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性格气质 、 体现着他们 的乡土感情 , 孕育着劳动人民自己美好的艺术想象 。 的精神和心理的基本素质 。陕西民间剪纸 源远流长 , 世代
论 陕西 民间 剪 纸 艺 术
陈 芳
( 堡 中学 陕 西 关堡 昊
780 120)
【 摘
要 】 民间剪纸是 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 分, 劳动人 民自己的艺术创造。陕西民间剪纸历史悠 久, 是 内容丰富, 材广泛 造 型 题

别具一格 , 风格 豪放 , 她与民间习俗 密不可分 , 具有 浓郁的地域特 色, 为了满足 劳动者的多种需求而产生的 , 是 具有一 定的延续性。
【 关键词】 民间剪纸 ; 题材造型; 风格 ; 延续性
关注和感受 , 体现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表现在这 些作品里的题材 。 是
创作者对他们的生产生 活有所发现 , 有所感触 , 并有意 识地选 取、 提炼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 民间传统 艺术之一 , 是我国民俗 文化不 可分割 了的生活 , 是经过他们的思想感情过滤了的生活 , 正如 美学家黑格尔所 的组成部分 , 也是哺育华夏民族文化艺术的一种母体艺术 , 人类文明 言 , 心 灵化了的东西 是 是 。民间剪纸是民俗 活动的重要一项 , 是劳 动者 的重要传统和创造之一 , 她与社会文化之间有着千 丝万缕 的联系 , 一定 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创造 的, 而劳动者 自身在 生产生活 中的一切 民俗 程度上体现 了人们对于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及认识和兴趣的提高。 事象 , 都是民间剪纸所要表现 的内容 , 它是 民间剪纸创作 的源泉 , 民 是

黄土地的艺术—延川剪纸

黄土地的艺术—延川剪纸

黄土地的艺术—延川剪纸延川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北部,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延川镇,东有黄河大桥与山西省相通,西南距延安市政府所在地84公里。

延川县成立于隋开皇三年,至今已1400多年。

延川剪纸艺术兴起更早,它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以妇女为主体的民间艺术形式,源起于祈福驱祸的民间风俗,并与民族图腾文化等息息相关,也是祈求平安幸福生活的产物。

人文鼻祖伏羲曾长期在此活动,并创立太极八卦图,故这里的黄河文化积淀深厚。

延川剪纸分布广泛,遍及全境,近年来随着产品、技术、人才交流的不断频繁,延川剪纸名扬国内外。

题材、艺术特色与代表性传承人延川剪纸已有数千年历史,它源起于祈福驱祸的民间风俗,与我国的民族图腾文化、生殖崇拜息息相关。

其产生背景主要有:审美观念。

爱美是人生来具有的一种本性。

剪纸源起于美化居室,叫窗花,初为家庭妇女的独创艺术形式。

延川历史上自然条件恶劣,又处于边陲之地,天灾人祸频发,人民生活贫困。

因此,剪纸不仅是当地最经济实惠的一种美化家居的艺术形式,也是妇女祈福驱祸、追求平安幸福生活的内心表露。

延川当地黄河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上寺庙众多、宗教活动频繁,人文鼻祖伏羲曾长期在境内生存活动,从黄河大转弯中得到启示,创立太极八卦图。

悠久的人文历史孕育了延川剪纸。

延川剪纸虽起源较早,但长期以来未受重视,一直埋没于民间,至1985年才得以逐渐发展兴盛,上世纪90年代迈入成熟期。

新世纪涌现出剪纸艺术大师高风莲,名家郭如林、高河晓、刘洁琼、刘小娟、袁随花等10余位著名延川剪纸艺人,形成了15000人的庞大队伍。

1991年,延川县被文化部命名为“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22年,延川县被陕西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剪纸之乡”。

延川剪纸形式多样,主要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灯花和礼花等,题材有神仙佛像、吉祥吉庆、农事耕作、节令习俗、人物、故事、飞禽走兽、纺线织布、风景花卉、生殖繁育等,具有造型简练纯朴、粗犷浑厚、热情奔放之特点,堪称北方农耕社会生活的缩影和民俗生活的大观园。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1. 西安鼓乐:西安鼓乐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

其以鼓为主要演奏乐器,出自唐代。

它是传承秦腔、评剧等地方戏曲的民间乐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2. 咸阳民间艺术:咸阳民间艺术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涵盖了咸阳民间歌舞、弦子、礼仪等多种传统文化形态,表达了咸阳人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3. 洛川腰鼓:洛川腰鼓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源于河洛文化。

腰鼓是陕西北部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表演者通过腰部的动作,配合鼓声演绎古老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4. 渭南泥塑:渭南泥塑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渭南泥塑主要表现生活、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主题,形象栩栩如生。

5. 延安木版年画:延安木版年画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200年的历史。

它是延安地区民间年画的代表,以木版资料、刻画、印刷等传统技艺制作而成。

其主题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6. 神木县锅庄舞:神木县锅庄舞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源于秦岭山区。

它是一种原始、朴实而富有生命力的民间舞蹈,既具有独特的民俗特点,又有着强烈的宗教色彩。

锅庄舞主要表现农民对丰收、祈福和保佑的喜悦和祈求。

7. 洛南民间剪纸:洛南民间剪纸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它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的瑰宝,以古老的手工剪纸技艺为特色,表现了洛南地区民俗文化、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陕北剪纸种类

陕北剪纸种类

陕北剪纸种类陕北剪纸是陕西省北部地区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精湛的技巧而闻名于世。

陕北剪纸的种类繁多,每一种剪纸都有着独特的主题和寓意。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陕北剪纸种类。

1. 春节剪纸春节剪纸是陕北剪纸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它以传统的中国春节文化为主题,通常剪纸上会出现福字、春联、灯笼等与春节相关的元素。

春节剪纸常用红色纸张制作,寓意喜庆吉祥。

这种剪纸常常用于装饰家庭和庆祝春节的场合。

2. 动物剪纸动物剪纸是陕北剪纸中另一种常见的主题,它以各种动物为创作对象,如猪、鸡、鱼等。

每一种动物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如猪代表着丰收和富饶,鸡代表着吉祥和幸福。

动物剪纸通常用来表达对生肖动物的喜爱和祝福。

3. 花鸟剪纸花鸟剪纸是陕北剪纸中一种非常优雅的剪纸形式,它以花卉和鸟类为主题,通过剪纸技巧展现出精致的细节和生动的形象。

花鸟剪纸常常用来装饰家居或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以表达美好的祝愿和祝福。

4. 人物剪纸人物剪纸是陕北剪纸中一种富有表现力的剪纸形式,它以各种人物形象为主题,如古代宫廷人物、农民、工匠等。

人物剪纸常常通过剪纸技巧展现出人物的特征和姿态,给人一种立体的感觉。

人物剪纸可以用于装饰家居,也可以用来讲述故事和传承历史文化。

5. 民俗剪纸民俗剪纸是陕北剪纸中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剪纸形式,它以陕北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为主题,如婚俗、节日庆典、民间故事等。

民俗剪纸常常通过剪纸技巧展现出民俗活动的场景和人物形象,给人一种亲切和熟悉的感觉。

民俗剪纸可以用来记录和传承地方文化,也可以用来装饰家居和作为礼品赠送。

总结起来,陕北剪纸种类繁多,每一种剪纸都有着独特的主题和寓意。

无论是春节剪纸、动物剪纸、花鸟剪纸、人物剪纸还是民俗剪纸,都展现了陕北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陕北剪纸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陕北人民传承和宣扬自己文化的重要方式。

通过剪纸的技艺和创作,陕北人民将自己的故事、情感和祝福传递给世界各地的人们。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剪纸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剪纸

鞋花,用作布鞋鞋面刺绣底样的剪纸。
门笺。又称“挂笺”“吊钱”“红笺”“喜笺”“门彩”“斋牒”。一般用于门楣上或堂屋的二梁上。其样 式多为锦旗形,天头大、两边宽,下作流苏。多以红纸刻成,也有其它颜色的或套色的。图案多作几何纹或 嵌以人物、花卉、龙凤及吉祥文字的,如“普天同庆”“国泰民安”“连年有余”“风调雨顺”“金玉满 堂”“喜鹊登梅”“福、禄、寿、喜、财”“五业兴旺”等。
剪纸
目录
1 中国剪纸用途
3 中国剪纸的地域分布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04 03 02 01
1.中国剪纸的用途
一是用于张贴,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 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 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
二是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 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 阳旗;
三是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 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
四是用于印染,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 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
窗花是用于在贴窗户上作装饰的剪纸。以北 方为普遍,北方汉族农家窗户多是木格窗, 有竖格、方格或带有几何形花格,上面张糊 一层洁白的“皮纸”,逢年过节便更换窗纸 并贴上新窗花,以示除旧迎新。
斗香花。一种套色剪纸, 多用于祭祖祀神等汉族民 俗活动时的装饰用,剪纸 的题材多选用戏文、历史 故事、民间传说、花卉、 人物等吉祥图案。
2.中国剪纸的地域分布
扬州剪纸 浙江剪纸 山西剪纸 陕西剪纸
扬州剪纸。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 地区之一,早在唐代,扬州已有剪纸迎 春的风俗。据传,嘉庆、道光年间,著 名艺人包钧的剪纸,花、鸟、鱼、蝶无 不神形兼备,故有“神剪”之称。扬州 剪纸题材广泛,有人物花卉、鸟兽虫鱼、 奇山异景、名胜古迹等,尤以四时花卉 见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身边的历史—陕西剪纸探究过程:小时候经常听妈妈讲过年剪窗花的趣事,使我对剪纸艺术产生浓厚兴趣,此后我搜集许多剪纸艺术品,很想全面了解陕西剪纸的历史、种类、刻法。

于是在假期我走访了西安书院门,欣赏了更多剪纸艺术品,了解更多有关知识,大大开了拓眼界,并且上网搜集了有关资料,使我对剪纸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

一、陕西剪纸简介: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

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陕西是民间艺术大省,窗花剪纸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建国后,先后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剪纸之乡”的有:安塞、洛川、富县、旬邑、定边、靖边6个县,还有宝鸡、凤翔、千阳、澄城、华县、合阳、大荔、延长、黄陵、佳县、高陵等县,作品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并获奖,有些剪纸艺术家被邀请出访法国、美国、日本等几十个国家,二、陕西剪纸的常见题材:陕西民间剪纸内容丰富,取材大多源于生活中的人物、动物、建筑、花卉、场景、民间戏曲和故事等。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像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那样,创作者借助不同的人物、动物等形象用各种手法构成带有不同寓意的艺术画面,借物传情,以物言志,来表达作者自己独特的认识和审美感受,直接而大胆地反映出客观世界和理想追求。

每逢岁时节令,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淳朴俊秀的姑娘们围坐一起剪刻出不同的花样,农历年时,家家剪贴出不同大小、不同花卉或动物图案的窗花,表现一派喜庆的气氛。

正月十五闹花灯,灯上贴不同图案的剪纸,绚丽引人,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清明节时,剪贴"五毒",以之避疫。

重阳节时,剪贴重阳旗,寓意步步等高。

常见的《十二生肖》系列剪纸,以十二生肖动物形象为题材,用阳刻或阴刻等不同表现手法和不同构图形式剪出了鼠、牛、虎、兔等动物的不同姿态,反映了陕西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民间剪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性格气质、体现着他们的精神和心理的基本素质。

陕西民间剪纸源远流长,世代相传,造型别具一格。

三、陕西剪纸的发展历程(1)早期奠定的基础,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2)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纸被发明,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剪纸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3)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4)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用于“礼花”、“窗花”、灯彩、茶盏的装饰;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5)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

广泛运用于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

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

女红成为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

四、剪纸刻法(1)阳刻:以线为主,把造型的线留住,其他部分剪去,并且线线相连,还要把形留住,开以外的剪去,称为正形。

(2)阴刻:以块为主,把图形的线剪去,线线相断,并且把形剪空,称为负形。

(3)阴阳刻:阳刻与阴刻的结合。

五、剪纸作品中的象征寓意。

剪纸作品借动物、植物等形象表达特定的含义。

例如,在中国龙是权利、威望的象征,但在剪纸中的龙常常与凤相结合,中国人常用“龙凤呈祥”表示对新人的祝福。

“鱼跃龙门”象征着更上一层楼,改变自身命运和前途的飞跃。

需要表达延年益寿的主题时,常借用松树、仙鹤、寿桃、寿星等图文。

在传统剪纸作品中常用以下植物、动物、器具等借物喻意。

植物类:石榴——象征多子多孙,多福多寿。

万年青——象征长寿。

松——象征长生不老,富贵延年。

桃子——象征长寿。

兰花——象征俊雅高贵且内秀,含蓄柔美。

牡丹——富丽、大度、美艳,有王者风范,象征富贵显赫。

月季——象征美好、幸福,含有“四季”和“长春”之意。

荷花——洁美、幽雅宁静,比喻纯洁、善良、洁身自好。

梅花——象征清高素洁、深沉、自信。

百合——象征百事合心,百年好合。

瓜果——象征子孙繁多,家族兴旺。

动物类:鹤——象征长寿。

狮——象征威猛、霸气。

凤凰——象征生活美满。

孔雀——象征美好、爱情。

喜鹊——象征喜庆蝙蝠——象征福(蝠谐音福)。

蝴蝶——象征夫妇好合、情深意长和长寿(碟谐音耋)。

人物类:寿星——象征长寿。

福星——象征福气。

财神——象征财富。

观音——象征生子赐福。

合和二仙——象征婚姻好合。

六、总结: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

在其中所蕴涵的精神,则充满了现代艺术的哲理。

这种艺术和设计的创作活动,持续地保留和渗透了人类意识深处的奇思妙想,所呈现出来的这种美妙的视觉感知,必将给艺术和设计作品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无穷的回味。

西安是全国的地理中心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又是一个历史名城.西安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

西安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馆库藏文物12万余件。

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西安明城墙及周沣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四大遗址等,皆为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西安概况西安是陕西省省辖市,陕西省省会。

位于关中盆地中部秦岭北麓,地跨渭河南北两岸。

南和东南以秦岭山脉主脊为界,与汉中市、商洛地区相邻;西以黑河西之太白山及青化台原为界,与宝鸡市接壤;西北以渭河为界,与咸阳市隔河相望;东北大致以荆山黄土台原为界,与渭南市、咸阳市毗连;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渭南市相接。

南北最大纵距约100公里.地势南高北低,相差悬殊。

秦岭山地与渭河平原是西安地貌的主体。

秦岭为褶皱断块山脉,东西延伸,横亘于西安市南部,辖区内长约200公里,南北宽约10~40公里,一般海拔1500~2000米,周至县、户县、长安县域一带海拔2000~2400米,蓝田一带海拔1800~2000米。

高度自西而东呈波浪式缓降。

发源于秦岭山区的河流,自南而北,切割秦岭山地,形成许多深邃的峡谷,成为关中平原出入秦岭的通道。

关中平原主要由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洪积扇群组成,一般海拔400~600米。

渭河各支流出秦岭,切割洪积扇和黄土台原,形成自山口通向渭河的多条河谷。

西安城区已初步形成两环(环城路、二环路)四横(东西大街及其延伸线、莲湖路及其延伸线、友谊路、小寨路)三竖(南北大街及其延伸线、解放路-雁塔路、含光路及其延伸线)的道路网骨架,连接24条主干道、120条支干线和8个重要道路出入口.最佳旅游季节:春暖花开的3-5月和秋高气爽的9-11月关中八景华岳仙掌关中八景,所在地长安,又名长安八景,是八处关中地区著名的文物风景胜地。

西安碑林中有一块碑石,用诗和画的形式描述了关中地区的锦绣河山。

这块碑石刻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作者朱集义,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碑面书、画、诗为一体,分十六格,一景一画,即: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

华岳仙掌望崤涵,雁塔晨钟响城南。

骊山晚照披秦地,曲江流饮绕长安。

灞柳风雪三春暖,太白积雪六月寒。

草堂烟雾紧相连,咸阳古渡几千年。

在游玩之际,你时不时的就会听到憨厚老实的陕西人为你吼上两句正宗的陕西秦腔,还可以看朴实的陕西人在你的面前做糖人,面花,剪窗花,做木板年画,还有栩栩如生的皮影戏。

想必古都西安的这些美景都会让你的眼睛感觉到应接不暇吧,那好咱们来说说西安这座古城中的那些美食吧。

在古城西安,牛羊肉泡馍,是独具西安方邦特色的著名小吃,迄今已有百年历史。

传说,牛羊肉泡是在公元前11世纪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西周时曾将"牛羊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

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上牛羊羹这一绝味,武帝竞封为太官史,后又升为尚书光禄大夫。

还有一段风趣的传说,大宋皇帝赵匡胤称帝前受困于长安,终日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一日来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铺前,掌柜见其可怜,遂让其把自带的干馍掰碎,然后给他浇了一勺滚热肉汤放在火上煮透。

赵匡胤狼吞虎咽地吞食,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

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一日,路过长安,仍不忘当年在这里吃过的牛羊肉煮馍,同文武大臣专门找到这家饭铺吃了牛羊肉泡馍,仍感鲜美无比,胜过山珍海味,并重赏了这家店铺的掌柜。

皇上吃泡馍的故事一经传开,牛羊肉泡成了长安街上的著名小吃。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赞此外,大家游乐乐一天,一定会口干舌燥的,不管没关系,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西安的黄金饮品-----黄桂稠酒。

在西安,从大酒店到街坊小吃铺,到处都在卖热气腾腾的稠酒,以至很多西安的老人和小孩也都能给外地客说出几句有关杨贵妃与稠酒的传说来.黄桂稠酒是用糯米和小曲酿成的甜酒,因其配有芳香的黄桂而得名。

此酒状如玉液,绵甜醇香,回味悠长,据说其历史可追溯到周代的"醪醴"。

经考证,在蒸馏酒发明以前,我们的老祖宗们一直喝的就是这种米酒,尤其是唐代,"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此处所说的"斗酒"即是指稠酒。

除了上面介绍的那些美食外西安还有荞面饸饹、贾三灌汤包子、陕西凉皮、泡泡油糕、岐山面、葫芦头、肉加馍、饺子宴等人间难食几人回的那些美味佳肴,琼汁仙露。

他们都在那静静的等候你的品尝哦陕西八大怪第一怪:妇女帕帕头上戴——蹚土多,太阳晒,出门手帕头上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